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室护理清点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手术室是需要高度严谨、专注的工作环境,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随着患者对健康重视程度与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1-2]。因此,找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实施预防措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十分重要,本文就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相关对策进行讨论。
一、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
1.人员因素
1.1专业水平不高。手术室对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水平一般没有特别的要求,对工作资历等方面要求较低;而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许多护理人员都是工作时间较短的年轻护理人员,实际操作水平与专业素养水准都有待提高[3];加上部分护理人员对自身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的不重视,导致对患者病情变化预见性差,对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及反应不知所措,应急反应能力低,出现本不应该出现的技术性工作失误[4]。另外,护理人员可能还存在对手术室新型仪器器械操作不熟练,手术物品使用配合生疏等情况,延误患者治疗,易造成护理安全问题。1.2法律意识和责任心缺乏。手术室护士对工作职责及重要性认识不清晰,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工作粗疏,草率从事,出现各种手术差错,如手术不当、安全核查不到位等,此类差错并非专业素养不够,往往与工作不专心、失责有关[5]。另外,还存在不严格执行制度与规范的情况,如术中不执行三清制度,致使手术物品数目不清,影响手术进度,甚至出现敷料、手术器械等物品遗留患者体内[6]。对于工作流程单纯走形式,如术前未能仔细准备、清点术中需要的物品与器械,术中添加物品未能及时登记等;部分护理人员手术护理清点记录单填写不规范,导致护理安全隐患。1.3缺乏有效沟通技巧。对患者服务意识不强,缺乏护患间的沟通技巧。在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提问时,回答过于简单,态度冷漠,甚至不耐烦,导致患方不能及时、正确了解自身病情变化与治疗情况,影响后续治疗决策,对医方缺乏信任感[7-8]。护理人员不能正确认识护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对医患良好协作也会产生影响。1.4心理素质不高。手术室工作具有高强度的特点,需要精神高度集中,面对时刻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护理人员的工作基本上以机械性、重复性的单调内容为主,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重复工作内容[9],护理人员难免会出现精神疲劳,导致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造成护理工作中的失误[10]。
2.管理因素
2.1手术室设备、器械缺乏有效保障。状态良好、安全的手术设备与器械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条件,手术室设备可能存在的情况:(1)手术使用器械未能完全灭菌,存在给患者造成手术感染的风险;(2)护理人员未能将手术使用器械准备完整或器械老化,不能正常使用;手术设备故障或存在安全隐患,导致手术不能正常开展,甚至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11-12]。2.2手术室规章制度不完善。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实际中存在管理层对手术室规章制度建设不重视的情况;管理人员缺乏对手术室的了解,缺乏手术室相关专业知识与工作管理经验,手术室规章制度未能得以健全与完善,甚至存在不合理性,导致医护人员不能严格按照制度流程办事,制约了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手术室现有规章制度缺乏有效监管体系,影响了手术室护理的质量[13-14]。
3.手术中的风险因素
3.1术前风险因素。(1)护理人员在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时未能仔细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详细信息未能做到认真核对,导致接错患者或对患者手术部位识别错误;接患者途中出现推车不稳,发生擦伤甚至坠床等不安全事件。(2)术前手术器械、仪器准备不完整,不能充分满足术中需求,或手术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故障等情况,影响手术进程。(3)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欠缺,手术环境与手术物品消毒不合格,可能造成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对患者术后康复带来隐患。3.2术中风险因素。(1)错误的手术会导致患者局部受到压迫,若手术时间较长,局部组织长期受到压迫,甚至会引起患者出现压疮等情况;根据手术操作需要与患者情况放置合适是护理人员必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手术部位识别错误或手术选择不当的情况,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循环障碍与皮肤、神经损害等并发症。(2)护理人员是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是正常完成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个别护理人员未能正确认识自身职责,或缺乏关于术中输血、用药的相关知识,对输血、用药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未能及时发现;或在非紧急情况下未经核对就执行口头医嘱,造成输血、用药错误,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危害患者生命安全。(3)部分护理人员在术中未能进行规范的无菌操作,不能严格遵从手术要求,导致手术室内空气、手术敷料、器械遗留细菌,以致患者出现术中感染。(4)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其中的安全隐患也日渐增多,如医护人员对仪器操作不熟练等,可能导致仪器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造成灼伤;部分仪器较为精密,使用不当可能易导致损坏,发生故障,给患者带来意外伤害。3.3术后风险因素。(1)手术后未按规定认真清点核对纱布、器械等手术物品,造成物品遗留患者体腔内,引起不必要的伤害。(2)手术标本是诊断及进行下一步治疗的重要依据,手术室缺少完善的标本管理制度,导致标本信息不清,放置混乱或遗失等情况的发生,影响患者后续治疗。(3)手术完成后,部分护理人员在搬动、护送患者回病房途中不够平稳,导致插管脱落甚至发生坠故;或未能注意患者身体状态变化,导致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抢救,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二、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
1.1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目前手术室大多没有特别的准入标准,部分护理人员可能学历较高,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际临床经验不足,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在患者突发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延误最佳抢救时机,故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十分必要。对新进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专业带教与培训工作,同时对培训结果也需进行考察[15]。另外,可定期组织讲座、案例分析讨论会,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分析,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对科室新进设备进行针对性培训学习,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1.2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心。随着患者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与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手术室护患纠纷也不断增多,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法制观念,增强风险意识。医院应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条例及办法,增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与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定期举办案例分析交流会,教育、引导护理人员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与法律法规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法律法规规范护理工作,同时增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形成从客观角度认识事态发展,运用科学法律思维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护理质量。1.3提高沟通技巧,做好护患沟通。护理人员是直面患者及其家属的一线工作人员,会直接影响患方对医院的印象,良好的服务态度与有效的沟通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协调医患关系的有力保障。患者由于疾病折磨,生理及心理均处于应激状态,面对手术均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不安等负面心理,积极、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治疗,利于患者康复。护理人员应树立“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的理念,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在手术开始前科普相关基础知识,缓解患者紧张心理,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细致的照顾与优质的服务,使患者在心理上感受到尊重,以协调医患合作[16]。医院可通过开展相关活动,由患者评选“服务之星”,完善奖惩机制,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院方应定期组织沟通交流学习活动,提高护理人员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建立积极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2.严格执行手术室规章制度
2.1健全手术室质量管理。手术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将手术室质量管理标准化。同时健全监管制度,定期认真审查、核实落实情况[17],以可行的管理制度为准绳,降低手术室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2.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术室工作量大,护理人员应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定期分析个案的发生原因及易出现此类情况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与自检,提高职业责任感。2.3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无菌环境与无菌操作对患者的顺利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手术切口的愈合,无菌环境能减少患者伤口感染情况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因此,为保障患者安全,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定期对手术室及相关医疗器械进行管理消毒;在手术开始前严格手卫生制度;同时,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训,并进行不定时检查,务必使每次手术都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2.4严格执行清点制度。清点制度是降低手术医疗事故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手术过程中认真执行清点制度,做好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缝线、棉球、引流管等手术物品的清点工作,并及时登记,预防手术物品混入患者体腔,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与纠纷;若手术过程中需要增加手术物品,应由该手术的巡回护士提供,并做好手术清点记录单的记录。2.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手术患者交接前后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若未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患者交接工作,仍易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尤其在手术台次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故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依照流程办事,做好手术患者的交接工作,根据手术通知单仔细核对患者各项信息,避免出现只看姓名的情况,防止接错患者,同时做好交接记录。
3.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
3.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手术室工作量大,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加上护理岗位具有流动性大的特性,因此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十分重要。要保证患者及时进行抢救,顺利进行手术,就必须统筹好人员的配置,将各项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能明确自身的具体职责与分工。管理人员可根据手术室实际情况,分配安排好人员,包括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值班管理护士、机动护士等,各职位护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并做到相互配合与协调,保障手术顺利进行。3.2消除护理人员的疲劳感。长时间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易导致护理人员出现心理疲惫,这容易引起工作上出现失误。因此,应合理排班,尤其重大手术前,应保证护理人员有充足休息时间;手术台次增多时尽量增加在岗护理人员数;同时宽松的工作氛围也十分重要,让疲惫的护理人员及时得到休憩与修整,保障手术顺利进行[18]。
三、小结
总而言之,手术室护理人员是手术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建立积极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应增强法律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以保障自身与患者正当权益;还应加强自身职业责任感,严格遵守并执行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按流程办事,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防范护理纠纷;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人员配置,根据实际情况排班,明确各岗位职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吴渭芳.细节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10):35-37
2梁月娥,王志英,陈璧珊,等.介入手术室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处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3):89-91
3苏临英.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2418-2420
4祝美珍,孙慧芳,曹茜,等.神经外科手术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防范[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11):22-23
5刘先燕,陈海亚.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护理方式探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4):278
6冀福林.手术室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15,29(11C):4223-4224
7徐蓉.护患沟通与患者满意度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5,(3):19-20
8刘春凤,李红艳,马朝阳.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73-74
9方婷婷,黄雪芬,刘素芳.质量评估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预防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4):97-99
10周盈盈,张思朦,詹欢乐,等.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9):37-39
11何为.连续护理法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心理的动态变化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4,28(8):702-703
12沈碧玉,刘经纬,何燕,等.同行评价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2):2094-2095
13温曲英,徐月娥,叶新兰.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145-148,152
14翁留宁,高静.护理风险管理培训在手术室年轻护士培养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0):2831-2833
15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57-60
16陈聪,郑秋星,邱良智,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等候区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1):47-49
17傅建英,金秀英,吴盼丰.手术室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6):57-5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operation room nursing in the operation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August 2015 ~2017 year in August were 86 cases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 Department of cerebral surgery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surgical nursing path group using QCC in the operation room to implement strict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ison observe two groups of brain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nursing quality score of observation index comparison. Results: the score of nursing quality (91.6 + 2.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92.2 + 3.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operation room nursing; craniocerebral injury
【中?D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01
颅脑损伤具有起病急、病情严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多采用开颅手术治疗,但是由于开颅手术属于入侵性手术,风险较高,患者随时面临着生命威胁,基于此,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对于护理服务质量具有较高要求[1]。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痊愈,我院开展了品管圈活动获得较为满意的实施效果。本组研究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份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区间在20~74岁,平均年龄为(42.7±7.5)岁,致伤原因:16例为交通事故损伤,10例为打击伤,14例为坠落伤,3例为跌落挤压伤;干预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区间在23~75岁,平均年龄为(44.9±6.2)岁,致伤原因:14例为交通事故损伤,11例为打击伤,12例为坠落伤,6例为跌落挤压伤;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方面资料对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纳入研究的86例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征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开展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43例患者均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护理措施,即术前护士指导患者开展相关检查,妥善准备手术所需用品,术中配合医师开展开颅手术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均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干预组43例患者采用我院品管圈活动中制定的手术室护理路径开展护理服务,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 术前准备 手术室内保障必须有至少1名品管圈小组的成员值班,并设置急诊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保障急诊电话可在第一时间接听,接到急诊电话后简要了解患者的年龄、受伤部位、病情等基本资料,并在第一时间安排相关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急诊手术室相关成员必须随时待命,接到急诊通知后需在20min内赶往手术室。日常工作中相关护理人员需按照物品清单对现有手术物品与器械进行检查补充,同时保障各种仪器处于功能状态。接到急诊电话后,手术室内巡回护士需再次清点手术室物品,将其按照应用频率摆放,同时将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机电凝系统等手术器械良好链接,并组织麻醉科医师进行麻醉会诊,准备好相关的麻醉用品,同时保持手术室内温度与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保证手术室全程无菌[2]。
巡回护士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再次核查确认后将患者送至手术室,并与洗手护士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疾病、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等资料,并告知主刀医师患者的配血试验结果、各项检查的化验结果,并于交接结束后对患者家属的情绪进行安抚。进行快速准确交接后,洗手护士需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指导患者摆放、妥善固定,注意保暖,避免手术过程中造成二次损伤,同时手术前配合麻醉医师进行穿刺、麻醉诱导,同时进行有创监测,对患者是否出现呕吐、舌后坠现象,及时将分泌物清除,避免分泌物堵塞气道,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3]。
1.2.2 术中配合 麻醉成功后,巡回护士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使患者感受最大程度的舒适。调整完毕后,用头架将患者头部支撑起来,保护脖颈。应用贴敷固定眼睛,并在耳朵内塞入棉球,避免消毒液流入耳腔。护理人员需要完成铺设无菌手术单,并在此确认手术器械与用品的位置与各种仪器的功能状态。手术过程中要配合医师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洗手护士需为主刀医师传递所需手术用品,并协助开展缝合止血等。巡回护士则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血压、尿量进行动态观察,维持输血与输液的流畅性,并根据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速度。当患者生命体征异常时,需立即通知麻醉医师,并协助主刀医师、麻醉医师共同进行处理解决。
1.2.3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要及时通知其他科室做好接受准备,并协助主管医师与麻醉医师共同将患者移送至平车,对于导尿管、引流管等导管妥善安置。运送途中要密切观察各管道的通畅性,携带建议呼吸气囊,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性。洗手护士协助患者转移至平车后,对手术台进行整理清洁,详细检查手术器械并进行消毒,清点手术物品后做好相关记录,并将相关仪器放置于相关位置,及时将手术用品进行补充。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测评,由患者、护理人员、主刀医师及麻醉医师共同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分,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越佳[4]。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n,%)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描述,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若P
2 结果
根据表1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满意度与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关键词】 妇产科 围手术期 整体 护理
1 围手术期护理的基本概念
所谓整体,是指按一定方式、目的、有秩序排列的各个要素的有机集合体。它不仅强调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而且强调整体所产生的行为结果要大于各要素单独行为的简单相加。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思想观念。它体现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中,为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性的一种动态的、完整的、全面的综合护理过程。
2 围手术期护理程序概念
护理程序是一种系统地、科学地为护理对象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是为了达到护理目的,即增进或维持患者的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护理活动,是一个持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护理人员通过评估护理对象的健康状态,确认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制定适合护理对象的护理计划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以解决确认的问题,从而使护理对象恢复健康或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当人的健康状态发生变化时,护理程序提供必要的护理,使病人恢复到健康状态;当病人没有希望恢复健康时,护理程序应致力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挖掘其生命的潜能。
护理程序是以系统论、信息论为思想理论基础,把每一个护理过程和护理对象看成是一个系统的统一体,它由五个次系统组成,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这五个步骤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有时重叠循环往复,有序地存在着。它与环境和其次系统持续不断地相互作用,以达到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的、适合个人的恰当的护理。应用护理程序是符合逻辑、条理清晰的一种护理方法。
3 护理
3.1 手术前的护理
3.1.1 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随着手术日期的临近,病人的心理负担渐渐加重,担心的往往是手术的效果,麻醉的安全等问题,紧张的原因是多样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很乐观的人也难免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护士应加强与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理解、安慰及术前教育。包括:病人的术前教育:护理人员应以同情的心态、和蔼的态度耐心地向病人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及如何正确对待术前紧张,减少病人不必要的优虑,增加自信心。
手术室、麻醉恢复室护士可在术前对病人进行访视,使病人能对这些地方有初步的了解,消除其陌生感。家属的术前教育:术前与家属谈话要实事求是,既要指出疾病的严重性,手术的必要性和并发症及危险性,又要告知其发生的几率是很小的,不可故意扩大病情和随意告知预后不良。一些与病人不便讲明的问题可向家属交待清楚,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和信任。术前与家属的谈话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必须履行的制度,而且由此可改善病人的异常心理。病人间的互相教育:同一病房术后病人的顺利恢复对其他病人的影响很大。
3.1.2 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根据病人的进食能力、胃肠道消化功能、机体对营养的需要量、病种对饮食的特殊要求等制定出合理的饮食计划。
3.2 手术中期的护理
手术中期的护理是指病人被送进手术室进行麻醉、手术,到病人转往恢复室为止。为了做好手术中期的护理,手术室的护士应在术前一日访视病人,与病人沟通交流,熟悉自己,使病人对手术室有所了解。
手术前对手术室内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术中使用的一切物品必须达到灭菌完全,各项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及执行无菌操作。以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简单介绍工作人员,手术室环境、设备,手术过程、麻醉方式,以减轻因不熟悉而引起的焦虑反应。术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电凝器、电烧器,手术结束时再次清点手术用品是否齐全,以防异物存留体内。注意观察病人肢端神经血管功能、皮肤颜色及温度。有无苍白、发绀、水肿现象。在使用支架、约束带的地方加保护垫,以维持皮肤的完整性及四肢神经血管的完整。
3.3 手术结束后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尿量、消化、神经反射情况、末梢血运情况、皮肤的颜色和温度及湿度,并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保持适当卧位:全麻未清醒的病人应采取侧卧或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时误吸。应定时翻身,以有助于两肺扩张。胸部因固定而活动受限时,更要特别注意定时翻身,以利于分泌物的排除,防止发生肺部感染。清醒病人可采取半坐卧位,这种姿势可降低腹部对横膈的压力,以利于肺部扩张。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或打折。观察引流情况,防止血凝块堵塞引流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应及时给予吸痰。分泌物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除。必要时可插入人工气道。鼓励深呼吸、咳嗽: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咳嗽时应适当固定伤口,以防牵拉缝线,可减轻疼痛。适当补充液体,能进食者,鼓励多饮水;禁食者应以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如病人有呕吐、感染等现象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定时测量病人的脉搏,当脉搏每分钟超过120次或低于60次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定时测量血压,如收缩压下降大于20mmHg或收缩压低于80mmHg时应及时报告医生。注意病人的尿量,手术后病人,除留置导尿和膀胱造瘘者外,一般应在术后6-8小时内排尿。若6小时后仍未排尿,应检查膀胱并采用导尿方法来帮助病人排尿,必要时可用导尿术。注意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病情容许可鼓励病人翻身、床上运动及早期下地活动,以 促进肠蠕动的恢复。肠蠕动恢复后且无恶心呕吐时,可逐渐增加进食量。若术后第三天或第四天仍无肠蠕动现象,应报告医生。
参 考 文 献
1 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管理难点
1.1 外来医疗器械流动性大 因外来医疗器械价格昂贵、品种多、结构复杂和紧急使用等特点,医院一般不作为常规配备,多采用临时借用[1]。多数器械商器械数量有限,经常一套器械在医院间来回传递致管理不到位,很难保证器械质量。
1.2 清洗、包装及灭菌管理难点 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结构多种多样,多纹路、多沟槽、有管腔的器械如长期清洗不干净,就可能形成生物膜,造成爆发性感染[2];由于器械种类多、体积大、重,致无菌包包装体积超大超重,没有根据外来医疗器械特性选择正确的灭菌方式和灭菌程序,有灭菌后存在湿包的可能。
1.3 植入物追溯管理难点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植入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或家属对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的要求也不断增多;医院和科室科学化、信息化管理不断深入,而目前人工方法进行追溯管理显得力不从心,常有信息错误、标签丢失、不能长期存档等问题。
1.4 器械公司人员管理难点 由于外来医疗器械一般由公司业务员提供,他们有些是医学院校毕业,有些未经医学院校学习,普遍存在缺乏相关消毒基础知识,消毒意识淡薄,未经系统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对清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2 对策
2.1 建立管理制度与工作指引 医院加强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的准入资格认证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制定外来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及植入物管理制度、接收清点、清洗、包装、灭菌及监测等工作指引;规范了装载、灭菌参数及卸载技术操作,使消毒供应室操作人员有章可循,各司其责,提高了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的管理质量。
2.2 外来医疗器械的监督及验收 消毒供应室严格把关,发现不合格产品,对其进行暂停使用或退出医院处理。由专人负责管理,与公司人员核对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型号、数量、供货单位、完好性、患者姓名、床号、手术名称等,符合要求方可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2.3 器械清洗、包装和灭菌 所有的医疗器械重复使用进行消毒或灭菌之前,都必须先清洗。器械清洁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3,4]。清洗又是清洁的前提条件,清洗不彻底的器械常有有机物和无机物存在而导致灭菌失败[5]。外来医疗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根据器械的性质选择手工清洗或机器清洗,对精密器械和动力工具选择人工清洗,其他器械选择机器清洗,尤其应注意结构复杂器械及管腔,应选择超声波清洗机清洗,超声波清洗机加多酶清洗复杂或管腔器械,能有效清除管腔内血迹、污垢[6]。盛器的清洗也不应忽视,且应尽量使用专用硬质容器进行包装,对每件器械进行清洗质量检测,外包部做到一用一清洗,无破洞、修补,能拆卸的部件尽量拆卸,避免体积超大超重,确保灭菌前质量[7];骨科的器械植入手术是无菌要求最高的手术,必须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有效的灭菌方法。耐高温高湿的物品首选高压蒸汽灭菌,但由于外来骨科手术器械物品多、器械重,对灭菌参数要求高,如外来器械≥7 kg,则必须设定重物灭菌程序或延长干燥时间,对于大包骨科手术器械应进行分解包装灭菌。
2.4 植入物的追溯管理 建立植入物追溯管理制度。由设备科和电脑信息中心完善部分软件系统,并根据规范要求设立相应表格,填写植入物手术相关信息,包括清洗、包装、灭菌炉次炉号、生物监测结果等,标签一式两份,一份与手术器械一并送手术室,另一份存档,采用人工半自动记录追溯管理。
2.5 器械公司人员的管理 所有外来医疗器械公司人员都必须取得消毒供应室的准入证,每次送器械都应出示准入证,方能进入消毒供应室进行器械的接收工作;进入消毒供应室必须更换专用衣、帽、鞋;按规定在规定区域内进行工作信息核对和器械接收工作。
3 小结
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科学的管理手段是控制医院感染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必须严格落实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器械的接收流程、清洗、包装、灭菌、监测和追溯等每个环节,杜绝发生医院交叉感染,保证手术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葆华,易小梅,詹德群,等.医院使用租赁手术器械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8):896.
[2] 周崇爱,徐彩霞.外来器械和内固定装置在手术室的使用与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B):783.
[3] 葛朝珍,倪晓平,蒋辉权,等.杭州市医院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检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3,13(4):350-351.
[4] 张志刚,吴冉,杨坤明.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3):59.
[5] 黄靖雄.清洗(Cleaning)[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3,13(6):558-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