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环保管理制度

乡镇环保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环保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镇环保管理制度

乡镇环保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大家好!

今天,各位领导和专家们莅临*,对我镇创建全国优美乡镇工作进行考核评审,充分体现了对我镇的关心和支持。在这里,我代表*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百忙中抽空光临,和对你们在现场考察和考核评审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镇委镇政府始终把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以“创建优美环境,打造和谐家园”为目标,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环境综合整治为手段,以强化工业污染控制为根本,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今年启动各项创建工作以来,我们有效动员了全社会力量,全面开展了扎实深入的工作,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先后成功创建成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绿色名镇。

今天我镇创建全国优美乡镇工作提交评审,各位领导和专家们通过现场考察,听取我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查看各种活动图片和档案资料,广泛听取业内人士和市民群众的意见,对我镇创建工作表示充分肯定,一致通过授予我镇“全国优美乡镇”的称号。领导、专家们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值得我们学习。在此,我提议,再次向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创建全国优美乡镇成功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不能停步,我们将再接再厉,以扎实的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创建全国优美乡镇成果,将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将进一步发动全民参与。全民参与是创建优美环境的力量源泉。我们要突出环境建设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使全社会更加自觉地关心、支持和参与环境建设。突出公益宣传和学校教育,大力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园和生态示范区,加强生态村镇建设,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巩固成果是保持我镇环境优势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以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参考,认真研究,抓好落实,重点从完善环保设施,强化环保管理,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加强和改进。要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和契机,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的水平,进一步巩固我镇在环境魅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的竞争优势。

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环保工作。抓好环保工作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有力支撑。我们要加快制定城市建设规划,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生态安全、功能完备和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要加快环保重点工程的建设进度,积极推进连马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管网建设,完成*大道河道扩建等10项水利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镇区公园、广场绿地、庭院绿地、道路绿化带、森林公园等,营造更加优美的人居环境。

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机制创新。健全长效机制是创建优美环境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突出健全组织机构,认真落实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加快完善管理制度,严格实行绿地控制,在全镇营造打造和谐家园良好氛围。要突出创新投入机制,将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资金纳入镇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年度财政预算,并鼓励社会捐资认养林木、绿地,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园林绿化建设。

乡镇环保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对策:研究

近年来,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共问题,而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俨然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在我国节约型社会理念的提出下,加强乡镇财务资金监管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促进我国环保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乡镇财务资金管理现状

(一)缺乏健全的税收政策

部分地方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急于求成,为了有效转变贫困地区的落后状况,而忽视了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导致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并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在财政税收政策方面,由于未将税收政策与各项财政政策的制定,与资源的节约利用充分结合起来,导致政策体系的滞后,使得社会范围内没有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节能意识,也不能对资源浪费等现象进行有效性的约束,导致经济产业的优化升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另外,在社会范围内,由于尚未形成节约型的消费形式、生产形式,使得与节约型的社会建设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地方政府为实现经济指标增长,而盲目引进高耗能的产业,这种做法不仅有悖于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严重脱离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要求。与此同时,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方面,相关政策体系建设也较为缺乏,使得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缺乏具体财政标准

当前。在构建节约型社会背景下,我国出台了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虽然,在政策的建设上,我国步伐逐渐加快,然而,在实际执行的标准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使得收费政策欠合理、征税难度较大、税种不完善、政策执行力差等问题依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由于资源节约型政策的标准配套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包括办公设备、家用电器、高能耗产品等节能标准,以及阶梯电价、水价、气价等政策在较多的地域还没有得到贯彻实施,使得在全社会范围内并未建立其相对有效的节约型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极大的限制了财政税收政策的执行与推进。

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对策分析

要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型,还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社会各界对于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视。同时,地方政府也要结合资源环境发展现状、实际财政税收政策状况,来构建出更加合理、科学的财政税收政策体系,确保政策的贯彻实施。

(一)加大财政力度

在节约型社会构建背景之下,我国要加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并建立完善的财政资金划拨渠道。并构建细化节能发展等相关的专项资金细则,实现真正的专款专用,把循环经济发展与财政支出相关的财政支持,作为我国财政补贴与财政支出的常规项目,以推动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并为其提供更加稳定、长效的预算支撑。基于此,就需要各级地方的政府部门更加明确财政补贴的范围以及资金支持的重点I域,一方面,构建滞后产能的退出、淘汰机制,让高能耗、高污染乡镇财政管理部门推出市场经济主体:另一方面,则需要对节能技术、重点节能工程、节能产品的开发生产等提供财政上的支持:最后,还要建立关于矿产资源的有偿利用形式,并对生态补偿形式予以完善,从整体上促使我国财政政策绿色程度的提升。

(二)更新资金管理理念

为促进乡镇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应对资金管理理念及时更新,现阶段,我国乡镇财政部门依然在沿袭传统管理对策。难以实现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为改善这一不良现状,应对资金管理理念创新优化,积极转变资金管理理念,加强管理模式的有效应用。与此同时,乡镇财政部门应加强资金投资力度,对资金管理内容不断拓展,对资金运行加以控制。另外乡镇财政部门应采购一些关键设备,一方面降低维修费用,另一方面为财政部门工作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乡镇财政管理人员应对传统管理手段加以优化,树立创新型管理理念。

(三)健全、科学的资金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乡镇财政部门的管理内容逐渐增多,为促进资金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管理人员应根据自身发展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将制度落实到资金管理工作当中去,在资金管理工作中,乡镇财政管理人员应加强管理力度,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及科学性,从而达到保障资金管理的目的。信息技术的产生,为我国乡镇财政部门带来了许多发展契机,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财政部门资金管理中能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资金管理的最终目的。举个例子:乡镇财政部门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信息平台,并将部门财务信息输入到平台中去,从而确保财政部门能更好地掌握资金运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规范财务行为,确保管理效益的提升,为财政资金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四)建立绩效编制机构并促使不断健全

优化乡镇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应该是建立起绩效编制机构,并要确保其运作的合理高效,所以乡镇部门在进行财务绩效管理优化改革时,应该将绩效编制机构的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在优化期间可以在乡镇部门内设立一个绩效编制委员会,并让其担任绩效编制重要组织机构的角色。委员会要负责指导绩效审核工作,确保具备一套统一的绩效编制标准,全力编制乡镇部门中的绩效管理综合工作,同时要对这一绩效管理综合工作负责。当然,负责绩效编制工作的有关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知识培训,确保足够掌握编制相关知识和方法,而且在编制绩效过程中要主动接受监督,保证编制工作的公开透明,这样才能够保证结果更有信服力。

(五)完善财政资金监管体系

面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透明度低的问题,乡镇财政部门要有计划、分层次的推进财政资金监管体系的完善工作。首先,预算编制方面。乡镇财政部门要改变以往粗放型的预算编制,要把预算编制工作做精做细,建立起以预算编制为主体的全面预算机制,利用全面的预算机制,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让基层财政资金能够运行有序,同时乡镇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实行民主协商制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提高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度:其次,账户管理方面。乡镇财政部门要把财政专户的多头开设、分散管理,转变为统一开户、集中管理。在乡镇财政部门中设立会计总账,对各个账户进行分别核算,在实行专项资金集中管理的同时,要对资金的收支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办法。

乡镇环保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明确农村环保工作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源头控制和过程管理,大力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两个先行区”建设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主要目标。到2010年,我区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有所控制,农村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0%以上;摸清全区土壤污染与农业污染源状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杆的资源化利用率均提高1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0%以上,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严重的农村环境健康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到2015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

(一)严格依法保护农村饮用水源。我区现有建制镇饮用水源保护区1个。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我省农村“六千”水利工程和我区饮用水安全“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严格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继续扎实开展以埭头东风水库为重点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治,防治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污染物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环保部门会同水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组织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警示标志、围网的设立;坚决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建立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制度,加强对水源水质及水源地环境的监测。卫生部门要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卫生监督,建立定期水质监测、评估制度,掌握水质状况,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

(二)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部门要会同环保、发改、国土资源等部门组织编制、实施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和污染治理规划,全面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政府要合理划定并向社会公布禁养、限养、可养区;全面拆除禁建区划定后禁建区内建设的畜禽养殖场,以及划定前建设但在限期内治理未达标的畜禽养殖场,对按要求搬迁的畜禽养殖场应优先提供畜禽养殖用地;重点区域、流域和生态敏感区应严格控制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支持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农业部门要研究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技术,探讨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治理途径,以绿色生产为重点,以沼气为纽带,推广养殖场与种植业紧密结合、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的“猪—污—果(草、渔)”等立体生态种养殖模式,推广生物发酵舍等“零排放”养殖技术。海洋与渔业部门要组织开展水产养殖污染调查,根据水产污染调查情况和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方式和养殖容量;要组织编制养殖规划,并向社会公布,作为实施水产养殖定量审批管理的依据,从严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的监管,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禁止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

(三)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建设部门要会同农办、发改、农业、环保等部门在全区继续开展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尽快建成日处理6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面清理公路沿线、河道沟渠两侧、村道里弄的垃圾;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加强农村沟渠、水塘、沿村溪流治理,清理污染积水,逐步实现“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全区乡镇、村的垃圾治理,力争到2010年完成80%村镇垃圾治理任务。要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对集中或分散处理的办法,选择化粪池、污水净化池、人工湿地、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等模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海洋与渔业、环保、建设等部门组织做好“海漂垃圾”的整治工作,减少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各级政府及其农业、发改、经贸等部门要加快农村能源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并结合“三清六改”,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投入,鼓励发展集中式、规范化治气工程,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根本好转。

(四)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对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排放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环保部门要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发改、经贸、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制定政策,鼓励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和污染集中控制区,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污染集中治理、产业集约发展。

(五)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能力。发改、农业等部门要大力推广农业“五新”,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品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研究推广性能稳定、低成本,既能降解又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的降解膜,逐步解决农药、化肥、农膜污染问题。

(六)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环保部门要继续组织开展全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查清土壤污染现状,会同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开展污染土壤修复试点,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主要农产品产地、污灌区、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农业部门要深入实施农产品无公害行动计划,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要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强对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林办部门要做好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并会同建设、农业、交通、环保等部门组织开展“种植珍贵树、建设新农村”活动,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水务部门要牵头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会同发改、林办、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组织开展水土保护和小水电代燃料保护工程建设,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环保、水务、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要加强内陆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逐步恢复农村地区水体的生态功能。海洋与渔业部门要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环保、农业、林办、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外来有害入侵物种、转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在农村的引进与推广,保护农村地区生物的多样性。

三、不断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一)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有关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制度。要研究制度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制定有利于促进农村环境治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以及考核奖惩等有关政策,年前完成两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两个省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建设部门要会同农办、农业、环保等部门开展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政策研究制定,推广适用技术,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引导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向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要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部署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农村环境保护相关规划,特订工作方案,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环保、发改、农业、建设、卫生、水务、国土资源、林办、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逐步实施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国土资源、建设、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对乡镇领导、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的培训,切实提高乡镇环保管理水平。

(三)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引导社会和金融资金进入,逐步建立以政府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投入的资金筹措机制。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支持的同时,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村镇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区直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涉农的各项专项资金,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各项工作开展。

(四)增强环保科技支撑作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科技部门要把农村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列入重大科技专项,加大农村环保科研资金投入,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依托“6·18”平台,加快环保科研成果转化,通过试点示范、教育培训等方式,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应用。

乡镇环保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洗马中学2005年教育常规管理工作在县教育局2005年工作计划的总体部署和指导下,在洗马镇的领导下,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办学宗旨。在2004年教育管理目标任务实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继续推行“三制一管理”工作,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规范教学秩序,引导师生走进新课程教学,学校“厚德、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自强不息、避短扬长”的学风逐步显现出洗色,有效地巩固“普九”成果,强化了“普实”教学,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学校农村综合教育改革开始步入正轨,全校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有了良好发展。根据龙里县教育局2005年97号《关于开展教育常规管理工作检查的通知》要求,按照《龙里县2005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考核表》的指标体系,我校于2005年12月5日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代表共计11人组成了洗马中学2005年教育常规管理工作自查自评领导小组,通过查资料、数据、收集师生反馈信息意见,进行综合测评打分,现将自查总结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2005年我校共有在校学生1279人,其中初一年级385,初二年级446,初三年级448,全校有在册教职工77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59人,离职学习1人,全校就是中具有中教高级8人,中教一级21人,专任教师合格学历为100%,学校现有图书15000册,计算机65台,信息技术教室2个,多功能教室一个,远程教育网络室信息接收站一个,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1个。

二、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1、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经常组织教职工学习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法律法规。2005年主要学习《春节期间在贵州的重要讲话》,资助教室树立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从而积极献身于教书育人事业,积极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全体师生共创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同时进一步学习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教育政策精神和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学校组织了《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与教师职业的现实冲突》的专题讲座,学习了江苏省详思中学办学理念、学习了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平凉市吴叔玲《心中装满对学生的爱》的优秀事迹。

2、学校设有党支部、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等组织机构,并成立各类交叉工作领导小组,有“普九”工作小组、“中继教”工作领导小组、“普实”工作领导小组、“四化”建设领导小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经审工作领导小组、“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等。并配套建立了各种相关的管理制度、各类机构工作责任明确、各类岗位职责清楚。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化、制度化,形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有党支部、校长室、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团委、班主任、政治科任老师等共同参加的德育工作队伍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制度。2005年学生基本无违法犯罪案件,学生违纪表现基本控制在5%以内。本年度有4名学生被评为黔南州“三好”学生,有5名学生被评为龙里县“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存在的不足是少数学生小学基础太差,家庭教育配合不上,造成经常缺课、不文明习惯行为表现、甚至偷盗等。下一步准备成立家长学校和继续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努力探索农村单亲家庭。贫困家庭、隔代教育家庭、无人监护孩子家庭等的学生思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加强家访、实施帮带扶措施、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3、我校按计划开齐所有课程,开足了应开课时,坚持在所有年级开设农村实用科技课。学校无乱定购教育局规定以外的教材,辅导资料现象。教学常规管理形成教导处、教研组按计划分阶段、分学科对教学主要环节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与考试等常规环节的检查指导督促机制。

4、学校教风、学风整体体现了积极向上、严谨勤奋的蓬勃势头,教学秩序井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能力习惯的培训,尤其是实验教学,充分体现了技能和智能的培养,实验开出率、教学仪器使用率达到验收要求,化学教师龚传英辅导学生李朝江参加贵州省化学竞赛获省级一等奖,张清泽获省级三等奖。数学教师朱梅辅导学生罗顺利获第十六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二年级铜牌。英语教师田文才论文《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实效性》和语文教师韦松论文《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强校》分别获省级教育厅三等奖。2005年度,学校成功举办了“六·一”文艺庆祝汇演、初一年级“广播操‘青春的活力’比赛”、第冬季田径运动会等。

5.教育教学质量在2004年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中考成绩居龙里乡镇初中的榜首,我校共录取高中156人,参加中考人数为308人,录取率为50.65%,比全县升高中的录取率49.66%高出1个百分点。初一初二年级的统考成绩较显著,初一年级全科总平均分为38.8分,超县该级平均分2.73分,初二年级全科总平均分42.18分,超县该级全科平均分2.31分。

三、抓实“普九”、“普实”、“中继教”工作

1、为了巩固“普九”成绩,严防辍学生反弹,我校切实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文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原则,采取“分层次教学”、“一带一”、“减免”等措施扶持学习有困难学生和家庭贫困学生,确保学生轻松进校,愉快学习,学有所获,本年我校学年初学生人数为1279人,到年底辍学24人,辍学率为1.9%。

2、2005年,我校购置音体美及理化生教学设备、实验药品、器材100余件,投资1万余元,并加强了实验教学的专项检查督促指导工作,确保了实验教学演示和分组实验分别大95%和90%以上,并按时填写各种档案资料,写出了年检报告。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新增微机教室一个,远程信息技术教育接收站一个,确保教师学习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3、我校始终如一的以“中继教”工作为推动教师自我提高的主要手段,以师德职业修养培训和学科专业业务培训为两翼,以通识性培训为总领,本年主要进行计算机考试培训。课件制作培训。教师职业的人格塑造等培训。规范整理“中继教”档案资料,精心布置了陈列室,接受县继教工程验收,并取得了134分的好成绩。

四、体育卫生安全管理方面

1、我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每天确保让每个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在一小时以上,开始实施学生体能健康标准测试,经测试学生达标率为80以上,同时在初一年级开展新的第二套广播操“青春的活力”的培训教学。

2、充分利用教师会议、学生集会、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认真宣传,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食品卫生法》,并在卫生部门的配合下,加大学校卫生常识的宣传力度,强化学校食品卫生的安全管理,并配合工商、卫生监督、公安等部门加强我校园周边食品卫生及治安的综合治理,一年来全校未发生食物中毒等事故。

3、学校体育、卫生、消防、供水、用电等设备设施逐步完善,在此项工作中,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成立体卫、安全、消防等领导小组,同校内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个体责任人签订了责任书,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涉及到学生安全的管理制度,做到全体师生人手一册,举办法制专题讲座,通过黑板报举办“环保与健康”、“卫生与健康”、“消防知识”等专题宣传。

五、抓好财务财产管理,实施依法治校

1、我校严格按教育局、物价局、财政局联合下达的“一费制”收费标准收费,并制作了规范的收费公示栏,财会人员严格执行《洗马中学财务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帐目规范,日清月结期结算,且每月送中心校和镇财政审核,2005年10月经县审计局审计,无违反财经纪律现象。

2、建立和完善校产管理制度,设置了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兼职人员和财产保管员,坚持实施财务先入库、保管员签字、学校领导才签字报销制度,严格校产损坏责任追究制度,学校新旧校产登记完整,后勤保障基本做到保证教育教学的需要。

总之,2005年洗马中学教育常规管理工作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2004年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但是通过自查总结,我们也发现了常规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农村综合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面积太小,无法满足初二后分流教学实践活动的需要。

2、在办学方向上,关于职业技术教育这一块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还有待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3、校本教研及校本教材尚未形成自己的范本及特色。

4、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的征地和修建仍然是老大难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规范化建设及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条件。

5、由于受编制的影响、学校安全保卫和医务室缺少专职人员。

乡镇环保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完成《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提出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企业职业健康主体责任落实,有效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切实维护广大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权益,现就做好全县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强化意识,全面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工作

各乡(镇)、各部门和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方针,牢固树立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也是生产安全“工伤亡”事故的理念。各乡(镇)和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职业健康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加强领导,强化意识,把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与其他安全生产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检查。要强化工作机制,加大工作推进和监管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明确企业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是职业危害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体系,严格管理,保障投入,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把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向本质安全型转变,依靠科技进步,持续改进劳动安全条件,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确保作业环境和防护达标。逐步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

二、突出重点,夯实基础,扎实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工作

各乡(镇)和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业健康监管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指导和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职业健康工作。重点加大矿山采选冶、木竹加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等尘毒危害突出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人群的监督检查。

(一)健全机构,明确责任。一是县安监局增设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股,增加2名事业编制,配备专职监管人员,配置必要的职业健康监管执法装备,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落实”,保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卫生、安监、人社、工会、财政、发改、工信、城建、公安、工商、税务、环保等负有职业病防治责任的部门,要严格对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的通知》职责划分,切实履行各自职责;三是各乡(镇)要明确专门或兼职的日常监管机构,明确人员专职监管职业健康工作,扎实开展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四是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成立以法人代表为组长的职业健康管理领导机构,配齐专职职业健康监管人员,并报县安监部门备案。

(二)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工作协调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充分发挥县安委办综合协调作用,建立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协调机制,密切卫生、安监、工会、人社等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的合作,开展联合执法,坚决打击职业健康违纪违法行为,形成监管合力,强化对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共同推动职业健康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逐步建立并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

(三)全面开展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以粉尘和毒物危害申报为重点,以四大高危行业为切入点,2011年年底前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分批次按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要求,做好高危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作申报工作,力争2011年四大高危行业申报率达到70%,2012年达到100%,其他行业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申报率争取达到80%以上,做到辖区内职业危害因素底数清、情况明,为实现分类监管创造条件。

(四)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一是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二是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报县安监部门审查(备案);三是职业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须经县安监部门进行设计审查;四是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报县安监部门审查(备案);五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须经县安监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此外,各生产经营单位还应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替代产生职业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

(五)大力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1、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活动,开展职业健康“三下乡”(职业健康科技、文化、法律法规下乡)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宣传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重点宣传《职业病防治法》以及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和防治技术,增强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法律意识和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2、加强职业健康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对相关职能部门及乡镇职业健康监管人员的培训。重点加强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危害机理及识别、评价和防治措施,职业健康监管执法程序,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急救援等知识的培训,提高监管水平;二是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有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企业管理层职业健康观念和保障劳动者健康意识,使其了解国家职业健康的政策规定,掌握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的措施和手段;三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培训。普及职业健康知识,使其掌握操作规程,并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六)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各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从业人员,必须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如实、无偿向从业人员提供。

(七)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各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各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并认真组织实施:1、职业卫生责任制度;2、职业危害告知制度;3、职业危害申报制度;4、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制度;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6、个体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7、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8、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9、职业危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0、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11、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2、控制职业危害措施、计划和实施方案;13、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14、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15、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1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制度。

(八)加强作业场所现场监管

各生产经营单位一是要在作业场所涉及职业危害醒目处悬挂警示标识,告知从业人员从事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二是要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使用的防尘口罩、防护服、防护帽、防护面具、防毒面具、防护鞋(靴)、防护手套、日用品等劳动防护用品采购、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及佩戴等情况要做到有制度,有清单,有记录,确保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三是要利用现有条件降低粉尘,限期合理安装防尘系统,减少职业危害;四是要为从业人员缴纳足额的工伤保险,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告知从业人员在劳动作业时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和应尽的权力和义务。

三、严格事故调查处理,依法追究职业危害事故责任

各乡(镇)、各部门和各生产经营单位要高度认识职业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职业健康工作的落实力度。各乡(镇)对本辖区职业健康工作负总责;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分工范围内对本行业领域职业健康工作负责;各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职业健康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发生群发性职业病危害事件的或因履行职责不力而造成工作失误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使劳动者健康权益受到损害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该单位当年的评优评先资格;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取消当年的晋升和评先资格,并从严追究相关责任。

(一)各乡(镇)、各部门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因工作失职、渎职或者重大过失,导致可以避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或者进一步扩大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从严追究行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