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专科理论知识

护理专科理论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专科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专科理论知识

护理专科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实践

0 引言

课程整合是将原来自成体系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合与合并,使相关课程形成内容冗余度低、结构性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环节,以发挥其综合优势[1]。三年制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沿袭的是本科护理专业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虽然进行了改进,但改进的主要方式是按比例将所有课程的课时都相应减少或删减部分内容,这并不符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2]。为了紧跟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步伐,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需求,我校在参照其他院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选取以外科护理学为整合试点,进行了以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整合探索和研究。在总学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调整授课次序,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减少了课程中的重复内容,增加了实训学时,改革教学方法,保证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理论课整合过程介绍如下:

1 明确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2008年1月23日我国颁布的《护士条例》别指出,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者就可以参加护士执业考试,这也就意味着毕业生于毕业后2个月即可参加毕业考试,考试合格后取得资格证书即能就业,因此,护士执业考试不仅是衡量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指挥棒[3]。我校护理课程采用的是混合课程模式,即在原有疾病分科护理的基础上,按护理程序授课。打破课程界限,教学内容优化整合,保证教学质量,强化能力培养,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为主线组织教学,形成整体优化、突出护理特色的外科护理学课程内容体系[4]。

2 淡化学科课程界限,优化教学内容

混合式的课程模式由于各门课程都为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而各自成体系,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课程之间不必要重复现象较多,许多内容在医学基础课和其他护理临床课中学习过的,在外科护理学中又出现。因此,将外科护理学中这部分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在保证整个护理专业教学内容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适当淡化学科课程界限,而不要求外科护理学这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必须、够用、实用”为度,是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避免课程教学中的重复。

2.1 落实新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

在教学整合中,整合思路要清晰,具有全局观念,改革方案切实可行,积极适应教学计划调整后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整合不能采取局限单纯删减、压缩的方式,要保证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到全面、系统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整体护理专业教学质量。

2.2 不同课程共同涉及的内容,相对集中讲授

对疾病护理中有同性的问题,根据课程特点精选教学内容,整合相关课程具有共性的教学内容,集中到一门课中。如营养:基础护理学中已有了营养状况评估的内容,可将外科护理学外科营养中的相关内容省略,将重点放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制剂的特点、优缺点、配制要求、患者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将重点放到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和护理上来。通过集中调整,使不同课程中重复的内容大大减少,避免了一个内容在不同课程中反复重复已经讲过的内容,而没有新内容,即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解决了无限增长的知识和有限的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也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通过整合将课程教学内容重点放在外科专业护理上,真正突出外科护理学科特点,增加了课堂教学新内涵。从而实现:教学重点突出、知识掌握牢固、考试负担减小。

2.3 调整授课时间和顺序,使相关课程有机衔接

对于课程内容相近、侧重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调整授课时间和顺序的做法,使内容相关的课程能够有机衔接。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护理,内、外科护理均有讲述,但护理侧重点不同,将病因、身心状况、辅助检查等内容放在内科护理中重点介绍,安排外科护理有关内容紧接其后,以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为重点、直接讲授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这样不但使学生了解到内、外科疾病病人护理的内在联系,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内、外科病人的护理重点和区别点,保证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与完整。这样的调整和安排不仅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而且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同一类问题,有助于学员在学习新的知识点的同时,复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 课程整合效果及存在问题

3.1 课程整合效果

课终教学反馈授课效果均较好;通过对上述各门课程考试成绩分析,在试卷内容分布、试题难度、试题类型未做大的调整情况下,学生的考试成绩保持了正常水平,与往年成绩相比,统计学分析差别无显著性;接收学生实习的医院反映,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好,知识面广。

3.2 主要问题

首先,教师之间要倡导协作精神,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剖开门户之见,在认识和思想上统一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整体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大目标上,同时也能够增加长期担任一门课程的教师与其它课程教师的交流[5]。其次,是开展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可以扩展到其他临床专业课,如果能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做进一步调整将具有更大的意义;最后,就是缺乏适用的教材、配套教材和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1]赵瑛.民办院校《内科护理学》和《健康评估》课程整合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2(13):105.

[2]高薇,孙静,卢玉仙.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9,9,6(09):393-395.

[3]高薇,孙静,刘洪.高职高专临床护理专业课程整合利弊分析及对策.护理学杂志,2009,12,24(23)(综合版):46.

护理专科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学习倦怠

学习倦怠源于“职业倦怠”,早在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提出“倦怠”一词,用于描述个体在工作中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一些研究者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提出了学习领域中的倦怠,即学习倦怠。Pines等[1]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近年来护理教育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护理学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生源素质下降的现象,护生学习倦怠问题也日益凸显。高职护生学习倦怠检出率达30.24%[2],本科护生学习倦怠检出率高达41.9%[3],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不仅影响自身的素质发展,也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影响其今后的护理服务质量。2013年李敏等[4]开展了工作心理成熟度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心理成熟度高时,随着工作自主性的提高,职业倦怠下降较为明显。本研究尝试将职业成熟度这一概念引入到学习倦怠研究中。职业成熟度最初是由Superl在1955年提出的,是指个体完成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应的发展任务的程度。本研究的目的是在调查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与学习倦怠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学习倦怠产生的新的原因,以期为护理专科生的学习倦怠干预研究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某医学专科学校大学一年级护理专业1608名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共收回有效问卷1578份,有效回收率98.13%。其中,男生209人,女生1369人,年龄17岁~22岁(19.66岁±0.71岁)。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职业、在校期间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有社会实践经历、对就业前景认知、就业压力等14个项目。②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该量表由连榕等编制[5],包括3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为1分~5分,分数越高表示学习倦怠程度越高。总分的界定标准为:≤3分为无倦怠,>3分且<4分为轻中度倦怠,≥4分则为重度倦怠。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02。③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采用由张智勇等[6]于2006修订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该量表包括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依赖、职业参照6个维度,共3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计为1分~5分。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

1.2.2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具体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采用均值、标准差、例数、构成比描述护理专科生的一般资料、学习倦怠得分和职业成熟度得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职业成熟度与学习倦怠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职业成熟度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检验水准ɑ=0.05。

2结果

2.1护理专科生学习倦怠得分(见表1)

1578名护理专科生中有540名(34.2%)有学习倦怠,其中507名(32.1%)为轻中度倦怠,33名(2.1%)为重度倦怠,

2.2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得分(见表2)

2.3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见表3)相关分析显示,职业成熟度量表6个维度得分及总分与学习倦怠3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

2.4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以学习倦怠为因变量,职业成熟度各维度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详见表4。分别以学习倦怠各维度为因变量、职业成熟度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详见表5.

3讨论

3.1护理专科生学习倦怠现状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科生学习倦怠总分为2.76分±0.57分,接近理论中值,学习倦怠检出率较高,为34.2%,护理专科生在大学一年级时已经出现学习倦怠的现象。学习倦怠3个维度中行为不当得分最高,这与许有云等[79]的研究结果一致。医学专业学习任务繁重,面对需要大量记忆的较为抽象、枯燥的医学基础知识,大多数一年级护理专科生不能掌握有效的方法,往往出现逃课、上课玩手机、上课睡觉等一些不当的行为。

3.2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总分为3.20分±0.42分。6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自主、职业价值、职业目标、职业参照、职业自信、亲友依赖。职业自主得分最高(3.61分±0.68分),亲友依赖得分最低(2.87分±0.68分),高考填报志愿时有56%的护生是自主选择了护理专业,说明护理专科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自己的职业,在选择职业时有较强的自主性。进入大学校园后脱离了父母的管束,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护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护生对自己、人生、未来及职业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和判断[10],她们职业选择的自主性逐渐增高。

3.3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与学习倦怠呈负相关(P<0.05),职业成熟度总分与学习倦怠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524~-0.183。学习倦怠与职业成熟度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投入的6个预测变量中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有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4个变量,职业成熟度的4个预测变量共可以解释“学习倦怠”32%的变异量。进一步以学习倦怠各维度为因变量、职业成熟度各维度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成熟度对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的决定系数依次为0.301、0.189、0.216,职业成熟度对情绪低落的预测力最大。这有力证实了职业成熟度与学习倦怠关系密切。整体而言,护理专科生职业成熟度越高学习倦怠感就越轻。从每个预测变量预测力的高低来看,职业自信对学习倦怠的解释力最大,其解释变异量为23.7%。职业自信是未来职业成功的有效指标,反映的是个体对职业发展和选择的自信心。调查显示在职业成熟度得分中职业自信得分为2.92分±0.69分,小于3分,较不成熟,护理专科生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缺少信心,担心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分析原因可能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护理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日益增加[11],专科生的就业及发展前景压力越来越大,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了她们职业发展的自信。另一方面由于面向大学一年级护理专科生开设的课程多限于医学基础课程,尚未开展临床实践,对护理岗位还不熟悉,缺乏临床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未来的职业能力缺少信心。提示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应该尽早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为护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资源,拓展就业思路,引导护生客观看待就业问题,让护生树立“多元化”职业的观念[12],同时优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尽早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护理学导论、人际沟通、护理技术等护理专业课程,将专业课程和职业教育贯穿于3年护理专科教育始终[13],并由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参与授课,尽早开展护理专科生的专业实践活动,如医院参观、护理岗位见习、社区护理见习等[14],让护生在早期专业课学习、实践中增强对护理职业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护士的必备素养,为了考核护理专科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护理专业竞赛活动,让护生在各项比赛中提升职业自信[15]。

4小结

护理专科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疼痛专科护士;培训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140-03

目前国际公认的疼痛管理标准要求护士必须熟悉疼痛评估以应对疼痛患者的管理。在对所有患者做出疼痛评估的同时,要有效记录患者的疼痛干预方法并评估其临床效果,疼痛管理主体已由麻醉医生转变为护理工作者[1]。但在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中,护士在校学习阶段几乎未涉及与疼痛管理相关的知识,同时进入临床工作后所进行的相关培训亦十分有限。有关调查显示,约40%的门诊患者存在急慢性疼痛,而住院患者的比例则高达88%甚至100%,这提示了疼痛治疗与管理的重要性[2]。本研究主要总结本院设置疼痛专科护士的相关培训经验,以达到提高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及技能水平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工作的41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35岁,平均(28.1±2.6)岁;工作年限为2~16年,平均(6.1±1.3)年;学历:大专31名,本科及以上者10名。其中2012年12月之前未进行疼痛专科培训,2013年1月之后进行疼痛专科培训。

1.2 干预方法

1.2.1 培训方法 由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教师团队,包括相关学科的中高级职称专家教授数名。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进行培训。理论培训内容包括:①疼痛的基础理论、诊疗技术、与疾病的关系; ②疼痛评估与记录;③疼痛临床管理;④常用镇痛药的规范化应用及管理;⑤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与护理;⑥舒适化医疗;⑦围手术期镇痛;⑧姑息医学与癌性疼痛;⑨疼痛管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⑩疼痛与心理。实践培训内容包括:①沟通技巧、医患关系;②根据患者对专科培训结果设定相应的实践考核目标;③各种仪器使用的实践操作能力;④临床护理治疗、健康教育等角色之间的转换能力;⑤对于药物使用的原则、患者相关信息保密认知度。

1.2.2 明确疼痛专科护士职责 每周应进行不少于1次的下列工作:①评估患者的疼痛治疗需求,对研究结果进行临床实践验证,解答疼痛相关问题;②记录特殊案例;③给护士提供疼痛治疗的实践操作机会;④借助多种形式宣传疼痛治疗信息;⑤协助医院进行疼痛教育培训;⑥获得疼痛培训相关认证以及定期参加疼痛相关知识的学习。

1.2.3 培训经验总结 主要包括疼痛评估、心理调节、康复指导等内容,还包括对疼痛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导、疼痛评估与临床护理、急性疼痛的应对措施、疼痛药物选择及使用等。

1.3 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比较所有入组人员疼痛专科培训前后的疼痛相关理论知识和疼痛相关实际操作能力得分,其中各项目总分均为10分,所有得分均由护士长对入组人员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疼痛干预理论知识得分的比较

干预后护理人员对疼痛相关知识、疼痛评价方法及药物使用原则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疼痛实际干预手段得分的比较

干预后护理人员对疼痛治疗方法、缓解疼痛操作和用药方法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从2007年开始逐步增设疼痛科,并逐渐得到发展。目前大多数医院的疼痛科仍在组建中,或以依附于其他科室的形式存在,疼痛科护士所占整体比例较小[3]。目前疼痛护理管理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医院的重视,且患者的需求对疼痛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加培训的护士大部分已拥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对疼痛护理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4]。如何通过对重点护理人员进行疼痛护理管理培训,是现阶段提高护士群体疼痛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务之急[5],因此需要多进行疼痛护理相关培训教育,建设疼痛护理专科,壮大疼痛护理管理团队,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疼痛专科的管理质量[6]。护士现有的疼痛护理相关知识较为陈旧是目前疼痛管理的主要障碍[7],且护士无法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估,担心持续使用镇痛药会造成患者上瘾,认为患者诉求与实际不符,对镇痛药物的安全性有质疑;认为部分疼痛无法处理,对与镇痛药的区分并不明确而造成误区;护士的态度也会对疼痛治疗效果造成很大影响[8]。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患者戒除不良生活习惯,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治疗,并从行为上进行改变,最终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的疼痛护理培训针对护士在临床疼痛护理工作中面临的各种认识误区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设定,对护士实施系统全面的疼痛教育[9]。培训后,护士对疼痛有了正确和系统的认识,能够针对患者疼痛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更好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护理人员对疼痛相关知识、疼痛评价方法与药物使用原则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同时干预后护理人员对疼痛治疗方法、缓解疼痛操作和用药方法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本研究培训时间为3个月,并分别在3个及以上科室进行实践培训,尽量选择疼痛患者较多的科室,如肿瘤科、骨科、烧伤科、风湿免疫科、中医科等,且在疼痛科病房和疼痛专科门诊至少轮转1个月。本研究由专家团队参与一起进行至少10次查房,并针对重点科室的典型病例展开讨论分析,如普外科和胸外科常见的手术后疼痛和创伤性疼、肿瘤科和中医科常见的癌痛、疼痛科常见的慢性疼痛。在学习培训期间,护理人员均有机会跟随专家出诊,参加疼痛护理培训班的学习,同时邀请国内知名疼痛专家介绍相关经验及疼痛专科发展方向。对每位护士进行指导,根据其个人素质和工作环境提出今后职业规划等相关方面的意见等[10]。

疼痛管理水平标志着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而护士是疼痛质量管理的中坚力量,在疼痛专科护士发展的高要求下,怎样通过培训快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水平是当前的主要问题[11]。本研究的疼痛护理专科培训是根据本次培训的相关问题进行设定调整,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培训,从而提高了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护理人员进行疼痛专科护理培训管理,能显著提高其疼痛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利,曹娟妹,李惠玲,等.参与式培训在肿瘤患者居家疼痛管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 28(21):1928-1930.

[2] 陆群峰.德国疼痛护士的专业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84-885.

[3] 郭向丽,周玲君,沈峰平,等.对护士与护理学生疼痛感受和认知的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2):1132-1134.

[4] 张东云,江雪莲,黄莺,等.规范护士培训在无痛病房中的作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6):380-382.

[5] 杨健,柳,牛张元,等.国内外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状况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1):510-513.

[6] 杨健,张元菊,王静,等.国内外疼痛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9):2362-2364.

[7] 赫洋,薛敏.疼痛教育在护士疼痛专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146-147.

[8] 周玲君,崔静,刘梦婕,等.疼痛专科护士培训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0,25(16):75-76.

[9] 刘俐,谢徐萍,钟晨曦.疼痛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评价与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6):696-699.

[10] 刘俐,谢徐萍,黄雪.疼痛专科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456-458.

护理专科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手术室;骨科;专科护士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61-01

随着现代外科手术技术的专科化发展,特别是骨科手术种类繁多,手术器械复杂,新技术、新器材更新换代速度快,对专科化要求更高[1];造成了对手术室护士的专科化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为了满足各手术专科性强的特点,我院于2008年起在手术室设立手术护理专科组。现将骨科手术护理专科组实施两年来的效果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为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骨科分骨四肢关节、创伤及软组织学、腰骶、颈胸等四个病区,年手术量有1500多台。骨科专科组,由6名护理人员组成。成员中主管护师1 人,护师2人,护士3人。专科组长固定,其它成员三个月至半年为轮转时间单位。

1.2方法

1.2.1业务培训:主要内容包括:(1)专科组长负责并做好培训计划,从理论到实际操作,根据手术大小及组员不同有所不同;从无菌要求到骨科术野消毒铺巾;从打开无菌物品到摆放器械、传递仪器等统一模式;根据不同手术准备物品,包括一次性物品及手术医生习惯特点等等方面进行专科培训。(2)不定期聘请工程师、器械供应商讲授各种新仪器的操作配合与管理。(3)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授课,如新技术、新术式及各种复杂手术前后的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4)定期组织成员进行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内容有:专科理论、专科基础、人体骨骼的解剖知识、专科特殊手术配合、专科仪器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专科手术摆放等。要求专科组成员每人都参与讲授,授课内容按要求组织。(5)根据需要每年派成员到院外参观、进修学习,回院后及时进行有关知识和方法的传授,交流经验。

1.2.2专科特色的人性化服务:专科护士与病区联系相对固定,骨科手术间也相对固定,做好全程护理包括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

1.2.3业务沟通:定期组织成员讨论,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交流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平时有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和管理,把常见手术配合医生要求和手术配合规范编辑成册,并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供成员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1.2.4组员考核:每月对本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分析、评价并书面总结,对成员进行一次理论、实践技能、手术配合、仪器掌握情况考核。考核的具体内容有:基础人体骨骼的解剖知识、专科手术正确摆放、手术物品一次性准备合格率、熟练使用特殊仪器。并每月检查组员培训笔记及征求医生对专科护士的满意度。每月的中下旬各抽查一台手术进行考评,两年间共考查了48台手术。

1.3统计分析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非参数检验(Ridit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水平。

2效果

2.1实施专科组前后手术配合水平及护理质量的考评。结果分为满意、不满意两级。考评项目及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专科组实施前后各考评项目的满意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

3讨论

3.1骨科专科的设立,适应了新时期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护理人员相对固定,对专科手术前环境的要求、的妥善、专业用具的准备、术上台下的配合要点等做到全面掌握。因手术相对固定,对医生的个人习惯和特殊要求更为熟悉,使手术配合更加默契,医护配合更和谐,从而也提高了护理质量;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也是改善了医生与护士关系的关键[2]。

3.2提高了护士观察分析判断病情的能力。如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骨水泥,病人血压、心率有变化及有过敏现象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四肢手术放松驱血带时,病人血压有所下降如何处理等等。在观察病情变化、判断病情的准确性、及时性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3.3减少零库存管理,实现了最少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应[3]。通过手术配合经验的积累,将骨科各大手术所需准备的各种器械、物品整理成页。避免物品盲目用上台或备不齐而延误手术时间,以及盲目请领,造成不必要的耗材浪费、堆积过多以致过期。

3.4缩短手术接台时间:减少因物品准备不足护士外出手术间过多;提高洗手护士专业水平,让医生满意病人满意。

3.5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护士及手术间相对固定,对手术间内仪器物品等设施管理到人,对每一台手术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简单维修或及时报修,以免影响手术进程。依据每天手术情况合理调配术中所需物品及仪器,保证手术的需要。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也延长了仪器使用寿命。

3.6专科小组的建立使护士学习情绪高涨,促使护士克服惰性,为讲好学好每一课,大家主动查资料,努力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操作,不断提高自已的专科水平和个人素质。

3.7存在问题:专科专护后,护士对非已专业的手术,尤其是专科性特强、更新较快的有一定难度的手术配合,或特殊仪器及器械的更新等对未轮转过或久未接触的护士,在一定时期内会比较生疏,从而影响夜班手术配合的质量,像心脏、腔镜、移植手术等等。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新老搭配值班,加强专科之间的合作、利用晨会学习等措施来弥补不足之处。

总之,骨科专科组成立后,使手术室专科护士个人素质、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是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钟爱玲,戴红霞,练雷萍.手术室骨科护理专家和专科护士的设置及培训[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6):519-520

护理专科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1、深化转变护理观念,在XX年基础上,更加深入开展整体责任制护理。提高服务质量,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增强工作责任心。作为责任组长,加强责任护理分工,组织协调本组工作,切实落实扁平化护理,能级对应,责任到人,带领本组组员对病区患者实施全程无间隙系统护理。加强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全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强化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

2、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保证护理安全,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严格要求自身,强化护理安全意识。严格落实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流程,严格按照三甲标准实施全程护理。对本组低年资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督促。切实做好护理安全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及患者的不良投诉。自身努力加强急危重病人、卧床病人的护理,协作护士长不定期的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自身原因进行分析,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吸取深刻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

3、努力加强护理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自身严格要求,不断深化细化学习消化专业护理理论知识,更新知识面,提高层次。希望在护士长的带领帮扶下,加强护理抢救操作技能的学习锻炼,更好的掌握中心静脉压测定,人工气道,呼吸机应用等等的护理操作技能。并且完成护理部科室要求的操作技能考核。在实际工作中,与低年资护士一起学习进步,为患者更好的服务。

4、积极参与院内院外的各项培训,继续教育学习,望有机会参与消化专业护理专科知识的培训,更好的掌握内镜下各种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

5、作为本科室带教组长,已拟定好书面带教计划,努力做好护生实习期间的带教及管理工作,保证护生安全,不断加强护生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学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