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范文第1篇

xx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工作汇报

xx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于xx年x月正式成立运行。近五年来,中心从摸索中起步,在规范中发展壮大。目前拥有会员企业x家,担保基金xx万元(财政xx万元,会员企业xx万元)。截止20xx年3月31日,累计为会员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承兑汇票担保xx笔xx亿元,余额xx万元,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信保中心为非营利性社团组织,依法登记注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按照“入会自愿、互为担保,合作共盈、促进发展”的原则,由县政府出资发起,吸收民营企业加入。

2、中心的性质是:会员互助合作、自治自律、风险共担、共谋发展。

3、中心的目标宗旨是:在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县产业规划的指导下,以确保自身信用为基础,为入会会员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以提高xx县中小企业信用为使命,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4、信保中心的资本追加方式是:①县政府首期投入200万元,以后每年追加50万元;②入会企业自愿一次纳基金10-50万元;③担保基金存款利息的50%。

5、信保中心担保费用的收取:担保费用按担保额0.01%/月的标准收取。

截止20xx年12月31日,中心会员企业已由成立之初的xx家发展到xx家(分九批共批准入会xx家,已劝退x家,强制清理退会x家)。其中:棉纺织企业x家,食品加工企业x家,棉花加工企业x家,造纸企业x家,彩印包装企业1家,电子企业1家,贸易流通企业1家。会员企业从业员工xxx人,固定资产x亿元,纱锭xx万枚,年销售收入xx亿元,年入库税金xx万元。

xx家会员企业担保基金已由成立之初的xx万元增加到xxx万元,担保项目已由单纯的贷款担保拓展到贷款担保和承兑汇票担保。20xx年1-12月,累计为会员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承兑汇票担保xx笔xx万元。

我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成功经验被称为“xx模式”,先后在全市、全省推广,目前已有安阳、开封、许昌、平顶山、周口、驻马店、信阳及我市的近50个县市前来考察学习取经。

二、组建的背景

近年来,xx县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突出发展以棉纺织为重点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抓骨干强素质,扩规模上水平,促进了工业经济尤其是棉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但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金制约因素也越来越明显,棉纺织行业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展资金短缺。xx县棉纺织企业大多是个体私营企业或股份合作企业,企业建厂时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厂房和设备上,致使一些企业因缺乏流资而不能投产或达产;部分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急需技改扩规模上水平,但因为没有资金支持而不能付诸实施。二是融资渠道较窄。由于商业银行的改革及市场战略目标的调整,银行资金主要投向城市和大中企业,加之县域银行贷款规模不断压缩,形成了政策因素的制约;部分企业厂房简陋,土地采用租赁形式,设备又不能抵押,虽然急需资金,但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银行不予放贷。企业只好进行社会融资,向亲朋好友拆借或民间高息借贷,这样不仅扰乱了金融市场,也形成了潜在的经营风险,易引发民间纠纷。因此,企业要求政府帮助协调解决资金紧张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了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县委、政府从xxx年初就开始筹划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在运行模式的确定上,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1、通过考察论证,认为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信保中心运作模式,不能在我县得以有效实现,因为他们的担保机构一般都是采用公司制的纯营利性的商业运作办法,追求利润最大化,担保费用较高,条件苛刻,中小企业承受不了。同时,全部由政府通过财政投入来建立担保基金的形式,也不适应发展的要求,因为这种形式无形中增加了财政的风险,政府将承担无限责任,而且由于是政府行为担保,企业缺乏市场机制约束,生产经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大降低,资金回收的难度会更大。2、棉纺织企业发展的特点突出,一是xx县棉纺织企业相对集中,信息对称,企业之间的信誉和经营状况互相比较了解,有助于推行互相担保。二是近年来xx县棉纺织企业不断进行技改,设备比较先进,大部分价值较高,一旦发生风险,设备便于处置,采用担保中心反担保形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贷款设备不能抵押、金融部门有资金不能放贷的矛盾。为此,县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法律专家和企业法人代表经过多次探讨论证,确定了xx模式的信用担保运行办法,由政府出资200万元发起,全县中小企业自愿入会,信用联社提供限额资金支持。担保中心开办费、办公费由县财政解决,减少了会员企业的融资成本。这种担保贷款模式符合xx县情,符合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既体现 了政府产业扶持引导政策,增强了金融部门和企业的信心,又体现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金融部门之间的互助合作,达到了银企双赢的目的。

三、主要做法

(一)广泛宣传动员,提高企业主思想认识

为了解决大部分企业主认为担保中心解决不了实质问题的思想顾虑,我们联合企业局、信用联社、财政局等部门的同志,深入到民营企业中,广泛宣传组建信用担保中心的重要意义及有关运作办法,并多次召开企业座谈会,印发了担保中心章程草案,交给大家反复讨论,使广大企业主充分认识到通过信用担保,不仅可以缓解资金短缺问题,而且可以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最终实现银企双赢。通过广泛宣传,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全县xxx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先后有130多家纷纷提出申请,主动要求入会。

(二)严格准入条件,积极吸纳会员企业

为了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发挥最大效益,担保中心抽调业务骨干,先后对提出申请的xxx余家企业逐个进行考察和评估。主要从其法人素质、经济实力、资金结构、经济效益、偿还能力、风险等级、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核和评估。经过严格审核,先后分九批把资产负债率低、经营状况好、信用度高、发展前景好的xx家企业确定为会员单位。同时,定期举办会员企业财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引导企业增强信用意识,及时还贷,从根本上降低信贷风险。

(三)科学评定信用等级,确定担保限额

对会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固定资产规模、负债状况、效益情况、资本构成及法人、股东基本情况,担保中心逐一建立企业基础档案资料,参照协作银行制定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办法,结合民营企业发展实际,制定了一套可操作的企业等级评定标准(分为aaa级、aa级、a级、b级和c级五级会员企业)。根据每个会员企业的信用等级,按其交纳基金比例和固定资产净值比例设定每个会员企业的贷款最高限额。担保贷款总额控制在基金的4倍+全体会员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的15%范围内。

(四)严格审批制度,规范担保程序

企业入会时,经担保中心理事会讨论,交协作银行贷款管理委员会集体审核通过后,确定最高授信额。在授信额度之内,根据需要,企业可以随时申请贷款担保,担保中心严格按照审批权限,保证在两个工作日内办完担保手续。对每笔担保业务,会员企业提出申请后,担保中心在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贷前调查、初审、落实还款资金来源的基础上,与会员企业签订反担保合同,由受保企业的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土地使用权以及其它一些可抵押资产进行抵押。之后,与会员企业签订担保合同,与企业法人代表签订不可撤销信用保证书,通知协作银行发放贷款。

(五)实施保后跟踪制度,强化外部监督管理

为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的发挥,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担保中心制订了“贷款企业跟踪调查表”。在要求贷款企业每月必须如实上报的基础上,担保中心及时进行跟踪问效,了解掌握企业的情况和需求。一是对在保企业的抵押物进行跟踪检查,定期到在保企业检查抵押物有无变化、有无流失。二是对在保企业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测。我们始终坚持与协作银行协调行动、有力配合的原则,深入企业监测与定期审验报表相结合的原则,物流与资金流同时跟踪的原则,监控责任落到具体人头的原则,担保中心专管人员每月至少到企业审查一次,重点检查资金流向、产品库存、经济效益等情况。通过勤看、勤问、勤查,使在保企业资金流向始终处在可控状态之中,资金使用均做到了专款专用。三是与会员企业建立了定期联系、互通情况制度,使在保企业的情况能够及时传送给担保中心,为担保中心快速掌握企业信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开辟了新渠道。

同时,县政府办、企业局、财政局、银监会、人民银行等部门对中小企业担保业务和担保中心的运行情况定期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帮助协调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担保中心工作正常运行。

四、取得的初步成效

担保中心成立运行四年多来,累计为会员企业提供担保xx亿元,不仅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有力地促进了xx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中小企业发展、财政收入增长和就业再就业渠道拓宽。起到了政府投资的“放大器”,银行风险的“减压器”,中小企业信用的“孵化器”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促进器”的作用。

一是广大中小企业普遍增强了信用意识、风险意识和市场意识,在原料购进、产品销售、市场信息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进而培养磨炼出了一批民营企业家群体,培育扶持了我县棉纺织产业,加快了我县棉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目前,全县棉纺织工业企业已发展到xx家,固定资产xx亿元,从业人员3.5万人,纱锭规模达到xx万锭,织机xxx余台套,棉纺织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二是大大提高了协作银行信用社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县信用联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由担保中心成立前的x万元猛增到现在的xx余万元,20xx年6月—20xx年12月县信用联社仅从担保中心会员企业中获得贷款利息收入xxx余万元,且没有出现任何损失。

三是促进了社会再就业的增长。据测算,担保中心x家会员企业,在受保期间,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新增利税8000万元,新增就业、再就业岗位9000个,不仅安排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安排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吸引了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就业。

四是由于较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问题,企业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担保中心成立以来,恰遇国内棉纺织行业原料和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许多企业急于购进原料,资金短缺,担保中心及时发挥“加油站”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流资,帮助大部分企业顺利度过了难关,使我县棉纺织工业实现了质量、效益同步提高。20xx年全县限额以上棉纺织工业实现产值、增加值和利润分别占全县限额以上工业的x%、x%和x%。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风险补偿资金不到位,严重制约担保中心的发展。由于担保中心担保过程中收取的担保费用太低(低于国家规定20多倍),根本无法足额提取风险补偿资金,使代偿损失无法补偿,严重制约了担保规模的继续放大和担保业务的持续发展。

2、企业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县企业普遍感到生产经营困难,尤其是棉纺织行业形势低迷、销售不畅,出现了停产半停产现象,产成品积压、应收帐款增加,企业平均流资周转速度比以前减缓至少一个月以上,企业流资紧张的问题更加突出,而合作银行县联社贷款规模有限,致使企业资金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3、企业利率负担较重。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半年期月利率为4.2‰,一年期月利率为4.65‰。县信用联社对会员企业原来执行的是半年期月息10.5‰,一年期11.4‰。最近县联社先后两次作了较大下调,但半年期贷款月利率仍为7.98‰,一年期贷款月利率仍为8.31‰,与国家基准利率相比分别上浮了90%和 79%。这个利率与民间融资相比还是较低的,但由于当前企业经营难度太大,感到仍偏高。

六、下步工作打算

1、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以全县民营企业为依托,以现有会员企业为基础,广泛培育优质会员,建立优质企业信息资料库。通过提高入会门槛、严格入会标准等措施,建立优胜劣汰、能进能出机制,使会员企业数量稳定在90家左右。

2、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对入会以来规模没有发展的企业维持或逐步降低担保授信额度,对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年入库税金100万元以上、纱锭10000锭以上的企业适度增加担保授信额度。

3、健全基金注入机制,逐步增加资本金投入。一是动员会员企业增加入会基金,筹集400-500万元;二是向上争取国家对运行较好担保机构的无偿补助资金;三是建立对担保中心的再投入机制,建议县政府从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门资金,增加对担保中心的资本金投入。

4、加强风险控制手段,强化经营理念。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操作;采取科学有效的反担保措施,完善各项法律手续;加强事后监管,实施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等,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完善操作程序,积极稳健地为会员企业服务,扶植会员企业发展。

七、建议

1、对县级担保中心实行风险补偿制度。由于商业银行已淡出县级市场,唯有农村信用联社能服务县级中小企业,而农村信用联社贷款利率又比较高。因此,为减轻企业负担,县级担保中心只能是象征性的收取担保费用,低于国家规定几十倍,根本无力提取风险准备金。因此建议市政府出台政策,由县级政府对本级担保中心实行风险补偿制度,并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范文第2篇

根据安排,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精心组织下,我们于200*年9月25日至26日就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流转情况开展了专题视察调研活动。视察调研组以城关镇为主要调研对象,实地察看了该镇龙头村、普济寺村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土地流转情况,并与镇、村负责人、产业大户和农户代表进行座谈交流,视察结束后,召开了专题视察调研座谈会,听取县政府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各位省市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对进一步推进**县新农村建设及土地流转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现将视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特点

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是优化农业生产要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优质率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土地流转工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针对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以土地为主的农业资源流转,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运行机制,通过试点示范,稳步推进农业资源的有序流转,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升和主导产业建设步伐的加快,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据调查了解,止目前,全县流转土地面积已达2.3万亩,占全县农用耕地总面积的5%,涉及茶叶、绞股蓝、蚕桑、中药材、畜牧业和实施退耕还林等方面,其中茶饮产业流转土地1.5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三分之二。从调查的情况看,**县的土地流转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在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2.3万亩中,水田约4000亩,旱地约1.4万亩,流转坡地实施退耕还林4600亩,涉及流出2081户,流入754户。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转包型,即原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的经营权转移给其他业主,承包方与发包方原承包关系不变,这种类型占60%以上;二是互换型,为了耕种方便、发展规模经营或发展优势产业的需要,农户之间或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串换承包地;三是租赁型,即承包方将土地租赁给其他业主生产经营;四是入股型,即承包方将土地以股份的形式参与经营,实行按股分红;五是转让型,即原承包方申请并经发包方同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他人经营。

2、土地流转主体多元化。2001年前,土地流转主要在农户间自发进行,以转包为主。近年来,流转主体逐步拓展,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除一般农户外,农村产业大户、外地能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个体工商业主等也都纷纷租地、包地开发农业产业,积极参与和扩大产业规模经营。

3、土地流转价格市场化。土地流转的本质是土地使用权的商品化,农民在出租或转让土地使用权中获得收益,近年来,**县坚持和完善实物地租的形式约定流转费,按国家颁布的相应粮食中准指导价折价计算兑现,有效保护了流出流入户的利益。

二、取得的成效

**县是一个自然环境优越、绿色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厚实的山区农业县。随着土地流转的逐步深入,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流转的规模逐年扩大,产生了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入实施,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农业区域特色进一步凸现。目前,长安、八仙、广佛、洛河、三阳、大贵、正阳、城关等乡镇茶叶产业彰显优势,绞股蓝产业在长安、城关、大贵、三阳初具特色,兴隆、西河、老县、三阳、女娲山、洛河等乡镇的蚕桑初成规模,八仙、正阳、广佛的中药材生产蓬勃兴起,以生猪为主导的养殖业在全县呈燎原之势。据调查统计,全县茶园面积已达到11万亩,绞股蓝种植面积2.5万亩,产茶达到2560吨(其中绞股蓝茶650吨),茶饮综合产值达到2.3亿元;全县生猪、白山羊、家禽饲养量分别为38万头、20万只、100万羽,全县养殖业收入2.5亿元;全县桑园面积9万亩,年养蚕6万张,蚕业收入(不含工业)3600万元;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值5000万元。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绿色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居重要地位。

农业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进。通过土地有序流转,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大户、龙头企业集聚,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主导产业基地,促进了主导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据调查显示,培育百亩以上茶饮大户74户,年养蚕10张以上大户226户,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500户(其中年出栏100头以上的正大模式养殖示范户312户),种植50亩以上中药材大户104户。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专业村、一批新型的产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农业产业主体正在形成。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土地流转的推进,促进了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资源融合培育发展了女娲茶业、女娲银峰、女娲茗茶、八仙云雾、农盛绞股蓝、五和饮品、众鑫茧丝、八仙腊肉等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特色产业龙头和骨干企业,引资建成了天宝制药和北医大药业生产基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9个,其中茶叶专业协会22个,养殖专业协会30个,蚕桑专业协会25个,中药材专业协会2个。龙头骨干企业与合作组织的发展,明显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开发,为科技兴农战略的深入实施搭建了平台。土地、产业、技术、品牌、资金等要素资源逐步向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集聚,科技培训直接到大户或龙头企业主,由龙头企业和大户培训带动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入户的效果更加明显。如长安镇洪善存依靠科技特派员帮助修订完善了茶叶、绞股蓝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申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了《女娲有机茶标准综合体》和《无公害绞股蓝标准综合体》,填补了**地方农业标准和陕西省有机茶、无公害茶饮品标准的空白,依靠科技特派员帮助引进采茶、制茶、修剪成套机械化设备和技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带动了全县茶业的发展和进步。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步伐有所加快。通过土地有序流转,有效解决了耕地撂荒和产业园弃管的现实问题,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就业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流出户农民不但从土地流转价格中得到实惠,而且部分农民转化为农业产业工人,在提供劳务中获取劳动工资收入,使众多农民不出家门就找到了就业渠道。如长安镇中坝村大户凌久成流入本镇中原村茶园180亩,流转本村农户水田75亩建立高效茶园,年均收入达到150万元,每年支付租金8万元,支付农民劳务工资30万元;长安镇中坝村女能人田珍流入邻近梁桥村农户精品茶园250亩,每年收入过百万,向农户支付租金12万元,向农民支付劳务费20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从视察调研的情况看,**县推行的土地流转,对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土地流转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当前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一是多数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有的认为土地仍为生活保障的主要来源,恋土情结浓厚结不愿流转,有的甚至撂荒也不愿流转,有的认为土地流转就是对承包地的重新调整,也有的怕转出后,政策一变失去承包权,就会没有依靠和不安全;二是不少农民小农经济意识比较严重,小富即安,投资兴业怕担风险,务工经商怕丢地权,满足于守土经营或交亲戚耕种比较放心;三是部分业主怕土地流转政策不稳定,不敢大胆投入;四是部分承包业主认为土地流转期短的多,期长的少,这种情况容易出现短期行为,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配套服务不到位。一是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不到位,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部分农民仍主要依赖土地收入解决就医看病、子女上学、养老等问题;二是土地流转工作服务不到位,虽然乡镇已成立土地流转的服务机构,但由于受交通、人员、经费等限制,不易及时有效地为农户提供土地流转的供求登记、信息、土地评估、法律政策咨询、调解合同纠纷等服务。

劳动力转移空间小。**县城镇化、工业化相对滞后,农业产业规模较小,流出户的农民就业环境仍不宽松,能人大户、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农民进城还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不少农民文化素质低,转移就业能力较差,从事其他行业打工不易取得比经营土地更好的效益,一些农民仍然是一边务农,一边到社会打零工维持生计,因而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差仍是制约我县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

强势能人大户、龙头企业形成难。由于原始积累普遍不足,现有的产业大户进一步聚集大规模农业资源的能力十分有限,新的产业大户形成较为困难。一是受山区自然条件所限,**县农村坡地自然分布较为分散,无形中加大了承包者的投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土地流转;二是由于部分农民素质不高,经济实力不强,有能力大规模经营土地的能人大户还只是极少数;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从事农业开发和经营的投资者仍偏少,土地规模经营缺乏有效载体;四是农业比较效益整体偏低,农业开发又受市场和自然灾害双重风险的影响,外来业主对投资开发农业极为慎重,真正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或业主参与农业资源流转、实施规模经营的比较少。

资金扶持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大。一是财政资金十分有限,扶持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力不从心;二是从事高效农业开发需要较大额度的资金投入,而承包业主在流转初期一般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从金融信贷部门贷款往往必备条件不足,资金受限,使其规模难扩大,效益难提高;三是农业项目偏少,比较效益低,风险相对大,致使招商引资难,项目实施难。

四、建议和意见

代表们通过视察调研,经过分析思考,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提高农村土地流转质量和效益,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农民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让农民意识到土地流转的优越性,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引导农民增强流转土地的自觉性。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中央省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要求,引导农民知晓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则和政策,做到依法、自愿、有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通过典型示范,使广大农民和承包业主看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实际效益,从而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土地流转。

提供优质服务,为土地流转营造良好的环境。这种服务应当是实实在在的、优质高效的服务,一要建立健全组织体系,继续切实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县、乡两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综合协调、统一领导当地的土地流转工作。二要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作用,使土地流转进入市场,依靠市场调节完善流转机制,推动土地流转的健康运行。三要认真解决土地纠纷这一土地流转后易产生的遗留问题,如果解决不到位,势必影响整个土地流转工作。针对农村土地纠纷的实际,县、乡两级应考虑建立强有力的专门仲裁机构,着力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排除隐患。四要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强以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子女教育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长期以来农民主要依靠土地作为唯一社会保障的现象逐步引向依靠社会保险和保障功能上来,真正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土地流转的重要拉动力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必须为广大农民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使其获得稳固的非农产业收入,保持土地流转制度的稳定。各级各相关部门应当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措施来抓。一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开拓农民就业门路,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机会。二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和就业能力。三要加快发展小城镇,增强小城镇的载体功能,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四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序输出劳动力资源,实现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五是对没有输出条件的农村劳动力,也要扶持引导其就地发展二、三产业,稳定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