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包装设计目的

包装设计目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包装设计目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包装设计目的

包装设计目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包装设计;项目式教学法;教学

包装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目的是要学生了解包装设计制作的基本要求和规律, 其实践性强、知识面广,专业要求高。在多年的包装设计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一些重复的问题,如:教学偏重理论性研究、教师与市场脱轨严重、教学发法陈旧、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建议将项目式教学法引入包装设计课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包装设计高等人才,从而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项目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整个过程是将课堂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项目式教学法也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特别是推动教师参与市场的互动,从而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开展今后的教学工作。

一、课堂直赢

(一)理论转为实践,体现课的延续

包装设计的内容大致可分为造型设计、结构设计、视觉传达元素设计和材料设计四个部分体,前三个部分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完成,但是材料设计必须要靠实践来实现。项目式教学法将学生推入社会,实践带入课堂,体现了课程的延续性。

(二)强调分组合作,重视团队精神

传统包装设计教学大多是每位同学按照具体的授课内容独立完成一个设计作业,即使让学生们分组设计,往往设计目标也不明确,并且缺乏团队精神。项目式教学分工明确,团队成员工作目标比较单一,团队成员可以全身心地投人到项目工作中去,也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形成和发挥。

(三)合理计划部署,变被动为主动

由于项目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企业与学生及企业、老师与学生合作,共同实施一个或多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所以在授课之前教师必须制订详细计划并设计各种有效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提供一切可能条件让学生去做大胆的探索与实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了解学生的长处,帮助学生搭配分组设计;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多加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设计……

二、教师兼赢

(一)开拓教师视野,改变教学方法

师者,传道解惑也。但是从自身的教学中我发现,教师也有疑惑,比如:与社会接触少,重视理论研究,忽视实践操作,专业知识面窄……通过项目式的学习,将学生推入市场的同时也拓宽了教师的视野。老师与学生同时参与项目,与市场接轨。

教师通过项目的参与也会进行反思,总结。在包装设计教学中,传统的艺术专业教学模式更新较少,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较为僵化,仍重复着相同的旧模式与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思维方式上要有所转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启发式互动教学为模式,让学生与老师共同参加课程的教与学,激发和增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加强市场互动,深入教学工作

包装设计专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市场意识淡薄,导致学生在走向社会后不能适应设计实践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以及培养市场意识的途径和体现市场意识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强化与市场密切相关的知识,帮助和引导学生从学习基础型向实践应用型转化,并真正理解包装设计后面的市场关系,将包装设计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适应市场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将项目式教学法应用于包装设计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把学生领入企业,引导学生们用新颖的创意思维进行灵活的设计实践,与此同时开拓教师的视野,加强与市场的互动性才能更好推动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光义.包装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

[2]姚干勤.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J].美与时代(上半月). 2009(11).

[3]吴全全.“项目教学法”——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收获之一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6).

[4]张晶.浅谈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5]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包装设计目的范文第2篇

关键词:母线保护;微机数字式保护;硬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母线是分配、传送和汇集电能的电气设备,是构成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无人值班的变电站和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满足速动性、选择性的要求,因此对于母线保护装置的合理有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适用于Q/GDW 175-2013《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和Q/GDW 767-2014《10kV~110kV元件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所要求的母线保护技术规范。

2 概述

微机数字式母线保护具有高性能的通用硬件平台、模块化软件设计、友好的人机界面、谐波监测、负荷录波、运行过程准确记录、完善的装置结构、超强电磁兼容能超强电磁兼容能力、强大通信功能、满足灵活多变的保护配置。装置基于IEC61850标准开发,支持常规互感器接入方式,支持直接出口跳闸方式;支持IEC61850协议的站控层接入、间隔层的GOOSE闭锁互联和过程层的电子式互感器数字信号接入;可灵活地用于部分或全部采用智能一次设备的变电站,可适用于过程层直采直跳或各种组网方式。现以我公司WMH-500数字母线保护装置为例,对母线保护装置的软硬件构成做简要的介绍。

3 硬件设计

装置采用最新一代的软硬件平台,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各种保护装置的交流输入、开入/开出、通信接口、人机接口、数据处理、通信处理等原理相同。只需稍加改变输入输出,就可实现不同的保护装置。对于母线连接单元较少的方式,采用集中式(不配置子机);对于连接单元较多的采用分布式(配置子机)。装置采用功能模块化设计思想,配置灵活通用等特性。装置可直接与当地监控通信,装置具有多个以太网口。通信规约采用IEC61850、IEC60870-5-103等。

3.1 保护原理设计

3.1.1 母线差动保护。本装置的母差的起动元件包括电压工频变化量、差流变化量和支路电流变化量元件,常规比率差动元件和工频变化量比率差动元件,根据TA饱和波形特点设置了两个TA饱和检测元件,采用首半波同步识别法和谐波制动闭锁法。相电压、三倍零序电压、负序电压闭锁元件,当保护条件满足并延时达到整定值,保护动作。

3.1.2 断路器失灵保护。当母线所连接的线路单元或变压器单元上发生故障,保护动作,而该连接单元断路器拒动时,作为近后备保护向母联(或分段)断路器及同一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发送跳闸命令,切除故障。当失灵开入有效,失灵电流元件和失灵电压均开放时,断路器失灵保护:经失灵保护时限1延时后失灵条件仍满足,则跳开母联分段断路器;经失灵保护时限2延时后失灵条件仍满足,则跳开母线上的所有各支路断路器。对于变压器间隔要同时启动变压器间隔跳三侧的功能。

3.1.3 母联(分段)死区保护。母线分为并列运行(联络开关合位)及分列运行考虑。并列运行(联络开关合位)时,差动保护动作跳开一段母线及母联开关,装置检测到母联开关处于分位后经延时确认分列状态,由差动保护切除母联死区故障。分列运行时母联(分段)开关与母联(分段)CT之间发生故障,由于母联开关已分位,故障母线满足条件,直接断开故障母线,避免了故障范围的扩大。

3.1.4 母联(分段)失灵保护。在双母线运行方式下,当保护向母联发送跳闸命令后,经延时母联电流还大于母联分段失灵电流定值时,母联失灵保护经两母线电压闭锁后断开两母线上各元件。只有母联开关作为联络开关时,才启动母联失灵保护。当装置差动保护动作后、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后、母联保护动作或外部启动母联失灵开入有效时均起动母联失灵保护。

3.1.5 自动识别充电状态功能。正常运行状态下,母差进行充电预备状态监测:差动启动时,追溯一个周波(20ms)前的两段母线电压、母联CT电流,当检测到仅有一段母线运行并且母联无流,且手合节点有效(“0”变为“1”后的1s内),装置自动识别为母联断路器对空母线充电(展宽300ms)。300ms内闭锁母差保护。

3.1.6 母联(分段)充电过流保护。任一母线检修再次投入使用之前,利用母联(分段)断路器对该母线进行充电试验时可投入母联(分段)充电过流保护,被试验母线有故障时,充电过流保护切断故障。工程中未独立配置独立的母联保护装置时,可投入母联(分段)充电过流保护,用于母线充电保护或作为线路的临时保护使用。母联充电过流保护为两段式保护,两段保护的电流定值、时间定值可独立整定。

3.1.7 母联非全相保护。当母联(分段)断路器某相断开,母联(分段)非全相运行时,可由非全相保护延时跳开三相。母联(分段)非全相保护投入,且母联(分段)非全相位置开入合,当母联零序电流或母联负序电流大于非全相零序(或负序)电流定值,经延时跳开母联断路器。

3.2 母线运行方式识别。装置通过开入隔离刀闸位置判别母线的运行方式,自动识别运行方式并跟踪倒闸操作,同时对刀闸位置进行自检。刀闸变位发告警信号。

3.3 互联状态。两段母线看做一段母线,单母线运行方式,母线保护只有大差功能。这样,无论任意段母线发生故障,大差将动作于切除两段母线上所有连接单元。互联状态除自动进入外,硬压板和软压板进入。装置会自动发“互联”信号,提示运行人员。

3.4 交流电压断线监视。母线负序电压、三相电压幅值之和或任一线电压为判据,发母线PT断线告警。对于双母线/双母双分段接线,双母单分段接线保护装置,PT断线发告警信号,但不闭锁保护。

3.5 交流电流断线监视。本装置的CT断线判别分为两段:告警段和闭锁段,大差电流大于CT异常电流定值时,发CT断线告警信号,闭锁母线差动保护。

结语

微机式母线保护具有高性能的通用硬件平台、模块化软件设计、友好的人机界面、谐波监测、负荷录波、运行过程准确记录、完善的装置结构、超强电磁兼容能超强电磁兼容能力、强大通信功能、满足灵活多变的保护配置,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前景非常广阔。

包装设计目的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村思品教师 三维教学目标 设计现状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农村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但我在学科视导及与我区教师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不少教师由于缺乏对教材的处理,讲课让人听了感觉很是别扭;教材研究不透,讲课让人感觉抓不住重点:设计不合理,往往重视结果,忽视了过程……而造成这一切很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缺乏目标设计的技能,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我区教师对教学目标确立的技能,2008年10月16日,我在本区初三思品教研活动开始前,作了一项调查,让参会的每一位老师,确立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三维教学目标。2008年11月13日,在区九年级思品教研活动前十分钟,我向到会的教研组长发放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了解了农村思品教师设计三维目标的状况与设计能力,为更好提升思品教师的目标设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与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了解农村思品教师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状况与能力水平,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增强我区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技能,推进我区新课程实施水平的提升。

2.针对思品教师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缺失,分析原因,提供必要的指导性建议。

(二)调查方法。

1.测试与问卷调查法

选择九年级思品教师进行当场无署名测试,进行分类归总统计,保证样本数据统计的真实性,参与测试共有21名九年级思品老师;选择教研组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涵盖对三维目标设计的态度(问卷第1、2题)、对三维目标关系与表达方式的认识(问卷第4、5题)、对三维目标确立的要求(问卷第3、6题)、对三维目标的判断与分析(问卷地7、8题),发放问卷16份,收回16份。这些教研组长、教师,大多经历了七、八、九年级的轮回,对新课程的理念认识也比较深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如下:

关于农村思品教师三维教学目标设计现状的调查问卷

1.在备课中,对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你认为(?摇?摇)

A.可有可无 B.很有必要 C.不清楚

2.设计三维目标时,你的态度是(?摇?摇)

A.照抄教参或其他资料 B.依照实际设立 C.很随意,反正是形式

3.你认为课时三维目标的设立,应是(?摇?摇)

A.具体的、可操作的 B.笼统的 C.不清楚

4.你认为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摇?摇)

A.独立的 B.是统一的 C.不清楚

5.在三维目标的表达方式的设计上,你认为是(?摇?摇)

A.分类表述 B.融通表述 C.分类式或融通式表述都可以

6.对于方法与过程目标,你的理解是(?摇?摇)

A.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B.学生实然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C.学生应然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才是目标

7.在《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的备课中,某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责任的含义,理解角色与责任的关系。”该目标(?摇?摇)

A.符合新课程理念 B.不符合新课程理念 C.说不清楚

8.请你对上题中所设计的目标,作一简要分析说明:

答:

2.个案调查法

利用学科视导的机会,通过对教师备课的检查与听课,调查思品教师教学目标设计的状况,这不仅提供了典型的个案,而且为理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3.访谈法

利用片内教研、学科视导等机会,与我区思品教师进行了多次交流探讨,听取了他们对三维教学目标设计的认识与思考,这也为这次调查分析提供了素材。

三、调查统计与分析

四、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三维目标设计的态度上不重视。

调查表明近69%的农村思品教师能够认识到三维目标重要性,并能依据教学实际确立目标,但31%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三维目标设计很重要,但不能从教学实际出发,往往是照抄教参或其他资料。

通过个案调查和访谈,得知造成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农村思品教师缺乏教学目标设计的专题培训,缺乏目标设计的技能;二是许多农村教师仍未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新课程理念未能真正领悟,“念起经”来新课程,落实行动走老路;三是许多农村思品教师任教班级多、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只好采取“拿来主义”。

(二)三维目标认识上不明确。

调查表明43.8%的教师对他人设立的三维目标无法依据新课程要求做出判断,56.5%的教师对三维目标设计的要求不清楚,能够对他人设立目标进行正确评析的仅为18.7%。

通过个案调查和访谈,得知原因在于:一是农村思品教师缺乏专业成长的环境;二是一些思品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三是许多农村教师将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二者混淆,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认识不足,便出现了理想化、抽象化的教学目标,甚至有的教师提出了教学目标设计无用论,结果造成教学目标缺失,走进了教学目标设计的误区。

(三)三维目标叙写上行为主体错位、行为动词模糊、行为条件缺失、行为要求空泛。

测试表明,超过56%的教师在教学三维目标的表述上沿袭传统。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设计《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三维目标时是这样叙写的: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特点;中华文化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德的与时俱进性。

能力目标: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通过个案调查与交流访谈及该教师的设计,可以看出造成的原因在于:一是不了解教学目标叙写的新要求,即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二是不知道分类或融通性表述的基本格式,即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要求(表现程度)。

(四)三维目标整体性缺位,目标与内容油水分离。

例如在测试中一位老师针对《灿烂的中华文化》设计了这样的三维目标(实际上该教师只设立了并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二维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中华文化的构成及总特点;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力量;如何传承传统美德。

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从测试及个案调查中不难发现,造成这一原因在于许多农村教师,割裂了三维目标的整体性,忽视了三者的关联性,造成三维目标的相互独立性,便出现了目标与内容的油水分离,过程与方法目标无法通过知识目标的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来体现,结果就造成了三维目标的整体性缺位。

五、建议与对策

(一)端正态度,正确认识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顾泠沅认为,“现代教学研究中,教学目标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几乎成了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一般说来,教学目标有确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功能;教学目标有指导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功能;教学目标有检测教学效果的功能。因此,只有让农村的思品教师明确了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功能,才有利于他们转变观念,端正认识,而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对农村思品教师的务实性专题培训,充分利用区、片、校的教研活动展开研讨、实践与评价,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激发农村思品教师自我提升,促进农村思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理清三维目标的关系,形成整体观念。

调查表明,不少农村思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重视知识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这都源自于对三维目标缺乏整体设计,没有理清三维目标的关系。

因此农村思品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维目标是内在统一的,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且三个维度各有侧重,互相贯通。知识与技能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基础和载体,过程与方法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关键和保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动力和导向。此外,还要对三维目标进行有序分解,防止简单罗列堆积。

(三)把握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联系与区别,防止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等同化。

美国的鲍里奇博士在其著作《有效教学方法》中指出:“目的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的,它明确说明学生将从你的教学中学到什么,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鼓足干劲,积极投入和致力于学习过程。课时目标是向学习者传达他们所要达到的特定行为,展示这些行为需要的条件,以及这些行为必须达到怎样的熟练水平等。”因此,作为农村思品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它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教学目的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的,是对教师的活动的一种期望,但其结果是否符合这种愿望,却难以预料和检测。教学目标则着眼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是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教学目的的描述一般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或“掌握、应用”等词语,因而比较抽象、笼统、模糊;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不易测量。而教学目标的描述则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由此可见,农村思品教师只有对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不会误将教学目的错当成教学目标。

(四)掌握正确制定“三维目标”的技术要领。

1.主体是学生,应直接指向学生而非教师,做到行为主体学生化。要把每项目标描述成学生行为而不是教师行为。如:“学生能……”。

2.应多外显的行为动词而非内隐体验动词,做到行为动词多样化。要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如:写出、背出、列出、选出、认出、辨别、比较、解决、设计、对比等。

3.应多用过程性分步表述而非终点性表述,做到行为水平明确化。首先,农村思品教师要明确:三维目标行为水平的要求,应是面对绝大多数学生,而非少数学生,也就是经过学习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达到的。其次,教师设计目标时必须认真研究目标的分解,提出整体目标的层次要求,实施分步到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是渐进的,情感体验也是逐步深入的,若忽视这些分布目标的设定,必然影响预设终极目标的顺利达成。另一方面,学生间存在着个性差异,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就同一内容达成同一目标,是不科学的。

如:通过媒体播放FLASH动画《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解释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原因,树立在集体中团结合作的意识;通过学生的交流,至少提出两条解决措施,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分析:上述教学目标设计较好地体现了过程性的分步表述,第一个目标的设定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出解释,第二个目标的设定具有一定的达成难度,但通过交流探讨这一条件的设定,也是能够达到的,这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农村思品教师应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进行分步设定,将预设目标与非预设目标相整合,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行为水平的空泛。

4.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恰当地进行行为条件的设定,防止行为条件缺失。行为条件表述一般分为四种类型:(1)关于辅助手段的使用:如“允许查阅网络、报刊,列出三条我区实施节能减排的举措”;(2)提供信息或提示:如“运用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方面的知识,分析小明感到惭愧的原因”能从活动准备及活动注意事项两个方面,以“净化我们的语言”为主题设计一项活动,迎接南京“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等;③时间的限制:如“在3分钟内,将‘历史使命、基本路线、基本国情、根本任务’串接起来,写一段通顺的话”等。④完成行为时的情景:如“在小组合作探讨时,能够列举出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4条表现”。

因此,在进行行为条件设定时,一定要从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行为条件的情景化、合理化、具体化。

5.切实领会三维目标的分类或融通性表述方式。三维教学目标融通表述,表述的基本格式是: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要求(表现程度)。这就要求每位教师以人的行为来陈述目标,注重目标的精确化、标准化、具体化。例如在调查测试中的《灿烂的中华文化》,我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设立的三维目标如下:

分类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奥运开幕式大家谈》、《追踪历史印记》、《感悟谚语格言》、《观点分析》、《奥运会徽赏析》及《南京路上好八连》,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尊重、热爱民族文化,积极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美德,提高文化认同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奥运开幕式大家谈》的交流,了解文化的构成,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教师展示资料《追踪历史印记》,感受文化的源远流长;通过《感悟谚语格言》的交流,感受文化的影响;通过《观点分析》的交流,懂得要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摒弃腐朽落后的文化;通过《奥运会徽赏析》《南京路上好八连》,感悟文化的创新与继承。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与时俱进性

②能够结合展示的中华文化相关资料,归纳出文化的特点,并分析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发展道路的影响,培养学生信息归纳分析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

融通式:

学生通过对《奥运开幕式大家谈》和《追踪历史印记》的交流,了解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激发学生尊重、热爱民族文化,积极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提高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的鉴赏力;通过《感悟谚语格言》和《观点分析》的交流探讨,能够分析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发展道路的影响,懂得文化有先进优秀与腐朽落后之分,培养学生结合信息归纳分析的能力,做到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通过《奥运会徽赏析》和《南京路上好八连》,感悟文化的创新与继承,概括出中华文化的与时俱进性,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发展做出贡献。

六、结论与追问

经过本次调查与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随着新课程的颁布实施,农村思品教师仅仅是走近了新课程,但还没有走进新课程,特别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还存在很多误区,设计技能十分薄弱,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落实依然任重而道远。

面对这一结论,我们禁不住要追问:如果小到中考,大到高考都无法诠释与体现三维目标,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的考查,又有多少老师关注三维目标呢?考试对教学目标的引领作用又体现在哪里?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法(第四版).

[2]陈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四).

包装设计目的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食品包装设计 营销 品牌 超市 企业 消费者

在传统销售商品模式转换为市场营销战略竞争的时代背景下,与其思考厂家如何在产品生产中不断竞争,不如执行产品包装设计在营销战略上角逐更能有效占据市场,提高销售量,创建自身企业品牌,使企业做大做强,在激烈的市场角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对于食品包装设计视觉设计而言,现今早已超越了追求好看、新奇的阶段,从而进入以品牌营销和艺术设计的完美融合的以营销力为核心的食品包装设计阶段。

1 食品包装设计品牌“脸谱”化

包装素有“产品的脸面”、“无声的推销员”之称,包装产品表面的商标、图案、色彩、文字组合而成的画面可引导消费兴趣,诱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在潜移默化中不动声色的影响了消费需求,从而建立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逐步创建企业品牌。为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创建品牌的目标,设计师在食品包装设计执行中,必须关注包装主画面的图案、色彩、文字的相互美学关系,时刻围绕包装主画面统一风格的设计观念形成产品包装的画面一致性,这里用“脸谱”对其进行形象概括。将中国戏曲的脸谱形式引用到包装设计主画面的设计理念上,其一,就是一个厂家不论有多少种品相的产品都必须保持包装设计表面的图案、色彩、文字的相互关联性,保持对外产品形象的一致性。其二,随着时间的流逝,产品包装需要不断的增加新内容和新的视觉元素以适应时代审美形势发展的同时,食品包装总体形象上必须保持新旧包装的相关联性,保持其主色基调、主要图形和文字的一致性,在局部上寻求变化和创新。使产品在“脸谱”化的基础上又能保持紧跟时代审美的新鲜感。

2 食品包装设计以品牌设计为中心的视觉化

品牌设计是指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关于如何定义承诺与品牌含义的不断斗争的过程。品牌设计既要符合企业一贯的形象,适应消费者的接受心理,又要根据产品的具体需要,并能够很好地传达企业的文化核心理念[1]。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品牌设计是包装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品牌的视觉化设计实现包含运用标志、图形、品牌文化、文字、色彩及设计规律,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来传达和呈现产品的信息与特征的设计。品牌设计图标虽小,却囊括包装设计中最重要的设计环节,是企业独有形象的代表,更是包装设计中新旧包装更替的最主要传承内容,所以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到时代的前瞻性,这也是品牌设计最难以实现的设计部分。食品包装设计的开展必须在品牌设计图标完成的基础之上,仅仅以其为画面构成视觉的核心,在包装主画面中呈现于突出位置,在尺度、比例、色彩上营造出独有突出的视觉形象,让消费者能够快速识别,从而树立产品认知。同时主画面中心的企业品牌图标,也是对自身产品质量保证的一种无声传递,引导消费认同感,鼓励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实现品牌价值。

3 食品包装设计产品信息图形符号化

图形符号在视觉识别中具有丰富的可视性以及易识别、易记忆,是迅速传递信息的有效方式[2]。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海量商品中,食品包装设计的产品信息以图形符号化的形式表现,无疑是一种最为快速传递且生动直观的可视传播形式。产品信息如产品质量、企业荣誉、产品特色、产品承诺、企业服务等这些至关重要的产品信息,以图形符号的形式进行表现更能呈现视觉的张力,并能以独特而清晰的表达方式快速、准确、直观传递信息内容,瞬间抓住消费者的视线,使其感知图形信息,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产生兴趣以至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消费者较为愉悦的接受产品信息,达到树立企业品牌、促进企业销售的目的。所以,在食品包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不可忽略产品信息的图形符号化设计,还应尽可能的把各种产品信息转换成图形符号化语言。因此,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将所有产品信息图形符号化呈现是包装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设计部分。

4 食品包装设计营销信息广告媒体化

所谓广告媒体是指传播广告信息的物质,凡能在广告主与广告对象之间起媒介和载体作用的物质都可以称为广告媒体。它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促成企业或个人实现其推销、宣传等目的[3]。设计师在食品包装设计主画面过程中必须注重画面商品信息的消费针对性以及持久性传递,同时包装主画面以运用构成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式,组合图形、色彩、字体、造型、材料质感等多元素,塑造画面构成[4]。以简练、独特的画面视觉语言准确传达营销信息,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商品包装堆砌带来的延展视觉冲击效果,注重包装与包装之间的连续性,形成明确又清晰的货架展示,赋予产品展示的独有性和排他性。使消费者在眼花缭乱的商品货架中,能够快速精准的认知企业产品的存在感,从而达到传递企业形象并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

5 食品包装设计中表现最佳食欲化

食欲感是食品包装设计的另一个重点,它能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成功的食欲感食品包装设计不但能迅速的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还能引发“色、香、味”的心理联想效应,从而给消费者某种味觉暗示,产生对包装内食品的渴求和好奇,达到引导促进消费的目的[5]。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印刷技术工艺的日益提高,食品包装的食欲感表现方法也越来越丰富,各种各样的装饰手法、印刷技术被用于食品包装中的食欲感表现,如高清数码摄影艺术能准确清晰的表现食品原貌,随意的手绘食品插图故事运用等这些常用的设计元素都给消费者产生直观的食品视觉感受。但设计师不能仅局限于这种常规设计表现,应突破表面视觉感观,运用视觉错觉、特殊包装材料、印刷专色技术、更多更恰当的印刷工艺如激凸、烫金银、激光、UV等工艺进行创新性应用到设计实践中,竭尽所能的营造包装画面的最佳食欲感。

结语

随着超市货架开架自选商品成为当前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主流消费形式,超市已经是厂家产品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产品的包装就成为产品与消费者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包装设计自然变成了商品生产厂家最能直接应用的有效营销手段。因而,时刻关注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和以产品销售力为核心的食品包装设计,才是食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也是设计师设计出更适合时代特色的优秀食品包装的根本。

参考文献

[1]马修赫利.什么是品牌设计[M].北京市: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Matthew Hurley .What is the brand design [M] Beijing:China Youth Press, 2009.

[2]施俊.图形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象征意义[J].包装工程,2007(2),160-161.

Shi Jun. Graphic symbols symbolism in Packaging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2007(2),160-161.

[3]夏琼主编.广告媒体[M].武汉市: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Xia Qiong editor. Advertising media [M] Wuhan:Wuhan University Press,2013.

包装设计目的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 包装设计 实践

我系在包装设计课程的建设上已经总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以较为完善的教学大纲为中心,以包装设计中创造性思维模式培养、营销观念的建立、多元化设计方法的学习为目的,课题设置紧凑、进度合理的科学课程体系。作为艺术设计专业主要课程的“包装设计”,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和应用设计指导来培养学生对包装设计的专业认识、加强创新观念,提高欣赏能力和应用设计能力。该课程的定位是侧重从艺术性、科学性、应用性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艺术设计的表现与创新能力。

一、包装设计课程特点

(一)课程体系全面完整

该课程具有较扎实的艺术设计基础,进入该课程以包装的历史演变、包装的功能、包装设计原则、包装的容器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包装材料以工艺、包装装潢设计、包装整体推广构成课程整体,为学习包装设计提供了条件。

(二)课程内容综合性强

包装设计不仅是仅限于包装的艺术美化表现,它的科学性与之密切相关,从商品的品牌、包装色彩、包装材料、包装工艺等都必须综合设计,才能达到包装的基本功能。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课堂讲授法

在课堂中根据课程内容,由主讲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点评各种包装案例注意事项、包装设计方案组织与开展过程。学习和掌握包装设计的各要素,增强课堂的学习和研究气氛。

(二)现场讨论法

对包装设计方案风格的定位、设计方案的制定等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意能力。

(三)市场调查法

在包装设计方案的进行过程中,需要多次深入现场调查和市场调查。

(四)现场教学法

在包装设计进行的方案制定阶段和包装作品制作阶段,需要多次在印刷厂家现场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从:创意---设计---印刷---包装产品的整个制作过程,有利于学生进行整体性学习。

(五)案例示范教学

在课堂中根据课程内容点评各种包装案例,如包装的结构案例、色彩搭配案例、版面设计效果案例等,学习和掌握包装设计的各要素。

(六)教师点评法

点评也可以是教师点评,也可以是学生点评或小组之间互相点评,以达到课堂的交互效果,增强课堂的学习和研究气氛。

(七)课堂练习法

在课堂中布置大量的练习,如造型设计草图、版面设计草图的绘制等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八)项目教学法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商品包装设计项目为目标,各组完成指定的课程项目。项目的来源可以是教师指定的虚拟项目,也可以是企业设计项目等,完成后进行点评、评比并评定成绩。通过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职业素质。

(九)专题讲座

根据课程的需要,请企业包装设计师、包装专业专家、包装协会组织等举行相关讲座,提高学生的包装设计意识、了解国内外现代包装流行趋势等。

三、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实践教学

包装设计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根据岗位的人才需求及区域的特点,确定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包装设计创意、制作、工艺、材料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为此本课程取消了原有图案、装饰画等内容,开发了书籍包装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和包装的设计感觉等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强化实务性内容训练,采用课程项目教学等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突出包装设计创意和制作能力的训练。

实施“技能+项目”的商品包装设计课程改革,将公司包装设计项目直接安排课程中来,让学生按照市场要求进行包装设计,使课程教学体系更加突出包装设计的设计技能训练,对学生所进行的包装设计项目(作品),实行“三级”评价,先由学生本人讲述包装设计的创意和理念,然后分成小组,分组评价,最后老师对每件包装设计项目(作品)给予评价,单元课程总分评价为出勤、实操、互动情况、作品等环节。教学过程以情感教学、赏识、肯定为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将教学内容提炼更为先进和实用。

课程的建设和发展靠的是一批优秀敬业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办好专业的关键。学校在特色专业点的建设中,一方面将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在职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学位。并重视提高现有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以及骨干教师的年龄结构,从优化学缘结构出发引进人才。同时,继续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去国内知名高校和国外专业院校进修学习交流,以扩大专业视野,促进本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章小辉.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结构研究[J].高教研究, 2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