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管控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财务风险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医院在运行过程中,财务风险防范属于一项重要工作,一旦出现不可控的风险,对医院的正常运行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医院应当对财务风险具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尽可能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财务风险,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医院财务风险成因
1.思想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医院的管理层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医院的医疗等领域,对财务工作介入不足,缺乏足够的财务风险意识,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的要求和规范的管理。与此同时,医院财务人员缺乏财务整体防范风险意识,满足于自身岗位工作,局限于资金周转方面,对库存药物和材料占用资金等方面缺乏研究,不能提出指导性意见。
2.未能形成整体管理。部分医院对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投入不足,没有针对本院实际开发针对性的财务管理系统,各个环节与部门之间缺少财务统筹协调,资金流动速度不足、使用绩效不高,没有建成更加健全和严谨的财务风险防范与管控体系。
3.财务管理制度短板。许多医院对财务工作停留于看报表,对信息的真伪、全面程度没有进行细致的甄别,导致个别财务人员钻空子,出现财务信息造假现象,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医院财务人员卷款跑路的案例,都与财务制度不够健全有关。
4.成本管理控制不佳。有些医院对库存药品与材料的管理属于粗放型,没有根据医疗实际需要确定合理药品与材料库存,占用较多资金,同时加大了损耗。另外医院盲目扩张,通过贷款满足资金需求,超过合理额度也会造成财务风险。
二、
有效防范与控制医院财务风险的路径
1.切实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医院管理层一定要将财务风险控制列入重要内容,抓好医疗业务的同时,注重分析评估和核算财务风险系数,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测预警机制,及时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研判与应对,既要保障医院日常资金需求,也要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医院财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稳定安全。
2.强化财务岗位培训教育。财务岗位工作岗位人员业务能力与思想素质,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影响较为明显。医院应当强化财务人员培训教育和管理,除了在入口严格把关、引进高素质财务人员之外,还要强化在职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定期培训、在线教育等方式提高财会业务能力。同时要强化财务人员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法制意识,严格遵守有关财务管理各项规定,规范处理税务以及统计等方面工作。
3.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医院管理工作必须将财务风险预警作为重要内容,对有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足够提前量的预警,对医院经济事项的变化进行全方位了解,通过财务政策与规章制度的调整与执行,控制和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率。要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对医院经营和业务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程监控,对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及时掌握最为真实的财务资料数据,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医院在进行重大决策以及重要安排之前,应当通知财务部门参与分析研究,科学测算财务压力及其可能引发的风险,将财务风险控制的关口向前延伸,保障医院经营与投资等活动保持科学性和有效性。
4.重视运行成本核算管理。保持医院良好的财务状况,既要重视业务拓展和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重对运行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应当建立信息化的成本核算评估体系,对医院人员管理开支、资金使用成本、药品和材料周转率与损耗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作为成本核算的组成部分。要尽可能提高人员岗位的产出率,激发人员工作激情,还要减少药品材料等资金占用量,包括实行运行费用封顶控制等措施,从各个层面对运行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堵塞跑冒漏滴和粗放管理带来的成本浪费问题。
5.健全医院财务管理机制。要根据财务工作相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回头看,重点强化财务组织、会计基础、资产与资金等方面制度的建设,保证从资金入口到出口的每一个环节是安全、高效、规范和有序的。同时对医院财务开支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保证资金分配按照轻重缓急,提高资金使用的质量。
【关键词】 供电企业; 风险管理; 财务内控; 稽核评价
一、当前供电企业风险管理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企业各项管理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程度加深,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日趋增多,中央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06年以来,国资委、财政部等五部委先后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等专项要求,对中央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内部决策控制运行机制加强了管理力度。
电力行业作为担负着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公用事业企业,安全稳定、经营管理、电价政策以及职工福利待遇等问题时刻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继2008年传闻南方电工收入过高后,2011年又相继传出湖北恩施电力高比例退股,安徽电力副处级干部配私车、为职工低价建设豪华小区等媒体曝光事件,电力行业部分企业的历史和个别案例也可能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面对政府部门和社会舆论监管力度的提高,近年来供电企业自身对依法治企、依法经营、依法理财的内部管理要求也在不断调整。2009年,国网公司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在公司系统大力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案。河北省电力公司先后转发、印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财务内部控制操作手册》、《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手册》、《财务稽核管理办法》等,对所属供电企业的内部监管要求不断加大。 2010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要求,2011年2月提出关于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和规范财务管理的要求,6月提出关于依法从严治企的决策部署,并在公司系统相继开展严肃财经纪律和规范财务管理自查自纠、小金库专项检查、三重一大政策执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营销工程“三不指定”政策落实情况等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对供电企业依法从严治企管理力度,将内部监督纳入日常管理工作。
因此,地市级供电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社会舆论的日益关注以及上级单位的监管要求,承受着来自内外部的经营压力和多方面的管理风险,加之企业发展方式、电网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信息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需要提升到更高层次。
二、供电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动因分析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过程,包括对风险的定义、测量、评估和发展的策略。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风险管理是透过辨识、衡量(含预测)、监控、报告来管理风险,采取有效方法设法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保障企业顺利营运。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绩效不稳定性,帮助管理层评估重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效应;提出应对措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还可以将多个孤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建立彼此的内部联系,运用到一个统一的管理框架上来,对公司治理起到积极作用。良好的风险管理可以确保企业成功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有助于管理层评估现有经营模式的各项基础假设,评估在执行模型时所采用的各项战略的效能,评估进行决策时所需的各种信息,识别主要风险,并增强企业管理此类风险的能力。良好的风险管理可以营造开放乐观、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提高职工风险防范的积极性,强化公司各级部门在管理风险活动中的问责体制,并帮助公司及时地识别风险特征的变化等。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真实可靠,保证财产安全完整,保证法律法规和上级公司指令有效遵循而由其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内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准确、控制活动有效、信息沟通顺畅、监督检查有力的内部约束机制。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明确了内部控制的目标为“营运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法令的遵循”。我国财政部从2001年开始,陆续颁布并修订了许多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以指导企业制定适合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
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深入应用,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监督,而是基于风险管理的全面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建设和应用。风险管理成为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导向。这一观点反映在2004年美国COSO 委员会最新的报告中。新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并形成一个(比内部控制)更为广泛的管理概念和工具”。
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控制风险,以节约企业资源和提高管理效率。电网企业内部控制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建设实践,提出以建设具有电网特色全面风险管理基础的内部控制,实现风险内控与企业战略契合、风险内控与经营管理融合、风险内控与信息系统聚合的“三统三合”运行机制。
三、当前供电企业财务内控的薄弱环节
国网公司风险内控管理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建设,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统一的全面风险管理标准和统一的全面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的理念和内控建设实践从上到下逐级推广实施,并经历了ERP系统建设推广、制度和流程梳理的标准化建设以及典型风险案例分析等管理手段的实施过程。在纵向管理的延伸过程中,相比而言,地市级供电企业在风险和内控深入应用方面还存在力度不大、措施不具体、手段需提高等问题。作为一名见证企业发展变化的财务工作者,特别就财务内控管理的薄弱点作进一步分析。
(一)财务集约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公司整体集约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围绕企业财务价值纽带, 对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将生产经营各环节要素统一结合,优化财务管控机制,提升管控效率。因此,集约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集约化管理的水平。财务集约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管理、资本集中运作、预算集约调控、风险在线监控五个方面,经过一年的建设,目前各项内容与最终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全面风险和内控实行的基础还不牢固。
(二)信息化建设的应用范围和深度需要继续加强
全面风险和内控管理深化应用的手段和保障是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和深度。ERP信息系统的应用为全面内控管理奠定了很好的应用基础。系统将前端业务部门的控制过程整合到财务控制的过程中,使得企业财务内控不仅局限于财务部门,体现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财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前端业务部门的管控水平和工作质量,为财务部门的业务管控提供了广泛的平台。然而,由于系统应用是个全新的领域,操作流程与传统的财务核算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无论是技术领域还是管理流程还有待加强,营销、生产、基建、资产、后勤等各专业与财务数据整合的程度不一致,有的专业甚至还没有实现数据的接轨。同时,预算、稽核、资金等财务管理领域的信息程度还处于起步阶段,未实现真正一体化运行的信息化目标。
(三)财务内部评价运行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独立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评价和报告等活动。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有利于促进电网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持续完善和有效实施。内部评价工作包括搭建评价体系、设立评价指标、修订评价标准、开展评价考核等。国网公司先后下发了《财务控制评价办法(试行)》(财评[2006]45号)和《财务控制评价工作手册(试行) 》,河北省电力公司印发了《财务内部控制手册实施细则(试行)》(财字[2010]43号),2011年又制定了《财务工作评价办法(试行)》,内控评价制度建设基本完善。目前,地市供电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价的实施、标准的维护和考核等应用程度较低,财务稽核覆盖面窄,缺乏日常财务稽核评价工作机制。
四、完善供电企业财务内控的对策和措施
2011年,随着国网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工作的积极推进,电网形态和功能、公司各层级职能定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对管理调控及时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电企业亟需进一步完善财务风险监督机制,适应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管理的需要,今后财务内控管理的目标应围绕强化财务稽核监督功能,完善财务评价体系,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标准化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为基础,以财务评价与财务稽核为监督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内部控制体系,做到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一)事前控制,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主要用以判断财务风险存在的大小、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危害性风险等。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属于风险的事前控制,利用直接观察企业各种生产经营和具体业务活动,具体了解和掌握集团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或者通过分析财务报表等会计资料,确定潜在损失和原因,并及时在有关范围内提出预警。
供电企业风险识别的重点应是建立完备适用的风险典型案例、稽核规则库和稽核经验库。建立日常稽核的岗位分工、工作流程和报告机制,这也是强化财务内控管理的基础条件。
其次是提高预算集约调控水平,拓宽预算管理范围。研究制定适合供电企业自身的标准成本,开展周期滚动预算编制调整,细化预算指标,开展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等费用指标明细管理,提高基层单位预算控制的精益程度。
(二)事中管理,提高财务内控管理的应用手段
财务稽核是加强风险事中管理的有效手段。专项财务稽核与日常财务稽核相结合,建立系统、完善的财务稽核工作体系,加强财务稽核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保证日常财务稽核成效,集约化和信息化是不可缺少的两个前提。前者扩大了财务稽核的范围,直接保证了业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后者则为建立实时的、在线的风险监控提供必要的手段,确保及时发现并跟踪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各种潜在或现实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供电企业应提高营销、基建、物资、资产、预算、资金等业务信息化集成程度,为在线稽核范围和稽核规则的在线应用提供条件。
(三)事后反馈,开展内控管理的评价分析
开展财务稽核效果分析和评价,是内部控制的保障机制。供电企业应细化分解财务内控评价指标,将指标的考核工作落到实处,完善财务内控评价机制。一是修订相关的业绩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形成以预算执行结果为主导的奖惩考核机制;二是建立对财务稽核工作质量的评价体系,对发现的问题按照性质和整改情况进行评价,促进前端业务工作质量的提高。
(四)协同推进,积极改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环境
影响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有:人员素质、企业文化以及其他诸如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管理哲学、组织结构、权责分派体系、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等因素。实施财务内控的关键因素是人,无论制度多么完备,如果缺乏有效的人员监督和管理,仍无法保障内控目标的良好实现。因此,改善企业财务内控环境,一是及时与审计部门和外部监督沟通协调,组织进行事后分析、评价内部会计控制的设定与执行情况;二是开展稽核队伍的素质培训,并配合相应的奖惩制度,增强内部控制的软实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央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势在必行[N].国家电网报,2011-4-19.
[2] 戴维・R・安德森.数据、模型与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医院改革 财务管理 财务控制
在医院实行改革之后,对于很多部门进行了创新与改善,其中包含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在医院运行中财务管理是重要的管理基础,对医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医改过程中,我国的医院体制不断发生变化,医院在发展中遇到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其变革的程度与内容直接决定医院以后的发展趋势。怎样更好的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对财务进行控制,是现在医院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与控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措施等进行详细的探索,从中分析出适当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手段,促进我国医院改革的进步与发展。
一、医院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发展现状
(一)医院财务管理不当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我国的医院在发展中存在很多的费用问题,其中最显著的是医疗费用拖欠现象,以及医院在进行医疗费用管理过程中担保人担保各种费用不能及时得到处理,费用欠款逐年增长,这种现象若不进行改善会严重阻碍医院的财务管理以及医院以后的发展。还有很多医院会出现一些患者在治疗之后不能及时将治疗费用缴纳,因为前期的治疗将所有的资产耗光之后不能支付以后的医药费,这样的现象在医院并不是个别例子,而是大部分的存在。这种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因为费用的拖欠导致财务出现空缺,拖延医院的工作进程;其次根据审计数据显示大部分医院都存在费用拖欠等历史遗留问题,相关欠费统计之后金额惊人,很大程度上直接限制我国医院财务的管理与控制。针对医院出现的拖欠医疗费用现象需要医院及时给予一定的措施进行完善,以防影响医院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在医院担保方面要保障担保的准确,以及担保的资金控制,没有非常特殊的情况下不能出现特别对待的现象,及时要求患者将治疗费用续交,尽最大的能力减少医院的财务损失。
(二)信息化管理不成熟
现在的社会发展基本处于信息化潮流中,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在我国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在这样的基础下医院财务管理也逐渐向信息化形式转变,虽然在基本上完成了信息化的转型,但是在信息化管理上很多方面不够成熟,掌握还不是非常熟练,在运用与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停滞或其他问题。信息化管理方式不仅促进了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各种管理方式,稳定了医院的财务成本,降低了医疗成本的使用,提升了医院的成本效益,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医院在信息化管理的使用方面不够成熟,很多方面还需要进行更好的完善与提升,推动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成熟。
二、改善医院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医院财务的监管能力
在进行医改过程中,对于医疗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同时加强了医疗监管的能力,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管,建立专业的监管部门与团队,根据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审查,对其中的资金费用变化以及工作的目标制定、费用的收支与薪资补助等进行详细的审查。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的管理与要求,提升医院对于财务管理的能力以及资金使用的效率。医院改革之后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了更加的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在医院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医院需要扩大医院整体规模,进行筹资建设。在筹资建设中需要医院改善传统的建设理念,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建设与规划,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严格控制资金的走向。依照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建设,遵循国家在医院建设中对于医疗服务等的控制标准进行医疗费用的收取,一定要做到筹资有道。在扩大医院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提升医疗质量为前提,尽量做到资本节省,缩小不必要的支出,利用合理的价格进行医疗资本的支出,强化医院在资本方面的管理与控制,提升资金的使用率,严格管理资金的使用方向,利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医院的建设与筹资,提升各个部门在这方面的管理意识,加强管理责任,保证医院的资金“取之有道,用之有道”。
(二)强化信息化财务管理数据的运用
信息化财务管理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减少了医院财务工作中的财务人员工作的压力,还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整体效益,计算机的计算形式,降低了医院财务在统计中出现的错误率,当然还有很多财务风险在其中,这种核算形式加强了财务核算整体的风险,因此在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财务管理期间,需要结合医院自身的发展展开,加强信息化财务管理数据的使用,提升信息化财务管理与控制的风险性以及稳定性等。
(三)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
在医改之初,对于财务管理与控制改革等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当然在制定期间因为改革的进行以及方方面面的影响,导致制度中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与创新。根据我国的《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相关法律制度的要求,我国的医院财务管理与控制提出很多的规章制度,在现有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完善,针对当前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改善与推动,加强对财务管理控制的力度,对于各种医疗费用等需要进行统一管理的形式进行集中,在岗位的范围等方面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加大对财务部门的控制与审理,根据医院本身的发展状态进行适当的管理。建立专业的机构针对医院的欠款等问题进行解决,与医院的财务部门相结合促进我国医院的发展与进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医改后医院的财务管理与控制正在不断加强与改善管理的方式与措施,提升各个部门的管理力度,在提升医疗水平的基础上对医院进行适当的规划与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财务公司; 风险; 控制
中国的财务公司是由企业集团内部集资组建的,是中国企业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国家为了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盘活企业内部资金,增强企业集团的融资能力,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道路,于1987年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即东风汽车工业集团财务公司。此后,根据国务院1991年71号文件的决定,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也相继建立了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它区别于一般的商业银行,其宗旨和任务是为本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筹资和融通资金,促进其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是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中心,在企业集团发展战略中起着双重作用,即对内培育和完善企业集团的内部“金融市场”,对外起到了企业集团面向社会的“金融窗口”作用。财务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关系着财务公司自身的发展,同时还影响企业集团的发展。财务公司要配合企业集团经营活动的开展,合理地配置资金资源,其首要任务就是要能够抵御各种风险,而抵御风险的关键就是抓好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相对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自创建以来,由于有关部门在其改革和发展上一直坚持积极引导、稳健发展的方针,因此其总体运行质量较好,发展一直比较稳健,但也有部分财务公司由于在经营过程中忽视了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出现了一些风险,有些甚至无法持续经营。因此,必须充分重视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结合财务公司的特点,笔者认为财务公司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性风险
财务公司管理体制性风险是指因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在体制上的依附关系,以及集团经济运行状况和经营行为对财务公司安全运行所引发的风险。
财务公司的产生根源、定位和特殊的经营目标使其对企业集团具有较强的依附性,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是财务公司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财务公司的资本构成缺陷,使财务公司可能成为企业集团的政策性银行,而且行政干预弱化了财务公司市场化运作的能力。
(二)信用风险
财务公司的信用风险从狭义上讲,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本付息义务致使财务公司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从广义上说,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对财务公司信用的影响,使财务公司经营的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导致在经营活动中遭受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减少的一种可能性。
信用风险是财务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一种风险,它只能是降低至可承受的水平而无法消除。财务公司是通过经营风险而获得收益的企业,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在考虑风险大小的同时,需要兼顾效益指标,以实现风险与效益的最佳配合。
(三)市场风险
财务公司的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汇率、利率的变动导致资金市场价格的变动,财务公司表内、表外资产会面临损失的风险。随着利率和汇率管制的逐渐解除,金融机构将逐步有商品定价权,这就要求财务公司能灵活掌握资金价格,及时了解市场价格需求,确定合理的定价原则,科学配比资产负债结构,准确运用利率风险规避工具。当前,财务公司的经营模式仍以粗放型为主要特点,注重集团市场占有率的扩张,对资金价格的分析和确定,以及市场风险的规避方法缺乏系统考虑和设计。另一方面,财务公司的技术投入和产品开发不可能取得与商业银行一样的规模效应,部分业务的开展还不得不依靠商业银行的商誉和技术力量。因此,定价自主性较差,同样的金融产品可能成本较高,单位产品的成本控制难度加大,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较差。
(四)流动性风险
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集团单位存款,具有明显的短期性,而资金运用却以中长期贷款为主,资产、负债结构的不配比,使流动性风险的产生成为可能。由于财务公司负债结构调整能力较差,稳健经营型的财务公司通常采用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资金备付率等方式以规避流动性风险,但也有部分财务公司未意识此风险的危害性,采取较为极端的做法,如利用循环拆借资金等方式实现“借短放长”的目的。
反映财务公司流动性的综合性监测指标是资本充足率。目前,全国财务公司平均资本充足率约为20%,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和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要求,但问题在于财务公司资本金结构不合理,资本金补充缺乏持续性。主要表现:一是次级资本的相对量较少,贷款呆账和坏账准备金用于冲销坏账,无法当作资本运用。二是资本金主要来源于集团,由于受集团财力限制,不能随资产规模的增长而连续进行投资。
(五)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或称内部控制风险,是指财务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因机构组织分工、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不严或操作方式落后等内部原因而发生的金融风险。巴塞尔委员会给操作风险所下的定义是“由于不健全或失效的内部控制过程、人员和系统或是外部事件而导致的损失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源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这种失效状态可能因为失误、欺诈、未能及时作出反应而导致财务公司损失,或使财务公司的利益在其他方面受到损失,如财务公司结算人员、信贷人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从事或从事职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操作风险还包括信息技术系统的重大失效或诸如火灾和其他灾难等事件。
随着金融技术的日趋复杂化,金融服务业的全球化,财务公司的活动及其风险特征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财务公司在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多多。如何将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已经成为财务公司发展壮大自己的迫切要求。实践证明:风险控制和财务公司自身发展密不可分。控制风险、减少风险正是为了财务公司自身更好的发展。只有一个稳健合规经营、资产质量优良的财务公司才能真正留住并不断吸引有发展潜力的优质客户群,才能更好地为集团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才有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二、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公司存在的风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实行股权结构多元化,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目前,财务公司一般是由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共同投资组建的。这种资本构成的单一性,使财务公司产生之初就模糊了其独立的法人地位,难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财务公司实际上演变成了企业集团的政策性银行,从而在根本上阻碍了财务公司的发展。允许企业集团外部资金投资参股,股权结构由企业集团绝对控股转变为相对控股,其意义不仅在于财务公司股权结构的改变,更在于它深刻地影响了财务公司的经营方式和理念。外部股权为了维护自己的股东权益,必然会对企业集团的各种行政干预产生某种制约作用,财务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无形中得到了加强,也使财务公司获得了较大的经营自,逐步培育了适应市场、面向市场经营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同时财务公司应建立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三者职责,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负责明确经营管理层的责、权、利,并应认真分析财务公司经营环境,制定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政策。经营管理层应按商业化、市场化原则经营,对董事会负责,并按财务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人行监管相适应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机制,负责控制财务公司的风险,并确保各业务部门严格执行识别、度量、监控与其业务相关的风险。监事会应按董事会对经营管理层的授权进行严格的监督。
(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财务公司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内部制度保障,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又是衡量金融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以运作合法、有效和信息畅通为目标,涵盖管理和控制文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评估等多方面的内容。
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既是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科学的风险管理流程的载体,又是实现风险管理控制的保障。我国财务公司大多数已设立了兼职或专职的风险管理部门,承担有效管理各个方面风险的职责,为了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充分保障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财务公司应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协调组织、业务部门贯彻实施、内审部门监督检查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依据风险管理原则的要求,将风险管理涵盖于各项业务,充分发挥其风险管理职能,推进各项业务顺利开展。
(三)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加强员工素质培养
金融资产质量是财务公司的生命线,控制风险是确保稳健发展的前提。当前一些财务公司受企业集团行政干预影响较大,不良贷款日益增多,资产流动性较差,极大地制约了财务公司的竞争和创利能力。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加深,财务公司的业务经营将受到更多的国际、国内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将会承受更大更多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减少企业集团对财务公司经营行为的行政干预,加强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和处置,降低不良资产的比重,完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手段,从而确保金融资产质量,轻装前进,增加参与竞争的实力和资本。
员工是财务公司的无形资产,是最基本的生产力,所有内控制度是针对人设立实施的,每位员工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首先,财务公司应将培养员工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对企业的高度忠诚作为首要任务。其次,财务公司应实行提高和引进并举的人才策略,大胆引进和聘用金融、证券和法律等专业管理人才,增强经营决策的专业化和理性化,降低决策失误。再次,有针对性地对职工实施再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及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最后,努力营造精诚团结的企业文化,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
(四)明确财务公司的经营目标
长期以来,在财务公司的发展目标中,多数财务公司将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作为财务公司的微观经营目标,认为财务公司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应强调其对企业集团的支持功能。然而,在实践中,“支持企业发展”往往是作为财务公司盈利目标的对立面出现,成为当无法用市场化的原则,对某些高风险且收益较少,甚至直接会给财务公司的直接利益造成损失的项目提供“支持”行为时的一种理由,也成为企业集团对财务公司行政性干预的借口。
按照经济学原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独立的经济实体都应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经营目标,否则就无法生存。财务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企业,也不例外。这里应指出,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公司的经营目标,并不排斥财务公司对原有的企业集团成员单位的支持功能,只是这种“支持”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应该在财务公司,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支持。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公司的经营目标,可以使财务公司少受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集中精力以财务公司自身经济利益为核心开展业务。只有财务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才能有效增强抗风险能力。
总之,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加强防范和控制财务公司的各种风险,才能为财务公司提供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才能使财务公司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发展,成为中国金融领域独具特色的一员。
【参考文献】
[1] 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S].2006.
一、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融合概述
目前,财务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决策管理、成本预测、会计分析、成本规划等。将财务管理融入到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中,实现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的融合,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的融合
(一)目标定位
1.逆向成本分解。逆向成本分析作为一种财务管理方式,可以推动有关人员积极实行成本控制。对资金进行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要求在预定的资金额度内开展生产活动,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原料的生产、采购、销售成本,用货币的形式来量化成本控制的结果。逆向成本分析可以在作业、生产模式下有效控制成本,把成本控制分解到每个成员身上进行管理,通过绩效考核进行最终的评价,有效激发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
2.层级监管。考察各工作成员的努力程度,控制各层机构成员的成本,监督机构层级人员等工作都要在授权情况下进行。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具有协同的特点。具体的表现为利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控制成本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较少成本数量。
3.资金分配。财务管理的目的是控制资金流向,有效控制成本支出,增强成本控制的意识。在工程领域进行成本定位,应依靠团队实现成本控制,切实增强团队成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实行财务管理主要是为了成本控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只依靠财务管理制度和组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财务管理平台的建设,以实现对资金的有效使用,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
(二)模式构建
1.?A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成本控制可以体现在技术和技术组织形态两个方面。通过加强预算管理,提升企业生产流程集约化管理水平,可以实现对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在资金效益和成本控制方面,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然依靠提高投入和产出的比值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虽然在形态上无法体现成本控制,但通过由货币向实物的转化,提高材料投入质量,在销售环节增加经济效益,仍然可以体现成本控制的效果。
2.各部门联动成本控制。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逆向倒逼的功能。因为组织结构不同,各企业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是都体现出为各部门围绕财务管理做圆周运动的特征。这样的形式可以实现各部门资金流的交换,也有利于引入资金监管机制,从而实现各部门的联动,其内在的动力是企业内部运转的圆周形态,能够对各个部门的资金起到约束的作用。
3.绩效评价。为实现经营目标,企业应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对财务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其中绩效标准的建立最为关键。比如,对财务部门进行整体考核,按照效率目标规定的固定资产使用率、年度资本运算准确率、预算资金指标等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按照对上级负责的原则,对财务人员进行量化计分考核,将评价结果作为年终惩戒和奖励的依据。企业的经营目标主要通过财务管理来实现,只有建立完善的,针对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调动起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将财务管理融入到生产经营中去,以保证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
4.财务队伍建设。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及内容,开展部门调研,建立调研长效机制,获取各业务部门的资金状况信息。比如,对各部门的固定资金使用状况进行考察。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策略性成本控制。按照企业的销售能力控制成本,根据企业发展的目标,提升成本控制的能力,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增加企业收益,对策略性和非策略性成本进行有效区分。加大对策略性成本的投入力度。
2.加强成本控制的周期管理。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做到对各生产环节实行全员性、全面性和全过程成本控制。利用全过程管理建立周期性的全面管理系统,实现全过程成本控制。
3.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吸收各部门专业人员进行跨界协作管理,为成本控制、资金预算等各环节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