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运输部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0 引言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工作前进的步伐。目前,我国在交通运输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系统,公路、铁路、水路三方面的建设都有了飞跃的发展,一个庞大的运输网络覆盖了国家的每一个角落,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交通运输工作,不但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因此,交通运输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这项重要的工作如果管理不好,影响到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因此,在新时期做好交通运输的管理工作就是交通运输行业的首要任务。在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尚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存在的不足阻碍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影响着经济建设,更影响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形象和品牌打造,其中交通行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就是其中的一个需要改善的问题。
1 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
行业之间的特点是不同的,交通运输行业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抓住行业特点,去设计管理方案,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作为交通运输工作,具备以下特点:
1.1 公共性
作为我国服务行业的交通运输行业,它广泛的覆盖面,为我国各个地区的人们日常生活提供者生活的便利,首先是人们的出行,现代交通的发达,应经让人类从过去的遥远不可及的感觉中冲了出来,日行千里早已不是夸张的说法,从北京去香港吃早餐的故事也不是空穴来风,交通的便利给所有人提供了出行的方便;另一方面,运输的畅通,同样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人们不再为购买了物品如何弄回家而发愁,经商者跟不会再为如何运输货物而头疼,可以说对于所有的人来说,没有不和交通运输扯上关系的,这决定了交通运输这一服务行业的公共性,因此,作为具有公共性的交通运输行业就要不同于一般的行业,就不能把盈利作为第一目标,而是要把服务人民放在第一位,作为本行业的管理人员必须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去为每一位需求者排忧解难,否则就背离了行业要求。
1.2 强制性
强制性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又一个特点,交通运输的调度工作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为了安全,也为了交通运输的畅通,往往时间是固定的,这种固定的时间就是一种强制性的体现,其次是交通运输的价格,价格的制定是由交通运输部门统一制定的,因为这个价格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因此,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均衡,以此调控经济发展。这种强制性往往纵容了交通运输的管理人员,使他们借助权利,以权谋私,而丧失了应有的道德标准。
1.3 国际性
现代科技的飞速进步,使地球上的人类互相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尤其是从经济方面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提出,“地球村”这个崭新的名词的出现,都让我们看到了全世界大融合的前景,在这种形势下,各国之间的联系逐渐增强,经济和科技交流开始频繁,各个国家都希望通过互相的优势借鉴,在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获得长足的发展。这种经济发展的态势,把交通运输行业同样推向了一个全球化的地位,这种地位,让交通运输增加了和其他国家接轨的机会,交通运输行业跟随者经济的发展走向了世界。这中国际性,更要求交通运输的管理人员必须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因为这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形象。
2 交通运输管理中的问题
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给交通运输部门的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提出更高的要求,《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中规定了“道路运输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它规范着交通运输管理人员的行为,也规范着他们的工作态度。然而,一些管理人员不能摆正工作态度,无视规范的要求,我行我素的做出了一些有悖规范的事情,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形象。
2.1 交通运输管理人员的素质达不到要求
近年来,素质低这个话题不单单指向交通运输管理人员,而是针对了整个国人,我们曾经批判过这种说法,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中国人确实存在一些素质低下的人,交通运输部门的管理人员也不例外,他们不够按照《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中的那些文明礼仪去做,表现出来的是对代工作的不负责任、对待乘客的粗暴态度、性格的暴躁、语言的粗俗、处理事务的拖沓,等等这些现象造成了服务质量低下,损害着交通运输部门的形象。
2.2 在管理交通运输时出现执法不严的情况,
交通运输的强制性给了交通运输管理人员一定的权利,在物欲最大化的今天,一些管理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为一些违法行为开绿灯,这些行为损害着国家的经济利益,也损害着交通运输部门的形象。民众最为关注的是超载问题,这种不顾物质与人身的行为,埋下了极大地安全隐患,市交通运输部门必须要治理的问题。
3 提高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工作态度的措施
对于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存在的工作态度问题,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使交通运输部门的工作适应新形势,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
3.1 以新理念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
现代社会,人性化思潮正在统领各行各业的观念,交通运输部门也要站在新形势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服务作为工作的宗旨,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事物,居于国家的角度去处理事物,就能够自然的转变工作态度,成为新形势下合格的交通运输管理人员。
3.2 以政策为依据,强化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工作
交通管理部门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很完善,要认真学习这些政策和规定,要求员工严格按照这些中策和规定去工作,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对于工作中表现的实施奖励,对于那些不能自觉遵守的员工,通过考核评议等手段,实施一定的惩罚,并辅以管理文化的熏陶,利用培训学习、利用榜样的力量等等方法,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以不断改善工作态度。
4 结语
交通运输行业有自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这是本行业的法律依据,对于一些思想不端正,无视法律的违反规定条例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制裁,用法律去规范他们的行为,以此摆正他们的态度。
鼓励各地规范发展出租车电召服务
最近,一些城市开始对打车软件进行“收编”,“嘀嘀”“快的”等打车软件巨头也纷纷降低补贴,这是否意味着一度红火、被市场看好的打车软件前景堪忧?李扬表示,对于打车软件,政策研究的方向依然是鼓励和规范。
李扬认为,打车软件是电话预约叫车的一种新服务模式,属于出租车电召服务范畴,这种服务模式既可以为乘客预约出租车提供便利,也有助于出租车提高行驶效率,减少空驶和城市拥堵,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同时,打车软件也是智慧交通的具体体现。
对于打车软件的发展,李扬表示,交通运输部去年下发了《关于规范发展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的通知》,鼓励各地规范发展出租车电召服务,逐渐改变目前出租车以巡游揽活为主的服务模式,方便乘客打车,减少空驶。
李扬坦言,正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样,打车软件也有一个从快速无序发展到规范的良性发展的过程。从数量上看,打车软件最多的时候,市场上出现过30多款同类型的打车软件,而今数量在慢慢减少;从服务上看,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会造成个别人群特别是不会使用手机软件的老年人打车更加困难,会给出租车司机驾驶埋下安全隐患,会导致出租车司机在高峰时段挑活儿等。针对有些企业对使用手机打车软件的乘客和司机给予物质奖励,交通运输部认为可能会对市场的公平性产生影响。
着力规范统一ETC服务标准、标识,建立数据共享等合作机制
针对社会关注的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全国联网问题,李扬表示,交通运输部将力争到2015年年底,基本实现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收费,主线收费站ETC覆盖率力争达到100%,客车ETC使用率力争不低于25%。
关键词:现代化 综合 交通运输 管理体制
1、引言
交通运输业是由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及管道5种运输形式构成。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截止2012年,我国公路总里程数达423.75 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11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5 万公里;管道里程近10万公里。与其相比较,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相对落后,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制约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管理体制已成为交通运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我们党依据“社会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原理,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并根据国家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和总体部署,稳步推进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了政府交通运输管理职能转变,政府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已从微观管理和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二是基本理顺中央和地方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权限,实现了简政放权,明确了各层级的管理关系,既确保了中央政府在交通运输发展上的宏观调控职能,又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在交通运输建设和管理上的积极性;三是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原属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企业与主管部门脱钩,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四是进一步放开了交通运输市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各种所有制企业基本实现了自由、完全、有序竞争,特别是公路运输行业经过多年的改革,非国有企业已成为主导力量;五是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清理、修改、制定了一系列交通运输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交通运输政策法规体系。
通过不断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在推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和社会投资交通运输领域的积极性,交通运输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转变为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交通运输发展的实践证明,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是影响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好的体制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落后的体制阻碍交通运输业发展。继续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机制是解放交通运输生产力、推动交通运输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2、当前国内交通运输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交通运输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可以用“两大主要矛盾”和“五个主要问题”来概括。
2.1、两大突出矛盾
2.1.1、交通运输需求增长与交通运输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的加速、市场化的延伸和全球化的拓展,人流与物流等发展要素的移动频率、移动广度必然不断加大,这就迫切需要交通运输来支撑,与之相应地表现为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从目前来看,尽管我国交通运输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目前的交通运输供给,不论是供给数量,还是供给质量,包括管理水平,显然都无法满足可预期的交通运输需求。对于整个交通运输行业来说,仍然肩负着不断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加交通运输供给总量的任务。
2.1.2、加快交通运输供给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
交通运输供给需要相应的环境资源保障。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环节,首先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这些土地一般都是宜耕宜林宜牧土地。据测算,平丘地区四车道高速公路每公里占地8-10.7公顷,一般公路每公里占地1.3-2.7公顷,其中一半左右是可耕地。如果我国规划的高速公路及一般公路全部建成,占用的耕地将相当于江西省耕地面积的2倍以上。再加上铁路、机场、港口、码头、场站的占地,那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其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在穿山越水时,不可避免地要改变原生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江河湖水系、森林、草场、文化遗迹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交通运输运营过程中,要消耗80%左右的石油和天然气,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带来城镇噪音。这些影响会随着交通运输供给总量的增加而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加快交通运输供给,但是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有限,有限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对交通运输供给的制约将会越来越突出。
2.2、五个主要问题
2.2.1、计划与市场融合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部门的经营、物资调配也都由政府统一管理、安排.这种计划模式迄今约束了交通行业的发展,例如我国公路、铁路、民航、港口都有各自的部门管理(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构成如图1 所示),在组织方式、服务规范、技术及装备标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企业往往只能利用单一的运输方式来开展物流服务.此外,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计划和市场调配同时并存,指令计划所占比重偏大,限制和束缚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2.2、市场主体单一
与世界相比,我国道路运输市场主体在总体上仍呈现“多小散弱”状态,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运输组织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过大,主体单一、空间狭小,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有效供给不足,资源结构性过剩,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运输安全隐患多,运输事故发生率高.
2.2.3、管理交叉重复
现行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原则上,其经济和技术由交通行政部门来管理,而安全问题由公安部门管理.事实上,没有凌驾于经济及技术之外的安全.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同一对象在同一领域从事同一经济活动的管理问题,出现了交叉及重复性的管理,这种管理势必产生重复发证、重复检测、重复收费及安全“真空带”等弊端,而且加重了运输经营者的负担.而且,由于管理部门繁多,各部门间难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配合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好事争着办,坏事无人办,正事推着办”的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等不良现象。
2.2.4、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我国各种运输方式没有统一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致使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交通运输各部门之间竞相投资,重复建设.当然,这种缺乏统一规划的投资建设,致使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陆水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极不平衡,路网和港站布局不合理,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3、国外先进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特点
3.1、集中管理
目前,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管理机构设置都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即中央(联邦)政府设置交通部或运输部,主管全国水、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事务.例如,日本和美国分别于1945 年和1967 年成立了运输省和运输部,使交通运输的管理集中化,以保证政府统一协调和发展各种方式的运输;英国政府对交通运输的管理采用“大交通”管理体制,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统一由交通部负责管理,交通部设有交通大臣正副4人,均为国会议员,其中3 位副职分别管理铁路与公路、民航和水运、伦敦地区的运输与道路安全.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是大交通管理体制中的一部分,交通大臣负责干线公路网总体政策的制定和公路局的发展战略框架及主要资金使用计划。
3.2、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都极为重视交通运输的法制建设.无论是国家的运输政策和规划,还是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变更,权力与义务的划分以及资金来源与分配,都以立法形式予以规定,以保证国家对交通运输的有效管理.多年来,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的交通运输特点和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运输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各自的交通运输法规体系,把交通运输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从而保证了交通运输的健康发展。
3.3、各级政府权责分明
美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中,联邦、州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分工十分明确.联邦政府主要负责确定战略目标、制定联邦政策、设计中长期规划、建立法律和制度框架、向国会申报财政预算等.州及地方政府除承担各州和地方政策、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监管州及下级县市的运输活动等职责外,还要根据本州情况执行联邦法律,落实联邦的运输政策,监管联邦资助的州际基础设施项目运行等。
4、我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建设的重点领域
建立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可以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做法,立足实际,从以下领域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
4.1、建立与综合运输体系相适应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
4.1.1、组建国家综合运输行政主管部门
综合运输行政管理体制包括许多方面,但建立国家综合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是其中最为重要方面。综观世界各国,目前也只有包括我国在内的极少数国家中央层面没有实行交通运输的统一管理。当前,我国交通运输部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综合运输主管部门。根据交通运输管理现状和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管理需要,深化改革的主要思路:一是交通运输部继续深化内部改革,进一步理顺和其他部门的管理关系,强化相应的管理手段,切实推进在建设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信息服务上的统一管理;二是理顺国务院部门之间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职责,主要是理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家综合部门在综合运输规划等方面的职责分工,切实落实交通运输部有关综合运输规划协调职责。
4.1.2、明确中央和地方在交通运输管理上的事权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特性,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不仅要统一中央层面的管理体制,也要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原则上,公路宜分级管理、铁路宜集中管理、交通枢纽(港口、机场、运输场站等)及城市交通宜将主要事权放在城市,铁路、海运、民航运输管理事权宜相对集中。在机构设置上,地方政府也应只设立一个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国家综合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具体管理业务的实际需要,设立区域(流域、海域)管理机构,协调和统一管理区域(流域、海域)交通运输相关事务。
4.2、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4.2.1、强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管理职责
要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公路的行业管理职责,加强对公路建设、运营的日常监管。强化公路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维护公路规划的权威和严肃性。
4.2.2、建立与“两个公路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建立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和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体系,进一步厘清中央与地方在公路管理中的事权和职责分工:一是适当上收地方对国家高速公路的管理事权,建立以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管理国家高速公路网,有利于国家高速公路的协调发展和提高国家高速公路路网的通行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二是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对地方公路(包括普通国道)的管理行为(包括管理机构设置及与下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关系),进一步督促落实县级政府履行农村公路的管养主体责任,改善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
4.2.3、继续清理公路收费和完善公路收费政策
取消除高速公路之外的所有政府还贷公路的收费,使普通公路彻底回归公益事业。现行的车购税、燃油税等公路建设专项资金,今后主要用于普通公路的建设和运营、维护。政府可从高速公路收费所得资金中,提取普通公路发展基金,支持普通公路的发展。现行经营性公路,经营期满后按规定交由交通运输部门管理。严格审批新的经营性公路。停止核准新的公路项目上市。
4.3、深化港口、航道管理体制改革
4.3.1、加强港口行政管理
进一步明确港口管理的中央事权和地方事权,严肃港口布局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强化岸线审批制度,充分发挥现有港口、泊位的作用。
4.3.2、加强航道行政管理
按照中央和省两级为主、相对集中管理的基本原则,改革内河、沿海主要干线航道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干线通航建筑物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交通运输部门对通航建筑物设施的统一管理,保证内河航道畅通。
4.3.3、改革港口公安体制
贯彻落实中央司法体制改革有关“改革有关部门、企业管理公检法的体制”的要求,将目前由有关港口企业代管的港口公安机关从港口企业中剥离,纳入国家司法管理体系。
4.4、深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一是按照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的总体要求,推进地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明确行政执法主体,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妥善解决执法机构的定位、编制、经费问题;二是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模式改革,建立和完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与相关执法部门开展统一执法和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三是积极稳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已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提高运输管理水平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针对我国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综合分析了其主要存在的弊端,同时通过分析研究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特点,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要求我们不断分析、总结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按照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运输管理体制,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交通运输统计年鉴2013》,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年出版。
[2]阚叔愚、孟志勇.《铁路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与国土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7 年第22 卷(总第278 期)。
[3]刘世春.《关于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22卷第4期。
[4]李.《“十一五”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版。
日前,交通运输部召开部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交通运输推进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输物流服务体系,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随后,交通运输部又印发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新理念,以“试点示范和专项行动”为主要推进方式,实现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根据《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要全面覆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装备应用、运输组织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行业监管能力建设等五个方面;另一方面,要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将节约能源资源要求贯彻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养护和管理全过程。
同时,提出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应用、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行业监管能力提升等五方面22条具体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开展试点示范、强化考核评价、培育绿色文化、深化交流合作等六条具体措施。
《指导意见》要求,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主动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发挥政策叠加优势,突出政府主导作用;要更加注重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运输装备结构、运输组织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更加注重提升行业监管能力和企业组织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结构性和管理性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潜力;积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法制环境,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部省共同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新机制,推进区域性和主题性试点,深化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树立行业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到2020年,在保障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单位GDP碳排放目标前提下,全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意识明显增强,运行体系机制更加完善,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明显提高,监管水平明显提升,行业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明显成效,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生态保护得到全面落实,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关键词:交通运输 网站 公共信息服务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民生工程。交通运输系统把以人为本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核心,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做到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新需求,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政府网站是政府转变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现实要求和必然趋势,是加强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作为交通运输政府部门在互联网的代表,是交通运输行政部门全方位满足公众对交通运输信息的实际需求,向社会大众提供交通政务信息和出行、办事等便民服务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交通运输政府网站认真贯彻交通运输系统“三个服务”理念,不断加强网站政务信息公开、出行信息服务和办事服务建设,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公共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交通运输政府网站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信息数量持续提升,仅2011年全年就总计各类政务信息约12万条,此外,还建立和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出行等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1、政府信息公开逐步完善
按照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交通运输部网站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地方交通运输厅(局、委)网站都陆续开通了政务公告、法律法规等信息栏目,对重要政务信息依法进行公开。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交通运输政务信息公开的透明性、规范性、时效性不断提高,为社会公众了解交通运输行业政策和动态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有效保障了政务信息服务。
图1所示为2010-2011地方交通运输政府网站信息主动公开绩效评价情况,从中可以看到交通运输政府网站政务信息主动公开的绩效水平逐年提升,招投标信息、政策法规文件、财政信息、交通规费等重要指标得分都有所上升,信息公开的主动性不断完善,公开程度较高,总体上能满足公众对交通运输行业信息的需求。
2、办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实现网上办事是政府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交通运输政府服务于行业和社会的重要举措。交通运输部网站整合、链接各子站400余个服务系统,按照公众、企业、政府三类用户分别设立不同的服务主题目录,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建立行政许可网上办理平台,提供网上办事功能,部机关95%以上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在线办理。部网站首页链接了189个信息查询系统、28个服务系统,方便公众查询信息和办理事项。
图2所示为2010年至2011年地方交通运输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在线办事服务评价情况。交通运输地方政府网站在线办事各项绩效指标得分均有较大提升,办事指南规范性明显提高,在线办事功能得到加强,在线办事服务水平明显改善。
3、出行信息服务初见成效
公众出行服务是交通运输公共信息服务面向对象最多,系统应用和整合最复杂的信息服务之一。目前,交通运输部网站出行服务以智能出行系统为基础,向用户提供航道通告、长江气象、安全通告、水位公告、海洋气象等水路出行信息服务和智能公路地图、实时路况和出行参考等公路出行信息服务;80%以上的省厅网站向公众提供包括公路路况、公路气象、路线查询、服务设施等公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及旅游出行信息服务;部分省厅网站还提供出行信息短信查询服务、手机WAP服务、开通交通服务热线,提供投诉举报、遇险报警等服务;超过2/3的省厅网站建立了公路出行专题,提供了辖区内出行线路查询服务,服务功能较完善,部分网站专题建设、交通出行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和服务实用性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基本满足了公众公路出行信息查询的需求。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公众出行服务信息内容较为完备、方式更加多样化,而中西部地区公众出行信息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交通运输政府网站提供的公路信息服务多,水路信息服务少,围绕电子地图集成的应用服务信息多,而围绕新媒介的互动信息服务少。
交通政府网站公共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尽管交通运输政府网站的政务信息服务、在线办事服务和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不断得到加强与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制约和影响了交通运输政府交通公共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
第一,交通运输政府网站信息多源化,交通运输公共信息服务的合力尚未发挥,主要原因是:体制上的“条块分割”,不同地方的交通管部门支持力度存在较大差异,所遵循的标准规范不统一。使各地方交通运输政府网站交通公共信息服务,特别是直接面对广大公众的出行信息服务能力的差距拉大,亟需统筹和整体规划,以便通过数源统一向公众提供完备的公共信息服务,逐步建立交通信息服务体系。
第二,交通运输政府网站信息服务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公众迫切需要的关键动态信息匮乏;公共信息服务透明度不足;信息内容更新滞后;信息获取方式单一;信息服务范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特别是缺乏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联动和共享。
第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亟待加强。当前,交通运输政府网站公共信息服务,在信息公开、在线办事等具有行政服务方面的网站服务比较健全,而在面向广大公众的公共信息服务方面服务相对较弱。以公众出行服务信息为例,交通运输政府网站信息只能满足公众基本出行线路查询、辅助信息查询,大部分应用只停留在信息查询层面,而没有深度数据挖掘和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来满足公众实际出行急需的票务预定、旅游、救援、住宿等与出行息息相关的公共信息需求。
第四,新技术应用不足,信息服务的运维缺乏相应的机制。围绕着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的新技术、新应用门类繁多,如以RFID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与物流运输的结合;WEB2.0应用与交通运输政府网站传播模式的更迭;云计算将对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的效率、效用产生深刻影响。首先,技术创新与应用所聚合产生的公共信息服务时效性和便捷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目前交通运输行业信息服务在新技术的应用层面严重滞后于信息服务能力建设的需求。其次,交通运输政府网站的公共信息服务在运维机制、稳定的资金支持保障、人才培训、组织架构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和完善,这也影响了交通公共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
提升交通运输政府网站公共服务能力的措施建议
1、以人为本,满足需求
建立“以人为本,满足需求”的交通运输政府网站公共信息服务理念,加强公众的参与度,加强公众需求和满意度调查;加强交通运输政府行业网站管理人员的工作交流、技术培训,从而为提升交通运输政府网站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奠定基础。
2、统筹规划,顶层设计
通过对交通运输部信息服务能力建设的统筹协调与管理,建立健全交通运输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分类编码体系,以面向交通信息服务需求为导向,开展顶层设计,逐步形成基础信息资源统一、数据共享、应用联动的交通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交通运输政府网站公共信息服务标准规范体系, 以“试点先行,增量推进”的方式,逐步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在交通公共信息服务能力方面的差距。
3、技术创新,把握趋势
以社会大众为中心,不断吸纳信息化新技术、新成果,完善交通运输政府网站功能,提高网站交通信息的易用性、可读性,紧密跟踪先进技术,并与交通运输行业网站建设发展向结合,深化信息资源的加工和利用,引导和把握交通运输政府网站公共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地完善应用,满足百姓对交通信息服务的差异性需求。
4、健全机制,完善制度
探索和建立交通运输政府网站运维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网站日常维护工作机制和制度,以及网站建设、运行、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实现网站建设、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