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

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

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方法;研究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化学实验是促使我们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通过实验培养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在乐中学、趣中悟,才能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素质教育的要求及新课改的执行,都把培养,唤起我们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是提高和保证高中化学学习成绩的必要条件。也是高中化学老师实施教育的目的。然而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求老师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和学习的心理需要,因材施教精心培育。老师要做到熟悉教材精髓,帮助学生掌握归纳知识的重点、难点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化学知识内在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建立化学知识体系,应用高中化学知识讲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多做实验紧密联系实际;更为重要的是老师要与学生在实验中多交流沟通。只有掌握以上几点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才能收到高效的学习成绩。

一、优化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唤醒我们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各个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也就是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了以发展为本位。老师要做到熟悉教材精髓,精心备课,用化学知识讲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多做实验紧密联系实际,应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手段,形象生动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老师要用爱学生爱教育事业的心去认真设计每一堂化学实验课,才能收到高效的学习成绩。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让我们学生在实验中自己构想实验方法、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外界干扰因素,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记录相关实验数据,获取实验信息,与其他同学交流信息、处理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从化学实验的研究分析和观察化学现象中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是我们学生学会科学归纳方法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化学实验帮助我们学生探索化学规律、学习化学规律。作为老师要尽最大的可能为我们学生提供参与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让我们学生根据可靠的生物事实和已有的背景知识,通过想像和推理来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相关的实验仪器、工具等来搜集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去验证假设、修正假设,形成最后的实验结果。教师要能注重教材中有关趣味实验,使学生在有趣的化学实验中感受到无穷的化学魅力,心理和智力都得到良好启迪开发。

二、实验是掌握高中化学知识的有效学习方法

实验是通往化学学科知识的桥梁,实验是掌握化学有效学习方法的关键,根据多年学习经验总结高中化学实验学习兴趣的方法如下。第一,只有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学生尊重、信任、喜欢、爱戴老师,老师尊重,关心、喜欢学生的良好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老师指导下,信任遵从老师进而喜欢学习他教的的学科,养成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可想而知蒸蒸日上。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师生间情感共鸣,才能产生和谐统一的行动,表现在教学上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差。教与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鼓舞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实际的成绩观察中发现,好的优秀的成绩绝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能够取得的,都是在激发兴趣充分理解,又努力专研的基础上获得的。因此在实验课堂上,按新课程要求老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创建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是关系。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习兴趣才是我们学生掌握高中化学知识有效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二,发挥化学学科实验优势,在化学实验中激发兴趣也能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化学本身就是研究物质间相互反应变化的的学科,在化学实验中存在美妙的颜色、气体和其他现象,美不胜收。实验利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制备Fe(OH)2,按要求用煮沸且冷却的蒸馏水配好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将试管改成微型注射器,先在注射器内吸入适量的NaOH溶液,紧接着吸入FeSO4溶液,在注射器内Fe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接触处可以看到明显的白色不溶物。在化学实验中往往会出现,两种物质反应后颜色发生变化;也有的物质反应后有气体生成等现象。在实验的过程中,燃烧金属钠,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生成的黄色火焰以及实验产生的黄色固体,这样就能对实验的结果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与理解.通过丰富多彩的变化,准确反应自然界中物质之间相互变化的客观规律。在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的同时,观察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记录实验过程,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完成化学学习。因此,老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仪器,记录实验步骤及及实验现象,适时讲解达到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和化学实验的目的。第三,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高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巧妙的把生活中的现象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中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索欲望和兴趣。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把化学知识与我们学生身边的各类生活情况相结合,将化学知识融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设计质朴真是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例如:拓展实验:2P+3Cl22PCl3(液)2P+5Cl22PCl5(固)(燃烧,白色烟雾)。设计实验或者教师演示实验:氯气与水反应.利用这个知识来介绍自来水消毒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出氯气漂白原理的方程式,Cl2+H2OHCl+HClO,2HClO2HCl+O2.再次用实验来探究氯水的漂白性的本质原因.这些常见的现象都与化学有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遇到化学问题,我们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不仅有兴趣还有实用价值。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在生活现象中体会化学美,通过化学实验证明化学美,最终达到通过实验培养兴趣是掌握高中化学知识有效学习方法的目的。

三、小结

高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上的一门科学,老师要做到熟悉教材精髓,精心备课,用化学知识讲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多做实验紧密联系实际,能否正常完成实验是能否正常开展学习的重要基础。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关键部分,我们学生可以从思路、内容、方法等方面适应实验教学,从而打破陈旧的常规思路通过创新达到全新的化学教学效果。

作者:浦天佑 单位:淄博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二利.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考化学;全国卷;四川卷;差异及调整

经教育部批准,四川从2016起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科目,将全部使用教育部统一命制的试卷。针对化学这一学科2016年仍采取四川卷来说,结合我省中学教学实际,为保障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确保高考改革顺利推进和平稳过渡而做出的慎重抉择。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结合教学对过去自主命题的教学经验、对全国卷的分析和对其他经验的借鉴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高中化学四川卷与全国卷的差异

四川卷选择题部分基础知识为主,从化学与生活、离子反应、基础实验、电化学、物质的量、电解质溶液综合等基础方面考查,2015年较往年相比增加了基础实验操作。非选择题部分从吸收与整合化学信息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能力三大维度进行考查。全国卷选择题部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考点突出,题目的综合度加大,信息量多,涵盖的知识点多,考查的知识点有:化学常识、实验常识、物质最基本的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化合物、原电池、电解池、盖斯定律、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等。非选择题部分:注重实验能力的考查。如2013年的第26题,2014年的第28题,2015年的第28题,这些实验题所取素材简单明了,具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追求问题有新意,侧重实验基础;仪器选择连接、操作的规范是考查主流,问题灵活多变。重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查,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如其中2013年的28题是根据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总压强(P)数据表考查化学平衡有关计算。

二、针对存在的差异实施调整方法

1.加强对教学大纲和全国卷的研究

四川省实行自主命题已有五六年时间,大多数老师对于四川卷的考点有深入的了解和教学的把握,面对实施全国卷的形式,主要加强对全国卷的深入研究,总结命题规律和变化的考点,组织老师积极开展教学研讨会,充分解读教学重点,深入研究全国卷要分模块做详细的分析,总结考查方式和考点,注意对知识不同侧重的掌握,理解其知识体系,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模拟练习,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并明确学习思路,逐渐让学生完成这一过渡,逐渐适应全国卷的考试内容。

2.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高三阶段复习压力较大,化学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积极主动利用网络、调研等多途径借鉴其他省份有效的化学备考方案,对较早使用化学全国卷并有一定成效的省份,他们的经验总结进行学习,多组织教师进行总结,并注意结合四川省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抓住关键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效解决这种变化带来的冲击。

加强对化学实验的要求,学校保证相关的实验设备的完善。化学实验题是理综考试必考试题,相对的全国卷更注重实验的考查,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实验,比如对钠元素与水反应特征的实验,有顺序的对其活泼性、反应产生的溶液、气体进行一系列的验证,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熟悉对实验的操作,在对重点部分比如电解质溶液这部分学习时,对特征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析出、导电性及溶液酸碱性的变化等,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分析讨论,对实验的结果有一定的预期和思考,“为什么出现析出的现象、浓度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并结合化学反应式来总结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理顺课本上的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基础知识,同时有助学生体验对具体的化学问题求解全过程。

精选一些典型的试题,有针对性让学生练习,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增加有机推断、化学平衡、化学计算,如盖斯定律、原电池、电解池等相关问题的训练。突破化学反应原理、化工流程专题。更要引领学生从学科思想方法中去体会、总结一类问题的思路、规律、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3.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化学方程式 配平 观察―分数法在中学化学学习中,方程式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其配平方法除了常见的观察法和最小公倍数法外,众多参考书介绍了名目繁多的配平方法,如奇数配偶法、归一法、待定系数法等,这些方法确实能配平一些不常见的反应,但这些方法难上手、适用面窄,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在复习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时,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巧“凑”课。

一、引入课题

[投影展示]配平下列反应式:C■H■+O■―CO■+H■O Na■O■+CO■―Na■CO■+O■

[学生讨论]笔者在巡查过程中听到学生这样讨论:

这两个反应很熟悉,但怎么一下子配不平了。好像能配平,但我就是平不了。

第一个中氧元素出现了三次,我用不了最小公倍数法。第二个中只有氧变价,可怎么变的呀。

我记起来了,第二个是2,2,2,1……

“我配平了!”有个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突然惊呼道。旁边有同学立即凑过去,却又很快散开,同时把目光转向教师。此时,我就势了解该学生的配平情况。可该学生低着头,回答道:“老师,我是配平了,但我是凑的!”

二、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是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配平中的观察―分数配平法,即易学易用的巧“凑”法,配平过程中先用观察法配平简单元素,较复杂的元素留在最后用“凑”的办法暂时将其配平,然后用等式性质将方程的系数化为互质的整数。

[例题分析]配平下列反应式子:C■H■+O■――CO■+H■O

此题若用最小公倍数法来配平,在配平O原子会遇到困难,即左边O原子2个,右边O原子3个,最小公倍数为6,但用此法无法配平之。

此题涉及四种物质,即C■H■、O■、CO■、H■O,其中有三种物质中含有氧元素,显然,O原子的配平较复杂,则不应最先配平O原子,一般最后配平O原子,可先配平H原子和C原子。

[学生展示]如何配平C■H■+O■――CO■+H■O呢?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发明了如下配平方法。

步骤:(1)配平H原子,左边H原子1个,右边H原子1个。故原式照写。

(2)配平C原子,左边C原子2个,右边C原子1个。故在CO■前配写数字2,C■H■+O■――2CO■+H■O。

(3)分数法配平O原子,即在O■前配个分数,使左右两边O原子个数一样多。因为此刻左边O原子2个,右边O原子5个,则在O■前配写分数“5/2”。C■H■+5/2O■――2CO■+H■O

(4)在每个化学式系数前,乘以分数的分母“2”。2C■H■+5O■――4CO■+2H■O,即完成了此反应的配平。

[教师小结]观察―分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是:

(1)首先在单质存在的一边中,选定一个比较复杂的化学式,假定此化学式的系数为1。

(2)在其他化学式前面分别配上一个适当的系数(可以是分数),把除单质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的原子数目配平。

(3)然后,在单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可以是分数),把单质元素的原子数目配平。

(4)最后,把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系数同时扩大适当的倍数,去掉各系数的分母,化学方程式就配平了。

[教师引导]按照此“凑”的配平方法,Na■O■+CO■――Na■CO■+O■

这一反应方程就只需要在O■前配二分之一了。对这一经常用到化学方程式,有些同学就不用背系数了呀。(有同学哑然失笑)

[教师引导]根据这一配平方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常考的难点方程。

1.CH■CH■OH+Na――CH■CH■ONa+H■

2.Na■O■+H■O――NaOH+O■

3.Al+H■O+NaOH――NaAlO■+H■

4.CH■CH■OH+O■――CH■CHO+H■O

[教师点拨]这个反应是高中化学中常考的特殊反应,相信有些同学都记住了该方程的系数。但对该反应的酌配平过程却是比较模糊的。用这种观察―分析法使得对于该反应的配平思路变得简单且清晰。应用观察―分数法能很好地化解中学阶段有机化学方程式配平中这几个难点,大大减轻了同学们的学习负担。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归纳与讨论,这些方程都是中学阶段常考且配平有一定难度的方程,通过观察―分数法配平,能轻易地突破难点。

[技巧总结]1.应用观察法配平一般元素时应把握“由简到繁”的原则;

2.应用分数法配平较难元素时一般应将单质前的系数改为分数而将方程暂时“凑”平。

三、课后反思

1.观察―分数配平法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找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让学生水到渠成地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较高级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观察―分数法的生长点:

(1)观察配平法化学方程式: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学生最先想到的是观察法。观察法常见的思路是:首先通过观察,找出方程两边各只出现一次(即最简单)的元素,先配平这种元素,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最后配平方程中最复杂的元素。

(2)数学中方程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2.提出观察―分数配平法的过程

笔者通过多年教学经验总结,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配平且又常考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往往用观察法或最小公倍数法难配平。在此基础上归纳其共同特征,提出了用观察―分数配平法解决这些重难点方程。同时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找到生长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这一新配平方法,让学生自己实现了“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开放性问题;特征;类型;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5)9C0007C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中的开放性问题为科学探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过程通常含有很大的探究成分,对学生假设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注重利用开放性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注意增加开放题的比例,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1]。为此,本文拟对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的特征、类型及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1 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的特征

目前对于开放性问题的界定尚未达成一致,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可将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描述为化学实验中的那些结构不良、允许学生个性解答的问题。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有以下特征:

1.1 问题呈现情境化

杜威的实用主义知识观特别强调问题情境的作用,认为真诚的困惑与真实的问题情境是教学的根本。化学实验中的开放性问题往往源自学生的化学学习、社会生活实际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化学实验的本质和价值,让学生在知道和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能用来做什么和怎么做。

1.2 问题结论多样化

化学实验中的传统问题多是化学性质的判断、化学事实的验证、化学结论的应用等形式,往往结构单一,思路单一,结论单一。而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结构则呈现多样形式,问题的初始条件、解决途径、问题结论等都具有不确定性,有的是追溯多种条件,有的需找寻多种操作,有的要探究多种结论等等,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寻求问题的多种解答。

1.3 问题解决探究性

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过程通常呈现非线性状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会遇到挫折、失败或停顿等,需要不断提出猜想,不断验证,多层次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元认知成分和非认知成分在开放性问题解决中发挥重要作用。格拉斯(Class,1984)的问题解决过程模型很好地诠释了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解决的探究性[2]。

1.4 解决思维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组成,也是开放性问题解决的必要条件和最终目的。发散思维要求学生能从已知条件中筛选有用信息,以个人相关经验为基点,从不同角度出发,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化学实验中的开放性问题解决需要学生多角度探索问题解决的方向,多层次推进问题深入,探究多种结果并选择最佳途径。

2 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的类型

化学实验中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过程通常是围绕研究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体系,并在实验实施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操作方法,不断探究问题的结果。根据化学实验问题解决过程中各要素开放程度不同,可以将化学实验问题划分为开放层次不同的问题类型:验证型、实验结论开放型、实验操作开放型、实验装置开放型、实验方案开放型、开放探究型,其中实验操作开放型、实验装置开放型和实验体系开放型为同一层次,属于实验体系开放型问题,具体情况见表1。

2.1 实验结论开放型

实验结论开放型问题属于开放型问题的第一个层次,开放性程度很低,具有给定的研究问题和实验体系,探究实验的不同结论。

例1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KCl、K2CO3、Na2SO4、FeCl3、Ba(NO3)2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做了有关实验检验其成分。下表是他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你根据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假设各步恰好完全反应),并写出固体粉末的可能组成。

该问题是典型的实验结论开放型问题,在该情境中学生要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问题的最终答案也各不相同。固体粉末可能组成为:Ba(NO3)2、K2CO3;Ba(NO3)2、K2CO3、KCl;Ba(NO3)2、Na2SO4;Ba(NO3)2、Na2SO4、KCl;K2CO3、Na2SO4、Ba(NO3)2;KCl、K2CO3、Na2SO4、Ba(NO3)2。

2.2 实验体系开放型

宋心琦教授曾对化学实验体系做了要素分析并指出:一个化学实验,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教学实验,都可以归纳为:作为实验对象的物质体系(若目的在于探究化学变化过程,也可以称作化学体系);适当的仪器装置和必要的安全措施;合理的实验步骤和规范的技术操作等三个方面[3]。实验体系开放表现为根据一定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化学体系、合理的实验装置等,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体系中各要素开放性不同,又可对实验体系开放进一步分类:实验操作开放、实验装置开放和实验方案开放等类型。

2.2.1 实验操作开放型

实验操作是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的程序性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是实验顺利实施并得到正确结论的保证。实验操作的开放表现为对一个研究问题,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操作来完成实验要求。

例2 (2003年江苏)(1)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其熔点为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欲使冰醋酸晶体熔化,其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在实验室中用水浴加热,水浴温度容易控制,且可使试剂瓶受热均匀;也可以先打开试剂瓶盖,在瓶下垫热毛巾,待晶体熔化后,再倾倒出其中的乙酸。应注意的是,不论使用什么方法,都要注意安全原则,如不能直接将试剂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也不可以用玻璃棒或其他硬物去硬戮等。

2.2.2 实验装置开放型

实验装置是化学实验发生的场所,是不同实验仪器的合理连接,实验装置的开放性往往体现在实验装置的选取和改进。对于特定目的的化学实验,往往有多种实验装置可以选择,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装置需要考虑实验的物质体系、反应条件等对装置的要求。

例3 Fe(OH)2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或在含有氧气的水溶液中很容易被氧化而变色,难以观察到它本来的颜色。如何设计实验装置才能制备纯净的Fe(OH)2?

在制备Fe(OH)2时需要保证反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对于同一物质体系,可以设计多种装置,下图展示三种不同设计:

装置(Ⅰ):不能避免试管溶液中O2对实验的干扰。

装置(Ⅱ):苯(或汽油)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O2进入亚铁盐溶液中。

装置(Ⅲ):打开止水夹使产生的H2充满C管(赶去试管溶液中O2)中,再关闭止水夹,使FeSO4溶液压入NaOH溶液中,再打开止水夹。

2.2.3 实验方案开放型

实验方案设计是根据一定的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物质体系,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可行的实验步骤的过程。实验方案开放型是一种开放程度较高的形式,包含多种实验要素的开放。

例4 (2003年上海)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试剂来设计两种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 g)中CuO质量分数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实验中可能用到的主要仪器:①托盘天平②启普发生器③硬质玻璃管④泥三角⑤烧杯⑥坩埚⑦酒精灯⑧玻棒漏斗⑨干燥管

实验中可能用到的试剂:a.锌粒b.稀硫酸c.氯化钠溶液d.浓硫酸

该题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测定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需要学生根据不同的化学体系,选择仪器组成实验装置并说明实验操作,开放性很强。供选择的设计方案设计如表2所示。

2.3 开放探究型

开放探究型问题是化学实验中开放程度最高的问题,从研究问题到实验体系再到实验结论都是未知的。学生通过对化学现象的观察从而发现问题,收集实验证据提出假设和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运用各种手段来分析和解释数据,最终提出答案和解释,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修正实验方案,需要把研究结果与其他人交流。开放探究型问题最接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是一种多方面、多层次的活动,不仅在内容上开放,更需要开放的思维,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重要作用。

例5 学生在做乙醛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常会因为加入的乙醛的用量不同,得到沉淀的颜色分别为黑、褐、红三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利用控制变量法,可设计两组对比实验,研究异常现象的原因,如表3、表4所示。

(注:等量的质量分数为2%的新制氢氧化铜溶液6滴)

这是一个典型的开放探究型问题,学生观察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发现研究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3 化学实验开放性问题的教学策略

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是非线性的,不仅需要学生综合其先前经验和外部环境来共同建构开放性问题解决的图式,还需要个体情感、意志的参与,这就决定了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复杂性。以下策略可以有效帮助开放性问题在课堂中的实施:

3.1 鼓励可能方案的设想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开放性问题的教学需要师生之间不同声音的碰撞,在课堂上去质疑,去辩论,去发现问题,学生不同的思维有效催生创造性的想法;教师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多种问题解决方案。

3.2 促进小组深入的探讨

开放性问题解决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互相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相互启发,整合问题信息,进行思维的碰撞,多层次多角度探究问题解决路径,不断深化问题解决;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适当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例如,问题表征策略、小组合作策略、化学建模策略、认知监控策略等等。

3.3 实施客观有效的评价

教师在开放性问题教学中不能简单对最终结论进行评价,同时要注重问题解决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尝试应给予鼓励;另外,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方式协同进行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开放性问题解决中的表现。

3.4 注重基于评价的优化

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得出答案,要通过评价反馈,对自己的方案设计进行完善,反思自己的思维历程,并逐步掌握监控和调整问题解决过程的元认知方法,强化认知监控,促进学生高品质思维的发展。

开放性问题在整个化学教学中都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加强对开放性问题的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在化学教学中合理设置开放性问题,使课堂成为思维碰撞的场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