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医疗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物联网的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医疗物联网的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8月31日,国内“互联网+”智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了“中国智能硬件网”,该平台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全面系统的智能硬件资讯、研究成果。主任曹磊在谈及“互联网+”的核心趋势时说:“PC互联网已成为‘死海’,移动互联网目前是一个‘红海’,各个细分领域都已打得非常火热,手机、视频、医疗、交通、出行等领域都有一批‘巨无霸’企业产生,创业的机会非常少。下一个5年便是万物联网,这还是‘蓝海’,是待发掘的未来,万物联网的时代正在开启。如今,智能硬件正成为下一代生活、制造的万亿‘风口’。”

据了解,目前正在编写《智能硬件:下一个万亿风口》一书。该书将智能硬件分为四个“派系”一是“平台派”,有百度、阿里、腾讯、京东、苏宁、国美;二是“生态派”,有小米和乐视;三是“厂商派”,有海尔、格力、海信等;四是“海外派”,包括苹果、特斯拉、谷歌等。此外还有广大中小“创客派”等。

曹磊认为,智能硬件产品分为高科技硬件(手机)、可穿戴设备(手环、手表、眼镜)、智能家居(水杯、茶杯、灯泡)、智能家电、3D打印、智能机器人、车联网,以及智能服装、智能物流、人工智能等。未来20年,将来到“产业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将改变每一个产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产业互联网所代表的跨界融合成为总的发展趋势,从最早的零售业到如今的金融、医疗、可穿戴、在线教育、在线旅游以及生活服务的方方面面,传统硬件领域也将被改变。

医疗物联网的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预测;私有云

一、概述

科技的不断进步必然会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变革,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也由以往的工业时代步入信息时代。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简单的数据信息处理和基础的计算机应用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全球数据信息爆炸式的增长和复杂化多方位的需求与应用,亟需新的科学技术来促进互联网产业的深度优化与改革。目前,科技信息行业的中心已经发生转变,全球各大IT公司也都将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信息安全作为日后发展的主要目标。由此可见一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信息安全的发展成熟度与完善度,必然会影响整个国家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是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下夺得一席之位的有力手段。在我国,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信息产业遍地开花,都已经得到相应的重视与发展,然而这些新型的信息产业如今的发展势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能否成为促进社会快速发展的利器,这都有待考究。所以对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学习与研究,对于了解我国新的科技信息产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策略以促进社会经济大跨越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数据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是互联网通信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个人电脑、企业服务器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数据量从2000年以来,就以爆炸式的形式快速增长。尤其是在我国,国民数量基数非常大,这都无形之中使得大数据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基本需求。2012年,我国工信部陆续推动了一系列的大数据相关的项目运作,加上相应的法规、政策的支持,在2014年底,大数据已经在我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首先,大数据涵盖了社会产业的很多领域,例如在电信与互联网领域,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智慧城市与交通、科技服务等多个领域中得到快速发展。其次,传统的IT信息产业也都借助大数据的东风,积极响应深化改革,出现了一大批以大数据技术为中心的信息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最后,在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构建大数据中心,力图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柱来加速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大数据的未来发展必定风云变化,主要发展方向大概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结构多样化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系统架构必然多样化,借助云计算的发展,实现分布式存储于管理的基本构架,对于图片、音频、视频等非格式化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的计算框架以及对网络实时流分析与计算的基本框架将会并存。

(二)大数据预测

大数据的智能预测功能必然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阿里巴巴公司通过对淘宝网的用户购买行为的分析,发现包括欧美在内的大部分区域的买家询盘数急剧下降,也就提前预测了全球的经济走势,最终躲避金融危机的伤害。同样的,通过大数据预测未来的行为必然成为趋势,尤其是在经济金融、自然灾害等方面都会得到广泛的发展与应用。

(三)智慧城市的构建

智慧城市的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大数据技术成为智慧城市快速发展核心技术。智能交通、全民医疗、智能政府管理、企业发展等方面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相信大数据在智能城市构建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云计算是目前互联网发展的新的一次改革,将会以新的商业模式带动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云计算推出的商业模式主要由三种,分别是基础架构即服务的IaaS、平台即服务的PaaS以及软件即服务的SaaS,通过三种运营模式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基本需求。目前,云计算的发展仍以IT巨头为代表,主要包括谷歌公司、亚马逊、IBM以及微软。其中谷歌公司主要通过其硬件基础、大数据应用以及良好的搜索引擎构建其专门的云平台,通过分布式的数据存储与管理、智能的云计算应用来实现其云平台构架。亚马逊、IBM、微软也都推出了自己相应的云平台,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解决方案,极大地帮助客户提升自己的企业运行效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在电信运营方面,云计算也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将以往的IP网络、光纤网络以及HSPA等构建基础的无线通信云,极大地方便各个企业和部门使用,同时我国三大运营商也都推动各自的云计算平台的发展,力图构建一个即软硬件、网络、应用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为各个行业带来新的商机,以促进其快速发展,主要趋势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简化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轻便化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也是移动终端发展的必然方向。通过云计算构建的相应平台,将主要的应用转移到云平台上,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移动终端的压力,用户只需要通过高速的网络、轻便的终端即可访问云平台应用,从而使得移动终端的配置与成本大大降低。

(二)私有云的快速发展

随着公共云的快速发展和技术逐步成熟,私有云的发展及其产品也将必然成为趋势。通过构建私有云平台,实现私有的云存储、虚拟桌面等应用,以及对专门的系统通过云集成提供针对性的系统服务,这将大大提升部门的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投入。

(三)促进物联网快速发展

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延伸,是实现互联网与生活中实物联通的具体实现。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得物联网发展的经济成本与技术成本大大降低,通过构建相应的云平台即可实现物联网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与服务的实现,从而加速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四、总结

大数据与云计算是目前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中心,也是IT产业改革新的机遇,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大数据与云计算都在蓬勃发展,如果把握机遇,顺应时代需求,这必然为为了的发展开启新的大门,趁着大数据与云计算的东风,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医疗物联网的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怀进鹏在演讲中指出,在信息技术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互联网技术正以它特有的优势,形成了新的平台化发展,也集聚了新的创新要素,创新的主体、创新的组织方式、创新的速度和创新的内容都在大量地发展演变。他指出,信息技术推动了融合创新,重塑了商业的模式;工业互联网成为推动智能制造、促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支撑;而“互联网+”则催生了新兴的业态。

“抓住发展趋势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抓住发展趋势的转折点,即包括技术的转折点,又包括产业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怀进鹏表示。

怀进鹏还在会上提出,未来我国实现产业转型、由大变强的重要举措就是“一个中心,四项任务”,通过发展现代信息产业的创业体系,通过以信息产业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为重点,来实现软硬融合,两化融合。

怀进鹏认为,在新一代技术与传统行业密切融合,创造出新价值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演进将会呈现三个新的方面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信息技术推动了融合创新,重塑了商业模式。工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这种新模式的出现,使得我们过去在生产制造当中所思考的问题,在工业革命时代所思考的问题和形成的规律又发生了变化。

医疗物联网的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联网 运营商 智能硬件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elecom operators’ new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Internet of things, how to seize these opportunities, what kinds of business models and environmental support are needed, the paper used the combination of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analysis and synthesis method to firstly estimate the IOT industry’s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n analyzed the telecom operators’ opportunities and strategies. Finally, the paper studied the needed policy environm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rought three kinds of opportunities for telecom operators: connection, terminal, platform, which need to be differentiated.

[Key words]IoT telecom operator intelligent hardware

1 引言

根据目前电信行业的发展和相关研究成果,全球电信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电话网阶段、互联网阶段和物联网阶段,而目前正处在电话网衰落期、互联网成熟期和物联网起步期三期叠加的发展阶段。对于运营商来说,物联网阶段发展优势虽不及电话网阶段,但优于互联网阶段,虽没有如话音般的杀手级应用,但相对互联网公司而已,有庞大的政企客户资源、不可替代的网络资源、相对成熟的规模化经营积累等优势,因此物联网阶段对运营商来说是更大的机遇期。在当前这个新旧发展阶段交替、行业收入新动力逐渐培育的时期,运营商需要高度关注新业态、新技术的动态,及时挖掘万物互联带来的新机遇,因此,本文接下来将针对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物联网为运营商带来的三大发展机遇及应对策略、运营商发展物联网需要的政策环境支持三个层面展开研究。

2 物联网产业研判

(1)物联网产业链价值分布趋势研判

物联网产业有三层架构,应用层价值占比最大且持续走高,其中平台服务潜力最大。从产业链构成来看,物联网产业链自下而上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级,其中设备层的功能是实现持续、实时、精确的信息获取;网络层的功能是实现高效、可靠、安全的信息传输;应用层的功能是实现智能、精确、多样的信息处理。从产业链价值分布来看,应用层价值占比最好,未来受益于平台聚合效应,应用层价值占比持续上升。根据麦肯锡报告,包括硬件、芯片在内的感知层占比为25%,但随着IT技术升级,摩尔定律逐步显现,未来硬件价值将走低,预计到2020年占比降为20%;网络层占比最低为20%,但由于网络的不可替代性、规模效益型,未来价值占比相对恒定;应用层价值占比最高,达到55%,其中平台服务增长强劲,将带动应用层价值提升,预计2020年达到60%。

(2)感知层发展趋势研判

智能硬件回归理性增长,2016年有望实现新跨越。2011年至2014年以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智能硬件行业迅速发展,行业投资额从18亿元增加到120亿元,增加了6倍多,但高热的行业投资并不能掩盖产品自身的缺陷,集中体现在产品不能切中用户的刚需、用户体验较差、配套服务不完善等,2015年行业投资额有所下降,开始回归理性发展。从2016年1月的CES展(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到2月的MWC(Mobile World Congress,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从VR到AR,围绕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健康医疗四大领域,智能硬件聚焦用户需求和体验,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经历了2015年这一年的沉淀和反思,2016年智能硬件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3)网络层发展趋势研判

2016年是窄带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年,2017年有望进入规模部署阶段。3GPP计划在今年6月冻结并基于蜂窝网络的窄带物联网技术标准NB-IoT,2016年是以NB-IoT为代表的窄带物联技术发展非常关键的一年。之所以说NB-IoT是物联网实现突破式发展的关键,是在于它无可比拟的优势:相比Wi-Fi、蓝牙等短距离通信技术,NB-IoT具有广范围、远距离的连接优势,更能够满足远程控制、物流追踪等长距离连接应用场景。相对于2G、3G、4G等蜂窝网络,NB-IoT具有低功耗、低成本的优势,这正是物联网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华为2015年11月份公布的NB-IoT发展计划中声称要将LPWA通信模块成本降至5美元以下。随着今年6月份标准的确定,预计将有一大批测试网络出现,而且商用网络也会出现,2017年将进入规模部署阶段。

(4)应用层发展趋势研判

应用层发展进度相对其他层滞后,未来将首先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再逐步推广到其他行业,预计2020年会有突破性进展。应用层是终端、网络、平台、软件等各环节各要素的集成层,应用层与其他层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目前应用层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受制于其他层的发展瓶颈制约,另一方面应用层本身尚有待突破的难题,如商业模式尚不清晰、消费习惯有待培养等。根据国内外研究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判断出未来应用层将首先在交通、家居、医疗、工业等领域取得突破,聚焦重点领域,打造精品应用,再逐步做大做强。随着终端设备性能的提升、网络质量的优化升级、应用产品的日渐成熟以及消费习惯的逐步培养,预计2020年物联网应用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3 运营商在万物互联时代的机遇

根据国内外研究,从物联网产业整体来看,以IBM、Intel、Cisco等为代表的IT企业属于产业的领导者,运营商属于产业的跟随者,互联网公司属于产业链的助推者,因此运营商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可过高地自我定位,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悲观,相对于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中企业用户占比将近七成,运营商在政企客户经营方面比互联网公司更具优势,因此只要合理定位,寻找到正确的商业模式,物联网将是运营商大有可为的领域。从物联网对运营商收入的实际贡献来看,对运营商最大、最直接的收入来自连接,设备和应用层虽然收入贡献不会很大,但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因为蕴藏于其中的数据挖掘是物联网价值开发的核心所在。

(1)新连接带来最直接、最大的收入贡献

万物互联带来大规模的新连接,为运营商创造最直接的连接收入。从连接的主体来看,物联网阶段连接的主体不再局限于手机、电脑等传统终端,而是扩展到汽车、家具家电、建筑物等,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从连接的性质来看,万物互联带来的是新叠加的连接,而不是对原有连接的替代;从连接的价值来看,虽然单个连接价值不高,但海量连接带来的收入不容小觑。

优先发展窄带物联网技术以及多网协同发展是运营商做好连接的根本策略。根据连接的距离,物联网通信技术分为短距离连接技术和长距离连接技术,两者各有所长。以Wi-Fi、蓝牙为代表的短距离通信技术具有成本低、功耗低、传输速率高的优势,但劣势也很明显:传输距离短(一般几十米以内),因此更加适用于智能家居、工业数据采集等局域网通信场景。以2G、3G、4G等蜂窝网络为代表的长距离通信技术具有覆盖距离广、传输距离远、连接安全性高等优势,但也有功耗大、成本高等劣势,而基于4.5G的NB-IoT技术恰好弥补这些缺陷。因此,当前运营商一方面需要加大对窄带物联网技术的研究投入,积极部署和商用。另一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发挥各类通信技术的优势,制定多网协同的差异化网络连接方案。以Vodafone、AT&T、德国电信等为代表的国际运营商在推动物联网发展时,一方面在积极部署和推广NB-IoT技术、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及时跟进最新技术标准。另一方面也在加大5G研发,积极推动蜂窝网络技术升级,以便于多种网络协同助推物联网业务发展。

(2)智能硬件带来设备收入,更带来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

智能硬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设备收入,更在于统一数据标准,获得可操作的用户行为数据。随着物联网的迅速推广,市场对各类终端、模组、芯片的需求也会迅速攀升,因此发展终端设备能为运营商带来直接的收入,但智能硬件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运营商并不比设备厂商更具优势,同时比硬件本身价值更高的收益来自智能硬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因此对运营商来说,获得基于终端使用产生的数据要比终端本身的战略意义更大。

与设备商合作,走终端模块化发展之路。运营商自身并不擅长于识别技术、终端、芯片的研发和制造,因此在布局终端设备领域,运营商与设备商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西班牙电信与三星合作,充分发挥三星在终端和感应技术方面的优势,与自己的Thinking Things平台结合,推出了一套低成本的模块化设备,每个块具有不同的功能。该设备包括环境、位置、电量、信息等模块,用户可以随意组合,不同的组合对应不同的资费。硬件收入只是布局智能硬件的一方面,更深的战略意义在于通过终端统一数据标准,获取可读取、可操作的用为行为数据,为上层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基础支撑。

(3)平台服务是新价值创新创造的基石

平台是数据流的集中、处理和疏散中心,也是物联网的核心价值所在,更是运营商创新商业模式的关键。从位置上看,平台层是物联网的心脏,牵动着整个产业链。从功能上看,平台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需要聚合设备层的数据,也需要对数据进行存储、加工,再向上层应用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从价值上看,由于平台层汇集了大量的数据,又具备高级的算法和分析能力,因此平台层的价值远不在于现有的存储和分析价值,更在于潜在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于运营商来说,布局平台运营商不一定具备优势,也不一定能带来收益,但如果不布局平台,运营商将失去物联网价值挖潜的机会。

能力开放和产品孵化式是平台服务的两大核心抓手。能力开放的关键是实现自有能力产品化和合作伙伴产品共享化,运营商将自身具有的测试、认证、计费、安全等能力打包对外开放,一方面带来直接收益,另一方面可以聚集优质合作伙伴。AT&T向合作伙伴提供M2X、Flow、Connection Kite等平台服务,提供包括网络、存储、测试、认证等能力,并采取分阶段收费模式,在开发、测试初期采取免费模式,在推向市场化阶段和定制化服务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三大开发平台有独立的资费体系,也有打包套餐的资费体系。产品孵化的关键在于针对特定行业,主动聚合相关企业,孵化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产品,迅速打造精品业务。AT&T成立了车联网研究室,联合了包括三星、Voice box、Jasper、Accenture等公司,集中创意创新,推出车联网平台AT&T Drive,并推出Connected Car产品,目前已经与Audi、BMW、GM、Ford、Tesla、Nissan、Volvo等10余家汽车厂商合作,2015年用户规模达700万,2016年预计将达1000万。

4 对我国监管政策建议

(1)加强物联网标准的统筹部署,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进一步强化物联网基础通用标准的组织建设,扩充物联网应用标准组织,进一步梳理物联网标准的立项流程,协调物联网标准的立项归口,协调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关系;建设物联网标准化的信息平台,加强物联网标准技术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注重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相衔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传感器及芯片技术、传输、信息处理技术研发,在智能传感器设计、智能传感器制造、智能传感器安装与集成、多传感器集成与数据融合、智能传感器可靠性领域的高性能、低成本、智能化传感器及芯片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2)培育物联网骨干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发展

鼓励物联网骨干企业通过承担债务、出资购买、控股等形式进行企业兼并,壮大物联网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在传感器、核心芯片、无线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信息通信网、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等领域打造一批品牌企业;提出物联网优秀企业评定办法,并组织实施;支持物联网骨干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转变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方式,引导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一方面选择应用服务能力强或产品技术领先的中小企业,据其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不同程度的后补助和资金奖励,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政府财政可补贴给购买服务的企业用户或最终消费者,有利于培育市场环境,促进物联网应用服务的推广。

(3)完善市场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鼓励物联网产业联盟或协会组织,联合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市场化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建立技术持有者、投资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收益分成模式,使公共服务实现健康可持续运营;通过整合利用各类技术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载体和服务资源,以及面向重点应用领域构建技术验证服务体系和规模化试验测试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实力。

5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尽管运营商所在的网络层在物联网产业链中是价值占比最低的一层,但却是运营商进入物联网领域的立足点和基石。为了进一步提升价值空间,运营商需要向下布局终端层、向上延伸至平台层,最终以平台为核心、以连接为基础、以终端为牵引,积极团结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开放式生态系统,提升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生态中的话语权。本文主要研究了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链中的机遇和发展策略,接下来将进一步研究运营商在组织、人才、产品、营销等细分领域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孙亮,高寅欣,孙一平. 电信运营商物联网发展挑战及策略建议[J]. 邮电设计技术, 2015(2): 83-87.

[2] 范鹏飞,林婷婷,朱静毅. 基于电信企业的物联网产业布局对策建议[J]. 互联网天地, 2014(8): 29-33.

[3] 常晓宁. 中国移动的物联网发展策略[J]. 通讯世界, 2010(4): 45-47.

[4] 姜雅丽,刘丽丽. 三大电信运营商布局物联网新蓝海[J]. 通讯世界, 2010(4): 50-51.

[5] 曹亚东,范鹏飞. 基于电信运营商视角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研究[J]. 互联网天地, 2015(3): 6-10.

[6] 吴义杰,张仲金,许盛,等. 中国物联网产业化商业模式与路径选择[J]. 现代管理科学, 2014(1): 57-59.

[7] 郑欣. 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1.

[8] 叶晓敏. 双边市场视角下运营商主导的物联网产业链构建研究[D]. 南京: 南京邮电大学, 2013.

[9] 杜惠英,郑欣. 物联网盈利模式分析[J]. 互联网天地, 2015(9): 67-72.

医疗物联网的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医疗信息化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化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五项业务中深入应用;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建设一个医疗卫生信息专用网络;逐步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标准体系。

2010年末,财政部又新增11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医改,其中27亿元直接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80%以上的亿元采用了HIS系统,95%以上的医院采用财务管理系统,至少13个以上的地市开始调研或正在筹建区域医疗信息化,全国提供医疗软件的厂家不少于500家。中国目前每年的医疗IT消费约为150亿元,并保持25%的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90亿元的规模。

同时也应该看到,各医疗机构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以眼前需要为出发点进行系统选型和建设,导致系统功能单一、应用独立、布局分散。这样的建设格局很难满足医疗发展的需要,维护系统升级,安全难以保障,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的问题日益严重。

抓好标准化工作是医疗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医疗协同和医疗资源整合的前提。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制定。卫生部自2011年起修订了超过120条标准,正式的接近80项,内容包括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区域卫生平台、医院信息平台等技术标准,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目前的医疗标准体系还不够全面,仍有空白的领域,比如与医疗通信有关的标准就较欠缺,医疗标准体系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还有待观察和完善。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医疗机构和IT厂商对医疗标准的重视程度和应用程度较低,没有很好地贯彻和执行,这种现象在前几年尤为明显。

构建以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医疗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趋势。从2009年开始,国家选定了13个地区作为区域医疗试点,这13个地区大部分正在论证或已经启动了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然而,在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中尚存在顶层设计缺失、投入不足、新一代信息技术利用不够、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技术和人才匮乏等众多问题。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从医疗体制、IT安全和标准化等方面提供保障和支撑。

我国政府已经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药物配给制度、合作医疗制度、医保制度等为医疗改革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分配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明确,不然“看病贵”、医生拿回扣等问题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在应用安全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需要新一代的安全手段或措施来保障,如云安全等,这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医疗信息化发展趋势

目前的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大型医疗机构和城市的医疗机构在设备、人才、技术等各个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然而规模较小和地区偏远的医院机构留不住人才,无力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导致医疗资源严重失衡,这种现象是造成目前大型医疗机构人满为患、挂不上号,小型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少人问诊的根本原因。因此,构建区域性的医疗信息化大平台,整合医疗资源,实现“初诊在社区,看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以及“双向转诊”等新型医疗模式是未来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智能和高效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趋势。例如,突发疾病自动报警、药品运输自动跟踪、医疗数据自动获取等,都需要智能化设备和软件来完成。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医疗效率,使卫生机构在固定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比如在挂号、建立病例、化验、诊断、配药、缴费等环节采用信息化技术,医疗效率较传统做法将有革命性提高。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一直是我国医疗事业的重心之一。我国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形势并不令人乐观,近期社会上医疗投诉和医疗事故频发就说明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迫切性。未来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将更多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在医生行为管理、卫材管理、医药管理、临床化验等方面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和透明化,减少人为失误,大幅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随着经济、社会、IT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的医疗事业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比如移动医疗、家庭智能保健和远程医疗等,这些新型的医疗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1.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是基于移动计算、智能识别和无线网络等新一代IT技术及通信技术,实现移动查房、移动护理、药品及标本智能识别、人员和设备实时定位、病人呼叫无线传达等功能。

2.家庭智能保健

老人是容易患病的高危人群,再加上居民对疾病预防和日常养护的重视,家庭保健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家庭智能保健就是利用物联网的相关技术,通过感应装置、监测装置、报警装置、求助系统等便携式医疗设备,不仅可以使居民能够实时获取本人的健康指数,而且远在医院的医生也可以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居民的保健和护理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3.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就是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影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发挥大型医学中心(比如三甲医院)的人才、设备、技术优势,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医疗机构(比如社区医院)或处于特殊环境下的患者提供远程医疗诊断、专家会诊、医疗咨询、培训和其他医疗服务。

智慧医疗总体架构

智慧医疗体系有应用层、云计算平台层、数据层、物联网技术层和保障层。

1.应用层

智慧医疗应用层主要包括门户类和业务类两类系统。

医疗门户应用系统通过Web方式,使医疗事物的参与者,比如患者、医生、护士和行政监管人员等,通过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参与医疗事务,真正达到了应用网络化、应用终端化、应用实时化,最大限度地将智慧医疗的效果落到实处。这类应用通过自助服务类门户、医疗业务类门户、医疗监管类门户三类典型的门户网站来实现。

自助服务类门户系统。居民通过登录自助服务门户网站,可以实现网上健康信息查询、网上医保信息查询、网上购药、网上挂号、网上健康咨询、网上培训等。

医疗业务类门户系统。医护人员通过登录医疗业务类的门户网站,一方面,可以调取和查阅病人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实现与病人的互动;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可以登录相关的业务系统,完成日常医疗工作,比如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典型的应用。

医疗监管类门户系统。医疗监管人员通过登录医疗监管类门户网站,可以及时对医疗事务进行监督和管理。例如,对于院长等医院管理者来说,可以及时监管到医生的出诊情况、床位使用情况、挂号情况和收费情况等;对于卫生局局长等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可以了解全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情况和使用情况、患者的投诉情况、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等。

医疗业务类应用系统是以“患者为中心”,围绕医生、护士、急救人员、医疗监管者等如何为患者提供智能、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为主线来进行规划、设计和安排的。覆盖公共卫生业务、医疗服务业务、医疗保障业务、医药供应业务四大方面,以及行政监管和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

2.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平台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网络化存储和系统快速部署,能够根据客户或业务的需要按需定制,投资回报率高、后期运营维护成本低。这些特点刚好为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提供了绝佳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平台层是整个智慧医疗体系运行的心脏,能够根据需要向不同的应用主体,和不同的业务系统提供可定制的计算服务、存储服务和网络服务。

3.数据层

数据是智慧医疗的核心,整个体系就是围绕着如何获取医疗数据,如何加工医疗数据和如何使用医疗数据展开的。

要从全局的高度来规划医疗数据,在规划时要严格遵守标准化的原则,这是整个平台能否成功的关键。

此外,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要对医疗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安全策略,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隐私。

4.物联网技术层

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实时传递和智能处理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满足智慧医疗体系对医疗数据的获取、传输、应用的需要。

对智慧医疗来说,就是通过智能内衣、智能胶囊、测量设备、成像设备、RFID设备、扫描设备、GPS跟踪仪等实时获取与医疗有关的数据和参数,为医疗管理和医疗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

智慧医疗所采用的网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网络方式和手段,而是广泛采用了三网融合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医疗信息不再局限于某个网络内流通,而是可以在三个网络之间跨网流通。

智慧医疗的典型应用

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智慧型区域医疗是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缓解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这点已经得到社会的广发共识。

正是在政策引导和现实需要的双重推动下,全国各地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势头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20个以上的地市已经启动了智慧型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区域医疗建设广泛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区域医疗大平台”,通过平台向区域内各医疗机构提供“公共云”服务。

区域医疗的业务涵盖了居民医疗自助服务、医院医疗业务及管理、其他机构医疗服务及监管三个方面,主要功能和目的是实现医疗协同。

医疗协同主要包括一卡通系统、转诊系统、区域PACS、区域LIS、远程会诊、疾病预防、区域临床路径等。该业务需要在卫生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下,各医疗组织共同参与,协同配合,行动一致。

居民医疗自助服务是指通过自助服务门户,居民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医疗服务。

医院医疗业务及管理主要体现在医院管理和临床管理两个方面。

其他机构医疗服务及监管主要指卫生厅、药监、血液中心、急救中心和疾控等部门通过监管系统、急救系统、血液系统、药品流通系统等开展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智慧型医疗服务,从其应用的形态来看有两个显著的标志:一是将以物理形态存在的“物”自动转化为医疗信息;二是这些医疗信息能够以最便捷的方式传递给医疗事务参与者。从这个角度讲,物联网、三网融合和移动通信等技术在医疗业务中广泛采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举例来说,在联合会诊中,通过医疗成像设备、电子感应设备和检验检疫设备,能够将病人的体征参数、血液/尿液的化验结果、医学图像等数据,通过网络传递和移动终端设备,传递给每个参与会诊的医生,医生据此会诊并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信息技术已成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通过信息化能促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推动医院改革的深化。

(本文摘自《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两化深度融合中的应用》一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未来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将更多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减少人为失误,大幅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范。

智慧医疗面临诸多挑战

■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大多数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仅侧重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面向临床应用为目标,比较侧重于医护人员日常的医疗文书处理等工作;而与医院临床业务密切相关的,更为专业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比如在护理信息管理、多媒体智能化的电子病历、患者生命指征监护、手术室监控、临床实验室检查报告、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处理、功能检查信息管理、病理图片及报告、血库管理、营养配餐管理、临床用药咨询等系统的建设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

■信息孤岛

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和生产厂商各自为政,很少考虑到用户集成的需要,有些子系统集成困难,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医院信息系统。医院内部存在着各种信息孤岛。

■集团化管理和区域医疗建设问题

怎样实现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和跨医疗机构之间的临床信息共享和交换,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统一管理?已建成的大量电子病历信息可利用性低,无法很好地支持病历数据科研分析与临床质量控制,成为困扰医院科研及管理部门的难题。

■标准不统一

智慧医疗被广泛应用于急救医疗调度体系中。看似简单的无线解决方案,实现了急救调度的流程再造,使各方得以协同工作。

实际上,各医院间也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欧美医疗信息化遵循相对统一的HL7卫生信息交换标准,但由于历史原因,国内不同医院的HIS、PACS系统由不同的方案商开发、实施,标准、接口并不统一。

因此,如果想建设一套联接急救中心和各大医院的应急指挥和救治体系,各大医院如何开放其信息接口?通过何种方案实现无统一标准的接口信息交互?这些都是对医疗方案商的挑战。

■如何盈利

以智慧医疗在急救体系的应用为例。按传统买卖的模式,方案商将解决方案销售给用户,并实现盈利。在智慧医疗体系下,这种方式还可延续,但也会有方案商希望探索联合运营模式,改变盈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