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层次人才培训方案

高层次人才培训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层次人才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层次人才培训方案

高层次人才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遵循会计人才发展规律,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一批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优秀会计人才队伍,促进我市会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事业发展提供高端会计人才支持。

二、总体目标

从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按照高端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和素质要求,以加强会计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对接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和省财政厅会计人才发展规划,着力培养推荐可进入全国、全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队伍的候选人为目标,开展全市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选拔和培养50名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综合素质高、业绩突出、在全市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会计人才。

三、组织管理

市财政局负责全市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负责拟定培养方案、选拔培养对象、设计培养方式、组织开展培养工作,建立高层次会计人才信息库并进行动态跟踪服务和管理。

市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依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具体实施。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具体协助市财政局做好学员选拔、能力框架建设、开发培训课程并实施结业考核、学员档案库建设等工作。

四、人员选拔

(一)选拔对象及条件

(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具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3)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从事财务会计工作5年以上;

(4)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

(5)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或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且职业道德记录良好,未因执业质量受过行业惩戒、行政处罚;

(6)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担任分管财务的负责人、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在会计师事务所担任主任会计师或者副主任会计师的,年龄不超过45岁;相关单位的后备人员、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年龄不超过40岁。

(二)选拔方式及程序

全市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选拔按照个人申报与单位推荐、资格审查、选拔考试、确定人员的程序进行。选拔考试分两个阶段,分别为笔试和面试,重点考察申请人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外语水平、分析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英语考试成绩作为选拔的参考成绩。

五、人才培养

市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采取集中培训与跟踪学习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培养和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

(一)培养周期

全部培养时间跨度20个月,其中:集中授课42天,在14个月内完成(每次集中授课时间6天);调查研究、专项科研活动在6个月内完成。

(二)培养内容及方式

(1)以高层次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为指导,对接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相关要求,进行集中授课、研讨。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经济环境与政策实务、企业战略与公司金融、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财务会计前沿研究成果与实务、资本运营中的会计、税务及法务、商务伦理与组织行为等六大板块内容。

(2)以学员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组织赴有关机构、单位访问、考察。

(3)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会计、企业等相关改革为落脚点,组织开展相关热点问题的专题研究。

(三)考核管理

建立量化考核和淘汰机制,对培养期间表现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学员完成所有培训课程,并经考核认定,由市财政局、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联合颁发《市高层次会计人才培训结业证书》。培养周期结束,将学员考核成绩及学习期间考勤情况通报所在单位人事部门。

(四)培养经费

建立财政、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培养周期结束,经考核合格的学员,其培养期间的培训费用由市财政负担,培养期间的交通费、食宿费等其他费用由学员所在单位及个人承担。

六、人才管理

(一)建立市高层次会计人才档案信息库

对入选人才的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职务、业绩、培养情况等相关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二)加强会计人才的梯队建设

对入选的市高层次会计人才,着力培养、推荐可进入全国、全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队伍的候选人。

(三)对入选的市高层次会计人才,在以下方面给予支持:

高层次人才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 认真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国际前沿, 创新培养机制, 严格科学管理, 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高层次会计人才, 打造一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和会计事业国际发展战略要求的领军人才队伍, 促进我国会计人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为推动经济社会和会计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培养目标及任务

( 一) 总体目标

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 在合理预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 以及国有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发展战略、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占领国际会计理论前沿阵地等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 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开展高层次会计人才培训能力的基础上, 按照会计领军人才的能力框架和素质要求, 开展全国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养工作。在全国范围内, 有计划地分别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4 类, 争取用10 年左右的时间, 培养1000 名左右会计领军人才, 担负会计行业的领军重任。

会计领军人才应当具有恪守诚信、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道德品质; 形成科学系统、结构合理、学养深厚的知识体系; 具备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勇于创新的工作能力; 作出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壮大行业的社会贡献; 享有社会认同、行业肯定、备受推崇的良好声誉;实现由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转变。这些人才应当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强化组织内部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会计理论和实务创新、塑造会计行业民族品牌、推进会计事业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积极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进而形成高端会计人才团队, 推动我国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 二) 具体任务

根据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目标, 结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 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任务为:

1.适应大中型企业、境内外上市公司加快发展、强化管理对高层次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 带动全国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着力培养450 名左右在大型企业或重要经济领域担任财务负责人的企业类会计领军人才。积极发挥这些人才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保障企业做强做大, 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适应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迫切需要, 带动和引导各级重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 着力培养100 名左右在行政事业单位或相关重要领域担任财务负责人的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人才。积极发挥这些人才在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财政、财务管理, 推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加快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 促进注册会计师业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 着力培养350 名左右具备国际资本市场认可的专业资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人才。积极发挥这些人才在规范会计服务市场, 增强行业竞争力, 促进行业全面发展, 打造行业民族品牌, 推动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适应建立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会计理论体系的要求, 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对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支持作用, 着力培养100 名左右在会计学科担任学术带头人的学术类会计领军人才。积极发挥这些人才在加强会计理论研究, 培养优秀会计人才,打造学术研究团队, 占据国际学术前沿, 提升会计学科地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组织分工

( 一) 成立全国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设主任1 名, 由分管会计工作的部领导担任; 副主任若干名, 由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以及北京、上海、厦门三家国家会计学院等单位负责人担任; 人才使用单位代表若干名, 由大型企业总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会计理论资深专家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规划、指导全国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养工作。具体负责指导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网络建设, 构建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建立各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沟通机制, 协调各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养工作, 加强对外宣传, 督促、指导各单位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的决议。

( 二) 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采取“分类培养, 联合打造”的模式。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分别是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和学术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的管理部门, 依托北京、上海、厦门三家国家会计学院具体实施培训。

1.财政部会计司具体负责组织协调企业类、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 研究制定企业类、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 组织设计培训方式, 协调开发培训教材, 建立企业类、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信息库, 对企业类、行政事业类学员实行跟踪管理, 指导国家会计学院开展企业类、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工作。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 研究制定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组织设计培训方式, 协调开发培训教材, 建立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信息库, 对注册会计师类学员实施跟踪管理, 指导国家会计学院开展注册会计师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工作。

3.中国会计学会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学术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 研究制定学术类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 组织设计培训方式、协调开发培训教材, 建立学术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信息库, 对学术类学员实行跟踪管理, 指导国家会计学院开展学术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工作。

4.北京、上海、厦门三家国家会计学院协助培训管理部门做好学员选拔、能力框架建设等工作, 负责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的实施。具体负责协助培训管理部门组织学员选拔、参与研究制定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开发培训课程、结业考核、学员档案库建设等教务管理工作。

四、学员选拔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 分别4 类人才, 确定报名条件,严格选拔程序, 认真组织选拔工作。

( 一) 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分别组织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和学术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的选拔工

作。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 从全国在职的高层次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理论工作者中, 挑选诚实守信、年富力强、潜力较大的人员进行培养, 一般每1- 2 年选拔一次。加强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 广泛听取学术名家、用人单位的意见, 重点吸收影响较大、贡献突出的青年会计才俊和各单位、各行业财会后备人才。

( 二) 学员选拔应当经过申报、笔试、面试等程序, 重点考察申请人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外语水平、分析创新能力、政策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素质。笔试环节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闭卷作答、统一评阅”的方式; 面试环节采取结构化面试等方式。

( 三) 培训管理部门根据考生选拔成绩, 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 择优录取培训班学员。

五、培训组织

( 一) 培训周期每届培训班的培训周期为6 年, 分为3 个考核周期。第一个考核周期为培训的第1- 3 年, 第二个考核周期为培训的第4- 5 年, 第三个考核周期为培训的第6 年。

1.第一个考核周期为知识拓展阶段。该周期以组织教学、跟踪管理为主,着重培养学员的专业素养, 努力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管理意识以及分析判断、沟通协调、团队精神等方面素质, 提升学员的道德修养、职业使命感及社会责任感, 为学员实现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转变夯实基础。该周期的主要任务是:

( 1) 拓展知识结构。根据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 主要围绕提高学员理论水平、管理意识以及分析判断、沟通协调、团队精神等方面素质的要求, 科学设计培训课程, 聘请国内外一流师资, 以案例教学为主要形式, 讲授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 2) 锻炼研究能力。通过多种渠道为学员提供参与财会法规、准则制度的研究和咨询的机会, 提升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员在公开刊物和出版专著, 扩大学员及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养项目的社会影响。

( 3) 培养自学能力。根据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要求, 安排自学任务, 促进学员边干边学, 边学边干, 学以致用, 学用相长。

( 4) 突出碰撞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活动, 利用现代化技术, 构建学员交流碰撞、信息沟通的远程网络平台, 增强学员的凝聚力;利用专题讨论、课题研究、咨询策划、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 培养学员的团队合作能力。

( 5) 加强跟踪管理。建立跟踪管理机制, 及时了解学员动态, 督促学员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 6) 实施考核淘汰。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依据学员参与培训情况、提交培训成果质量、理论修养、开拓创新意识、工作业绩、岗位胜任情况、获奖情况、单位满意度等方面以及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客观评价学员的发展潜力, 形成量化考核结果, 实施考核淘汰。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继续参加培训项目的学员, 终止培训。本周期期末择优产生优秀学员进入下一周期。

2.第二个考核周期为能力提升阶段。该周期以高层次论坛、大跨度交流为主, 着重培训学员的综合素质, 努力提高学员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 扩展学员的视野, 为学员实现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角色转变集聚能量。该周期的主要任务是:

( 1) 完善知识网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国际会计行业发展新趋势, 会计理论及组织管理理论的新成果、新动态, 结合高端会计人才能力素质要求, 围绕提高学员的文化底蕴、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素质的要求, 不定期发放自学教材、安排案例研究任务等, 激发学员在成才过程中的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潜能, 逐步熟悉哲学、文化、历史等知识和宏观政策, 掌握沟通与协调技巧、决策技巧、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 提升学员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

( 2) 开阔学员视野。邀请国际顶尖专家学者和跨国公司、国际性组织高级官员等, 不定期举办高层次专题讲座和高层次论坛等, 提高学员的战略意识、全局观念, 进一步开阔学员的视野。

( 3) 开展境外培训。组织学员到境外知名院校、国际性组织、跨国企业实地考察、学习, 通过与外国同行的交流, 了解境外会计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学术动态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 提高学员的涉外沟通能力, 建立学员与境外同行的沟通联系渠道。同时, 创造条件促成学员利用国家留学基金以及单位基金等到国外访问、学习。

( 4) 深化沟通交流。积极拓展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与其他类型人才的沟通交流渠道, 形成会计人才与其他类型人才的互动机制。积极开展学员与国有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国际性组织或研究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国家人才管理部门领导之间的交流。

( 5) 加强理论研究。激发学员主动思考和理论创新的热情, 提升学员洞察问题的能力, 开展重点案例研究, 通过案例竞赛、成果交流等形式, 引导学员掌握先进、科学的研究方法, 提高研究质量, 边工作、边研究、边提高, 邀请学员参与财会法规、准则制度的研究、制订, 使更多的学员在学术造诣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 6) 实施考核淘汰。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依据学员参加论坛和专题讲座情况、科研成果质量及发表情况、自学课程完成情况、境外培训情况、理论修养、开拓创新意识、工作业绩、岗位胜任情况、获奖情况、单位满意度等方面以及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客观评价学员的发展潜力, 形成量化考核结果, 实施考核淘汰。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继续参加培训项目的学员, 终止培训。本周期期末择优产生优秀学员进入下一周期。

3.第三个考核周期为使用提高阶段。该周期以工作实践、推荐使用为主, 着重加强对学员的使用, 在持续打造学员各项能力的同时, 强调对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考察, 强化对学员的使用, 发挥优秀学员的带动作用, 提升学员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重点培养、精品打造, 帮助学员实现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角色转变。该周期的主要任务是:

( 1) 组织实地考察。组织专家赴学员所在单位, 考察学员在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 详细了解学员在规范内部管理、保障资产安全、提高工作质量、参与战略决策、实现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听取单位领导对学员的评价, 督促学员更好地开展本职工作。

( 2) 安排返校授课。根据学员提交的课题研究成果, 安排学员参与国家会计学院日常培训教学和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授课任务。聘请学员担任后期培训学员的课题辅导专家, 进行课外跟踪辅导。

( 3) 参与专业研究。聘任学员成为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各专业或专门委员会等机构的成员, 主持承担相关专业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参与准则、制度、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不断提升理论研究能力和

创新能力。

( 4) 建立推举机制。加强与中介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国家有关人才使用、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努力向国家人才( 专家) 库推荐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鼓励并支持学员参加国家级人才选拔, 促使学员成为国有大型企事业和行政单位总会计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 进入国家级人才库。

( 5) 出版研究成果。整理出版学员课题研究成果, 形成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系列成果, 扩大培训影响, 提升学员的社会知名度。

( 6) 实施考核淘汰。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依据学员承担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社会影响及认可程度、参与制度准则制定情况、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情况、开拓创新意识、工作业绩、职务晋升情况、获奖情况、参加国家人才选拔情况、单位满意度等, 结合学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 客观评价学员的发展潜力, 形成量化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 本周期期末择优产生优秀学员, 进入人才库, 并发相关证书。

( 二) 培训方式培训期间实行集中培训与在职学习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通过建立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平台, 系统学习知识, 强化能力建设, 不断完善学员知识结构, 全面培养和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培训由集中培训和跟踪管理两部分组成。集中培训的地点为北京、上海、厦门三家国家会计学院。结合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工作实际, 集中培训采取短期、多次集中的培训方式, 每年举办若干次短期集中培训。每个培训周期的首次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为1 个月左右, 以后各次集中时间为15 天以内。集中培训结束即进入跟踪管理阶段。

1.集中培训集中培训以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方式为主, 通过在国家会计学院的学习和交流, 夯实基础理论、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研究方法、更新经营理念、拓展管理视野。通过培训和综合考察, 确定学员在职学习的方向和参与科研、实践的具体任务。

( 1) 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以会计领军人才能力要求为指引, 合理安排培训课程, 以案例教学为主要培训方式, 积极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国家政策制定机构领导担任培训授课教师, 重点讲授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逐步建立以会计理论知识为核心, 覆盖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哲学、历史及人文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网络体系, 积极打造精品课程。

( 2) 课堂互动与专题研讨。建立课堂互动、课后讨论的培训模式,加强师生间、学员间的沟通与交流, 及时消化培训内容, 让学员在碰撞中吸收知识, 拓展视野, 不断提升。

( 3) 实地参观考察。有计划地安排学员到大型企事业单位、国际性组织、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参观、考察, 邀请单位高层管理人员介绍管理经验, 引导学员从实践中学习。

( 4) 网络信息交流。构建网络交流平台, 以网络为载体, 拓宽教学手段和方式, 增强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

( 5) 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利用拓展训练、野餐会、班会、体育比赛、模拟教学等多种手段, 构建学员的团队意识。

2.跟踪管理

跟踪管理以学员在职自学为主。通过建立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平台, 引导学员在集中培训结束后, 持续进行在职学习, 完成培训管理部门规定的自学任务, 定期参与专属网络论坛的讨论, 按时参加培训管理部门要求的各项活动, 定期向培训管理部门报送学习心得体会、业绩报告、专业论文、案例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考察报告等, 边工作, 边学习, 进一步提升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 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建立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信息库和培训学员档案, 详细记录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各项表现。加强与学员的联系, 随时掌握学员动态, 在培训周期内, 培训管理部门或国家会计学院每年与学员联系1- 2 次, 跟踪了解学员学习、工作、科研等情况, 定期编辑出版学员动态。

( 2) 敦促学员完成自学任务。结合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能力要求, 安排一定的自学任务, 要求学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完成学习指定阅读书目、承担部级或行业研究课题、取得国际资本市场认可的专业资格等自学任务, 通过不断学习, 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科学方法, 增强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 3) 安排学员参与制度建设和行业建设工作。组织优秀学员参加财政部、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国家会计学院等组织机构的课题项目、准则制度征求意见、学术会议等活动, 给学员提供进一步施展才能的平台。

( 4) 安排课外跟踪辅导。建立跟踪辅导交流平台和联系机制, 增强学员与教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联系。培训管理部门会同国家会计学院根据学员的研究方向, 安排导师或前期学员对后期学员进行跟踪课外辅导, 帮助学员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 5) 鼓励优秀学员返校讲课。国家会计学院根据学员的研究方向及提交论文的学术质量, 定期择优选拔学员参与国家会计学院日常培训以及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的授课任务, 反哺国家会计学院和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项目。

( 6) 开展案例研讨。结合重点案例, 组织学员开展研究, 引导学员到实践中去总结学习, 并就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开展案例研究竞赛, 深化案例研究工作, 提高案例研究质量, 形成一批精品研究报告。

( 7) 开设网络课堂。国家会计学院将利用培训专属网站, 开辟网络课堂, 定期将优秀课程制成课件上网, 供学员学习。同时, 利用网络搭建学员沟通平台, 实现培训结束后继续交流碰撞。

( 8) 举办高层次论坛。培训管理部门及国家会计学院定期举办高层次论坛, 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家进行专题演讲, 组织学员研讨交流。每位学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参加, 但每年参加的论坛数量不得少于1 次。

( 9) 建立后续跟踪评价体系。定期了解学员完成培训后的岗位职业变化, 听取学员对学习课程的建议, 为测评培训实施效果提供基础数据。

3.联合培养

搭建4 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的沟通桥梁, 通过开展联合集中培训、举办合作论坛、学术交流、网络互动等方式, 加强4 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间的沟通与交流, 促进4 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间的学习合作、业务合作、知识整合, 打造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联合团队。

( 1) 建立联合培训沟通机制。各培训管理部门定期沟通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情况, 交流培训经验, 共同研究改进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办法。

( 2) 举办联合集中培训。每年举办一次联合集中培训, 时间为3- 5天, 采取“授课与交流相结合, 以交流讨论为主”的培训模式。开设专

题讲座, 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授课; 打通学员类别, 开展交流讨论。通过联合集中培训, 增强各类人才之间的横向联系, 丰富各类人才的知识网络, 开阔学员视野。

( 3) 举办合作论坛。以国家会计学院为依托, 不定期举办合作论坛, 就学员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 实现信息共享, 交流碰撞提升。论坛按地区、行业、专业等类别组织, 学员根据需要自愿参加, 并邀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大型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国家政策制定机构高层领导参加。

( 4) 搭建网络沟通平台。在各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分别自办专属网络沟通平台的基础上, 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牵头建设4 类学员公共网络沟通平台, 实现4 类学员的远程互动, 加强各类学员、教师之间的联系。

( 5) 引导、鼓励学员成立跨类别学习组织。积极发挥学员在学习合作、工作合作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学员自发成立各种跨类别的学习、交流、互助型学习组织, 构建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学习团队。

( 三) 培训管理

实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培训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办法,引导学员按照培训方案完成培训任务, 按照考核周期, 对学员参加集中培训情况、完成指定自学任务情况、返校讲课情况、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参加论坛情况、参加网络交流情况、工作业绩、职务晋升情况、获奖情况、单位满意度等进行量化考核, 结合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按照考核淘汰机制, 选拔产生优秀人才。

( 四) 培训经费

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分别承担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培训选拔阶段的全部费用以及跟踪培训期间需发生的相关费用; 北京、上海、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承担集中培训期间的全部教学、管理费用以及跟踪培训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 其他培训所需费用由学员所在单位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承担。

六、学员使用

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建立与国家有关人才使用部门的沟通合作机制, 加强与人才所在单位的沟通, 积极向国有大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国际性组织、国家人才库推荐优秀学员。吸纳优秀学员成为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等专业机构的成员。

七、加强国际合作

牢固树立为大型企业集团、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战略服务、占领国际会计理论前沿阵地的战略意识,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 加强会计人才培养的国际间经验、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 推荐优秀学员赴境外考察、实习、研修。鼓励学员到世界知名院校、研究机构、企业、组织进行访问交流。创造条件促进学员取得国际资本市场认可的专业资格, 不断提高行业的国际化水平。积极解决国内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与国际专业资格的互认问题, 为会计领军( 后备) 人才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八、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高层次人才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四川省国家公务员培训中心

四川省国家公务员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是四川省人事厅直属事业单位。是四川省人事厅评估认定的国家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和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主要承担国家公务员、军队转业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有关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培训中心成立近20年来,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培训设施设备逐步得到了完善和提高。现在拥有各类档次的学员宿舍200多个床位;拥有标准化多媒体教室28个,其中大教室可容纳400余人上课,并配有卫星远程教学系统;餐厅可容纳500人同时就餐;体育活动、文化娱乐、图书资料场馆齐全配套;交通、环境及教学氛围也很有优势。

其次,培训规模逐步扩大,每年直接受训人数达4000人次。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不断得到提升,特别是在国家公务员考前培训和初任培训,县、市(州)人事局长培训,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办公室主任业务培训,人才测评师、中国职业经理人、美国国际现代项目管理(PMP)、财务总监等资格考试认证培训等,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在省级部门和全省范围乃至西南地区有了一定影响和知名度。

第三,具有一支专职、兼职、业务骨干三结合的教师队伍。在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实施程序、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服务方面都总结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路子和经验。最近,培训中心被四川省人事厅评为“十五”期间人事人才培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第四,经过多年努力,培训中心基本构建了计划指令性培训与市场化运作培训相结合,短期专业培训与高端资格认证培训相结合,教室面对面授课与卫星远程培训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格局。尤其是2005年11月成立了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卫星远程培训学院四川分院,建立了自己的四川人事人才培训网站,使培训中心的培训工作开启了新的航程,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更新领域的发展阶段。

地址:成都市新华大道三槐树路2号邮政编码:610017

重庆市人事培训中心

重庆市人事培训中心是重庆市人事局直属处级事业单位,是重庆市国家公务员定点培训施教机构,是重庆市劳动人事电大工作站具体实施单位,是重庆市继续教育协会会员,承担着全市人事人才培训工作。

中心紧邻繁华市区,与解放碑商业中心相距仅20分钟车程,与机场相距仅15分钟车程;具有配有多个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教室、电脑室、语音室、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以及7个大中型会议室,能同时容纳500人上课学习;拥有国家标准四星级饭店一所――重庆市创世纪宾馆,常年聘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200余人。

高层次人才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一、创新制度平台,深化公务员四类培训。

1、加强公务员培训学分管理。为全面掌握公务员培训学习情况,2011年要建立公务员学分登记制度,强化培训考核激励机制,把参加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2、深化公务员各类培训。

(1)组织举办机关新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1期;抓好新过渡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人员培训工作,举办培训班1-2期;举办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的培训班1期。

(2)开展以公务员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更新知识培训。用三年时间,从着力提高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政治鉴别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七方面能力为内容,对公务员进行轮训。同时继续开展公务员综合素质专题讲座,全年计划举办4期。

(3)促进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各部门要根据业务工作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并将培训计划报市人事局备案。市人事局将举办1期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研修班;与市应急办联合举办应急管理培训班1期;与市残联联合举办公务员手语培训班1期。

(4)加强公务员学历学位教育,切实提高公务员的从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公务员特别是年轻公务员,参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学历学位教育,进一步改善公务员队伍的学历学位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

(5)做好《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方案》的实施工作,开展公务员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培训。

3、创新公务员培训平台。今年开始,通过与“干部党员学习网”融合,实现全市公务员网上学习平台全覆盖;增加网上学习课程,不断满足公务员个性化学习需要。同时加强网络学习管理,将网上学习情况纳入到学分考核内容。

二、坚持企业人才优先开发,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4、开展企业创新型人才(团队)培训。围绕提高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的要求,加快企业创新型人才(团队)的培养。与市科技局联合举办企业创新型人才(团队)培训班1期。

5、强化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的培训考核工作。继续开展《科技与创新》、《合作与共赢》、《维权与侵权》三门公需科目培训考核,并将培训考核情况纳入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内容之一。

6、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和专业科目的培训。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引领作用,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现代制造、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培训。联合市建设局举办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赴同济大学高级研修班1期。

7、继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培训考核工作,举办相应培训班3期。

三、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水平为目的,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

8、以我市重点骨干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者为主体,以企业战略、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法律实务、企业营运策略及企业转型升级为主题,举办1期重点骨干企业经营管理者赴香港研修班;选送部分企业家参加大学EMBA班学习深造。

四、推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9、继续做好中青年干部攻读研究生学历学位工作。选送部分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攻读MBA、工程硕士、法律硕士等学位;做好第二期大学教育点MPA学位班教学管理工作。

五、着眼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

10、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万名镇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组织农技专家深入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班、各类专业种养能手培训班若干期,联合市农林局等有关部门举办草莓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班2期。

六、加强培训管理,努力提高培训教育质量和水平。

高层次人才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2014年年初以来,开原市以开展“人才引航合作社、产业链上党旗飘”活动为抓手,着力发挥苗木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以产业培育人才,以人才带动产业,以可观可感的经济效益造福于民,取信于民。

开启“大课堂”,建强“主阵地”。开原市以开展苗木产业“大课堂”活动为抓手,不断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依托全市291所基层党校,着力打造教育培训、问题咨询、技术帮带“三个平台”,受益群众10万余人。在职教中心、产业园区和专业合作社,建立了20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和彩色苗木产业人才实训基地,截至目前,共举办彩色苗木花卉技术培训班130期,培训专业技术骨干2340人。云清苗圃被确定为“青年就业创业基地”,被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风景园林协会确定为教学基地、示范基地。

请来“洋专家”,用好“田秀才”。开原市始终坚持“内培+外引”的人才发展机制,着力实现域外人才与本土人才的有机结合,以“千名专家进千户企业”活动为契机,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成功与辽宁省林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进行项目对接。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农业重点产业带头人评选”活动,大力挖掘苗木产业领域的“土专家”和“田秀才”。在人才的带动和引导下,目前全市创建彩色苗木专业合作社50个,“彩色苗木产业区”由原来的三大产业区扩充至五大产业区,实现了苗木产业全覆盖,“象牙山”牌苗木产品被确定为省级著名商标,开原市被中国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彩色苗木产业第一县”荣誉称号,在全国叫响了“开原苗木”品牌。

实施“两工程”,服务“零距离”。开原市深入实施了“百名农业科技人才帮带工程”和“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工程”,组建了由100名优秀农业科技人员组成的专家服务团,走入田间地头为农户答疑解惑,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在全市重点扶持1000名具备创业基础的人才提升产业层次,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绿色通道”。同时,按照区域及专业特长对苗木人才进行分类建档,通过与困难群众签订“帮带责任书”、制订帮带指导方案等形式,带动周边困难群众共同增收致富,达到培养一个、带动一批、富裕一片的效果。目前,全市彩色苗木花卉年产值达35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项目区内年人均增收2.2万元,真正使群众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快车道”。

(作者单位:开原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