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范文第1篇

按照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结合当前高校及社会实际,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包括诚信品质教育、敬业精神教育、合作精神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法纪意识教育。

(一)诚信品质教育。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美德,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从事某项职业的立足点。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够成熟,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加上利益的驱使,社会屡屡出现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严重诚信缺失行为,对大学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致使他们诚信认识出现偏差,诚信信念动摇。调查显示,大学生制造虚假简历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加强诚实守信教育,解除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为他们走出校门、融入社会打上诚信“预防针”,十分重要和必要。

(二)敬业精神教育。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从开始职业生涯那一刻起必须坚持的职业操守。根据我们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所作的调查,当代大学生比较缺乏敬业精神,尤其是缺乏奉献精神、吃苦精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急功近利,索取多于奉献,不是把工作当事业,而是把工作当跳板,稍有成就或稍不如意就频频跳槽,跳来跳去,最终事业无成、一无所获。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必须从大学时代开始加强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职业观和成才观,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注重意志品质锻炼,养成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力争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三)合作精神教育。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也是一个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当代大学生是父母的骄傲和希望的寄托,是家庭生活的中心。由于长期在家长的过度保护下生活,他们中的许多人自我认识片面,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自私,心胸狭窄,缺乏包容心,在集体环境中往往不受欢迎,其直接后果是参加工作以后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针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大学时代起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使他们能够顺利融入工作单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四)责任意识教育。责任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境界,有责任、有担当是干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其是否具备责任意识,从大的方面看,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进步;从小的方面看,直接影响到工作单位的生产效益。基于此,必须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使他们成为社会和单位值得信赖的、能够勇挑重担的骨干和脊梁。

(五)法纪意识教育。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公民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坚守的底线。职业纪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每一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品质。自控能力差、纪律观念不强、极力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在学校生活中自由散漫是当代许多大学生的通病,将这些缺点带到今后的工作之中,将会带来极为严重的恶果。故而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纪教育,引导他们从现在做起,从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开始,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较强法律意识、严守工作纪律的合格职业人。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高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致使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被边缘化。因此,要充分认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这项工作。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是学校通向社会的桥梁,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最大的区别是,高等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做准备,故而高等教育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职业教育。大学生能否胜任今后从事的工作,不仅要看他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看其是否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端正的职业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大学生专业知识教育与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缺一不可,两者互为补充,统一于大学生职业教育之中,贯穿在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其中专业知识教育是载体和平台,职业道德教育是灵魂和生命[1]。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预见自己将来所要担任的社会角色,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从而促使大学生自觉投身专业知识学习,用所学知识实现自身社会价值,迅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要求从业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端正的职业态度、严明的职业纪律、严谨的职业作风[2],成为一个有职业道德之“魂”的高技能人才。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者和生力军,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唯有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诚信守信品质和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法纪意识,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能利用自己的学识和才智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就业的必备素质。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到2012年达到680万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重,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并不鲜见。这直接导致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用人单位对新进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好的工作单位甚至出现千百人争抢一个职位的现象。要在千军万马争抢工作岗位的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大学生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技巧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明确自身未来的社会角色定位,了解自己在未来职业生活的权利和义务,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达到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成功率的目的。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范文第2篇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开展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一切品质形成的基础和保证,是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随着现代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诚信程度会影响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因此,加强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十分重要。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和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强调这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自觉地形成以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开展以爱岗敬业为基础的职业情感教育。爱岗敬业是一个人从事职业的内在要求。只有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才会努力钻研业务技能,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具体从事工作的要求;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进步,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为了个人谋生和发展,而且还意味着肩负社会责任。爱岗敬业,既是大学生的应有的觉悟,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3.开展以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为要求的职业纪律教育。遵纪守法是公民的基本道德,也是从事职业的基本要求。大学生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逐渐把纪律约束内化为自觉行为,由他律转化为自律,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跨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廉洁自律是培养学生依法开展岗位工作的关健,大学生应该不断对自己的思想品质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加强自我修养,倡导“自律”精神,把履行职业道德作为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业准则,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控能力,做到廉洁奉公,自重、自省。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得住、立得稳,才能有所作为。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1.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我们要注意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自我教育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大力开展文明班集体、文明宿舍创建及青年志愿者等活动,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集体、服务大众、与人友好合作等职业道德品质。其次,有针对性地开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等职业道德规范,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三,通过网络、报纸、广播、专题讲座等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职业道德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舆论氛围。

2.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培育大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强化职业道德行为。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都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真正的大课堂中去实践和锻炼。首先,学校要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方式,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意识,为他们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打下基础。其次,要通过上岗实习等方式,使他们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讲求团队意识等职业道德行为的锻炼和养成,逐渐把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3.通过勤工助学,实现大学生职业道德、能力的培养。勤工助学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的第二课堂,它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培养他们自尊自爱和独立意识,使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生活问题,同时又服务社会,这是他们走向自立自强的第一步。

首先,要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学生熟练掌握了职业技能,就能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这就是讲职业道德的一种行为表现。在勤工助学工作中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礼仪训练、基本职业道德素质训练,训练学生集体观念、奉献精神、职业责任感、敬业精神、诚实守信意识、质量意识、严守职业纪律、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一笔宝贵财富。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积极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群体凝聚力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其群体凝聚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大学期间,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不断提升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群体成员在情感上融合,在思想和行动上一致,从而发挥整体的功能,为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现状

凝聚力的原意是物质内部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又叫内聚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认为,群体凝聚力是“使群体成员留在群体内施加影响的全部力量的总和”。笔者认为,凝聚力是群体对其成员吸引的向心力,即群体成员愿意为群体出力的一种倾向。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是大学生群体共同意志和行为的结果与表现,是一种促进大学生在群体活动中团结互助,自觉维护整个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力量。大学生群体由来自不同文化、环境和背景的青年人组成,他们性格迥异,兴趣多样,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大学生独立个体在向社会化角色转化时,有着强烈的被集体认同的需求,他们希望获得来自群体的肯定。然而,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应试教育的现状,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群体凝聚力往往被教师及班集体所忽略,造成个人的自信心不足、集体归属感缺失和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另外,大学阶段的管理比较自由,加上同学之间地域文化不同,家庭背景不同,部分大学生常常陷入深深的孤独感,从而脱离集体活动,很少与人交往,造成大学生集体意识薄弱、团队协作能力差、缺乏沟通能力等现象。此外,大学生个人面临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就业等问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时,往往也容易削弱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强度还不高,应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

二、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重要性

1.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各种能力的发展。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凝聚力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大学生群体凝聚力可以使大学生获得情感归属,减少在校生活和学习的孤独感,使大学生融入群体,获得自信心和责任意识,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凝聚力有助于大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增强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重视学生的需求,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既能自觉自愿地学好专业知识,又能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集体活动,锻炼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自己在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2.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建设有凝聚力的大学生群体是高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群体凝聚力建设,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鼓励和共同进步,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具有凝聚力的群体还能够通过沟通、交流解决大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困难。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不可避免地遇到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一些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压力,就会对身心造成伤害。有凝聚力的群体可以使他们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消除心理压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此外,形成导向正确、富有凝聚力的大学生群体还有助于学生个人借助群体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对学校而言,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便于学校与学生的沟通、协调,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服务的实效性,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和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3.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般而言,社会和谐程度取决于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以及各群体内部的和谐。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凝聚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在思想上一致,情感上融洽,行动上协作,实现整个群体的和谐发展,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和稳定发展。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

三、加强积极职业道德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1.通过积极职业态度教育强化群体目标。加强大学生积极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就是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职业态度教育。职业态度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积极进取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群体凝聚力的基础是群体目标,它对群体凝聚力的质和量都有着重要影响,明确并能广泛被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群体目标会使群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例如,通过职业态度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理性制定职业规划,有助于强化就业这一大学生群体目标。2.通过积极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谐人际关系。群体凝聚力取决于群体成员间人际关系的好坏,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群体更加具有吸引力,使群体凝聚力增强;紧张的人际关系会使群体成员感受到来自群体的人际压力,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削弱群体的吸引力,使群体凝聚力下降。积极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诚实做事、不说大话空话、注重承诺、守时守信的职业品质,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这些都为群体成员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激发群体成员对群体工作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感,使群体成员保持一致,诚实守信,通力合作,从而具有高度的群体凝聚力。大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相关的职业活动,接受以诚实守信、团结合作为核心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自觉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降低社会生活中的风险因素。3.通过积极职业操守教育提高管理绩效。加强以遵纪守法、知荣明耻为核心的积极职业操守教育,有利于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有利于管理绩效的提高,从而增强群体凝聚力。遵纪守法、知荣明耻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大学生职业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就要不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律能力,使大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筑起职业道德的防线,有效防范职业犯罪。培养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的大学生成员,有利于保障群体组织的有效运行,组织成员的组织纪律性和忠于职守、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保障了群体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使个体的工作效率提高,从而使整个组织的管理绩效得到提升。较高的管理绩效反过来又会激发群体成员工作的热情,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群体凝聚力。4.通过积极职业责任教育增强责任感。积极职业责任教育的核心是服务大众,奉献社会。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责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职业责任教育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因而更加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的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职业责任教育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履行职业义务,规范职业活动,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大学生群体成员责任感的增加可以使群体成员感受到公平,有利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群体成员在良性竞争中实现更好的合作,在团体合作中提升群体的凝聚力。大学生个体责任感的增加可以促进群体责任感的增加,使个体获得在群体中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种荣誉感像磁石一样吸引着群体成员,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

四、加强积极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群体凝聚力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群体的凝聚力。职业道德教育不应只是用人单位的责任,应在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结合专业特点和用人单位需求提前开展。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增强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基础。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指引下,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个社会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大学生群体只有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能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才能保持行动上的一致性,从而表现出较高的群体凝聚力。因此,高校应提高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确立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应有地位,使职业道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团结奋进、全面发展的建设型人才。2.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建设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首先,要在课程设置中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不仅要注重显性教育,也要注重隐性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社团活动、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使职业道德观念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并自觉践行。其次,在集体活动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校园中各种社团、组织应积极开展文明班集体、文明宿舍的创建评比活动,广泛开展以礼仪、礼节、礼貌为主要内容的“三礼”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通过团体评比等形式提高大学生的群体意识和责任心;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行为举止的规范,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最后,要积极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途径。将校园广播、院报学报、学生自办刊物等传统手段与学校学院微博、微信平台、QQ群等现代化传播手段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职业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3.教管结合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第一,要采取激励措施,发挥群体内部的榜样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质。要广泛开展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十佳青年、三好学生等一系列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典范,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引领广大学生;开展优秀毕业生讲座,请有亲身经历和工作经验的优秀毕业生对在校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职业道德教育更加切合实际,提高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第二,要强化制度管理,用外在的制度来管理和约束人,同时要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要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和学生违纪处分条例,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公德教育结合起来,抑制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将职业道德教育的成绩纳入量化管理和各项考评之中,通过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巩固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在学校管理上,要建立专门负责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相关部门或工作小组,以保证职业道德教育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效,并长期稳定地进行下去。部门或小组的成员应该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和较高的职业道德声望,并且善于教育管理,具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4.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强化职业道德行为。通过实践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可以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人的智力、能力的提高与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相互促进的,在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发掘大学生各方面的潜力,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学习、就业的目标,增加其喜悦感、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高校应不断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将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检验大学生已有的职业道德认知是否正确,还可以促进大学生从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鼓励学生参加勤工俭学,使其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让大学生顶岗实习,在实习实训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提高大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职业技能,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作者:何新生 尹如海 张丽丽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出版管理中心 华北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 华北理工大学出版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高洁.浅谈如何增强大学生群体凝聚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6).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247-02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企业行业加快发展的强烈要求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急声呼吁下,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日益得到了高校的重视。除了具有优良职业道德教育传统的医学、师范、会计、军事类高校之外,一些高校和特殊专业也日益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并相继开设了职业道德或职业伦理相关课程。在此背景下,一些高校对于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升,相继开设了一些职业道德类课程。在教学形式上,也逐渐开始摆脱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但是,在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普遍不高的严峻形式下,轨道交通专业大学职业道德教育虽然有所进步,但与社会期望、行业要求相比仍然差距很大,仍然存在着高校不够重视、教育目标内容脱离行业实际、评价方式不科学、师资力量不强等系列问题。笔者通过思考,试图从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途径、评价机制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对加强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加强和改进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成效有所帮助。

一、确立人性化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

轨道交通行业有着“高、大、半”的鲜明特征。轨道交通行业职工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行业职工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服务的同时,其自身所承担的运输安全压力和风险也日益增大。大量轨道交通行业职工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疲劳状态而引发了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党同梅等曾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铁路职工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18.5%、35.1%,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中的2.7%及15.1%~22.8%”。这对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已经构成了隐患。人性化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强调“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职业道德教育将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积极阳光的心态。这将有助于释放轨道交通行业职工的心理压力,缓解轨道交通行业职工的疲劳状态,是心理干预手段的有益补充。同时,也只有用人性化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和手段,才能唤起学生内心的人性化关怀,才可能期望在将来的旅途中享受到现在这些准轨道交通行业职工人性化的轨道交通运输服务,才不会让“只顾通车不救人”,“把恢复秩序凌驾于抢救生命之上”的事件再次发生。

二、树立明确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职业道德教育过程的起点、核心和归宿,它规定着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向和内容,制约着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要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必须牢牢把握树立明确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这一关键因素和前提条件。轨道交通线路具有点多线长、流动分散、全天候露天作业的工作特点。良好的铁路情感或地铁情感应该成为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的第一目标,其次才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知和职业道德行为。

三、构建层次分明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是指按照职业道德教育目标要求确立的,用于教育受教育者的一定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观点及其思想体系。”构建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为基础,重点落实轨道交通行业规范、部门职业道德规范和具体工作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并使之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一是有利于与时俱进,提高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大学生职业道德坚定的政治方向。以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为教育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明确轨道交通行业与其他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异同;另一方面也为增强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打下了基础。重点落实轨道交通行业规范、部门职业道德规范和具体工作岗位职业道德规范,是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区别普通职业道德课程,满足轨道交通行业现实需要的根本途径。

四、探索多元化的职业道德教育新途径

教育途径是全面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是提高教育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措施,是教育活动进行的基本渠道。加强和改进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成效,不能固守某一种或几种教育途径,必须不断探索多元化的职业道德教育新途径,并使各种途径取长补短,有机结合。结合德育的基本规律和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要求,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在于进一步规范轨道交通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专门课程。同时充分发挥职业道德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中对职业道德内容的渗透和实践,发挥校园文化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隐性作用,强化半军事化管理对职业道德的制度约束等,都是加强和改进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五、建立主体性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机制

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是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是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实施某一具体职业道德教育任务的反馈环节,也对整个职业道德教育的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科学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可以为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制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提供依据,并将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与价值外化,得到轨道交通行业的承认。主体性职业道德教育的民主性和开放性要求,“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评价的主体不应只是学校,甚至于只是教师,而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共同参与”。忽视学生的评价,忽视社会和家庭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评价,一方面将影响职业道德教育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于得到错误的评价结果;另一方面将打击学生参加职业道德教育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学生的不合作和抵抗情绪。同时“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内涵应该是学生、企业和社会满意的教育,而“‘满意’具有实践性特征。满意与否及满意的程度是主体与客体之关系的体现,是通过实践建立起来的。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认识到客体的属性及哪些属性能满足主体的需要,从而才能实现客体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转化”。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是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学生、轨道交通企业和家庭在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六、打造专门化、专业化、榜样化的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

“社会发展与学科分化的历史趋势不可抗拒:专门或直接从事德育课程或其他德育活动的专职德育教师存在是有必要的。”没有专门的人才梯队,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就难以得到保障。要从根本上改变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关键在于改变那种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认为职业道德什么人都能教的观念,选拔具有较强责任心,掌握良好德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熟悉轨道交通现场工作环境的教师或轨道交通行业职工,给予适当的地位,从而组建起职业道德教育专门化和专业化的人才梯队。“榜样示范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生动而有效的方法。”职业道德教师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爱护学生,严谨治学,努力进取,不仅可以赢得学生基本的尊重,更可以起到“身教胜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教育效果。因此,打造榜样化的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党同梅,窦怀洲,董玉军,刘连启.铁路职工焦虑抑郁情绪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民康医药,2008,(9).

[2]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Thoughts on the Enhanc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Ethic Educational Effect of Rail Transit Major College Students

ZUH Zhi-chao,JIA Bei-bei

(Nanji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 210031,China)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范文第5篇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之职业生涯篇,主要向大一新生讲述职业与职业素养、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内容。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如果完全按照章节内容讲解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势必会感到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不易产生感性认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对这门课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势必导致很难达到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为此教师的讲解力求结构严谨,案例鲜活,形式多样,语言简练。

为了便于大一学生学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可以把一学期的授课内容分成若干个专题,如“大学生与职业理想――大学生求职就业的相关政策及形势”、“职业道德的认知与养成”、“认识自己、准确定位”、“职业的基本认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就每个专题与学生进行讲解与交流。在专题的讲授中根据需要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例如对“铁道运输”专业大一学生讲授“大学生与职业理想――大学生求职就业的相关政策及形势”,就重点从三个方面与学生做了如下交流:

(1)大学生求职就业相关政策 包括大学生就业国家政策、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大学生就业派遣、户籍等政策、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2)就业形势 包括近两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据及就业情况介绍、全国铁路发展情况《国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国城市轨道地铁的发展情况、介绍铁路特有专业对性别、身体等方面的严格要求,让学生明白铁道运输等特有专业人才需求信息及要求。

(3)大学生与职业理想 让学生明白专业与择业之间的关系。

由于对教学内容做了较大补充,既增加了最新出台的国家政策、毕业生就业数据,又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重点介绍了与之对应的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情况,使得学生从教学中获取了大量有效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去思考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后续的择业方向。职业道德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根基。在“职业道德的认知与养成”专题里,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先成人、再成才”的道理。结合所讲主题,时刻把德育教育融于教学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同于中学阶段的学习,其突出点在于大学里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授课过程中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可以课上讨论,也可以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进而思考,以报告的形式提交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也可提出一些有关下节课内容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般而言,学生对某门课程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而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阐明课程的特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有极强的指导性及实用性。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讲职业素养,要求养成学生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就从上课不迟到开始、讲职业道德,要求学生守诚信就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在点滴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择业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一门指导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将教材的系统性、理论性与学生的专业性、实用性有机结合,老师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在教学方法上也需要不断创新。当今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多媒体CAI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媒体的信息集于一体,向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接受教学信息,因此,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的教育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还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例如带铁道运输学生去火车站或地铁参观,让学生切实感受以后的工作环境与岗位要求,请优秀毕业生校友回来与学生们交流工作体会,请企业负责人谈大学生就业,让学生既有理性的认识,又有感性的认知,让学生从进入学校学习开始,就培养自己的就业意识。逐步认清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定位,摆正择业心态,在了解专业的基础上做出专业选择。从而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合理架构学习的内容,根据自己目标企业的用人要求,在专业知识、综合知识、各种能力等方面努力学习和有意识锻炼,为毕业时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观看年轻人创业等励志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模拟面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帮助学生从大一开始逐步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健康、良好的心态,做好吃苦的准备,充分估计到就业后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增强自信心,注重个人修养的锻炼、培养责任感,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做事,决不因事小而不为。

3 结 论

总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学生职业道理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心态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努力,努力决定结果。引导学生将现实环境与自己的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教学改革是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力求内容合理化,方法多样化,手段多元化与现代化,使学生在活跃的环境中增加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接P173)货物,在实现最大化积货的基础上,确保货物安全,取货方便,提高仓容利用率,完成货物盘点等相关工作。在采购方面,一般有采购员,大多数是管理阶层人员,采购员需要了解企业的营运情况,提前预测应该采购的商品,这不仅要有高瞻远瞩的判断力还要有良好的商业交际能力。物流行业每个流线都是息息相关的,必须团结合作,每个岗位都是平等的。物流管理专业只有具体了解每个岗位需要的技能和职业素质才能培养更符合社会需要的物流人才。

3 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岗位对接

通过分析物流企业需要的人才应该拥有怎样的技能和职业素养,高校可以设置更适当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设置要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是物流企业的一名员工,通过具体的情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完善专业技能知识并且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在一个工作项目里,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整个物流流线和每个岗位所需备的责任和技能,同时员工与员工也要相互合作,才会形成一条生产流线。工作项目的完成即是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情景教学考察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顺利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