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坚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现代室内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并且能充分展现设计者的文化品位。为了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好的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便应该积极深入到中国传统元素中去寻找精神内涵,然后灵活的与现代室内设计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室内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
现代室内设计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
在现代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室内设计领域,其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通过观察这几年国际室内设计大赛优秀的作品,便可以清晰的看出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是现代室内设计的主要趋势。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不仅有利于让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传承,而且有利于为现代室内设计增添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这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设计理念逐渐被各个国家室内设计人员重视。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领域,应该不断挖掘本民族传承的文化元素,并且采用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在出来,这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人们的审美观。只有让中国传统元素大范围应用到室内设计中,让“民族风”和“传统风”得到更好的展现,才能够提高中国室内设计在国际艺术领域的竞争力。
在我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和艺术理念不断渗透,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下,现代室内设计也深受西方艺术理念的影响,逐渐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忽视了传统文化元素传承的重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便需要将传统文化元素较好的融合到现代室内设计中,积极创新设计思路,不断拓展室内设计发展空间。总之,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需要,同时也是现代室内设计的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色彩,并不是简单的进行渗透,而是将现代室内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要素较好的融合起来形成新的室内设计观念。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者积极寻找中国传统色彩的内涵,并且将传统色彩灵活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促使现代室内设计作品充满丰富的传统色彩。虽然室内设计在色彩应用方面体现着各个时代的精神内涵,但是作为中国传统的色彩始终被人们尊崇。很多设计者将中国传统色彩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从而创造了众多杰出的作品。其中中国传统色彩应用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红,中国人们始终喜欢红色,甚至红色被看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中国红在经过长时间的沉淀,象征着热情、奔放、团结的民族品格。通过应用中国红,让整个建筑气势宏伟,是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完美融合。
2.中国传统书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文字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递设计作品的信息,更发挥着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作用,这也就对现代室内设计文字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观察这几年的艺术作品,我们便能够清晰的看到很多作品中的文字都是经过电脑合成,这样的字体与书法相比缺乏灵动性,呆板生硬,缺乏内涵。然而,将传统书法较好的融合到现代室内设计中,能够较好的体现现代室内设计作品的风格。不同的书法具有不同的文字特征,不同的文化特征对室内设计作品产生的影响也就不一样。其中篆书代表着高雅;隶书代表着古朴的特征;草书代表着活泼和灵动。通过将中国传统书法较好的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有利于将作者的思想情感更好的体现出来,为室内设计作品增添精神内涵,从而引发人们的共鸣。
例如:在一些茶室的设计上,便可以将中国传统书法元素较好的融入进去,让整个茶室充满传统的书香气息。因此,为了将传统书法灵活融合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便需要设计者深入理解书法表达的意义和内涵,然后将书法内涵的经典之处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室内设计作品具有更强的魅力。
3.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关于装饰的图案。这些装饰图案大多数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和吉祥平安的美好期盼,并且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得到了完善。其中在一些房屋室内空间布局中,借景、屏风、隔断和博占架等多种装饰手法便是从传统社会发展中演变过来的。这些装饰图案不仅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作用。当然,在应用传统装饰元素的过程中,不能够只是一味的强调对形的运用,还应该注重对装饰图案神韵的挖掘。尤其是在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进程中,将传统装饰元素通过设计以满足当代室内设计的需求,坚持在传统装饰图案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例如: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这所博物馆就是将传统的飞檐翘阁和现代科学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并且在整个建筑物的多个细节部分采用了传统的装饰元素。其中在这所博物馆的材质方面,主要以开放式的钢结构和木作架替代了传统的木梁和木掾构架系统,其屋顶也多采用玻璃和石头材质。同时,在博物馆设计中,追求色彩和纹理统一时,其传统的房屋坡顶和窗框被花岗石所取代。通过应用这些传统装饰元素,让整个博物馆都充满了浓厚的东方神韵。
4.传统建筑建构形式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一般来讲,我国的传统建筑结构多以木质为主,建筑装修涵盖了除隔断、门窗以及大梁的几乎所有小木作结构,对于木材的运用讲究大进深和高空间,视觉上注重对称艺术,画栋雕梁讲究色彩匀实,一些硬木作品,例如:官椅、屏风以及长桌等传统物件多常见于室内装饰,传统建筑构件的历史和功效性体现都十分的明显。传统建筑构件的雕刻技艺也独树一帜,浮雕、圆雕以及镂空作品等构成了代表性的表现手法,具体运用在建筑物上则因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取舍,在祠堂、牌坊、栏杆、壁橱、庭院以及月台部分多以石雕作品较为常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很多也在栏杆和壁橱方面采用了传统建筑构件的形式。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保护;素质教育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既包含汉民族的文化、远古文化,又包含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近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同时又是许许多多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的总和。就河南而言,位于大概念上的中原核心区域,河南地域文化也可以说是中原文化,是河南先民依赖这一区域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以及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物质方面的和精神方面的,具有独特性和鲜明特征的一种文化形态。这种文化的形成是河南先民长期的社会实践的结果,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加强现存历史文化、文物遗迹遗存的保护
中国大地上保存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物古迹,体现中华民族的创造优秀文化的热情、能力和成就,农耕文化的形成、文字的产生、天文学、医学的发展、四大发明等无不处于世界文化之巅。但不难发现,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人认识不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思想意识上认为,文化不关乎国计民生,老的街区、老的建筑、占据大好土地的文化遗址是阻挡城镇规划、经济开发的绊脚石,当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摒弃前者,看重后者,殊不知文化的进步,体现了政治经济制度的文明,政治经济制度的文明又折射出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明程度。好的文化需要从传统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而文物是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见证和实物载体,是物化了的文化,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
(二)用发展创新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们几千年历史的缩影,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两面性,传统文化也不外乎于此。传统文化必然要适应时代的变迁与发展,这就意味着必须要遗弃与补充,我们应该怎么取舍才能使得传统文化更加能为社会发展服务,从而繁衍出更优质的文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坚持创新与继承的统一,融合与发展的统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博采众长,只有坚守了这几点,理性的与传统文化进行进行对话,才能得到能够不断适应社会需要的积极思想,成为新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
(三)发挥传统文化保护中政府的导向作用
政府在传统文化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传统文化的守卫者,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中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党的十以来,文化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建设的主旋律,2014年9月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讲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说明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如何发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中政府的导向引领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1、充分发挥政府的决策作用,建立相应的文化弘扬机制和扶持政策,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2、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群和民间团体。3、引导全社会形成以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使传统文化学习成为一种常态,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与时俱进,坚持发展创新。
三、传统文化保护对促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国古代教育以道德教化为先,道德教化诉诸个人内心修养,并重在践行,中国传统文化是“德性”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广博而深邃,富有很强的哲理性,其道德学说规范并制约着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所谓“仁者爱人”等是传统文化所期许的道德修养的最高精神境界。孔子要求“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要求为人者要尽“孝悌”之道,和“忠信”之礼,尽管有着特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内涵,但这种重视人伦关系,崇尚和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可借鉴。正确发扬这些优秀的道德传统会对人们思想、意识、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传统文化有助于形成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为了与天地斗争,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总是不屈不饶地抗争。《易传》总结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正如孔子说:"三军只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孟子云:"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谓大丈夫"。这使得人们追求一种独立完善的人格,这种美德流传下来,成为人们为国家、为民族奋争的精神力量,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三)传统文化有助于树立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激励着古代的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抗争,支配着人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这种忧患意识实际上就是一种爱国精神,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四、结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安定团结、和谐守信的社会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实现这一点,要不断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善待传统文化,很好地挖掘,加以保护,从中吸收积极向上、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忠贞爱国、仁爱守信、和谐共处的文化精髓,才能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各项事业的健康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本章,孙广举.《中原文化大典》[J].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传统文化学生管理内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经验管理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迫切需要夯实高校学生管理的内涵以应对复杂的形势,而传统文化是它的重要来源。大学生的管理不是冰冷地发号施令,也不是简单传达上级文件,而是在“以人为本、以礼待人、以德服人”的道德感召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认同。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仅充实了学生管理的社会资本,丰富了管理手段,优化了管理流程,而且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关怀,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在于它的价值体系对解决社会纷争做出的贡献。曾子在《大学》中提出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个体奋斗的目标,它的核心便是“修己安人”。“修己”是人生事业的出发点,“安人”是奋斗目标,它把个体作为社会中承担某一责任的要素,然后向前衍进,由个人推向社会,注重社会关系的调和,营造出和谐的社会氛围;再推向国家,把道德与政治、经济、文化结合起来,在国家与个人之间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网络。传统文化的衍进过程即是整个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民族的优秀品德得以培养的过程,以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夯实高校学生管理的内涵有多种途径。
一、“以人为本”,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才能达到有效沟通
“以人为本”被看作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准则和维系社会群体秩序的精神寄托,也是提升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水平的基本理念。儒家提倡“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人本思想;老子说“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他认为社会管理的首要问题,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满足个体的需要。学生工作者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各种需要,同时通过协调教育资源,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激励,才能实现高校传授知识、创造知识、社会服务的职能,也才能实现高校师生员工的个体价值。
相互理解是相互尊重的前提,在理解基础上的尊重才会发自内心,二者的融合营造了温馨的氛围。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走访、谈话等方式引导学生尊重老师,激发学生共鸣,建立相互信任和有效沟通,构筑起学生管理内涵式发展的信息通道。
平等开放是创造轻松氛围的基础。学生工作中应该注意创造平等开放的轻松氛围,例如通过年级、专业大会,宣传国家、学校教育政策和表彰先进个人以营造积极向上、开放的气氛;同时,亲密顺畅的沟通更能对校园文化起到作用。和谐校园不是建立在规章制度之上,而是建立在信任、关心与共同努力的人文环境中。
二、遵守规律,循序渐进,“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中有“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提出了自然无为的管理思想。“自然”是说世间万物都遵循着客观规律而发展变化,人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它,干预它的发展和变化,不强作妄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为”是对社会政治制度、人的生产活动而言的,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刍狗。”这表明管理者行无为之政,不肆意放纵自己的意念和欲望,扰乱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是消除人为灾难和社会动荡的基本办法。
“无为而无不为”之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是一门高超的管理艺术。我们在学生管理中不是事无巨细,什么事情都管,而是抓大放小、循序渐进,逐渐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让广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境界。
三、坚持中得人和,百事不废的“和谐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和谐统一的精神,追求有矛盾和较大差异的双方共处于一个整体中,达到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境界。《周易》中有“孤阴不立,独阳不长”的论述;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则进一步认为“中得人和,百事不废”。他们都注重思考人、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认为所有事物的发展和衍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从学生工作的组织原则看,重点在于使学工部门形成一个层次有序、功能协调的系统,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吸引、相互学习的平衡。和谐精神表现为“刚柔相济”,其思想精髓对丰富学生管理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必须坚持“相济为和”。和谐精神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济”状态。竞争优势理论认为,高校竞争的优势并不是来源于高校所拥有的优势资源,而是在于对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创造的价值,即所谓的“相济”状态,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学生工作追求和谐精神的重要性。
其次,“以和为贵”也体现了和谐精神的要义。春秋末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以“相济相成”的思想丰富了和谐精神的内涵。他特别强调管理者在处理工作时“以和为贵”的重要性,通过“济其不及,以泄其过”的动态平衡,使统治者内部以及与人民大众之间保持“政平而不干”的和谐关系。孔子也以“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强调以礼为标准,“贵和息争”的处事方法。
第三,将“和而不同”作为“以和为贵”的动态补充。如果“以和为贵”讲的是学生工作中的统一性,“和而不同”则是指师生之间差异性。孔子的论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明了“和”是异质而同构,多元之间的统一。具体到学生工作中,即每个学生都是有区别的,又是互补的,学生之间相互促进,构筑为一个积极的学习型组织。同时,学生工作者要有很强的事业心与敬业精神,关心学生,为各要素之间的沟通创造条件,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对集体精神的强化,从而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有利于修身养性,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维护校园文化的繁荣。以现代管理的思维审视优秀的传统文化,可见其提倡的“以人为本”、“无为而无不为”等思想其实是一种连接传统的价值规范、根植于现实的制度和规则的办学理念。它强调夯实学生管理的内涵以促进优秀校园文化的建立,从而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我们要尊重传统文化,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倡导传统文化的优秀理念,将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礼记·大学.
[2]尚书·五子之歌.
[3]孟子·尽心下.
[4]《老子》第三十六章.
在现代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其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通过观察这几年国际平面设计大赛优秀的作品,便可以清晰的看出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趋势。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不仅有利于让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传承,而且有利于为现代艺术设计增添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这两者之间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设计理念逐渐被各个国家艺术设计人员重视。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应该不断挖掘本民族传承的文化元素,并且采用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人们的审美观。只有让中国传统元素大范围应用到艺术设计中,“民族风”和“传统风”得到更好的展现,才能够提高中国艺术设计在国际艺术领域的竞争力。在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和艺术理念不断渗透,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下,现代艺术设计也深受西方艺术理念的影响,逐渐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忽视了传统文化元素传承的重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便需要将传统文化元素较好地融合到现代艺术设计中,积极创新设计思路,不断拓展艺术设计发展空间。总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需要,同时也是现代艺术设计的要求。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2.1很多设计者将中国传统色彩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从而创造了众多杰出的作品。其中中国传统色彩应用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红,中国人们始终喜欢红色,甚至红色被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中国红在经过长时间的沉淀,象征着热情、奔放、团结的民族品格。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在春节期间推出的广告。其在中国市场的宣传过程中,广告内容就将传统色彩与艺术设计较好的融合在一起。在这则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整幅画面红色的背景,同时也能够看到穿着红色衣服的福娃和身穿红色衣服的人们,同时手举可口可乐展现出一家人高兴、和谐的画面。
2.2通过将中国传统书法较好的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有利于将作者的思想情感更好地体现出来,为艺术作品增添精神内涵,从而引发人们的共鸣。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中国印”的设计,就是传统书法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设计者通过深入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内涵和含义,然后将其灵活的应用到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中,从而创造出非常灵动的标志。这个标志通过自身蕴含的内涵有力的向世界传递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全新理念。为了将传统书法灵活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便需要设计者深入理解书法表达的意义和内涵,然后将书法内涵的经典之处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艺术设计作品具有更强的魅力。
2.3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在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关于吉祥的图案。这些吉祥图案大多数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和吉祥平安的美好期盼,并且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得到了完善。其中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包括“福禄双喜”、“龙凤呈祥”、“年年有余”、“如意纹”、“云纹”、“龙纹”等。这些吉祥图案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中国联通的标志。这个标志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佛教的“盘长”图案,从而让整个标志都充满了东方神韵。同时这个标志环环相连,蕴含着“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公司文化内涵。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华夏银行的玉龙标志、中国移动公司和中国邮政的回纹图像标志。这些现代艺术设计作品都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元素的延生和分解应用,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并且准确形象的将设计者的思想理念体现出来。但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时,不仅要注意对吉祥图案形的把握,还应该注意吉祥图案的“意”。只有深入领会了传统吉祥图案的意蕴,才能够灵活应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有效提高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价值。
3结语
关键词: 《文化创新的途径》 《喜羊羊与灰太狼》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两个基本途径。
2.理解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
2.通过对传统孝义与现代孝义的分析、探究,树立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
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四、课堂导入
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视频,活跃课堂气氛。
导入:该部影片为什么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对文化发展而言,它的成功表明了什么道理?
生:该片一改往日国产动画片人物造型呆板僵硬,说教味极浓的缺陷,以幽默的语言,搞笑的剧情,鲜活的人物造型,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它的成功表明文化发展需要创新。
文化怎么才能创新呢?或者文化创新有哪些途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五、新课教学
【情境教学】
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主线设置五个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不断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探究活动一:
展示《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相关图片:
喜羊羊――社会上的台柱子,是整个团队里很重要的人物。
美羊羊――生活中美丽亲切和爱美之心很强的人。
灰太狼――社会上奸诈愚蠢的坏蛋。
红太郎――社会上的凶悍老婆。
讨论:上述影片的角色原型来自于哪里?对我们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易把握,3分钟)
生:上述影片角色的原型来自于生活,启示文化创作者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才能创作出鲜活的文化作品。
结合上一框题的学习,认识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引出以下内容: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板书)
设疑过渡:进行文化创新除了立足于社会实践,我们还能怎么做?
探究活动二:
展示两段视频,动画故事《狼和小羊》及《喜羊羊与灰太狼》“称霸森林”结尾片段。
《狼和小羊》体现传统狼与羊的关系,《喜羊羊与灰太狼》片段突出灰太狼的经典台词“我一定会回来报仇的”。
讨论:灰太狼、喜羊羊与传统国产动画片中的狼与羊的形象有何异同?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时间3分钟)
生:灰太狼与喜羊羊是建立在传统“狼”与“羊”形象基础上的新的“狼”与“羊”。
进而得出文化创新的第一个基本途径。
(二)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板书)
学生产生疑问:怎样“继承传统,推陈出新”?(5分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3综合探究部分,播放《孔雀东南飞》朗诵视频,焦仲卿被母亲逼迫赶刘兰芝回娘家片段。
设置疑问:作为现代的中学生,我们如何认识焦仲卿的“孝”?
生:对待古代的孝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并注入时代精神。
探究活动三:
展示灰太狼被羊暴打的图片。
讨论:《喜羊羊与灰太狼》借鉴了国外动画片《猫和老鼠》一些内容,颠覆了羊一直受欺负的形象,是其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生:影片的成功是在坚持中国风格的基础上,学习了国外动画片的成功做法。
进而分析推理出文化创新的第二个基本途径。
(三)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板书)
学生产生疑问:如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时间4分钟)
生:(1)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2)要注意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
(3)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二是立足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两条途径都要以“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原则为保证。(板书)
探究活动四:
列举近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三种看法。
观点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全盘否定。只有彻底解脱了传统文化的羁绊,我们才能走向新生。
观点二:近代中国的衰败,乃是由于传统文化精神的失落。只要复兴中国传统的儒家文明,中华民族就可以强盛起来。
观点三: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一个民族世代累积、相对稳定的群体经验的总结,虽然其中存在着过时的、保守的东西,但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则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往往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时代挑战的内在动力。
讨论:你同意哪一种呢?请说明理由。(难点,8分钟)
生:我支持观点三,观点三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观点一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和;观点二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结合教材深刻理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探究活动五:
在对《喜羊羊与灰太狼》创作团队的采访中,他们谈到动画的形象和情节均来自于他们童年的记忆,而且希望能够通过诙谐的语言和夸张的形象来缓解和调剂人们紧张的工作生活。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学生探究后归纳文化创新的第五个途径:
(四)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作用,促进文化发展。(板书)
六、知能测试
强化认知,穿插高考题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
七、课堂小结
我把课堂小结的权利留给了同学们,让他们自己进行总结,说说都学到了什么,最重要的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和启示,深刻体会“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活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最后结合直观系统的板书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课脉络。(时间5分钟)
八、课后拓展
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的牡丹花与别处的真不同,不仅能开在园中极尽娇艳,还能开在水中央超越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