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通运输专业的就业方向

交通运输专业的就业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运输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通运输专业的就业方向

交通运输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第1篇

    交通运输类专业包括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前两年大类培养,后两年进入专业阶段学习的培养模式。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运输运营组织与管理、交通运输经济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铁路运输、物流运输、港口运输某一专业方向的专门技术。毕业生就业范围涉及铁路、公路、水运政府管理部门,运输企业营运组织部门,现代物流企业,交通运输规划、设计与研究院所。

    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道路交通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工程经济等专业基础知识,并熟悉公路交通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城市交通工程某一工程领域专门技术。毕业后,学生就业面向铁路、公路行业和城市交通领域。从工作技术性质看,可从事交通系统规划、工程设施设计与建设、基础设施运营阶段的维护与管理,道路交通行政管理,公安交通安全管理等工作。从就业的单位性质看,可以在交通规划设计院(所)、科研院(所)、政府交通管理等部门就业

    一句话概括,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营“建设”,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主要应对运输道路以及与运输相关的各种问题以及现象。

    交通运输专业的开设院校主要有: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等。

    交通工程专业排名前五的院校分别为:北京交通大学、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89—02

[作者简介]刘晓惠,孙庆峰,北华大学交通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吉林吉林 132013)

立足地方,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是构建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

一、以“应用”为宗旨设定培养目标

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秉承“应用型”的人才定位,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培养具备交通运输学科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富有创新精神,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能在运输与物流、汽车运用与改装及汽车营销与服务等领域,从事交通运输与物流的组织、规划、管理、生产经营、汽车营销和售后服务、汽车运用与改装、汽车备件设计制造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达到如下要求:(1)融会贯通交通运输专业必需的机械、力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基本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掌握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汽车运用与改装、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基本技术操作和必要的实验、设计、分析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技能;(3)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法规,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科技发展动态及相关的国际规则和惯例。第四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消化、应用新知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4)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5)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文献。

二、构建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

培养应用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应以夯实基础、突出创新、强化能力为宗旨来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依据交通运输专业实际,推行与行业相衔接、凸显专业特色、重在与就业需求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要密切关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体系做出动态调整,体现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和机动灵活性。

1.彰显“应用”特色,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按照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就业需求,应将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模块”、“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模块”、“专业方向教育模块”、“创新与素质拓展模块”、“实践能力模块”五个模块进行培养。其中,通识教育课、学科专业基础课的目标是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方向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方向,增强就业竞争力;创新性课程、新技术前沿选修课的设置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应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体现“四增四减”,即增加专业特征、减少专业方向特征,增加选修课比例、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新技术前沿课程比例、减少传统课程比例,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2.强化专业基础,增强设计能力。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运筹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控系统、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市场营销、交通运输工程、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与诊断和汽车改装。通过专业基础课程教育,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交通运输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将习题作业、专题研讨、实验、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作为理论学习的补充。

为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要通过整合设计类课程和分散在其他专业课程中的设计类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通运输设计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从事设计、管理和研究的能力。同时,强化课程设计、专题设计和毕业设计,推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和结构设计竞赛,为造就交通运输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实践环境。

3.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通运输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基础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习、汽车电器与汽车检测实训、汽车驾驶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体系与科学技术发展同步,与社会、企业紧密联系,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三、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1.改革理论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应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其他课程的比例进行调整,前两年主要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两年根据社会需求、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专业方向学习。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同时学习两个专业方向。同时,应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增加创新和实践类课程,扩大选修课的课程比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交通运输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办院校;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探索

伴随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运输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因此社会对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时对人才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交通运输专业是2012年新成立的专业,在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中,学院继承兰州交通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博采众长,十分注重吸收国内交通运输专业相关著名大学的办学经验,取得了可喜成绩。本文就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做了以下探索。

1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国外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西方国家高校中,对于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分散于相关学科中,一般不单独设置交通运输专业。比较明显的有两类,一类是土木工程学科,注重运输工程;另一类是工商管理,注重运输政策和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如美国的“通识教育”,要求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还要具备应有的团队精神。欧洲一些国家则注重“专才教育”,注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东欧的俄罗斯及前苏联国家则设有相当数量的交通运输类大学和学院,如俄罗斯远东国立交通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水上交通学院、伊尔库斯克国立交通大学、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乌克兰国立交通大学等均设有交通运输专业,强调的是专门化教育培养。

1.2国内交通运输专业的开办情况

在教育部2012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交通运输类是涵盖了公路、铁路、海运、空运的宽口径大专业,包含了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和飞行技术五个专业。其中,航海技术、轮机工程和飞行技术是国家控制布点专业。截止2015年,全国开办“交通运输”本科专业的高校有230多所,各院校由于历史的沿革,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侧重于不同的交通运输领域。如,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侧重铁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点培养飞机制造;中国飞行学院重点培养飞行人员;天津民航学院重点培养航空运输管理方面的人才;长安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偏重公路人才培养等。

2我院在交通运输专业培养中取得的成绩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满足社会需求,我院在2012年开设了交通运输专业。我院交通运输专业侧重轨道运输,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铁路行车组织、货运组织、旅客运输及运筹学等主干课程。我院交通运输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有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原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考虑我院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特殊情况,我们增设了一些实践性及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如:运载工具检测与诊断技术、运输经济学,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就业岗位中更能发挥其技能特色。我们重新修改教学计划,调整课时,重点、难点课程增加课时,摒弃一些与交通运输前沿学科基本不接轨的老旧课程,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交通运输设备及性能试验、机车仿真驾驶实训、行车调度指挥模拟实训等。(2)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与兰州交通大学合作,带领学生去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实验室做实训;我们与兰州铁路局合作,组织安排学生去兰州枢纽内的河口南站、颖川堡站、兰州东站等基层生产单位进行行车调度、客运及货运方面的生产实习;兰州地铁建成后,我们也会积极与其合作,带领学生参观实习。

3我院在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我院在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了自己的特色,增加了很多创新实践,然而,我院作为交通运输高素质人才培养重要基地,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实现与社会高效接轨,为其输送更多满通运输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现将我院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3.1课堂教学方面

长期以来,尽管交通运输专业课堂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教学侧重于对理论教学的解释、验证和简单延伸,主要为理论教学服务,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模式简单,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存在,启发式教学方式较欠缺。

3.2实践教学方面

实践教学对于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几年的运行,证明是可行的,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实践环节口径较窄,实践内容受设备条件、实践基地等因素限制,在先进性方面存在一定欠缺,这样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做实验时,难以做到人手一机,大多数实验停留在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的状态。

3.3课程体系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企业对于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现有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基本能满足这种人才培养需求,但也有一定的欠缺。比如由于我院交通运输专业课老师较少,专业选修课的设置过少,尤其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课程设置较少。

4我院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我院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变化,在交通运输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我院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4.1教学实践改革方面

4.1.1明确专业课程实践能力培养要求。按照不同专业方向成立课程组,由水平高的主讲教师或专业负责人组织课程组所有教师研讨专业课教学内容,明确该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及实践环节设置。在教学日历中规定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名称、内容及要求,按教学日历进行教学检查和考核,从根本上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及完善。4.1.2改革专业课实习模式与内容。为更好地使我院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能很好的上岗工作,我院应尽可能使学生的校内校外实习相结合。在校外实习之前,先进行专业综合型实验训练。对编组站工作组织、货运站工作组织、行车调度指挥等核心专业知识通过综合实验进一步加以巩固,并通过现场实习进行强化。4.1.3强化科研训练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我们应通过各种方式强化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多参加诸如交通科技大赛之类的竞技比赛。

4.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师资力量薄弱、断层、不稳定的问题,是全国所有民办高校都面临的最普遍、最突出、对教育质量制约影响力最大的问题,我院也不例外。并且从师资队伍组成来看,普遍是老、青两极化,极少数是由公办高校退休下来的高级教学科研人才担当学科带头人的角色,但主干力量基本上都是由青年教师组成。这就急需我院通过自主培养、聘用和引进等方法,获得各种交通运输应用、技术型的双师型教师,并对于青年教师进行如下几方面的重点培养:(1)选拔青年教师到名校去学习,除了选修重要课程外,参加名校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2)安排青年教师带学生到铁路现场参加各项生产实习活动,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3)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科技论文大赛,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

4.3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体系方面课程体系的构建

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非常重要。我院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中作出了如下探索改革:(1)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增设相关课程,选用最优教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对于铁路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应尽可能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服务礼仪方面的培训,增加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方面的课程和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课程,将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相结合,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相结合。(2)加强理论基础教育,扩宽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的专业知识,是对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必然的要求。(3)将创业教育课程融入课程体系中。对于应用型民办本科人才来说,就业是其主要出路,就业与创业能力都是其核心能力。因此,激发学生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与创造创业机会也应贯穿于整个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此,我院应开设系列创业课程,将一些创业理论、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创业风险、创业技巧、创业法制常识及一些创业案例等系统性地介绍给学生。

5结语

在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上,我院应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我院自身的发展特点,对于我院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方案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调整,充分利用学院教学资源,发挥我院办学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马驷,等.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刘建勋.“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

[3]马驷,王琳.国内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9~43.

[4]孟俊焕.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6):102~105.

交通运输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CDIO模式;CAD实践教学;专业化教育

作者简介:杨青(1981-),女,浙江金华人,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讲师;

邱欣(1978-),男,辽宁鞍山人,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师范大学第五期青年教师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QN201206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43-02

在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CAD技术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技巧,既可以提高工科生利用计算机及图形设备进行专业绘图设计的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工科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有限的实践课时内提高学生学习CAD绘图软件的效果,并为今后专业课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和教学研究方向。

CDIO工程教育改革模式是近年来工程教育改革中最受认同的研究成果之一,其中C代表构思(Conceive),D代表设计(Design),I代表实施(Implement),O代表运行(Operate)。[1,2]学生通过经历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等步骤,体验和感悟工程产品从研发到完成的整个实践过程,使实践课程学习和专业工作交叉综合,通过循序渐进的专业项目训练,逐渐提高学生在专业实际生产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4]CDIO教学理念符合交通运输专业CAD技术的实践教学改革需求。本文结合CDIO模式,以浙江师范大学交通运输专业CAD技术的实践教学为例,分析了CAD技术实践教学现状、改革目标与关键问题、教学效果等影响因素,提出了CDIO模式改革方案,探讨了有效教学策略,提高了CAD技术的实践教学效果。

一、交通运输专业CAD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最近一次的专业培养计划调整中,已经开设多年的“CAD技术基础”课程由专业选修课调整为学科平台课,成为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课时安排也在原先的理论课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占30%)与期末上机考试成绩(占70%)两部分组成。如何合理利用实践教学课时,提高工科生CAD技术水平与为专业服务的应用能力,是修订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后应重点研究的问题与教学实践方向。如此安排改善了传统理论课时较短的问题,配套了实践教学课时,基本能满足学生学习掌握CAD基础操作知识,完成以机械零配件为主的绘图对象设计。结合多年课程教学体会与经验,笔者认为其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缺少专业CAD技术实践训练素材

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的主要练习素材仍以机械零件为主,如综合类机械零件图、三视图、三维图等,缺乏本专业特色,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与专业敏感度的培养。专业CAD绘图素材库的建设是制约学生专业CAD学习更进一层的瓶颈,需要教学团队花费精力收集、积累、整理相关材料,但这项工作确实对专业建设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

2.缺少学生独立完成完整专业设计的演练过程

学生以被动式练习为主,很少主动尝试专业化对象设计,也不甚了解CAD技术在培养专业人才中的定位。在学生学习了CAD基本操作后,可通过练习作业、随堂练习、课堂测试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消化难点、解决疑问,但却缺少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自选或规定专业议题的设计—绘制—修改—汇报的全过程。

因此,为切实提高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与自主研发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必要对专业化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二、专业CAD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与关键问题

1.改革目标

交通运输专业的CAD实践教学,应以现代教育理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CDIO工科教学模式,即以应用为主线、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符合高等教育专业化发展趋势,满通运输专业学生的从业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据此确定了专业CAD实践教学的具体改革目的为:一是明确当前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人才培养CAD技术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二是明确交通运输专业CAD技术的实践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三是结合CDIO教学模式,提出适合专业发展的CAD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确定有利于CAD应用与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四是实施拟定的实践教学改革与策略,有步骤地促进CAD实践教学的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

2.关键问题

在交通运输专业CAD技术的实践教学改革中,应重点解决如下问题:

(1)合理定位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CAD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目标,剖析专业人才培养核心技术问题,为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奠定基础。

(2)对专业CAD技术实践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改革教学环节设计与考核方式。

(3)构建专业CAD技术实践教学的CDIO模式与研究实践教学策略。

三、专业CAD实践教学的探索

1.专业人才需求

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应掌握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一般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专业应用的基本技术,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交通工程设备及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的发展动态,具有参与交通运输组织指挥、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基本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技能。以专业人才输出与毕业生就业为导向,CAD技术教学应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人才专业化建设。

2.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量和熟练程度是CAD技术实践教学效果的显性衡量指标。教学过程以二维绘图、三维绘图对象为载体,通过课堂一对一指导与学生间形成小组相互讨论,大部分学生掌握了CAD实际操作技能,具备了独立绘图能力,可以完成具体图形的绘制、修改、编辑等。同时,学生体验了绘图的乐趣,学习热情较高。

影响“CAD技术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的因素有教学目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教学环境、练习监督、指导与答疑及时性、学习小组营造、进度肯定机制、师生关系、学生绘图基础等。教学目的要求得越明确、越具体,可操作性越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越高。教学环节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习题与练习的选择要尽量兼顾趣味性与专业性、难度适中,且要具有一定挑战性。针对较难描述的教学内容实施模型演示,例如三维绘图,自制立方体、三维坐标轴等相关教具,形象化说明空间结构关系,并指导学生自制相关模型加深概念。教师应将练习监督与指导答疑相结合,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并集中点评出现的典型问题。同时不可否认,学生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的能力,例如空间感、工程制图知识水平、绘图美感等,教师应激励学生,使各人发挥其最大能力,完成课程学习要求,达到个人最佳水平,并体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积累绘图经验。

3.专业CAD实践教学的CDIO模式探索

(1)专业引导性切入。在原先CAD实践教学中,从学习初期到结束都仅仅只是针对机械零件等图形进行绘图训练、讲解与点评。在CAD实践教学中,增加了介绍最新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动态等内容,渗透了专业科技信息,启发了学生主动思考专业对象的CAD设计与绘制,为专业化技术应用做了引导性切入。

(2)自选专业对象的初步CAD设计。根据CDIO教学模式,布置学生在本学期内完成一项CAD专业设计,绘图任务完成效果记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专业设计选题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学生自主选择对象进行原型设计或创新改进设计。要求学生通过收集设计对象相关资料,完善设计数据与方案,应用CAD技术完成专业设计大作业,这样可使学生参与学以致用的全过程。

(3)设计方案课前宣讲与讨论完善。为督促学生尽早定题、开展设计,以每次课堂前3分钟宣讲的形式,由学生轮流介绍个人专业设计主题的基本概况,以及如何应用CAD技术完成设计目标的初步设想与实施计划。主讲学生通过课上与教师、其他同学间的交流沟通,进一步完善设计思路与方案。学生们在讨论—实践—思考的过程中,提高了CAD技术应用技能,增强了专业认同感,并且也丰富了课堂形式,激发了学生参与思考、自动创新的热情,锻炼了个人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4)测试强化CDIO模式的CAD技术专业化改革效果。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随堂测试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CAD技术能力、专业意识。为了巩固CDIO模式实践教学改革效果,在正式考试前安排模拟考试,让学生在同等题量、时间、环境内完成考核内容,有力地督促了学生针对个体弱项进行查漏补缺。此外,课程改革也对考试题进行了调整,增设了交叉口等交通运输专业设计等试题,以考试的形式检验了学生设计大作业的实际完成质量。

通过CDIO模式专业化CAD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笔者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为今后教学大纲专业化修订奠定了基础。为巩固教学效果,今后还应加大力度建设专业CAD练习素材库,编写相关教程,及时反思与总结有效教学策略。

4.专业CAD实践教学策略

(1)CAD技术的实践教学以就业与专业发展为导向,通过考察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调研同类院校课程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实践教学大纲。借鉴CDIO教育模式理念,结合专业办学条件,以交通运输专业发展为立足点,构建了适用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CAD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改革实施计划、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

(2)在开展基本技能强化训练的基础上,注重教学环节设计、专业化知识的过程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专业设计知识,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例如展示专业最新科技进展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开展教学改革试点,加强试点管理和专业经验总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素材与练习题库建设,完善专业化CAD课程体系建设,及时更新应用信息反馈体系,更好地满足专业特色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同时,积极联系争取校企合作机会,形成运输专业CAD应用人才培养途径。

(4)以专业设计大作业为载体,启发学生主动参与CDIO模式下专业化CAD实践运用,以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并通过模拟考试、期末模式再次加强学习效果。在CDIO模式全过程中,通过教学互动与教学反思,不断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了CDIO模式交通运输专业CAD技术的实践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CDIO模式交通运输专业CAD技术的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学会了CAD技术与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专业认同感,培养了学生自主运用课程知识来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以具体专业背景任务为载体的实践教学设计能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较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思考、自动创新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研究总结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经验,将在今后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CAD技术实践教学中继续推进,为增强毕业生专业实力与就业竞争力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婧.CDIO模式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与传统实践教学体系对比[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

[2]毋小省,孙君顶.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

交通运输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 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52-02

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实现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能否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人才需求、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为最高标准的专业教学质量目标,必须逐步建立以专业建设科学性评价、教学条件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评价和社会声誉评价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为交通服务业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一)专业建设科学性评价

1.专业设置科学性评价

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在整个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所以,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的科学性是重要的一环。

2.课程开发科学性评价

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它是职业教学的核心,其设置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是由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材建设、课程考核等方面组成。

(二)教学条件质量评价

1.师资队伍

教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专业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既要有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要有专业实践技能和经验,并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2.实验实训条件

包括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站务员、票务员、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职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岗位技能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点,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教学管理制度

它是规范教学工作,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用于保证教学工作有秩序、有成效地进行。学校建立并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23个程序文件及71个作业指导文件定期开展内部质量审核,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三)教师教学质量的教学过程评价

所有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过程,所以要制定有效的制度公平、公正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听课制度

一方面成立由主要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及教研组长参加的听课小组,组织听课、评课活动;另一方面建立任课教师相互听课制度,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3次。

2.督导制度

学校非常重视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提升。2001年成立教学督导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建立了校、科、组三级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

3.教学检查制度

一方面,学校对各教学部门教学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进行检查,实行三查两控制。

4.学生信息反馈制度

每周收集《学生学习信息记录表》,注重学生信息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

5.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制度

实行教师两年两个月到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到企业参观学习、举办教师下企业实践汇报会等活动,使教师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了解行业人才新需求,市场发展新方向。

6.学生评教制度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比较客观,但有时会出现主观偏差,通过数理统计并借助微机处理以达到学生评价的公正性。

(四)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结果评价

这是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核心是看学生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就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职业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一种跨专业的能力,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规范、胜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线的站务员、票务员、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等职业岗位的意志品质;群体中的行为合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为任职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应变的能力,如自我调节的良好心理素质等。

2.必备知识与理论

必备知识与理论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与应用的能力。应该看到,胜任站务员、票务员、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的职业岗位工作,是本学生毕业的最基本标准;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与技能是学生走向职业生涯进行的必备条件;而一定的文化基础既是培养扎实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3.职业技能水平与“双证”率

作为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所对应的某一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包括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是用职业资格证书来衡量的,所以用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来进行学生技能水平评价,标准是较为客观的。本专业要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第三方评价。

4.获奖情况和成才典型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在校生的校内外获奖情况和毕业生的成才典型,反映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潜力,也是本专业教学质量社会评价的一个重要外在指标。

(五)社会声誉的评价

该指标的目的是看社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社会评价,以反映本专业在社会声誉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包括就业率、就业质量、学生报到率和流失率、短期培训、技术开发与推广五部分内容。

1.就业率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吸引生源的最大优势就是就业率。就业率是学生是否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主要标志,能直接反映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并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可比性。

2.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就业率的一个延伸的指标。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的、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专业对口率、职业稳定率、工作称职率、岗位晋升率、平均工资水平及自主创业及对口升学等。

3.学生报到率和流失率

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以及学生在不同学期(学年)的流失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的认可程度。是学校社会声誉的表现形式之一。

4.短期培训

本专业设置的功能除了提供正规的学历教育外,还应该包含为社会主动、积极地举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相关工种短期培训的功能。短期培训既有相对灵活、变化较快的特点,同时也有各种实践性教育占突出地位的特色。社会选择短训时,讲求“实用”、“时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和行业地位。

5.教科研与成果推广

本专业要发挥本专业教师教科研优势,联合广州地铁公司、深圳地铁公司,进行交通行业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服务交通,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贡献。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

(一)深入调研、科学设置专业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深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调研就难以遵循交通行业人才需求,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就会导致专业设置不适合生产需求、不服务“市场”,也会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教学资源浪费,专业招生的困难。所以,专业设置前一定要了解国家《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广东省城市、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以及人才需求状况,科学设置专业,真正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精神。

(二)科学开发课程和教材

职业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所以本专业课程开发务必根据站务员、票务员、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等岗位工作的技能操作要求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时数、考试考查、实验实训等,是学校确定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发技能型实用教材等的总和。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改革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与广东地方铁路有限公司,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深圳地下铁道总公司等交通服务行业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巩固和完善“2+1”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生产特点的“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交通客运高峰周期的生产规律特点,每年的“五一”、“十一”和“春运”等客运繁忙阶段,学校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实时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行业和企业进行阶段性实习。全面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四)建设有专业特色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办学的主要条件,是教学的主导力量,因此从专任教师的数量和结构看,要保持合理的生师比例、职称结构比例,提高专任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专业课教师数量要充足;从教师自身的素质来看,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并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五)建设和完善教学设施

包括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践基地。本专业必须设有工位充足轨道交通实训室,包括轨道交通模拟沙盘,供电系统和行车组织基本操作和展示,以及行车组织实训室等到校内实训条件,培养学生岗位技能。

(六)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根据城市轨道运输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中务必针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教学实践,目前,在城市轨道运输与管理专业教学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当推动导向教学方法的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研究性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最大限度地实现以素质教育为基、能力培养为本、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