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机管理流程

危机管理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危机管理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危机管理流程

危机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会计基础;课程体系

1分析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会计基础课程体系的背景

随着全世界经济的发展联系,我国物流行业从传统的服务发展成先进的信息化综合物流服务,物流系统涉及到生产、流通及消费过程,是当下经济最新发展的重大产业。在现代物流业与会计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同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会计人才。然而,我国物流行业是个新兴行业,我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又是个新建专业,培养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也是如今我国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所需,要求物流工作人员既要掌握物流基本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会计方面的知识。

2浅析中职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2.1浅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面向基层和生产、服务在管理第一线、实用技能型的具备各方面知识能力的初级物流专业人才是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职业教学过程中,由于物流专业招收的学生参差不齐,学校教材脱离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学生实践不足,考评体系不完善等众多原因,导致学生在离开学校时并不能在毕业之后顺利就业并找到满意的工作,因此,近几年来,企业“招人难”和毕业“找活难”现象尤为明显。经过多方面分析,我们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较好的政治道德修养,三观正确,社会职业道德、心理和身体素质较好,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较好,仓储、运输及配送等物流重要环节的根本知识和相关技能如财务类管理的技能很熟练掌握,为企业提供所需求的物流人才。

2.2分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是个宽口径专业,综合性、应用性和交错性的涵盖内容较广:①根据对应岗位,分仓储岗位群、运输岗位群等。②根据就业范畴来看,分生产制造业、贸易、物流业等。本专业学生将来能够在有关物流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其工作岗位有仓储配送管理、运输采购管理、商品包装、流通加工、国际货运、物流作业信息管理和物流设施设备管理等。这些岗亭须要学生会操作,会管理,还要懂经营,还要具备有财务管理方面能力,看得懂财务报表,对经济成本实行分析与核算,控制物流各环节的经济信息,成本管理及控制才能做得好。

2.3浅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岗位需要的《会计基础》课程知识与能力

根据上面分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知道,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熟悉管账方面内容。在我国国家职业资格中具体要求仓储物流员岗亭人员的技术和素质.

3浅析在培养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能力中会计基础的作用

3.1通过会计核算,能够培养学生严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方法

会计核算是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为经济管理供给会计信息;物流方面是核算物流成本管理。采取统计与会计联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式来核算制造企业的物流资源,通过在现阶段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增加物流成本辅助核算账户,使物流资源核算更为简单明白。学会计核算,培养核算能力,可以使学生养成严密的思维方法,给使用者供给完整信息。

3.2通过会计管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对中职的学生现状的分析,中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是由于初中阶段的落后,很多学生都是基础较差,素质方面也差,他们会有一种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若是让学生用管理者或以创业者的身份去接触《会计基础》课程,会使学生心理感到满足轻松自信并且有成就感,还能让学生积极自觉去学习会计,进修自身的管理能力。由此,对《会计基础》课程的设计如下:如何从原始凭证上辨认以防止交易人员做假,如何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上辨别以预防会计人员工作不规范,如何预防会计人员记错账、做假账,虚报会计信息等等。

3.3通过会计控制,养成学生成本节制的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面向基层和生产、服务于管理第一线实用技能型的专业集成化、共同信息网络化等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而物流的成本核算是物流管理的根本,需要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因此,对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对物流成本控制的能力。掌握财务基本知识不仅可以养成学生成本节制的意识,还能掌握物流成本的方法,在素质上也能形成学生的自控意识。

4基于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浅析探索会计基础课程

由以上几点分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地培养目标和岗位分析,可知会计基础课程对其的应用能力及重要性。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体系不全同于会计专业,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开设会计基础课程内容,结合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特点,其知识和能力所需,还有企业的物流岗位需求授课,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的物流人才。对此,以下就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如何开设会计基础课程,谈谈本人的观点。

4.1按照教学的对象特点设定对应的会计课程教学目标

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学《会计基础》课程目标是联系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和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考虑提升学生将来就职技能,从物流专业角度去学习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懂得用会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头脑方式,学习会计核算,让学生增强核算能力,养成谨严的工作立场,为物流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物流相关操作和管理岗亭的一般性财务工作奠定专业根基。综上所述,定位教学目标:①知识的基础性。②知识的应用性。

4.2基于物流管理能力设计

《会计基础》课程实训的教学内容①中职学生总体文化知识较低,在授课时,结合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以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根据,以需要的会计知识为焦点,可以重在介绍物流成本会计的相关内容,会计报表的格式,以及经济业务的分析,注重应用性,加强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由浅入深掌握会计知识。②根据中职生的水平,对于《会计基础》课程,组合其内容,可以采用分四个项目式设计教学,即原始凭证发票、入库单、出库单等:a.认识;b.填写;c.鉴别外来原始凭证的真伪及规范性记账凭证:a.认知会计科目及账户;b.认知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c.记账凭证的填写;d.鉴别记账凭证的真伪及规范性账簿:a.认识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b.记账;b.查账;c.错账查找及更正会计报表:a.认识财务会计报告;b.资产负债表分析;c.利润表分析;d.现金流量表分析。

4.3联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会计基础》课程的对象是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没有专业化的会计知识理念,可是他们有其专业特点,也须要懂得会计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物流专业特点,组织相关的教学。教师可以将会计学基础知识及账务处理和企业的物流经营、管理等实践操作和案例相结合,讲授“物流市场”的知识内容。如此,物流专业《会计基础》的课程教学的方向就会越来越清晰,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4.4课程评价体系设置合理

中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会计基础课程一定要联合开设课程的目标和要求。设置课后评价体系时,要与会计专业学生相区别,多看重实践操作,这可以看出会计课程对物流岗位应用的效果;加强考评学生的职业技能,着重考查学生应用会计基础知识来解决物流管理工作中遇到的财务问题的能力;评定学科成绩主要考查学生严谨的思维和良好的习惯,成本控制意识,全面分析,综合应用所学的会计基础课程知识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丽.中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时代金融,2017(08).

危机管理流程范文第2篇

首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企业进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完善物流成本管理体制。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涉及的市场经济主体数量大、种类多,市场经济的各种原料成本和运输成本都逐年增加,引发企业物流成本日益上升,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尽管众多企业已经有了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意识,但是却没有有效的措施给予支持,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众多,难以切实有效解决,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企业必须进行自我反思。其次,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寻求自我生存的支持资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行列当中,逐步引进国外先进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共同发展,由此造成我国企业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残酷的竞争压力和竞争环境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实现自我突破和发展,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统一物流成本管理。最后,基于会计核算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研究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核算问题,完善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实现企业效益增收,提高企业获利空间,增加企业收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使我国市场经济高效发展。

2基于会计核算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企业物流成本的认识

不管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企业的员工,对于企业物流成本的鉴定都存在局限性,企业管理人员虽然了解企业物流成本,但是对于具体的成本管理就只是认识到会计核算这一环节,没有意识到过程控制以及核算预测和计划制定这些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而企业的员工对于企业物流成本缺乏最基本的认识。

2.2缺乏规范统一的物流成本核算制度、核算标准和核算方法

首先,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环节和项目没有完全的认识,所以在制度制定方面缺乏全面的制度;其次,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核算只是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统一的参考样本,所以在选择核算标准和核算方法方面,就需要在实践中去进行不断地尝试和更改,造成整个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制度不全面,核算标准和核算方法不规范、不统一。另一方面,会计核算形式复杂多样,难以统一管理。会计核算的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予以表现,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采取一定的步骤,才能够将原始的经营管理信息进行量化,最终形成会计信息,该过程中的一系列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的方式方法就被称为会计核算形式,会计核算形式多种多样,各自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2.3缺乏合格的人才

基于会计核算角度进行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对于人才的要求具有专业性和全面性的特点。首先,管理操作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财务会计技能,能够清楚会计核算的方式方法,了解会计核算的具体组织形式,明确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过程,能够对会计核算进行熟练的操作和自我总结;其次,管理操作人员必须知晓物流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只有管理操作人员具备了这两方面的条件才能够促使企业进行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控制。但是,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对物流管理的会计核算认识不全面,自然在人员配备上面会有所欠缺,引发企业人才的缺乏。

2.4没有调动企业全员参与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会计核算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分,涉及到企业的每个人员,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促使成本核算的全面完成。但是,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有限,只是将物流成本管理归于物流部门,而没有涉及到业务部等部门。

3改善基于会计核算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的措施

3.1加强学习,转变企业管理人员思想认识

企业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认识,经常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班,参加物流成本管理的全面培训,与其它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共同探索,寻求自我突破和完善。只有管理人员意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够进行自我完善和更新,从而做出长远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成本管理决策,做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

3.2完善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标准和管理方法

完善管理制度需要明确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范畴,了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核算方法和核算形式,确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的流程,从而确定岗位的设立和岗位职责,确定岗位考核统一标准,明确管理方法。在大型企业当中,企业要确定从上而下的管理制度,层层渗透,制定自下而上的负责制,选取内部管理控制的方法,让各岗位之间彼此依赖又彼此制约,从而达到内部制约平衡,实现会计核算的过程控制和监督。

3.3明确并坚持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首先,坚持合法原则。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要遵循会计核算所必须遵循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准则,遵循这些法律规则是每个企业所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对社会尽职尽责的重要表现。其次,坚持持续经营原则。持续经营是企业的必然选择,更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必须要坚持持续经营的原则,从长远利益出发,做好全面真实的会计核算预测和控制,切忌因为眼前的利益而自毁前程。最后,坚持真实可信的原则。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对一系列的数据记录必须真实、客观和可靠,对于一系列的会计凭证必须要进行真实的核对和数据记录,在进行会计核算报表的制定和公开时,必须保证报表数据的精确性。

3.4储备人才

首先,企业可以进行自我人才培训,例如培训员工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处理技巧方法。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对外引进相关人才。最后,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进行合作,培养所需人才。

3.5制定制度鼓励全员参与

危机管理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影像档案 设备 视频 非线性编辑

随着摄像技术的普及以及摄像器材价格的相对下降,越来越多的基层单位使用摄像设备记录日常的公务活动。因此,影像档案作为声像档案的一个分支在档案资源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做好影像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有感于这种需求,笔者所在单位正在进行影像档案管理设备配备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对相关设备的考察了解,总结出本文所谈的基层单位影像档案管理流程与设备配置方案。

一、加强基层单位影像档案管理

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时展促使影像档案的地位日益凸显

影像档案是以图像(或配有声音)为主要记录符号的档案,它直接提供所记录下来的场景和画面,而不是通过文字描述来获得联想和想象。因此,影像档案直观的反映所记录的内容,其原始记录性和证据性作用过硬;信息传递直观性强,信息受众覆盖面广,其传递的信息不受受众文化水平的限制,更易于为普通人接受,在文化宣传上有明显作用。在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格局下,尤其是在历史文化宣传和体现亲民文化上有重要意义。2010年宁夏档案馆就曾派人到中央新影、中国电影资料馆查找涉宁影像档案,征购到《中央访问团到宁夏》、《宁夏人的喜事》等4部1950年反映宁夏历史状况的纪录片。①加强影像档案管理可以使档案资源得到极大丰富、强化档案资源建设,还可以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声像档案的安全保管能力。

(二)加强基层单位影像档案管理,避免由摄录人员保管、移交意识薄弱所造成的重要影像保管不利

一些单位影像档案资料相对匾乏,无法逃脱“三不”(种类不全、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的困境。究其原因,不是没有拍而是没存好。影像信息与文字信息不同,没有事后补救的机会,一旦错失重要历史瞬间,将可能成为永世遗憾。传统上影像资料由于载体的特殊性以及对设备的依赖性在很多单位都是由宣传、电教部门或网络、新闻中心进行管理,档案部门仅就其主动上交或可知的单位重大宣传片等进行收集保管,很多珍贵影像未能归档。通过对一些市属企事业单位的调查了解,摄录人员往往认为拍摄任务完成往宣传部门或媒体一报送用完就完了;只重视当时的新闻效应,往往不会主动顾及到今后长期的保管和再利用,甚至一盘带子长时间反复用。有时随着人员或机构的调整,珍贵影像还可能发生流失或失控,这对影像的长期保存和开发利用十分不利。

(三)加强基层单位影像档案管理和设备配备,为档案部门解决设备不足难以正常开展影像档案管理业务的尴尬局面

一些单位的档案部门苦于没有专业设备无法保证接收来的影像得到妥善保管,直到目前都没能正常开展影像档案的接收、管理工作。设备配置不足使档案部门对于影像资料监管困难、管理被动,很多重要影像因疏于存档或存档不规范而未能得到妥善保管以至于日后想再利用时找不到或没法用。有些单位即便将拍摄好的录像带或其他载体的影像资料交到档案部门,但由于缺乏设备,档案人员对于这些影像的保管无法进行有效监察,保管不当就可能造成文件损坏或文件格式、版本变化导致的不可正常读取等现象的发生。因此除了争取领导支持、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做好前端控制与相关部门做好协作之外,档案部门配置相应的管理设备十分必要。

二、影像档案管理流程中的控制要点

虽然载体相对特殊,影像档案管理工作的日常主要环节与普通文书档案的接收、保管、利用、编研、统计等各环节相类似,理解起来很容易,档案人员完全能够胜任,只是需要具体的设备来支持。

(一)严把接收采集环节,保证影像质量

因为载体和来源不同,一般常见的影像文件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以磁带为记录载体,另一类是由摄像机自带的硬盘、直录光盘或移动存储卡为载体,第三类是经过摄录人员拷贝或转换格式后的文件。为方便管理、同时符合档案管理规定中对于影像文件的要求(《北京市档案馆电子文件接收办法》中规定“影像文件以MPEG、AVI为通用格式”)从移交来源所获得的影像经过采集后,对于需要转换视频格式的文件要进行转换加工,加工后进行存储、归档,无需转换格式的可直接存储归档。

(二)安全保管、定期维护环节

影像保管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管环境,分为硬件库房环境和软件管理系统;二是选择相应的保管设备,如光盘柜、磁盘阵列或是传统磁带;三是做好后期维护工作,如定期检查文件的可读性、倒带、复制、备份、转换等。

老式的影像磁带在保管时要注意定期检查、倒带,做好温控、防潮、防磁等工作,有条件的可以逐步转化、备份成数字文件。电子格式的视频文件由于视频编码与播放器编码不匹配等问题有时会无法正常播放,所以收集视频时对于相匹配的播放器也要适当收集、对于保管中的视频文件要注意按需转码以及相应转码软件的配备。

(三)编研和提供利用环节

影像档案的利用分为两种,一种是提供直接利用,即把所存的影像档案直接调取提供给利用者,二是对原始档案经过不同程度的后期剪辑形成符合利用需求的新影像。影像档案不同于照片和纸质文件,它所记录的是一个时间片段,而不是一个单独的时间点。在这一时间片段中的所有信息不见得在利用时都需要公布、都可以公布。举例来说就是在某个展览上受时间限制只能展示10分钟片长的影像,但原始片长可能有60分钟;某段影像档案中有一小部分不宜公开的内容提供利用前需要先剪掉;再比如为了制作一段专题反映某一领域发展变迁的视频需要从若干影像档案中截取有用的相关片段进行合并。基于这些原因档案部门需要使用剪辑设备来进行编研和提供利用的工作。

(四)做好编目、统计,进行系统管理

影像档案管理的编目、统计工作和其他类型的档案统计工作基本接近,如果业务量大用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或媒资管理系统进行为宜,业务量小也可采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的组件辅助人工管理的方式。Microsoft Office软件远比一般人想象中的功能更强大: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来创建数据库和程序来跟踪与管理信息),Microsoft Excel (数据处理程序――用来执行计算、分析信息以及可视化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对于中小型单位档案管理中的一般表单管理、分类统计、运筹计算等都可胜任。

三、基层单位影像档案管理设备基本配置与整合方案

不同单位因为拍摄器材和拍摄需求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像文件有一定差别,影像档案管理的需求层次、对档案管理的经费投入能力的不同都会影响到对于影像档案管理设备的选择。一般基层单位配备应对日常工作的影像设备要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影像档案管理的特点来进行。

(一)档案工作影像管理设备的特点

出于开展档案管理目的的影像工作设备配置与普通的影像制作工作存在差异。普通影像工作以“录、采、编、播”四大流程为主,档案管理则主要涉及“采、存、编、播”。“采”、“播”是共同的重点环节,档案管理对“录”、“编”的要求相对较弱,可剪可接、加字幕、加音轨、能做简单编辑即可,但是“存”的设备一定要好。在经费有限无法对每一个环节做充分投入时,档案部门可以参考此特点对经费进行合理分配。

选用非线性编辑(Nonlinear Edit)系统是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且更经济。传统线性视频编辑是按信息的记录顺序从磁带中重放影像数据进行编辑,需要放像机、录像机、字幕机、特技发生器等外部设备较多,工作流程比较复杂;但非线性编辑技术(简称非编)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制作,几乎所有主要工作都能在计算机中实现,所需外部设备相对简单、操作更简洁,适合档案部门采用。而且非编对素材的调用简便,无需在磁带上反复寻找、打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信息存储位置并列平行、可按各种顺序进行排列,与接受信息的先后顺序无关。同时,它还有信号质量高、制作水平高、寿命长、易于升级、易于传播的优势。

2.基层单位影像档案管理设备基本配置和选择建议

非编系统由软硬件共同构成。基层单位影像档案管理设备基本配置可以简化为非编软件(有时还需转码软件)+采集卡+PC工作站+存储设备(磁盘阵列、光盘柜)。通过这些基本配置足以实现档案部门对本单位日常业务中形成的影像文件的接收、保管以及编辑、调用,工作人员技术过关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档案专题短片的制作。如果库藏老式磁带数量较多则需加配放像机以完成采集工作;影像档案数量庞大的可以选择专门的媒资管理系统相配合,以实现各功能的总体控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配备如监听音箱、专业监视器、非编键盘等设备,以方便后期编辑预览、输出。针对不同的信号源和用户的需求层次可有不同的配置方法。比如收集来的影像信号源有高、标清之分;用户对影像加工的不同需求也会影响设备的配置――总后档案馆数字影像工作室从专业角度来看,其设备和技术力量就已达高端影像工作室水平。②

市售主流软件有AVID Media Composer、Final Cut Pro、EDIUS、大洋ME、Liquid 7、Adobe Premiere等。笔者认为价格不能作为唯一的判定因素,所谓的“广播级”、“专业级”、“消费级”分级也不能作为档案部门选择非编产品的硬性标准。消费级主要面向家庭和个人使用者,在此不做讨论。广播级、专业级的区别不在于某些特定功能,而是一些核心的硬指标。例如,专业级非编通常不具备SDI接口,数字接口多采用1394、HDMI这些消费级接口,视频处理通常采用8bit或10bit量化。当然随着技术进步,视音频的处理质量总在不断提升,比如DV50曾经是典型的广播级格式,现在已成为专业级设备的标配。广播级非编永远采用最高端的技术,提供最高质量的视音频处理;产品多以整机交付,提供整机售后服务;采用帧内压缩(4:2:2或4:4:4采样格式),多代复制性能更好;提供面向多种应用的专用功能模块,具有网络化扩展能力和严密的管理功能。专业级产品大多是提供板卡+软件,提供板卡售后服务;专业级产品只采用简化的处理方式;用户的制作流程相对简单,基本无多代复制的需求,对采样格式和GOP结构不敏感;专业级非编多使用帧间压缩(4:1:1或4:2:0采样格式);另外和广播级产品对数据安全处理级别也不同。各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经过研究比对,从软件的稳定性、易操作性、对中文语言环境支持以及视、音频格式兼容性、素材模板等方面考虑笔者认为采用大洋ME系列或EDIUS系列非编软件更适合档案部门对影像档案的管理特点。他们随机支持多制式混合编辑,可在同一时间线上混合编辑NTSC 和PAL 制式素材;支持拍打唱词功能;能支持导入MOV、MTS、MPEG、P2、MXF等格式,支持导出AVI、MPEG、MOV、MXF、VCD、DVD等格式,方便按档案要求进行统一管理和提供利用。

3.整合解决方案

在档案管理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寻找合适的技术厂商做整体解决方案是最理想的状态。比如索贝的MAMSpace媒资网解决方案和大洋的iMAM2浩博声像管理系统都是不错的选择,浩博声像管理系统还在天津、呼和浩特、抚顺、长沙、武汉等地的多家档案馆得到采用,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前期投入比购买前述简单方案中的设备要大,但是采用整合系统的好处是可以得到厂商的系统培训,设备之间的技术衔接也可以得到更专业的指导,便于后期维护。

在这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里,社会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对影像档案的有效管理,档案工作者要顺应时展,掌握影像档案的管理技术,了解影像档案的形成过程,有的放矢地争取领导支持,为档案部门配备相应的专用设备或允许档案部门与其他部门共用本单位、本系统的影像管理设备,做好影像档案的管理工作;力争将更多有价值的影像纳入档案部门的管理中,做好妥善保存、开发利用,发挥其最大效用。

注释:

①李传芳.宁夏加大影像档案征集力度[J].兰台世界,2011(1月上):41.

②耿志东,邓昌军.主动出击 开创影像档案管理新天地[N].中国档案报,2011年5月5日,第三版.

参考文献:

1.卫奕.影像档案与历史研究[J].军事历史研究,2010(增):86-89.

危机管理流程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知识产权管理已成为现今科研研发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知识产权管理流程作为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阐明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知识产权管理流程模式进行概述,并将其与专利研发的技术创新过程一一对应结合。最后初步构建基于微内核技术思想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模式。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微内核

一、研究背景

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的成果,只有在得到高效、正确的保护情况下才能真正创造出市场竞争中的绝对优势。知识产权管理流程的建立可以避免科研的重复研究和侵权,从而保护相关人员的权益,并节约资本投入。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流程的研究和构建,探索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互动机理,一方面可以丰富知识产权管理的理论,另一方面对于促进技术研发、技术创新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研究知识产权管理就不得不谈到知识产权管理流程的构建.如何制定流程的各项指标、各种情况下的可行性以及效益分配的公平合理性,结合现实情况进一步完善流程、优化管理成为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研究的重点。张平等(2004)从各种相关角度对技术标准进行论述,深刻地揭示了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之问的关系。罗晓霞、戴湘波(2006)从利益平衡的角度评析现行知识产权国际制度,以TRIPS协议为中心,以利益为导向,指出构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首先应该从匡f际公约本身的完善着手,并且描绘了一个有待于诠释和拓展的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的动态框架。张平、马骁(2003)对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做了值得借鉴的研究。

总的来说,要建立一系列可行且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就必须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模式、应用转化模式、评价体系有深刻的理解。在这方面,卢海君在《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比较研究》中指出,知识产权制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具有不同特征,这些不同特征的有机结合形成某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范式和模型,这些范式和模型我们称之为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该文从不同方面对知识产权制度的特征进行归纳和考察,并总结出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一系列适用环境。李名家、杨俊等(2oo5)比较分析美、日两国不同机构在知识产权转化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二、知识产权管理流程模式的建立

在当今大科学时代,一项技术创新(专利研发)往往是各方通力协作、内外配合支持的结果,于是就涉及到创新成果权益的归属和分享问题。由于科技成果权益归属问题环节多、单位多,经常出现成果权益不清的扯皮现象和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如一项科研成果在实验室里完成,研究人员为进一步得到生产实践证明而暂未申请专利,但实施后,实施单位就会以自己也参加了发明创造过程,并提供了人、财、物的条件为由,而要求理所当然地成为专利共有者.研究单位则认为,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完全在实验室里完成,与实施单位无关等等。

因此,对于从研发初期的审核到知识产权生成、保护直至权力清除的一整套流程必须完全清晰,再与之对应的各个资本投入与利润输出的环节上一一对应,从而使研发合作中可能出现的纠纷达到最小化。图l显示了专利研发过程及与之一一对应的中知识产权管理流程。

三、基于微内核模式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模式

(一)微内核技术简介

微内核即微核(英文中常译作microkeme1),是操作系统内核的一种。微内核结构是由一个非常简单的硬件抽象层以及一组较为关键的原语或系统调用组成,这些原语仅仅包括了建立一个系统必需的几个部分,如线程管理、地址空间和进程间通信等。

简单地说,微内核技术是指一种把操作系统中更多的成分和功能放到更高的层次(即用户模式)中去运行,而留下一个尽量小的内核,用它来完成操作系统最基本的核心功能的技术。微内核的结构一般主要围绕三个层面构建,分别是引擎内核处理层,即引擎真正的“核心”,在这一层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流程的调度和执行;引擎执行服务层,这一层主要为引擎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和资源处理;扩展实现层,这是微内核最为繁琐地方,有各种扩展点供外围扩展。微内核模式是一种把最小功能核心同扩展功能和特定客户部分分离开来的模式。它的目标是将系统服务的实现和系统的基本操作规则分离开来。这是一种系统的、可移植的、持续性的、可扩展的活动。 转贴于

由此可以看出,微内核模式包含着持续适应性的管理流程思想,只不过传统上微内核体系结构是作为一项计算机技术系统构建工具而不是管理工具来使用的。

(二)基于微内核模式思想的管理流程的建立

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项面向范围广、流程错综的复杂的活动。不同的研发主体根据各自业务、工序、整体环境等等情况的不同,必然在知识产权管理的过程中面临各种不同环境。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固定且单一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是无法满足日益繁复的市场研发需求的。流程说到底就是一种引导,是风向标,它可以帮助使用者在特定环境状况下能对症下药。因此,根据各自应用要求设计建立的流程在不同项目间的可重用性非常低。而且研发主体内部结构和要处理的内、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地变化,要求融入的流程应用也相应增加,这就要求流程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重用性和适应性。

实践中,研发主体一般都不愿意在流程的建立上花费过多人力、物力与时问,因而各个主体问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通常是互相借鉴、反复交替进行的。正因如此,在不同环境下的相同流程难以适应各类复杂活动,从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人力、物力与时间的浪费。而引入微内核模式,并不是指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中的微内核模式的体系结构,仅仅是借用了微内核模式的思想,以期能较好地支持各种不同情况下知识产权管理的适应性和可重用性需求。

以专利研发过程为例,基于微内核技术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基于微内核技术的适应性知识产权管理流程的模式框架,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引入微内核技术模式的思想,使得该流程能支持良好的可重用性可扩张性和适应性。第二,在流程构建中融入微内核思想,使建立的流程框架可以适应变化的需要在应用环境发生变化时,总体流程不需要重新改动,只需要在微内核中加入新的元素,即以最小最简单、细化的流程适应各类环境,以不变应万变,将所有变化如同插件一般融人一个早已设定的数据库之中。

(三)基于微内核技术的管理流程的应用

流程微内核的存在类似于一个小型数据库,数据库中收纳了各类不可重用、无多重适应性的流程,而引入微内核就是一种明确分工下的调用机制。用微内核模式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I/O(输入/输出)层:根据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突况进入微内核。

2.事件层:进行事件判断,确定事件范围,使用项目管理工具WBS任务分解法(WorkBreakdownStructure)分解。

3.分区层:根据WBS任务分解后,寻找对应区域,获取最佳解决方案。

4.执行层:通过区域数据库中的储备流程,执行事件,形成细化流程。

危机管理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我国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导致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据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即院校培养和社会培养。尽管近年来各高校及培训机构培养了大量的物流人才,然而这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视角与企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导致了物流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其中,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载体,存在诸多问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以职业技能的形成为主线。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分析专业针对的职业领域岗位群对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将专业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中。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致力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如何构建适合地区物流发展水平且以职业技能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进行探讨。

1相关研究综述

陈解放(2007)指出,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二是带动专业建设尤其是课程改革。王琴(2009)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一文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课程设置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容易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由学科本位转向就业导向。在具体的课程体系构建方式上,姜大源(2009)指出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三步过程,第一步为工作任务的分析,第二步为行动领域的归纳,第三步为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王贵斌等(2008)基于国际物流岗位群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物流人才应具有的能力、素质及知识结构,构建了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他强调将课程体系模块化,把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知识、贸易业务模块、业务运作模块等五个模块,并增设选修课。

从学者们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载体,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专业建设的成败。在如何建设课程体系的问题上,姜大源教授给出了很好的指导原则。但现有的研究忽略了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的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应该是全面的,即高职教育不仅应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现有的研究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都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第二,忽略了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提升。现有的研究只是对学生毕业的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而忽视了学生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今后在职业生涯中是有一定提升空间的。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要满足学生第一线岗位的能力需要,还要考虑到今后学生的提升岗位。

2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及职业能力分析

2.1构建过程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分析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根据主要任务分析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确定课程,遵循学习和认知规律,对专业课程进行排序,最后由企业专家进行鉴定,不断修改,直至满意。构建过程如图1。

2.2物流岗位群及职业能力分析

2.2.1物流岗位群分析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企业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几年的岗位锻炼,可以逐步提升为中级物流管理人才。通过对武汉周边地区的物流企业的岗位调研,对其所需要的一线技能岗位以及今后的发展岗位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具体如表1。

2.2.2职业能力分析

高职培养的学生定位于高技能,高技能不仅局限于完成某一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所必须的动作技能,同时还应包括心智技能,即思考、感悟和创新等技能。拥有这些技能之后,学生不仅能从事基层一线的岗位工作,还能随着经验的增加,逐步跨入更高一层的岗位,即发展岗位。那么高技能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呢?

美国波音公司对员工的10条素质要求中,专业技能只占三成,七成是通用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针对企业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在考虑所需要的物流人才时非常重要的因素排在前几位的有实践动手能力、个人工作态度、个人道德修养、团队合作精神、持续学习能力。这提示我们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不是具备狭隘的专业技能能力,而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全面”的职业能力。同时专业和职业已不是终身对应的关系,个人的职业身份在不断模糊,转工转行、创业发展的人群在不断扩大,因此高职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也就是拓展能力。

因此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而这种职业能力应包括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通用能力是毕业生应具备的一般能力,包括基本文化素质、基本身心素质、个人道德修养、团队合作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企业关注的几个方面。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着全面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是指胜任物流业的基层目标岗位工作以及发展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注重专业技能的掌握。专业能力根据基层岗位的需要与发展岗位的需要又可分为核心专业能力与发展专业能力。拓展能力主要培养学生岗位迁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2.3职业能力标准

根据就业岗位及岗位要求,以及职业能力分类,总结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标准,具体如表2。

3基于岗位分析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3.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武汉及湖北物流发展需要,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以及多种物流基层岗位操作技能和管理理念,适应制造型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对物流一线操作岗位要求,并能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3.2课程体系构建

3.2.1课程选取原则及模块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