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部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部优秀传统文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部优秀传统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部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部优秀传统文化范文第1篇

一、借助外力,增加学生实际获得

所谓外力主要是指上级的方针政策、经费支持、外部教育资源供给等。借助外力就是积极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吃透课程改革的相关精神,把政策用足用好,落实到位。

第一,依托学科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开展好10%学科实践活动。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团体预约上课、送课,学生自主选课。强化学校管理与资源单位协调,努力做到尊重选择、全员覆盖、课前通知、班级列表、课后登统,确保“三个100%”,即100%选课、100%上课、100%合格。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了解考核要点,突出顶层设计,设计具体活动。利用班会及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明晰活动的重要性、内容及实施流程;相关教师严谨操作各个任务环节,学校与区信息中心密切联系,建立指导交流渠道;班主任督促完成作业材料上传,教师认真对学生作业确认、评价、计分。

第二,依托市区级统筹,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围绕“走进高雅艺术”和“博物馆之春”两大主题,认真实施市级统筹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地质博物馆、国家大剧院、抗战纪念馆、北京科技馆,体验情景、实际感知,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学习时空。多学科整合,积极开展区教育基地实践活动:来到灵溪科技教育基地,感受家乡优美山水环境,探究多样性植物分布;走进琉璃渠劳动教育基地,在观摩、制作中感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第三,开展游学实践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融合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思想品德、地理等多学科,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科技英才”和“人文英才”游学课程。“科技英才”游学:走进青岛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海洋生物学专家的引导下对多宝鱼进行解剖;聆听地质学家讲解崂山的形成,做课题研究,组织演讲、答辩。“人文英才”游学:来到延安,走进宝塔山、革命纪念馆、“七大”会议旧址,探究体验总书记插队的地方,开展乾坤湾、清凉山地质考察,路遥故居文学体验。游学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借助内力,增加学生实际获得

所谓内力主要是指学校办学的传统、特色、师资队伍等内部优势办学资源。借助内力就是深入挖掘校内优势资源,发挥人才、设施设备的办学效益,特别是激发出教师的创造活力。

其一,挖掘学科内涵,拓展学科活动课程。依托诗歌特色校资源优势,开设诗歌课程,在赏诗、写诗、吟诗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发挥教师特长,开设书法、民族舞蹈课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利用外教资源,设置英语口语交际课程,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发挥心理咨询专职教师作用,开设职业生涯与生命教育课程;发掘优秀退休教师资源,初一年级设置物理开放性科学实践课程,强化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体验;挖掘人文学科教师潜力,开展每周1小时的学科拓展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设“品读经典,阅读原著”大阅读课程,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激发教师活力,尊重学生选择,设置课后6类32门校本课程,师生自主选择、自由呼吸、自然绽放。

其二,搭建活动平台,开展学科整合实践。体育节,全校师生参与,关注整体育人功能以及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科技节,在制作、比赛、展示、原理讲解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跳蚤市场“乐购节”,数学组教师与政治、美术等学科教师协作,师生搭设展台,绘制促销广告,通过旧物循环利用,推广“循环经济”思想,让学生在校园交易中初步感受市场经济,学会推销、购买商品、计算利润;语文戏剧节,师生自编自导自演原创三幕历史剧《追寻》,语文、美术、音乐教师通力合作,在校、区、市的舞台上再现了万世师表孔子伟大的一生,拓宽了语文学习视角,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英语戏剧节,英语组教师把口语教学与语文名著阅读整合,编排英语剧《西游记》,选取原著精彩片段,深度阅读、准确翻译、刻画加工,演绎出人物性格鲜明的唐僧师徒,开辟了英语口语教学的独特蹊径。

三、形成合力,增加学生实际获得

学校树立大课程观,坚持德才并重、家校联动,紧紧围绕新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开展德育活动,不断形成教育合力,落实整体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文化建设,引领成长方向。在“尊重”核心文化引领下,学校的管理文化重人本、教师文化重自觉、课程文化重适合、课堂文化重成长、环境文化重人文、特色文化重诗意,努力做到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学生守则》的学用与文化建设相融合,促进了师生生命质量的提升。

二是深化养成教育,打牢成长基础。学校制定养成教育常规,通过每日、每周、每月常规教育,塑造好形象、继承好传统、养成好习惯、争做好少年。

三是融合各项活动,丰厚成长积淀。融合诗歌特色开展读书节,逢节必有诗,培养了学生的诗人气质;融合艺术特色举办艺术节,在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中,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融合传统项目落实阳光体育,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生活;融合校内外开展志愿服务,传承了中华美德。

四是家校协同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建立家校班级QQ群、微信服务平台,为教师、家长、学生互动联动搭建了平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健全班级、年级和学校三级家长教师协会,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组织亲子沟通辅导课堂,举办心理健康咨询,家长开放周、家长进课堂、家长大讲堂,凝聚了育人合力,推动了整体育人。

一年来,学校落实整体育人,坚持尊重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坚持走出课堂,走近生活,走进社会,努力把时间还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体验,有收获,有成长。

教育部优秀传统文化范文第2篇

书香校园建设背景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要“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90%以上的儿童每年至少阅读一本图书”的相关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提高学生阅读数量和质量”的相关要求;国家及各级教育部门也相继颁布了各种文件,高度重视阅读工作,强调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要求。在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引领下,我校推出了适合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的《翔云工作计划》和《育鹰行动计划》,制定了“师生读书成长工程”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师生阅读,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使学校真正成为“书香校园”。

中高考改革取消了0.2难度系数题目,增加文字阅读量,增加可选择性题目和开放性答案数量,10%以上命题素材和情境创设源于教材之外(社会实践、科学动手、四个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红色经典等),《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增加对阅读经典的要求。“附录”在保持原有“古诗文背诵篇目”不变的同时,增加“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包括古今中外12部优秀文学和文化经典,这一系列的变化告诉我们要把握教育动向,关注孩子12年的积累,思考我们的六年教育要做什么,为后六年储备什么?无论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还是阅读习惯,这些都是在小学要培养的。我们要关注时事热点和中国古典文化,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以适应国家对未来人才的需要。

书香校园建设现状

1. 依托校园读书节和读书月,创设读书氛围

我校把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定为校园读书节,把4月和12月定为我校的“读书月”。根据每一届读书节的主题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从第三届开始在每年的读书节开幕一周内开展“国学周”活动,在低年级开展找成语、讲故事的活动,在三至六年级开展国学知识竞赛活动,并举办读书节美文诵读、“攀登阅读之星”评比、“漂流书屋”“共读名著,演绎经典”、 诗配画比赛等活动。

2. 每月设定两节班级阅读课,依靠课程推进

三至六年级每月课内安排两节阅读课,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在老指导下开展主题拓展阅读。学校为三至六年级配备了单元配套阅读书目,图书馆和班级开放书架也为喜爱读书的同学提供各种阅读书籍。

3.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师身先士卒

随着师生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的活动形式也越来越丰富,由原来的推荐书单、读书报告展示、读书演讲、经典诵读、图书漂流、评选阅读之星、读书三士、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等形式,到现在的课本剧表演、演绎经典、改编创作等多种活动,教师们不但指导学生读,在各种活动中更是身先士卒。我校先后举行了“重温名著 演绎经典” 教师读书汇报展示及读书指导活动、师生美文诵读比赛、《华应龙与化错教学》专题交流汇报等读书活动。

几年来,我校坚持开展读书工程,师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但也在发展中遇到新的困难:学生读书量参差不齐,阅读质量无法考量;读书“三士”(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评选不足以调动学生兴趣;教师工作量大,对阅读要求多,检查少。如何夯实读书工程,让读书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这一直是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

引进“攀登阅读平台”,助力书香校园建设

2015年6月,我校在教委领导支持下引进了攀登阅读平台项目,进一步加强我校书香校园建设 。

1. 宣传动员和教师培训推广平台使用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找到适合促进师生阅读的方法,校领导亲自带队带领教科室和年级组长、图书管理员到海淀区红英小学进行攀登阅读平台可行性实地考察,确保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在引进了攀登阅读平台项目后,及时有效地进行宣传动员和教师培训推广平台使用 。

2. 阶段性应用交流总结促进应用

暑假期间正是学生广泛阅读的大好时间,学生在老师的动员下开始进行攀登阅读平台认证,学校在开学后对学生使用平台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学校对攀登阅读平台使用整体情况、阅读优秀学生情况、年级和班级阅读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阅读改进建议,组织教师结合在平台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请优秀班级班主任进行经验介绍,为下一步推进做好准备。

3. 进行攀登阅读之星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

为调动孩子阅读兴趣,依托平台数据,在攀登阅读平台使用的近一段时间内,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攀登阅读之星评选。如暑期攀登阅读之星:根据平台提供数据选前50名评为暑期攀登阅读之星,目的在学生中树立读书榜样;读书节攀登阅读之星: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二至六年级同学只要在读书节期间阅读并认证书目5本以上或阅读量达到规定字数(低年级30万,中年级40万,高年级50万字以上),都可以评为阅读之星,共评出阅读之星169名;全民阅读月攀登阅度之星:为调动学生广泛参与,学校和攀登阅读平合进行阅读之星评选,且本次评选为分星级阅读之星,学校按规定的读书数量要求,根据学生读书积分排名,评选星级阅读之星;寒假阅读月攀登阅度之星:按年级人数比例进行评选,评出阅读之星338名,攀登阅读平台认证率由20.06%增长到87.1%;校园读书月阅读之星评选;按年级评选出各年级前10名阅读之星,放大学生照片制成展板,在校园低年级部和中高年级部分别展出,这次展出让阅读之星在全校范围内亮相,再加上书香班级的评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

收获与体会

引进攀登阅读平台以来,我校依托游戏化、趣味化的阅读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了阅读量。

1. 阅读渐渐成为师生家长们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阅读的深入,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书籍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表现好就可以以读书作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奖励,就连社会大课堂活动过程中偶遇的小陶子儿童流动图书馆也成了我校低年级学生的专场。三年级最淘气的几个小男孩加入了图书馆管理员老师自主开设的读书社团,阅览室能让他们最快地安静下来,是贪婪的阅读让他们发生着变化。家长也是我校阅览室的常客,学校专门设置了适合家长阅读的书籍专柜,家长陪着不愿离开学校的孩子一起读书的镜头更让我们欣喜。

2. 阅读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了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创作欲望更是被大大激发,而且学生作品可谓硕果累累。上学年,我校六(3)班同学的小诗结集《点点星光》,六年级毕业班将孩子们的作品结集《2015届毕业生雏鹰文集》,张宇晨同学的作文《月之殇》发表在《我爱地球――第四届书香燕京北京市中小学阅读指导活动征文选编》一书中。今年,我校谭思懿、贾紫怡同学的作文获得第五届书香燕京北京市中小学阅读指导活动征文一等奖,闫子申、刘思颖、王晶晶三位同学的征文获得二等奖,李佳乐、何申意的诗歌发表在《门头沟教育》杂志上,赵妍、张庭宽同学的诗歌发表在《京西时报》上,彭子楠、李智坤、陈丽颖等11名同学的组诗发表在《门头沟校外教育》杂志上,范爱然同学的《小脚印》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这学期学校将三至六年级同学的寒假征文、读书征文、演讲稿和获奖征文结集成书《小荷尖尖》。

3. 阅读让孩子们热衷于演绎经典,再创名著中人物形象

随着师生读书工程的深入开展,教师对阅读也越来越重视,班级读书交流和阅读指导成了老师们自觉的行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越来越浓,便不再满足于读,更要体验形象,过一把表演的瘾。在我校的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中,课本的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挑战的欲望,就连二年级的小同学竟然也自编自导神话故事嫦娥奔月。高年级同学就不用说,攀登平台统计中学生最喜欢的书《西游记》成了抢手的节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悟空智斗金银角、三借芭蕉扇竞相被多个小组演绎。水浒传中的杨志卖刀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孩子们自己创作剧本,自己导自己演,自己制作道具,每个小组都是全员演出,他们自己组织自己排练,孩子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创作表演能力、动手制作能力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这样的活动中也提高了学生的C合素质。

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发挥攀登阅读平台的作用,实现阅读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将攀登阅读平台融合进校园综合大平台中,实现学校一体化大数据的构建;进一步深化校本阅读课程实践研究,更好地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整合;进一步优化及扩充学校的馆藏图书,特别是解决中低段的书偏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