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急预案的处置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设计目标
系统总体目标是:一套部署于省级节点、地市核心节点、网络终端接入用户等互联网环境下各信息中心单位的网络安全事件警务应急处置与管理平台。
1.2总体设计
为保障信息安全性,不少单位在信息网络中配置了安全产品,如防火墙、入侵监测、防病毒系统等等。这些系统部署在信息网络中,安全信息分散在这些系统中,为了及时有效地了解这些系统的运行状况,对整个网络的安全状况做出评估,可以通过部署一套网络信息安全监视及管理平台解决这一问题。平台设计定位应该将各级单位信息网络中与安全相关的信息集中,利用数据仓库技术作灵活的展示。应该能够实现对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组网产品、网络节点及服务器等产品、系统进行信息搜集、分析处理及预警等功能。应对相关信息生成定期报表,对安全事件做出预警及辅助决策等等。
2实现功能
首先,要实现对所有接入教育科研网高校信息中心设备的漏洞扫描,能够及时发现漏洞及风险点。其次,对扫描出的漏洞、风险点能够实现科学地统计、分析、排名。再次,能够对各高校信息中心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扫描、上报、报警并进行统计分析。并且能够对安全事件进行应急处置。能够根据不断更新的专家知识库,为应急处置工作组提供专家辅助决策功能。具体如下。
2.1完整的Web服务支持
软件系统应该能够提供完整的、可移植的Web服务支持、能够进行互操作。
2.2自动收集安全事件
由于网络设备都是在热运行的,因此应能够在线完成安全数据的收集。由于用户安全数据随网络运行实时产生,数据量呈海量增长态势,因此手动收集数据是不可行的。系统应该提供在设备热运行的过程中收集安全数据,不需要停机或者中断,对于用户的网络几乎没有额外的负担。所有数据收集应具有实时性,自动性,可以实时反应网络的安全状况。
2.3自动进行安全事件分析
设计出的系统应该实现对于安全事件的自动分析,用户提供一些基本的设置信息,例如安全等级,是否忽略警告信息等,系统就应进行及时、准确响应,自动过滤掉非安全事件等等。
2.4安全预警
发现及分析出网络存在的安全事件后,该系统应根据用户配置自动生成预警报告,并且通过各种方式通知警戒单位。
2.5查看、管理设备
应能够快速、简便地查看和管理设备,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节省用户的培训时间和成本。
3结论
交通运输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安全管理因其所属行业的高风险性和危险化学品品种的多样性、理化性质的复杂性、潜在的高危险性、事故高危害性而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提高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使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得到控制并尽可能排除事故造成的危害,将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笔者认为,编制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急救援预案应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我编制和我要编制的关系
现在还有不少运输企业对编制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把它作为应付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检查、年审把关、责任追究的挡箭牌。不少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对自身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危害类型、造成事故的原因等缺少认真的疏理和分析,存在较严重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心理,总觉得危险化学品运输要求高、监管严,出事故的机率低,如果真的发生事故,也只能听天由命,编制预案作用也不大。在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大多缺少化工方面专业人员或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完成法律法规和交通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编制应急救援预案这一“规定动作”,而去拼拼凑凑,蒙混过关。近年来,随着重、特大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频繁发生,行业监管力度加大,要求提高,大多数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预案编制工作都委托安全中介评估机构进行。由于现有的安全中介评估机构少且几乎都是从事化工行业工作的,缺少交通运输生产和管理经验,编制出的应急预案缺少交通行业特点,针对性不强。有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没有认真组织单位从业人员系统地进行学习、消化,因而一旦发生事故自然束手无策,不知所措,逃之夭夭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编制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急救援预案既是法律法规对运输企业的要求,也是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防止和减轻重、特大运输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援预案”职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应当制定有关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的道路运输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报告程序、应急指挥、应急车辆和设备的储备以及处置措施等内容”。作为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一定要站在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高度,认识编制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实现从要我编制和我要编制的转变,这是搞好编制的前提。
二、场所固定性与移动性的关系
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种动态危险源,发生事故涉及面广,危害性重,对社会公共安全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既不同于单纯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储存企业场所相对固定,也不同于普通的货运企业,不涉及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事故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危险和危害。事实上,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发生事故的不确定性要复杂得多。既包括企业管理方面的因素、人的违章行为和失误因素、车辆技术状况及设施设备的缺陷、道路状况、地形、人群、天气的因素,还包括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和救援不当导致的事故扩大等等。且运输距离越长,不确定性越多;企业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品种越多,不确定性越多;车辆变换运输的品种越频繁,不确定性越多。据统计,有50%以上的危险品运输事故是由交通事故引发的。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的技术状况是引起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技术状况不好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导致事故发生。对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原因的全面分析,是确定危险源点,增强预案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场所相对固定的地方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和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需要社会救助时,对预案的要求也不同。前者一般只要有当地的消防、环保、安监、医院、行业主管部门的电话号码就足够了,而后者尤其是位置跨地区变化的车辆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需要社会救助时,就显得束手无策,特别是运输剧毒气体时,最好要有沿途县乡政府的电话号码,以便能在发生事故的第一时间里,通知当地组织有关人员紧急疏散、撤离。现在,不少运输企业在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时,没有对运输车辆的位置移动和移动过程中的复杂性给予充分的重视,对沿途危险路段调查不够,对不在运输企业所在地沿途需要经过的县市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环保等的联系的方式、方法未作交待,如果一旦在外地发生事故,运输企业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鞭长莫及,不利于及时抢险、救援和采取控制措施,常常会扩大事故后果。
三、应急自救与社会救助的关系
在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货物的多次搬运装卸,环境温度或压力的变化,操作不当,包装容器的反复回收使用,桶盖垫圈的失落,安全阀的变形断裂等等,都可能造成气体泄漏扩散,液体滴漏渗逸,固体破漏散落等危险化学品泄漏。及时正确的最初应急行动可以在事故升级前极大地降低事故的后果。由于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爆、易燃或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特别是在运输中容易发生燃烧、爆炸等化学危险品事故,如甲苯,实际上它同时具有易燃品和毒害品的性质,所以尽可能详细叙述针对承运的不同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事故及这些事故发生后的基本情况、危险因素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应当采取的控制措施、特别需要注意事项和回避事项及不同于其他事故应急的特殊步骤等对提高自救效率和成功率十分重要。相当一部分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对承运的不同种类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的处理办法,重视不够,分析不够,交待不细。加之个别挂靠经营或承包经营的车辆安全管理不到位、投入不到位,没有按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往往只能是依赖社会救助,造成事故得不到及时控制。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应用
一、高职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课的基础和心理特征
(1)基础薄弱、社会认知能力较低。高职学生开学的第一个学期就要学习基础课,而在此之前的高中阶段,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学习仅限于应付考试,所以学生对什么是思想道德、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还是模糊不清的,或者说是似懂非懂的。所以,高职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基础几乎是零,如何在他们进入大学门槛时指导他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树立的理想、信念,认识法治社会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2)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同中学时期的音乐、美术等课程一样,高职学生一进校就进行了专业选择,凡是与本专业无关的课程一概视为副课,一般不被学生重视,因而上《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时睡觉、玩手机、看小说、听音乐甚至谈笑风生的比比皆是。学生没能意识到该课程是一门提升自身修养的、能帮助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门修身课。所以,老师就要多动脑筋,从多种途径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和兴趣,从培养优良学风上着手,帮助学生修身、守法,将学生培养成有德有道的人、培养成遵纪守法的人、培养成德智体美全民发展的合格公民。(3)学生主动学习该课程的动力不足。由于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学生对基础课重视不够,所以课余时间根本没有主动学习和钻研的动力;客观上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就业指导老师等都强调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因而学生误以为只需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其他课程学与不学无关紧要,以致在基础课的学习上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及运用
(1)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一是案例教学法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启发性。社会生活中已经发生的真实案例大多发生在学生家乡周边乡镇、城市街道或者校园内外,贴近学生、贴近群众、贴近社区,与老百姓的生活、与社会道德风尚密切相关,甚至有些案例就是在校大学生所为。由于刚进大学的高职生,思想基础薄弱,社会认知能力较低,利用真实、客观存在的事例来启发、教育他们,能够最大限度激发他们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好奇心,并通过这些案例发生、发展的经过及产生的后果让学生深入思考、集体探讨、启迪智慧、训练能力,达到利用故事情节教育、感染、激励学生,把惩恶扬善、宽以待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和平等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寓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去,既能使他们轻松掌握课程内容又能回避本课程天然的枯燥乏味性,达到寓教于学、融趣味性和说理性相统一的效果。二是案例教学法生动具体、易于接受。根据高职学生不重视基础课的客观事实,教师将精心挑选的案例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链接、QQ群等形式将案情及待探讨的任务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很大程度上吸引他们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不经意中接受思想上的教育和情感上的洗礼。通过试验,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基础课不再是不受欢迎的单纯的政治课了。三是案例教学法顺应了高职教学改革的潮流。高职教学改革提倡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等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只需要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案情、给出任务,其余的时间交给学生去思考、讨论、总结,最后教师进行点评,这种教学方法,一反过去那种教师满堂灌、学生讨厌学的常态,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顺应了高职教学改革的潮流。(2)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基础课中的运用。一是利用正面案例激励、鼓舞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高校基础课分为两部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前一部分的案例教学主要是如何利用案例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使他们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在某种意义上,“基础”课其实是一门人生哲理课,是通过教学启发学生对关于人生的诸多思考,以解决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等基本问题。针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们主要采用正面的典型人物、事迹、经典的名人名言等来激励、感染学生,如:“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这一部分,我们把年轻时的一句座右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加以引用,并同时适当补充一些任总理期间的气死西方人的经典语录及外国元首对的高度评价,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如果没有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就会烧成灰烬。”以此来激励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像那样热爱祖国,将爱国主义放在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首位。二是利用反面案例来警示学生,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利用反面案例来警示学生,让他们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不能做的事情如果做了,应该怎样补救 、会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如利用“熊猫烧香”案例来警戒那些自作聪明的大学生,不要利用高等教育这个平台学到的专业知识来危害国家和社会,否则会葬送自己一生的幸福。利用云南大学马加爵故意杀人、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交通肇事后又故意杀人的行为来警示学生,漠视他人的生命和权利的人,自己的生命和权利必然会被剥夺和限制。让学生通过这些反面案例时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和反思,明确自己的追求和不足,进而树立科学理想,明确人生航向,不断砺志、砺言和砺行,走健康和谐的成才之路。三是案例的选取应该具有代表性、体现时代性、突出思想性和政治性。两节课的时间稍纵即逝,在选取案例时一定要将本堂课的教学知识点都能够通过案例体现出来,因此案例的典型性即代表性显得非常重要。第一节课将案例进行展示,并根据本次课的知识点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第二节课让学生讨论分析后教师进行点评,结合知识点将要掌握的内容一一讲解,所以案例不能过多,否则时间不够,也不能体现重要的理论要求;90后的学生接受的都是崭新的学习理念,老生常谈的东西对他们吸引不大,所以在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上一定要体现时代性,能够紧扣时代主题,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高新技术领域的职业道德和犯罪问题、高速运转的机器和交通运输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风险的防范及责任问题、市场竞争机制下公平与不公平的道德和法治较量等等,着重从思想和政治的高度来分析和把握,例如2011年2月利比亚大撤离事件,极大地反映了中国的强大及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历时27天,穿越9000公里,海陆空多管齐下,紧急撤退35860名中国同胞,创造了世界外交史上的奇迹。所谓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战斗力等等,纸上谈兵的说教,是何等的苍白无力!一次撤退,却能让老百姓什么都懂了。从这次利比亚撤离事件中,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对人民的关怀,生在这样一个国度,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我们的祖国?在讲解案例时,语言上的抑扬顿挫,措辞上的神采飞扬,最大限度地从思想上和政治上体现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四是注重运用“活”的案例,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每天上课时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案例”,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表率,做一个师德标兵。给学生树立一个个道德典范,从不浪费一支粉笔、不乱丢一根烟头、不讲一句脏话做起,言行举止文明、优雅、沉稳、理性;学法、用法、做法治社会的领路人。
总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我们因材施教,以案例教学法为导向,综合运用其他多种教学方法,打造思政教学新思路,强化思政教学新理念,力争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综合性、高素质、强技能型专业人才。
参 考 文 献
一、案例讨论课的特色
( 一)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基础医学知识较枯燥并且抽象,该学习阶段开展临床案例讨论课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动的案例和实景查房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条件允许时,学生对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问诊和康复评估,使其有机会接触常见的医患关系,培养其作为未来治疗师( 士) 的同情心和自信心。
( 二) 提高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
临床真实案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记忆、串联所学的基础知识,给学生一个查漏补缺的机会。如在帮助一位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康复的案例中,学生或许能够将之前所学的脊柱的结构、关节的运动、炎症的表现等相关知识点顺利地整理起来,然而关于纤维化和骨化、异常免疫应答这些相关知识点,学生可能已经淡忘或根本没印象,导致学生对该病的产生原因揣摩不透而影响康复治疗。因此,案例讨论课在学生明白其应该注意哪些知识的掌握方面产生了很大作用。
( 三) 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在临床前期通常不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讨论时容易反复纠结于一些表象而偏离讨论的主题。如果在讨论课前制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讨论要点,课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核心知识点进行讨论,完成任务单。那么通过一次课堂讨论学生可以接触十多个相似病例,逐渐达到触类旁通,讨论课也同时训练了学生提炼问题和归纳核心信息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案例讨论课对教师有极高的要求,他们必须认真设计、管理案例学习资源,并以恰当的方式提供给学习者,必须能够高度把握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疑惑,具备准确、到位地解析和归纳的能力。
( 四)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师的有效引导和适当的评估能提高讨论课的效率和质量。承担讨论课的教师必须具有双师( 教师和医师或康复技师) 资格,教龄在5 年以上。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拥有较全面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康复知识。
( 五) 提高考核效率
讨论课的考核评估与传统的笔试不同,除了课上得分和平时任务单的得分之外,采取研究生答辩方式,现场抽签分析典型案例,回答考官提出的相关问题。这样的评价效果更加客观新颖,学生3 人一组参加最后答辩,在提高考核效率的同时也激励了组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 六) 促进课程的整合和优化
案例更新及时。康复治疗技术不断在发展,人们的康复理念在发生变化,康复设备也在逐年更新。因此,对临床案例的收集整理也是年年更新,紧扣专业特色。更新案例可对我校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提供及时的反馈性信息,推进深一步的改进。
二、案例讨论课内容的设计
案例讨论课是一门独立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基础课程之外的课程,与基础课程基本同步开设,学生有机会接触患者,参与讨论相关案例,因此属于实践课的范畴。讨论课案例的选择尽量保证其全面性、典型性及真实性,同时考虑现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以康复科、疼痛科、骨伤科案例为主,全科案例、心理咨询室案例为辅。所选案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贯穿基础理论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基础医学各教研室根据课程标准共同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出主题案例,同时注意体现整个治疗过程的细节。每个主题案例的提示问题基本囊括讨论要点,数量为5 的倍数,设计紧扣核心知识点,富于启发性和实用性。如右侧股骨开放性骨折导致的外伤休克术后康复案例,解剖学可以问股骨的结构、血管神经走向,组织学可以问骨痂的形成特点,生理学可以问微循环的特征,微生物学可以问感染容易由哪种病原菌引起,病理生理学问休克的特点,影像学可以问下肢X 线、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等。也可以出现跨学科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但不要太多以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整理好的病例统一收入校本教材案例讨论课中作为主题案例,每年更新一次。学生的每次讨论课设置1 - 2 份主题案例,另外的随机案例视病房当时情况而定。
三、案例讨论课的实施
( 一) 开设时间
基础医学课程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案例讨论课的开课时间为第一学年下半学期,持续到基础医学课程全部结束或延长至专业课开课,随意性较大。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为了保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能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减少遗忘,同时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讨论课随意性较大,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数量、师资设备的分配等问题。
( 二) 开设地点
案例讨论课开设地点由教室转移到我校附属医院病房、康复训练大厅或作业治疗室等地方,会议室至少能够容纳30 人,设有书写板和多媒体系统。学生在每次上课前20 分钟随主治医师或康复治疗师查房,查房目标明确,只针对本次讨论课的主题进行。学生查房时认真听,注意记录,在患者允许条件下可以进行简单的动手操作。此举使学生有了当治疗师的感觉,由意境转化成角色,产生了巨大的教育感染力。查房后在会议室集合,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并下发任务单。
( 三) 组织形式
案例讨论课没有固定的学时,只要将案例讨论课中的主题案例讨论完即可。每堂课时间为45 分钟。每个讨论组固定学生30 人,教师1 人,5人为一固定小组。讨论课不计考勤但不允许迟到和早退。每次讨论课由教师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前一周将主题案例及提示问题共同发至讨论组群邮箱,学生自行下载并熟悉案例。要求学生对患者的症状、损伤程度、发展过程及康复方向进行推理判断,写出发言提纲。可以查阅相关教材和资料,组内成员也可以相互交流或请教专家学者。前半节课每小组代表对提示问题进行抽签发言,其余组员自由补充。由带教教师对该组成员的问题回答情况进行打分,其他小组的同学如对发言的结果提出质疑,并就自己的讨论结果提出看法,教师可根据其回答情况对该组适当加分。该激励措施往往使学生的讨论课气氛活跃,各持己见,甚至达到针锋相对的局面,此时,教师只需控制课堂秩序,不必详细解释原因。后半节课主要讨论查房时见到的随机案例,同时就之前未达成一致结论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指导教师适时参与其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下发任务单,总结的关键在于对主题案例的总体理解与把握。任务单是每位参与讨论的学生课后提交的一份有关讨论结果的综合报告( 针对每个主题案例的发病机制) 。案例讨论课的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中,最终整合入每位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
( 四) 考核方式
案例讨论课的成绩组成包括: 课堂回答问题得分,任务单得分和案例答辩得分。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其知识面,因此,考核的重点在平时,每次课的回答问题情况占总成绩的50%,任务单的书写情况占30%,最后的答辩得分占20%。今后计划将案例讨论课的成绩列入实习分配的参考范围中,优先考虑安排表现突出的学生进入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实习。
四、案例讨论课的效果评价
首届案例讨论课在2012 级康复专业学生中开展,针对其课堂效果,组织了三次专家座谈会,大部分教师或治疗师对这种案例讨论课持满意态度,也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不计考勤减少了对学生的约束力,课前查房有时会因为病患原因而拖延时间,学生底子薄弱对于一些有难度的提示问题往往避而不答,等等,但这些缺陷是可以弥补和逐步改进的。同时在开设案例讨论课的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 97. 1%的学生对讨论课非常满意,100%的学生认为其生动有趣,明显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83. 5%的学生认为讨论课提高了自己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同时自学能力大幅度提高,62. 9% 的学生赞同讨论课增强了其团队协作意识, 49. 8%的学生认为讨论课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92. 6%的学生认为此类课堂有设置指导教师的必要,除了2. 4%的学生认为没有开设讨论课的必要,其余学生均表示希望增加讨论课的学时。
【关键词】应急预案 动态综合评估 原则 内容 重要指标
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可以保障其实操性。我国目前对于应急预案的评估缺乏实质性规定,没有统一标准,学界认识也不一致,导致评估工作混乱无序。要坚持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综合评估,全面考量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及时反馈各种信息,为预案的修订提出建议;尽量避免实操性较差的预案在应急处突中反复使用,造成重复性的损失;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预案的及时启动和顺利运行,为突发事件的现场应对提供指导,真正减缓突发事件带来的负作用。
动态综合评估的基本原则
以事件为主导原则。动态综合评估时要始终回归突发事件本身,评估应急预案是否对突发事件进行了有效梳理;是否按事件本身规律划分了处置流程,包括主流程和分支流程;是否按事件发展的可能性规定了应急响应的基本步骤和程序。
专业评估原则。应急处置强调在专业处置基础上的综合协调。在动态综合评估中,要邀请各个领域中既懂理论又具有实战经验的专家来参与风险评估、事件梳理、资源评估等。避免以行政长官代替专家,确保评估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合理性。
综合协调原则。应急处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依靠政府的统一协调和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坚持综合协调的原则,才能确保依照应急预案构建起组织机构完备、指挥协调高效、纵向垂直协调管理、横向相互沟通交流、覆盖全地区范围的应急组织体系,并确保与相关预案的协调统一。
动态综合评估的具体步骤与内容
动态综合评估包括四个闭环、完整的步骤,实现了应急预案从制定到实施,再返回到制定的过程。
应急预案编制前的评估。应急预案编制(包括新预案的编制和已有预案的修订更新)前,要组织专家对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对可能出现的、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各类突发事件进行一次详细梳理和分类。国外非常重视危机风险评估程序,有的国家将危机风险评估程序作为制定应急预案的首要步骤,有的国家虽视风险评估为独立的程序,但也是将其作为应急预案制定程序的前提来看待。只有做好预案编制前的风险评估,才能明确潜在风险和当前的脆弱点,从而确定应急预案的覆盖面和优先级。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的评估。一是应急处置流程总评估。制定应急计划前要先梳理出一个相对完整、客观规律的“事故树”,区分主要事件、次生事件和衍生事件,以事件为主导依次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这些方案对应到“事故树”上会形成一幅相对完整的突发事件应对模式图。通过对网状分布的应对措施的评估,判断发现各项措施和步骤是否齐全,相互之间的逻辑顺序是否合理并针对不足及时调整。这一阶段要重点评估对突发事件预设的分级是否合理,以及处置流程中(包括主流程和分支流程)各个操作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借助专家的专业判断,将操作步骤之间存在的影响关系罗列出来,根据预案的设计目的来对处置流程进行最终的优化和选择。二是应急组织体系总评估。根据已经绘制的“事故树”和应对模式图,评估预案所要建立的应急组织体系是否有效、专业,领导机构、指挥机构、专家咨询机构和执行机构是否有利于预案目的的实现。三是应急资源总评估。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资源能否得到保障十分关键。预案制定时,要根据事先梳理出的脆弱点重点对本地区各类可用于应急的资源进行普查、合理评估和整合,确定资源合理的调度路线。尤其不能忽略对信息畅通的资源保障的评估。四是宣传方案总评估。如果群众具备相应知识,不仅可以有效配合政府的应急处置,还能展开积极自救,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预案时,必须评估怎样的宣传方案更符合实际,更有利于普及常识。确保面向全社会真正做好以预防、避险、自助、互救、减灾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技能。五是社会动员机制总评估。强调公众参与,政府与社会共同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编制应急预案的时候,应该评估预案试图构建的动员机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包括评估怎样才能妥善、合理地调配经动员后可能参与的各种社会力量。六是奖惩制度总评估。编制应急预案时,需要设计严肃科学的奖惩制度,促使各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保障应急处置的质量。对奖惩制度进行评估,确保规定的严肃性和可行性,以维持严整的组织和有序的活动。七是后期处置总评估。应急管理旨在通过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见能力、救治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及时有效地化解危急状态,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因此,预案编制时,不能遗漏突发事件结束后的恢复重建和调查评估。这一阶段应该重点评估预案拟定的善后恢复、社会救助、事件调查报告与总结改进等措施是否有利于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八是预案灵活性总评估。客观事件的发展变化往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就要求科学评估预案的灵活性,灵活设置一些可变通的条款,有效应对突发状况,做到临危不乱。
应急预案演练后的评估。一是应急响应时间总评估。通过演练评估第一反应人的反应是否及时,预警是否合理,有关部门接警、出警是否及时,控制事态发展、疏散群众、救助伤员是否迅速。这一阶段重点将演练中各步骤所用时间标注在应对模式图上,评估可以提升速度的环节,加以改进。二是预案完整性总评估。通过演练,考量有没有出现制定时没有假设到的突况和特殊场景,重点要考察有没有出现预案制定时没想到的衍生事件,对应急预案进行补充完善。三是应急组织体系再评估。观察各部门在演练中的综合表现,评估预案所建立的领导系统是否完善有力,能否促进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步调一致,各部门依据预案是否分工明确、协调配合。这一阶段重点评估应急组织体系是否超前、兼容、全局、系统,是否能够解决部门之间关系松散、责任冲突等问题。四是应急处置流程再评估。通过演练,可以直观地评估预案设置的处置流程各个环节是否符合逻辑,操作过程是否专业。重点评估根据“事故树”所预设的救援方案的可行性。五是应急资源再评估。全面评估依据预案整合的资源是否充分,资源布局是否合理;预设的调度路线是否有利于调配的及时、得当;信息收集是否及时准确,信息传递是否畅通。六是预案灵活性再评估。通过演练,真实、客观地评估应急预案的灵活性,及时发现其中一些过于死板、不利于操作的规定并加以完善。
应急预案实施后的评估。一是社会动员机制再评估。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对社会动员机制进行评估,全面掌握本地区甚至相邻地区各种社会力量实际参与救援的情况,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以便在应急预案更新时完善动员机制,为今后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经验和指导。二是奖惩制度再评估。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应该严格依据应急预案规定的奖惩制度进行相应的表彰奖励和处罚惩戒。要理性分析奖惩所引起的社会反响和现实起到的反思、促进效果,客观地对奖惩制度进行再评估,加以改进和完善。三是后期处置再评估。处置结束后,全面评估通过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是否有效遏制了突发事件的继续发展从而减少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预案的实施是否真正有利于后期处置,能否积极展开重建工作,能否适时安抚民心,减少社会负面影响;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捐募及发放系统,能否有效汇集救灾资源并作出最有效的统筹分配,将赈灾物质及时送达灾民手中。
动态综合评估的重要指标
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事项的应急预案的评估指标显然各不相同,但在动态综合评估工作中,有三个具有普适性的指标需要重点把握。
科学性。科学性是保证应急预案实操性的重要前提。动态评估科学性需要综合考量:对突发事件的科学认识、正确的减灾认识、科学的分类分级;各领域专家的实际参与;对突发事件的系统梳理、风险评估与脆弱点分析、应急预案体系的科学编制计划、预案的合理衔接;合理的应急组织体系、妥善的分工合作、指挥决策科学;处置程序严密且逻辑合理、处置迅速有序;资源布局合理、调度科学;信息及时准确、传递畅通;奖惩制度严肃、科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