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必要性
1.职业教育理念发展的要求
目前,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校规模越来越大,招生数量也与日俱增,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也数以万计的增加,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各种专业与岗位不匹配的现象日益突出,导致大学生过剩。鉴于此,教育部提出发展职业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注重培养管理、生产、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这对大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因此,职业教育理念得到广泛认可,实习实训就成为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2.社会人才需求转变
在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下,知识型人才逐渐被能力型人才取代。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具备实践能力,培养的大学生人才要适应现代社会和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加强对大学生的实习实训教育,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有效机制,建立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相适应的大学新教育体系,确保大学生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是当前高校教育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
3.实习实训有利于大学生发展
大学生长期在学校接受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对社会和职业发展知之甚少,这样通过实习实训教学实践,能为大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在大学生参与的实习实训中,不仅打开了大学生的眼界和视野,重新审视和观察世界;还积累了职业经验,对提高职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大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十分有利。另外,通过实习实训,还能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为以后的职业积累宝贵经验。
二、实施建议与策略
1.树立重视实习实训观念
在传统的教育中,实习实训观念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认真对待,对实习实训抱有应付心理,导致实习实训效果不佳。因此,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观教育十分必要。在学生入学后就开设实习实训相关就业指导课程,使学生认识到实习实训的重要性,尽早树立起实习实训观念。在实习实训开始前,还要对学生加强岗前培训,使学生清楚认识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的不同之处,从而通过实习实训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断提升、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实习实训结束后,要求大学生总结实习实训报告,探讨实习实训心得和体会,对实习实训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2.建设规范化的实习实训基地
规范化的实习实训基地无疑对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具有突出意义。建设规范化的实习实训基地,首先要发挥学校的作用,学校应加强与实习部门的合作协商,建立合作契约关系,为学生提供规范化的实习实训基地。其次,学校和实习基地双方之间,均挑选专业的实习实训辅导人员,成立专门的实习实训辅导小组,指导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对大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和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有序开展。同时,高职院校还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实习实训指导委员会,对实习实训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清晰,完善教学计划,并与实习实训基地达成协议,切实推进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的实施。
3.培养理论和实践目标下的“双师型”人才
在实习实训教学过程中,通过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仅能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才目标的重要途径。理论知识是专业学习的基础,实践是专业知识的延伸,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习实训实践,是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实习实训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传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切实解决大学生实习实训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和困惑。高校在重视课堂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把实践培养能力融入到实习实训指导中,努力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双师型”人才,切实促进实习实训成效充分发挥。
三、结语
关键词:非织造材料;暑期生产实习;重要性;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非织造行业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非织造产品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传统纺织品的发展速度,非织造行业是纺织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非织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部分纺织院校开始重视并开设非织造行业相关的专业,我们学校作为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纺织院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非织造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技术较为不成熟,且大部分的非织造专业的教师来自于原来传统纺织专业的教师,因此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有效的学习专业知识,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进行暑期生产实习。在此次的实习中,通过所见所闻认识到了暑期生产实习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暑期生产实习的重要性
暑期生产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非织造行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我们在学校的所学理论知识早已跟不上非织造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部分非织造行业相关专业的高校为了让大学生快速融合到发展迅速的非织造行业中,组织大学生暑期生产实习,使得学生体会企业雄厚的文化背景以及学习企业中较新的生产技术,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以后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暑期生产实习尤为重要。
(1)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非织造行业与传统纺织业不同,非织造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技术较为不成熟,劳动效率高,自动化高,而传统纺织业与此相反,然而许多新的技术仍在不断被挖掘,但由于书本内容的局限性以及企业对新技术的保密性,导致许多新的技术不能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因此为了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以及新技术就必须从生产一线开始,学习企业中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来提高自己。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暑期生产实习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与书上所学的知识有效结合,进一步创新和研究,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新产品,为以后学习和工作中赢得有利的筹码。学校的实验设备有限,往往与企业实际生产有所差别,通过暑期生产实习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实际生产的设备,使得以后实际工作中而不会感到陌生。同时企业也提供了大量设备和仪器来供我们学习,这样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可以学习新知识,从而开拓我们的视野。在企业中最重要的是可以学习到企业是如何通过改进设备或工艺以及如何采用特殊的处理方法而获得具有特殊功能的非织造产品,这使得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非织造产品要求不断提高的时代,如何创新而获得具有某些功能的非织造产品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通过此次暑期生产实习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方法。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型专业,在实习中可以学习到更多学科的知识,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同时展现了知识综合性运用的一面,在学习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可以考察自己专业知识是否扎实,并且通过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在企业学到的新知识有效结合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非织造企业对于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拥有较大的学习空间,通过暑期生产实习可以获得许多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来增长我们的见识。
(2)实习可以提高动手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看出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社会服务的能力,因此社会是检验大学生是的合格的最终判定者。暑期生产实习是大学生的一次社会实践的过程,是一次检验大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体现,为大学生以后能更快的融入到社会中作铺垫。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暑期社会实践大部分都是在一线工作,这不仅提高了高校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为以后的实际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在高校的学习中,由于学校实验设备有限使得高校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也有限,因此暑期生产实习是一次很好提高高校大学生动手能力的机会。
二、暑期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暑期生产实习对于高校大学生尤为重要,但是在生产实习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在这次生产实习中所存在部分问题以及问题分析我将做一些说明。
(1)企业的重视问题
在此次暑期生产实习的联系中,大部分企业对暑期生产实习并不重视。在与企业联系中,部分企业并没有培养大学生的意向,而有些企业虽然有培养大学生的意向,但迟迟无法决定,这说明企业对暑期生产实习不够重视。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招收暑期生产实习的大学生主要在于企业的利益问题以及产品的保密性问题。相对于企业来说,暑期生产实习的大学生并不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的利益以及自己培养出的人才是否将来去留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导致很多企业对暑期生产实习的大学生并不感兴趣。
全国目前具有中等及以上规模的非织造产品制造企业有2000多家,从业人员13.6万人,直接相关的后加工企业15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55.6万人。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大专以上学历)需求量将达到上万人[3,4]。在实际中,企业培养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非织造行业发展,而高校每年培养出来非织造材料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十分有限,因此人才十分紧缺。高校想要培养出一名合格的非织造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应该在企业中实践,学习最新的知识以及最新的技术,积累实践经验。大多数企业不愿培养非织造行业大学生更主要在于企业担心培养的大学生不在自己企业工作而成为竞争对手,但事实并非如此,一般情况下,从事非织造行业的大学生更愿意在被培养的企业中工作,而培养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相对于企业来说也并非会对企业不利,从目前形式看,非织造行业人才紧缺,企业只有培养更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人才,才能更有利于企业今后发展,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利益,才能适应非织造行业的快速发展。
(2)安全问题
俗话说“机器猛如虎”,在企业实习中,企业、学校以及自己最关心的就是安全问题,在企业中学多学少主要在于自己的学习态度,而安全问题却是一件不可以忽视事情。高校大学生进入工厂的第一件事是先进行安全教育,而并非直接投入工作,这也说明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在高校大学生的实习中,安全问题对于企业来说相当重要,部分非织造企业因考虑到安全问题而不愿招收暑期生产实学生。实际上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且在企业中大学生所做的工作也相对安全,因此危险系数也不高。但是在企业实际生产中,机器快速运转,容不得存在半点的失误和忽视,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告诫我们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不要存在任何侥幸的心理,也不能粗心大意,一不小心可能你就成为那个血淋淋的教训。
[关键词]技能竞赛;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2-000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22.002 [本刊网址]http:∥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主题,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创新与实践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实践创新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对实践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土木工程专业需要培养“基础实、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传统的土木人才培养模式难以达到新时期专业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要求。因此,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专业技能竞赛,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加强精英学生的培养,以点带面促进大学生整体技能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打造卓有成效的专业素质培养平台,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拓展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技能竞赛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专业技能竞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主动参与,促进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学习和深入理解,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技能。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简单机械的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而是主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相结合,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学会运用系统的思维方法考虑整体性工作和解决复杂问题。专业技能竞赛缓解了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之间脱节的矛盾,在检验书本理论知识是否正确的同时,实现了学生对土木专业知识的内化和继承,为学生尽早适应工程实际奠定了基础。以专业技能竞赛为平台,激发大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愿望,提高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进而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一方面,技能竞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参赛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及培养是多方面的。技能竞赛侧重于考查参赛者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但要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还要针对技能竞赛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拓展学习。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活动,不仅逐渐培养了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断提高了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技能竞赛为学生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提供了舞台。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丰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锻炼专业技能,在校内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特长、表现自我的平台。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技能竞赛,与其他兄弟院校的学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较量,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以技能竞赛为平台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以生为本,培养创造性思维
大学生既是技能竞赛的主体,又是技能竞赛的最大受益者,应当充分意识到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能力培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能够积极自主地投身到技能竞赛中。土木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因此,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应该围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尤其是解决社会热点需求问题做文章,这样才能使专业技能的发挥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当不拘泥于书本,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进行研究性学习,积极提出新思路、新想法,不断提高个人创新学习能力。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培养合理的科学方法和思维形式,学会进行调查、实验、收集、分析、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在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的同时,也锻炼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以师为导,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指导教师是技能竞赛的引领者,在竞赛队员的选拔、培训、指导等诸多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聘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组建高质量的指导教师团队,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是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和将技能竞赛与土木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保证。其次,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将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要有浓厚的创新意识,努力探讨适当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启发式教育,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介绍专业前沿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内容,使知识结构更合理,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提升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发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批判性、创造性、发展性地接受知识,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下寻求更多更好的解答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能力。
(三)以校为体,构造创新能力培养环境
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和谐,取决于全体公民的综合素养水平。公民素养的提升不仅给国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且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高等院校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前沿阵地,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群体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国家发展与民族兴衰。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大众化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实施,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上升,据统计,2015年预计会有749万大学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而全国企业的招聘数量则在降低,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严峻。同时,企业对人才要求也水涨船高,由以前更多注重专业知识的考核和选拔,逐渐转向现在选用综合能力素养高的新型人才。
2、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素养现状
我国对大学生公民素养教育起步较晚,从理论研究到实践都不够成熟,导致大学生的素养教育观念淡薄。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传统,使得学校与教师没有形成完整清晰的素养教育观念和认识;对于高校大学生群体,往往只关注对其专业素养、理论素养、知识素养的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养、实践素养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导致大学生毕业后只会纸上谈兵,对待本专业知识严谨认真,深入钻研,但是对本专业以外的知识知之甚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比如理工科学生对时事政治漠不关心,缺乏文化底蕴和修养,文科学生不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框架中“微量元素”缺乏。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来讲,在教育过程中一直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错误思想导向,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队伍没有经过必要的综合素质培训。[2]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青春群体,都有崇高的理想和奉献国家的主观愿望,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片面的局限于IT技能的培养,对人文素养的重视不足。结果导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文学修养方面,人文素养不够;有些计算机专业学生长期专注于专业知识的钻研,造成性格孤僻,人际关系紧张,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在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方面不够成熟;由于人文素养的缺陷导致得不到升职和提拔机会。另外,在当前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下,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使当代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虽然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却同时丧失了人生和理想的崇高信念与追求,道德水准一再下降。
3、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素养的途径建议
针对高校中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素养以外的教育远远落后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就业竞争力。
3.1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高校除了提供必要的专业教育以外,更应当思考如何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为社会培养素质全面的综合人才。教育者要始终牢记大学生涯期间应培养学生步入社会乃至整个人生顺利发展必需的人文素养。首先从学校决策层到教师队伍都要正确认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从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建设等各个方面突出人文素养教育,形成科学完整的人文素养教育评估体系,并设立相关的组织机构进行定期检查评估,根据实际情况机动调整教育内容与实施进度。其次具体到课程设置方面,要提高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课程学时数量、教学考核要求等方面与专业课程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上。建议学校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加入人文精神因素,开设富有人文精神的教学科目和教学活动。比如在考核制度中加入人文学科阅读书目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的公共课选课资源,并要求理工科学生选修人文类学科课程;再次要优化学校教师队伍。广大教师长期奋战在教育第一线,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中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应参考实际情况,建设高素质的人文素养教师队伍,提升教师自身人文素养。
3.2重视信息素养教育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步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素养也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人类必需的一项基本素养。根据PaulZurkowski的定义,信息素养是指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解答问题的技术与技能[3]。高校首先需要创造有利于信息素养培养的硬件条件。良好的硬件条件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实现了教育科研网覆盖,可以为学生提供方便的信息来源。其次应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核心作用,学生的信息素养初始来源是文献检索技术,文献情报检索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了利用电子图书馆收集所需资料的能力。图书馆不应该局限于教辅机构,而是要发挥信息与知识管理的职能。图书馆管理者需要与广大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会学生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借助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最后,要完善适用于我国具体实际的信息素养能力考评制度。建立健全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标准和评价方法,合理引导学生加强信息素养的提升。
3.3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
关键词: 食品类专业性志愿者服务活动 模式 实施实效 建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学生志愿社团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的高校陆续建立起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体,并开展了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已成为我国政府大型活动的有力支援者,如在2008年的奥运会和2010年的世博会期间,大学生志愿者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已成为社会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领域己涵盖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大型活动及社会援助等诸多方面,并且正向更专业化的领域扩展。依托专业开展相关志愿者服务不仅可作为大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平台,使大学生学有所用,而且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人才的新模式。
为了增强专业性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的效果,2007年,我院在志愿者服务队下面专门成立了专业性志愿者服务组织――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宣讲团,经过近3年的实践和探索,实施的举措收效十分显著。我结合开展此项工作多年的实践,对开展食品类专业性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经验和感受进行了总结和初步分析,旨在为高校专业性志愿者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一、食品类专业性志愿者服务活动模式
(一)完善志愿者组织建设。
2006年秋季,我院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发展和要求,组建了院级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服务广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为基础,不断完善日常志愿者服务内容,重点开拓专业性志愿者服务项目,以不断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食品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下设队长(1名)、副队长(2名)、秘书部、活动项目部、专业项目部、宣传部、外联部,负责学院志愿者活动日常管理。在专业性志愿者活动组织方面,2007年我院特成立了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宣讲团,同时实施专业性活动的项目化管理,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宣讲团设在专业项目部下面。同时还制定《志愿者的管理细则》、《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管理办法》、《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评选条例》等规章制度,以规范日常工作。
(二)专业性志愿者服务的选拔、培训和管理。
志愿者选拔招募是开展专业性志愿者活动的基础,首先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选拔条件:热心公益事业,理解志愿者精神的内涵,具有志愿者工作经验者优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应对工作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在组织招募过程中,按照工作规范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志愿者申请表,以便在招募时要求申请者表明他们的兴趣、特殊技能,以及所希望的工作日程安排和方式,这样使志愿者的兴趣技能与组织工作职位要求相匹配,使志愿者能够发挥各自的最大优势,避免在以后工作中出现服务不当、分工不清的问题,同时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效率。
志愿者培训是提高志愿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志愿者的培训根据志愿活动的内容可以采取讲座、集体学习、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让学生在培训过程中了解志愿服务的一些专业知识、人际沟通方法、组织管理常识,等等。在培训结束后,对志愿者的学习过程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及时纳入“志愿者信息库”[1-2]。正式成为志愿者后,要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实施全程考评和监督,对表现不合格的予以退出,对表现良好,长期参与志愿服务或对志愿服务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同学予以奖励,形成一套有效科学的管理和激励体系。
(三)食品类专业性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实施途径。
1.建立以专业知识服务社区的长效项目和机制。
我院依托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下属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宣讲团,定期开展志愿者活动。主要有以下途径。
(1)定期到社区开展食品安全和营养咨询和知识宣传。
主动联系广州各大社区,每两个星期开展一次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宣传。印制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小册子,并制作宣传板,进行专业知识宣传,同时安排专人接受相关专业咨询,收集居民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答疑。每次在开展活动中还专门设置“真假优劣食品”辨别活动,指导社区居民选购新鲜质量可靠食品的方法。这种图文并茂的宣传方式和现场互动的交流形式使得活动效果十分突出,深受居民喜爱。为了使该项活动效果更加显著,2009年我院还联合《广州日报》等媒体单位进行合作,在活动资金和宣传上都得到了充分支持,使得活动更加有效,也使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学生得到了更大的锻炼。
(2)上门服务,进行饮食指导和干预。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居民饮食营养和安全的指导和普及教育,专门成立入户服务小分队,根据住户家庭健康状况和饮食习惯特点进行研究,对住户日常饮食进行干预和指导。根据老年人、儿童、上班族等常见疾病和营养膳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评估和指导,同时开展饮食知识、态度和行为(KAP)调查,了解居民营养知识水平,并对其进行血压测量、体格测量和食物频率调查,掌握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切合实际的营养干预(包括个性食谱和平衡膳食宝塔的讲解,《健康营养手册》的赠阅及讲解,烹饪指导,等等)。另外,还根据住户需要,采取“一对一”定期跟踪和服务。
(3)开展社区食品安全和营养课程
为了普及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使居民更加重视食品的重要性,专门开设社区专题课程。如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居民的健康状况和饮食特点,专门开设“食品安全法”、“饮食科学方法”、“真假优劣食品辨别”、“各类食品选购方法”、“各种多发病的膳食预防和辅疗”。同时在讲座课程过程中设置有奖征答活动,增强讲座课程的效果。
2.依托专业知识参加社会公益大赛的模式。
开展专业知识志愿者活动需要的条件之一就是经费,如果能依托社会力量,就会有力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2009年,学院志愿者服务队组织专门团队参加了“益暖中华”第二届谷歌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并以项目“食品营养信息快车道”获得优胜奖,获得2万多的资金资助。该项目以食品营养内容为主,以广东省清远连州市东陂镇大江村为志愿服务对象,开展了食品营养知识宣讲、食品营养入户调查、村民干预指导等专项活动,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诚挚欢迎,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3.通过“三下乡”活动开展专业性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育部、等部门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需要和青年学生成才需求提出来的。我院团委每年根据政策要求,组织数支队伍到广东各偏远地区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将“三下乡”活动与专业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讲座、知识问答和咨询、派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专业服务,为农村送去健康饮食知识。另外,还主动联系当地的食品加工厂和小型作坊进行调研,进行生产卫生和质量评估,并给予相关专业建议。
二、食品类专业性志愿者活动实施的实效
(一)促进学生个人成长。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校园内,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对社会、国情、民情认识不透。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一定程度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志愿者服务,大学生可以直接深入了解社会现状,引发个人思考,增强个人学习动力。志愿者在开展食品安全现状调查及资料收集过程中认识到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三鹿奶粉、大头婴儿、“紫砂门”事件、雪碧汞毒门等食品安全事件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事件激发了大学生志愿者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同时大学生从关心他人中认识到“助人自助”的理念,感觉到自己对他人的重要性,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正确位置,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应尽的责任,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历史使命感。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种趋善避恶的自主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志愿者的工作简单地说就是从事公益活动,所以青年志愿者服务能够培养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公益心。
2.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自身的生理与安全需要后,就会产生社会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在志愿服务工作中,不仅要关注并尊重学生自我潜能的发挥,而且要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机会让志愿者充分地体会到被尊重、被需要、被重视的感觉,从而实现满足自我需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服务社会进步。在青年志愿者活动过程中,志愿者实践道德行为成为青年志愿者自觉的内在需要,他们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实现行为的自觉性和习惯性。这种自觉性和习惯性可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行为习惯,最后形成良好道德品质。食品类专业性志愿者服务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及良好操作规范对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必要性,更加有利于培养志愿者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
3.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健全人格。
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现代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而所谓健康的人格是指内在的心理结构的知、情、意三个子系统达到和谐统一[4]。志愿者活动充分体现了生活化和社会化。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社会之间不断加强情感交流,进一步增强了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建立起一种互帮互助、和谐包容的人际关系,为培养主动创新、奋发进取、平衡协调和独立自主的人格特征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4.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专业性志愿者活动需要志愿者在专业上做足功课,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贮备。食品类专业性志愿者服务主要涉及食品安全、食品营养、食品检验、食品标准法规、食品工厂设计、HACCP等专业知识,体现了此类志愿者活动知识化、专业化的特色。大学生志愿者在这种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激发了他们对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兴趣与爱好,有利于检验和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发现不足,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知识技能的缺陷,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这些活动提高了他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专业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停留在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灌输式教育上,这种方式空洞乏力,说服力不强。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良好形式,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模式,志愿者服务将大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教育过程由单向变为双向,教育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将理论付诸实践,将制约转化为自觉行动,这就使得大学生志愿者产生正面的“内省”机制,有利于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收到实效,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促进社会文明建设。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弘扬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因此,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食品安全和营养是民生关注热点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志愿者通过利用专业知识,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进行宣讲和普及,满足了居民的需求,也推进了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和居民膳食营养的发展。
2009年,我院组织的项目“食品营养信息快车道”获得“益暖中华”第二届谷歌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优胜奖,在广东省清远连州市东陂镇大江村进行了实施,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所有的既定任务,效果明显。对当地村民进行问卷抽查,分析数据显示,大江村马头陂村民的健康营养基础知识知晓率由原先的18.51%上升到了90.59%,改善效果远远高于预期的50%。对肾结石、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认知态度也有极大的改善,有健康饮食态度的居民比重由31.35%上升到83.14%,村民们已经意识到通过改善自身的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可以预防疾病、控制病情。并为当地村民量身制定了个性化营养干预方案(包括健康营养手册及家庭个性化食谱海报),对调查对象进行了入户烹饪指导,传授给村民正确健康的烹饪方法。
三、几点建议
专业性志愿者服务是高校育人的有效手段,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而且有效加强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可作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因此,我们应不断总结专业性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利弊,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一)实行项目化管理,打造品牌性专业志愿者服务项目。
品牌不仅是企业赖以成长的重要动力,而且是以志愿服务为代表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量[3]。我院成立了专门的专业性志愿者负责组织――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宣讲团,围绕食品安全和食品营养开展志愿者服务,由于工作效果突出,2009年被评为广州青少年食品药品安全宣讲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广东高校独树一帜,也使得该项志愿者服务更加专业化,不断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可。为了更好地将此类专业性志愿者服务更加有社会影响力,我院组织专家教授专门辅导,实行项目化管理,树立志愿者服务品牌。专业性志愿者服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且可以是专业技能培训的“第二课堂”,因此有必要结合专业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社会需求的志愿者服务项目,不断完善专业服务内容,与时俱进,扩大项目的影响力,使之成为志愿者服务品牌项目,这样才可以使该类志愿者服务真正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成为高校服务社会的有效模式。
(二)加强专业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评估和志愿者的激励。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应建立一套统一的评估机制,对专业性志愿者服务活动项目和志愿者的工作成绩进行考评。项目的评估可以及时总结活动的成效和不足,作出及时整改,对活动的可持续开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志愿者的评估有利于对志愿者的工作成绩进行及时的认可、赞赏和奖励,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大多没有报酬,有的甚至需要自己付出交通费及餐饮费等,若得不到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志愿者工作将受到影响。对优秀志愿者,除了惯常的年度表扬大会、活动总结大会外,还可以让优秀者充当培训师,组织指导新加入的志愿者[5]。这些方式不仅可以表现出组织对志愿者的重视,而且可以提高志愿者的工作激情与满意度,更可以通过举办志愿者交流会,或者在网络、报刊和杂志开辟志愿者风采、志愿者心声等栏目,以加强志愿者的归属感和对志愿者的认同感。另外,对志愿者的工作成绩进行科学的评估,优先推荐就业,与学校的综合测评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激励志愿者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部分,分析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掌握其发展规律,构建一个符合其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助于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管理工作,使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与相关单位合作,取得经费等的支持。
志愿者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然而这些必要的经费没有固定的来源,就目前情况而言,志愿者活动的经费只靠学校拔款是很难照顾全面的。另外,大学生均属于消费群体,不可能让学生垫付资金开展活动。因此,学校要主动联系社会力量,和专业相关或媒体等单位进行项目合作,取得经费等的支持。我院于2008年与《广州日报》发行公司合作共同举办了以“关注食品安全、享受健康人生”为主题的食品安全社区宣传系列活动。该活动自2008年10月25日启动,3个月时间内,共走进广州天河北中怡城市花园、龙口西社区、富力东堤湾、珠江新城盈嘉花园、富力广场、珠江帝景苑、嘉和苑、东浚荔景苑、富力院士庭、怡港花园、华南碧桂园、白云尚城等12个大型高档社区,为市民百姓传经送宝,释疑解难,在广大市民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这种一方提供技术支持、一方提供资金和宣传的合作模式有效推进了活动的顺利开展,是专业性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有效模式,值得推广。目前,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注重开展公益活动,因此高校应抓住这种机遇,主动出击,联合相关企业单位开展专业性志愿者服务活动,发挥各自优势,将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鲁琴.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长效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79-81.
[2]潘欣,彭立乾.我校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2):217-218.
[3]吴鹏.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管理机制完善途径探索[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24,(1):100-103.
[4]王为正.试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社会价值[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