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运营的职位类别

新媒体运营的职位类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运营的职位类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运营的职位类别

新媒体运营的职位类别范文第1篇

android求职者如何能制作出一份成功的简历,以增加在简历筛选中的胜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android简历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android简历范文模板(一)姓名:xuexila

性别:男

年龄:25

教育经历:

院校:北京邮电大学

专业:通信工程

学历:本科

证书:CET-6、动通信软件工程师(IC-MSP)认证证书

求职意向:通信工程师

项目经历:

杭州斯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社交软件(手信)测试

2012.12-至今

在MTK、android、symbian等手机平台上,进行基于通信录的社交通信软件的测试

充分理解需求,负责某个功能模块的客户端用例设计与编写

制定测试计划,以及负责项目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支付插件(skypay)测试

2012.07-

2012.08

在MTK、SPR等手机平台上,负责支付插件的测试

负责支付插件功能的测试,列出功能测试点设计出测试用例

查看后台日志和数据库中的通道字段是否正确,保证支付流程安全可靠

手机多媒体软件(手机电视、视频交友、播放器)测试

Android在线聊天软件

2011.05-2011.06

自定义数据库的搭建和数据查询、添加及数据的封装操作

负责页面之间的跳转优化和数据的传递

参与了部分UI页面的设计,界面的布局

完成了注册功能部分,用户登录及退出

兴趣爱好:

足球、计算机、音乐

android简历范文模板(二)基本简历

名:xuexila

别: 男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92年4月

政治面貌: 团员

婚姻状况: 未婚

高: 180cm

重: 68kg

籍: 福建

现所在地: 福建

毕业学校: 福建工程学院

历: 本科

专业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毕业年份: 2014年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职

职位类别: 软件工程师

职位名称: android软件工程师

工作地区: 福建

待遇要求: 面议

到职时间: 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四级

电脑水平:

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及编程软件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2010年9月 - 2014年6月 福建工程学院 本科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2014年6月 - 2021年3月

公司性质: 民营/私营公司

所属行业: 计算机软件

担任职位: android软件工程师

工作描述: 参与公司的移动端app设计与开发,参与项目需求分析 根据需求开发相应功能模块,bug修复

离职原因:

所在公司: ××××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2013年11月 - 2014年6月

公司性质: 民营/私营公司

所属行业: 计算机软件

担任职位: .net工程师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网站开发,以及后台数据的接口维护

离职原因:

其他信息

自我评价: 学习能力强,能较快学习掌握新技术,团队意识良好,在工作中能与同事之间相互协助、友好交流,更高效的完成工作。工作积极主动,能尽心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对事物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敢于接受新的挑战,抗压能力强。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android简历范文模板(三)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民族:汉

籍贯:****

年龄:**岁

出生日期: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有*年的工作经验

最近工作 [2年]

公 司:xx软件有限公司

行 业:互联网/电子商务

职 位:交互设计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数字媒体技术

学 校:山东科技大学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

目标地点: 山东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交互设计师

工作经验

20**/8—至今:xx软件有限公司[ 2年]

所属行业: 互联网/电子商务

产品设计部 交互设计师

1.负责配合产品经理,分析和研究用户需求与产品方向;

2.负责产品设计中的ui及交互设计;

3.负责面向电信运营,电子商务等综合信息平台的ui系统构架规划与系统界面设计;

4.负责为客户定制产品系统ui设计方案;

5.负责美工与ui设计工程师的管理与培训。

20**/8—20**/8: xx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1年]

所属行业: 互联网/电子商

产品部 交互设计ue

1.负责公司产品整体视觉把控,带领设计团队完成产品ui设计;

2.负责产品交互设计,完成产品原型设计,编写交互设计文档;

3.负责公司产品包括iphone客户端、android客户端、pc端产品;

4.负责游戏的ui设计,官方网站设计,社区游戏网站制作。

教育经历

20**/9 --20**/7 山东科技大学 数字媒体技术 本科

证 书

20**/6 大学英语六级

20**/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 听说(熟练),读写(熟练)

自我评价

本人有高度的执行能力和责任心,能带领团队高效完成业绩指标。拥有良好的媒体、渠道等人际关系网络,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出色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善于沟通、理解能力强。性格开朗、稳重、易与别人交往。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良好的进取心。

看过“android简历范文模板”的人还看了:1.android开发工程师简历模板

2.安卓程序员简历范文

新媒体运营的职位类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消费;文化产品;文化活动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2)02-0070-05

The Study about Influence Factor of Culture Consuming of Urban Dwellers in Shanghai

MENG Hua1, LI Yi-min2

(1.Women Colleg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2, China; 2.Glorious Su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of former theory about culture consuming,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concept and content of culture consuming. The author grafts stratum theory onto domestic condition with new paradigm application of culture consuming in foreign study, and uses vital statistics variables as the division standard of different culture consuming groups. Applying the urban dwellers of Shanghai, the article finds the generic characteristics and new trend of culture consuming, and points out that some vital statistics variables including age, education, position and income would influence culture consuming of urban dwellers. This conclusion w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demonstrable support for the expansion of consuming economic field and empirical study of culture consuming.

Key words:culture consuming; culture product; culture activity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文化消费的兴起与发展是必然的结果;而关于此方面的理论研究,也遵循着理论为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映射与抽象的原则。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居民文化消费的增长与繁荣,这也导致文化产业成为重要的主导性产业,并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中国城镇区域分布的广泛,以及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为文化消费实践在理论上的抽象带来一定难度,并进而影响到相关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而上海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它的城镇生活形态及消费模式对其他城市会起着引领性的作用;因此,若以上海为例来研究居民的文化消费,并总结当前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一般性特征及最新动态,既可以为消费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以及国内文化消费的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证的支持,还可以为相关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2 关于文化消费研究的理论述评

关于国内文化消费研究的兴起,是与消费经济学密切相关的,其初始提法为“精神文化消费”,以相承于马克思的精神生产力理论;也即消费者为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要而消费文化产品的能力[1]。在具体的研究中,学者们注重于剖析此种精神文化消费的内容及层次;研究的结论因对“文化“界定的纬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按照狭义“文化”论的理解,文化消费的内容是指以文学艺术为主体的音像、出版物及与此相关的文艺服务等内容;按照广义的文化论的理解,又可将文化消费理解为个体因满足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对物质和劳务的消费,该种文化生活的需要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娱乐休闲、文化艺术以及精神追求等内容[2,3]。但文化消费概念及内容的研究,仅是文化消费研究的表层部分;而关于文化消费动因及其演化路径的研究,才是文化消费研究的核心所在。在目前的研究中,国内学者虽然提出了文化消费与社会个体的价值观,审美观及兴趣爱好有关[4],但却未能深入探讨文化消费与以上相关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大小,并缺乏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5]。当然,该情况的出现,也可能与文化消费的研究主题有关;“文化”这一概念本身所承载的社会学意义,以及定量分析法在整体问题研究上的局限性,使得定性分析法成为国内学者的首选。但是,若能选择典型性的实证样本,并准确定位于文化消费现状的具体成因,将会有可能消除定量分析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以实现文化消费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3,6,7]。而关于该目标的实现,可以从国外社会学家提出的“消费文化”研究范式中借鉴。这是因为,“消费文化”的研究范式,是将消费现象同社会阶层结构、社会关系等社会事实并列考察,以最大程度地拓展“消费”的边界维度[8,9]。

其实,这种消费范式的研究思想,还可以看作是对Bourdieu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验证,将文化消费与社会分层相结合[10]。在相关的研究中,国外学者也取得了实证方面的支持:如Bihagen利用瑞典家庭支出数据分析不同收入阶层消费支出的不同,发现高收入阶层消费的目的多在于维系自己经济和社会地位[11];Katz利用结构等效的方法将以色列相近的家庭消费模式作为分层指标,并在与收入比较后,发现两者的结果可以互为验证[12];Aydin利用土耳其国家统计部分提供的数据,分析了经济社会因素对消费模式、品味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发现了社会分层变量,如收入、教育、职业等因素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模式以及生活方式[13]。同时,随着社会结构变迁、价值观改变、艺术审美变化等事实因素的引入,使得定量分析法在文化消费研究中的应用就成为可能。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按照Przeworski和Teune提出理论普适性标准,就意味着相同理论必须适应不同情境下评估[14];为此,应该注意到中国的政治及文化与西方的不同,这使得文化消费研究中“社会阶层结构”在国内研究的嫁接,更多表现于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划分,并不存在明显的政治性地位划分[15]。

3 本研究的理论设计及初步分析

3.1 本研究的调研方案及数据收集

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选取上海城镇文化消费的现状作为研究的对象,去比较不同社会结构特征下文化消费的差异及特征。其中,关于本研究方案的理论设计,在充分考虑到研究目的与数据分析的可操作性后,将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1)居民文化消费的界定;(2)社会事实的影响因素。前者主要包括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的消费,后者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教育、职位、月可支配收入等人口统计的因素。在具体变量的统计上,首先是将文化消费的变量按照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变量分开统计。在考虑时效以及地域消费空间等因素条件下,文化产品的消费变量为:每月看杂志的数量、每月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数量、每月购买影碟的数量、每月由网络看电影的数量;文化活动的消费变量为:每年看戏剧的次数、每年看演唱会的次数、每年听音乐会的次数、每年看歌舞剧的次数[16]。

其中,在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消费变量的筛选上,主要是以消费范围和消费影响为选择的依据。如每年去旅游或看展览次数的选择上,由于旅游或展览的内容不是全部属于文化的范畴,可能会是客观的自然风光或物质产品,这使得旅游或展览在文化消费范围内会存在一定的边界模糊,从而导致“每年去旅游或展览”变量会受到外在“非文化”消费内容的影响,因此将“每年去旅游或展览”排除在本次研究的范围之外;又如在每月读报数量的选择上,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发展,这使得社会大众每天从移动媒体途径获取信息的被动可能性增加,从而导致“每月读报数量”变量会更多受外在技术因素的影响,因此将每月读报数量排除在本次研究的范围之外。

最后,本研究还选择5个人口统计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其中,设置的具体选项如下[7,17~19]:性别:男、女;年龄:青年(20~34岁)、中年(35~49岁)、老年(50岁以上);教育程度:高中程度(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程度(非全日制大专、大学、全日制大专),本科程度(全日制大学),研究生(硕士、博士);职位:初级职位(机关或事业单位一般职员、企业/公司的一般职员、一般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位(机关或事业单位普通干部、企业/公司的部门经理或中层干部、个体从业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位(机关或事业单位司局级以上干部、企业/公司的厂长或总经理、私营企业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月可支配收入:低可支配收入(4000元以下)、较低可支配收入(4000~5999元)、中等可支配收入(6000~9999元)、较高可支配收入(10000~13999元)、高等可支配收入(14000以上)。

3.2 本研究初步的描述性分析

经过随机的抽样调研,本研究共计发放问卷1620份,经过剔除答案不完全、不真实所造成的废卷外,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439份。同时,为了更好地观察样本的特征,本研究首先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一般的描述性统计,主要的特征如下:男女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8.92%和51.08%,双方的分布合理;年龄变量的分析中,青年群体所占的比例为50.93%,为样本中的主体;教育程度变量的分析中,大多数的调研对象受过大学教育,这也反映上海都市居民的教育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在职位及月收入的分析中,初级职位及低收入的样本人数占主体,这也能反映当前弱势群体的文化消费现状,以便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另外,高等收入群体的比例仅为3.27%,不具有代表性,可考虑将其与较高收入群体相合并为新的“高等收入群体”进行研究。

4 实证分析结果

4.1 各因素类别下的主效应分析

对性别、年龄、教育、职位以及收入等因素类别下的主效应分析,本研究是通过方差分析以及Levene检验去完成。方差分析主要是发现各人口类别因素对上海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中各项活动的具体影响,Levene检验是验证方差分析结果的合理性,以保证本研究结论的有效性。结果可以发现,在不同性别特征下,上海城镇居民的文化产品消费与文化活动消费并不存在差异,因此性别因素不对文化消费产生明显的影响;而在不同的年龄、教育、职位以及收入等因素类别下,居民相关的文化产品消费与文化活动消费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还将进行事后的比较,具体的主效应分析结果如下:

(1)在不同年龄层次下,可发现青年群体与中老年群体相比在看杂志、看电影、看网络电影上的差异平均距离最大,青年人是文化产品消费的主力;对年龄因素在文化产品消费差异贡献度的比较上,能够发现年龄对看网络电影的差异贡献度最大,对看电影和看杂志的贡献度较小,对购买影碟的数量并不产生影响,由此可知,文化产品的消费差异主要是由网络等技术因素所导致的。在文化活动的消费上,青年群体在看演唱会与歌舞剧方面是消费的主体,而戏剧得到了所有年龄群体的喜爱;同时,各个年龄层面下文化活动消费尚未形成集群示范效应,身为消费主力的青年群体集中于文化活动较浅层面上的“看演唱会”消费,中老年虽喜爱较高层面上的歌舞剧和音乐会等文化活动,但实际消费力度却不足。

(2)将高中程度、大专程度、本科程度及研究生四种教育程度下文化产品消费的各项差异性进行比较,可发现教育程度与文化产品的消费呈正相关关系;而教育对看杂志和看电影的差异贡献度最大,对看网络电影的差异贡献度次之,对购买影碟不产生影响,这说明教育因素所造成的文化产品消费差异主要是消费品味上的差异,如教育程度高的群体更偏爱去电影院而不是在网络上看电影。同样,教育程度与文化活动的消费也呈正相关关系,且该关系随着文化活动消费层次提升而表现得更为显著,也即教育对高端的文化活动消费,如听音乐会等活动存在着明显推动作用。另外,还能够看出上海市城镇居民教育程度较高,他们相关的文化活动消费主要集中于看戏剧和看歌舞剧上。

(3)不同职位等级下上海城镇居民的文化产品消费不存在差异,而在文化活动消费中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可以表现为:与中、低职位的群体相比,高级职位群体在看戏剧、听音乐会、看歌舞剧上的差异平均距离最大,职位与文化活动消费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在差异的变化上,职位等级与文化活动的差异变化也保持了一致,该现象可能与不同职位等级人群的社会交际范围相关。

(4)与其他收入群体相比,可发现中等收入群体在看电影、看网络电影上的差异平均距离最大,而高等收入在看杂志上的差异平均距离最大,这说明收入水平与文化产品消费也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受其他因素如消费品味的外在影响;通过收入对文化产品差异的贡献度,也可以验证收入水平与文化产品消费之间的关系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收入对看杂志的贡献度最大,对购买影碟不产生影响。中、高等收入群体在文化活动消费中的差异距离并不显著,其中,收入对看戏剧的差异贡献度最大,对看演唱会的差异贡献度最小,这表明收入并不是决定上海城镇居民文化活动消费的首要因素,并非收入越高,其文化活动的消费层次就越高,这也与教育因素下所得到的结论相对应。

4.2 文化消费的交互效应分析

在上海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可发现年龄、教育和收入对文化产品消费产生影响,年龄、教育、职位和收入对文化活动消费产生影响;而为了找出影响文化消费的关键性因素,还将利用General Line线性模型对以上文化产品消费和文化活动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不同水平下的交互效应分析,以确定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序列关系。在文化产品消费的交互效应分析中,可发现年龄、教育和收入三个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仅存在主效应。与单类别下的主效应分析结果相比,该交互水平下的效应同样验证了年龄、教育和收入仅对看杂志、看电影、看网络电影产生影响,对购买影碟并不产生作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发现年龄对文化产品消费存在着正向效应,而教育和收入对文化产品消费存在着负向效应,但是该负向效应会随着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提升而降低。这表明,年龄是文化产品消费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教育和收入对文化产品消费的影响作用要次之。

在文化活动消费的交互效应分析中,可发现年龄、教育、职位和收入之间不仅存在着主效应,收入与其他三个影响因素之间还存在着交互效应。教育受到收入全部的交互效应影响,这使得不同教育程度下消费群体在看戏剧、看演唱会、听音乐会以及看歌舞剧等各项文化活动中都存在着不同;年龄和职位仅受到收入部分的交互效应影响,具体表现为:收入对青年群体的文化活动消费存在着显著制约因素,并导致年龄因素对高层次文化消费活动“听音乐会”不产生影响;收入对中级职位群体的文化活动消费存在着正向交互作用,并导致职位因素对低层次文化消费活动“看演唱会”不产生影响。同时,由于收入水平的交互作用存在,这导致文化活动的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着“先降低,再增长”的倒U型曲线关系。总体的分析结果可以归纳为,收入的交互效应对文化活动消费的影响最为显著。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根据上述结论,有关文化消费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可以归纳如下:(1)研究发现年龄、教育和收入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存在着主效应,且各因素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并不存在着交互作用,这表明在为上海城镇居民提供文化消费产品时,可以仅考察单个因素序列下的实际消费现状,以提供相应线性的文化消费产品,因此文化产品的消费应以序列线性的消费模式为主。①对于杂志类的文化产品,应选取收入高和职位高的社会精英人士作为目标客户人群,以精美的排版和丰富的内容外延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并用DM的高端直投作为杂志销售的主要方式;同时,依托于上海现有的城市资源,杂志类文化产品的运作还可以走资本运营的道路,以进行资源的整合营销,从“单一品种”到“组合发行”,将时尚和财经作为杂志品牌延伸的主要方向,并最终实现跨行业的后续产业价值链接。②在提供电影类音像产品时,考虑到各人口统计变量对购买影碟数不产生影响作用,可大力拓展该类产品的网络销售通路,并采取版权付费的销售模式,以开辟独立于电影音像产品外的盈利渠道;借助于网络资源,还应大力开设电影交流类论坛和电子期刊,最大化地吸纳受众群体,并可以形成明星与观众的良好互动,以免费的信息互动平台进一步凝聚人气,并最终通过正向的信息宣传去帮助消费者养成购买正版电影音像产品的消费习惯。③考虑到教育程度高的群体更偏爱去电影院而不是在网络上看电影,而该类精英群体的意向往往又可以起到社会示范性的引领作用,这使得上海电影院线可以运用新建、改建、收购等多种形式加快发展影院和银幕的数量,积极适应供需变动趋势,力争院线保有的3D银幕数量可以实现较大的增长,并实现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连锁店”经营模式;在电影内容原创和制作水平上,还应加强导演、编剧等影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完成电影制作技术升级改造,以迎合上海城镇居民日益挑剔的消费眼光。

(2)在文化活动的消费中,研究发现年龄、教育、职位和收入各因素不仅存在着主效应作用,而且收入还与其他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这表明在为上海城镇居民提供文化消费活动时,需要在考虑收入水平的前提条件下,再结合年龄、教育、职位各因素下的实际消费现状,以提供相应差序的文化消费产品,因此文化活动的消费应以综合差序的消费模式为主。①看戏剧和看演唱会在收入水平上的差异距离相对较低,且该消费活动也多为年龄不大、教育程度较低、收入较少的居民群体所喜爱,在此类产品性质划分上应以准大众公共产品为主,上海的政府部门也有介入此类产业的必要性,一方面为戏剧表演产业的发展提出符合和谐健康时代观的指导思想,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发展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应直接介入生产环节,通过公共媒介,打造公共的戏剧表演品牌,如南汇桃花节上的传统昆曲表演,上海东方卫视跨年演唱会的举办,这些都既宣传了进步向上的思想,又培育了相关的文化市场。②听音乐会和看歌舞剧多为职位高、教育程度高和收入高的居民群体所喜爱,在此类产品性质划分上应以商业产品为主,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差序性价格策略以提供高水平的文化消费活动,并可以看做是对公益性质文化活动的有效补充;对此,政府也应做好引导工作,特别是思想和内容的审查要跟得上,并维护相关文化活动的市场秩序,防止举办方为利益而降低相应的服务水准,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要避免经营者为利益而恶意的竞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如可以依托上海音乐厅、上海大舞台等场馆,通过成功的商业运作,邀请海外知名的乐团、歌舞团来沪进行文艺演出,为上海市民呈上丰富的文化盛宴。

(3)在文化消费的自发效应分析中,发现除了年龄因素外,教育、职位和收入因素产生的效应都为负向,这说明从整体上而言,上海的文化消费产业仍处于较低的发展层面,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还需要大力的创新,并要着手构建符合上海形象的城市文化价值体系;在该文化价值体系中,应包含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当代潮流,以和谐幸福为核心的时代观念,以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城市精神,以低碳减排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并在实践中通过文化消费产业的发展去具体落实;这代表着要将文化领域中可以产业化的部分直接纳入到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去,从而更好地解放文化生产力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建设有上海特色的城市文化,以着实提高城镇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最后,根据本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以及现有的研究条件,后续的研究还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展开:首先,将不同人口统计变量与其他的消费变量进行交叉,对消费群体进行分层,以准确描述不同社会阶层文化消费的真实状态,如将人口统计变量与消费价值观中的生活形态变量进行交叉分析,以准确界定各社会阶层居民的文化消费结构;其次,在人口统计变量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分析中,引入其他的社会性变量,以分析各因素对居民文化消费影响的成因,如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中“亲亲”或“亲尊”关系,以研究不同家庭结构特征下居民的文化消费情况。

参 考 文 献:

[1]施涛.文化消费的特点和规律探析[J].消费经济,1994,(2):9-12.

[2]王亚南.拉动内需之下的文化民生考量[J].学术探索,2009,(6):33-39.

[3]赵伟.使用数学模型研究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倾向[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2-56.

[4]张弘,田晋芳.文化消费欲求的理论宣泄[J].学术月刊,2009,(6):93-99.

[5]田丰.消费、生活方式和社会分层[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10):88-97.

[6]曾咏梅.文化消费环境模糊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8,(2):66-68.

[7]孟华.上海80后文化消费现状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3):109-111.

[8]Mayer R N. The sociology of consumption: deriving new social indicators[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978, 5(2): 151-167.

[9]李路路.论社会分层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1):101-109.

[10]许荣.中国中间阶层文化品位与地位恐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11]Bihagen E. How do classes make use of their incomes? A test of two hypotheses concerning class and consumption on a Swedish data-set from 1992[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999, 47(2): 119-151.

[12]Katz T G, Talmud I. Structural analysis of a consumption-based stratification indicator: relational proximity of household expenditures[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5, 73(1): 109-132.

[13]Aydin K.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in turkey[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6, 75(3): 463-501.

[14]Przeworski A, Teune H. The logic of comparative social inquiry[M]. New York: Wiley, 1969. 21-22.

[15]邓安球.论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J].消费经济,2007,(1):16-19.

[16]叶中强.近代上海市民文化消费空间的形成及其社会功能[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1):16-19.

[17]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新媒体运营的职位类别范文第3篇

一方是开出百万年薪俸禄、堪称汽车行业新型航母的跨国公司;一方是国内收视率最好,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人力资源节目。两强相遇,会发生什么样的奇迹?

从2006年4月7日开始,央视二套黄金档节目《绝对挑战》和东风日产汽车公司强强合作,制作一档名为《绝对挑战―巅峰营销》的多集节目,并于5月21日开播。该节目以东风日产汽车公司的招募需要为基点,从全国5000多名高手中选出一位百万年薪的营销总监。 与前期节目不同的地方在于:突破了以选拔中层为主、一集定成败的形式,实现了招募百万年薪营销英雄的职场神话。

作为一档招聘营销高端人才的大型节目,《绝对挑战―巅峰营销》从节目形式的设置、职位级别到宣传力度上,都开了同类别节目的先河。与此同时,节目本身的一些瑕疵和大胆创新同时也引来多方争议。

向来职场如战场,但在透明的镜头前,这场营销人的战争并非为了强调“输”的概念,没有谁会在这场战争中变成真正的输家,它的目的只是为了通过媒体镜像下的“竞争”,树立标杆式、多元化的品牌形象,取得多赢的非凡“战果”。尽管被包围在各类争议声中,营销人才被企业愈加重视的事实,却逐渐清晰地浮出水面。

差异化定位 《绝对挑战》迅速崛起

一档电视节目,只有表现出独到之处,才能避免淹没在同类电视市场的大海中。《绝对挑战》在国内林林总总的真人秀节目中异军突起,凭借其差异化定位和巧打职场牌的创新夺得了“央视二套节目中综合实力(收视率、成本、观众满意度、专家评价的总和)第二的成绩”(排第一的是《鉴宝》),让其它同类节目难以望其项背。

《绝对挑战》制作伊始,就摒弃了“真人秀”这个舶来品做秀和主题随机性等一些弊端,围绕着核心事件――职场生存ABC展开策划。戏剧性冲突和浓厚的职场氛围,拉近了节目与现实日常工作的距离,凸显了人在职场中的真实感和现代性。

据栏目编导反映,他们力图锁定的是中上层企业管理者、中高学历青年求职者、白领上班族以及各行业内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的企业。惊人的是,《绝对挑战》的受众和合作单位大大突破了这个范畴:从耄耋老者到垂髫小儿,各个阶层的人积极参与了进来。进入今年,节目收视率大幅攀升到去年的两倍,报名参与节目招聘的企业近400家,其中有10多家世界500强排名前列的顶级企业。这期《巅峰营销》的主角东风日产公司也是早已有了合作意向,从去年就开始了和栏目组的洽谈。

“三高”打榜 振臂呼得强者云集

《绝对挑战》一度创下首播高达0.99%的收视高峰。成功的原因,离不开在营销战略上的“深思熟虑”。而作为《绝对挑战》以现实职位吸引眼球的延续,5月21日开播的《巅峰营销》登峰造极,凭借其“三高”――高级别(中层以上独立项目管理者)、高薪水(年薪100万)、高福利(车、房、保险)一度突破了“绝对挑战”中招聘的50万元以内年薪的界限,出现应征者云集、举国瞩目的空前局面。

节目分十集,分别从“荣誉之争”、“超级销售”、“交通利益”、“品牌之争”、“房产增值”、“艺术传承”、“公益使者”、“胜者为王”各个角度综合考察,在真实中精彩频出,在励志中理性抉择,在环环相扣的精彩中强者胜出。不仅残酷性和短暂性无迹可循,还实现了节目、企业、参赛者三方的互动与合作。

近3个月的时间里,入围的10位选手在电视测评中,以团队作战、分组对抗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既是对手,又是伙伴,这种竞争方式也让比赛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加强了节目的可观性。

重金打造营销人才的职业梦想

《绝对挑战》已播出100多集,涉及的职位有市场经理、品牌经理、销售精英等,高级职位也不乏如华北制药厂副总裁、西安开发区副主任等,但是以百万年薪招聘营销总监还是第一次。

一方面因为东风日产作为一个160%高增长的汽车公司,表现出对具有营销实力和管理能力的带头人的渴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对高级营销人才愈发渴求的现状。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今年公布的企业岗位、专业人才需求报告显示,目前企业人才匮乏的前五个岗位是:营销、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中高层管理。营销总监作为营销和高层管理的双料职位,自然倍受企业的青睐。

而《巅峰营销》开辟了高薪营销人才的先河,将高级营销人才的稀缺和“营销成就企业”这早已倍受关注的话题首次在媒体中公开提了出来,“营销作为一个很需要智慧和技巧的职业,在这次节目中被重视,这对营销人才来说是一个喜讯和机遇。”

品牌战略 谁是赢家?

品牌战略中,通常是强者胜出。而这档节目所打造出的强大气势,则成就了企业、参与者、节目的共赢局面。

东风日产汽车公司应该是这场竞技中的最大赢家,虽然它需要付出相当于1000万的投入,但是这笔开支比任何广告都要划算。这档纪录片式的职场真人秀节目并没有停留在一个职场搏击的游戏过程上,而是借力打力,巧妙地对企业进行深植人心的嵌入式宣传。

东风日产被强调为节目内容的主体元素,宣传贯穿十集节目,文化被深层次地解读,商业优势和运作理念被时时传递,高层智慧也得到彰显。公司中一些真实的商业目标,在节目的拍摄过程中变为选手执行的任务。“这种节目对于一个刚刚成立两三年的新兴公司来说,尤为适合”。而且,东风日产还可以将自己满意的、与招聘岗位相匹配的人才纳入麾下。东风日产汽车销售部负责人汪纪恩表示:“这次和《绝对挑战》合作,不但可以树立我们的良好形象,对将来的汽车销量也能起到一个长远的影响。”

对于参加节目的选手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亮剑”机会。《绝对挑战》栏目组不但在央视网站上给选手开辟了个人博客并拉动观众投票,而且还多次举行了选手的媒体见面会,让彼此近距离互动。选手的知名度通过各类轰炸式报道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在百度上,以“巅峰营销”进行搜索,郑威找到相关网页174篇,葆旭东找到相关网页216篇,朱勇找到相关网页148篇。在媒体影响力下,选手从一个也许是默默无闻的行业内“能将”变成了镁光灯下全民关注的英雄,在注意力经济下,其所孕育的关注价值也是无法预估的。

整合传播 一枝独秀获广告商青睐

《巅峰营销》除了通过节目本身的影响力来为这场选秀宣传造势外,其他渠道也是条条开通,巧妙地借助各“传播渠道”展开多点多面的攻势。

第一,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在网络媒体智联招聘上长期开辟了专门版块,除了企业、应聘者报名、最新节目动态、选手投票等外,还增添了最新招聘职位信息的、现场专家答疑、节目在线调查等新栏目,成为《绝对挑战》的一个有效延伸。

第二,央视媒体和海内外媒体的结合。通过这种结合,建立了立体化的选拔、宣传、广告招商渠道。如选手征集不但可以通过中央电视台的平台,还可以借助东风日产汽车公司本身的平台(电视广告、城市路牌、各地市场和营销的网络等)及合作的核心媒体(几大门户网站、各地平面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扩大宣传和加大影响度,而十个分赛区遍布中国大陆、港、澳、台及北美、日本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大手笔的运作呈现出了国际化的招聘视野。

节目在广告招商方面带来了一枝独秀盛况,吸纳了包括宝洁、中信银行、五谷道场、可口可乐、东风集团等企业的参与,总广告时长超过了5分钟~6分钟,而平时的最高时长只有3分钟~4分钟。

负责《巅峰营销》广告招商的凯高广告公司总经理高晗指出:“《巅峰营销》已经成为更多企业的主力投放。鉴于这档节目本身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观看人群也是有影响力的主流群体,广告主也就非常愿意在这方面投放广告。”

争议多多 现实与节目如何平衡?

由于节目的创新性,特别是第一次通过电视节目、在几十天内招聘如此高薪酬的人士,节目在设置与制作过程中也充满争议。东风日产有关人士就曾质疑:环节设计中的节目性是否太强?胜出者是否能够适应现实岗位?

这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电视娱乐化视野下的招聘节目,如何在节目性和考验真才实学的过程中,为节目的设置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节目在符合职场招聘基本需求的同时,尽量拥有可视性和娱乐性。

新媒体运营的职位类别范文第4篇

一、传统招聘网站和SNS型招聘网站运作模式比较

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和中华英才网被称作中国国内三大传统招聘网站。其运作模式为:通过对企业招聘信息的整理,把职位介绍放在相对应的板块,然后依靠网站自身现有的大量用户为基础,使企业的招聘信息大量被点击,进而希望有应聘者进行投递简历。当累计到一定数量的应聘者之后,招聘网站会把应聘者的简历进行整理,然后发送给企业人事部门进行整理和筛选。传统招聘网站在整个招聘过程中起到的是一个类似于展示和运输的渠道,形象为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人才物流中心。传统招聘网站在运营方面主要以向企业收取费用为主,应聘者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缴费。在应聘者看来,传统招聘网站基本上是一个对用户免费的网站。但其中同样存在着收费项目,只不过是应聘者自愿付费。SNS,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这类招聘网站的特点在于以实名制为基础,通过关联真实的人以及其在社区的相关信息来展现、验证应聘者的经历、性格等因素,从而使得企业HR(人力资源部门)更高效地筛选应聘者。同时它还通过推送方式,把招聘信息和应聘者之间自动匹配,解决了企业HR与应聘者之间单向沟通以及效率不足的弊端,为供求双方深度交流架起多维度沟通桥梁。[2]SNS型招聘网站对于企业和应聘者来说都是免费的,企业只需通过企业邮箱完成简单的注册,即可在网站上招聘信息。与传统的招聘网站不同,招聘信息主要是以介绍职位要求和使用的人才类型为主,招聘信息的形式类似于论坛的帖子,应聘者在看完招聘信息后,可以在线上与应聘企业的HR有一个简单的沟通,相当于面试之前的一次咨询过程。当SNS型招聘网站帮您完成信息匹配之后,求职者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圈子里面进行讨论,与其他有相同职位需求的应聘者进行职位分享和心得体会的交流,完成一个企业与应聘者、应聘者之间的互动过程。SNS型招聘网站入驻企业的LOGO会以随机滚动的方式出现在网站的标题部分,如果应聘者多次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时,可以免费开通群邮件功能,当有新的、符合应聘者要求的职位出现时,网站会以免费邮件的形式发送到应聘者的邮箱中,供应聘者参考。

二、SNS型招聘网站的优势

1、有广大的用户基础像国外的Facebook、Linked,国内的人人网、开心网等SNS型网站最初都是以大学生为主要受众人群,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现实的人际交流到网络化虚拟的人脉纽带,而这些网站会随着用户年龄、需求以及社会层次的不断变化而进行调整,使用户永远能在SNS型网站上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2011年6月中国主要SNS运营商独立访问用户规模调查。调查显示,仅2011年6月访问QQ空间的用户达到7151.8万;人人网和朋友网排名二、三位,分别为2940.6万和2742.3万。显而易见,这些SNS型网站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且用户量会连续不断得到扩充。SNS型招聘网站最初始的用户人群定位在应届毕业生,开始的时候是通过SNS招聘网站找实习和工作;当毕业工作一段时间想要跳槽时,他们也可以继续通过网站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当部分用户做到管理层之后,还可以向圈子里面的新用户提供经验进行交流。SNS型招聘网站相比较于传统的招聘网站,不会出现用户大量流失的情况,因为网站不仅可以满足用户有关职位信息的需求,还能随着用户的成长,网站本身的资源也进行升级,用户可以在网站内找到和自己工作有关的信息。

2、提供用户之间在线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平台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陡增,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为了追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就业平台,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网络就显得格外重要。而SNS型招聘网站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分享、交流和扩展,大学生们运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以此来实现个人信息价值的最大化。网络招聘最大的缺陷就是信息不对称性,容易造成盲目应征的情况。但是借助SNS型招聘网站的在线交流功能,可以在选择职位前在自己的圈子里面挖掘已有的人际资源,从有经验的应聘者那里吸取有用的信息,减少因为信息闭塞造成的损失。应聘者们可以在圈子里面分享自己的应聘心得,对某些职位的见解,在应聘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等。在分享这些信息的同时,其他应聘者也会了解到你的求职目标,本人特长,能力水平等,有可能会有好友帮你推荐工作的情况,做到一个资源的最大化利用。SNS型招聘网站充分发挥了“朋友的朋友是朋友”的这种联系方式,能更好的发挥这种弱链接的作用。就应聘方而言,无论是招聘高层管理者,还是中层,甚至是一般员工,都非常热衷于“熟人推荐”这种应聘方式。2011年中国企业招聘现状调研报告[4],如图2所示:在企业招聘中,网络招聘、内部和外部推荐及校园招聘排名前三位,分别为91.30%、88.60%和65.20%。由此表明,目前我国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大都以网络招聘和内部、外部推荐这两种形式为主。而SNS型招聘网站正是二者的结合,既发挥了网络招聘的广泛性、快捷性,又体现了熟人推荐的可靠性。SNS型招聘网站希望做到的这种在线交流方式不仅仅是帮助应聘者分享网络上的招聘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进行线下的实体招聘过程,充分体现了人脉资源的重要性。

三、SNS型招聘网站的劣势

1、网站社交部分与招聘部分缺乏整合现在网络上SNS型网站有很多,人人网,开心网,豆瓣社区等,但大多都是以分享娱乐和休闲信息为主,而把有关工作上的信息加入到日常分享中的比较少。所以,SNS型招聘网站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把网站的社交部分和招聘部分有效地整合到一起。如何把两部分整合起来是现在SNS型招聘网站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国外的成熟经验及技术现在还不能适用于中国的招聘情况,同时国内也缺少之前做过类似整合的团队支持。

2、SNS型招聘网站的宣传方式有待调整SNS型招聘网站相对于传统的招聘网站来说,起步较晚,市场已经基本被传统的招聘市场所垄断,所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有效宣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起初一些SNS型网站的宣传是从在校大学生入手,以人人网为例,在学生中推广自己的产品,以“校园之星”为突破口。[5]先通过调查学校内有哪些比较知名的校园公众人物,把他们包装成校园之星。然后在各大高校分别推出本校的校园之星,吸引本校学生登录使用。在有一定的稳定用户之后,社交网站会在学生比较关注的网页或者网络工具上进行宣传,像新浪网、优酷视频、迅雷的页面广告等,向全国的大学生进行网站推广,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于组织之间、组织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即实组织传播;同时借助网页广告宣传,实现大众传播。但是SNS型招聘网站不能完全套用这种宣传模式。因为不能以“应聘之星”为卖点,想借鉴纯社交型网站的以人气吸引校园用户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而现在国内的SNS型招聘网站的资金来源大多是以风险投资为主,除了正常维持网站的基本运营和建立客户关系上,没有多余的资金用在宣传上,不能像三大招聘网站一样,通过平面媒体、公共交通、网络广告等方式进行大资金的广告投入,而且一味地靠资金进行直白的广告宣传,也有悖于SNS社交的人脉传播理念。所以,找到一个适合SNS型招聘网站的宣传方式,也是网站现在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SNS型招聘网站的机遇

1、从娱乐社交型网站转型为SNS型招聘网站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而目前网民的最大群体仍是学生,占比37.6%。[7]从北京市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看,使用“人人网”和微博情况的调查结果如图3、4、5所示:调查显示,在受访的200名学生中有44.6%表示是每天登陆,注册后从未登陆的仅有4.6%;在登录“人人网”的主要目的选项中,休闲娱乐以36.55%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就是以29.95%排名第二的积累人脉资源,第三名则是记录生活;在对“人人网”功能的使用上,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分享链接(视频、文章)、上传日志、照片和更新状态。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普遍接受了SNS型网站,而且能够熟练地在网站上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和内容,并且十分愿意与别人进行交流和分享。几年以后,这批大学生走向社会,他们不会轻易放下维持同学间交流和信息来源的工具。当仅仅以娱乐为最初目的的网站已经不能再满足用户对今后职场生活的信息、人脉需求的时候,应该怎么应对?这时,一批使用方法大体相同,且能记录和联系之前好友的SNS型招聘网站适时地诞生了。从娱乐化社交网站发展为SNS型招聘网站,解决了整个网络招聘行业已经饱和且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同时又为企业详细了解个人情况,如性格、能力、人际关系等提供了有效渠道。

2、网络招聘发展潜力巨大网络招聘作为全新的人才招聘渠道,具备了传统招聘渠道无法比拟的优势。以往的招聘模式是应聘者向用人单位投递纸质简历,这样做即盲目又浪费时间和金钱。而现在的网络招聘有着快捷、准确、多样性和对应聘者免费的特点,只需上网进行简单的注册和搜索以后,就可以浏览到各种对自己有用的招聘信息。如果有合适的职位需求,只需向用人单位寄一份电子版的简历即可,方便快捷。对于用人单位来说,HR也无需再从堆积如山的纸制简历中寻找合适的人选,只要在网上输入关键字,即可对发来的简历进行筛选,加快了整个应聘过程。最重要的是,相对于以往的招聘方式,网络招聘为企业节约了一大笔开销。以下是传统招聘形式和现在网络招聘形式的性价比比较,[7]如表1所示:由此表不难看出,网络招聘的直接成本,仅相当于传统现场招聘的十分之一;同报纸招聘相比,更是仅相当于后者的百分之一。至于网络招聘节省的时间成本及便捷性,更是传统招聘渠道无法比拟的。

五、SNS型招聘网站面临的威胁

1、传统三大招聘网站挤压三大招聘网站在成长过程解决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打响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依靠多年的经验和积攒下的资金,现在它们已经开始通过兼并一些有特色的中小型招聘网站来丰富自己网站的结构,可以说三大招聘网站开始迎接网络招聘的美好时代。而对于新兴的SNS型招聘网站来说,因为没有足够资金、缺乏专业的人才支持、社会认知度较低,很容易被三大传统招聘网站挤压。如果仅仅靠免费和实名制这两点做宣传,可能不会被应聘者所重视,而SNS型招聘网站提出的人脉积累和人际资源这两种理念,还只是停留在企业管理层的认知层面,应届毕业生和一部分底层员工对此认知程度较浅。

2、运作资金来源没有保障SNS型招聘网站因为要体现网站自身所倡导的人脉传播的理念,不会进行大面积的平面宣传,这样使得网站在应聘者中没有足够的影响力,进而没有足够的企业在SNS型招聘网站上进行投资。目前,SNS型招聘网站只有企业无偿赞助和风险投资两种资金来源方式,在运行一定时间后有可能出现资金紧缺现象,能否拥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网站的正常运营,将是影响SNS型招聘网站继续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以国内比较成型的SNS型招聘网站人人网为例,推出的Alpha招聘平台是由千橡集团提供赞助才得以运营的,而且现在还处在测试阶段,不能确保今后的盈利模式与人人网一样。人人网的盈利模式一种是通过把广告无形地融入到网站的运作当中,收取广告费;还有一种是对用户提供个性化的VIP服务,以购买人人豆(虚拟商品)的方式使用网站提供的增值服务。

六、SNS型招聘网站的发展策略

网络招聘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它依靠自己独有的人际传播方式,正在逐渐被更多的人所了解,网站所提倡的人际资源理念,也在逐步被求职者和企业所认可。依据SWOT分析法,现对SNS型招聘网站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和学校官方推广方式进行宣传从分析法得出SNS型招聘网站的宣传方式有待调整,研究认为可以从一些社交类网站进行宣传,例如新浪微博、微信客户端、豆瓣社区、优酷这些年轻人比较常用的网站。SNS型招聘网站可以直接进入到微博当中,注册加V认证(实名认证)的官方用户名,通过微博提供的标签进行宣传,与知名企业和有助于网站推广的职场人士进行沟通。微博推广其实也是一种人脉积累的理念,这与SNS型招聘网站有着类似的地方,而且两者之间还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可以起到互惠互利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和各所高校的就业办取得联系,让SNS型招聘网站先在学校内部让学生进行使用,就像是现在的应届生毕业网一样,可根据不同时段为在校学生提供不同的兼职、实习和就业信息,随时调整实习与正式工作的信息比例。有了学校的支持,SNS型招聘网站可以很快的在校园内进行普及,达到人人都能从网站上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招聘信息、应聘经验和企业代表在线解答问题等。

2、通过备注功能实现社交部分与招聘部分整合在如何完善SNS型招聘网站社交部分和招聘部分融合上,可以学习豆瓣社区的小组模式,即把有相同备注、爱好、关注的人集合在一起,使他们形成一个小组、一个圈子,类似于QQ群。这样即使大家之前不认识,也可以有共同的话题沟通了解,比平时和熟悉的人在一起重复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要更吸引人。SNS型招聘网站可以通过用户注册时填写的专业或是理想职位介绍,来对同一类别的用户进行分组,使有同一专业或职位要求的人在一起,这样能在相同小组内找到更多的交流话题,用户间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职位的认识和理解,与组员讨论在面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心得。

新媒体运营的职位类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营销 电子商务 高职院校 人才需求 校企合作

1 网络营销人才需求崛起的背景分析

生活在21世纪,是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年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我们身边不时出现各种各样的网站、网络新事物、网络语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惊讶科技发展的魅力和魔力,截至2013年全球活跃网站已经超过6.44亿个,截至2011年全球网民数量约为21亿,截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庞大的网站和网民数量背后孕育了一个巨大的网络市场:根据艾瑞最新数据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8.1万亿,在未来几年预计以超过19%的速度增长。

根据艾瑞的数据,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增长66.2%,达到13040亿元,在未来几年每年以约10%的速度增长。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购市场的日益庞大,企业商务模式的转变,以及消费者生活模式,消费模式的转变,让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单单是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对网络营销涉及的类别和专业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我们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职业人才?这是为什么现在网络营销实训课程成为一些高校的必修课程的重要原因。

2 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分析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营销也得到了发展,网络营销具有“网络时代”的特点是传统营销无法比拟的,逐渐成为了大、中、小型企业手里的“香饽饽”,大多数正式注册的企业都希望能够开展网络营销,发展业务。

但是以中国目前8.1万亿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1.3万亿的网购市场规模,以及超过5亿的网民规模来说,中国开展网络营销的企业占比并不大。不是企业不愿意开展网络营销,而是因为缺少专业的网络营销人才,使得很多企业不知道如何开展这块工作。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内,伴随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大量需求,将产生百余万就业岗位,在这些岗位中,一般包括如下三大类:

2.1 销售类岗位 伴随搜索市场的急剧扩容,Google、百度、微软MSN、Yahoo中国、网易等靠搜索竞价营销盈利的搜索公司,急需大量具有丰富经验的网络营销人员。这些人员必须精通互联网,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工具与语言,还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知识与技巧。

相关岗位:销售专员、广告产品专员、销售主管、商务运营经理、产品推广经理、销售支持主管、联盟网站运营经理等。

2.2 客服类岗位 谈到客服类岗位,千万不要认为就是接听电话,或者在线解答顾客一些问题,那你就错了。网络营销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和客户服务人员有很大关系。他是和客户直接沟通的一类岗位,直接影响到业务开展是否成功,所以在这个岗位要有很好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心态。

相关岗位:营销顾问、营销策划、市场调研分析员、大客户支持专员、渠道客户经理、关键字策划专员、产品策略分析师等。

2.3 技术类岗位 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除了对网络销售类和客服类人才需求量比较大之外,对技术类人才的需求也是相当大的。尤其在百度、Google、Yahoo中国这种以网络营销为盈利模式的搜索公司,需求量最大、争夺最为激烈的正是网络技术和研发人才。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未来几年,中国对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等新型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供需缺口巨大。

相关岗位:网络管理员、系统架构工程师、网络开发运营工程师、网站维护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电子商务研发工程师、商务搜索引擎研发工程师、搜索新产品软件工程师等。

对于以上职位均以网络营销为主的相关岗位,他们在岗位要求方面除了需要掌握由于岗位特性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之外,同时必须掌握“网络岗位”共同提到的一些岗位要求,简要列举如下:

①熟悉网络营销各个环节;熟悉互联网媒体运营模式;熟悉网络语言;熟练掌握SEO,SEM等各种网络推广方法、技巧。②具有网络营销策划与推广相关实践经验。③拥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或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背景。④熟悉淘宝网运作规则流程及关键词优化,淘宝客,超级卖霸,橱窗推荐规则等推广方式。⑤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敏锐的商业意识,勤奋,责任心强,有创新意识,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及分析能力。

企业面临网络营销人才缺乏的解决方法多为:采用对专业领域很懂,但是对网络却不是非常在行的人员来“救火”,客串网络营销人员。面临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给培养人才的大本营――高等院校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希望高校能够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对口人才,满足网络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推动网络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那么面对企业面临的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3 解决网络营销人才缺口的方案探讨

面对网络营销人才需求量高达上百万的缺口,如何来填补这个人才缺口,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