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房网络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现代化信息高度分享的今天,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也随之不断出现,给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影响了许多计算机用户的正常使用,了解破坏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只有提高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人们才能够放心自由地使用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1.1计算机病毒入侵
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具有非常强大的破坏力,给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而且计算机病毒具有非常强的传播能力,会把计算机用户的个人信息传播到整个网络系统当中,给人们的经济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常常会有一些计算机黑客入侵到计算机使用者的个人计算机中,对计算机进行非法访问,获取用户的资料信息以后,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篡改或删除,给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失[1]。
1.2计算机管理者的错误操作
有时候,计算机管理者的错误操作或不当使用也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造成影响,有的计算机管理者自身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比较差,并不会正确使用操作计算机,有可能在计算机各种指令的输入时出现错误。
1.3计算机软件老化
有的计算机使用时间比较长,计算机自身的一些功能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计算机正常访问网络造成一定的影响。除了受到计算机自身因素的影响以外,网络系统也会受到计算机所在地点、网络光纤的使用情况、计算机网线的损坏等也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造成影响,甚至引发网络安全事故。
2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2.1加强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管理
为了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可以研究开发网络加密技术,从而保障计算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网络加密技术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其次,要大力开发计算机防火墙技术,通过对计算机硬件设施进行设置以后,实现对恶意软件的拦截,要打造高端的防火墙技术,从而减少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漏洞,并对那些非正规网站的运行程序进行拦截[2]。最重要的一点,要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查毒杀毒功能,当计算机病毒入侵到用户个人电脑以后,可以快速地通过杀毒软件检测到病毒,并迅速地将病毒清除,必须要安装高效快捷的杀毒软件,计算机使用者还要定期到官方网站上下载补丁漏洞程序,例如安装360杀毒软件和360安全卫士、电脑管家等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下载扫描,定期更新计算机漏洞补丁。加强网络监控系统的设置,有效利用监控软件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实时性的监控,防止恶意软件入侵,加强开发计算机软件应用,并针对应用效果进行调整。
2.2强化计算机管理者的安全防范意识
作为计算机用户管理者,必须要提高自身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从自身做起,在使用计算机网络中,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初步了解,进而在以后的计算机使用中,能够提高计算机安全使用技能。计算机管理者可以对自身设备设置安全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防止黑客的入侵。因此要强化计算机管理者的安全范围意识,培养全方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性人才,通过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性知识的培养教育,提升全民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要注意对计算机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可以建立健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按章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一旦出现有人做出了违反计算机网络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必须对其进行严厉处理,防止恶意攻击他人计算机的事情再次发生。
2.3更新计算机软件设施
在计算机系统软件的使用中,许多人选择盗版的软件,但实际上,正版的计算机软件要比盗版软件的安全性能强很多,所以在选择计算机软件时,要尽量选择正版的计算机软件,提高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3]。
3结论
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首先要了解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性的原因,进而提出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相应措施,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管理,强化人们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并且定期进行更新计算机软件设施,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涛.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2:45.
关键词:油田企业;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Application of Oilfield Enterprise Network Security and Firewall Technology
Hou Haidong
(Qinghai Oilfield Company Huatugou Community managemen Center,Haixi8164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in various enterprise wide applications,network security issu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valued by everyone.Firewall to ensurenetwork security barrier,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ecure network.Of oil companies innetwork security,analysis of some problems which have to focus on coping strategies,to explore oil fields in the enterprise network firewall technology to ensurethe security of oil enterprise network,corporate network security to prevent oil fieldaccident.Discuss specific network security solutions,integrated network securitymeasures,improve enterprise network security field.
Keywords:Oilfield enterprise;Network security;Firewall technology;Application
计算机从出现到发展,短短几十年间,无论从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各个企业里面,现代化的建设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之上的,计算机技术覆盖了企业生产的各个大小环节。保证企业中网络的安全性,使企业生产顺利进行,这是企业中网络运行的基本保障。笔者仔细分析了青海油田企业网络安全现状,针对青海油田企业的网络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结合防火墙技术的应用,提高油田企业网络安全性,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青海油田企业网络工作概况
青海油田是一家大型企业,其二级单位网络中目前包含华为、港湾、华为3COM、Cisco等厂商设备,属于多厂商互联网络。青海油田企业的整个网络主体建设于1999年,逐年累建至今。目前网络集中问题有多个方面,网络缺乏管理性;多厂商设备,难以统一管理;大部分设备陈旧,汇聚层性能、带宽不足;冗余可靠性差。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汇聚层设备扩展性不够,一些单位层层级连网,影响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成为极大的难题。
二、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风险根据不同的方面,有许多的风险因素,比如网络外部的环境是否安全,包括了电源故障、设备被盗、认为操作失误、线路截获、高可用性的硬件、机房环境、双机多冗余的设计、安全意识、报警系统等。再比如系统完全,包括了整个局域网的网络硬件平台、网络操作系统等。每一个网络操作系统都有其后门,不可能有绝对安全的操作系统。还有网络平台的安全风险,作为企业信息的公开平台,要是受到了攻击或者在运行中间出现了问题,对企业的声誉是极大的影响。同时,作为公开的服务器,本身随时都面临着黑客的攻击,安全风险比其他的原本就要高上许多。另外,应用系统安全也是风险因素中的一个,在不断发展和增加过程中,其安全漏洞也在日益增加,并且漏洞隐藏得只会越来越深。此外还有管理的安全,管理混乱、责权不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都是管理安全的风险因素。
三、油田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随着油田企业中网络用户的逐渐增多,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被网络管理工作人员所重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增强单位用户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紧迫性的认识、强化和规范用户防病毒意识等手段,全面采用网络版防病毒系统,部署防病毒服务器和补丁分发服务器。在网络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定期检查、预防、控制和及时更新防病毒系统病毒定义码,按时向总部上报极度防病毒巡检表。网络管理技术人员还积极做好入侵保护系统IPS策略的日常管理和日志审计工作,使有限的网络资源能用于重点保障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油田企业网络安全防范举措与防火墙技术应用
在油田企业网络运行过程中,安全威胁主要有非授权访问、信息泄露或丢失、拒绝服务攻击、破坏数据完整性、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等方面。要防范油田企业网络安全,主要的防御体系是由漏洞扫描、入侵检测和防火墙组成的。油田企业的局域网主要又外部网络、内部职工网络、内部单位办公网络和公开服务器区域组成。在每一个出口通过安装硬件防火墙设备,用防火墙来实现内部网络、外部网络以及公开服务器网的区分。防火墙对外部的安全威胁起到了抵御的作用,但是从内部发动的安全攻击却无能为力。这个时候就需要动态监测网络内部活动以及及时做出响应,将网络入侵监测系统接入到防火墙和交换机上的IDS端口,一旦发现入侵或者可疑行为之后,立即报告防火墙动态调整安全策略,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另外,网络安全还需要被动的防御体系,它是由VPN路由和防火墙组成,被动防御体系主要实现了外网的安全接入。外网在于企业网络之间实现数据传输的时候,经过防火墙高强度的加密认证,保证外网接入的安全性。在油田企业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应用中,还需要加对病毒的防范、数据安全的保护和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建设。在服务器上安装服务器端杀毒软件,在每一台网络用户电脑上安装客户端杀毒软件,通过及时更新病毒代码,防范病毒的入侵。采用自动化备份、安装磁带机等外部存贮设备等方法,保证数据的安全。
五、总结
油田企业网络安全不仅关系着企业的整体发展,还关系着油田企业中广大职工的网络使用安全,积极采取防火墙技术应用到网络安全防范之中,以提高青海油田企业网络的安全性,保证企业的正常工作、企业职工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何黎明,方风波,王波涛.油田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策略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279-280
[2]陈岗.大型企业信息网络安全问题解决方案[J].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68-169
关键字 访问控制;银行网络安全;虚拟局域网;访问控制列表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银行各项业务的应用中不断普及,各大商业银行已把网络安全放在了金融电子化建设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网络安全已成为构建银行计算机网络体系进程中必须首先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在目前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进行金融电子化建设的过程中,访问控制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同时它也是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正常访问。因此,加强以访问控制为核心的银行计算机网络安全,保证银行的资金安全以及提高银行风险防范能力已成为当前各大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访问控制的解决方案
目前访问控制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MAC地址过滤、VLAN隔离、基于IP地址的访问控制列表和防火墙控制等。
2.1 MAC地址过滤法
MAC地址是网络设备在全球的惟一编号,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理地址、硬件地址、适配器地址或网卡地址。MAC地址可用于直接标识某个网络设备,是目前网络数据交换的基础。
2.2 VLAN隔离法
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是为了避免当一个网络系统中网络设备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众多的网络广播报文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使得真正的数据传递受到很大的影响,确保部分安全性比较敏感的部门数据不被随意访问浏览而采用一种划分相互隔离子网的方法。
2.3 基于IP地址的访问控制列表法
访问控制列表在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中被广泛采用,它是一种基于包过滤的流向控制技术。标准访问控制列表通过把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端口号作为数据包检查的基本元素,并可以规定符合检查条件的数据包是允许通过,还是不允许通过。
2.4 防火墙控制法
防火墙技术首先将网络划分为内网与外网,它通过分析每一项内网与外网通信应用的协议构成,得出主机IP地址及IP上联端口号,从而规划出业务流,对相应的业务流进行控制。防火墙技术在最大限度上限制了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上联端口号、目的上联端口号的访问权限,从而限制了每一业务流的通断。
3 访问控制在银行网络安全体系中的应用
银行网络安全体系是根据具体业务对网络安全的需求,以访问控制为核心而构建起来的,其中心思想就是“不同的部门及人员根据其所从事的工作有不同的网络使用权限”。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因素;防范措施
一、概述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以下重点分析了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二、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1、网络系统在稳定性和可扩充性方面存在。由于设计的系统不规范、不合理以及缺乏安全性考虑,因而使其受到影响。
2、网络硬件的配置不协调。一是文件服务器。它是网络的中枢,其运行稳定性、功能完善性直接影响网络系统的质量。网络的需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和选型考虑欠周密,从而使网络功能发挥受阻,影响网络的可靠性、扩充性和升级换代。二是网卡用工作站选配不当导致网络不稳定。
3、缺乏安全策略。许多站点在防火墙配置上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忽视了这些权限可能会被其他人员滥用。
4、访问控制配置的复杂性,容易导致配置错误,从而给他人以可乘之机。
5、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管理、维护不力。
三、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1、网络系统结构设计合理与否是网络安全运行的关键
全面分析网络系统设计的每个环节是建立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工程的首要任务。应在认真的基础上下大气力抓好网络运行质量的设计方案。在总体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由于局域网采用的是以广播为技术基础的以太网,任何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数据包,不仅被两个节点的网卡所接收,同时也被处在同一以太网上的任何一个节点的网卡所截取。因此,只要接入以太网上的任一节点进行侦听,就可以捕获发生在这个以太网上的所有数据包,对其进行解包分析,从而窃取关键信息。
2、强化计算机管理是网络系统安全的保证
(1)加强设施管理,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实体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用户进入计算机控制室和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注重在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外部设备和能信链路上狠下功夫,并不定期的对运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清洁度、三防措施、供电接头、志线及设备)进行检查、测试和维护;着力改善抑制和防止电磁泄漏的能力,确保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的工作环境。
(2)强化访问控制,力促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正常。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措施,它的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用户使用和非常访问,是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第一,建立入网访问功能模块。入网访问控制为网络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它允许哪些用户可以登录到网络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控制准许用户入网的时间和准许他们在哪台工作站入网。
用户的入网访问控制可分为3个过程:用户名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口令的识别与验证;用户账号的检查。在3个过程中如果其中一个不能成立,系统就视为非法用户,则不能访问。网络用户的用户名与口令进行验证是防止非法访问的第一道防线。网络用户注册时首先输入用户名与口令,远程服务器将验证所输入的用户名是否合法,如果验证合法,才能进一步验证口令,否则,用户将被拒之门外。 网络管理员将对普通用户的账号使用、访问网络时间、方式进行管理,还能控制用户登录入网的站点以及限制用户入网的工作站数量。
第二,建立网络的权限控制模块。网络的权限控制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可以根据访问权限将用户分为3种类型:特殊用户(系统管理员);一般用户,系统管理员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为他们分配操作权限;审计用户,负责网络的安全控制与资源使用情况的审计。
第三,建立属性安全服务模块。属性安全控制可以将给定的属性与网络服务器的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联系起来。属性安全在权限安全的基础上提供更进一步的安全性。网络属性可以控制以下几个方面的权限:向某个文件写数据、拷贝一个文件、删除目录或文件的查看、执行、隐含、共享及系统属性等,还可以保护重要的目录和文件,防止用户对目录和文件的误删除、执行修改、显示等。
第四,建立完善的备份及恢复机制。为了防止存储设备的异常损坏,可采用由热插拔SCSI硬盘所组成的磁盘容错阵列,以RAID5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实时热备份。同时,建立强大的数据库触发器和恢复重要数据的操作以及更新任务,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使重要数据均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第八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其管理机构由安全、审计、系统、软硬件、通信、保安等有关人员组成。
四、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设备、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决方案的制定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是综合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将安全操作系统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等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我们必须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安全技术必须结合安全措施,并加强计算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安全;入侵防御系统;应急平台;安全防御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2-5412-03
Research on Achieving Comprehensive Security and Defense in Emergency Platform Network
PENG Yun-feng
(Anhui Economic Information Center, Hefei 230001, China)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based on the network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emergency platform and network security development trends,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the overall and equipment of joint Angl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network security, according to the unified security strategy, with the safety as the core, puts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network security defense linkage Model, and gives out the emergency platform comprehensive interaction system network security solutions.
Key words: internet security;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 emergency platform; security defense
省政府应急平台是一个涉及图像、数据、语音等信息的复杂系统平台,既涉及到各种硬件通信设施、服务器、终端设备的安全,又涉及到各种系统软件、通用应用软件和自行开发的应用程序的安全;既涉及各种信息安全技术本身,也涉及保障这些安全技术顺利实施的各种安全管理。因此一个可靠稳定的支撑网络平台是应急平台稳定运行的前提和保障,也可以说直接影响着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效果和效率。
1 综合联动实现网络安全防御
1.1 应急平台网络拓扑分析
省级应急平台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为省政府应急平台局域网和连接各市、县应急平台的广域网。省政府应急平台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进行建设,连接各市、县应急平台的广域网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网络资源进行建设,实现与各市、县政府及省直各专项部门应急平台的连接,并通过接入到电子政务外网的地面工作站实现与移动应急平台的连接,主要功能是满足省应急平台体系综合应用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接入系统、IP语音系统和移动应急平台等业务的承载要求。省级应急平台局域网核心采用两台高端交换机,用于连接应急平台服务器组、内部办公网及应急指挥中心,同时用于各市、县政府和省直各专项部门应急平台的访问连接,接入层采用星形双归结构,用于接入应急平台服务器组及业务办公网络等,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省级应急平台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通过对上图的分析可以得知,由于应急平台服务器组部署在交换机的后端,应急平台业务及应急指挥、办公等纵向业务数据流都要经过两台核心交换机转发,所以通过这两台核心交换机的负载较重,流量也比较复杂,数据流中包含各类攻击、病毒等的可能性也最大,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应急平台内部各处室、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应急平台网络访问互联网,目前仅采用防火墙进行隔离,由于互联网是一个面向大众的、开放的网络,对于信息的保密和系统的安全考虑的并不完备,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攻击、病毒,防火墙并不能保证应急平台网络的安全,所以这条路径上也可最可能包含各种攻击数据。
1.2 实施综合联动的必要性
随着繁杂的网络应用和多样的攻击入侵,应急平台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复杂,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孤立的安全设备难以有效应付,需要从系统全局,从整体和设备联动的角度去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依据统一的安全策略,以安全管理为核心,形成完整的系统安全防护体系。
建立一个整体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关键,在于要求各网络安全设备之间具有较高的协同性,即联动性。联动技术体现了智能化网络安全管理的潮流,能够有机整合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全面地保护网络的安全,提高工作的效率。联动的概念最初是由防火墙厂商CheckPoint提出来的,CheckPoint提出了OPSEC开放接口,并与其它厂商密切合作,实现了CheckPoint防火墙和身份认证、内容安全、入侵检测等产品的互动。
1.3 以安全为核心划分区域
针对应急平台现有网络的实际情况,划分出不同的安全分区,如图2所示。
详细分区情况描述如下:
1)DMZ区。DMZ是英文“demilitarized zone”的缩写,中文名称为“隔离区”,也称“非军事化区”,它是为了解决安装防火墙后外部网络不能访问内部网络服务器的问题,而设立的一个非安全系统与安全系统之间的缓冲区。该区域主要包括应急平台对社会或其它部门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群,如网站、邮件服务器等。该区域对安全级别要求比较高。
2)数据中心区。由应急平台业务服务器群构成,是应急平台一切业务应用活动的基础。这个区域的安全性要求最高,对业务连续性要求也最高。要求不能随便进行任何可能影响业务的操作,包括为服务器打补丁,管理起来也最为复杂。
3)内部办公区。内部办公计算机构成的安全区域。安全性和业务持续性要求最低,管理难度大,最容易遭受蠕虫的威胁。
4)远程接入区。该区域主要指移动办公人员、移动应急指挥平台等通过外部互联网实现访问应急平台业务应用系统功能的区域。
5)广域网接入区。在之前的网络建设中,省级政府应急平台是通过省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与市、县政府和省直各专项部门应急平台的连接。广域网接入区就是通过专线连接省直各专项部门、市、县政府应急平台网络的区域,这一安全区域内部没有具体的应用系统,主要实现网络互联的功能,定义这一安全区域是为了方便网络管理。
1.4 综合联动方案设计
目前,已经商用的比较成熟的联动系统,是通过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和防火墙的联动来实现入侵防御。IDS检测到某种攻击后,会通知防火墙立刻做出相关策略的动态修改,对攻击源进行相应的封堵,例如阻断源端口、源IP等,从而达到整体安全控制的效果。防火墙与IDS联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网络安全深度防御的思想。但这种方式也有不足,最重要的问题在于,防火墙和入侵检测产品的互动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通用标准,大多数安全厂商各行其道,限制了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选择产品的范围。
因此,本文提出了综合的系统联动方案。针对应急平台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在综合联动方案中加入了入侵防御系统(IPS,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防火墙、安全管理中心软件、EAD(Endpoint Admission Defense,端点准入防御)软件、网络版防病毒软件、网管软件、SSL VPN接入网关等软硬件设备,提出如下综合联动部署方案,如图3所示。
综合联动方案配置如表1所示。
具体的部署策略如下:
1)应急平台网络的互联网出口处部署防火墙和IPS。防火墙对来自外部的访问进行控制,并对来自外部网络的2~4层的网络攻击进行防护。IPS利用不同的规则,既对外部网络的2~7层的攻击进行防护,又可以对内部流量进行监控,限制P2P、BT等业务,保证了应急平台骨干业务网络正常运行。
2)两台核心交换机旁路部署SSL VPN设备,并做双机热备,在保证应急平台网络安全的同时,满足移动办公的需要。同时对移动终端访问应急平台数据时通过加装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保证移动终端访问的安全性。
3)重要的应急平台服务器组前端部署IPS和防火墙。IPS防护针对操作系统漏洞进行的攻击,并防护来自内部网络2~7层的攻击。防火墙对应急平台服务器组虚拟出DMZ区和内部受信区域,对不同单位的访问进行控制,并防护来自内部网络2~4层的攻击。
4)DMZ区部署网络版防病毒软件和EAD系统。网络版防病毒服务器安装在内部网办公PC和服务器群上,该软件可定期及时更新病毒库,保护服务器群及内部网办公电脑免受病毒的攻击。EAD通过集中部署,实现对用户终端的安全状态评估和访问权限的动态控制,从而加强了应急平台中网络终端的主动防御能力,控制病毒、蠕虫的蔓延。
5)安全管理软件和网管软件对应急平台进行集中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管软件对网络安全和服务器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对设备的配置进行更新和修改,降低管理难度和成本。通过安全管理中心软件收集网络、安全以及服务器等设备的安全事件和日志,如攻击事件记录、日志等。
1.5 系统联动分析
通过上述软硬件的部署,可以实现省级政府应急平台网络设备、安全产品、用户终端等设备综合系统的联动。该安全联动方案由安全管理平台、安全防护设备和EAD软件三部分组成,安全管理平台指安全管理中心系统和智能网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指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等。各终端用户通过EAD软件接入并由安全管理平台进行身份认证和终端安全状态评估,确保每一个接入端点的安全,预防内网病毒、蠕虫的泛滥。系统联动如图4所示。
位于内部办公区的终端安装端点准入系统,当某个用户试图非法访问内部服务器时,部署在服务器组前的防火墙设备会阻断非法访问连接;当某个用户感染的病毒向服务器区传播或用户机器上的木马对服务器区进行攻击时,部署在服务器前的IPS设备可以将病毒和攻击阻断,防火墙和IPS会将该用户的非法访问和攻击事件实时发给安全管理中心,安全管理中心根据定义好的策略,将重要的安全事件信息通过告警方式发给智能网管中心,智能网管中心上的端点准入管理组件分析安全管理中心发过来的告警信息,确认非法访问和攻击的用户,然后,通过端点准入管理组件对恶意用户进行告警或强迫下线,控制攻击来源,避免威胁的再次发生,并且为用户提供整网安全审计报告。
2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省级应急平台的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了网络所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根据应急平台网络的特点,基于综合联动的网络安全策略,可以实现省级政府应急平台网络设备、安全产品、用户终端等设备综合系统的联动,预防内网病毒、蠕虫的泛滥,最大限度地保证应急平台网络的安全和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张千里,陈光英.网络安全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 卿斯汉,蒋建春,马恒太,等.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综述[J].通信学报.2004(7):19-29.
[3] 黄金莲,高会生.入侵防护系统IPS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5(8).
[4] 刘世翔.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04.
[5] 周海刚,肖军模.网络主动防御体系结构[J].电信科学,2003(1).
[6] 聂林等.入侵防御系统的研究与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9):131-136.
[7] 林延福.入侵防御系统技术研究与设计[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