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工做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手工做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工做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手工做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手工做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会计是我们社会经济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门,甚至是一个核心。它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也在逐渐完善,由此可见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决定着会计专业的发展水平。而如今会计技能也不断更新进步,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人员必须会操作的一门学科,它可以全面地对会计进行核算,因此电算化对审计工作也有新的改善,但也带有一定风险。所以我们要全面了解深刻认识,才能使电算化审计行业顺利进行健康发展。

 

1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1 审计线索的影响

 

根据传统的老式手工记账法,所有记账、做账、报账等工作都是由会计人员手工填制完成,一些较多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只能通过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汇总编制,虽然方法比较繁琐,但是提供信息的线索还是清晰明了的,由于都是纸质而审计人员只能根据部分资料进行审查或抽样调查。会计电算化就相对不同,它取代了传统的做账方法,将数据具体化完整明了的方式呈现,但电算化都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方式进行,而现在的审计人员还停留在以前的工作模式,所以导致其没有适应这种信息化管理,这样就影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内部控制的影响

 

由于电算化的诞生,一些老式做账的方式方法就逐渐失去了存在价值,原来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一些较为浪费功夫的工作也都需要纸质手工编制,而现在电算化的运用使这些问题都轻松得以解决,但因为传统的手工做账已被习惯使用,如今转移到电算化网络中来,使传统与现在的内部控制也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把原来的财务部门转移到信息化数据处理部门,这样一来财务人员的工作的监督就逐渐减少。如果不对内部体系进行控制,会计电算化就无法真正取代传统的老式手工记账,这样一来电算化带给人们的方便快捷就无法实现。

 

2 电算化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会计是企业运行或持续经营必不可少的重要岗位,它的主要职能是货币资金的收、付、转,商品经销的供应、生产、销售的过程。会计电算化作为现阶段比较流行方便的一项新技术,它的主要组成就是计算机与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电算化出现在财务领域是跨越时代的转折,它使财务人员轻松完成工作,将财务信息准确有实效性的呈现,也因此大大提高了社会经济企业房展的信息管理水平等。

 

会计电算化虽然给企业带来很大便利,但面对审计也存在一定风险性,我们常说的审计风险就是审计人员对有问题或是有纰漏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核,审核中发现漏洞发现原因,有时审计人员并不做出正确严格的评判,而是发表些与事实不符的意见。

 

审计方面出现漏洞一般由两种情况构成,首先是我们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就完全的依赖网络,计算机也有出现事故的时候,而这中途很容易出现的错报与漏报的可能。其次,我们审计人员自身也是一部分重要因素,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对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指出和处理。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推动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技术应用也随之发展。对财务管理审计环境、方法、内容也有变化,这样就使审计工作者在这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由于电算化不断发展,审计也相对应有所变化,同时也会有风险。实际上会计电算化的审计程序比较简单,都是简单易学的,首先会计审计之前要有准备阶段,然后审计过程中有实施阶段,最后通过工程中完成情况作出审计结论。

 

3 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分析及对策

 

会计电算化本有的特点就为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与风险, 因此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利可行的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办法。

 

3.1 完善审计准则, 加强人才培养

 

因为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方面的方式方法专业技能都有较大的改变,因此我们可以从审计本身出发,根据原有基础上的审计标准和准则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提升,通过实际工作的结合建立新标准新准则,但在编制新标准准则时,也需对电算化应用进行考虑,人才培养方面要考虑周全,对有潜力懂技术可发展的人才一定不要漏失,现有工作人员也要定期进行培训与审核,要保证人才与科技是相互提升共同进步的。

 

3.2 新建审计内部控制制度

 

应该根据电算化本身的特点,建立全新制度有针对性的为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能够保证新环境下审计结果的真实准确,在操控方面编制一套完整规范的操作流程,使审计人员无机可乘,能够认真对待以防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问题实行造假或有隐瞒等现象。

 

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技能,管理层也不得忽视,企业或部门间有称职的管理人员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审计是对财务部门的再监督,但审计部门的本身也是需要监督控制的,例如任职人员的身份要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人员管理等方面。

 

3.3 开发审计市场

 

对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不断完善,审计工作也要随之发展,根据具体工作,开发新型审计软件。从审计角度来看,增加一些对信息系统化的格式,不断创新才能够做得更好,同时要监管部门也要做好辅助,双方协助没有问题对更新生产都是极大的帮助。

 

4 结 语

 

随着会计信息化技术逐渐成熟,电算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还是很良好的,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改革已经做出了有效成绩,成功地迈出传统化的操作时代,有了稳定的技术与超强的耐力。

 

但想要这种情况持续发展下去或者有更高的晋升空间还是要不断努力,从本职工作做起,将实践理论相结合进行下一步研究与探讨。

手工做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一)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其理论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由于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的理论型教学模式还占有主导地位,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会计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不超过30%。这种格局与会计学科的特点不相适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种教学计划下培养的人才,很难达到会计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二)实训教学项目单一

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实训时间的单一。除珠算、点钞、电脑传票等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外,主要的校内实训有《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企业综合模拟实训》,这些多数是阶段性实训。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有随堂实训安排,但实际上多数都是用来做习题,没有真正做实训。2.实训内容单一。无论手工操作还是电算化,多数只进行工业企业会计项目实训,而其他行业会计项目实训很少或没有。3.实训形式单一。虽然会计实训有手工操作、电脑操作,某些实训资料上也说要先进行手工操作,再进行电脑操作,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实训时间,往往只能两者选其一,使手工操作和电脑操作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

(三)实践考核制度不严密

实践考核是实现实践效果的重要手段。无论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习,无论手工实训还是电脑操作,往往只注重过程考核,从而使得个别同学投机钻营,弄虚作假。以会计手工实训为例,在只注重过程考核的情况下,有的同学抄袭完成的账面反而比学生真正独立完成的账面要清晰,在成绩评定时反而成绩较高,有的教师甚至是凭感觉给学生定实训成绩。这样的实践考核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师实践经验欠缺

会计实训指导教师一般是由学校会计专业的理论课教师来担任,而绝大多数会计教师是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乏实践经验,未亲身经历企业具体的业务环境,有的说是到企业锻炼也是走马观花。“双师型”教师多数是“双证型”教师,真正既有理论教学经验又有企业二至三年会计经历的教师凤毛麟角,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实训指导,以致于与实际相差甚远,致使“实训”成为纸上谈兵。

(五)校企结合机制不完善

校企结合主要解决的是校外顶岗实习。目前,多数学校是采用阶段性进行的,包括最后一学期前的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1—2周)和最后一学期的毕业实习。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使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进行1—2周实习的学生,学校的校外实习多数是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不可能把更多的工作交给进行1—2周实习的学生去做,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少,使校外实打折扣。毕业实习时间为一个学期,由于时间较长,相对好一点。

二、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提高实践课时比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计专业有些理论知识学起来枯燥无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将更多的理论教学变成实践教学,则使学生学起来直观、易懂、有兴趣,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必须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减少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课时,增加专业实践课时。笔者建议将现在的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约为3:1的比例调整为1:1的比例。理论知识不宜过多,够用即可。实践时间要充足,避免使学生为了完成实践任务而加班加点,造成学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对于《基础会计实训》更为重要,它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的基础。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实训教学项目,提高实训效果

学校应根据课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项目,在时间上做到既有随堂实训又有阶段性实训;在内容上既要以工业企业会计为主,也要兼顾其他行业会计,如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服务业会计及税收筹划等相关内容。实训教学项目要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多样化相适应,不能因为工业企业会计是最难的、最主要的,就忽略了其他企业会计,要避免无论手工做账还是电算化;无论《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还是《企业综合模拟实训》都只以工业企业会计为例的现象。在形式上要使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有机结合,高职一般是三年制,前五个学期每个学期都有实训内容,至少有一次是一套资料既用手工做账,又用电脑做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电脑做账的感觉,体会到电脑的方便与快捷,真正实现手工操作和电算化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会计实训效果,同时,还能节约资料成本。

(三)完善实践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使实践效果落到实处,无论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习;无论手工实训还是上机操作,既要注重过程考核又要注重结果考核,采用“过程+结果”的实践考核方法,这样做是相对完善的,是较公平的。以《基础会计实训》为例,“过程”考核占55%,“结果”考核占45%。“过程”包括建账、编制凭证、登记明细账、登记总账、编制报表、装订会计资料等情况占40%和劳动态度占15%,共55%。“结果”是教师将做账的内容整理成题目,采用抽签答辩的方式进行,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答辩,按其正确程度给予成绩,占45%。这样做的理由有四:1.账面内容是对学生书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进行的考核。2.出勤是对学生参加劳动态度的考核,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敬业精神,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3.答辩或测试是对学生实践过程真实性的考核,避免只采用结果确定成绩可能带来的抄袭现象,同时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4.这种考核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试点效果明显。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大一七个会计班级,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基础会计》理论考试卷面成绩两个试点班的平均成绩均高于总体的平均成绩。在试卷统一、没有复习范围、轮流阅卷的情况下,其中一个试点班级的平均成绩比平均成绩最低的班级高出8.55分。在2008年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试点班的通过率均高于非试点班,且超过平均通过率10%以上。

(四)变“单师”为“双师”,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要用工学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教师应先工学结合,教师实践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会计专业教师既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应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笔者认为,要变“单师”为“双师”,提高实训教学水平,应以从学校内部挖掘潜力为主,以外聘企业兼职教师为辅。学校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提高会计老师的实践能力。1.对那些学历高、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动手能力较差、有“讲师+会计师”证的“双证”教师,鼓励他们走出校院,走出书斋,走进企业,走进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业培训、顶岗锻炼或担任兼职会计,使他们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为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取得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而没有会计师等会计专业资格证书的,要鼓励他们在完成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同时,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企业实践;另一方面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考试,为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打下基础。2.学校可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具备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高级财会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外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拉近教学与实际的距离。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学习,选送部分学历较低、理论知识欠缺的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为了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应把会计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教师进修和培训纳入教师培训与管理计划,并在经费、时间上给予支持,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最终实现变“单师”为“双师”,提高实践指导水平的目标。

(五)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再仿真的资料,也只是仿真而已。因此学生在实训操作中往往会认为资料是假的,从而将会计实训当成一般的会计作业来完成,未能达到实训的预期目标,一旦接触到实际业务,仍一筹莫展。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让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以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而顶岗实习也有一定的困难,一是企业无法同时提供这么多的岗位,目前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分散岗位。学校多联系几家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每一个单位留出几个岗位给学生,一个班的同学同时进行实习,最少应有两个月,实习结束后下一个班同学再来替换。笔者建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拿工资,有的话应是象征性的补贴。这样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学到了真实的东西,对于企业来说也减少了支出,应该是双赢的策略。二是学生顶岗实习使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如学生顶岗实习中的技术指导和安全问题等。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是学校加大师资管理中的责任驱动和利益驱动双重管理力度,设计出一套完整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与用人单位合作,加强过程管理。目前我国尚缺乏规范工学结合行为的相关法规,学校应在熟悉已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与用人单位加强感情联络,做到感情与法规双管齐下,要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得到相关工作经验,同时树立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主要参考文献】

[1]潘云栋,王秋霞.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8(09):下.

[2]杨敏.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08(07).

[3]程坚.提高会计实训效果的若干建议[J].中国教育月刊,2006(08).

手工做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 成本管理 存在的问题 对策

一、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企业的成本管理

在现在中国,很多的工业企业的管理者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更加关注于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加,把企业的销售业绩看在第一位,觉得企业收入高了就能说明企业就是成功盈利的,将过分的精力放到销售上面去了,反而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够重视。造成现在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成本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结合目前市场经济的各企业,管理层对成本管理的不够重视,使得工业企业内部严重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员工自上而下都没有形成成本控制的概念,导致员工有用公家的不是自己的,不懂得节约,随意铺张浪费。这样最终就会导致整个企业都会大面积的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企业就相当于一个大的堤坝,那些铺张浪费的员工就像蚂蚁,最终可能会使企业崩溃。如果各部门不重视成本的问题,大量的资源浪费,平常可能看起来貌似不大的浪费最后加起来反而对整个企业利润带来的后果是难以预计的,最终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最终发展。

(二)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大部分的人认为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就是要无限地降低成本,其实不是这样的,企业成本的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不是无限制的。如果一个企业不顾及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的想尽办法去控制成本费用,这样一来只会导致企业的产品质量下降,最后严重危及到企业的最终效益,所以控制企业的成本要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还有人认为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就是制造成本管理,认为制造成本是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构成的主要部分,对企业成本的控制管理就是对制造成本管理,这种认识也是不正确的,片面的。其实,每个企业每天的水电支出就是一笔庞大的支出,所以在这些方面做到节约,也是控制成本的一个重要的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的制造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份量也是越来越小。相反的一个企业研发成本、营销成本、售后服务成本等其他成本所占的份量却越来越大。如果一个企业研发出来的产品没有销售市场,即使制造成本控制到最低,也不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收益,这就是那么多企业为什么还没扩大就已消失的原因。所以,落后的成本管理观念已经远远的不能够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

(三)成本管理系统缺乏

工业企业的成本计算是每个行业成本计算当中最为复杂的,它的涉及面很广,有的产品种类丰富,有的时候经常要跨期生产等都是成本计算应该考虑的问题,并且成本计算的方法非常的多。这些困难都带给了工业企业在如何选择适应自身企业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方面带来了困难。企业如果没有一个专业的成本管理的团队,没有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在应对这方面的问题就会出现纰漏。一个企业想要加强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就必须要找到适应自身的成本管理方法。目前大多数的工业企业对自身的成本计算方法都不是特别了解,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计算是最好的。这样就使得企业在企业出现问题出现困难的时候不能够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这间接增加了企业的损失。企业没有一个好的成本管理系统,就会使企业在成本支出上无限制的增长,最终也是降低了企业的收益。

(四)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目前有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的成本管理的问题,它们也是引进成本电算化的管理方法,这是好的方面。但是其管理的方法落后,虽然引进了电算化,但是很少有人会操作,大部分工作还是停留在手工核算阶段,并没有真正的运用到现代化的电算方法。传统的手工核算阶段不能够满足对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进行精确核算、综合分析的要求,导致无法进行日常的成本管理。这样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计算成本,还会让企业的效率低下,不能很快的完成预期的要求,还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二、加强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形成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

企业的各个环节都会要涉及到企业成本管理,都要控制企业成本费用,但是现在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成本管理理念不是很清楚,不是很了解。所以,工业企业要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就必须要开始培养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对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让大家都认识到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如企业可以开展节约的主题讨论会,更正员工‘不是用自己的,随意浪费’的思想,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规范企业员工们对日常活动中的资源节约的问题。工业企业只有加强了企业的成本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获得利润。

(二)找到适应自身的成本管理方法

工业企业主要是销售制造产品,所以成本跟利润息息相关,所以工业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成本管理,找到适应自身的成本管理方法。同时,工业企业可以在内部设置企业成本管理中心,对产品的成本负责,并找出最好的成本管理方法,实现企业成本的最小化,最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在在内部设置企业成本管理中心,可以写出制造产品的标准成本,把产品的标准成本明确到每一个部门中,然后分析制造出来的产品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区别,找出原因,并及时的解决。通过不断地对成本的控制和监督,努力控制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将这种差异控制到最小,尽量做到不浪费一点资源。通过工业企业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可以让让员工很轻松的就可以完成标准成本指标,并且做到节约资源。通过对成本的控制,可以很好的保证企业的收益。

(三)建立信息化管理方式

工业企业要想走出中国,走出世界,就应该采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丢掉以往的手工做账体系,实现会计电算化。这样也就同时对财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具有相关财务专业资格证,同时也要有很强的计算机操作及其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并能够很好运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开发出适合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财务软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所以的一切都齐全后,企业就有了相当的资本,可以赢取更大的利益。

(四)加强工业企业资金管理

资金也是工业企业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资金具有流动性大,不容易掌控和管理的特点,但是它的收益率却是相比其它方面算是比较低的。工业企业要想合理的安排资金的使用,就需要企业把一定份额的资金作为企业的临时开支,不能把企业的流动资金用于其他项目活动,要充分的考虑到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不能只是注重于项目的投资,而不对项目的进行可行性分析,这样的做法不符合企业的经济效益原则。所以,一个企业要想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就要对资金的管理采用现在的科学的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对资金的成本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做到不浪费,不奢侈,确保企业产品的生产所占用的资金占流动资金的比例较小,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节约企业成本。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场经济越来越繁荣,应该采用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来降低企业的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想要达到这以目标,企业要重视对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培养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加强自身的成本管理,找到适应自身的成本管理方法,建立工业企业科学的、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采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丢掉以往的手工做账体系,建立会计电算化,对资金的管理采用现在的科学的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对资金的成本管理进行统筹规划,确保企业产品的生产所占用的资金占流动资金的比例较小。通过这种“节流”的方法,提高产品的毛利率,使工业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获得竞争力,获取更多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郝福锦.新经济下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

[2]温阿妮.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计量,2010

手工做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现状;建议

目前,我国有相当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没有足够地重视“职业”的意义,没有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办成“产、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职业教育。为了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部发出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实践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这三个关键环节主要是实训与实习。实习通常是顶岗实习,实训则是学校利用仿真、模拟的方式进行专业动手能力的训练。可见,搞好实践教学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关键所在,然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结果并不尽人意。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其理论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由于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的理论型教学模式还占有主导地位,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会计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不超过30%。这种格局与会计学科的特点不相适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种教学计划下培养的人才,很难达到会计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二)实训教学项目单一

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实训时间的单一。除珠算、点钞、电脑传票等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外,主要的校内实训有《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企业综合模拟实训》,这些多数是阶段性实训。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有随堂实训安排,但实际上多数都是用来做习题,没有真正做实训。2.实训内容单一。无论手工操作还是电算化,多数只进行工业企业会计项目实训,而其他行业会计项目实训很少或没有。3.实训形式单一。虽然会计实训有手工操作、电脑操作,某些实训资料上也说要先进行手工操作,再进行电脑操作,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实训时间,往往只能两者选其一,使手工操作和电脑操作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

(三)实践考核制度不严密

实践考核是实现实践效果的重要手段。无论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习,无论手工实训还是电脑操作,往往只注重过程考核,从而使得个别同学投机钻营,弄虚作假。以会计手工实训为例,在只注重过程考核的情况下,有的同学抄袭完成的账面反而比学生真正独立完成的账面要清晰,在成绩评定时反而成绩较高,有的教师甚至是凭感觉给学生定实训成绩。这样的实践考核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师实践经验欠缺

会计实训指导教师一般是由学校会计专业的理论课教师来担任,而绝大多数会计教师是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乏实践经验,未亲身经历企业具体的业务环境,有的说是到企业锻炼也是走马观花。“双师型”教师多数是“双证型”教师,真正既有理论教学经验又有企业二至三年会计经历的教师凤毛麟角,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实训指导,以致于与实际相差甚远,致使“实训”成为纸上谈兵。

(五)校企结合机制不完善

校企结合主要解决的是校外顶岗实习。目前,多数学校是采用阶段性进行的,包括最后一学期前的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1―2周)和最后一学期的毕业实习。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使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进行1―2周实习的学生,学校的校外实习多数是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不可能把更多的工作交给进行1―2周实习的学生去做,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少,使校外实打折扣。毕业实习时间为一个学期,由于时间较长,相对好一点。

二、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提高实践课时比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计专业有些理论知识学起来枯燥无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将更多的理论教学变成实践教学,则使学生学起来直观、易懂、有兴趣,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必须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减少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课时,增加专业实践课时。笔者建议将现在的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约为3:1的比例调整为1:1的比例。理论知识不宜过多,够用即可。实践时间要充足,避免使学生为了完成实践任务而加班加点,造成学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对于《基础会计实训》更为重要,它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的基础。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实训教学项目,提高实训效果

学校应根据课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项目,在时间上做到既有随堂实训又有阶段性实训;在内容上既要以工业企业会计为主,也要兼顾其他行业会计,如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服务业会计及税收筹划等相关内容。实训教学项目要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多样化相适应,不能因为工业企业会计是最难的、最主要的,就忽略了其他企业会计,要避免无论手工做账还是电算化;无论《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还是《企业综合模拟实训》都只以工业企业会计为例的现象。在形式上要使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有机结合,高职一般是三年制,前五个学期每个学期都有实训内容,至少有一次是一套资料既用手工做账,又用电脑做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电脑做账的感觉,体会到电脑的方便与快捷,真正实现手工操作和电算化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会计实训效果,同时,还能节约资料成本。

(三)完善实践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使实践效果落到实处,无论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习;无论手工实训还是上机操作,既要注重过程考核又要注重结果考核,采用“过程+结果”的实践考核方法,这样做是相对完善的,是较公平的。以《基础会计实训》为例,“过程”考核占55%,“结果”考核占45%。“过程”包括建账、编制凭证、登记明细账、登记总账、编制报表、装订会计资料等情况占40%和劳动态度占15%,共55%。“结果”是教师将做账的内容整理成题目,采用抽签答辩的方式进行,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答辩,按其正确程度给予成绩,占45%。这样做的理由有四:1.账面内容是对学生书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进行的考核。2.出勤是对学生参加劳动态度的考核,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敬业精神,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3.答辩或测试是对学生实践过程真实性的考核,避免只采用结果确定成绩可能带来的抄袭现象,同时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4.这种考核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试点效果明显。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大一七个会计班级,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基础会计》理论考试卷面成绩两个试点班的平均成绩均高于总体的平均成绩。在试卷统一、没有复习范围、轮流阅卷的情况下,其中一个试点班级的平均成绩比平均成绩最低的班级高出8.55分。在2008年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试点班的通过率均高于非试点班,且超过平均通过率10%以上。

(四)变“单师”为“双师”,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要用工学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教师应先工学结合,教师实践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会计专业教师既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应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笔者认为,要变“单师”为“双师”,提高实训教学水平,应以从学校内部挖掘潜力为主,以外聘企业兼职教师为辅。学校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提高会计老师的实践能力。1.对那些学历高、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动手能力较差、有“讲师+会计师”证的“双证”教师,鼓励他们走出校院,走出书斋,走进企业,走进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业培训、顶岗锻炼或担任兼职会计,使他们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为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取得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而没有会计师等会计专业资格证书的,要鼓励他们在完成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同时,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企业实践;另一方面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考试,为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打下基础。2.学校可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具备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高级财会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外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拉近教学与实际的距离。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学习,选送部分学历较低、理论知识欠缺的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为了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应把会计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教师进修和培训纳入教师培训与管理计划,并在经费、时间上给予支持,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最终实现变“单师”为“双师”,提高实践指导水平的目标。

(五)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再仿真的资料,也只是仿真而已。因此学生在实训操作中往往会认为资料是假的,从而将会计实训当成一般的会计作业来完成,未能达到实训的预期目标,一旦接触到实际业务,仍一筹莫展。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让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以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而顶岗实习也有一定的困难,一是企业无法同时提供这么多的岗位,目前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分散岗位。学校多联系几家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每一个单位留出几个岗位给学生,一个班的同学同时进行实习,最少应有两个月,实习结束后下一个班同学再来替换。笔者建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拿工资,有的话应是象征性的补贴。这样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学到了真实的东西,对于企业来说也减少了支出,应该是双赢的策略。二是学生顶岗实习使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如学生顶岗实习中的技术指导和安全问题等。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是学校加大师资管理中的责任驱动和利益驱动双重管理力度,设计出一套完整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与用人单位合作,加强过程管理。目前我国尚缺乏规范工学结合行为的相关法规,学校应在熟悉已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与用人单位加强感情联络,做到感情与法规双管齐下,要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得到相关工作经验,同时树立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主要参考文献】

[1] 潘云栋,王秋霞.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8(09):下.

手工做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中小企业;问题;对策

一、前言

会计电算化应用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具体地说是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用账以及代替部分人脑辅助管理的过程。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操作人员不但要熟悉财务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不但要懂得如何将企业的经济业务录入系统,生成账簿和报表,还要懂得如何管理这些电子档案并根据这些电子档案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我国有了较大的发展,已经有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但与发达国家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企业管理人员不重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

中小企业一般资本总量不够大,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都比较困难,使企业无法形成一套规范的、系统化的、高效的管理。大部分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财务目标,从而忽略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主要表现在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一般使用电算化系统中的总账、应收应付、固定资产等具有财务管理功能的模块中,电算化管理系统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利用。这就相当于只是将传统的手工记账转换为电算化记账,并未因此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和效率,忽略了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真正意义。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产生错觉,认为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2.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电算化专业人员缺乏

在我国,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接受的关于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培训较少,且主要是初级人员,高、中级人员较少,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的需要。大部分人仅仅只是懂得相关操作,而对专业的应用和维护缺乏了解。

3.会计资料存在风险

财务数据属于企业的机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受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约束,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在会计软件的运用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重视不够,操作过程中也缺乏加密防范的技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安全隐患,会计数据容易丧失。此外,为了节约开支,一些单位财务部门电脑也用作其他办公,极其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蚀感染,导致系统瘫痪造成会计数据丢失。

三、相关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造成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促进并完善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必须针对影响因素,采取以下措施,多种措施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1.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会计电算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有效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更为高效的进行着财务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财务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如果只是把它当成代替手工做账的工具,那就大材小用了。核算和管理是会计的两大职能,核算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管理是会计的终极目标,所以,管理者要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企业主管部门可以同相关部门如财政部,软件公司等针对以上问题开设专门的宣讲会或者学习班,结合成功企业的实际经历,让中小企业管理者从心里了解并且信任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认识到该系统全面、及时、准确、高校进行财务管理的优越性。

2.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电算化专业人员培养

应经常组织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技术方法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加深对电脑知识和管理技术的了解,加强对中、高级电算化从业人员的培养,设立专业的培训机构和学校,使会计电算化健康发展。

3.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为了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中小企业应该加强软件的管理与升级,做到会计人员配备专门的办公室和电脑,会计人员的电脑加装UPS并设置密码。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度,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安全防范措施,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等。加强相关人员的网络风险防范能力。及时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更新和维护。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改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会计已经成为经济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更加准确、完整的反 映会计信息,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会计电算化的应运而生,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国在这一领域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电算化的顺利实 施,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协调,社会应给予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