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认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认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岗位驱动,能力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0087-02

目前,建筑技术人才数量上质量上短缺是建筑业面临的严峻问题。《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必须主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必须适应建筑行业用人的需求,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培养出一批能从事城镇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概预算、工程资料整编等符合城镇化进程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2011)确定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有8个,即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主要岗位有6个,即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标准员。通过社会调研、企业调研、职业岗位需求调研,目前区域建筑行业职业岗位群主要有两类,如图1所示。

(一)初次就业岗位。建设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建设行业初次就业人员实行资格证书制度,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标准员等必须持证上岗。

(二)迁移岗位。我国建设行业已建立房地产估价师、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造价工程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房地产经纪人和建造师等八类执业资格制度,基本形成以教育评估、执业实践、资格考试、注册管理、继续教育和信用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系。高职教育应引导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完成各类执业资格考试应具备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学习,毕业后通过3~5年的专业务实,顺利通过执业资格考试。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华南地区建筑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标准员等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和社会需求调研,确定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详见表1。

三、构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分析,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构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详见图2。

“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具体如下。一是立足北部湾经济区、面向华南地区,以城镇化建设为平台。二是发挥学校、企业“双主体”的育人作用。结合北部湾经济区、华南地区建筑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双主体”的育人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能力。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实施双证融通,培养企业满意的人才。三是“岗位驱动”。以就业岗位为切入点,以岗位能力为主线。通过职业岗位调研分析,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施工一线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相关职业岗位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标准员等。职业岗位可以根据建筑行业、市场需求来调整,处动态状态,充分体现以市场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这些职业岗位应具有的岗位能力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共同实施、共同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四是“能力递进”。体现在贯穿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本专业培养过程既有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有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是单设的理论为主课程,而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是实践为主课程,而是有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实践理论一体化课程。手段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真正的“做中学”。“五阶段”培养中学生的能力是递进关系。第一阶段“通用能力培养阶段”,在第一学期进行。第二阶段“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阶段”,在第一、第二学期进行。实践课程建筑工程见习安排于第一学期,是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实际工程,专业学习以专业实践知识为起点,而不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起点。第三阶段“专业核心技能培养阶段”,在第三、第四学期进行。根据项目化课程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广西建工集团下属企事业单位进行技能培训,工学交替。第四阶段“专业能力强化提高培养阶段”,在第五学期进行。在岗位群的共性知识、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根据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北部湾经济区、华南地区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学生就业的不同岗位,开设相应的员级实务课程,进行专业能力强化训练。学生可以根据建筑行业、市场需求来选择2~3个职业岗位进行强化培养,呈动态状。如资料员的培养,就是根据对深圳市宝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筑企业进行考察调研,了解到目前建筑行业非常紧缺工程资料整编的人才。学院培养学生达到“面广、技精、灵活多变”的程度,充分体现以市场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第五阶段“能力应用培养阶段”,在第六学期进行。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针对市场需求和个人特点强化提高某一特长,提高应用能力。在完成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再针对市场需求和个人特点强化提高某一特长。五是构建4大保障体系。通过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三位一体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学团队、优质教学资源库”4大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进行分析,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构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围绕本行业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平,陈淑娟,李光.构建能力本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J].中国建设教育,2007(8)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职业核心能力 建筑工程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15

On Vocational Core Competency-base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Take 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WU Huajun, LIU Junqin

(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Zhejiang 322000)

Abstract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graduates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jobs, only to master professional skills is not enough, with the occupation of its core capability to become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uccess in the workplace. Our hospital to train students, "a multi-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core + Basic + Basic Quality" principle, worked out a career-based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y-based curriculum,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urse system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活动都需要的,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或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随着建筑市场用人岗位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仅仅掌握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具备职业核心能力成为其职场成功的重要保证。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在校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一直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改革方向。针对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需要不断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

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岗位及其能力要求

经过走访建筑行业企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活动,明确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主要有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造价员、资料员等,各岗位的主要能力要求见表1。

2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在一个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多个专业基本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即“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具体的能力培养方案见表2。

3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设

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时,我院根据“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的能力要求,以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为核心,符合建筑施工岗位需求,构建出了一套以知识、技能、素质为标准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不论什么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我专业拟为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概论、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军事理论、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为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打下基础。同时,在新生入学时要组织他们进行军训,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团队意识。

(2)职业基础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一些专业的基础课程为接下来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有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工程测量、建筑CAD等,其中建筑工程测量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来授课的。

(3)职业技能课。我专业的拟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就是工程施工技术能力,所开设的课程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真正了解了工程施工方面的知识。

(4)实践环节课。光有理论知识的充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实践,才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我专业开设的实践课有认识实习、工程施工图识读、建筑施工基本技能训练、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建筑CAD技能训练、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建筑计量与计价实训、顶岗施工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环节。这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可以简单地模拟实际的工作情况,为他们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5)职业选修课。建筑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为了进一步充实学生,我专业开设了很多职业选修课程,方便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学习。有建筑法规、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检验与检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等。

4 我院人才培养的成效

随着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开发和调整,以“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为原则,改革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业适应性得到很大改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受到了企业的普遍好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不断提高。近三年,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2014年根据麦可思第三方评价,专业对口率为70%,高于同专业全国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黄琳.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

[2] 张英.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3] 吴慕辉,何清.构建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4.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185-02

伴随着科技化、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各领域发展都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尤其是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在新的经济形势格局引领下,技术人才的培养成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与此同时,也对技术型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更具时代性的要求。实训基地作为专业化人才各种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操作的最佳场所,其建设水平和应用程度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意识,注重人才培养质量,重视能力与创新理念的灌输,技术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效能,为我国建筑行业输送合格的技术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

高职院校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充分挖掘技术专业人才的潜能,使技术专业人才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技能和能力上的提升与巩固,最终为社会型人才队伍建设质量提供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和生存空间。根据我国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用型人才应该着重技能和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特别是面对当下社会发展情况,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优秀的、可靠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必须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加以强化和深入,透过实训基地建设,将整个培养过程与实际相结合,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不仅可以在知识上得到拓展,专业素质上得到提高,技能水平上得到巩固,更可以对建筑工程技术这一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有所了解和认识,激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更好进行技术学习和研究,进而为国家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奠定更加坚实的保障。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要能能够体现基地建设的针对性、能动性以及系统性。也就是说,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时刻与科学技术发展现结合,构建出适合建筑工程理念、可以加深学生对建筑工程的认识和理解的教学思维结构模式;二是要具有合作意识,企业与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与实训基地相关的审核机制,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有效的、真实的、可操作的实践环境;三是实训基地建设要以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系统化作为实践理论基础,需要具备配套的鉴定机构和监督部门,将实训基地打造成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职业培训中心,这样实训基地的价值才能够得到更好地展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在满足构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和拓建,建立一个长久性的、与自身发展状况相匹配的实践性教学场所。

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在逐渐实施和强化过程中,尽管对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性作用,同时也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对建筑工程技g专业人才的实训造成极大的干扰。具体而言,现阶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完整性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数家独立高职院校走访调查发现,这些院校大部分都是由独立民办院校转变而来的。在实施独立办学之初,由于学校在办学经验、教学理念以及培养思路等方面都比较匮乏,以致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时仍然沿用以往的教学思路进行教育教学设置和安排,这样在培养过程中就会过多地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再加上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完整,从而影响实践教学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开展,导致出现学生理论知识多、动手能力较弱、实践经验稀缺的情况。因此,缺乏完整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无法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的,将会导致学生面临较重的就业压力。

(二)实训师资力量存在差异,缺少必要的实践经验。实际生活中,实训课程通常都是大班教学形式,也就是在专业课程开展中采用一对多的授课方法,加上受到设备不足等外界条件的限制,这样学生的专业能力就很难得到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而且在可操作程度上也存在着很大问题,由此,实训课程的教学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化。如果采取分组培养的教学模式,课时安排就成了首要难题,最终呈现管理难度大、实施效果差的教学局面。此外,高职院校实训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进行教育工作,并没有进行系统化的企业实操训练,这导致很多实训教师只是停留在理论基础上,实践经验不足。

(三)实训基地资源浪费严重。一般情况下,实训基地只是在有训练项目的学期才会使用,这样内部设备设施在很多时间里就成为一种摆设,这造成实训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实训教学采用大班训练模式,但是实训基地通常规模相对较小,这样从规模上就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造成很多学生得不到实训的机会。由此可见,实训基地的资源利用问题是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优化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改善实训基地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和重视程度,就必须使实训基地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改进和完善,进而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提供更加优质的、可靠的学习环境和训练氛围。

(一)健全实训基地内容。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应该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主要是为学期项目训练提供体检,校外则是为学生就业和发展提供途径。无论是校内实训基地还是校外实训基地,都是在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思想下,实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战略。为此,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学校应该尽量将实训场景具体化,扩大实训基地规模,健全实训结构,匹配完整的工程实训体系,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工程操作当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工作热情。

现阶段师资配备是实训基地建设内容中较为突出的问题。高职院校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时,要积极扩充师资队伍,优化培训体制,聘用操作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实训基地建设者和操纵者,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与价值。

(二)改善实训基地管理水平。实训基地能否高效利用主要取决于实训基地的管理程度。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应建设有效的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不仅要有科学的管理模式、正确的管理方案、系统的管理体系,而且还要有创新性的管理意识;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实操性,同时又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做到分散性培养,集中式管理,这样实训基地才能得到更加合理地利用,进而收到更加理想的实践操作效果。

(三)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对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来说,由于技术性人才对实践能力具有很高的发展要求,为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导方向,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手段,要进行周密的市场分析和市场调查,根据社会发展形势以及就业市场需求,结合建筑企业发展的自身状况,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所需的技能、操作区域、需求程度等基本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进而制订顺应时展、有助于建筑工程技g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才培养计划。比如,目前我国建筑领域存在建筑人才整体素质不高、高新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那么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就要着重强调高新技术人才数量和素质问题,这样建筑领域人才输送工作才能更加有序地开展。此外,要对专业性教学体系作出准确的调整,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教学体系应由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应该本着由浅及深的教学原则,而实践环节更要与时俱进,融入先进的建筑工程技术与创新性训练思想,从而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更具时代性、权威性和代表性。

(四)注重实训课程创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创新主要是从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出发,创新思想路线要以职业岗位标准作为衡量依据。具体表现为:第一,课程创新要从建筑行业发展大局出发,在对建筑行业发展、建筑行业岗位类型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之后,方可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安排;第二,妥善对实践教育经费进行管理和分配,加大实践教学研究和开发经费投入力度,合理设置监督机构提高经费的利用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更好发展,为社会培养优质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8)

[2]卢晨怡,熊祖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9)

[3]赵艳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

[4]王晓冰.浅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学时代,2014(14)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1.引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市场对该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但要求也更为严格。这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既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更是一个严峻挑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更是肩负着培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活动于工程一线的技能性人才的使命,这样才能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何打破原有教学模式,深入开展以利益共享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所需的建筑工程人才,是高职教育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面临的诸多挑战

2.1“重理论,轻实践”式的高职教。

我国的高职院校由普通大专、中专发展而来,相较于其他高等教育院校而言,教育投入、师资力量等偏低,加之很多教育者对高职的定位不清,因此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据统计,大多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只占据总课时数的30%,有的甚至达不到这一百分比。大多高职院校将大量课时放在了建筑结构、工程力学、抗震设计等多种理论的教学上,而工程预算实训、生产实训、建筑制图识图训练等实践类课程则被放到次要位置,被大面积压缩甚至取消。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者对高职院校的培养定位依然十分模糊,没有切实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就业需求;二是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教育投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有较高标准,而就国家和社会目前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看,很明显难以达到这一要求。

2.2开展实训教学的困难。

实训教学的开展是为了使学校和企业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资源共同培养优质人才,并输送至企业内部,是由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两个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这本应该形成一个双赢的合作机制,然而,面对利益的驱使和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制约,如今的校企合作大多只流于形式,真正的实训教学开展困难重重。一方面,从校方角度而言,如今的高职院校愈发注重招生数量,而非培养质量,加之当今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拥有的实训机会相对减少,此外,考虑到许多企业岗位的学历限制,很难吸引大型企业参与高职实训教学,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而言,企业往往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它不可能在不考虑回报的条件下无偿利用自身的企业资源为学校提供实训服务。因此,他们往往将校企合作当做应付政府的策略,开展的实训教学大多流于形式,他们同学生之间也并没有签订任何有实效意义的协议。所以,这种形式上的合作只是短期的、暂时的,并未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

由此可见,校方和企业对校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都缺乏一个理性、全面的认识,这使得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面临诸多挑战。其实,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绝对的双赢策略,对双方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及建筑企业对建筑员岗位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遵循“一条主线,两项结合、三种手段、四个阶段”十六字方针。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线,促进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教学过程与工作情景的有机结合,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认识实习、课程单元实训、集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个阶段,促进校企间的深度合作。

3.1突出主线,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事实: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最后大多走向了建筑施工的一线,所以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核心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这就要求在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学会把握市场大走向,并始终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利用一些校外实训中心或者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基本从业技能进行考查和提高。例如:结合时下社会比较需求的岗位,在相关企业的指导下创建具有企业氛围的实训室,为本专业的各类施工课程提供实训教学,学生进入实训室后就如同进入了真正的企业,能够学会按照各种行业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构建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培养学生的从业人员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职场。

3.2强化实践环节,促进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提升。

建筑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中涉及的重要技能,如工程质量验收、工程量核算、工程预算等,都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领悟、掌握,这就需要将实践过程渗透到以上四个环节中,从而实现核心职业技能的提升。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企业可以参与课程改革,安排专家帮助学校完成课程总体设计。如调整实训课程在总课时数中的比重,均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发展;安排专业的技术工人担任学生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全程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确保训练项目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第二,校企合作承接商业项目,将真实的项目、案例引入实训室,展开实训教学。与合作的企业展开面向社会的工程项目的承接,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展开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既能给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能深化校企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整体的师资力量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给该专业的认知和态度会对高职建筑专业的改革带来巨大影响。因此,优质教师的培养是学工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任务。在进行专业性质的教学时,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过程与工作情景的有机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间的无缝对接。因此,为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校方要根据教师的教学空闲时间,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内部参与工程实践与学习,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教师获取最新专业技能、技术水平的能力,并反过来利用这些新技术新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促进企业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色,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3.4基于行业标准,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的实训教学发展时间并不长,各学院也未制定统一的指导书、实训方案与总体标准,缺乏行业指导,缺乏规范性。如果未经考核、评价就这样草草结束实训,就丧失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十分必要。将企业的施工项目引入实训课堂,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完成各种实训之后,请企业的专家根据行业标准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建筑设计,创新提高施工质量的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性;根据实训的评价结果给学生计入实训课程的成绩,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优先给予他们进入企业实习或者岗位推荐的机会,以这种激励式的方式促使学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专业从业人员的角色转换,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对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在把控国内市场动态的情况下,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践环节,以工学结合为手段,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适应我国建筑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夏晋华,陈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6(1).

[2]黄学慧.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M].理论博览,2012(9).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实习质量,教学模式

 

1.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的重要性

认识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增强学生对建筑物构造组成及施工过程感性认识的重要环节,是丰富学生实践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认识实习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认识实习可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可帮助学生了解基本建设的程序,熟悉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接触建筑工程施工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树立劳动观念、群众观念,养成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2.提高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质量的制约因素

2.1实习基地难以确定

近年来,随着施工企业改革的深化,许多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接收学生实习,视学生实习为企业负担,给学生实习带来了许多困难;不仅如此,由于建筑工程是安全事故的多发产业,许多企业怕学生实习影响安全生产,给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大多数施工企业对实习生都采取了“避而远之”的态度。另外,一般的民用建筑,施工工期都在一年左右,有的甚至更短,于是,每年都必须重新找实习基地。。就现有的实习基地而言,同种类型较多,往往跟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较大出入。因此,难以确定合适的实习基地是制约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

2.2传统实习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认识实习的教学模式是单纯的现场参观实习,带队教师将学生领到工地一线,让学生自主参观。这种模式虽然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适应施工现场工作环境的能力,使学生接触实际、认识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制约了认识实习质量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一线噪声较大,使工地技术员现场讲解时多数学生无法听清等因素都会影响认识实习效果。针对传统认识实习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改革认识实习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认识实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认识实习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

3.提高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质量的方法

近几年,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认识实习过程中,课程组不断研究探索提高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质量的途径。其主要工作如下。

3.1做好实习动员及安全教育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认识实习也不例外。实习之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邀请实习中心主任、相关负责人给学生做动员报告,进行安全纪律教育,全面部署实习工作,宣布实习纪律,阐述认识实习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认识实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让他们了解认识实习教学的特点。。

3.2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1)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内实习基地。。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我院花巨资兴建了1:1建筑模型。该模型涵盖了各种基础类别、常见的主体结构形式、不同的屋面构造做法、现行的装饰装修手法以及施工现场的平立面布置,模型内共设置了200多个观测节点。为了便于学生参观学习,我们对模型的各个节点进行了编号挂牌,并对各个节点的构造做法及施工工艺流程做成展板,这样,学生在参观该模型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该节点的构造组成及施工过程。另外,为了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每个节点的其他相关做法及这些做法的依据都可以在电脑查询系统中查出。以利于学生学习该构造的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依托广厦建设集团,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东阳是建筑之乡,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阳市的建筑行业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迅速。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施工一线的场景,将认识实习教学课堂搬到工地一线,我院跟广厦集团的分公司——东阳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建筑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建筑公司为学生提供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岗位,学院依据这些公司的需求,适当调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能够马上上岗作业,真正实习企业需求与学院教学零距离对接。另外,学院为这些施工企业推荐优秀的毕业生,已达到企业经营和学校办学双赢的目的。这样,企业不再把接纳学生参观实习当成是麻烦了,而是为自己的公司培养后备军,从根本上保证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训条件。

3.3完善认识实习的教学环节

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的课程目标是接触工程实践,学习建筑施工工艺流程及建筑物的构造组成,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顶岗实习打基础。我院学生的认识实习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这时学生的专业课才刚刚开始,他们还不了解专业基础知识,为了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的专业基本理论的一般知识,为认识实习做好基本知识的准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准备实习的有关资料。实习前一周下达实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图书馆借阅与实习有关的专业课程教材,认识实习做好专业知识方面的准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还把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指导书、实习计划安排表等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实习目的、任务要求、具体步骤、考核要求等,从而更有效地、系统地指导学生进行认识实习。

2)指导老师讲解1:1建筑模型。指导老师讲解模型的总体设计构思;讲解模型内各个构造节点的名称、施工工艺、现在工地一线的其他相关做法、可以在哪些资料中查询到该节点的相关知识;讲解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及注意事项。

3)邀请建筑工地的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跟学生交流。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基本建设的程序,减少现场实习的盲目性,我们特邀实习基地的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给同学们讲授建筑行业的有关知识。项目经理给学生介绍了建筑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及施工管理知识,并用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要时刻提高警惕,遵守施工工地管理规定及校纪,确保实习顺利完成。

4)认真做好现场实习。现场实习是认识实习的核心内容,通过现场实习可培养学生熟悉和适应现场工作的能力,缩小课堂教学与生产应用实际的差距,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适应现场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方法。

5)改革和完善考核制度。认识实习考核内容分为平时考核,实习日志考核和实习报告考核。平时考核依据课堂表现和交流讨论的积极程度给予评分;实习日志依据记录的参观内容及当天的收获与体会进行考核;实习报告则根据报告的格式、内容是否完整、收获体会深刻与否加以评分。

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相信通过上述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定会显著提高建筑工程技术认识实习质量,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素荣,李寒旭.提高化工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77-79.

[2]谢昭明,刘跃华,黎学明等.改革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模式,强化综合能力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6):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