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联网发展的背景

物联网发展的背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联网发展的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联网发展的背景

物联网发展的背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行业;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F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96-2

引言

物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新的经济形态下,物流行业应积极探索转型升级途径,变革发展模式,以满足“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需求。因此,积极探讨物流行业的发展瓶颈以及未来发展的有效策略,对实现物流行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 “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行业发展方向

目前是信息技术全面覆盖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会逐步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行业发展必然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方向。信息化的物流包括两方面:一是指物流企业内部的管理要实现网络化,要将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目的;二是指物流配送系统要实现网络化,即物流公司要和其他相关企业可以进行信息传递,信息共享。物流网络化的实现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所以物流行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此外,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开放性与便捷性,方便物流企业与客户的有效沟通。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行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各种信息的共享,并且网络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供应商、客户、物流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络。物流活动双方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查询物流运输实况,减少物流运输中不必要的麻烦,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同时,物流企业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及个性需求,在合理的范围内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行业的发展瓶颈

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物流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难以平衡目前多元化、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影响了物流行业的科学发展,具体表现在:①“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互联网+”时代,物流行业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行业内部协作程度偏差,分散性较高,导致“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无法准时准点地将货物送到客户手里,包裹损坏、丢失问题严重,物流服务态度偏差等,这些因素直接关系着物流行业的持续发展。同时,物流网点的布局是否合理对配送是否及时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农村地区,物流网点极少,使得农村地区无法享受便捷的物流配送服务。②供应链不畅通。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行业的联动,例如制造业、农业等。但目前物流行业的发展过分依赖电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业的持续发展,缺乏活力的物流行业极大地限制了其l展空间。③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多是中小型的,为了减少人力成本,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非专业或兼职,无法支撑企业的创新发展。另外,缺乏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物流专业人才,对于一些现代化的物流操作系统无法进行有效的操作,利用率偏差,难以发挥这些系统的作用。

3 “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行业发展策略

“互联网+”体现了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态势,其属于创新2.0形态下的产物。在此背景下,物流行业必须结合自身的优势,优化升级发展模式,实现科学发展,满足新时期的市场发展需求。

3.1 强化物流信息化建设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就是信息化建设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行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丰富而全面的网络资源,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来构建新的物流体系,实现物流行业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发展。同时,通过网络系统和终端设备,合理、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准时、快速地配送货物,以良好的信誉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升物流行业的社会效益。物流信息化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与系统,来实时、动态管理和监控整个物流过程,针对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有效的防御方案,切实提升物流工作效率和质量。还有就是信息化的物流会拓宽覆盖范围,构建出网状的物流智能骨干体系(CSN)。通过结合物流仓储平台与基于大数据的物流信息平台,实时、动态、准确把握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向,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

3.2 优化供应链

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使用网络进行相关的交易,对物流的要求也日益精细化,突破了物流传统的运输服务,这就需要优化物流全供应链。物流行业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云仓,并升级转型为以大数据为支持、以深度信息系统为神经的仓网格局,满足新时期的物流仓储需求,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实现物流行业的科学及持续发展。例如顺丰,布局了“仓网”,利用大数据支持的信息系统,转变了以往“多仓”模式,通过调拨全国范围内的转运能力,为电商商家提供“仓、干、配、店、柜”一站式全供应链解决方案。借助仓网可以减少自身仓库数量,通过“分仓备货”实现仓库全覆盖,并把库设置在消费者周围,缩短了配送时间,提高了配送效率,在全供应链上实现了成本最优。

3.3 加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人力资源是现在各个领域发展的核心力量,市场竞争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人才的竞争。所以,物流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物流企业在选聘员工是要注重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合格者才能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另外,物流企业还可以加强与本地区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一来有助于为物流企业培养更多对口且专业素养较高的物流人才;二来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为更多地物流专业人才提供工作岗位。校企合作办学可以共同开发适合物流专业教学的教材,使教材内容符合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为企业储备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物流企业还要注重培养企业内部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定期组织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活动,还可以定期举办物流研讨会,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及技术,将培养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高层管理人才与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及技能、经营管理理念并重,为企业培养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有效促进现代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此外,物流企业还要强化员工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全面、细致的服务,提高企业的形象,为企业招揽更多的客源,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3.4 加大科技投入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物流行业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我国物流行业既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还要应对国外企业的挑战。为了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加大科技投入,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经济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流技术,构建涵盖区域内所有商业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打造信息化物流企业,实现现代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4 结束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行业必须正视自身发展存在的瓶颈,结合当下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优化全供应链,并加强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支持,还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与经济的科学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薛劭节,韩飞,宋纪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仓库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1).

[2] 杨春霞.智慧物流下林安智慧商贸城建设的意义[J].铜业工程,2016(05).

[3] 郑昱,高明.打造商品数据生态系统 共享全球智慧――聚焦2016世界物联网博览会[J].条码与信息系统,2016(06).

[4] 彭景乐.论物联网中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16(22).

[5] 党红恩.云计算与物联网在智慧城市构建中的运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6(11).

物联网发展的背景范文第2篇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物联网产业发展

通过分析美、日、欧、韩物联网产业可以看出,全球物联网发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从地域格局看,在未来的十年里,发达经济体中将可能创造更多的物联网价值,因为其每个部署相关的价值更高。

2.从时间格局看,全球物联网整体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3.从物联网发展思路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大差异。

4.从物联网发展的技术条件看,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发展基础之一,互联网的发展程度关系着物联网发展进程。

二、物联网产业的市场特征及发展趋势

受各国战略引领和市场推动,全球物联网应用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物联网对行业和市场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已经广受关注。

1.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

2.传感器等物联网关键技术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3.物联网的价值链重心将从硬件到云端,再到数据分析的转移初现。

4.商业模式的选择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物联网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

1.支撑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滞后。

2.物联网发展顶层设计缺位,导致各地各自为战,物联网发展的有效推进机制尚待建立。

3. 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环节分散,物联网发展脉络难以把握。

4.没有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协调机制。

5.传感器等关键技术有待突破,RFID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缺乏。

6.信息安全问题制约物联网在中国大规模应用。

物联网发展的背景范文第3篇

1 两化融合的概述

1.1 具体内涵

两化的融合实质上就是在我国的各个经济体系中应用了信息化技术,然后在实际的生产、加工等多种行业中得到了融合。在这种新型的融合模式下使产业结构、社会形态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所涉及到的领域非常的宽广,从政治到文学、从工业到社会等,具体包含以下四层含义:① 是指战略上的相互融合。在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上与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在发展模式上显得非常的匹配。② 在能源上的融合。信息能源上与工业资源有着相互的融通,通过二者之间资源的互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的使用程度,同时保护了不可再生资源。③ 经济上的融合。在虚拟经济与工业上的经济进行有效的融合,能够促进知识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快了信息化的发展速度。④ 技术上的融合。信息的TI技术和工业上的生产设备融合起来能够产生新的科研成果,对企业的快速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1.2 两化融合的含义

具体含义包括以四层:① 两化融合是中国新型工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实现我国工业化的重要措施。将信息化得快速发展与工业融合起来,能够有效的促进工业化得快速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节约了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走向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道路。②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工业化融合,能够提品的科技含量,改变我国工业产品的科技水平含量低的现状,可以通过对科技、管理的不断创新改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增加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③ 推进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工业的快速发展为信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在实际的应用中对信息化的需求不断的增多,促使信息化的不断创新,所以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能够给信息化的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④ 提高国际竞争力。两者的融合能够创造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关键技术的快速形成,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2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以及发展历程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互联网以及信息传感设备,按照一定的网络传输协议,实现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连接的网络。具体而言,物联网包括了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三个层次的内容。其中,感知层是至各种传感设备,由其采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是整个物联网的数据基础。网络层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各中网关以及接入网络,是整个互联网的数据传输基础,用于支撑整个互联网的数据传播。嵌入式网络设备(Network Embedded Devices)等传感器部署于城市各个角落,能够采集大量的监测数据信息。由于这些数据具有时间与空间属性,所以可以将城市现实活动反映到网络虚拟空间上,进而将这些信息汇集,通过数据分析,应用层则主要包括了数据分析、处理以及业务分析管理系统。

物联网就是指“物与物之间的互联网,最初是在1999年建立的自动识别中心被提出来的。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依托在互联网上的网络延伸,通过互联网将网络不断的向广度扩展;第二层含义是值在物体上的应用范围已经包含任何物体,在所有的物体之间能够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信。所以物联网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利用红外感应器、定位系统以及监控、扫描等信息设备,按照互联网的要求,将各种各样的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信息数据的交换,达到对物体的跟踪、识别、定位和管理的一种新型网络体现出来的作用。

物联网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信息获取问题,而信息如何管理与如何制定决策进行检修,则需要从全局考虑。管理决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状态检修作为一种先进的检修体制,是与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分不开的。世界各国从不同的管理目标出发形成了不同的管理系统,在考虑市场情况及技术条件的前提下,考虑一种包括状态检修在内的多种策略均衡应用的检修管理系统。引入诊断专家系统可以保障可靠性和安全性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并对检修计划及检修流程进行优化。

2005年被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并介绍了物联网的具体概念和含义,对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市场机遇也作了明确的分析。2008年在物联网的发展基础上加强了传感器等技术的应用。在2009年提出了物联网的计划,并将物联网作为我国战略层面上的重要发展过程,因此在国内物联网成为了基于计算机、通讯技术等的新型信息产业。

3 基于物联网的两化融合的发展模式

基于物联网背景下的两化融合的发展模式具体可以通过图一表示出来。物联网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不断崛起的,在各种领域的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有效融合,促进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与工业产品的研发和经营管理上进行融合,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而且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者相互促进,在物联网背景下形成了现代的产业体系。政府为了促进二者的融合也发挥了巨大的引导作用,对这种发展模式做出了以下几种分析:①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快速生产,二者有效的融合,提高了工业的生产水平。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了物联网,在这种新兴的产业浪潮中,会带动不同领域的技术快速提升,将信息化中的先进技术融合到工业生产中,能够促进新的产品的研发和技

术的创新。② 信息化中的研发设计理念与工业生产的结合,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并对产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造。在物联网的背景下将信息化中的技术与手段与工业生产进行融合,使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上增加了新型的电子信息功能,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也扩展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在现在的生产行业中包括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等领域中都进行了信息技术的推广,比如计算机的辅助制造CAM技术、辅助工艺计划CAPP以及相关的芯片等,融合到生产的环节当中,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具电子信息的特征。通过不断的采用对产品优化设计方式以及对管理制度的改革,使信息化与工业化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更加密集的融合,从而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对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升级都有一定的好处。③ 信息技术与工业的经营管理有效融合,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物联网背景下的两化融合能够带动大规模产业的发展,并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进行了改革,在现在的工业生产中实现了先进的制造设备以及服务水平等,对大部分行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管理上都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在企业中的应用能够提升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促进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经营理念的不断创新。④ 信息技术与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的融合,促进了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物联网的背景下能够推动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包括农村信息化、工业信息化以及服务信息化等,同样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以后的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新兴产业必将会起到主导的作用。

以上对两化融合的发展模式是从技术、业务、经营管理以及新兴产业的角度去讨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发展模式。虽然在物联网背景下两化融合是一种抽象的体现,但是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对于社会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家大力发展物联网,不仅仅对应用效益起到很大的提升,而且对于提高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企业通过物联网的作用,能够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将产业的模式转变为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在产业、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高度融合。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两化融合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物联网的结构体系以及重要作用。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在实际的应用中对经济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以后的发展中两化的融合必将成为时代的潮流,物联网作为两化融合的支撑条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两化融合的速度,同时也促进了两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年11期.

物联网发展的背景范文第4篇

一、背景

1、我国高校目前物联网专业的发展情况

我国物联网专业自2011年招生,已经历了近5年的发展,基于物联网专业属于计算机、通信和电子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各个院校基于以往沉淀的教学资源差异,对物联网专业的课程系统设计不尽相同。部分院校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但“如何把握专业共性基础和领域/区域特色的关系,是急需探讨的问题” [3]。

2、重庆物联网产业现状

重庆在新时期改革转型中把物联网作为新的增长极。到2014年底重庆已有220余家物联网企业。智能交通、智慧南岸APP、智慧小区、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商圈、智慧南滨等13个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在区内取得较为明显成效。据了解,以物联网、移动通讯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4]。

二、重庆工程学院物联网专业思考与改革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引导试点高校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5]。

重庆正大软件集团旗下子公司涉及软件、互联网、通信设备工程等业务范围,在既往的“产教”模式下形成“五结合五支撑”合作办学模式。并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做到“四融入一结合”的办学特色。

该模式结合物联网专业建设可实现如下:

1.校企共建生产基地

依托重庆正大软件集团产业,使用集团旗下公司已有场地建立生产基地,同时使用学校实楼场地为大规模学生实习实训提供生产基地,并依托重庆南岸区物联网产业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做强做大。

2.校企共建专业建设委员会

基于集团产业背景,在原有的专家委员会基础上,大量走访本土物联网企业,引入行业,学术界物联网专家共建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学院办学,并协调企业用人以及对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科研支撑。通过企业调研,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共同开发培养体系:

3.校企共建师资队伍

采用“哑铃”模式的公司员工与学校教师流动模式,积极提供相关制度保障,通过“双师制”“导师制”的实施,建立起两方面人员的内部驱动力。促进人力资源整合,真正实现师资的多元化,构建“素质导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三结合的师资队伍。

4.校企共育创新人才

从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的融合,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员工,专业教学与企业案例,专业实训与实际项目,以及专业实习与企业岗位的融合,物联网专业学生进入校园随着学习不断的深入,不断的耳濡目染企业文化,不断的融入企业工作流程。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行业讲座,与相关专业的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对学生行业的创新力塑造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通过专业建设不断的改革,物联网专业学生必定能成为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物联网发展的背景范文第5篇

>> 物联网技术在海事监管的应用和发展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和展望 2016年大数据和工业物联网技术趋势展望 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展望 嘉绍大桥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公安领域应用展望 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前景展望 物联网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展望 “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职《物联网技术概论》教学思考与实践 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技术探析 浅析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浅谈 物联网技术论文 浅谈物联网技术 浅谈物联网技术和建筑智能化 浅谈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 浅谈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戴国华,余骏华. NB-IoT的产生背景、标准发展以及特性和业务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40(7): 31-36.

[6] 杨旭,李俊宏. 无线多址接入网络编码中继的信道分配算法[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4,40(1): 21-25.

[7] 鄢林. 物联网中有线与无线通信接入选择研究[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12.

[8] 张景柱,柴焱杰. 60 GHz宽带超大容量无线接入技术研究进展[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4,40(4): 27-32.

相关期刊更多

智能物联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明胶科学与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