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汇报制度

信息汇报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汇报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汇报制度

信息汇报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农保 养老保险 农村

0 引言

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的重要措施,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减缓社会贫富差距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国务院于2009年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建立新农保试点,并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农民的全覆盖。本文依托于对鹿泉、枣强地区的调查,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探索过程进行梳理,立足于新、老农保的对比,分析新农保的优势,对新农保试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 新农保与老农保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1.1 建立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强化政府责任 老农保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支持的原则。在绝大部分地区,集体补助难以到位,实行的是个人的完全积累模式,本质上是农民的一个长期积累。这是老农保难以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改变了养老金完全由个人账户累计的方式。要求政府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55元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其余50%有地方财政承担。另外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这一特点,使之与老农保相比,更具社会性、福利性,对农民更有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保参保率低的问题。截至6月底18个新农保试点县(市)平均参保率达到91.4%,有82.3万名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领取了养老金。而在2008年,这一参保率只有4.7%。

1.2 建立了待遇调整机制 老农保的养老金待遇主要取决个人账户中的资金积累额。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引入了待遇调整机制,会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动,适时地对基础养老金和缴费档次设置: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国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也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此外,政府会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待遇调整机制的建立,能够更好的增加农民参保的热情,能更好的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随之而来的,居民收入、物价水平也在不断的增长。假如不建立待遇调整机制,十年、二十年后,政策必定不能再符合社会的需要。就如老农保每月2元~20元的缴费标准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了。

1.3 政策的衔接性 老农保很少考虑与农村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与转化,并且片面的限制其他形式养老保险的开展。而新农保在制度设计之初,既考虑了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新农保制度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工作,此外也考虑了老农保与新农保的衔接问题。

1.4 强化基金管理与监督 老农保的基金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私自挪用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2009年原河北省劳动保障厅农村社会保险处原处长就因挪用农村养老社保基金而被判刑。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

同时,基金的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再从基金收入中提取。并且政策强调了社会保障、财政、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2 新农保推进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2.1 新农保的保障水平较低 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较少,所以农民的缴费能力很有限。鹿泉和枣强地区,选择100元缴费标准的人能占到80%左右。按照大部分人群选择的100元的缴费标准缴费15年计算,其年老后,每个月可以领取约65元的养老金。按照最高档500元的缴费标准缴费15年计算,其年老后,每个月可以领取约105元的养老金。而据河北统计局的统计,2008年我省农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为3125.55元,即每月约为260元。所以,65元或105元的养老金都很难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另外鹿泉地区的农村低保金是每人每年1110元,即每月92.5元,远高于65元的养老金。可见新农保的保障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正常生活。

2.2 新农保的集体补助难以到位 90年代我省大部分的村集体企业都已关停,加之农村整体经济实力较弱,在绝大部分地区的集体补助难以到位。在调查过程中,仅有发展集体企业的曲寨村,出租土地的北寨村等极少数几个村子对农民进行了新农保进行了补贴。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大力发展工业,发展集体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财力实现“以工反农”,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事业的协调发展。

2.3 保富不保贫 采取自愿入保的方式实际上主要吸纳了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农民,而对于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既没有经济能力的又需赡养老人的一部分困难群体吸纳不进来,他们享受不到政府给予的养老补贴。应当考虑由财政为这一部分困难群体提供一些额外的补贴,使其有机会享受的政府给予的养老补贴。

2.4 半强迫性质 2009年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了,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一规定是很多农民产生了反感,同时也使得一部分无子女赡养的老人领不到养老金。此外,地方政府存在逐级压任务、定指标的情况,各级干部为逐政绩,在考核中争佳绩,对农民半哄半逼要求其参保。

2.5 一县一策,不利整合 新农保中央了指导意见,但由县级政府制定本地区的具体政策,组织实施。虽实现了因地制宜,对当地农民有一定利处。但导致新农保在各地政策不尽相同,存在一些差异,这就为以后制度的衔接和统筹层次的调高赠加了难度。例如鹿泉和枣强地区,新农保的补缴情况相差很大。鹿泉有80%的进行了补缴,枣强地区仅2000余人选择补缴。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M].2006.7.

[2]宋士云.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人民出版社[M].2006.12.

[3]刘海涛.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

信息汇报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供给;分类保障

2007年8月,劳动保障部联合民政部、审计署《关于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农保”)工作进行清理,理顺管理体制;对农保基金进行全面审计,摸清底数,并研究提出推进农保工作的意见。这标志着自1998年以来停摆十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复苏”的迹象,探索低参保率的制约机制必将有利于农保的“复苏”。

一、农保低参保率的直接原因:制度供给不力

以什么样的制度规范农民参保会有不同的效果。以“新农合”和“农保”相比,前者得到了农民的普遍拥护,参合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而后者却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制约农民低参保率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制度供给的匮乏无疑首当其冲。

第一,《基本方案》未充分体现政府的经济责任,制约了农民参保。当前我国农保实施的根据依然是1992年由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基本方案》),其规定“资金筹集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个人交纳要占一定比例,集体补助主要从乡镇企业利润和集体积累中支付,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主要是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体现”。也就是说农保缴费主体是农民、集体与国家,不过后两者作用的发挥都依赖于强大的乡镇企业经济体。但自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乡镇企业大多改制为民营企业,这就导致农保中“集体补助为辅”在许多地方成为空话,“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也没了载体,结果农保成为农民的自我养老保障。这严重地阻碍了农保的发展。从现存5 000多万参保农民大多具有集体补助也可反证,仅靠农民自身不可能真正实现农保的发展。

第二,《基本方案》未及时修订,制约农民参保。《基本方案》颁布之初具有可行性:当时高利息率可以保证在低交费、低物价的情况下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乡镇企业等集体经济也可以适当交费,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农民依靠养老保险金一定程度上弥补生活所需。但此后不久,我国的存款利息率不断下降,物价上涨,原有的乡镇企业也大多私有化,加之管理中的漏洞,资金难以保值,更遑论增值。在这种情况下制度未能与时俱进,最终导致绝大多数农民被排斥在了制度保障之外。

也许有人会说,制度一旦颁布不能随意修改。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也要强调,当制度已不适应需要时就必须修订。这一点从政府对国有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上可见一斑,相对于8年内国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两度调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17年却未见修改,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二、农保制度的新选择:分类保障

当前,农民已分化为纯农户、农民工和失地农民。正是基于农民分化的实际,《基本方案》已不能适应其变化的需求,根据农民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保障是较为可行的制度选择。

第一,“基础养老保险”+“附加养老保险”——纯农户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在我国,纯农户的收入水平总体上仍呈现出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由高到低的趋势。假定农民收入构成中剔除工资性收入即为纯农户的收入,则东、中、西部纯农户收入分别为2 522.2元、1 903.96元、1 704.39元,东部地区分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32倍和1.48倍(国家统计局,2006)。这种差距就要求形成适合不同纯农户的保险模式:即在保障所有纯农户最低生活水平的基础上,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参加附加养老保险,这一模式可表示为:“基础养老保险”+“附加养老保险”。

“基础养老保险”的基本特点是广覆盖、低保障、强制性。保险资金的筹集由纯农户、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共同负担。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出资比例上,应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多出资,中央政府少出资,甚至不出资;而经济欠发达,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应该少出资,甚至不出资,完全由中央政府补贴。这种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在社会养老保险中的责任,也符合“国际惯例”,因为据对131个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的统计,有129个国家由政府出大头,农民出小头,政府在其中的责任不可或缺。

“附加养老保险”的基本特点是不平衡性、自愿性。由于各地纯农户收入,以及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于农民收入较高,或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富裕地区可设计出不同的缴费与享受水平档次的“附加养老保险”,以吸引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参保。与“基础养老保险”的强制性不同,“附加养老保险”的参保是自愿的,其筹资主体主要是农民自身,以及(或)集体经济较好的集体经济组织,且这种保险采取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谁参保,谁受益。

第二,“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账户”——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由于农民工在收入、职业、居住方式等方面与城镇职工有相似之处,而目前,我国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简称“城保”)采取的是“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所以对于农民工,特别是进城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可依然借鉴这种模式,但又有区别,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缴费主体与社会统筹账户的层次上。

1.缴费主体的具体安排。事实上,随着就业的复杂化,农民工本身具体分化为业主层、个体劳动者层和雇工层。所以,与城保相比,农民工的“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账户”的出资主体显得相对复杂。

农民工的“个人账户”可完全由个人(个体劳动者、业主)出资,或由个人(雇工)与雇佣者(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共同出资构成。之所以个体劳动者与业主的“个人账户”完全由其个人缴纳,是因为他们自身占有了全部剩余劳动成果;而雇工的“个人账户”由其本人与雇佣者共同出资,是因为雇工得到的仅仅是劳动力价值,其剩余劳动由雇佣者占有,因而雇佣者有必要以剩余劳动的一部分贴补雇工的“个人账户”。农民工的“社会统筹账户”则由政府出资(针对个体劳动者,因为他们已合法纳税),或政府与个人(针对业主,因为他们除纳税外,又占有了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共同出资,或政府与雇佣者(针对雇工,因为雇佣者占有了雇工创造的剩余价值)共同出资。

信息汇报制度范文第3篇

自1998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收治重度和特重度烧伤病人中,有42例合并轻中度呼吸道烧伤,烧伤创面全程采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MEBT)和湿润烧伤膏治疗,呼吸道烧伤采用常规治疗加综合治疗方法,未行气管切开,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24例,女18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5岁,平均46.5岁。烧伤原因:火焰烧伤21例,火药烧伤12例,液化气烧伤9例。烧伤面积及程度:最大面积74%,最小面积25%,平均烧伤面积42.5%;重度烧伤35例,特重度7例;根据受伤原因,症状、体征及损伤部位,根据《实用烧伤外科手册》制定的诊断标准,将吸入性烧伤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本组42例呼吸道烧伤病人,符合轻度吸入伤的有16例,符合中度吸入伤的有2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全身治疗 本组病人均给予抗休克治疗,液体疗法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容祥教授的输液公式来计算液体的计量和种类。烧伤早期为了减轻再灌注损伤,抢救创面瘀滞带组织,主张早期应用抗氧自由基1号,其药物组成为:丹参注射液、维生素C、地塞米松、654-2联用。同时给予抗感染,并注意预防休克产生的各种并发症。

1.2.2 局部治疗 烧伤病人入院后,在相对无菌的条件下,对创面进行清创,力求简单,创面全程行MEBT和湿润烧伤膏治疗,对深Ⅱ度浅型、深Ⅱ度深型与浅Ⅲ度混合度创面的治疗早期采用“耕耘疗法”,经3~4天的治疗,若创面仍不能液化,则改用MEBT和湿润烧伤膏加“开窗疗法”治疗,以达到生理性愈合的目的。

1.2.3 呼吸道烧伤的治疗 解除呼吸道梗阻通畅呼吸、清洗脱落坏死黏膜组织、预防肺部并发症是治疗呼吸道烧伤的关键。本组42例烧伤病人入院后,在做好气管切开准备的同时,均采用了早期全程应用MEBT和湿润烧伤膏治疗创面,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减少输液量,减轻再灌注损伤;早期应用抗氧自由基1号,以减轻氧自由基对组织细胞的损伤;早期应用高渗液和平衡盐液,利用它们的高渗作用,行体内输液,减轻组织细胞的水肿;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损害,同时还应灵活掌握雾化吸入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应用等综合疗法加常规治疗的方法。具体治疗方法为:(1)吸痰清洗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患者由于呼吸道黏膜受损后出现炎症反应,使得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如果呼吸道黏膜损伤较重还可出现黏膜坏死脱落,这就需要吸痰并清洗坏死组织。一般采用自吸痰管注入5~10 ml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反复冲洗呼吸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2)给氧:呼吸道烧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采取鼻管给氧每分钟流量6 L,吸入氧的浓度为40%左右。(3)保持呼吸道湿润:肺泡内需要的空气湿度为100%,而一般室内的空气湿度为30%~65%,正常人不足水分由呼吸道补充,但由于烧伤后上呼吸道不能补充水分,以致咽喉上呼吸道干燥,因此需要采用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吸入药物的配置应根据呼吸道周围烧伤创面细菌培养的结果来决定应用抗生素的种类。另外,还要加用糜蛋白酶和较大剂量的地塞米松,若呼吸道水肿较重出现了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可加大地塞米松的剂量,这几种药物联用,既可湿化空气湿度,又可使痰液稀薄,以利痰液咳出,同时还具有防止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1.2.4 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并经常翻身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疼痛、平卧等因素致呼吸道气量明显减少,因此需要经常变动,鼓励患者咳嗽,使肺泡内、大气管内的痰液容易咳出。

1.2.5 解除支气管痉挛 早期应用支气管解痉剂,在50%葡萄糖液20 ml中加入氨苯碱0.25 mg静脉注射,每4~6 h一次,直至呼吸平缓顺畅。

2 结果

本组42例轻、中度呼吸道烧伤病人,在做好气管切开准备的同时,首先采用了常规呼吸道吸入损伤的治疗措施,紧接着又采用了“四个早期应用加灵活掌握雾化吸入药物配置”治疗的综合措施。治愈39例,3例死于急性肾衰竭,无一例死于呼吸道烧伤,无一例行气管切开。

信息汇报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影响

一、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主要差异

1.新医院会计制度总体思想更明确,向企业财务管理的

方向迈进。首先,新医院会计制度彻底取消了收付实现制,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与企业会计核算基础趋同;其次,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收入与费用配比,使得医院会计信息更合理和可靠,有利于医院加强内部绩效考核、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最后,相比于成本意识不强、行政事业色彩过浓的旧医院会计制度,新医院会计制度中核算基础的变化更符合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明确和规范了医院管理的现实操作流程,财务管理更加适应医院经营管理的需要。

2.新医院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体系更完善,有利于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新医院会计制度重点对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和流程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与预算、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大框架下,全面真实反映医院收支及资产情况。首先,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大类,将旧制度下收付实现制的“支出”变为“费用”,符合会计核算的相关性原则。资产类会计科目中增加“累计折旧(摊销)”、“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长(短)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等,取消“药品进销差价”、“基建工程”、“开办费”、“对外投资”等。负债类会计科目,增设“应付票据”;增设“应付社会保障费”、“应缴税费”,取代原“其他应付款”核算应缴社保、公积金、税费的功能;增设“应缴款项”、“应缴税费”,取代原“应缴超收款”;增设“预付账款”。净资产会计科目中,取消“固定基金”、“修购基金”等,增加“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待冲基金”等。其次,会计核算上,取消固定基金,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通过计提折旧(摊销)实现价值转移:医院自有资金构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摊销)列入医疗支出,财政项目支出构建的固定资产按一次补偿、分期摊销的要求,在“待冲基金”科目核算;药品按进价核算;药品收入不再单独反映,归入医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不再单独核算,依据收入类别,分别计入科教收入或其他收入;科教项目收支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本期结余”只核算业务收支结余,科教和财政项目形成的结余单独核算。

3.增加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指标,满足财政管理和医院内部绩效管理需要。新医院会计制度沿用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在严格界定相关会计要素定义、确认条件、计量原则后,补充现金流量表、净资产变动表、财政补助收支表、会计报表附注到医院财务报告中,取消旧制度中体现收付实现制痕迹的基金变动表,以及修改收支总表为收入费用总表,提高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和可用性。财务分析指标是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新增内容,分为预算管理、结余和风险管理、资产运营、成本管理、收支结构、发展能力六类19各指标,这些指标相比于旧制度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更能有效地反映医院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给管理部门提供了更有利的决策支持和内部绩效考评及激励。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影响

1.资产负债表分析。首先,新医院会计制度倡导资产负债表占据会计报表体系核心地位的理念,具体反映医院所掌握资源、承担债务和净资产之间的关系,提供分析医院财务结构、偿债能力、发展潜力所必需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医院逐步实现从传统事业单位向服务型企业性质转变。其次,资产确认和分类的变化、新增折旧和摊销会计科目、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得医院账面价值更准确、与实际价值更相符,进而影响到资产周转、变现、获利能力的分析,有利于医院加强资产监督管理,优化资产结构和运营资金管理。再次,医院资金来源、用途的严格界定,体现了预算管理的要求。财政补助、科教拨款单独进行管理,医院自身事业发展资金来源则依靠事业收入、结余、患者预交金、借款,结合完整、全面的负债信息,使得医院更加科学地对资本结构、财务杠杆系数进行分析,进而合理安排筹资种类、规模,将筹资成本降低和实现杠杆正效应。最后,净资产中增设“待冲基金”科目,反映财政和科教项目支出形成的长期资产净值,而“事业基金”只核算医院拥有的非限定用途净资产;本期结余只核算业务收支结余,而科教和财政项目结余单独核算的规定等,使得报表完整、真实反映医院项目执行情况、经营管理结果。这些修改是新医院会计制度最大的创新,既满足了财政部门在收付实现制原则下对财政补助资金的收支监督管理需要,又实现医院内部按权责发生制下的绩效考核需要。

2.收入费用总表分析。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收入费用总表的计量、列报、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药品加成核算取消,药品收入划入医疗收入,医疗收入的确认包括收款和服务,折扣直接抵减医疗收入,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计算投资收益,大大影响到医院收入费用总量;科教资金纳入收支管理,体现了医院科教研三位一体的整体投入和医院科技创新能力;财政项目资金的收支情况,反映了财政补偿机制;明确专项资金的分类,有利于项目效益分析和挖掘医院潜力,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

3.现金流量表分析。新医院会计制度增加的“待冲基金”、“折旧和摊销”等科目,将无偿性的财政和科教资金消耗与医院经营业务现金项目分别体现,避免收支结余与现金流量出现偏差;“其他应收款”新增核算长期投资利息和利润,不再核算预付款的金额,对“收到的其他与业务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现金流量有增有减;基建帐并入大帐,使“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现金流量增加;而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分支机构纳入医院统一财务管理,使“收到的其他与业务活动有关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业务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现金流量总量增加;旧制度对于代扣代缴的公积金、应缴税费、职工福利费,通过“其他应付款”核算,属于“支付的其他与业务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现金流量,新医院会计制度将这些业务内容分别科目核算,通过“发生人员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及时提供资金管理所需要的数据,引导医院管理层合理调度现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加强应收款管理,保证经营、投资、筹资决策的正确性。

4.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分析。新增的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反映医院会计年度内财政收支、结转、结余情况;基于收付实现制编制的此表,提供了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的基础资料,便于上级主管部门掌握和监督医院财政资金使用和执行情况。

5.净资产变动表分析。与旧制度基金变动表不同,净资产变动表反映了专用基金、结余的构成,以及支付和预算执行能力,更好了考察医院结余的质量。其中“事业基金”不再划分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除了滚存的结余资金,在新医院会计制度开始实施的一段时间还包括旧制度下自有资金构建的未消耗固定资产价值;新增的“待冲基金”反映了财政资金采购固定资产的未摊销价值;开办费不再分期摊销,直接计入费用(未摊销完毕的冲减事业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取消,通过“应付福利费”负债类科目核算。

6.财务状况说明书分析。新增的医院财务状况说明书是对医院一定会计期间财务成果、执行和分配情况的综合性说明,也是一种分析补充;对于非会计类信息,如预算执行、成本控制、业务开展、负债管理、基建、资产利用、对现在或将来财务状况重大影响的事项等,进行延伸说明和分析,是了解和考核医院经营业绩的重要资料,充分满足各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财务报表分析的建议

1.主动适应财务管理精细化要求,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医院服务本身具有公益性、知识性、成本市场化的特点,而新医院会计制度又是整套会计核算体系的更新,所以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水平。首先,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在理念上主动接受和领会制度变更的精神,理解并掌握变更的主要内容和差异的处理方法,补充经济、管理、信息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其次,会计人员克服重核算、轻分析的思想,将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理念结合在一起,对于千变万化的各种会计信息进行积累、比较、分析、总结,剔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事故、政府调价等偶发因素,提出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建议,使管理层接受并实施到日常医院管理之中。

2.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医院经营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反映医院运营过程的利弊得失、财务成果和发展趋势,为改进医院管理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财务信息。然而,要想为医院经营管理保驾护航,需要不断地提升财务报表分析的广度和深度。首先,分析方法要更复杂和精细,新医院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趋同,不但对原有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提出新要求,还提倡借鉴企业分析方法。比如预算执行、医院之间横向比较分析,不再仅限于历史数据的比较,还关注上级部门下达指标、行业标准的差额比较;成本分析更强调比率、结构、趋势、本量利的多种分析方法组合,对增幅、增速多角度综合分析;其次是主动识别经营风险,多途径实现风险转移和规避。经营风险的出现往往以财务报表信息异常为前兆,财务人员应具备指标变化的敏感性:关注流动资产的指标变化,对于医疗应收款、存货等关键指标设置预警范围等。最后,提供经营决策有用信息。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分析的成果,参与重大经济决策的制定,如在医疗风险基金提取、预交金收取、医疗责任保险的选择等方面进行风险损失管控;在投资项目方面进行资金投入、市场预测、回报率等综合分析,科学选择最优方案。

总之,新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必将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深远影响,因此,医院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推动、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及学习,积极应对新医院会计制度给医院会计报表分析带来的影响,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分析的成果和价值,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信息汇报制度范文第5篇

以天津某医院为例,统计2012~2014年医保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具体数据如下:

一、旧会计制度下医保资金处理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旧会计制度下某医院医保资金的财务处理方式

1.对医院垫付的统筹金额进行逐日逐笔的记录。如今,省市医疗保险实行实时结算,患者只需按比例支付自费部分的医疗费用,医院按比例垫付医保报销的费用。所以,在门诊、住院医保统筹发生时,财务可以根据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单的有关数据实施垫付的统筹金额如下会计分录:

借:据医保病人的欠费金额应该收取的医疗费用

贷:医疗、药品、检查等收入[1]

2.统计医保患者的相关资料。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提供该月的医保统筹挂号状况给省市医保机构,省市医保机构根据提供的资料进行核算审核,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定额结算和单病种核算,医院自行承担超额部分。

3.依据医保机构分配的医保资金,减少收取医疗款挂账金额。医院在收到省市医疗保险机构分发的保险统筹金时,根据实际的分发的统筹金额可以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根据医保病人欠费情况应该收的医疗款

(二)某医院在旧会计制度下在资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表1中,我们发现该医院和省市保核算中,没有把垫付款全部收回,但该医院不做欠费销账的处理,长期扣留超支额和质保金等费用,这样应收医疗余额款虚增,医院的经营成果被夸大,信息失真。

医院医保没有建立医保往来明细账,对医院医保统筹金额的状况不知;工作人员没有较强的意识,不能明确的解释参保政策,这样参保者的利益就会受损,也造成医保费用的逐步扩大。

二、新会计制度处理医保资金账务

(一)对省市医保机构结算返款标准进行了解

1.普通病种应用定额结算。结算的总额等于定点医院统筹支垫付的金额加或减其节约。省市医保普通病种的结算总额=定点医疗机构这垫付金额-违规治疗扣除款-质量保障金。

2.单病种采取的结算标准。对特别病种如冠心病血管支架、动脉搭桥、更换心脏起搏器等,应结金额等于标准限额减去个人的比例自负[2]。

则返款金额为应结金额,超支部分=病种限额-患者自负金-扣除款-质保金。

3.依据医院医保办公室管理医保分析如表2。

三、新会计制度下医保财务处理的优势

(一)对医保资金的财务处理方法进行规范

旧会计制度医院没有统一的财务处理方法,新会计制度统一了医保资金的财务处理,明确了所有核算科目的范围,可直接了解医院的医保实行状况,给定额标准提供了数据支持,是医保支付方式得到三方满意。

(二)直接对医保资金未达款项进行反映

新会计财务处理使领导清楚的了解资金的情况,通过表2可直接看到医院状况,使医保垫付款回收期缩短。

(三)医院的收入得到真实的反映

新会计医院制度应用计算差额制度,医院净资产得到了具体反映,使医院应收款的虚数消除了,更重要的是使会计的信息更真实,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就会对财务情况有真实的了解[3]。新会计制度是不单追求收入的增长,使医院记账的管理模式加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