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医疗研究报告

数字化医疗研究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医疗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化医疗研究报告

数字化医疗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中关村论坛24日在京开幕,将持续至28日。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中关村论坛开幕式在北京盛大举行!供大家参考。

2021年中关村论坛开幕式在北京盛大举行!

聚焦“智慧·健康·碳中和”的此次论坛是今秋最受关注的国际化交流盛会,汇聚全球精英共议科技发展趋势与未来。 本届论坛将汇聚全球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国际组织及顶级学术机构代表,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碳中和等科技前沿和热点议题,碰撞思想观点,共商合作创新。打造全球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知名品牌,举办技术交易政策、项目路演、集中签约、洽谈交流等活动。举办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搭建面向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链接资本市场的全球科技创新“精品展”。遴选一批凸显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创新成果、科技政策、研究报告等。组织2021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面向全球范围评选出硬科技领域初创期企业,并推动其在京落地发展。

今年的中关村论坛,与往年相比,更加国际化、更加高端化。5天的会期内,重点围绕论坛会议、展览展示、成果、前沿大赛、技术交易、配套活动等6大板块,设置各类活动60场,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科技创新高端智库论坛、智慧医疗创新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碳中和与绿色金融论坛、全球企业家创新论坛、全球未来城市发展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欧亚技术转移对接专场、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大会-未来城市与美好生活专题、中关村前沿大赛-集成电路分领域决赛等。

论坛期间,前沿科技与碳中和等一大批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将在这里被集中探讨,一大批重磅科技成果、科技政策及研究报告将在论坛上集中,各种技术项目、路演、签约活动将在这里集中举行。9月24日至28日,精彩即将目不暇接!

数字化医疗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 发展现状 发展环境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07-02

医疗器械产业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专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稳固、产业链条完善,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其制造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具有行业壁垒高、集中度不断提高等特点,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材料、传感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及行业的崛起正在为医疗器械产业注入新鲜活力。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现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生产和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

1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1.1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需求格局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高,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需求增长稳定。中国、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医疗保健系统改善空间较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疗器械有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1.2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往来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据统计,美国、欧盟、日本共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超八成的份额。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2015年强生公司以2 584亿美元的总收入位居全球榜首。2011―201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3 90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为1.90%。预计该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增长至4 775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将呈现4.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但增长强劲,市场销售规模2001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79亿元、2 120亿元、2 556亿元,2014年的增长率为20.06%。我国医疗器械2015年市场总规模约为3 080亿元,为2007年535亿元的近6倍。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类销售总额为568.58亿元,新华医疗以75.54亿元的收入位列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收入之首。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大高于全球增速,预计2017年将达到4 94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4%。

1.4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中,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5%。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医疗器械,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医疗器械是进口产品,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出口的是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重点是X线设备中的高频高压技术、全数字化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电子内窥镜生产技术等。进口医疗器械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2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工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较为滞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把医疗器械纳入战略发展,“十三五”医疗器械已经到了蓄势待发,大发展的趋势,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2.1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1 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有关监管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为医疗器械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15―2020年期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重大装备研发、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未来我国数字诊疗装备行业将实现突破、收获及继续高速发展。

(2)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稳步增长,我国由于社会老龄化人口比例提高、新医改政策的深入贯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以及居民支付能力增强等因素,国内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必将推动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张、高速发展。

2.1.2 不利因素

(1)国外企业具有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下游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其中,产品设计与研发、分销与品牌建设是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利润的关键环节。

(2)新进入的企业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医疗器械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研发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2.2 政策强力支持,助推市场需求增加及产业优化壮大

(1)国务院通过“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精准医疗等领域将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以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和支撑升级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确定为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方面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这必会加快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助推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2)在国家政策导向及医疗装备新需求下,国内医疗器械消费市场需求增加。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将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可见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3)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成行业未来的主要方向,尤其小微医疗器械科技公司作为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的主力,成为大公司重点收购对象,致使医疗器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壮大。

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当前,现代医学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1)医院高端医疗器械的配备以及便捷的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度的需求增长。

医疗器械创新体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特点。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设备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该行业相互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创新产品的政策支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临床急需的产品提供支持。预计未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愈加紧密,对我国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等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

(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重点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五个领域。

医疗器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指导点,国家对医疗器械和医疗装备有很高的支持。数字化诊疗设备将作为“十三五”重点专项的首发。高端医疗影像产业化方面,主流的、高质量、高分辨率及多功能的影像设备仍是“十三五”重点关注的部分。诊疗一体化特别是高端影像相结合、可再生组织修复的材料和可吸收植介入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智能医疗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医疗器械高端设备及前沿技术如云诊断等多由发达国家所掌握,大量的健康信息智能检测微型化需要我们整个行业来发力。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借助互联网技术为远程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帮助,借助手术机器人实施远程操作或通过现代通信方式指导前方术者操作。同时以人机工程学为背景进行医疗机械改进,改善医疗器械中的弊端,保证相关机械性效能更高更好,人机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战略要以全球性医学目的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化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加快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建成一个高新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有机结合,既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能与全球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制造产业。企业必将从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必将真正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市场需求更加旺盛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 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运行态势[J].财经界,2009(1):43-46.

[2] 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

[3] 盘点:2016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企业排行[EB/OL].(2016-08-11).中商情报网.

数字化医疗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看上去,贾明涵变得很兴奋。他几乎是跳着脚推开了自己办公室的玻璃门,向外面的同事们宣布:“感谢各位过去一个月来的努力,根据销售部今天反馈的消息,我们三天前新推出的智能手环在市场上大获成功。”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快就感染了这栋位于北京某经济开发区内的三层小楼。

作为一名85后,贾明涵在武汉一所著名高校的金融系毕业之后便进入了这家创业型的可穿戴设备公司,他在公司内的工作内容,正是时下“不明觉厉”的数据分析工作,而且还是玩“大”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算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大数据工作者”。

从进入公司开始,贾明涵就领着一票人,通过对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各类数据,进行抓取分析、提炼规律、发现洞察的方式来协助公司的市场营销、产品生产以及销售渠道,并为最终决策提供支持。就在一个月前,他的团队为配合公司一款新产品的上市计划而开启了一项全新的舆情监测项目,销售部的反馈再次肯定了他的工作价值。

许许多多的贾明涵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正是当下这个大数据时代的缩影。一个个用数据武装起来的社会组织或是商业组织,正在成为常态。

迎接数据社会

随着数据化的广泛加深、数据量的迅猛增长,数据几乎已经渗透到了实体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某种意义上看,我们所处的实体社会今后将越来越多地用数据来表达。

按照常规的逻辑分析,数据的流转将从实体社会产生并进入到实体社会中,然而数据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至小、至实、至真的逻辑单元,而在大数据的环境中,以数据为基础的量变到质变成为了一个高概率事件。

设想一下,当对这些至小、至实、至真的数据,叠加入场景,再进行分类、整合、交换之后,数据将会转化成全新信息。基于这些新信息再分析、整理、提炼,便可以发现新的规律、产生新的知识并创造新的价值。

建构在新规律、新知识和新价值体系上的,源于数据单元的社会,我们将它定义为数据社会。

数据社会之源

“01101100……”这是人类和“埃尼阿克”(ENIAC)沟通的语言,彼时,这个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的庞然大物,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学院揭幕典礼上表演着它的“绝招”——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加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计算设备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

上面这个场景,发生在1946年2月15日,“埃尼阿克”也是这个星球上的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

早年间的电脑行业中,其实并没有独立的数据的概念,数据和应用程序是被捆绑在一起存在的。上世纪60年代,随着IT系统规模和复杂度的逐步变大,数据和应用分离的需求和呼声高涨,同时,数据库技术开始萌芽并迅速蓬勃发展,应用程序和数据实现分离,使数据与应用程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上世纪80年代, “大数据”的概念首次在美国被提出,引发了企业界和学术界对大数据的深入探讨。

数据的“独立自主”之旅几乎与全球数字化浪潮的进程同步,互联网的出现和大面积普及使得数据自主和数字化这两个层面的演进速度都得以大大加快。2000年3月,以技术股为主的NASDAQ(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到5048,网络经济达到巅峰状态。可以说,这也正是全球数字化浪潮的第一次高峰。

然而,从这一刻开始,我们所熟知网络股泡沫开始破裂,纳斯达克指数狂泻不止,于2002年8月见底,最低报1108.49点。熊市历经950天左右。尽管互联网经济遭遇了过山车似地发展,然而,数据这一逻辑单元,却在互联网的催生下迅猛发展,并且没有受到互联网经济颓势的干扰,而是完美逆袭,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而且不仅仅只是在数量这个单一维度上。

2001年,Gartner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数据的爆炸是“三维的”、是立体的,这三个维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同一类型的数据量在快速增大;二是数据增长的速度在加快;三是数据的多样性,即新的数据来源和新的数据种类在不断增加。

这样的数据增长已经大大超出了人类的预期和想象。谷歌首席经济学家哈尔·范里安曾指出,人类社会每年生产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大到已经无法用准确的方式统计现有的数字信息总量。他估计2000年新产生的数据量在1000PB到2000PB。而到2010年,仅企业一年新存储的数据量就超过了7000PB。

另外,我们要面对的一个现象那便是信息数据化,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只占到全球数据量的1/4,另外的3/4存储在报纸、唱片、磁带这种物理媒介上。而到2007年,所有数据只有7%在这些物理媒介上以模拟数据存在。而到2013年这个占比还将降到2%以下。

大数据的出现顺理成章。IT巨头无疑是将这个真实社会推向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的主力旗手,乐此不疲地将各种产业价值链架设在这样以IT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架构的平台,让数据在这个网络价值链上传递、交换、增值。

一旦这种设想实现那么传统B2B企业对产业价值链的控制权将转移到这些掌握网络价值链和洞悉数据源的信息科技巨头手中。

当我们来观察传统IT由英特尔、微软等企业对IT行业应用架构的驱动;Google、亚马逊、Facebook开始兴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组织技术联盟,提出技术标准;阿里巴巴、新浪、腾讯、百度合纵联横提出天蝎计划,重塑供应链协作模式;苹果从智能终端出发、对现有通信网络正重新设计,引入突破性技术解决容量危机。

互联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正替代传统B2B企业,成为产业链源头。大数据爆炸引发的产业重构正在进行中。

全产业重构

“有些时候,想要赢得上司的尊重,就只能违抗他。”Frank面无表情地回答道。刘逸寒是一个美剧迷,他总是会在周末的下午时光回味着这部热门美剧《纸牌屋》,该连续剧自推出以来热度不减,在美国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最热门的在线剧集。

比这更热议的是拥有这部连续剧版权的世界上最大的在线影片租赁服务商Netflix。人们在问“Netflix是否知道《纸牌屋》会火呢?”的同时,又有一种声音在回答“Netflix几乎比所有人都清楚大家喜欢看什么。”

这样的成功部分人士会将它归因于Netflix海量的用户大数据积累和分析,以这种方式是否能成功预测到《变形金刚4》的成功我们不得而知,但大数据的确正在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每个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一个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资产。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互联网数据的海量爆发,对互联网公司从技术架构到组织管理架构都造成巨大冲击,也让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悄然改变。互联网公司如百度、腾讯、新浪、开心网、人人网等公司在提供一定的开放端口给第三方作为应用开发,另一方面对于数据保护程度不亚于对企业资金的控制。

从表面上看来,大数据发展的天平倾向了那些拥有数据的大型公司,其实,大数据激发了新一波的互联网创业潮,不管它们能否成为巨头,这些创业公司在用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商业的无限可能性。

这也诠释了大数据产业的另外一个特点:胜负手并不在于谁掌握着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谁能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大数据产业的另一个机遇便在于用新的处理模式来处理数据获得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这些能力、这些洞察,可以让我们优化出一个更好的企业未来,甚至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社会。

数据生产力

在梅普尔的办公室里最显眼的是墙上的这几百幅地图,地图上插着大大小小颜色不一的各式大头针。此时,梅普尔正叼着烟头全神贯注地盯着其中的一张地图,在许久的凝神思考之后,梅普尔拿了一个颗红色的大头针坚定地插在了地图的一个点上,并念念有词地说道:“就这里吧,这将是我们两天后伏击的地点”。

杰克·梅普尔是纽约市交通警察局的一个警督,他用不同颜色的大头针标注在纽约地铁地图上来跟踪地铁抢劫案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分析其中的原因和规律。梅普尔将这个地图成为“预测未来的图表”。1990年,“预测未来的图表”引起了新任局长布雷特的注意。他认为梅普尔的方法很靠谱,于是在地铁范围内全面推广。第二年,纽约市的地铁抢劫案发案率下降了27%。这便是数据分析引入到治安管理工作领域的首次应用。

如果复制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到现在,梅普尔肯定会在自己的手机上把大头针插满地图,并且通过twitter、Facebook或者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分享,抢劫案发案率将会被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

再递进一步,在大数据时代里,人人都可以是梅普尔,而且都会分享自己的大头针,那么对于这样的信息量,市政机构预测未来、制定新的警力部署或者是构建新的城市地铁格局的决策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2011年6月,麦肯锡了名为《大数据:下一个竞争、创新和生产力的前沿领域》的研究报告。在这份长达150余页的报告中,其主要观点囊括了大数据对国民经济部门生产效率的推动、大数据的快速增长及IT技术对产能的贡献率等等。

根据该报告显示:大数据已经对美国健康医疗、欧洲的政府公共管理、个人位置数据、美国的零售业及制造业等五个部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影响。所有领域的企业数据存储量至少达到了100TB数量级,并且多数部门已经超过了1PB。物联网产生的数据量将伴随着安装在汽车、零售、物流、安全、应用工具领域传感器数量的增加而增长。此外,报告还指出了,在今后的五年里,物联网传感器的部署量将以30%的速度在全世界增加。

在实体社会数据化程度逐渐完善的今天,建立在数据生产力、数据决策力的基础之上的新价值体系社会,正在悄然成型。

数字化医疗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随着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由工业化社会过渡到信息化社会。在医药领域,各种各样与医药相关的网站和数据库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它们提供各类医药信息,其内容和特点各不相同。作为制药企业,面对数目庞大、内在价值不一的网络医药信息,更为关心的是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这些数字化的信息。本文根据笔者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就互联网和数据库中的医药信息资源作一简单介绍。

1 药品的市场销售排序信息

1)登陆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全国医药商品信息网”,从“全国药品销售分析报告”栏目可以查询到历年27家样本商业公司1 500多种药品的市场销售金额排序;从“全国医药商品信息”栏目可以查询到42家样本商业公司150多种药品的市场销售金额排序以及主要生产厂家的销售金额。

2)通过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或者艾美仕市场调研咨询(上海)公司网站的“中国城市样本医院数据库”,可以分别查询到历年全国20余个城市300多家样本医院、3 000多种药品的购药数量、金额、剂型规格和生产厂家的市场份额。

3)如想了解某个药品的一般销售排序情况且该药品所占市场份额较大,可以登陆安徽“华源医药网”(省略)或湖北“九州通医药网”(省略),这两个网站有大宗药品的定期销售排序情况。

4)如想了解某个非处方药品在药店零售排序情况,可以登陆广州“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省略)和北京“中国健康网”(省略),从中可看到某月某类药品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城市药店销售的排位前10位药品排序。当然,想掌握某类药品在零售药店中的详尽市场占有情况,也可以与艾美仕市场调研咨询(上海)公司或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联系,委托这些机构做产品专题调研或者向其购买已有产品零售市场的研究报告。

2 “药品招、投标”、“医保目录”收载情况

如想查询药品是否进入“医保目录”或“招、投标”的情况,可以登陆“百度虫医药商务网”(省略)。该网是杭州百度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下辖的门户网站,在这里可以进行全国及各省、市“医保目录”以及全国各地“药品招标”信息的查询。有些药品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可能进入某省、市的“医保目录”,检索时要仔细。

3 药品的市场竞争信息

1)如对药品的市场竞争情况感兴趣,可以登陆“中国健康网”或“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使用“药品名+市场”进行组合检索,一般可以查询到相关信息。“中国健康网”由北京东方特比公司主办,“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办,两网中有关医药市场方面的信息和资料都较齐全。

2)如想得到系统的市场分析报告,可以进入“中国报告大厅”(省略)网站。该网站成立于2002

年10月,是由厦门宇博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通并运营的一家大型专业化市场研究网站,提供针对企业用户的各类信息,如研究报告、市场调查、统计数据等。该网主页上有不同行业研究报告分类目录,其中“医疗医药保健”栏目下又分化学药、原料药、中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和其它有关条目,内有一些报告是可免费阅读和下载的。当然,也可以选择须付费的在线专项报告定制业务。

3)可以直接登陆相关制药企业的网站,及时了解它们的生产和经营动态。其中研究上市公司的季报和年报是收集竞争对手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

4 国家医药政策和法规信息

如想了解国家医药相关政策和法规,可以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sda.省略),点击“政策法规”栏目,即可以看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政策和法规等文件标题了。如知道政策或法规的文件名,也可以输入关键词检索。

5 卫生资源信息

1)如想了解国家有关卫生资源的信息,如各地的医院、卫生院、诊所、医生的分布和数量,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可以登陆国家卫生部的网站(moh.省略),点击“卫生统计”栏目,即可看到各年度的“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中国卫生统计提要”等文件,查阅所需的信息。

2)如想了解“新农合”的有关情况,可以登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省略.cn)。该网站是在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及其国外贷款办公室的指导下,在英国国际发展部、世界银行和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的支持下,于2004年6月开通的一个公益性的专业网站。目前设立的栏目有:政策法规、动态消息、试点工作、活动图片、专家文库、学术园地、国际信息和在线咨询等。

6 药品的临床医学文献

1)如想了解有关药品的临床医学文献和信息,可以登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网站(nstl.省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是2000年6月组建的一个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其网站列有中、外文期刊、图书、会议资料、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文献数据库栏目,免费提供题录和摘要,但索要全文则需要付费。

2)也可以选用“中国知网/CNKI”(省略)上的数据库。CNKI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它采用自主开发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技术,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CNKI收录范围包括期刊、报纸、博、硕士论文等,可以向用户提供1 500万余条文献题录,800多万篇全文文献。

7 新药研发数据库

“中国天然产物数据库(CNPD)”是北京创腾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开发的综合性天然产物数据库。这一数据库是在MDL化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并完成的,是为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建立的一个易于使用的综合性天然产物数据库系统。该数据库力图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从中国国产植物中分离、鉴定的天然产物的物理性质、生物活性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结合中国传统中草药的应用实践,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化学信息管理手段,为中国的新药、天然产物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提供一种重要工具。

“CNPD”目前已收集了57 000多个天然产物,涵盖天然产物的37个类别。类药性分析结果标明,“CNPD”中有约70%的分子是类药性分子。

8 “非专利药仿制和医药中间体的信息情报数据库/Horizon Global”

汤姆森公司(Thomson)开发的世界领先的“非专利药仿制和医药中间体的信息情报数据库/Horizon Global”,具体内容包括世界范围内上市药物的上市情况、销售和专利,以及很多机密情报与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和供应情况等。通过使用“Horizon Global”可以调研特定产品的发展机会,寻找合作伙伴和医药原料、中间体的供应商,追踪竞争对手,并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全球范围内的获得专利许可的机会,同时通过对全球12 000多家制药公司的10 000种上市药物的活性成分来源、供应情况的分析能够定位自己的主导产品或新产品,从而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9 结语

数字化医疗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病历 发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52-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医疗领域,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普及电子病历的应用是实现医院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其客观记录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过程,体现了医疗质量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并为临床、科研、教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文从国内外电子病历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角度进行综述。

1 概述

1.1 概念:电子病历也称计算机化的病案系统或称基于计算机的患者记录,它是将患者病历数字化,是记录患者的信息,还包括健康人的保健信息和公共卫生信息[1]。而对于电子病历的概念在国外并不统一,目前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美国病案研究所认为“电子病历是一个医疗企业储存病人信息的场所,得到数字化电脑输入的支持,并与其它信息源合为一体”[2]。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所定义为:电子病历是电子化的病人记录(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电子健康记录(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基于电子计算机的病人临床记录(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CPR)、电子病人记录(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EPR)、电子医疗保健记录(electronic healthcare record,EHCR)等[3]。

1.2 电子病历所涵盖的范围:范围广泛,是一种包含过去,现在或未来、生理与心理的病患状况记录,是由电子化获取、传送、接收、储存、取回、连结与处理的多媒体材料,主要用于协助医疗或相关服务。

1.3 电子病历的两个必要的属性:第一要能够完整记录病人的健康信息和就诊过程中的医疗活动记录;第二要能够提供基于病历资料,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优势的相关服务[4]。

电子病历在医疗中作为主要的信息源取代纸张病历,提供了优越于纸张病历的服务和功能,满足所有的医疗、法律和管理需求[5]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和病案管理的必然趋势。

2 电子病历发展及现状

2.1 国外电子病历发展及现状。通过电子病历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已经成为了各国医院信息化程度的指标之一。为了实现医院信息化建设,世界各国对电子病历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美国是率先应用电子病例的国家。计算机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被应用于美国医疗服务部门,但主要被用来处理行政与财务数据[6]。1960年,以美国麻省总医院为代表,开发门诊电子病历并投入使用。而在电子病历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为退伍军人事务部开发的分散式医院通讯信(decentralize hospital communication program,DHCP),分散式医院通讯系统实现了所有的退伍军人医院共享医疗信息,至今仍有很大的应用价值。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发表了题为“CPR是医疗保健的基本技术”的研究报告,总结了40年来实现病历记录计算机化的经验,全面论述了CPR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推动CPR的多项建议。1993年9月,在法国马塞召开首次健康卡系统国际会议,研究该系统应用及发展等问题。1994年,西门子公司(SNI)推出了多媒体电子病历记录系统(View scope)。1995年,日本厚生省成立了电子病历开发委员会,当年度投入2.9亿日元用于开发EMR。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制定了政府电子病历行动计划,把电子病历作为全民健康保障的重要措施,并于1999年设立政府电子病历课题。土耳其2000年投入使用的医院信息系统同分散式医院通讯系统基本类似。2004年,美国总统布什在众议院的年度国情咨文中,把建立电子健康记录(EHR)的目标概括为:“将健康记录计算机化,我们可以避免严重的医疗事故,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水平”,要求在10年内确保绝大多数美国人拥有共享的EHR。美国还准备以EHR(包含个人终生健康状况和医疗保健信息)为基础,建立国家健康信息体系(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HII),据研究人员测算,预计在未来10年内需投入2760亿美元。2003年,美国13%的医院使用CPR,到2004年底增加到19%。2005年春,英国卫生部签署了一份为期10年、价值55亿英镑的合同,支持发展电子病历、网上预约、网上处方和PACS。2007年2月21日致力于卫生信息标准开发的国际组织HL7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获得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正式批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电子病历的国家标准。该标准的实施不仅对于美国电子病历开发和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还处在卫生信息交换标准和机制的制定与建立过程中国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7-9]。

此后,很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电子病历的功能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电子病历档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应用范围已经覆盖临床决策、医疗教育、科研文献检索、患者服务、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规划、医疗保险、远程会诊等方面[10]。

2.2 我国电子病历的发展及现状。基于国家政策的呼吁和现实环境的需要,电子病历的实施和应用已经成为了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题。2011年2月14日,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全国医疗管理会议上强调:“要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可见,电子病历的实施和应用已经成为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工作重点。

我国对电子病历的研发及应用起步较晚,国内电子病历始于2000年左右。1994年,我国卫生部在第六届医药信息学大会上提出“希望到本世纪末,我国将有若干家医院能够真正实现完整的电子病历系统”。自1999年起,少数医院开始部分使用实验性的EMR,用计算机写病史、下医嘱、开化验单和检查单,查阅病史和病人信息等。2002年10月,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指出:“三级医院在全面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重点加强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如电子病历、数字化医学影像、医生和护士工作站等应用”。2005年4月1日,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开始实施。2010年,卫生部通知,在全国范围内至少遴选50家试点医院和3个试点区域承担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病历系统。2011年1月4日卫生部办公厅颁布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等法律、法规等,这些都为电子病历的实施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性基础。近十几年来,通过国家的政策和经济性支持,各医学软件公司与试点医院合作,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积极稳妥地开展电子病历的研发和试点工作,应用面有所扩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实现无纸化病例的目标。

3 国内电子病历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电子病历应用的整体环境亟须加强,软件开发缺少统一的信息标准。我国电子病历软件环境还不是十分成熟,它需要和HIS、LIS、PACS等诸多与临床信息有关的系统进行无缝连接[11],这就涉及到开放接口、数据互读等问题。缺乏统一的电子病历信息标准不仅影响软件推广,也难以实现不同医院、不同平台系统间资源的共享和与国外同行专家的交流,这将制约电子病历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

对策:各级卫生主管部门,院领导以及软件实施方可以借鉴国外对电子病历信息标准的研究方法,让更多的专家加强信息标准的研究探讨,达成共识,采用标准化的信息表达模式建立适合我国公认的信息标准,完善各模板接口、定义统一病历模板、搭建区域医疗平台,推动电子病历健康有序发展。

3.2 电子病历推广应用中的缺乏统一的信息安全机制。电子病历是技术性的数据信息,属于电子数据的一种,在计算机上篡改或删除较容易,且不留痕迹,其证据效力很难保证。其安全性问题包括三个方面[12]:

3.2.1 保证信息的原始性、真实性,能达到作为法律依据所要求的安全性水平。充分保证数据访问和更改的安全问题,主要是防范非法访问和非法破坏。病历记录了患者的病情和整个诊疗过程,是保密性文件。要对不同的使用人员授予不同的使用和管理权限,不允许无权限的人员阅览、窃取、篡改电子病历[13]。

3.2.2 数据的存储安全问题,不仅要能储存海量信息而且要求在发生故障后能够将数据恢复到断点状态。而且为了保证病历的真实性必须对数据库内数据的更改记录进行详细日志记录[14]。

3.2.3 保护患者个人隐私权的安全性要求。患者身体和临床状况的记录,是重要的个人隐私。隐私性保护是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和电子病历发展的关键,医疗信息泄露给患者带来困扰,如生活中遭受到区别对待、商业信息骚扰、信息诈骗等[15],这一问题也是国外现在所讨论的热点[16]。所以这一机制要覆盖病人信息不同表示形式的各组成部分,要控制到具体的病人,同时对一些重要的操作要进行追踪记录。

对策:从国外实践来看,美国HIPPA通过建立医疗保健相关行业的一些通过安全概念,明确了公共准则,制定了操作规范[17]。我国也应遵从市场选择的同时,为电子病历开发商制定统一的标准,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机制,如,应用访问控制技术,这主要是通过限制用户对各类信息资源权限的管理,来防止越权使用资源的行为,以便各类数据在合法范围内被实用[18];密码技术,同时应证明密码管理的完善性;建立可以证明电子病历的证据效力,建立相应的第三方监管制度,具备相应能力的第三方机构[19]等。在建立的安全系统中,通过遵守运用规则并实施有关系统监查等人员管理,组织健全性方面的措施来确保电子病历的安全性。

3.3 医疗文书记录仅体现“电子化”形式,应突出软件指导临床工作的特点。电子病历系统不仅是一种电子化形式的文件记录,而且是处理医疗信息的一种基本的、新的方法[20]。目前,国内电子病历的记录模板、表格未统一规范,是对临床工作的一个单纯记录,存在医护记录不一致、病情记录不全、专业内涵不足、参考价值低等缺点。医护人员过分依赖书写模板,会出现盲目复制、粘贴,忽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反映患者个体特点和病情动态变化,更难以体现医疗工作质量和内涵。

对策:电子病历不应只是对工作的记录,还应以计算机技术为实现手段使其以“服务者”角色提供患者健康信息,能自动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评判,分析患者存在的问题,指导和提示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计划等,体现电子病历的智能化和科学性特点,更重要的是体现利用计算机帮助和提高医护人员观察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21]。

3.4 软件的可操作性欠缺,未贴近临床工作实际。国内很多报道表明医护人员在应用软件时不习惯、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而影响医疗文书的记录时间和质量,加之我国设计的软件差异性太大,给实用增加了难度。

对策:软件设计以可操作性为原则,考虑软件符合医疗护理文书记录的流程和界面操作的简单性、不出现凌乱的屏幕画面,不一致的设计风格,界面要直观清晰。在软件的实用阶段做好临床调研,以易操作掌握为原则,应用后及时反馈信息进行修改,使软件切实对医疗工作起到支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电子病历便于临床工作的开展、利于科研统一,做到更加合法化、秩序化[22]。

3.5 质量控制问题。因使用不方便和输入速度慢等问题,导致了部分医院工作人员的抵制情绪,造成了滥用“复制”功能、输入超时、记录有遗漏、常识性错误等问题,病历质量偏低。

对策:应及时建立电子病历的质量监控体系[23]。电子化的质量监控系统以及医管部门对电子病历的层层把关,形成一整套的质量监控网络,避免出现无效、无质量的电子病历[24]。其中病历质量的实时质控更能有效地保证了病案的及时性和真实性,真正达到提高病案质量的目的。实践证明,通过开展电子病历实时质量监控,是提高病历质控工作效率,促进病案质量提高的高效方法,对保证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5,26]。

4 电子病历发展展望

电子病历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整个医疗成本,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具有重要作用。电子病历发展具有以下性质:

4.1 必然性: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信息带来的快速和便捷,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把电子病历作为一个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并组织医疗单位实施和普及。

4.2 可行性:我国已经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等法律法规已经成为EMR实施的有利保障。

4.3 广域性:电子病历的目的和意义并不在于取代纸病案那样简单,其发展目标主要是加速病人信息流通,在应用信息层面上消除不同医院的界限以及医院与非医院的界限,使健康相关信息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从而起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服务于临床、教学、科研、社会、远程教育与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的实质是医疗全过程的信息化。电子病历是保证HIS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是HIS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电子病历的应用是医学领域一场深刻的信息革命,必将极大提高医院信息化程度,对医疗卫生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系统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电子病历的发展、应用和推广,尤其是简历广泛(跨区域市级、省级、国家级)的电子病历网络和应用,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它涉及很多因素(如技术、管理、政策和法律等),需要根据相应的发展和条件,通过逐步推进和合理有序的方式进行,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功能也将越来越完善。电子病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共享的完整电子健康记录。

5 结语

科学的电子病历的应用对医护人员工作和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应用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让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患者,而且有效提高了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电子病历的重视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病历得到较快发展,但同国外相比,仍显现出很多弊端和不足,研发适合临床工作并具有统一规范和标准的电子病历,将科研成果进行推广,使医院的医疗模式、管理理念、医疗质量、服务水平提上一个台阶[27]。

参考文献

[1] 吴元立,杨宏桥,吴飞,等.电子病历在移动医疗中的研究进展[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1(11):162-166

[2] 娄海荣.国外电子病案现状与前景[J],现代医院,2003,3(1):73-75

[3] 易应萍.我国当前电子病历发展之现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2):7-10

[4] 唐鹤云.电子病历概述,医学信息杂志,2009,3(30):1-4

[5] 郑重、薛万国.XML签名在电子病历系统安全中的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25(2):14-17

[6] 董建华.走向互操作的中国医疗信息网络―议如何借鉴美国经验加快发展过程[J].中国数字医学,2007(7):9-20

[7] 俞康民,电子病历发展趋势[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3):68-70

[8] 刘丹红,徐勇勇,王霞,等.解析世界首个电子病历国家标准[N].计算机世界报。2007,8(27):8-9

[9] 周拴龙.从中美电子病历标准的比较看中国电子病历标准的发展和完善[J]档案学通讯,2012(1):11-14

[10] 刘冉冉.电子病历证据运用之困境与对策,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2):149-152

[11] 翟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中小医院信息系统构建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1,6(9):26-28

[12] 韩宵,杨栋.全面推行电子病历是数字化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J]卫生信息化论坛,2009,2(10):65-66

[13] 刘萍、姜荣.浅谈我院电子病历的实现设想[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5(6):337-338

[14] 孙沂振.沈云学[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30(3):1-3

[15] 周耀林,黄灵波.电子病历档案管理探析[J]业务纵横.2013,3(3):20-23

[16] James G . Anderson.Social,ethical and legal barriers to E-healt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76 (2007) 480-483

[17] 邢小云.美国医疗信息隐私保护立法介绍与启示[J].护理学杂志,2007(10):72-374

[18] 关延风,马聘宇.基于电子病历的医疗信息隐私保护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8):36-39

[19] 谢奕青.浅析电子病历证据运用管理之我见[J]经营管理者.2013(7):386-387

[20] Park H A,Byeun N.Modeling a Terminology-Based Electronic Nuring Record System: an Object-Oriented Approach [J].Int J Med Inform,2007,76(10):735-746

[21] 马春丽.护理电子病历发展现状与对策[J]护理学报.2012,19(4A):17-20

[22] 徐昕卓,胡建方,电子病历存在的问题探讨[J]中国中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7):141-142

[23] HIMSS.CIO Results Final Report .2007 HIMSS Leadership Survey ,2007

[24] 黄爱丽.浅谈我国发展电子病历存在的问题[J]中国社会学杂志,2008,25(6):337-337

[25] 杨程,李晓晴,王建华,等.3963份运行电子病历质量分析[J]中国病案,2012,13(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