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学实践内容

体育教学实践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实践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学实践内容

体育教学实践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内容;现有体育资;有机结合;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3.009

学校体育资源不单单是体育器材,也包括体育场地设施等。积极利用与开发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育教师有一些客观因素不是我们能控制得了的,不能因为体育资源不足而找种种理由推卸上好课的责任,应该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加强对现有体育设施和器材的“整合利用与开发”是我们可以着手想到和做到的。我们根据自己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结合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保健)必学内容的教材进行有机的结合实践,觉得还是有意义,现与同行们交流。

一、因地制宜巧结合

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学校各种体育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点。但课程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现象,值得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回味、反思。如在各级展示课、公开课上出现了门类繁多的新兴体育器材,教师也竭尽全力契合新的教育理念,但我们的学校不具备这样那样的条件;还有在课题研究领域出现了“乡土体育资源开发”、“民俗体育资源开发”“周边环境体育资源开发”等诸多体育资源开发的研究,这些体育资源的开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令人深思的是:在各地各校,没有用好、用足“现有体育资源”占多数,或者说不知道怎么用才好。我们从常态课实际着手,根据学校现有体育资源的情况,结合各学段学习内容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

案例一:篮球曲线运球

设计背景:篮球运动既是各水平的学习内容,也是学生最常用的一门体育技能,篮球运球更是篮球运动的基础。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练习学生的篮球运球是教师首要思考设计的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采用什么样形式让学生曲线运球觉得有意思、练得有兴趣,能提高运球技能与水平?

所用器材:篮球+矿泉水瓶

制作方法:选择底部平整的废弃矿泉水瓶30只,把矿泉水瓶盛入二分之一的水即可。

实施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篮球运球方法和要领后的学习中,教师设置利用矿泉水瓶作为标志物,每个矿泉水瓶之间的距离二米左右,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练习可以从走的运球开始,能力好的同学可以小跑(教师要提出练习要求,主要比谁篮球运得好运得熟练,不比快,避免动作走样),在运球过程中必须有几次左右手交换运球,重点是提高学生练习运球和控球的能力。

实施评价:该设计中的矿泉水瓶容易收集,场地布置简单,对学生练习过程移动直观。在篮球运球的学习实践中,学生表现出学习积极性高,对教师提出的运球动作要领理解到位,曲线运球时手型变化及时,跑的步型也不错。

拓宽运用:体育课中矿泉水瓶的可利用率极高,如练习手臂力量,可利用装有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进行练习,重量因人而异,做一些立屈、侧屈等臂练动作;也可进行二人对抛练习(二人手中各一只矿泉水瓶,同时对抛给对方);再如练习投掷能力,亦可利用装有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作为投掷物和投掷标志进行掷准、掷远等练习;折返跑的标志物;换物接力器材;准备操道具等等。

二、挖掘潜能拓活力

绝大部分学校都有“场地小、器材不足”问题的存在,一方面遏制学生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影响其对体育活动及体育课的兴趣;另一方面,束缚着体育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行为,给体育教师组织教学增加了难度。所以,我们就从眼前着手,把现有的、已经存在的资源开发好、潜力挖出来,把实实在在又唾手可得的平时课上好、上活,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中,积极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就拿我们器材室有的40块小体操垫为例,把它用好,足足可以设计出一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前滚翻、有人扶手倒立、仰卧推起成桥、跪跳起、燕式平衡、跨垫子、抬垫子、立定跳远跳过垫子等,加上孤岛寻宝、障碍接力、我们都是小木头人、“老狼、老狼几点了”等新兴的和改编传统的游戏(这些游戏用上垫子做,更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新鲜感),就垫子一种器材就可以完成很多的教学任务。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学生一点也不觉得枯燥,相反的是堂堂课都觉得新鲜,对体育课、体育运动彰显出高度热情,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案例二:轻物掷远

设计背景:掷轻物是小学低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掌握掷的方法,明确动作要领;其次由于学校教学班级多,场地受制约,相互干扰大;同时在练习掷轻物也受风的影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所用器材:羽毛球+木竿+包装带(牛筋)

制作方法:制作方法是选四根高度为2米左右的竹竿,将包装带的两头分别系在两根竹竿的头上(为更易识别,可以选择较为鲜艳色彩的包装带),然后安排学生轮流负责或由请假的学生担当将竹竿固定在相隔10米左右的两个点上,使包装带尽量拉紧。

实施方法:首先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讲解示范掷轻物的动作要领、方法,然后让学生体会参与练习,教师适时评价、改进动作不足之处;继续由学生学习练习,在练习7-8分钟左右亮出木竿+带色包装带,设置在不同的远度,然后教师讲述方法,提出要求,比一比谁能把羽毛球飞过标准线,使练习有更高的目标,即解决了学生投掷轻物的出手高度,也解决了本课掷远的学习目标,学生了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实施评价:该设计具有能调节高度和自由选择场地、不同距离进行练习的特点,可满足不同年级不同能力学生群的需要。这个设计方式能有效提高练习的成功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拓宽运用:此简易的器材可作为跨越式跳高标志线;障碍跑练习标志线(爬、钻、跨等);排球发球、互垫球和排球比赛标志物;往返跑触及线等。

三、巧妙变化引新趣

在传统的体育游戏中,有很多游戏经久不衰,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这些游戏之所以有这么持久的生命力,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在学生当中,现在还能见到的游戏还有很多,如“切西瓜”、“老鹰捉小鸡”“跳绳”、“踢毽子”、“打野鸭”、“大、小渔网”、“剪刀、石头、布”、“老狼、老狼几点了”、“地雷爆炸”、“冲过火力网”、“编花篮”、“推小车”、“抬花轿”、“拔河”、“跳格子”、“我们都是木头人”、“滚铁环”等,但现在孩子三五成群一起玩的时候非常少,都被电视、网络、肯德基等充斥他们的生活。因此,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还要动脑筋将游戏加上些时代的元素,使它更新鲜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如简单的“老狼老狼几点了”,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现有的小体操垫搭成小羊的家,设置一定的场景,就可以让学生感受角色的乐趣。或者,我们只要把“唱游”对话中“老狼”换成孩子喜欢看的“灰太狼与喜洋洋”中的灰太狼,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我们就能轻而易举的走近孩子们的心,孩子们就会为此兴奋不已。

其实,不论是什么器材,除了它本身的用途以外,还有它的多重功能,关键是我们教师本身有没有去思考,会不会拓展利用:胶圈、废旧轮胎、毽子、体操垫、跳高架等都可以作为起点、终点、或界限。用起来既方便又醒目,特别是对小学低段的学生,往往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在做大渔网游戏时,无论我怎么提醒学生不要跑出用线画出的“鱼池”,但是效果都不理想,在偶然的一次课中,我随手用前面课上用到的红、黄颜色的胶圈摆成长方形做“鱼池”,之后的游戏效果特别好,几乎没有人出界,游戏秩序井然。 体操垫、胶圈、轮胎等也是非常好的标靶,经常换用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新鲜感,提高兴趣。

总之,一句话“从实际出发,从现有体育资源着手”。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在争取添置体育器材之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各自学校现有的体育资源开发利用好,也能使教学有新意,使学生的活动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夏峰.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06.4

体育教学实践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工实验;平台建设;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Reform and practice on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Yang Ronghua, Cao Xiaoqun, Cheng Yueshan, Wang Hai, Wang Fang, Liu Xin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Tai’an, 271016, 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orm the curriculum, test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al teachers and other aspects, explor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reform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with chemical experiment platform. Build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practical skills and innovative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m to meet the needs of high-quality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construction advanced equipment, resource sharing, open environment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servic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and training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personnel of “thick foundation, wide caliber, emphasize practical, pursuing innovation”.

Key words: chemical experiments; platform;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2010年9月,我校化工学院将化工原理实验室和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室划归化工专业教研室管理,迈出了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步。为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功用和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参照“化学化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课程体系、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4个方面对我校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建设,着力提高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基础及技能训练的前提下,设置“基础训练、综合设计、创新研究、仿真与计算机应用”4种实验类型,形成体现化工专业特色的“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重基础、求创新”的化工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并从“化工原理实验—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化工仿真与计算机应用训练—创新性研究实验”4个方面构建和管理实验室。

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如图1所示)。

图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 化工专业实验内容

根据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规划,本着“重视基础训练,加强综合,突出设计和创新研究训练”的目的,对每一阶段的实验教学训练在基础实验训练之上,增加综合设计性、研究性和自助式实验内容,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探索、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充分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性实验内容建设。拟开设的主要实验课程和所选实验内容包括:

2.1 化工原理实验

对化工类专业学生,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以单元操作中的流体流动与输送、传热、精馏、吸收、萃取、干燥、过滤、蒸发、结晶等传质过程为主线,实验设备及装置能够开设基础训练性、综合设计性和创新研究性3类实验项目24个,其中基础训练性实验5个,综合设计性实验13个,创新研究性实验6个。在基础训练性实验基础上,根据学时要求和第二课堂形式,通过自主设计、综合搭配化工过程实验装置,以必做和选做结合的方式,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研究性化工过程综合实验。上述实验项目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8个,其他实验项目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等形式选择。

2.2 化工专业综合实验

将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核心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综合归类为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单独设课,其内容以热力学基础数据测定、传质数据测定、化学反应工程实验技术及设备、化工分离技术及设备、化工工艺、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控制等实验为主,能开设综合设计性专业实验项目25个,其中必做项目15个,选做项目10个。通过实验方案的拟订、实验方案的实施、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评价,综合应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设计类实验,目的是应用所学专业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3 化工仿真与计算机应用训练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采用化工过程及单元操作仿真实训方式,不仅使学生领悟到单元操作的核心,也可以使学生进行模拟和控制可能的化工工艺及优化操作,实现工厂现场无法实现的环节,同时可结合生产实习进一步得到训练。借助计算机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训练化工过程设计软件应用、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工过程与系统模拟优化等环节,为将来从事化工设计、工程实践打好基础。现有设备、装置及软件能够开设11个训练项目,其中必做基础训练项目6个,选做综合训练项目5个。

2.4 创新性研究实验

坚持教学、科研与新技术应用的有机融合,将教师的特色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将部分毕业环节的课题实验训练与专业综合实验融合,开发创新性、研究性实验,充分体现化工专业综合实验训练和科研训练,现有10个创新研究性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另外,每年有十多个项目采用开放实验室的方法,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训练。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3.1 开放式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

为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解决实验装置套数少、实验人数多的问题,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基础训练部分的实验采用分组集中实验的方式,将每班学生分成3~4个大组,每组15~20人,安排不同的时间进行实验。实验时再将每组学生分成3~4个小组,每小组4~6人,同时开设几个实验,各小组轮流进行实验训练。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提前选好所做项目,预习并准备好实验内容,在指定的时间内有计划地进行实验。

创新研究性实验,多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题,跟随指定的指导教师进行实验。重视引导学生参加研究项目实践,一方面,教师积极参加科研,从科研工作中选出学生可以参与的项目;另一方面,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实践中来。创新研究实验按照选题、文献检索、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撰写论文或实验报告、报告答辩会的顺序进行。

在课外时间,实验室向学生全天开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培养提供空间,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提供训练场所;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导优秀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进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组,使学生尽早接触本学科最前沿知识,得到科研训练。

3.2 化工实验课与化工设计相结合,体现工科特色

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能力,充分利用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在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借助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通过一系列教学安排,使学生除学习各种工艺知识,掌握各种工艺方法外,还可以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增强综合素质。例如,将部分化工实验课与化工设计相结合,通过化工实验课,让学生全面掌握某一单元操作或化工过程的实验基础理论与技术、实验装置的使用、实验技能及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及化工设计中,结合某一单元操作、某一装置或化工过程,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也可以将两者直接结合,给出某一化工过程,先进行流程及装置设计,然后根据设计的数据进行实验操作验证,最后分析讨论及对设计或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乙酸乙酯的合成及精馏实验)。这种有机结合的方式,能将多种知识及能力训练综合运用,使学生印象深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采用多种现代化手段辅助实验教学

针对学校开设的实验项目,动员教师开发和研制适合学校实验教学特点的集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演示、实验结果数值计算、误差分析及实验综合思考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实验操作过程录像,如精馏、吸收等,提高教学质量。使用与实验装置配套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引导学生掌握实验设定、软件使用、数据处理等技能,为将来应用现代化生产装置打下基础。

借助化工仿真软件和化工过程模拟计算机软件,开展化工装置及过程自动控制模拟操作训练或对化工设备、过程进行模拟、设计、计算等,弥补实习过程现场无法操作的不足,也为将来从事化工过程模拟或设计起到训练作用。

3.4 开展实验竞赛活动

化工专业实验平台每年举行1次全校规模的化工原理实验竞赛,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强化实验技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在实验竞赛中加入实验流程设计、设备设计训练、数据处理等环节,起到综合训练的目的。组织学生参加2年1次的全省或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拓宽学生视野。

3.5 建立多元化实验考核体系

化工实验考核方式,采用平时单元成绩累计计分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法。平时单元实验按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客观记录学生的实验预习、基本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和综合素质等环节的成绩;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加实际操作2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基础训练实验占50%,综合设计实验占20%,期末考试占30%。

基础实验阶段评分依据:实验纪律和秩序、预习和回答问题、基本操作规范性、实验记录规范性、实验数据及处理正确性及实验报告等。综合设计实验阶段评分依据:文献调查与总结、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等。对于创新研究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考核。

4 制度和教学队伍建设

要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并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管理机制和制度方面,做到“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教学带头人和科研带头人,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教学研究项目与科研项目”一视同仁,以调动和鼓励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实验教学的师资素质。在实验室设置教学重点岗位并实行竞争上岗;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在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培养梯队。加强“实验课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课教学团队设立实验室主任(教师)、相对固定的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并按照专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兼职任课教师为1:3:6的比例配置师资队伍。

5 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建设展望

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建设要进一步发扬自身特色,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深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延长校内工程实践教学的时间,弥补工业实践难以到位的现状,从整体上优化实践教学的安排;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先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要继续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实验教师队伍的水平,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加强实验教学平台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改革,为进一步建立中试实验基地和产业化生产服务;建立“以人为本、有利于实验室开放和实验教学的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实验与科研兴趣,培养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协作。

收稿日期:2012-05-02

体育教学实践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39-02

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高职教育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实训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指出,实践教学要“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理论教学应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简单地说,职业教育要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就要不断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就是通过工程实践,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工程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开展“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项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实践教学课题。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对“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比较零乱、分散,没有很好地基于工作过程,缺乏一条主线,结合笔者2009年度院级教学科研基金项目(hbsy2009sf01),探索建立“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

一、“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

“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不能仅仅理解为施工实习,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建筑施工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要将学生的基础实践技能与专业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将课堂理论教学的课间实训与实训环节的实践教学融合一体[1]。为此,我们制定了以“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为突出特点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即将“建筑施工技术”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基础技能模块、单项技能模块、专项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四个有机的层次,使整个实践教学形成从基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贯通动脉。

二、“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内容

(一)基础技能模块

基础技能模块由职业基础实验实训课完成,主要培养学生识读施工图纸、测量仪器操作、建筑材料、土工实验等基础实践技能。基础技能模块包括:建筑材料综合实训、土工实验、专业认识实习、识图与房屋构造综合练习、测量实训、建筑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综合实训。这些实训项目都是单独的实训环节,与“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它们都是“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的基础。

这些实训项目一般都是在“建筑施工技术”开课之前完成,在“建筑施工技术”理论教学中,也可以再次开展,如专业认识实习,它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获取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是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功能、建筑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和构造做法、结构体系组成和布置以及建筑施工工艺的重要途径。如果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将课堂讲授与现场参观相结合,将认识实习更深入化,融于课程教学,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如在讲述模板工程前,带领学生参观支模施工现场,让学生先直观地了解模板系统的构件、支模的施工过程等,再回到课程进行讲解,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单项技能模块

单项技能模块主要通过各个章节的教学或相应的实训环节对学生进行培养,培养学生进行单项工作的能力,如土方量计算、模板配板设计、钢筋下料计算、单层厂房吊装设计等。基于建筑施工的工作过程,可以将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分为土方工程实训、基坑降水施工方案设计、地基处理与桩基础工程实训、砌筑工程实训、模板工程实训、钢筋工程实训、混凝土工程实训、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训、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实训、防水工程实训、装饰工程实训等11个环节来进行[2]。

单项技能模块主要是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个章节讲解完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训环节。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课堂学习中忽视的细节问题,然后可以通过实训进行解决。这样既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通过实训内容,将理论知识实践化,提高学生将理论转换为实践的能力。

各个实训项目的安排要融“教、学、做”为一体,理实融合,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训项目要实际化、具体化,使学生在实训中“做中学、学中做”。例如,土方工程土方量计算实训,可以先在校园内划定一个合适的区域,画出方格网,结合前期测量实训,测量各角点的标高,然后再计算土方量。通过这样具体实际的操作,接近施工现场,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实训过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三)专项技能模块

专项技能模块主要通过工种操作实训完成,培养学生进行砌筑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模板工、抹灰工等工种实践操作的技能。学生掌握上述技能,到施工单位能以相应工种的身份参与实际工作,能综合应用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施工中的有关问题。

专项技能模块的实训是“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单项技能实践教学的提炼与升华,是一种生产性实习[3]。专项技能模块主要是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结业后进行,学生通过“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地了解施工工艺,然后对其进行单项工种的操作实训,以实际操作为主,掌握各工种的施工操作程序、步骤,掌握操作本领,通过参加工种操作实训,使学生掌握主要工种的操作要领和质量、安全知识;熟悉这些工种的工艺过程,与其他工序的搭接、穿插状况。同时,使学生在实训中得到劳动锻炼,增加劳动观念和分工协作能力,培养职业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和毕业前实习及毕业后从事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施工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专项技能模块的实训最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但是要避免将实践教学安排在现场施工工人放假、工地施工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时,要采用“分段式”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即要灵活调整专项技能实训模块的安排计划,同施工现场的情况有效地结合起来。

要极力推进“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学校要积极与施工企业合作,创办“厂中校”,使学生能够参与企业施工,进行工种操作实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这样企业也由此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学校也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真正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受益的目的。同时,要积极推进“校中厂”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为指导,把企业生产引入学校,引进、共享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将学校建成为开放的育人平台,不仅解决办学难题,为教学提供了支撑,还增强了学院服务社会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综合技能模块

综合技能模块主要依靠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完成,毕业生在掌握上述三个层面技能的基础上,到施工现场能够综合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有关问题,达到毕业即可直接上岗的要求。

通过综合技能模块训练,使学生全面了解整个建设项目所经历的各个阶段,重点掌握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培养学生组织建筑施工的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施工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安全质量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综合技能主要包括:了解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内容,熟悉施工图纸的设计原理,参加施工图会审,按规范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编制各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方案;进行施工放线、进场原材料取样送检、现场质量检查等技术工作,进行技术交底;组织隐蔽工程验收,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参加工程竣工验收,整理工程竣工资料等。

以上是笔者对“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浅尝辄止和一些粗略体会,部分已付诸实践。从实践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要提高“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单凭建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远远不够,还要以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作为支撑,即师资队伍保障、实训基地保障、课程标准保障、制度保障、组织保障、评价体系保障等,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探索,继续做好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3]钟汉华,郑玲.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体育教学实践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模式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比较

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向服务型框架社会演进,西方国家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因此,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高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多种教育模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北美的CBE和英国的BTEC。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下面,就职业技术教育的宏观和微观(培养目标、教学环境开发、教学实施、学业考核)方面对双元制、TAFE、和CBE模式进行比较和评价,并就三种模式对构建我国高职教育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启示进行讨论。

一、外国职业技术教育宏观方面比较

1.CBE模式

加拿大制订了职业分类体系。该体系由职业分类、职业手册、职业检索、国家标准、工作展望和技能描述六部分组成,为加拿大的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就业服务和移民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另外,加拿大有18个职业必须经过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但是,加拿大在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间没有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在国家和省或地区层面上,政府、业界与学校没有建立组织,发挥各自应该发挥的作用。学校开设什么专业,往往根据自己的市场调查决定,上报省有关部门批准。业界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参与到职业教育与培训当中来,只是通过各个学院组织的专业顾问委员会,去提出对职业技术人才规格的要求。

在质量保证方面,职业资格体系与社区学院教育没有衔接起来,各类专业培养方案与培训课程大纲虽然常常邀请业界人士参加,但制订仍然不是按照职业资格要求设计,也不经过国家、业界和学校组成机构的认证。

2.双元制模式

德国联邦政府制订了职业分类体系,从而为明确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中统一管理的职业名称、不同职业的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计划和考试要求等具体的可操作内容奠定了基础。

在接受双元制培训过程中,考生在行业协会监督下进行两次考试。第一次是在学习两年左右时的考试,叫中间考试,第二次是学习结束时的结业考试。这两次考试分别是培训毕业考试和职业资格考试,产生两类证书,即培训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德国的职业资格制度比较完善,行业协会在职业资格体系中具有主导地位,主管职业培训工作的文化教育部门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企业与职业院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培训工作。

用《培训条例》和《考试条例》规定了职业资格认证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的认证考核内容及其方式,组成了以行业协会为主、以代表各方面利益人员为辅的职业资格认证组织;架构起全国统一标准、统一命题、统一考核时间、统一阅卷和统一发证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3.TAFE模式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使其职业分类体系和职业准入制度近乎完美地建立起来,规范了就业市场,规定了各个行业中,技能要求高的工作岗位,必须持有职业证书才能就业。与此同时,它还规定了初等与中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高等教育的分立与贯通,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与衔接。这样就使得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紧密地结合起来。

培训包和澳大利亚认证框架使业界与职业院校、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国家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其他行业为基础的机构或企业开发培训包,得到国家认证,职业院校严格按照培训包中的要求实施教育教学。这使得职业教育各利益相关者在职业教育组织管理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既经济又高效。质量保证平台主要体现在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从而建立起职教模式平台的比较评价指标体系。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培训包和澳大利亚认证框架的建立,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国家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机构的成立,为保证职业教育质量提供了条件。

二、外国职业技术教育微观方面比较

职业教育的微观方面主要是有关职业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教育教学环境开发、教学实施和对学生的考核等方面。

(一)培养目标

1.CBE模式

为了实现以职业能力作为进行教育的基础,作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CBE应用DACUM方法,确定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这种职业分析工作,专业能力目标的确定是由来自企业的专家和专门课程设计的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完成的,较好地解决了企业作为主体参与制定培养目标,实现了准订单培养。确定的培养目标用能力图表展示,准确清晰,为能力本位教育提供了前提。

2.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模式的专业培养目标是经过在德国经济部和教育文化部的统一组织下,由行业协会、工会、教师三方代表共同拟定的。作为双元制学校和培训企业,将为实现已经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计划和培训计划。

3.TAFE模式

TAFE学院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国家资格认证标准为依据,此标准由全国性行业培训咨询机构,通过职业分析制定。培养目标用能力标准进行描述,在培训包中给出,包括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着重进行对学员职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较快地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要求。

(二)教学环境开发

1.CBE模式

CBE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科目,以学科的学术体系和学制确定的学时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建立起了以能力为主线的能力教育体系。这里所谈的能力,不是心理学上能力的概念,也不能误解为只是操作能力、动手能力。CBE中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本职相关的知识领域)、技能和态度(动机、动力情感领域)。这三个方面都能达到才构成一种专项能力。一般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每项能力的学习,都开发出一个学习包,其中有技能学习指导书、有关学习教材、操作手册等。

2.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由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的职教模式。企业的职业培训由行会负责监督与管理,职业院校的管理则由各州负责。双元制模式的课程开发是以职业实践活动为核心,将与培训专业有关的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文化基础知识(数、理、化)全部综合起来。

3.TAFE模式

TAFE学院专业教学计划由州政府统一开发,各州教学大纲必须在国家注册,教学内容要满足行业的需求,符合行业的标准。TAFE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培训包、州教育部开发的专业教学计划、州或学校开发的教学大纲、学习或教学指导书、学校依据指导书选择的教材5个层次。

(三)教学实施

1.CBE模式

CBE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负责按职业能力图表所列各专项能力提供学习资源,编出模块式的开发出学习包,建立起学习资料室,集中建立起学习信息室。教师为学生提供动力,给学生注入信心,不断对学生的成就进行评定和鼓励,并在所要求的工作习惯、态度、能力上起示范作用。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按学习指南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学习后,先进行自我评价,认为达到要求后,再由教师进行考核评定。CBE的办学形式的灵活多样并有严格的科学管理。CBE强调的是社会需求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课程可以长短不一,随时招收不同程度的学生并按自己的情况决定学习方式和时间。如全日制、半日制、个人、小组学习,听课或自学等。毕业时间也不一致,易做到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由于学生入学水平、学习方式相当程度的个别化,这就要求有一套严格的科学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发挥设备的作用。

2.双元制

学生分别在学校和培训企业两个地点,由学校中的教师和企业中的教师两个施教主体,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职业教育。企业培训起着主导的作用,职业院校只起着配合和服务的作用。这样使职业教育目标更符合企业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未来工作而学习”。双元制模式的教学“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行动主体。学生学习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为方法,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3.TAFE模式

TAFE学院的学生,入学的年龄、背景不限,鼓励人们多次、不断地学习,而且可以对学生的现有工作能力及前期学习进行给予认可。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上,教学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其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两者没有比例要求。突破了传统一次性教育的局限,建立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多循环的终身教育模式。学员可以通过课程学分认证灵活地在证书、文凭或者只是提高个人品位等方面自由选择。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的TAFE学院教学实施改变了教育的时空观,使人们可以在一生当中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从而迈向学习化社会。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在一个真实或仿真的项目开发环境中进行学习。为了保证教学系统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学校还设有辅导中心。

(四)学业考核

1.CBE模式

CBE模式学生考核的内容和标准是根据DACUM图表确定的,DACUM图表由行业优秀工作人员研讨确定。这保证了学生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与行业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学生成绩根据本专业服务现场的职业岗位标准核定,而不是通过与其他学生成绩相比较来确定的。学生考试前,就了解其成绩按其操作的结果决定,并掌握评分方法和评价标准。利用技能操作标准衡量学生学业,符合职业教育特点。考核时间可按需要随时进行,时间由学生与相应的教师约定。学生的考试结果记入正式档案。

2.双元制

双元制模式对学生的考核通过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及职业院校所组成的考试委员会,制定统一考核所用的试题试卷进行。这样就实现了教育、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3.TAFE模式

TAFE的教育度量标准以全国统一的框架为根据,并根据各行业不同岗位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文化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来制订,集成为培训包(TP)。其中,能力标准是它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质量评价的尺度,也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主要内容。对TAFE学生的考核包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两部分。对于一般的理论课程,只要提供有效证明或通过某级的考试,即可认定免修,而对于实训课,即基本能力训练课程则不能免修。考核标准严格按照行业要求的客观能力标准掌握,以实际操作结果为依据进行课程成绩判定。评估与考核方式亦多样化。

三、三种模式对构建我国高职教育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启示

为了满足工业化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在规模上取得了空前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还达不到行业的要求。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层面的,又有微观层面的。从宏观层面看,一个主要原因是高职教育的运行环境不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上述三种模式的平台或者运行环境是较为优良的,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组织解决了许多它们自身很难解决的问题。比较典型的是TAFE的平台,澳大利亚通过国家培训体系,为TAFE学院提供了专业设呈所需要的人才需求情况,教学所需要的培训包,学生毕业就业所需要的资格证书。之所以澳大利亚政府提供这些服务,是因为对于一所职业院校来讲,它自身是没有能力解决好这些问题的。从微观层面看,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实施职教教学的过程中,连接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教育实践的中间环节——教育目标和内容设计层面上的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三种模式的课程目标都是业界为主体制定的,体现了行业能力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高职院校学业考核方面不够准确和灵活。三种模式在学生考核方面都注重学生实际操作的结果,以结果为衡量依据。

构建我国高职教育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充分借鉴上述三个模式的经验。专业能力目标的确定应当由来自企业、行业协会的专家和专门课程设计的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完成,各实践技能单元操作标准和考核指南格式参照CBE模式的DACUM图表和TAFE的培训包(TP)制定,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实践课教材、教学手段和保障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群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体育教学实践内容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专业培养的角度来说就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因此,要求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本文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组合的必要性,以此引起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重视,进而合理安排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合理配置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实现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重大影响,而当前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是各高职院校的薄弱之处,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课程组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仅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为例阐述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问题。 

 

一、我国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现状 

 

(一)教材内容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因基础会计教材的编写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基础上编写的,与后期的《会计电算化》内容脱节,没有把计算机进入会计领域对会计内容的影响考虑进去,与住处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另外,由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逐步与世界接轨,赞成新会计科目和要求,不能在教材 中体现,导致教材内容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突破。当前高职学校普遍采用的是以教科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参与,虽然多年来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长期的思维定势 ,冲破不了禁锢多年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只能以课程为依据,要用“灌输”的方式将书本内容讲授给学生,学生也只能机械性的将书本中的“要点”、“难点”记录下来,以应付考试,脱离了真正的职业教育轨道。更重要的是很多传票的填制、传输入过程无法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对于没有会计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讲,纯理论的讲授无法给学生带来立体感,更难产生兴趣 

(三)缺乏真实的经典案例。例案教学法是指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典型的经济案例,让学生参与实践互动,自己动手,主动分析,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目前众多基础会计教材中,都缺乏经典的案例。 

事实上,基础会计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了会计专业学生以后的专业素质,因此,对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已势在必行。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组合 

 

1、基础会计课程组合的实质 

基础会计课程组合实质上是一种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基础会计课程有关内容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基础会计课程的互动性双向组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建构起组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基础会计课程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在课程研制视野里,信息技术与基础会计课程组合的基本策略有“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优化课程的时间结构”以及“创新课程材料包”等。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育活动方式,设计出信息化的新课程方案,组织和引导学生,以信息化新课程方案为根据,开展信息化的知识、经验和价值学习,让一定的知识,经验和价值化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成果,以确认和推进基础会计课程的立体教学模式。 

 

2、基础会计课程组合的实施 

首先是基础会计教材的建设。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过于注重形式上的连贯性,却将会计工作过程割裂开,所以各高校应根据会计工作过程编写教材,其内容更应注重高职学生教学特点,以突出学生动手能力为重点,为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还应准备一系列完整的实训资料,通过这些实验教材的使用,提高了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加大手工及电算化的力度,优化基础会计教学内容。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教学素材,结合教学策略,方便而灵活地调用或制作出适应各种情境的有效课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网络式教学,建立学习单元库、题库和远程网络课程材料库。学习单元库是把多媒体化的课程教学材料按照一定技术进行设计的适用于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程序集,包括微教学单元、学习游戏、程序等。题库包括例题库和试题库。 远程网络课程材料库是将网络上可调用的远程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库。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学信息网络资源都可以在教授、学习和教学中利用一台个人电脑作为终端机通过网络进行检索、下载与重组,也可以将本地课程材料以html格式上传到web服务器上,供师生们下载使用,在增加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还使课程资源处于时时更新的状态。我国教育部现在正大力建设一些学习网站,并准备把网址向全社会公布,这些网站就是典型的远程网络课程材料库。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大了视觉的冲击,满足了学生的动手欲望,例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了手、眼、脑的有机结合。 

 

三、基础会计课程组合的实施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大多都在根据教育部十六号文的规定,努力的探索并实施教学改革,而在基础会计教学上,大多数院校都开始注重基础会计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主导媒体渗透到基础会计课程中,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将基础会计知识置于“虚拟”的真实情景中,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已有经验与现在经验的时间组合基础上,开辟未来的时间向度,促使内在经验的再组织;去主动寻找和应对外在的新问题情境,将源于外部空间的新经验组合到内在的经验系统之中,这就是时空统一的组合。显然,这实际上就是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民主教学和合作学习等,使学生实现学习经验的建构.这样,学习就成为一个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过程,课程就成为学习者主动经验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教学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单调的说教,而是一个完整的综合的体系, 学生在学完《会计学基础》之后, 头脑中就有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 也理解了各环节的关系, 在实践中建立起会计核算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概念,同时在这种综合的实训中,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已成为当前基础会计教学的新趋势,组合后的基础会计为会计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为后面的会计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这些手段和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其中可能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浅谈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陈芳《中国商界(上半月)》 2009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