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科普知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为一名在医学院校讲授药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师,以往的教学中,一直是结合药理学这门课的特点,把与药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药物的作用及机制以及与临床相关的知识等讲解得非常清楚,学生普遍掌握不错。所以,以往都认为这样就达到了讲授课堂知识的目的。现在,随着认识的提高以及自己相关的社会实践,发现这些还不够,还应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医学教学中适当引入医学科普知识,提高他们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些对于他们将来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很有意义。所以,结合药理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笔者的社会实践,在一些章节适当穿插一些医学科普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抗高血压药物这一章节时,以往都是先介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然后引出治疗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然后详细讲解每一种抗高血压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再讲一下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这些内容一讲完,抗高血压药这章的内容就结束了。现在,在讲完这些内容之后笔者还会讲一些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比如告诉同学们:流行病学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年龄越来越低,很多患者在初得高血压症时并不在意这类病症。其实只要注意日常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上适当的节制和调理,高血压就不会来“侵犯”。那么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中医专家告诉我们:首先脾气暴躁的人高血压发病率很高,这是因为肝火过旺会促进血压骤然升高。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是具有“七情六欲”的。事实表明,七情太过则会引发疾病,所以要心情舒畅。生活要规律:睡前泡脚、按时就寝、早晨缓慢起床、要午睡、晚餐易少,戒烟戒(限)酒,防寒保暖、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合理饮食包括:要控制能量的摄入,限制脂肪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限制盐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等等。再如,讲解降血糖药物时,以往也都是先介绍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然后引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然后详细讲解每一种降血糖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这些内容一讲完,降血糖药这章的内容就结束了。
现在,在讲完这些内容之后笔者会讲一些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比如,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发现糖尿病?首先要鉴别易患人群。对下列人群应该进行常规血糖检测(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1)糖尿病一级亲属家族史;(2)肥胖、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痛风患者;(3)或曾有妊娠糖尿病或有巨大胎儿生育史者;(4)年龄大于40岁,体力活动较少,缺乏锻炼或有明显生活水平改善者。其次告诉人们,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不鼓励作强烈运动。三要合理饮食:糖尿病人禁止吃甜食和多种水果,最好也不要饮酒;糖尿病人可以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机体的糖代谢;多吃含糖低的蔬菜;多吃富含硒的食物,硒有与胰岛素相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多吃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补足这两种元素,有利于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对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肾病有利;多吃南瓜、苦瓜、洋葱等对病人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调节血糖浓度的功能等等。除了这两个章节之外,像调血脂药、镇静催眠药等章节都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医学科普知识。这些医学科普内容对于医学生来讲很好理解,仅需课堂上几分钟时间就可以了。时间虽短,但同学们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他们这种学习和了解医学科普知识的意识,以便将来当了医生可以去更好指导患者。也可能他们会利用空闲时间和更多的人一起当志愿者给老百姓讲解医学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的医学科普知识,降低一些疾病的发病率。
2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医学科普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原则
为贯彻落实州委宣传部对2014年宣传工作的部署,按照我州科技工作要点,组织和动员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各部门联系,突出宣传科学技术在州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提升科技工作的地位,为完成我州科技工作总体目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宣传重点
2014年科技工作宣传要始终贯彻加快建设灾后美好家园宣传科技服务这条主线,突出宣传科技服务民生工程专项行动和灾后恢复重建科技行动。
1、宣传科技服务民生工程专项行动
加强对人口与健康领域,如大骨节病等重大疾病防治的宣传,加强对生态保护方面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科技项目宣传,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宣传。
2、灾后恢复重建科技行动
通过举办科普讲座、技术培训,编印科普资料、图书、音像资料等,帮助灾区群众树立科学应对金融危机、灾后重建的信心,提高科学生产、科学生活能力。
三、活动内容
1、围绕我州灾后重建和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紧密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开展综合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科学知识普及宣传活动。
2、围绕全州主导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面向农民的科学知识宣传普及和科技培训活动。加强宣传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结构优化,农民增收和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情况。
四、活动形式及具体安排
(一)开展“三下乡”活动
1、举办时间:2014年1月
2、活动地点:县威州中学、理县薛城乡和茂县大河坝村
3、牵头单位:州委宣传部
4、主要内容:以“温暖过冬”为主题,动员全社会关注农村、支持农业、关心农民,引导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把先进适用的农牧业技术送到广大农村,为群众发放抗震救灾科普知识手册和科技惠农兴村实用技术普及丛书。
(二)开展灾后产业重建农村实用技术现场培训
1、举办时间:2014年3月11日至3月14日,
2、活动地点:理县朴头乡四南达村,通化乡通化村、甘溪村、卡子村,县克枯乡大寺村、周达村。
3、牵头单位:州科技局
4、主要内容:在重灾区设立了以“发展养兔业和特色水果结合产业重建示范村”科技专项,引进华西生态养殖公司在、理县部分村农户先行示范带动,针对这一专项技术需求,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现场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以养殖肉兔、土鸡和栽培甜樱桃、青脆李等技术为主。
(三)开展“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
1、举办时间:2014年3月
2、活动地点:全州
3、牵头单位:州科技局、州委宣传部、州科协
3、主要内容:以“城乡统筹科技行”为主题,以农村为重点,以科技为支撑,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转移,广泛组织动员各级科技人员和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在农村大力传播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依靠科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四)开展牧民定居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培训
1、举办时间:2014年4月20日
2、活动地点:县贾洛乡
3、牵头单位:州科技局
3、主要内容:以“科技兴牧,改善民生”为主题,为定居点牧民集中提供科普常识、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宣传服务。
(五)州“两会”期间开展科普宣传
1、举办时间:2014年4月23日
2、活动地点:
3、牵头单位:州科技局
4、主要内容:借着“两会”的春风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浓厚氛围,宣传科技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群众“科技促发展”的观念,激发广大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积极性,大力宣传疾病预防、食品卫生、应急避险、环境保护、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六)“青少年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
1、举办时间:2014年5月12日
2、活动地点:
3、牵头单位:州科技局
4、主要内容:为纪念“5.12”大地震一周年,以“关注地震灾害,提高防震意识”为主题,联合州防震减灾局组织城区内中小学生进行“青少年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通过竞赛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安全教育,加强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
(七)大骨节病区科普宣传
1、举办时间:2014年9月10日
2、活动地点:大骨节重病县
为贯彻落实教育局转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北食安办发〔2020〕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增强全校师生对食品安全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食品安全环境。根据通知要求,我校于7月16日起举行了主题为“携手同心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围绕此次活动主题,我校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大力营造人人关心、重视食品安全的氛围。现将本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明确了具体职责,为开展好此次宣传周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开展各类活动,注重宣传效果。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取得成效,我校加强常规管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健康教育课等活动,制作板报、横幅、电子屏展示、观看食品安全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家长的食品安全意识。
1、利用班会课、健康教育课,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加强师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提高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2、校园、走廊布置以“携手同心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主题的板报、横幅,师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3、利用电子屏宣传形式,全方位向广大师生宣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
4、通过观看食品安全专题片,提高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关键词】科普教育;时效性;探索
科学技术已成为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在各发达国家受到广泛重视。在我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启动,科普工作的地位已从法律高度得到确立。然而,科普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有必要深入探索科普教育活动实效性的重要性,积极探寻可行、有效的科普教育活动方式。
一、科普教育活动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历史实践证明,从古至今、由中及外,任何科技的发明创造和传播应用都离不开科学的普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是如此。科学的普及加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有了人类的进步。科普教育是一个将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成果浅显的向社会表述、向全民普及的过程,包含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维度”,横贯了学历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三个始终”,立足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方式,培养全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意义重大。一段时期以来,科普教育也只能是见缝插针,始终摆不上应有的高度。从社会到学校到家庭,对科普教育重视和投入远远不够。科技教育的普及面不广,一些科技活动、科技比赛仅仅局限于部分参赛学生;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没能形成合力,社会与学校、家庭的科普教育很难接轨;科普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当前的科普教育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为此,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普,重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学素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词汇。2002年,我国还颁布实施了《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随之启动,对科普重要性的认识已经得到不断深化,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科普工作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推进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有利于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使命。
二、当前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加快素质教育改革实验的同时,也加大了科普教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对待科普教育的认识不到位。说到科普教育,虽然科普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是公众往往有一种认识上的错位,将科普教育简单的认识为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忽视了社会科学知识学习。当前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科学普及的重点应当在教育,教育的重点是“三位一体”。
2.没有健全的科普教育保障机制。科普工作既是政府行为,也是公益行为。正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时,我们才发现我们的科普教育队伍不健全、机制不完善,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许多科普教育在社会层面还停留在了口号宣传阶段,为此国家出台了《科普工作纲要》。然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缺乏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经费投入严重滞后,远远不能满足科学普及教育需要。
3.科普教育形式单一没有形成示范性体系。由于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参与科普教育的人才匮乏,科普教育本身科目繁多,各行其是,也没有一套示范性教育脚本,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科普教育工作在形式上往往出几张挂图、几块展板、几幅广告了之。有的搞一个“科普周”或是“科普日“,热闹一阵子就销声匿迹;在内容上涉及的知识面较窄,涉及的学科不多,许多学科没有参与进来;组织和参与人数也较少,没有发动公众共同参与,受众人数有限,对象覆盖面少;科普基地的建设更是不够理想,如许多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学校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只当作专业培养的基地,而没有同时也作为科普的基地,或者只是挂了牌子。
4.科普教育理论研究与现代化建设实践不相适应。科普教育力度不够,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专门从事科普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少之又少。目前我国科普教育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缺乏对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系统、全面研究,缺乏社会效应。
5.科普教育吸引力与需求之间产生的共鸣不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经济社会、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虽然公众从儿童至青少年、从中年到老年均对科普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如何进行科普教育,缺乏理论研究,特别是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体,如何进行科普教育,普及哪些内容等等研究不系统、不深入,针对性不强,以致于科普教育基本上停留在一般灌输的状态。
三、科普教育实效性的探析
科普教育是一个经常性、日常性工作。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在科普教育方面无论内容或形式都需要不断更新,积极探索丰富的、多样的、高效的科普教育形式,使之充满生命力。
1.以“三新“吸引公众关注。一是方式新。当前科普方式主要包括示范法、教学法、媒介法和综合法,其中综合法因重视“亲身感受”效果最好。利用科普展览开展科普活动。展览活动是以展具、教具为主要教材进行科普活动。一个好的展览不但可以教授人以知识,甚至可以影响人的志向,因此,在设计展览时,不能只追求展品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彩,更要寓科学知识于娱乐之中,符合新时期人的特点和需求。比如近期在乌鲁木齐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以“科学与艺术的对话”为主题,将科技科普知识与艺术展览进行有机的结合,展示出文化与科技融合带来的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新理念。如此的科普活动,不再是相对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一场艺术的盛宴和关于创新的头脑风暴,使人们在艺术欣赏的同时体验到科技的魅力,提高了对现代前沿科技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这种科普展览的举办,就是提高科普活动实效性的成功案例。科技体验作为一种有意识地亲身感受科学技术的活动,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对科学技术的最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丰富对科学技术的理性认识。还可以增加科技博物馆、科技旅游等科普活动,使这些形式成为最受欢迎、效果最好的科普形式。二是内容新。目前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跑步前进的时代,大学科普的内容也应该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突出高新技术、环境保护、科技与社会等科学知识的普及,尤其是我国确立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科普主题,这一主题的确立,也要求大学科普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校有很好的资源,各学科的新进展和特色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科普的内容。三是手段新。以前传统的科普手段主要包括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和科普画廊、橱窗等,在学校开展广泛的科普讲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此外,通过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其传递信息的时效性、丰富性、互动性以及检索的方便性,使其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手段,使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了解科技信息。
2.以培养“两种精神“感悟科普魅力。在加强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聆听科学家故事,注重培养科学精神。在科普教育中向大学生介绍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为真理而奋斗和献身的故事,感染大学生,培养他们求真求实,勇于批判,敢于斗争的精神,形成他们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和科技职业道德感。一个人精力和想象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一个最具可塑性的时期,抓住这个时期强化创新精神培养,激发公众感悟科普的魅力。
[关键词] 儿童;科普;动画
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科普动画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其中蕴涵的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途径以声色并茂的活动图像直观地传达给公众。它是儿童最易接受和喜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启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儿童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仅会直接影响他们个人的生活质量,对一个国家乃至社会进步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随着电子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动画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传播的特殊的大众化文化产品,其信息的图像化、动态化以及独特审美价值与市场前景已经为人们所认知。自2004年国家大力推进动画事业以来,中国动画片的年产量已由2004年的2万分钟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14万逾分钟,中国的动画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期,其题材涉及历史、童话、科幻、神话、教育、现实等。在这些众多的题材中,科普动画也占有一席之地,根据2004―2006年立项并获得审批的所有动画片的统计显示,科普动画所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中国的科普动画在近50年的发展中,除了其在出品集数上屡创新高外,从文化艺术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的科普动画呈现出低幼化、说教化的特点,缺乏趣味性,形式也比较单一,对儿童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定位不明等现象,与早期科普动画相比,从内容到内涵上并没有显著的提高,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科普观念意识淡薄
科学素养推动科普观念与意识的进步,民众的科普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其对科学技术的态度以及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支持程度,这其中就包含了对儿童进行科普教育重要性的认知。
根据2003年和2007年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增长缓慢,一直在1%~2%之间徘徊,而美国在2000年这一数值已经达到17%。民众素养低直接影响其对科学基本知识、科学方法以及对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的认知,使他们漠视科普事业的发展,这是制约整个科普动画发展的原因之一。由国际科学组织评选的“2001年全球重要科学发现100项”中,中国仅有3项上榜,其中有两项还是与美国科学家合作完成的。这一数据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儿童在国际性知识竞赛类中通常都能取得优异成绩,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能力却非常贫乏。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是儿童身上的一种可贵素质,如果这一时期的好奇心没有被家长、老师乃至社会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爱护,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宝贵的素质就会逐渐衰退以至消失。而现在家长或老师在对儿童的素质培养中更侧重于音乐、美术的学习,而忽视对儿童进行科普意识的培养。
在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社会组织以及家庭、学校都十分关注儿童成长期科学素养的教育。在政策制定方面,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先由处于科学前沿的科学家先提出科技教育改革方向,然后与教育界配合共同制定教育改革方案。例如: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政府就坚定不移地提出并推进“2061计划”,意在强化全民科学素养的培养。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加各类科技活动,为教师到科技馆、研究机构和大学接受培训提供便利的条件。
在我国,科普发展从政策到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极大地滞后于发达国家。据统计,我国公众去过一次以上科技场馆的比例与同期美国公众去过一次以上科技场馆的比例相差45个百分点。国内科普教育的投入资金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不成比例,最好的科普场馆的规模还不及台湾省规模前三甲的科普场馆,现有大多数科技馆的科普宣传功能也多名存实亡。我国目前在儿童科普教育方面也没有制定出明确的发展计划,没有推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在没有强大消费群体支撑和社会关注下的中国儿童科普动画的发展是缺少内驱动力的。
二、儿童动画分级定位标准缺失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定义为“年龄不大于18岁的人”。我国则是将14岁以下的孩子定义为儿童,通常将其划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儿童期四个时期,儿童时代是幼儿成长为成年人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将动画进行分级定位就是按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进行科学划分,设计相应的收看计划,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
儿童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成长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对动画片的需求有不同显著特点,例如: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儿童在幼儿期已经本能地渴望探索周围的世界,如自然、社会、语言、艺术、健康等领域,而0~6岁是儿童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无穷的潜在能力,这一时期外界的视听干预对于他们智力发育有着极强的刺激作用。在7岁以后,其大脑智力发育已经基本完成。据调查统计,现在儿童平均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为2~3个小时,其中又以动画片居多,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深远。
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在不恰当的年龄看某些类型的电视节目(动画片)会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并更容易诱发多动症(ADHD)和肥胖症。纯娱乐电视节目(动画片)将使孩子的学习能力、想象力等都受到大力削弱,并使儿童更容易焦虑和抑郁,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和更富侵略性;一些具有暴力倾向的动画片则会鼓励早期酒精使用、不安全的和其他危险活动。因此,对每个不同阶段儿童必须为他们量身定制专属这个年断层的动画片,例如,针对0~6岁儿童动画设计应该以教育内容为主,针对他们理解能力设计动画内容才能够真正起到促进他们智力发育,科学地影响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激发他们科学创造的思维能力。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动画片制片人以及主流媒体都还没有认识到对动画片进行分级定位的重要性。就全国而言,由于对动画片与儿童成长需要及其影响的研究和认识还很欠缺,仅仅只是将儿童科普动画作为丰富儿童生活娱乐的简单层次。所以动画片无论是纯娱乐性质的还是科普教育类的都还没有建立统一、明确的分级定位的标准。2009年由杭州早教研究机构提出的“零六绿色动画”标准,首次对0~6岁儿童能够和需要观看的动画片提出了详细的标准,并根据这一标准制作动画系列片《不一样的兔子》,这是国产动画最明确定位一次制作尝试,其最终成效还有待时间检验。
儿童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阶段,具有超强的可塑性,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启迪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科学意识的重要时期。将儿童动画进行严格的分级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建立统一、明确的分级定位标准才能确保各年龄层的儿童真正看到他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动画。
三、科普动画缺少好的剧本
日本电影导演黑泽明曾说:“不好的剧本绝对拍不出好的电影来”。因此,剧本对于一部片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动画这样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的影视制作,企图在制作过程中再去弥补影片内容或内涵的不足几乎是不可能的。
科普动画对于剧本的要求是具有特殊性的。因为传播科学知识是制作科普动画的首要目的,科学事实在一个时期只有一种说法,确保信息传播的准确度与严谨性是重中之重。其次,为儿童制作科普动画还必须具备简单易懂,轻松活泼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爱看想学,两者缺一不可。这就要求科普动画的剧本创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儿童文学功底和高超的编剧能力。
目前我国儿童科普动画难有精品出现,正是因为具备这样专业水准的剧本创作者严重缺乏。存在典型问题如下,一是在动画中出现严重的科普知识错误,儿童时期好比一张白纸,一旦留下错误的印象在潜意识里会影响孩子将来对事物的判定。例如,《蓝猫淘气3000问》在动画中向小观众们提出过这样的问题,“铁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它的备选答案是,“一个、两个”,“铁分子”为何物?真是闻所未闻,如此荒唐的错误公然出现在千万孩子面前,其造成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由此可见剧作人员的科普知识水平。鲁迅先生就曾呼吁中国科学家放低手眼写科普作品,可惜响应者寥寥。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受到传统的教育和学术思想影响,认为搞不了学术的人才去从事科普,前沿的科学家们只把科普写作视作小儿科。而在西方,全世界公认的顶级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专为儿童创作《儿童科普三部曲》之一《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以鼓励孩子探索宇宙奥秘。
二是受众定位不清,缺少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认识,以成年人的视角来写儿童科普剧本,简单地将科普知识的概念进行罗列,对专业术语毫无避讳,没有摆脱填鸭式样的教育方法,如在《蓝猫淘气3000问》航天系列――奥茨玛来了这一节中就有长达2分钟的概念陈述,如,“宇宙中由不同形态不同构造的基本粒子构成宇宙大千世界。它们大都由原子的质子和围绕质子旋转的电子组成,最初是在弥散的状态下,然后它们的正负电荷形成的电流形成电场磁场,不断地吸引周围的物质逐渐形成云块状,最终形成球状并自发产生自身的旋转运动。宇宙中的星球就漂流在带电子的环流云层之中,在静电情况下,电荷不移动,电场为零,但如果电场不为零,电荷受作用力的影响”等。虽然在卡通角色对话的背景里有一些简单的三维模拟图像出现,但是如果没有专业知识的铺垫,即使是成年人,短时间内也只能是似懂非懂。这样的剧本是缺少创意的,显然不能真正吸引孩子观看,也不可能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三是把儿童简单地等同于低智商人群,剧本内容设计思维与现代儿童思维发展脱节。科协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在谈及我国科普创作的现状时,曾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为例,是五六十岁的创作,三四十岁的编辑,三十岁以下的阅读。老一辈科普创作者的知识结构、写作手段以及创作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下少年儿童的要求。现代儿童成长于信息传播发达的时代,思维和眼界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儿童都更开阔,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所以,老套的剧本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只有内容新颖、视角独特的科普动画才能为他们所喜爱。
儿童科普动画的发展不仅仅影响一代儿童,而是会影响几代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给予科普动画更多的关注和引导。提高中国科普动画的质量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第一流科学家的参与,为我们的儿童提供第一时间的科普介绍,也需要儿童教育工作者们不懈的努力以及动画制作者们投入更多的创作热情。
[参考文献]
[1]钱琼.低幼儿童对电视信息的认知特点及教育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王奕.从儿童电视看我国儿童使用媒介权利的实现与满足[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吴欢.科教节目的故事化策略[D].清华大学,2006.
[4]沈丹丹.科教电视节目的传播观念和教育观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5]莫扬,杨少莎.我国电视科普动画系列片现状研究[J].科普研究,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