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就业竞争力人才

[作者简介]凌小平(1963-),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应用;周亨炉(1971-),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电算化。(江西南昌330029)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03-02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1.就业人数众多,人才供需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在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下,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招聘的毕业生的数量逐渐减少,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变得越来越难。随着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专业型的人才向综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全能人才转变。企业需要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操作水平和维护能力。但是高职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仅仅属于专业型的人才,他们的素质不高,综合能力较低,与企业的需求不符,因此造成了企业找不到人,而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的尴尬状况。

2.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历上往往处于弱势。比起高职毕业生而言,企业更愿意用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他们认为学历高的人综合素质较高,综合能力比较强,而且这些人是企业的门面,谈及一个企业,如果全部都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和研究生,毫无疑问,人们对这个企业的印象就会加分。目前全国各类学校都有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低端人才达到饱和,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3.高职院校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竞争力差。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IT毕业生专业技术以外的人文素质,但是高职院校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同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育,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过分彰显个性以致缺乏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不少学生性格孤僻,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人际关系紧张,消极工作,喜欢抱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缺乏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较差,创新水平较低,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

4.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缺少职业规划,就业方向不明确。职业规划可以激发高职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大学生活的效率和质量,为步入社会工作做好准备。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往往对自身的特点和未来社会的需求不明确,他们认为学校会安排好课程和未来的就业指导,他们未来的工作以及发展方向是确定的,只是在被动接受,缺乏对于市场现状的分析和预见能力。

二、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性

随着扩招的不断壮大,大学生已经越来越多,目前毕业生已经达到700万人,他们急需要解决就业的问题。而提升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可以促进高职计算机毕业生的就业,缓解政府部门的压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可以使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和竞争,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推动高职院校发展。就业率的提高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学生的增多会促使高职院校规模增大,而高职院校要适应如此巨大的规模和管理就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结合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

三、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较低,处于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要提高他们的就业率,不仅仅要依靠学生自己制定职业生涯的规划,还需要学校帮助学生强化就业技能,加强专业实践,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除此以外,还需要政府对各企业单位的就业需要、就业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系统,重视劳动力市场的开发和拓展,帮助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以下是我总结的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1.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做好职业规划,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认清自身的特点和未来社会的需求,动态地、持续性地分析市场需要,了解就业市场,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行业和职业,定位职业方向,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认清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增强职业竞争力,提升个人实力,获得长期职业发展优势,提高工作满意度,从被动转为主动,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明确自己的方向。同时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有针对地学习,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把握重点。除此以外,还需要提高自我展示能力,再好的东西,如果你展示不出来你的好,没有人会来聘

用你,因此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展现自身的各种能力给企业,凸显自己的价值,以便得到一个好的工作。

2.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敢于在困苦中寻找机遇。虽然IT技术在中国得到飞速的发展,各中小城市IT人员都已经逐渐达到饱和。但是在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的信息化进程进度缓慢,IT技术刚刚起步,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缺少大量的IT技术人员。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把握住就业机会,敢于在艰难困苦的地方寻找机遇。越是贫穷困苦的地方,机遇也就越大,如果一味地只想在大城市里寻求高待遇的IT技术工作,那么只会造成就业难的状况。目前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改进农村的基础设施,推进农村的新发展,鼓励毕业生去西部支教,去西部发展,并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利用这个机遇,去农村发展或者去西部发展,将IT技术与现代化的农业结合,推动产业化农业的发展,解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力,以科技兴农,达到双赢,成就自己的事业。

3.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基于市场,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发展环境不是很理想。相比于专业技术,企业越来越重视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和道德修养水平。因为就算毕业生专业技术再强,也和企业所做的工作不一样,大多数企业的工作是基于IT技术的而不是研究IT技术。所以毕业生进入企业必须经过企业的培训和改造,这就使所有人的技术水平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是个人的修养和综合素质是不一样的。很多毕业生缺少奉献精神和责任心,工作态度不端正,拜金主义严重,跳槽频繁,哪个企业给的工资高就去哪个企业,毫无原则。因此,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基于市场,针对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高职院校要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高职院校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参考企业的用人标准,培养团队意识好、服务意识强、工作认真负责、态度端正、适应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并根据培养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加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创新精神的培养,如团队协作精神、责任心等。同时,由于计算机专业涉及很多英文单词,因此要加强学生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水平,对于没能通过专业英语考试的学生,不发毕业证。除此以外,合理优化课程设置,兼顾专业技术和人文素质课程,突出实验实训教学,专业技术和人文素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加强课程的实景化设计,为学生提供应用实例教学环境与应用实境实习氛围,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5.高职院校要着重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优良的品格和作风。由于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学院要着重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优良的品格和作风,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锻炼学生认知活动的灵活性和速度,增强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风习惯。

6.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学能力是本科教育中十分重视的一点,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自学能力也是其职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由于IT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技术,其专业知识不仅多,而且繁杂难懂,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必须勤奋自学,提高自学的效率,保证自学的效果才能够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利用网上各种精品课程、教学视频、电子图书等学习资料去自学,提高自己的专业层次水平、职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保证学习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增强自控能力。

7.重视学生IT资格证书的获取情况。在当今社会,除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以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各行各业的资格证书。但高职教育由于它的局限性,往往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注重学历教育与资格证书的重要性,所以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通常都没有IT资格证书,这一点上本科生就极具优势。毕竟职业资格证书是大学生的第二块敲门砖,是学生展示自身能力的一种手段,如果连资格证书都没有,那么即使你职业技能再好,企业也不会知道,更不会去了解。而且由于学校不注重资格证书,许多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没有去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的正确性。人都是懒惰的动物,如果没有逼着学生去学,他们是不会主动去学的。毫无疑问,考试是迫使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主动了解和掌握IT专业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注意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资格证书获取情况,如三级IT工程师、四级IT工程师等,形成文化教育、综合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并重的局势。

8.政府要构建信息平台,注重人才市场的投入,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造有利的就业环境。政府应该加强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增加对高职教育教育基金的投入,切实采取措施,汇总各企业单位的就业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系统,重视劳动力市场的开发和拓展,保障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地位,让企业逐渐重视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创造有利的就业环境。

四、结语

在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计算机专业的高职学生处于竞争的末梢,大量高职计算机的学生找不到工作,造成劳动力的浪费,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面对这个情况,政府、学校和学生自身必须共同努力,增强计算机专业高职学生的竞争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改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高职学生对经济和社会的服务和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冯文成.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课程改革中面临的矛盾[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胡光鲁.构建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职教本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一门典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但由于数据库应用的广泛性,职教本科非计算机专业也有开设这门课程的需要,如电子商务、金融财会。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开设这门课程都有一系列的前继相关专业课。但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由于培养目标侧重点不同,没有足够的课时安排开设这些课程。而现在市面上的数据库教材,几乎都是基于学生已学过了相关前继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编排内容的。如果教师不根据专业的培训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优化,简单按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授课,学生学不懂,上课效果差,是必然的。

以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职教本科子商务专业为例,从课程培养目标、相关教育理论、整合优化方案与教学内容重新编排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1.课程培养目标

职教本科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它的培养目标既不同于普通本科,又不同于高职专科。学生既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熟练的操作技能。过于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体现不出“职教”特点;过于偏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而忽视学生理论体系的建立,与“高职”无异。

对于《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来说,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平台的操作,编程实现数据库的增删改查、存储过程、触发器,数据库基本运行与维护;又要求学生理解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关系模型、关系运算及查询优化、范式理论、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学生既要微观上的动手操作,又要宏观上认识理解;既要有操作与维护现有数据库的实践能力,又要掌握数据库设计理论,能够针对具体数据库项目设计符合项目要求的数据库。

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学内容怎么整合与优化,对于《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来说,是值得认真研究的。有些学校是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分两门课程,先后进行授课,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有些学校尽管安排在一门课程中授课,但也是内容上的简单拼凑,并没有充分整合,更谈不上优化,再加上“非计算机专业”,没有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支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相关教育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认识都是由感性到理性,所有的理论都源于实践,理论反过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教学过程同样如此。对于《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来说,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又有成熟的实践平台。基于“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的理念,首先在数据库管理平台上操作,让学生得到一个对数据库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提炼与归纳相应的数据库理论知识,最后再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多次反复,有利于学生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实践操作更有针对性与创造性。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也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有成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学习情境,再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软件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建构数据库的理论体系、数据库设计理论,和在理论地指导下有针对性与创造性地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基于上述教育理论,处理好数据库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将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教育规律的。

3.整合优化方案

根据笔者对本校及周边兄弟院校职教本科非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及市面上流行的数据库教材内容的调研,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整合与优化方案。

1)在开设该课程之前,一般只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并没有像计算机专业一样,前期开设了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软件工程等课程。因此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有必要在相应的章节补充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如:讲解关系运算时,补充必要的离散数学知识;讲解数据查询时,补充条件表达式知识;讲解数据库程序设计时,补充数据结构知识;讲解数据库设计理论中,补充软件工程工程知识。

2)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开设数据库与计算机专业开设数据库的课程目标是不一样。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今后可能会面对大型数据库项目,可能会从事专业数据库管理员(DBA)工作,所以要求学生掌握关系运算语言进行推演,得到最优化的数据查询;要求用数学语言表示关系范式,并选择适当的范式;要求用E-R图等工具分析大型数据库项目,阅读与写作相关软件设计文档;要求掌握数据库的并发机制,对数据库系统进行专业管理与系统优化。

但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他们的主体培养目标是工作中需要用到数据库,去辅助其它的业务工作。如电子商务专业,学习数据库主要是构建网站平台及简单的数据库系统维护;对于金融财会专业,学习数据库主要是一些业务查询工作。

因此对现有教材的内容,应进行部分内容删除、简化。

3)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只有计算机基础中的电子表格(Excel)对数据库的学习有所帮助。因此在讲解数据库相关知识时,可以将Excel的知识与概念进行迁移,并对数据库的专业术语进行通俗化。如关系模式,就是一个二维表,元组就是电子表格中的一行记录,属性就是电子表格的一个字段,或一列。这样就能减轻学习数据库的难度。

4)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数据库,立足点在应用,掌握必要的理论也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因此有必要改变教材的内容编排,将数据库实践操作与数据库理论充分融合。利用现在数据库管理平台,去理解数据库理论知识,绝对不能与计算机专业一样,纯粹讲解理论知识;数据库理论知识,也应把握一个“度”,不能过于抽象,说白了,非计算机机专业数据库的理论是一种应用理论;如关系运算语言,只介绍选择、投影等的表示符号,而对于运算的描述,不要用关系语言去描述,对于他们来说,只会越描述,学生越糊涂,而应用自然语言,和具体数据表实例代替说明。对于数据范式,也是如此,不要过于数学化。

5)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当他们感到这门课程过于专业,学习有难度时,往往会质疑,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对他们的专业用什么帮助。为了解决学生的疑问,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这门课程,教师应对整个专业计划有所了解,同步开什么或后续会开什么数据库相关课程。教师应超越课程本身,设计专业案例。如电子商务专业,一般同步开的是c#程序设计,后续开商务网站建设,这时应该设计一个用C#语言编写的网站,并访问数据库这样的案例。将一些数据查询语句,存储过程作为C#的脚本在案例中进行应用,而不仅仅是在数据库平台上应用。在讲解数据库设计理论时,也可以设计一个学生熟悉的案例,如学生选课系统,并与C#编写的网站进行链接。这样学生就会用专业视角的去认识数据库的作用,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据库知识。

6)学生今后工作可能会面对市面上的一些主流数据库软件,因此在教学中不要局限于一门具体数据库管理软件,在集中研究一种数据库管理平台时,对其它主流数据库管理软件也应进行接触与学习,帮助学生发现数据库软件的通用规律,掌握各种主流数据库之间的转换,包括Excel。

4.教学内容重新编排

4.1数据库绪论、软件安装与配置

4.1.1数据库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网站系统,特别是一些电商平台网站)

4.1.2数据库发展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

预先准备好三个C#程序(普通的程序、访问office文件的程序、访问数据库的程序),通过分别演示这些程序,自然导出人工管理阶段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文件管理阶段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库管理阶段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4.1.3安装与配置数据库管理软件,同时对数据库中所涉及基本概念、术语进行讲解,注意应从Excel中进行知识迁移

1)安装过程中,适时讲解:数据库的安全认证方式;数据库各种后台服务与实例,前台配置与管理界面;数据库的相关目录配置。

2)数据库软件的基本操作:数据库的新建、附加、分离,将常用的EXCEL数据文件转变为专用数据库。

3)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一个具体的数据库,讲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结构(三个模式、两个映像)、数据库系统;讲解三个世界: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三个模型:概念模型、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物理模型,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增删改查)、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4)利用Excel电子表格与一个具体的数据库,讲解基础概念:数据与数据类型、数据库与表,关系模型概念:关系、元组、属性、域、分量、主码、外码、候选码;数据库对表的基本要求。

4.2关系代数与数据查询的等价实现

首先,准备一个现成的数据库,附加到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数据查询的基本语法、比较与条件运算符;

其次,介绍关系运算,并同步用数据查询语句进行实现。

对于关系运算,仅要求学生掌握关系运算的书写方法,而对于这种关系运算规则,不再讲述用数学语言进行表示,而代替以文字描述、具体实例更好理解。

一个关系模式(二维表),用R(A1,A2,……,An)表示,其中A1,A2表示字段。等价查询:Select*from R。

投影操作:πA1,A3……(R),文字解释:选取一个二维表的部分列。投影操作的结果会减少列,行可能不变。在查询语句中,改变Select语句后面的参数实现投影操作。

选择操作:6F(R),文字解释:根据条件F,选取二维表的部分行,操作的结果会减少行,列不变。在查语句中,用Where语句后面的条件表达式实现选择操作。

笛卡尔积:R1xR2,文字解释:R1的每一行与R2的每一行分别相连,操作的结果,列是原来两个表列相加,行数是相乘。在查询语句中,将两个表名写在From子句的后面,用逗号隔开即开。

连接操作:R1-R2,是有条件的笛卡尔积。运算结果是笛卡尔积的子集。在查询语句中,from子句实现笛卡尔积,Where子句实现条件筛选。

除法操作:RI+R2,在R1中找出所有包含R2的行,所得到关系的列是R1列去掉R2的列。没有直接对应的SQL语句能够实现,要用两次否定,Exist语句实现。

还有三个集合运算,交、并、差,分别用INTERSECRT、UNION,EXCEPT语句实现。

查询优化树,优化规则。列上的聚焦函数。分组汇总查询:类似Excel中的分类汇总。嵌套查询。

本讲主要要给学生一个数据查询的理念,数据查询是基于关系代数的,应利用关系代数去理解查询过程,并利用关系代数去优化查询。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应过于注重一些细节。只要掌握了基本理念,本科生有较强的自学与扩展能力。

查询语句,应在c#例中实现。

4.3建立数据库、数据表、索引、完整性约束、数据插入、删除、修改

本讲学生应根据他人给出的数据库与数据表要求,要自己建立数据库、数据表,理解完整性约束并遵守相关约束,根据应用的需要,建立索引。这些仅要求用可视化界面实现即可,没有必要用代码实现。

建立数据表时,应理解常用的数据类型。

掌握数据插入、删除、修改的语句实现,进一步理解完整性约束并遵守相关约束。

4.4数据库编程、建立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

数据库编程,与其它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编程不一样,它的主要目的是编写存储过程与触发器,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编程语法,变量定义、控制结构之后,就应马上切人到编写视图、存储过程与触发器。

视图、存储过程与触发器也应在c#案例中实现。

4.5关系规范化理论

本讲的目的,是如何得到一个规范的二维表。

1)引用问题。给出一个数据表,进行插人、删除、修改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2)介绍函数依赖、完、数据库设计全函数依赖与部分函数依赖、传递依赖。3)介绍三个范式。4)关系模式如何进行规范化。

4.6数据库设计

本讲学生应根据现实问题,得出应建一个什么样的数据库,数据库有哪些表,及每个表的数据要求。

1)需求分析;2)概念设计;3)逻辑设计;4)物理设计。

4.7案例实训

1)开发环境的搭建;2)相关技术介绍;3)现成C#案例分析;4)数据库建立,链接,在C#中插入查询语句、存储过程、触发器。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范文第3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医院统计已经成为现代医疗建设的主要方向,是医院科学管理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具有采集加工和信息反馈的职能,更具有监督、评价预测和决策咨询的职能。医院要在竞争中获得发展,必须注重医院统计的发展,作为医院统计工作者必须加强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1.加快医院统计的内涵建设,拓展统计范围。市场经济的考验是十分严峻的,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状态下,管理者要考虑的各种因素是复杂的,统计部门的工作不能只是一般统计资料,还要加强统计资料的开发和加工,要按照“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建库联网、信息共享”的基本原则,重点搞好数据库建设,建立起科学、高效的数据处理系统。一方面要在丰富数据内容上下功夫,如增加门诊疾病分类统计、手术分类统计、病人来源统计等,另一方面要在提高数据质量上下功夫,只要法定报表所规定的内容,统计人员就要花大力气把各项工作做好,如疾病的诊断质量和治疗效果评价。对发生的原因、发展趋势要有所说明,把死数据变成活信息。

2.广泛开展数理统计工作。医院统计工作者要在数据的数理统计上下功夫,医院统计只有这一方面才真正体现医院统计的复杂性和专业水平。统计管理是量化管理或称过程管理。作为一个过程来说,从定计划开始,对过去进行综合评价,在运行中进行统计上的监控,对未来进行预测预报,再做出科学决策。数据的挖掘是一特殊的分析过程,也是运用一种针对性极强的数理分析手段对数据资源进行再分析和开始利用的过程。作为医院统计工作者,要与医学院校的统计教学工作者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特长。

3.确定医院统计机构和人员的地位。医院统计的业务性质是对全院各项业务统计工作实行汇总、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的综合职能,医院统计工作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广泛性。传统的医院统计造成各部门间的数据信息彼此孤立,无法达到有效的信息共享,至使出现数据冗余、操作重复和数据利用低下,以及统计口径和内容不一致。卫生部规定综合性的数据应汇总到各级统计信息部门,医院统计部门是掌握医院各种数据的主体,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起着量化评价事务的作用,及时提供各种数据,使各级领导对各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科学的决策和指导工作。因此,没有一个健全的医院统计机构是不可能完成好这项工作的。另外统计人员也要有权威性和权力,有必要确定数据的调查和公布的统计权。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改革;项目教学;

非计算机专业目前,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把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这是与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相适应的,也是社会人才需求的选择。但是,从多年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甚至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开设存在质疑。如何高质量的完成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是笔者一直关注的问题。

1程序设计教学在非计算机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1.1学习目的模糊。学习目的不明确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主要障碍。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特别是文科、管理类等专业学生认为学好本专业知识就够了,程序设计课程应该是选修课,对编程有兴趣的就选修,没兴趣的就可以不选。这种认识的不足直接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计算机程序产生畏惧甚至厌恶心理。

1.2知识跨度大,学习困难。尽管有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入门,但两门课程在逻辑思维上有着很大差别。计算机文件基础属于应用层面,程序设计课程是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通过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不同阶段给出这种语言下的程序以达到解决特定问题的目的。程序设计需要建立程序设计思想,逐步深入到软件本身的学习内容,进而达到熟练运用这种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程序设计课程在学习和理解上难度显然比计算机文化基础要大得多。

1.3教学方法陈旧。很多院校的这门课程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如语法、语句、结构等概念性内容,算法设计、程序编写、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等能力方面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中没有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没能体现计算机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1.4缺乏综合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的实践课程更多的是验证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和程序,而对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关注不够,学生编程思想不能很好的建立起来,程序无从编起,出现“听得懂,编不出”现象。

2程序设计课程在非计算机专业改革中的前期准备

2.1适应专业需求,选择适合的程序设计语言。

选择适合的程序设计语言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至关重要。程序设计课程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会选取一门结构化语言作为程序设计课程,而且基本上是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具有自顶向下、逐步细化、模块化设计、结构化编码等特点,是一门实用又好用的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在概念的理解和编程思想上有很大的不同,相对学习起来也困难些。笔者认为选择程序设计语言不能跟风,图一时的省事,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个学校还有不同专业,所以选择使用哪种语言作为程序设计课程使用第一要务是适合专业需要,同时兼顾社会需求。尝试像Java这样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偏文科、管理类的专业可以选择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

2.2做好教学设计,编制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

依据对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分析,采用项目引领教学,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学设计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开课之前做好教学设计方案至关重要。

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编制体现优化组合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项目引领教学,通过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手段、方法的优化组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课程性质、地位及课程教学目的等;课程的基本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课程的主线、各主要知识点在教学上的要求等;课程媒体的数量、内容及在教学中的作用、媒体在自学和教学辅导中的分工、如何使用等;教学过程的组织、监督与管理;教学安排建议包括面授辅导的次数、内容、形式及时间,讨论、作业的安排等。

3程序设计课程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改革思路

3.1以学生为中心,上好第一堂课。

为消除学习程序设计的为难情绪,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我们认为第一节不仅需要给学生一个课程内容的概要介绍,更需要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我们会简单讲解程序设计是什么,它能完成什么任务,让学生有一个基本而清晰的认识。重点结合实例讲解对程序设计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哪些方面要求大家具有使用计算机及编程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国家二级计算机等级证书在多数用人单位招聘时会获优先录用等实用信息内容。由于这些内容和大学学习以及就业紧密关联,学生听起来非常专注。在了解本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以及社会对专业人才计算机能力的要求后,学生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最起码不质疑不排斥了。

3.2以项目为驱动,加强实践教学。

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实际编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理解编程思想,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自由运用语言达到编程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根据各阶段教学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可行的实践项目,并对项目开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按照专业的开发流程开展项目。

3.2.1学生分组,确定项目负责人。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实验只是为了验证课本上或教师准备的实例的做法,注重项目的系统性和知识的综合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采用项目组长负责制的分组方式。每组成员一般在3到5人,组长一人,负责项目设计的总体运行和任务分配。

3.2.2搭建开发平台,选择适合的开发工具。在搭建开发平台时考虑将开发工具、数据库、Web服务器等集成在一起的可视化开发环境,框架结构部分已由开发工具自动生成,减少不必要的编码,又有“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学生有了一定的程序设计基础后,再使用非可视化的开发环境,锻炼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3.2.3设计用户界面,引入评价机制。为了学生容易上手可以先安排界面设计,这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满足感、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用户界面设计出来后,首先各小组选派一人阐述设计思想,然后各小组互评,最后选出优胜者,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机制和鼓励办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优化。

3.2.4编写程序代码,建立程序设计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教师按照事先划分好的任务,用实例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教学过程中应避免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像玩游戏一下尽可能让枯燥的编码充满乐趣。对于学生,充分发挥项目组的作用,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出发,适当使用一些其他的辅助工具,提高综合运行能力,建立程序设计思想。

3.3 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的考核方式基本采用笔试+机考的方式进行。笔试和机考的内容、题型相对固定,特别是受考试时间的限制,基本没有综合项目设计方面的考核,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就偏离了程序设计课程考核的本质,因此,提出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考核方式改革思路。

跟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中项目的完成情况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可以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终结性考核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主要依据项目的完成情况,每完成一个项目考核一次作为平时成绩;终结性考核安排在期末,要求学生选一个综合类的项目进行演示,并回答由相关学科的教师组成评审组的问题,教师对项目评分形成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汇总就是这门课程的总成绩。这种考核方式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突击复习的弊端,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湛,邓朝霞.非计算机专业C 语言教学改革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3年第12 期:202-204.

[2]陆金钰,秦庆东.面向土木专业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四期:213-215.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范文第5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计算机基础教学人才培养

随着计算机知识普及的深入开展,各行各业均已把计算机知识作为衡量在职人员与用人的一条标准,为此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在计算机技能和实践的培养上下大功夫,以保证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潮流,掌握技能,永不落伍。现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如何研究性学习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作用。

对此,在课程开设之前掌握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通过入门测试的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侧重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着重培养他们实际动手能力,更全面系统地接触最新的计算机知识;而未通过入门测试的学生则继续按照常规的课程教学计划来进行学习,专注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着重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1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它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充分认识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合理规划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1.1研究性学习

计算机基础教学涉及面非常广,后继专业教学中对计算机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别。不同层次的学校和不同的专业类别有不同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内容,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探索分类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加强与相关专业的融合。

1.1.1教学大纲内容研究

从现在使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上不难看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实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对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包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基础知识的应用、上网收发E-mail等等,也就是当今成熟的计算机和网络提供的最基本的服务,这也是现在初中、高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点。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当代大学生仅仅掌握如何使用这些成熟的服务是不够的,还应当具备一些更深入的计算机知识,使学生从较高层次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

在课程开始前,组织基本操作和试卷的测试考核。实践教学就是指这些基于自定义的计算机基础实验,针对通过测试的学生开设的。而未通过测试的学生按照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进行实验,此为传统实验。开放式实验是传统实验的补充和提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对I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认识得到了提高。通过开放式的实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提高了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1.2设计合理的实践内容

实践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应用能力,同时锻炼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意识,因此实验内容可以分为大致3类:单机、网络、数据库。

1.2.1单机实验,包括电脑硬件组装实验、安装操作系统实验、系统备份还原实验等。实验内容包括:①组装计算机实验;②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并安装硬件驱动程序实验;③安装常用的应用软件和杀毒软件、利用GHOST软件进行系统的备份和还原等实验。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独立组装一台能够正常运行的计算机,能够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并且安装常用的软件,如office办公软件和杀毒软件等。同时能够通过网卡设备联网。以单次单组实验为例,硬件组装实验要求实验室提供包括主机箱、主板、CPU、内存条、螺丝刀等一套组装计算机硬件所需的完整配件。

1.2.2网络实验,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设备将几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能力。包括对等网络实验、局域网实验和Internet服务实验。

1.2.3数据库试验,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三大核心(网络、数据库、多媒体)之一,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实验以围绕制作完成一个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来进行,即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和维护,包括成绩的录入、修改、查询、备份等操作,同时有数据记录的删除和增加等功能。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适当增加难度,比如设置用户名和密码,设置打印等。

2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2.1激发策略,可以以教学目标的方式呈现,也可以以设置问题情境或活动情境呈现。它是为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唤醒学生学习的需要,并把其调动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分层策略,不同的学生必定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不同的学习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3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实践的实施

开放式实验主要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在实施开放实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素质、实验的课时、教师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3.1开放式实验的课时安排

开放式实验是传统实验的补充和提高,因此,制定开放式实验的课时安排要依赖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学生素质高,开放实验比例就大,反之就小。为此,可以设定两类开放实验九个实验学时。进入实验前,学生应处于“目标明确,任务清楚,方法了解”的准备状态。

3.2实验组

从这两类实验可以看出,单机实验每组需要1人/台计算机及相应软硬件才能保证实验的进行。网络实验需要至少3台计算机为一个实验组,考虑到实验室的规模,每组可以由3-4人组成。如果实验室充足,可以将开放实验指定为选修实验,主要针对未通过入门测试的学生,他们完成必修的传统实验后可以选修开放实验。

3.3实验室要求

由于实验需要频繁的拆卸硬件和安装软件,那么传统的带有“硬盘保护卡”的实验室难以满足开放式实验的需要。同时考虑到传统实验室资源的限制,以及开放式实验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可以将因实验室升级改造而淘汰下来的旧计算机重新组建为开放式实验室,这样既满足了教学要求又节约了教学成本。

4教师要求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深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是个关键。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快,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深层次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紧密,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统筹全校教师的资源,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教师和相关专业教师的力量。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教学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在大学教育中有其基础性的一面,因此也需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热心于基础教学研究的教师团队。

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来完成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疑问先在实验组汇总各种问题,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引导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各种问题。

5结束语

要想提高计算机技能,完善配套的是软硬件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增加计算机的数量和提高档次,对原有旧机器可以换芯升级,使其适应现代潮流,更应购入批量的新微机。其次要增加电教设备的购入,多建标准多媒体教室。要购入配套适用的计算机教学、模拟、实训、考核软件,既充分发挥硬件的性能,又能学以致用,提高技能。当然软硬件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但它带来的长期效益是无法比拟的,只有设备可用够用,软件配套使用,技能才能提高,才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才能为学校创造好的社会效益,学校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同时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阮文江、潘小轰、梁广德、林卓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放实验的建设方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