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高中衔接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基地;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39-01
1.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基地建设的工作基础及现状分析
1.1学科队伍情况。盘锦市各个高中政治教师总计80余人,专业对口率50%以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余人,占12.5%,中教高级教师,50余人,占62.5%。
盘锦市高级中学坚持教学改革,探索实施"1-2-1"课堂教学模式。盘山县高级中学在教学上,实行"课案导学"。辽东湾实验高中"生本教学"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1.2学科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学科基地建立的重要意义。
(1)关于高中起始阶段的政治教学问题。在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对初高中教学衔接的调查和研究。因而在授课过程中只按高中教材按步骤授课,未能建立起初中知识体系与高中知识体系的衔接。
从盘锦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际来看,初中阶段思想品德与历史合为一张试卷,总分为100分,思想品德和历史各占50分。这种实际情况就导致了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政治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只是在中考前临时死记硬背,搞突击。
高中的新课程一开始,教师在高考的压力下,都采用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方法。一开始就用上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的词汇和内容,给学生当头一棒,致使相当一部份学生由此丧失了学习政治课的信心和兴趣。
(2)关于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这次调研教研员听了数百节课,总体来说授课老师基本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和驾驭课堂的基本功。
从整堂课的环节来看,表面看来是环环相扣,无懈可击。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没有实际的收获,教师的信息输入量与中等及其以下的学生的实际接收程度不成正比。整堂课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可学生所获不多,仍然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被动前进。
(3)部分必要的教学环节的缺失。在跟踪听课过程中,教研员发现有些年轻教师的课多数都是老教师的翻版和模仿,使用的课件也是老教师的,并没有其本人的教学想法和思路,没有看到"用心备课"的地方。还有,跟踪听课过程中,教研员发现了许多年轻教师存在知识点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过来。
2.2017-2018年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2.1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课程实施能力为目标,形成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教学研究部门指导引领、基地学校开发实施的工作体制,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理念、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开放兼容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实现国际课程精品化实施,校本课程精品化建设。
2.2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
2.2.1形成一套教育教学管理新常规。
(1)根据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形势和盘锦市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和掌握我市初中和高中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科的认识,摸索出初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必修、选修及校本课程的实施及衔接;
(2)根据各高中的的办学特色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
2.2.2推出一批课程共享Y源。
(1)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思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与心理健康课程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实现政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研发出适合各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并编写配套的教材;
2.2.3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聘请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通过"一师一优课"、名师引领工程、名师工作室等一系列工作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对教师开展系列培训,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提升,持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2.2.4探索教学新常态。
(1)探索魏书生"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2)积极探索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3.2017――2018年学科课程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3.1准备阶段(2017.1-2017.4)本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组建团队,制定学科基地建设研究的工作方案。
(1)研究国内外、省内外的文献资料,完成文献研究综述,成立专门的马列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团队;
(2)成立信息技术团队,建立网络交流平台,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3.2课程资源建设阶段(2017.5-2017.12)
(1)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指导、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开展专题学习、考察,确定团队成员的分工与研究重点方向,制定基地校建设相关方案;
(2)进行全省各市以及盘锦市各高中之间的听课,总结各校的教学方式的优缺点;
3.3课程体系建设阶段(2018.1-2018.7)
本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建立符合我市特点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通过专家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组织团队研究初高中的衔接、必修和选修的衔接、教学模式的应用及教学进度安排,探讨校本教材(选修教材)开发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
(1)提出盘锦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修和选修的教学安排意见;
(2)探讨盘锦市初高中的衔接、必修和选修的衔接、教学模式的应用问题;
3.4教学新模式构建及教学实施(2018.7-2018.12)
本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新常态。结合新课标、新教材对"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要求,探讨各种新模式、新方法的教学实施。
关键词:培训;新课程;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166
实施新课程已多年,回顾这几年来的课改实践工作,本市的高中英语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是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较大转变,教师参与新课程理论的学习,钻研新教材的教法、学法的气氛浓厚,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其次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化,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了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一、重视培训学习――师资队伍的培训是实施新课程的根本
教师是课改实验的参与者、实施者、研究者,在课改实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成效。我们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力求通过培训和教师自身学习帮助教师尽快实现观念、角色、功能的转变。
1. 进行全员集体培训,明确目标,强化理念
教研室在每个年级段开设“高中英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课程,进行了全员参与的集体培训。其主要内容有: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标及课程标准解读。邀请课改专家作新课程的学术报告;教研员和教师围绕新课程作专题讲座,组织教师交流实施新课程的体会,并组织开展教学研讨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共同研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培训,教师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树立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使教师尽快步入课程改革的正常轨道。
2. 重视对培训者的培训。提高课改的培训质量
市级学科带头人、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骨干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培训者,也是实施新课程的中坚力量,在实施新课程中起示范辐射和专业引领作用。我们在高中每个年级段成立以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等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的教学协作组。同时,派出许多骨干教师参加高中新课程改革全国研讨会以及省、市级高中英语课程培训班的培训学习和听课等。
3. 重视课改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了使新课程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造就一批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要求全体英语教师要围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展开课题研究,结合自身的实践,边教边研究。要求全体英语教师系统学习一些论著,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要求全体英语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课题研究成为新课改的有效引领。
二、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
本市英语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努力构建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堂,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必须为全体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我们推荐骨干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活动,同时又让骨干教师带动全体英语教师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 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英语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感悟英语语言功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得经验、互相学习、增强自信,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4. 增加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方式
我们倡导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以“任务型”为模式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活动,有助于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操作性强、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项真实的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5.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则是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及时评价,采取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三、困惑与思考
通过扎实有效的课程改革实践,新课程意识正在被更多的英语教师所接受和认同,努力改革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步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正在成为当前本市英语教学的常态行为。然而对照新课程实验要求,我们感到尚有不小差距,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问题。
问题1:初高中教学衔接不够,导致教学困难
原因:学生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学习上,尤其在听力和语法上很难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这些变化使得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教学。
建议:高一教师应重视学生初高中的衔接问题,不仅要做好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衔接,还要做好学习方式的衔接。教师要研究初高中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的差别,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网络,逐步地向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规定靠拢。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施高中新课程。
问题2:高一教师群体新手上路
原因:高中新课程是从起始年段开始实施,而高一年级新教师相对偏多,对教材编写体例不熟悉,对新课标的学习不到位,对新教材各种课型教学的思路、模式和方法掌握不准;不懂得针对不同的课型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不懂得如何根据不同的课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步骤层次不清。虽然新教师也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
建议:提倡集体备课和同伴互助,实现团队的整体提升。通过集体备课形成教师之间合作和交流的教研氛围。通过交流和听课,体会每个教师对教材处理、问题设计、师生活动的效度等差异造成的实际教学效果的差异,从中得到借鉴并形成更完善的教学方案。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顶高温冒酷暑在暑期7月31日至8月2日奔赴泉州市泰和大酒店参加了高二地理学科新课改培训。三天培训期间,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从教材编写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内容作了介绍;广东省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省地理教研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可以说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是正确的,也是当今教育发展大趋势的必然结果,下面我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学生实际水平与新教材内容、体例编排不符。从教学实践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难题:
1.初高中历史知识衔接难:现在的高中新教材用的是模块专题方式来编写,本意是使教学内容精练,突出重点主题,但它是建立在学生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基础之上的,特别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通史知识,这与现今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有很大出入。许多或者说绝大部分农村初中对诸如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很不重视,或临近毕业前匆匆应付会考,历史课由非专业老师替代。这就使得初中毕业生的历史素养普遍较低,这就很难与高中专题教学去衔接,以这样的历史基础知识去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我们这类镇级普通高中不太容易。
2.课时比较紧张,按照新课程改革方案,历史必修课时规定是每周2课时。岳麓版历史必修(Ⅰ)七个单元28课,必修(Ⅱ)五个单元28课,按一学期20周计算,去除期中、期末考试,实际新授课时间只有17-18周时间,一学期只能完成新授课,巩固练习的机会很少,加上模块专题教学历史知识跨度大,密度大,有些知识点较难。由于学生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普通薄弱,在教学中常常得停下来,帮助学生理清一些历史发展的脉络,一学期能把新授课上完已属不易,总是在赶进度,赶时间,这样的课上下来,许多学生对有些知识只能是囫囵吞枣,不知所以然,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3.有些内容的安排过于理想化,岳麓版必修(Ⅰ)(Ⅱ)(Ⅲ)每一课后都安排有学生的探究活动内容,设计目的是倡导学生自己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他们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该说这是正确的,也是课改的方向,但我个人认为安排得过于理想化,特别是对镇级普通高中学校,首先教学时间不能保证,学生时间不能保证(还有其他学科的安排),教学条件不能保证,所以有许多安排在实际教学中只能流于形式或走过场,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
二、镇级高中教师现状与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
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对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能力如何,直接决定了课改的可行性。现在的教师除少部分通过各种学习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算是能与时俱进,但大部分教师掌握的仍是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开发课程资源无论从水平、能力还是时间,都非常有限,大部分教师是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进行教学的,面对新课改,还很不适应。如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当、合理?教学方式、方法能否让内容去满足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如何处理?由于新课改来得比较迅速,没能给教师一定的适应期,教师的现状与新课标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差距,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明显滞后。从省到市区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新课改,注重对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原则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但在实践中实际效果却大打折扣,培训常是集中听几位专家的报告,报告基本上都是从课改的宏观层面来讲,缺乏长期性、针对性,教师的许多疑问或想法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如今应试教育的大背景未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于是出现“穿新鞋、走老路”、“人家怎么办我就怎么办”等等问题,新课改的理念不能落到实处。现在有些专家学者提出校本教研来解决这一问题,对这类中学这是一个好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建议,但它首先需要各级领导、学校和广大教师真正摒弃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理念,这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全部或大多数教师基本领会课改精神,校本教研才能在质的基础上得以提升。
本学年度,教科室在“尊重每个人发展每个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突出质量立校与科研强校的指导思想,以“用作为换地位、用成就换尊严、用奉献换形象、用今天换明天”的信念,实行精细化管理,把我校教研组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工作思路:
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以教研组建设为依托,以教学科研为突破口,推行教师自我发展规划,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改进教师评价方法,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潜能,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观念先进、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实现教学质量的恢复性增长,进而实现跨越式的增长。
三、具体内容: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坚持业务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建设学习型教研组。为达到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教研组要引导教师养成“阅读”的习惯,唤醒教师的读书需求。在教师发展规划中,每位教师制定每学年的读书学习计划,并上报教科室,存入教师个人档案。对“多读多思、以读促教”卓有成效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并予以表彰。
2、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通过一年的努力,“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课堂教学离我们预设的目标还相差较远,有的老师仅仅在公开课中加强了研究和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很少,还有极少量的教师对其兴致不高,知之甚少。今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力争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以教研组为单位,在今年10月和11月举办“四有”生本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以教研组长、备课组组长、组内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听课评委组,进行量化打分,实现课堂教学人人过关、力争80%达到优秀的目标。
在今年9月下旬,举办教研组长研究课活动,10月份举办高三第一轮复习探讨课,在明年2月上旬举办新进教师汇报课,下旬举办高三第二轮复习探讨课,3月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4月举办中年教师优质课竞赛。
3、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认真执行《远安一高备课组量化评估方案》,备课组长要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研究。提倡以备课组为单位备电子教案,尝试学案导学的做法。高一备课组要加强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研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衔接,在学法上进行指导,9月份完成初高中衔接教学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二年级备课组在培优辅差上加强研究,制定计划,在明年5月份完成远安一高培优辅差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三备课组要加强高考的研究,提升复习效率的方式方法研究,落实基础和培养能力的研究,特别是培优的研究要加强,尽快出成绩。
(二)教科研工作方面
4、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
课题研究要为教学服务,用课题带动教科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课题研究要有
利于教师的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课题研究采取分阶段进行,分级要求,并以制度做保证进行考核奖励。
省市级课题研究要有组织有计划,教研组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教研组长和备
课组长积极协助课题组开展研究、整理资料和汇报结题,并在教研组内推广实践,力争在二至三年内完成。学校对其大力宣传,扩大影响,并按照《远安一高教改课题立项及管理办法》对课题组给予奖励。
小课题研究(包括校级课题和个人课题)要立足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本着“低起点、小切口、短周期和大影响”的原则确立。学校平常的教学研究主要是日常教育教学的小问题,课题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教师的教研要强调问题解决,不搞花架子。一般在一年完成,并把研究的成果以论文形式写出来,学校汇编成册,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优奖励。
在9月15以前,教研组长对本组的课题进行摸底,对本学年的课题研究写出详细具体的计划,包括课题、课题负责人及课题成员、课题实施方案等。
5、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开展具有学科特点的学生活动
教育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要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按照《远安一高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开展活动,可采取先分学科小规模研究再分教师全范围研究的策略,逐步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做大做强。本学年,由教科室与高一年级具体实施。
以科技体育艺术节活动为契机,教研组每学期开展1~2次大型学生活动,如语文组的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活动;外语组的口语比赛,书法比赛;化生组的环保社团活动等等。
(三)教师队伍培养方面
6、加强师德建设
教书是一种职业,有其独特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规范;教师是一种事业,它需要用心去做,它要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应具备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本学年,我们将丰富教师师德档案内容,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八个方面进行细化考核,结合学生评教。一学年进行师德评比,树立师德标兵(一个学科一至二名),进行表彰和宣传。
7、建立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启动“名师工程”
(1)建立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主要包括“三定两勤”,即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勤学习和勤总结,同时把个人课题研究,读书计划,,个人博客建设等纳入发展评价体系。在今年10月15日以前,教师完成个人申报材料,一式三份,教师本人、教研组长和教科室各持一份。
(2)在明年5月前,完成年度感动一高十大教师和“远安一高名师”的评选,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大力宣传其事迹,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提高教师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3)培养青年教师,使其成为青年骨干教师储备人才和教坛新秀,鼓励全校更多的教师争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加各级各类学会、论坛等组织。给教师评职晋级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8、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
(1)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方式,请专家进校讲学讲课。以教研组为单位联系挂靠一个学校,签订协议,教研组长在今年10月20日前列出计划,定期把教师送出去学习,以两年为一个时间周期,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一次出去学习的机会,及时获取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一切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安排均由教研组长决定,统筹兼顾,做好记载,要求外出学习教师在教研组内汇报,并有关材料上交教科室存档。
(2)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坚持师徒结对,双方签订三年培养计划。促使以老带新、共同提高;要求青年教师学理论、做习题集、写课后反思,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本年级大型联考统考,促使其业务水平快速提高;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对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养。
(3)坚持举办《远安一高教育论坛》,给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教育论坛活动。谈谈学习教育先进理论后的感悟,谈谈读书后的收获,展示课题研究过的成果,给出学校管理和发展的建议等。组内教研活动,也应为教师提供发表教育思想的平台,把优秀的教师推荐到学校讲,三年里争取人人都有机会讲一次,还可以请外面的专家和社会人士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