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

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

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范文第1篇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核心,是保证手术室医疗安全的关键。随着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不断深入开展,如何为手术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是护理管理者必须履行的职责。我院在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五级质控组织管理制,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建立健全手术室五级质控组织管理体系

根据手术室工作质量标准和手术室工作职责建立手术室五级质控管理组织即:护理部领导下的院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小组;手术室护士长;兼职质控员;各小组长和各岗位护理人员。

2各级质控组织的任务

2.1院护理质控小组:根据手术室工作质量标准、手术室工作职责和护理部制定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考核细则》,护理部对手术室实施不定期的抽查,每月大检查及每季度质控小组检查,其内容包括工作人员管理、护理技术操作、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各种记录、急救物品、消毒灭菌、清洁卫生等。检查结果实行及时通报和每季度发文通报。

2.2护士长:护士长做到每日“五查”及“随时查”,同时针对科内薄弱环节和工作中心进行“重点查”,内容包括手术器械、物品准备、洗手、巡回护士的手术配合、护理病历书写、消毒隔离、手术间物品定位和定量、清洁卫生及各班职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指导护士做好各项工作。检查结果在次日早会上讲评,对工作完成好的同志在会上给予表扬、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要与当月奖金挂钩。

2.3兼职质控员:兼职质控员负责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负责每月对各类无菌物品、工作人员及术者的手、空气及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细菌培养。全面进行监测,结果存档备查。

2.4小组长:各小组长根据分工对本组工作督促实施与改进,协助护士长做好内部护理质量的检查、督导、考核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制定改进措施,保障手术室日常工作质量。

2.5各岗位护士:各岗位护理人员是日常工作的执行者,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完成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各负其责,职责分明,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3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根据各级质控组织检查结果,每月召开1~2次护理质量分析会,集思广益,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与质量标准相比较,找出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措施并予以实施,保证手术室内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4体会

4.1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管理首先要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我们采取的手术室五级质控组织管理体系,并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反馈机制,使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有了可靠的保障。

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手术器械;专业清洗;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8-0052-02 医院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高低会对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影响,另外也对院内发生感染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今绝大部分医院对于手术室器械处理的方式是依靠手术室护士进行集中清洗以及包装,之后将其送到供应室进行统一杀菌与消毒。手术室里的器械设备洗涤没有经过专业人员严格把关与清洗,极大地影响了器械的清洗与保养效果。通过专业性地清洗,既能够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有效地减少了手术室的工作负担,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充实安全的基础保障,同时也能够降低院内出现感染概率,为医疗护理安全奠定坚持的基础。

1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规范性的工作流程

器械还未送至供应室进行清洗之前,全部手术器械都要经过洗手护士利用流动水给予清洗,然后擦干,再将其打包运送到供应室进行集中消毒。洗手护士通常因为太过疲劳或者急需接台,加上没有明确的清洗标准与洗涤流程,无法确保器械达到合格的清洗质量。供应室接管机械之后,参考《消毒技术规范》中的相关标准要求,制定出一套规范的手术器械回收清洗制度,明确规定每一类手术器械的回收方法、洗涤方式以及质量标准,并且制定出每一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1]。另外,还要制定出每一种机器设备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常见故障的处理与维修方法。如果突然出现停水或者停电,可以保证护理人员在这一突发应急预案中进行正确的处理,保证手术器械的回收与清洗工作有章可循。

2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打造专业性清洗人员

2.1提高清洗人员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消毒供应室不断地朝着专业性地方向的发展,这就对清洗人员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增强清洗人员的专业素质,医院应该根据这些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学习培训,鼓励工作人员多多到外边学习先进的知识与方法。具体措施为:对于准备接管手术器械清洗工作的护理人员,先派选2到3名护理骨干到其他先进的医院或者高等医疗院校进行再学习,到已经通过审核与验收的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实地的学习与参考,接受与借鉴他们的护理方法;同时上网查询消毒供应中心最新的信息,不断地转变新的护理观念,最后把学到的新知识与先进的护理观念在医院内进行传授,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护理水平,让大家了解到最先进的护理理念。

2.2熟悉手术器械的具体功能与实际构造: 近几年来,医院不断地引进与采用新型的医疗器械,很多专科性的器械与精细器械不太常见,很多供应室人员没有机会接触,因此,要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对于手术器械的了解,可以与手术室负责人进行联系,组织供应室的一些护理人员跟随器械护士一块进行机械准备工作,进而掌握每一种手术器械的具体功能与实际构造,同时了解其使用目的、正确的保养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器械的高质量清洗与科学保护奠定有效的基础[2]。

2.3大力对清洗人员的工作流程的培训: 严格制定清洗间每一种工作制度,保证手术器械的回收与清洗达到高质量的要求,另外每一工作人员的职责、每一种突发事事件的应急预案以及机器设备的常规操作方式与一般对小额故障等问题进行统一的规定,并且装订成册[3]。对参与手术器械清洗工作的护理人员开展统一的专业培训,并且将相关的清洗流程、质量标准、设备操作基本的流程与常见的故障处理方法等这些事项贴在醒目的位置,便于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容易看到。此外,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清洗,对洗涤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禁止进行主观性、任意性的操作,保证清洗的专业性。

3严格监督与控制洗涤质量,保证质量要求

3.1以人为本,确保制度与工作流程有效执行: 首先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确保工作安全,然后尽量快落实制度进而不断促进清洗工作的质量。手术室工作比其他工作来说要相对特殊,手术器械的回收以及清洗多数都在早晨与中午进行,清洗人员通常是固定一个班次,这种方式极易导致工作忙闲分配不均衡,不利于洗涤质量。因此,需要依据于医院的具体状况,把清洗人员分为3个班次,进行弹性排班与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有效地分担器械清洗高峰时期的巨大工作量。另外,可以设置白班、临床班以及中班,时刻保证有2名清洗工作者在岗,保证清洗工作顺利进行乱,放置人员过度劳累,开展人性化的管理,进而确保制度与工作流程的有序进行[4]。

3.2对每一项环节质量进行定期检查: 护士长要定期对所有回收清洗的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检查,同时要严格检查工作人员自身的防护情况、保证物品的交接工作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最后把检查结果进行认真地统计与记录,并对出现的各种问题给予分析与探讨,制定相关的改进方法[5]。此外,如果有个别工作人员没有遵照制度与操作规程执行,除了要加强对其进行指导之外,还要把检查结果做一个个详细地记录,将其归入护士个人技术档案的年度考评。

4结束语

通过对手器械进行严格的清洗与管理之后,医院内这些设备都得到严格的手术器械洗涤质量标准。并且对手术器械的实际清洗过程进行严格的检测,且都达到了高质量的清洗标准。因此,供应室专业管理必须不断地加强手术器械清洗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器械的清洗质量,继而确保医疗护理的安全可靠性。参考文献

[1]魏静蓉,李斌,施建辉.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研究进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 2010(04).1048.

[2]丛超,刘靖荣,张新芝.手术器械清洗的质量管理.齐鲁护理杂志[J].2008(03).87.

[3]郝淑芹,肖婉静.手术器械的专业清洗与质量管理[J].2009(10).2809.

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范文第3篇

1一般资料

我科护理人员共8人,本人担任护士长,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2人,护士3人。在2008年1月至6月对护理人员护理缺陷进行不公开的记录监控情况,2008年7月至12月对护理人员护理缺陷进行公开的记录监控情况。

2护理缺陷

①手术安置方向有误。安置不当影响手术进程,约束带过紧造成神经受伤,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还呼吸。②清点有误。术前、关闭体腔前和关闭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导致心中无数。③手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末试机,临时故障,电刀电极固不当,造成脱落或污染。病人皮肤与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电灼伤。④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⑤用药有误,输液查对有误。⑥护理记录漏项或涂改。

3方法

根据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并建立班次工作内容要求及质量标准,把指标量分到各班,分解到各人。建立护理缺陷监控制度,把护理缺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差错事故;一部分为护理工作中不显著的疏漏,即轻度缺陷,其主要监控部分包括工作内容的疏漏及执行质量标准的轻度缺陷。监控结果见表1和表2。

4结论

通过几个月的实践证明,采用公开监控护理缺陷的办法能较好地反映护理质量,使护士能认真对待所做的每项工作,使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从客观上训练了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使护士素质得到了提高。且堵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护理缺陷次数明显减少。下半年的公开监控使护理缺陷减少了86.4%,其中手术安置方向有误减少了66.7%,没有清点有误,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减少了75%,护理记录书写漏项87.5%。无有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也没有用药有误。

5讨论

这种公开的监控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护士的工作质量,但反映不出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年轻同志工作不分份内份外,积极主动,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使缺陷出现频率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积极性,所以这种方法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1] 王秀华.手术室护理缺陷的临床分析与防范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61.

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范文第4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9.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9-0064-02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作为产品质量提升的主要手段,即在产品设定中,以消费者自身需求为全体,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运用,注重细节管理、过程管理与环节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制定的一种新型质量管理模式[1]。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的重要职能。护理质量直接反应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护理质量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与护理管理方法的优劣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密不可分,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运用,能够弥补单一持续质量改进理念不足之处,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正常生命体征[2]。针对此笔者以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择期手术的70例患者为例,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0~58岁;而在2015年6月-2016年5月参与择期手术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8~6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质量控制方式,并针对患者临床指标,给予有效管理,其主要依据《持续质量改进登记表》,针对手术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制定有效改进对策[3]。试验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参与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工作,通过失败模式法(failure modes analysis,FMA)、根本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的运用,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4],具体流程如下。

1.2.1 构建质量评价机制 2015年6月构建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具体包括:一级质量管理组、二级质量管理组、三级质量管理组,在进行一级质量管理时,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完成本职工作;二级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本科组进行管控;三级质量管理则是开展全面管控,并对潜在因素给予全面分析和研究,确保达到预期质量控制工作效果[5]。

1.2.2 制定?o理评价指标 根据相关调查,笔者所在省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大约有60多项,其中包含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合笔者所在科实际特征和护理需求,合理制定相关评估指标。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完成相关工作的记录,按照笔者所在医院护理质量标准,手术室选择《质量持续改进登记本》,同时结合《护理质量的重要评估指标统计表》,及时记录工作中的相关质量问题,例如:事件时间和相关事项、事件责任人和发现人等,护士长以登记信息为标准,对《护理质量的重要评估指标统计表》进行相应填写。对于记录员而言,其需要把护理质量的相关研究和例会内容详细记录于《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内,确保会议精神得到推广应用,同时让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确认,当确认无误后签字[6]。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术中器械不齐、手术费误算、异物残留、漏签医嘱、药物外渗、输血反应、锐器损伤、错误用药)、医护人员工作质量(用药准备、术后整理、仪器完好、仪器清洁、手术台整洁、术前访视、药品规范放置、器械清洁)、工作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手术时间、医生配合满意度、患者护理满意度)予以评价,其中医生配合满意度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均进行问卷评分,以100分为满分,60分为及格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及手术时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患者医护人员工作质量、手术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医生配合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常规手术室质量管理手段,即主要为对急救药品及仪器、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护理安全、专科质量护理管理等手段的运用,另外,各手术小组因目标的差异,在进行质量管理中其标准呈现着多样化特点[7]。然而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管理与改进中的运用,可有效解决常规手术室质量管理手段不足,促进患者生命指标的恢复[8-9]。

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循证手术室护理;急诊患者;情绪

循证护理使用有价值并且可信度高的研究对问题进行验证,在研究过程中寻找实证,以实证为基础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法,以患者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将患者的价值观与专业的护理方法结合起来,在整体护理理念下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1]。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以确保手术质量,并达到有效提高护理学科的独立性以及地位的目的。本次研究以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44例手术室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护理方法与循证手术室护理方法护理效果的比较来探析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44例手术室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4岁到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岁。其中,宫外孕患者有78例,急诊剖宫产患者有59例,卵巢蒂扭转患者为82例,子宫破裂患者有25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22例患者,对照组全部采用常规的术后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给予循证手术室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疾病类型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按照手术步骤开展常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手术器械的准备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协作与配合等。

观察组采用循证手术室护理,首先全面并且快速地评估急诊患者的身体情况、心理与疾病状况,以此作为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的依据,确保循证护理的科学与合理性。对于意识尚且清醒的患者,需要进行心理护理,进行亲切安抚,缓解他们的不安情绪,防止患者由于恐惧以及焦躁出现过激行为,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然后迅速准备好手术器材,根据急诊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一次性卫材以及所需液体,并帮助患者调整到适合手术的。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安静,在与医生讨论患者病情的时候需要注意说话的音量并尽量隐晦,以免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手术完成后的第二天需要先与病房护士取得联系,了解患者手术后的基本情况以后再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询问患者伤口的疼痛情况,对于情绪比较紧张和焦虑的患者,可以适当的给予心理安慰。

1.3 判定标准

护理质量评分:根据手术护理质量标准以及我院的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护理质量评分表,100分为满分,最低为0分,并由资深护理人员进行评分;

手术环境合格率:按照手术室的标准对患者的手术环境进行评价,然后统计环境合格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检验,P

2 结果

实施循证手术室护理的观察组,其护理质量评分为98.9±1.2,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组的42.2±7.2以及85.4±1.3;此外,观察组的环境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为100%,医生满意度为99.1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44%、84.43%以及88.52%。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临床手术属于创伤性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如果患者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并对手术治疗有一定的了解,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以及抑郁等情绪,致使自身身心健康受到影响。高度紧张的情况不仅无法让手术治疗顺利开展,还会降低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增加手术感染的风险[2]。因此对于急诊手术室护理来说,只有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才能全面满意患者的需求。

常规的护理方式一般多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缺乏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循证护理是比较先进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可以运用先进的理论护理知识并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适合病人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3]。

心理护理在循证护理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虽然手术可以修复患者受到损伤的组织或是消除患者的病变组织,但是手术同样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手术治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创伤性[4],会对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造成影响,出现比较强烈的反应。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来说,手术之前很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甚至绝望的情绪,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代谢情况,比如出现血压上升、心率速度增加以及心肌氧供失衡等问题[5]。循证护理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观察与分析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查询资料的方式寻找开解患者的最佳方式,在紧张的手术准备过程中通过高效的沟通和安抚稳定患者情绪,避免患者出现过激行为,确保手术在最快时间内进行,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在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下,患者的身心都可以达到最佳状态下,这样的状态也有助于加强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非常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加强手术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少莲.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03):616-616.

[2]宋启红.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2):202-203.

[3]王文莉,黄月笑,钟淑玲.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3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