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然科学的知识大全

自然科学的知识大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然科学的知识大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然科学的知识大全

自然科学的知识大全范文第1篇

1.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是一种语言,“在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语言”。因此,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

2、数学阅读的内容

一、数学课本的阅读。数学课本是教育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任何教辅用书替代不了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教材的阅读主要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课本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知识经过教师的“加工处理”学生咀嚼起来比较容易消化,但真正转化储存、与已有知识相融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常被教师设计的练习所替代。一般说上课后五分钟至二十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教师讲完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看书,就是学生咀嚼消化的时候。此时,可以让学生将概念、定义、公式反复咀嚼,准确理解,排疑解难,这样学生便会很快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熟能生巧,最终形成能力

第二类,“读一读”、“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的阅读。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般设计有“读一读”、“你知道吗”、综合应用等课后阅读材料。这一部分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所学知道的一个生活应用。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实用性和拓展性。

第三类,习题的阅读。新课程改革下的习题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情况,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层次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凸显习题的问题特征,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现在经常发现解习题不会分析,有的题孩子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问题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平时在读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外材料的阅读。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课本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总是有限的,因此适当的时候要在课后进行阅读延伸。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还会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书,如《数独大全》,《趣味数学》,《小学奥数》等等,另外我班学生订阅《课程导报》,通过阅读让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我们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自然科学的知识大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 通识教育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Applied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PAN Xiaojing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Our modern general education reform after decades of practice, get some experience and results. In particular, such as Peking University, Wuhan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Fudan University and other leading research universities have our distinctive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of general education. But in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education goals, as teaching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scarce, and many other reason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Liber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status quo, and makes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construction.

Key words applied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suggestion

通识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的“博雅教育”,以便保证大学生在校钻研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形成全面完整的知识构架,拥有合理的文化素养,形成端正的人格观念。现代高等教育源于工业革命的兴起,故而专注于专业教育,但由于社会生产发展和市场对于人才素养需求的变化,开始了对专业主义的批判,现代通识教育首先在专业化最强的美国产生。20世纪初,清华大学梅贻琦先生大力提倡通识教育,实行新生入学不分专业的制度,采用通识课程打破了专业的界限,旨在培养通才。但由于一定社会历史原因,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由解放前的通才教育向专才教育转变,并且成为我国30余年高等教育的主要理念。至20世纪80年代,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审视,我国高校开始重视对于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加强了“拓宽专业”“学科渗透”等举措。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了全面的文化素质改革。而后,经过数十年教育改革实践,已全面在高校推行通识教育,并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通识教育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讨论。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即使在发达国家,如德国,其高等教育也分为学术型、应用型、专科大学、职业学院等不同层次,并且超过半数以上在校大学生均在应用型大学学习。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往往定位在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更多地体现在学科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和对市场需求的迎合,在课程设置上会特别的重视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所以,应用型大学想在有限的培养计划之中合理地把握甚至加强通识教育具有一定难度,这种问题在地方高校表现得尤为明显。地方高校通识教育普遍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学科领域分布不尽合理的问题,也往往由于缺乏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及明确定位,盲目偏重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类通识教育建设相对贫乏。如何处理好应用型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如何依托各院系专业乃至大学各部门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根据社会需求,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完善必要的知识结构出发,在实现大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兼顾素质教育,设置必要合理的相关通识教育课程,完善大学通识教育体系,值得深入进行研究。

1 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定位及实施

自然科学的知识大全范文第3篇

美国是世界上的教育投资大国,每年对教育的预期投入通常会占到年均国民生产总值的7.25%左右。作为美国大学的领头羊,闻名遐迩的常青藤联盟(TheIvyLeague)的教育资源和学术声望更是举世闻名,不仅在美国国内声名显赫,而且也是全世界莘莘学子的求学天堂。虽然美国的很多知名大学(university)地球人都知道,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美国还有另外一种根基颇深、源远流长的高等教育模式――文理学院教育(LiberalArtsEducation)。

第―个问题:怎样理解美国的“学院”(College)

美国的本科教育大致分为三类学校。分别是:

1)综合性大学(NationalUniversity):比如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本科四年制,带有研究生院,可以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2)文理学院(LiberalArtsCollege):比如著名艺人王力宏的母校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College),同样是本科四年制,但却不设研究生院系,只授予学士学位;

3)社区学院(CommunityCollege):两年制,只授予结业证书或者转学的学业证明。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这三种高等教育模式,并不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呈金字塔状。恰恰相反,这三种教育模式在美国的本科教育体系中,可以说是并驾齐驱、各有所长。只是培养人才的目的和肩负的社会职责不太一样。

第二个问题:大学和学院的区别

美国的文理学院是纯本科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顶尖的,文理学院与顶尖的综合性大学一样,教育质量很高,奖学金资源十分丰厚。但是除了那些顶尖的文理学院,其余文理学院的国际声望往往不及综合性大学。

美国90%以上的文理学院都地处偏僻小镇,学校致力于本科的小班教学,没有助教(TeacllingAssistants),所有课程都是由拥有美国名牌大学博士学位的资深教授亲授,所以非常注重教学质量。文理学院的学术氛围浓厚,为以后想要读博士的学生提供了绝佳的学识基础、学术眼界和非凡的批判型思考能力。

文理学院和综合性大学最大的区别,就是育人理念不同。(比方说,作为顶尖文理学院的BowdoinCollege,从来不设置商学或者医学专业的,如果学生对于商学或者医学感兴趣,只能选择经济学[Economics]或者医学预科[Pre―Med]的相关课程。)文理学院不强调专业性知识的传授,这也正是文理学院的立校之本,即所授课程只强调一个“广”字。文理学院的教育目标,是力求塑造一个人的整体学识素养,并不热衷于传授学生一些具体技术性的知识,比如与金融、传媒或者会计等相关的课程。

文理学院的英语是LiberalArtsCollege,如果直接一字一句翻译过来,就是自由艺术学院。比起有些综合性大学,文理学院更加重视并孜孜追求培养一个人的知识、思想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这些能力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很多人都明白,某一项具体技能或许较为容易传授,比如如何组装一部汽车。

但是,文理学院却把一个看似很难传授的指标――培养一个人的知识素养,作为其教育宗旨。美国本科教育的目的,看重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一门职业技能,而是要培养一个有文化背景、知识素养和道德水准的人才。

这才是美国的本科教育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本科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

换言之,文理学院并不是要造就多少未来的工程师,而是要培养一个以后既可能做工程师、又可能当经济学家的“初模”。甚至可以说,美国文理学院的这种教育宗旨,是美国教育产业的精髓。

而且,美国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目的,也往往和文理学院不太一样。由于国际知名度颇大,学生群体也较为庞大。比起一届只招收400多人的文理学院,综合性大学一届最少要招收1200人。

除了一些特别富足的大学,比如常青藤联盟院校,一般的综合性大学能授予国际学生的奖学金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导致很大一部分国内申请者最后只能拿到一个Admission(单纯的录取),而不是Offer(带有奖学金的录取)。

学校的地理位置不同,也是两个教育系统不一样的体现。和坐落在偏僻乡镇的文理学院不同,大部分综合性大学往往都坐落在各个大城市中。

美国综合性大学一些有名望和有学术成就的教授,往往更注重做个人的课题研究或者研究生教学。本科生群体因为十分庞大,教授们容易忽略本科生的基础教学。很多大学的导入性课程,往往都由助教(TeachingAssistants)来任。但是相应的优点就是,综合性大学的本科生只要本人愿意,在通过相应考试之后,也可以享受等同于研究生的选课待遇和研究机会。另外,综合性大学的校友职业分布,较之文理学院,也更加广泛、均匀。尤其是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校友网的力量不可小视。

第三个问题:大学和学院的相似点

虽然美国的文理学院和综合性大学存在种种差异。但是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育人,从而对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所以两者也有很多相同点。

比如,一流的私立综合性大学和私立文理学院的学费都相当昂贵,贵到往往不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所负担得起的(我入读BowdoinCoUege的那年,一年在学校的支出,包括学费、饮食、住宿、保险等,官方统计是44000美元,而且每年还要以2000―3000美元的速度递增。)。

所以有的人说,美国顶尖的文理学院教育是一种“贵族教育”。和私立的综合性大学一样,大部分文理学院也都是私立的。学校的经费(Endowments)往往来自广大校友的资助,而昂贵的学费也是一个间接来源。

自然科学的知识大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近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哲学

一、近现代西方哲学概述

(一)近代西方哲学概述

近代西方哲学是伴随着人类的自由思想的逐渐形成和神学的没落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5至17世纪初,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是这一阶段研究的中心,并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互相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思潮。

第二阶段是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获得了了进一步的发展,自然科学着重分门别类的研究,哲学的兴趣则集中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上。以笛卡尔和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唯理论认为,只有在一个完全清楚明白无可怀疑的公理的基础上,经过理性认识能力进行清楚明白、准确无误的推理,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第三阶段是18世纪至19世纪。自然科学在这个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促使西方近代哲学发展到了最高阶段。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唯心派别。德国古典唯心派别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在思维第一性的基础上,力求使存在与思维、主体与客体统一起来。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概述

现代西方哲学的特点是新流派众多、思想方式变化深刻、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众学科的关系密切、与未来哲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现代西方哲学的特点:

1.现代西方哲学较近代西哲而言,更为关注语言问题、符号意义和交往问题。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承认语言哲学并不以形而上学或认识论为基础,相反的则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任何其他哲学学科必须以语言哲学为基础,而且只有通过语言的分析和阐明才能够研究、澄清或解决任何哲学问题。

2.现代西方哲学不再像传统哲学家一般崇拜绝对权威或者绝对真道理、规则。在哲学界占有统治地位的不再是一头独大;每一个流派都有自己的追求,或科学或形而上学,现象学与分析哲学可以相互对立,甚至彼此不同。

(三)现代西方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超越

1.从排斥、批判形而上学到“回归”形而上学

近现代西哲的区别重要标志之一为对形而上学的态度,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绝大多数对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甚至是排斥。这种排斥对于现代西方哲学转换思维方式,促进学科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有着积极地作用。但也要看到,现代西方哲学在破旧后并没有立新,在他们简单的批判形而上学后,他们的理论相续陷入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困境,他们的理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现代西哲流派提出回归形而上学。德国当代哲学家哈贝马斯指出自康德之后,人类便步入了一个“后形而上学”的时代。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哲学必须放弃对整体、大全和作为“这个世界”意义来源的超验本体的寻求①。

2.从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

现代西方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超越有一部分实现由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许多现代哲学家都将现实生活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或归宿。胡塞尔提出哲学回到生活世界,海德格尔强调“在世的在”的意义,维特根斯坦转向日常语言,杜威强调经验就是生活,其用意之一就是为了使哲学转向现实生活。

3.理清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哲学家们重新思考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例如作为生活和行为方法或科学的方法论,作为对意义的澄明和解释,对世界和人本身的超越及人的理想和终极关怀的探究,作为超形而上学的人文研究的文化学或“后哲学文化”,作为对智慧的训练,等等②。

4.关注领域的转变

譬如从反形而上学、反基础主义、反主体主义、转向对向语言的关注,对境域的关注,等等,这些都极其丰富了哲学的内容和开辟哲学领域的新天地。哲学的这些转变,使得哲学与其他新兴学科之间有了一定得交叉和渗透。这些交叉边缘更是建立了一定的边缘学科,例如科学哲学,环境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等等。

二、马克思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超越

(一)马克思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超越

1.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超越了以抽象理性为基础的近代西方哲学

近代西方哲学继承了古希腊哲学的传统,探讨的依旧是抽象本体论,更为关注的是虚无的宇宙或者一些无法求证的抽象概念,并试图寻求世界的本原。这些在文艺复兴打破宗教势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反对宗教神本位的时候,哲学家的使命就是运用理性工具去发现普遍、自明的理性概念和原则,并加之以宣传,使之成为打破神本位的有力武器。在具体的建构过程中,这种抽象的理性就表现为脱离了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的形而上学的“实体” ③。

哲学的基础是实践。哲学提出意识之所以源于物质,此过程离不开主体的社会历史活动,离不开实践。马克思关注的不是脱离人的实际活动、社会物质条件的抽象理性,而是实践过程中、物质生活得社会。哲学有了崭新的实践观,才有其自然观等其他各种观点。

2.实现哲学主题的转换

近代哲学由于其历史局限性使其具有的思辨形而上学和二元对立等缺陷,同时近代西方哲学主张现实的人与其实践相脱离的抽象的自然界和抽象的绝对化的精神世界。哲学革命性地实现哲学主题的转换,关注人的价值、自由和解放,并注重于改造世界。“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④”。哲学从创立到成熟,,是一个不断的批判传统西方哲学思辨形而上学和超越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元分离的过程,最终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3.哲学在哲学研究对象上的超越

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一,哲学将世界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从而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旧哲学将哲学看成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所以未能正确解决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第二,哲学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上的统一;旧哲学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分离,同时其自然观是唯物的,历史观则是唯心的。第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认为哲学不仅仅是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

4.哲学在哲学立场的超越

马克思叫传统哲学而言更强调抽象思维,主张人们通过感性的实践去理解一切事物。实践思维方式使哲学从根本上摆脱了近代哲学的桎梏,宣告了新哲学的诞生。

(二)马克思哲学与近现代哲学的异同

马克思源于近代西方哲学,其思维方式、社会背景均来自西方社会,如何把握哲学与现代哲学关系,对于中西学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所以,在此笔者将二者做一定的比较:

1.多数现代西方哲学流派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力图超越以主客心物等二分为出发点,以建立关于世界的本源、本质的理论体系为目标,以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等为理论特征的近代哲学,使哲学研究在不同程度上从抽象化的自在的自然界或绝对化的观念世界返回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

马哲学不仅比现代西方哲学更加彻底全面地超越了近代哲学的二元分立、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思辨形而上学等倾向,而且为西方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现实的道路。这具体表现在马克思不是简单地扬弃一切旧哲学,而是力图彻底打破它们由以出发的前提。他所关注的不是建立关于整个世界的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直面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他由此把实践观点当作其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主张通过实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正是通过对人的实践的意义的深刻揭示和全面阐释彻底地实现了对近代哲学的超越,实现了哲学上的革命变革。

2.现代西方哲学建立在近代西方哲学的基础上,没有完全脱离。譬如在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批判近代西哲的形而上学理论,但同时又发现自己的理论脱离了形而上学无法得到论据,所以又以新的形态去构造同样具有片面性的某种形而上学。它们揭示了主客、心物等二元分立的种种弊病,特别是使人对象化和物化(异化)的弊病,强调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却由此走向了无视客观实际的主观主义。较之哲学而言,哲学提出的实践观点,使其跳出了传统的哲学方式。

3.哲学从根本上摆脱了现代西方哲学的阶级基础,更为符合现代社会的前进方向,其以无产阶级为其理论的阶级基础,从而摆脱了现代西方哲学的阶级偏见。较之现代西哲而言,马哲更有革命性,其根本目的即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新的政权,即社会主义社会,从而根本解放无产阶级及全世界人民。同时,马哲是一个开放的、在实践中前进并丰富的哲学体系。现代西方哲学的阶级基础还是资本主义,其思维的局限性和偏见始终如一的存在,他们的哲学始终是为了维持资本主义的统治,然而资本主义的总总危机已经显示出了他们的制度的缺陷。哲学从根本上而言是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哲学,是惟一能克服各种类型的西方近现代哲学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的这种或那种片面性和局限性的哲学⑤。

4.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把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当作其哲学的基本观点,克服了西方哲学家在转向生活和实践道路上的唯心主义倾向。现代西方哲学并没有脱离唯心。实际上大多数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所要求的是超越以追究世界的物质或精神本源为目标、以心物相互独立和主客完全分离为理论前提的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从而除了反对唯物主义以外,也明确要求反对唯心主义。他们之反对唯物主义,并不是为了宣扬唯心主义,而是使哲学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唯物唯心之争,而转向具有自主个性的人及其所牵涉的世界,转向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这种转向并不意味着笼统地否定外部世界(自然界)自在地存在,而只是认为这个世界如果不与人发生牵涉,就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所及的对象(客观)世界。

注释:

①闵仕君."形而上学"新解.青海社会科学.2004(5).

②刘放桐.对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的历史与理论分析.学海.2000(05).

③赖海燕,徐春林.略论哲学对近代哲学的超越.求实.2002(2).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9(120).

⑤刘放桐.当代哲学走向: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

[2]石元康.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理论.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3]侯惠勤.与当代人文精神.红旗文稿.2006(7).

[4]刘放桐.对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的历史与理论分析(学海).2000(05).

[5]闵仕君."形而上学"新解.青海社会科学.2004(5).

自然科学的知识大全范文第5篇

实验是物理的生命线,是物理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物理实验是物理教育的基础和必由之路。物理新课程改革将物理实验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物理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1 搞好实验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的目的,关键的问题是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才能用好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上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增强物理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搞好物理实验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新奇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以用易拉罐做成的“水流星”实验:水会不会流出来?按平时的认知,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肯定会往下洒;但从实验的结果看,却出乎意料,水并没有洒落;当转速渐渐慢下来,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往下洒。出人意料的“实验现象”,使学生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受课堂上限制,只能有少数学生参与。这时,学生实验就更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除了让他们做好学生实验,还可以把许多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牛顿第二定律”时,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两个演示实验就可以改为学生实验,这样做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比教师一个人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多做、做好物理实验是比较不错的方法。这时,教师可以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实验技能之后,教师应统一计划,配合课堂实验教学,组织好课外活动。教师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性等。例如,引导学生进行“纸盒烧开水”“颤动的灯丝”等小实验,用废旧的材料制作望远镜、指南针等,对已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在学习电学之后,指导学生自制验电器;学完动量之后,自制小火箭;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大胆设想、精心设计、认真操作,这是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效果。

2 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学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注重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而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通过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搜集分析实验数据、表达和交流等过程,主动去发现物理规律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可以学到各种技能,锻炼各种能力;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又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一节时,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生通过测量小车在不同的物质表面运动时需要的拉力,改变小车的质量再测拉力,然后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讨论之后得出结论。在学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在学习“密度”时,也是利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出的结论印象更深,学习效果更佳。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新课标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利用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探究其内在的物理规律。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小实验、小制作,有更大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使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这样既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下的实验教学更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更符合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完善物理实验教学

新课程标准理念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想理论,现代媒体、数字技术的普及则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和教学平台。在新的技术平台上,将会创造出全新的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上的重头戏,实验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但在课堂演示实验中,有的实验可见度差,有的实验时间太长,有的实验极不易做成功……例如,在讲“磁感线”时,“磁场”和“磁感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在传统的实验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讲桌上进行演示,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这就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投影设备将演示的实验现象放大,在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观察,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又如,在讲“焦耳定律”时,“焦耳定律演示器”的可见度差,实验时间还很长,看录像效果也不好。这时可以把实验的录像加以剪辑,再加入适当的声音动画,借助大屏幕投影,效果很好。在做一些实验之前先看一遍该实验的录像,熟悉实验步骤和各种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然后再动手操作实验就感到得心应手。

现代技术手段不但可以极大地扩展实验的可视性和可重复性,同时,计算机和传感器等手段的介入,可以更快更准地得到实验数据和处理实验数据,从而节省更多宝贵的教学时间。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理念之下,物理实验教学必将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景象。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一定要搞好实验教学,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人性化、探究化、绿色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杨介信,张大同.中学物理实验大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