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治水专项行动

治水专项行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治水专项行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治水专项行动

治水专项行动范文第1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切实落实中央、省、宜昌及当阳市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要求,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各类非法生产和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我市冲刺全国百强县市提供安全保障。

二、行动范围

在全市水利系统全面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重点对全市大、中、小型水库、中小河流治理、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现场、河道采砂等项目进行专项治理。

三、行动内容

1、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排查安全隐患。重点是对各大、中、小型水库集中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结合全市防汛安全大检查一并进行,彻底清除安全隐患,确保水库安全度汛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检查治理无证上岗、违规作业现象,重点检查发电生产、防汛排涝及河道采砂等,查相关作业人员无上岗证及相应的工作业务证件,采砂作业无证开采、超范围开采等,坚决制止无证上岗、违规作业、违法开采现象,确保生产及人员的安全;

3、检查治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有无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施工单位无相关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有无转包、违法分包;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人员有无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有无操作证书等。

四、行动要求

(一)加化领导,落实责任。市水利局成立“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系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席承孝同志任组长,李永菊、文家华等同志为副组长,领导小给下设工作专班,余勇、余颖、刘绍华、许忠华、罗孝杰、罗春等同志为工作专班人员。统一领导本系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全系统的各项检查、督查活动,密切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的安全检查活动。各单位负责人要切实负起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组织开展治理和纠正违章行为,认真排查、治理事故隐患;

治水专项行动范文第2篇

一、领导重视,广泛宣传发动,组织落实。

为切实加强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成立了由矿长担任组长,副职担任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的领导小组。

对专项整治重点项目进行了细化和分工,明确了专项整治重点项目任务的牵头部门,相关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做到了事故隐患的及时解决和预防。

二、突出重点,扎实整治

我公司根据制定的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总结完善。

1、矿安监科对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在早调度会上认真贯彻落实了各有关文件精神并形成了会议纪要。

2、对照我矿实际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各种制度,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了各级各岗位职责,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对现场进行指导工作,加大了“三违”力度,确保了矿井建设施工安全。

3、在防治水方面,严格按照防治水的有关规定进行采掘作业,严格执行“有掘必探、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在掘进工作面放置了探水钻,做到了在多方验证确认无水害的情况下采进行掘进作业。对井下各密闭进行了监测监控并派专人进行观察。地测科对周边矿井、废弃的老窑重新进行了排查摸底,确保无水害威胁,对一些资料不清、隐蔽致灾因素不明的矿井,进行了水文地质勘探。

4、在瓦斯防治方面,我公司严格落实瓦斯防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十二字方针和“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十六字工作体系,监控调度室于每月8日、18日、28日对井下各作业场所进行瓦斯断电测试,确保风电、瓦电能正常断电以及系统的正常运行。

5、在顶板管理方面,基建科按照标准要求对井下巷道吊挂了顶板离层仪,做到了监控有效。

6、在地面防洪方面,在各井口配齐了防洪沙袋等物资,对一些排洪渠、涵洞、山体滑坡,特别是对周边关闭的井口、地面裂隙、冒落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确保从地面不发生洪水灌井事故。

三、今年以来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情况

治水专项行动范文第3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eili”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2020年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乡镇2020年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响肠镇于2017年6月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由我担任总河长,任职以来,我紧紧围绕建设“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治水目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本人现将响肠镇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河流基本情况

响肠镇纳入河长制管理河流共9条,其中县级河流1条、镇级河流1条,属皖河水系潜水支流。本人兼任合水河响肠镇段河长,合水河响肠段又名许槽河、秦河,发源于中关镇斗水,集水面积96平方公里,河道长21.6公里,平均坡降21.8‰,多年平均流量2.37 秒立方米。集水面积23.6平方公里,河道长4.5公里,平均坡降22‰,多年平均流量0.08 m3/s,是一条低山区性的河流。

二、履职情况

1、巡河。根据县河长办统一要求,开展常态化巡河,坚持以身作则,使用河长通app巡河12次,提前完成年度巡河任务。同时加强督查调度,督促各村级河长按要求巡河、管河。截止目前,全镇镇村级河长基本完成年度巡河任务。

2、管河。一是依托项目建设。为保障合水河响肠镇段水质达标、河道清洁,我积极争取新浒村污水处理项目,投资20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污水30t,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问题。争取环保项目26万元,延伸污水管网。争取应急资金,用于修复合水河大屋段水毁河堤。争取美丽乡村资金,建设无愁村秦河美丽乡村,修复了险工险段,美化了沿河环境;二是加大执法力度。要求分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集中开展治砂、禁捕专项行动,打击境内河道非法采砂和捕鱼现象,有效维护河道生态环境。

3、护河。今年我镇先后制定了开展河库“五清四乱”专项行动和创建幸福河湖行动,持续开展护河行动,要求各村级河长做好认真组织开展,不断巩固全镇河长制工作成效。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日常保洁工作难度大。河道边的居民治水护河的意识还不强,配合“河长制”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向河里乱倒、乱排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各方配合不够紧密,在河道采砂执法中,靠镇村现有的力量难度较大,需要各上级职能部门全力支持;

三是河道治理项目有限。我镇河流总体建设年代久远,大部分河道河堤防洪标准低。虽然近年来河道治理投入不断增加,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治水专项行动范文第4篇

深化推进之基――农业水环境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通过堵疏结合、治转并举和机制创新、示范引领,我省农业水环境治理和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全面深化农业治水促转型创造了良好条件。

生态环境“紧箍咒”意识不断增强,生态立农发展理念逐步确立。新世纪以来,因传统农业粗放式发展引发的面源污染问题日趋凸显,局部地区逼近甚至超出了生态环境容量,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削弱了农业再生产能力,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活环境与品质。因此逐渐成为城乡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日益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和检查视察的重点选题,也时常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焦点。在问题倒逼下,从各级农业干部到农业生产者、从社会共众到农民群众,生态环境意识逐步觉醒并不断强化,尤其是经过“五水共治”下全面推进农业水环境治理一年多来实践的洗礼,“发展不讲生态,我们的一切努力最终都会归零,讲了并有了好生态,发展没有天花板”,已日渐成为发展农业的共识。

农业治水“组合拳”全面开打,农业面源污染势头有效遏制。一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从个体分散化的排泄物处理提升到整体区域性的过载调减和生态化治理,2014年全省共关停或搬迁养殖场户7?郾46万个,调减生猪存栏565?郾88万头,整治提升年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场8089个。41个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全部动工建设、已建成运行34个。二是肥药双控减量治理,通过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应用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技术,氮肥使用量减5?郾3%,化学农药使用量减3?郾7%。三是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推进农牧结合、生态消纳试点,推动种养殖业污染防治的互促共进,共落实沼液生态消纳地661?郾5万亩,新增沼液利用513?郾8万吨。

治水倒逼“推进器”效应日渐显现,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提速。一是加快促进产业布局优化。“两区”建设步伐加快,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441个、面积571?郾8万亩,现代农业园区642个、面积360万亩,“两区”已成为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建设主阵地、主抓手和主平台。二是加快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投入节约、生产清洁、循环利用、产出高效的“千斤粮万元钱”新型农作制度模式不断涌现,累计推广面积204万亩;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设施增地”积极推进,设施化栽培、喂料、灌溉蓬勃兴起;“三品一标”农产品的产地面积达到1560?郾87万亩。三是加快促进经营方式转变。承包耕地流转率达到48%,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壮大,促进了污染治理的外部监管要求内化为主体的自律行为和自觉追求。

转型发展“大平台”得以新兴构建,高效生态农业再启新征程。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活动,已建成省级示范县17个、示范区88个、示范主体101个,创建了一批示范乡镇和示范项目,初步形成了“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示范带动格局。在此基础上,2014年以“五水共治”全面推进农业水环境治理为契机,成功争取农业部将我省列为全国唯一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试点省,省政府与农业部签署了共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合作备忘录,在更高、更大平台上拉开了我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序幕。

深化推进之急――农业水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我省农业治水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和一定成效,但只是初步的阶段性成果,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和生态风险依然突出,新形势下持续推进治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容忽视。

认识上有松劲畏难情绪。少数地方和干部对治理存有临时性的上级行政任务的观念,认为经过大力度的关停搬迁养殖场户,治理的“重头戏”已落幕,可以歇歇气、缓缓劲了,没有充分认识到后续治理和依法监管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个别干部对农业水环境治理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同向一致性认识不足,认为治理就是关停,就是做“减法”,机械地将其与保供给、促增收对立起来,没有认识到治理的生态化提升更需要做“加法”。部分干部觉得生态化治理提升财政投入大、监管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存在简单化的重关停思想。

治污上任务还十分艰巨。保留下来养殖场的生态化治理刚起步,其中年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1?郾1万余家,治理的任务较前期更为艰巨;年存栏50头以下的散养户生态治理也需加快推进。我省耕地资源短缺、复种指数高、经济作物和高产作物多,加上农业劳动力成本高、对化肥农药依赖性强、社会化服务培育不足,制约了肥药减量使用技术覆盖率。尽管开展了在投入品包装物及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利用试点,但可复制推广的回收处置机制尚未有效形成,随意丢弃问题还较为突出。

保障上资金技术投入显不足。资金投入上,畜禽养殖禁养区关停搬迁及生态化治理、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等所需资金投入大。据估算,到2017年全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需投入资金118?郾5亿元。但省级未设专项补助资金,地方财政投入压力大,加上当前畜禽养殖业处于盈亏临界点,养殖主体治污投入积极性不高。技术支撑上,沼液资源化大循环利用或工业化治理投入及运行成本较高,适宜各种规模、先进适用、成本可行的治理技术模式缺乏。养殖场生态化治理技术标准、化肥农药施用减量增效核算评价指标体系有待完善。部分地方缺乏政策引导和服务,退养户转产转业就业不够充分,存在走老路、重新养殖的可能。

转型上倒逼态势进一步强化。当前农业发展受农产品国际国内价格倒挂、“黄箱”政策接近上限这两个“天花板”的挤压,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受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约束趋紧这两道“紧箍咒”的制约,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压力增加;受城乡要素加速流动、尤其是农村人力资本加速流失的影响,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这都是对包括农业治水在内的农业转型发展面临的硬约束、新常态,亟需在治水促转型中实现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深化推进之要――农业治水促转型的实践要旨

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决策部署,围绕加快绿色农业强省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坚定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不动摇,以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建设为主引擎,建立完善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力争到2017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继续减少,畜禽粪便与死亡动物、农作物秸秆、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及废弃农膜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全面构建“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发展格局,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按照上述思路和目标,应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做到“四个统一”:

正确处理好“行政推”与“依法治”的关系,把行政强势推动与全面依法治理有机统一起来。打好农业治水攻坚战和转型发展持久战,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也离不开法治的规范与保障。要切实摒弃临时性、命令式的治理思维,着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农业水环境治理,依法明确治水相关各方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加快建立健全形成法律约束、政策支撑、市场化运行有效衔接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正确处理好“转方式”与“调结构”的关系,把转变生产方式与调整农业结构有机统一起来。农业治水促转型涉及农业各区域各产业,既需要转变传统粗放式生产方式,也需要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以产业区域布局生态化为先导,进一步优化调整种养业的空间布局及其内部之间的结构;依托优势农产品、农耕文化、田园景观、农业设施等,布局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生产全程清洁化,依法规范投入品使用行为与方式,强化排泄物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

正确处理好“保生态”与“促发展”的关系,把推进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有机统一起来。要依托生态环境优势、现有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前景,全力构建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优势鲜明、集聚集群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要以农产品质量放心县建设为抓手,加快提高“三品一标”和标准化生产覆盖面和到位率,全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保障有力的绿色生产体系;要加快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力构建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相适应的,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绿色经营体系,促进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

正确处理好“小循环”与“大循环”的关系,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要立足和加强县域统筹,科学布局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体系建设,合理配置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收集处理、沼液配送利用、有机肥加工等配套服务设施,实现综合配套、区域多级大循环;要谱好稳粮增收和提质增效的协奏曲,科学促进主体增收、产业提质、区域协调一体发展,实现钱袋子米袋子菜篮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坚持写好农业全产业链和多功能性开发融合的大文章,由单纯地在田间生产上想办法转到面向整个产业链拓路子,实现农业接二连三、产业链大循环。

深化推进之举――农业治水促转型的对策建议

“五水共治”是保生态、促转型、惠民生的总抓手,加强农业水环境治理对于倒逼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必须切实建好、用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这个大平台,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把农业治水促转型工作引向深入。

注重强化规划引领,提升战略地位。深化农业治水促转型,规划是先导。要在积极推进农业治水的同时,认真对接并谋划制定好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进一步增强治水促转型工作的前瞻性、规范性和权威性。要把农业治水的任务编入全省农业“十三五”规划,把生态立农、生态优先的理念作为规划编制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作为农业转型发展实践的一个重要遵循贯穿始终,各专项规划要服从和服务于该规划,确保治水促转型在战略上有地位、任务上有安排、行为有遵循、绩效上有评估。要把优化农业发展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纳入规划,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结构。

注重强化治污攻坚,解决突出问题。围绕解决畜禽排泄物污染这个突出问题,深入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行动,全面完成存栏50头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提升和达标验收,全面完成禁养区养殖场(户)关停搬迁扫尾工作,全面完成死亡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并正常运营,有序组织做好散养农户污染治理,确保污染存量大幅度减少。高度重视和关心退养农户生产生活,以退养转产、转移就业、社保保障为重点,统筹抓好服务工作。围绕推进肥药减量使用这两个难点问题,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通过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服务和推广大配方,推进配方肥落地和减量施肥技术到位,加快有机肥料应用,扩大以缓控释肥为主的新型肥料试验推广,提升肥效;通过高效环保农药替代、绿色防控技术、统防统治措施,促进农药减量增效。围绕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这项新任务,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加强监测预警,严防河泥、工业污染等外来污染源对耕地的污染,实施一批重点区域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工程,力争到2017年基本消除重大土壤环境安全隐患,扭转农田污染加重的趋势。围绕秸秆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包装物及农膜的回收处理工作,深入实施田园清洁化行动,深化回收处理机制建设试点,加快推广成熟经验,力争到2017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省基本实现农药废弃包装物、废弃农膜和肥料包装物回收处置。

注重强化产业升级,提高发展能效。深化农业治水促转型,推动发展是目的。坚定不移地抓住稳定粮食生产这项重要基础任务,大力创新和推广稻经轮作、种养结合、水旱轮作等“千斤粮万元钱”新型农作制度模式。坚定不移地以农业两区为主阵地,以全产业链发展为重点,加快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制定实施两区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把两区建设成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主平台和示范区。坚定不移地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牛、羊、兔等草食动物生态畜牧业,深入实施湖羊、“两头乌”猪、蜜蜂等特色产业振兴计划;深化茶叶、水果等转型升级,启动食用菌产业提升发展计划。充分发掘和利用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功能,深入发展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坚定不移地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体力量,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效应和组织化优势,着力将污染治理的外部监管要求内化为防治污染的组织化自律行为,内化为清洁化、标准化、生态化生产的内生性自觉追求。

注重强化技术服务,促进生态循环。深化农业治水促转型,技术服务是支撑。一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针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瓶颈和主体需求,依托省“三农六方”科技合作平台,定向研发成本较低、适用性强的科研项目,如畜禽规模养殖排泄物工程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秸秆、废弃包装物及农膜资源化处理技术,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技术等。二是加快集成推广步伐。深入总结和集成推广农牧结合循环、农机农艺融合等技术模式,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设施增地”。积极开展农业节水行动,实施百万亩农业园区智能化标准型微灌工程,推广雨水回用、节水灌溉和自动饮水、污水处理回用等措施,合理安排耕作栽培制度。三是加强服务设施和组织建设。科学布局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通过开展培训、实地指导、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新型农作制度模式。加快培育组织规范化、服务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的专业化服务组织。

注重强化示范创建,引领点面联动。深化农业治水促转型,示范带动是标杆。按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建设要求,全力抓好“十百千万”生态循环示范工程创建。一是抓好市、县(市、区)的整建制示范建设。即在湖州、衢州市和桐庐等16个县(市、区),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编制整建制推进实施方案,重点在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做出亮点,形成特点,形成常态化运行和监管机制。二是抓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集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技术,将农牧结合、水旱轮作、废物利用模式和养分替代、肥效提升、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技术推广应用于示范区,形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集中展示区,力争三年建成110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三是抓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建设。以在县域大循环、区域中循环中起支柱作用的种养配套企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畜牧业全产业链合作社(企业)等为主体,以标准化设施、清洁化生产、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创建内容,推进主体小循环体系构筑。到2017年,建成示范主体1000个、生态牧场10000个以上。

治水专项行动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加强市容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容管理秩序,彻底杜绝水果摊点挤占道路占道经营的行为,区市容局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水果摊点占道经营的行动,根据区政府对我区城市管理提出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就整治工作相关事实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次整治行动的领导,区执法局成立占道早点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成员由区局市容科、环卫科及各执法中队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次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调度和监督检查工作。

二、整治时间

2009年11月3日至2009年12月31日

三、整治范围

全区所有主次干道两侧的所有占道经营的水果摊点

四、整治内容和要求

1、有经营店面的一律要求其进店经营,禁止一切形式的店外经营。

2、附近有农贸市场的规劝其入市经营。

3、附近有已建成的经市局批准的水果疏导点的,疏导点位能容纳的规范其进入疏导点规范经营。

4、对不具备以上条件进行经营的摊点坚决予以取缔。

五、整治方式

各中队集中力量进行集中整治然后由路段定岗执法人员进行长效管理。

六、整治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11月4日至5日)。制定水果摊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工作班子,组织执法队伍,层层发动,落实工作责任制。对辖区内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水果摊点排查摸底,建立本底资料。向经营业户下发整改通知书,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力量,广泛宣传,向广大经营业户和市民宣传有关政策、法规,讲清取缔违章占道经营行为的要求,为这次集中整治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11月6日至11月26日)。在宣传动员的基础上,由各执法中队集中力量对所有未整改的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的水果摊点集中取缔,发现一个暂扣一个。集中力量解决“钉子户”及老大难问题,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地段。对无视劝告、不予整改、继续从事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活动的重点户,采取综合执法等强制措施,坚决予以取缔。

(三)长效管理阶段(12月1日以后)。在集中整治基础上,按照职责分工,城管执法中队搞好日常管理,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采取专人盯防,责任到人,实行划片分段责任制;对其它路段区域,实行责任到人的及时巡查制。健全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七、监督考核

1、区市容局不定期对整治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2、每周考核不少于2次并每月编发一期考核通报;

3、根据各办事处整治情况依据道路考核办法按百分制折算成绩。

4、该项考核年底进行汇总纳入各办事处年度考核成绩计分。

八、有关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治理占道水果摊点行动是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各办事处要充分认识此次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上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