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细化工工艺流程

精细化工工艺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细化工工艺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细化工工艺流程

精细化工工艺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整合与重构;项目化教学

课程是构成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而课程改革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核心关注点。我国传统的职业课程设置以学科课程为主体,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强调知识体系自身的完整性、系统性,尽管学科课程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及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但却缺乏与工作的直接联系,不利于学生对技术及工作过程知识的掌握,而这两类知识却往往是职业教育内容的核心。

项目教学法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依托建构学习内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合理设计教学项目,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的完整程序,完成整个教学项目。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中做”和“做中学”,可以概括性地了解到其潜在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并能够在整体性的工作情境中认识到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并理解和掌握课程所要求的技术知识和工作技能,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课程是一门核心专业课,其特点决定了实施项目化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获得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及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明确《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课程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人才介于技能型和学术型之间,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技能结构则以心智技能、创造技能为主,其掌握的技术为理论技术,而不是经验技术。

因此,《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教学应以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位,使学生具备化工技术的应用能力,适合化工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具体的课程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选择典型精细化学品的合成路线,会分析典型精细化学品生产中所用的原料和产品指标要求;能识读并绘制典型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流程图;能正确分析典型精细化学品生产中的影响因素;能根据典型精细化学品生产反应的特点选择反应器,并能对其生产过程进行操作与控制;能熟悉商品标准化技术;能对生产中的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能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安全因素和环境污染问题;能熟练使用精细化工产品测试常用的一些通用仪器;能分析和运用复配技术进行精细化学品的配方工作;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具有产品开发能力;能独立或小组协作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能积极寻找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典型精细化学品的性质、用途、生产情况和产品的包装与贮存;掌握典型精细化学品生产原料的净化及生产用催化剂的使用;掌握典型精细化学品生产的反应原理及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熟悉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熟悉典型精细化学品生产设备的结构和特点;掌握典型精细化学品的商品标准化技术;熟悉生产工艺组织过程、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熟悉精细化工小产品配方。

素质目标通过项目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

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课程设计

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先进行了相关化工企业的岗位调研,获得岗位工作任务,然后邀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召开座谈会,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并归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建更贴近和满足实际应用能力需求的能力训练体系,最后,针对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设计学习项目,确立围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这一主线,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设思路。

精细化工工艺教学内容涉及各种精细化学品的生产过程、反应装置及工艺流程,其特点是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配方及成分多、涉及的基础知识多、涵盖多个学科知识。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如何根据精细化工专业的特点及培养目标,结合我校所处的地方特色及发展需要,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使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既有重点,又能使学生在精细化工领域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并能了解本领域内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是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的关键问题。

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本课程组遵循时代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的原则,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原来的《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和《精细化工综合实验》课程进行了整合。以往是先讲授完工艺学的课程,然后上实验课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计划编制时理论教学先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各自独立,这种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培养现代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需要。项目化教学法可以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很好地衔接,理论可以最大化地指导并应用到实践中,有助于学生真刀真枪地实训,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以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所经历的原料准备、化学反应、产品后处理和综合利用及三废治理过程的典型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并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形成特点,设计了10个学习项目,分别为表面活性剂、胶黏剂、涂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合成材料助剂、农药、洗涤剂、化妆品、香精与香料,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项目化课程(见图1)。

课程进行中,可由教师分析项目要求,给学生下达任务书。根据每类精细化学品中的典型产品,一个项目设计几个任务。以涂料的学习为例,任务布置如下。

任务一:中油度红色醇酸树脂漆的生产。任务二:氨基醇酸树脂磁漆的生产。任务三:环氧酚醛清漆的生产。任务四:白色热固性丙烯酸酯烘漆的生产。任务五:醋酸乙烯乳胶漆的生产。任务六:聚氨酯乳液涂料的生产。

每个任务细化为若干小任务,以中油度红色醇酸树脂漆的生产任务为例细化如下:(1)掌握涂料的配制原理。(2)掌握醇酸树脂生产的反应原理。(3)熟悉醇酸树脂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4)熟悉醇酸树脂的生产工艺流程。(5)熟悉醇酸树脂生产设备的结构和特点。(6)掌握中油度红色醇酸树脂漆的配方。(7)熟悉配漆工艺。(8)了解醇酸树脂生产和醇酸树脂漆配制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

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课程项目教学教学实施方法

每个项目的教学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步法教学。

资讯学生根据任务要求,独立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自我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

计划以精细化工3071班为例,将全班40位学生分成10组,每组4人,小组内共同讨论咨询后得到的信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制定初步工作计划。

决策学生制定的初步计划经小组讨论,教师审核,认为具有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则计划通过。实施按照决策通过的计划,小组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后,每个小组随机抽出一人进行公开答辩。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化工行业涉及的危险品多,环境污染严重,操作条件苛刻,不可能像某些专业那样在校内建设大量的实训基地;另外,精细化工的技术保密性和垄断性也决定了在校企合作时,工厂仅限于让学生参观式的实习。故此在实施阶段有必要采取多种途径来完成任务,比如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训法、利用企业工厂的参观法、利用实验室的实验法、利用仿真软件的仿真法等。总之,要求学生不能只是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写个项目报告来应付教师。例如中油度红色醇酸树脂漆的生产采取了工厂参观法和实验室法两种方法来完成。

检查这一环节学生要上交学习成果,包括项目报告、产品实物等。通过学生自查、互查、教师检查、查看任务的完成情况。

评价评价标准分为三部分,一是专业能力,包括专业资料查阅情况和信息处理能力、实施阶段的动手能力、项目报告的完成情况和条理性、PPT制作和汇报能力、知识考核(通过试卷形式);二是社会能力,包括工作态度、团结协作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三是创新能力,能否在工作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创造性地工作。这种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静态评价,还包括对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这种动态评价是从学生接受任务开始教师就时时掌握的。最后,通过教师的点评,帮助学生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找出不足和改进措施,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内化,同时给小组和个人打分。

通过对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工3061及3071两个班实施《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验表明,实行了项目化教学之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对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

在《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中,以典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为切入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产品生产过程为载体,以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课程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会继续努力探索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工艺课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10.

精细化工工艺流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 精细化工 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精细化工生产”探讨的是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技术,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品、合成材料、涂料和粘胶、食品添加剂、香料和香精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基本原理。①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以化工生产技术人员的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设计典型教学项目。使学生能够掌握精细化工生产的基本过程、基本操作,增强安全环保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1 教学目标设计

1.1 知识目标

理解精细化工生产常见的合成单元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理解精细化工生产各种工艺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掌握检索相关文献资料的知识;掌握设备选用、原料选用、工艺流程组织相关知识;了解精细化工生产中常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2 能力目标

能通过文献、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制定精细化工生产方案;能用化学反应规律指导实际反应过程;在操作过程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对问题进行独立判断,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能正确收集、整理生产数据,对生产结果进行分析;能组织生产工艺流程、选用设备和编制操作规程。

1.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经济生产的意识;树立规范操作意识。

2 教学项目设计

选择了典型精细化学品,②设计成六个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项目内容一般是以典型精细化学品为制备和生产为引导,涵盖相关的基本知识。每个项目包括收集产品资料、选择生产工艺、设计产品小试方案等子项目。收集的产品资料包括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工业应用、目前的产量和需求量等信息。选择生产工艺包括原料选择、生产路线选择、生产设备选择、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设计产品小试方案包括所需耗材和仪器设备、合成或提取原理、操作步骤等内容。

2.1 制备肥皂

以洗衣皂的生产为引导,引领学生学习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的相关知识。要求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础知识;掌握皂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理解典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了解洗涤的基本过程;掌握洗衣皂的生产工艺。要求能选用合适的原料;能解说洗衣皂生产工艺;能实验制备洗衣皂。

2.2 制备洗洁精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合成和洗洁精的生产为引导,要求理解硫酸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典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生产工艺方法及其操作技术;掌握洗洁精的主要组成、配方设计原理和生产技术。将洗发香波、洗衣粉的生产作为扩展知识。要求能选用合适的生产原料;能设计十二烷基硫酸钠合成路线;能解说十二烷基硫酸钠生产工艺;能实验合成十二烷基硫酸钠;能设计洗洁精配方,实验配制洗洁精。

2.3 制备雪花膏

以雪花膏的生产为引导,学习化妆品相关知识。要求了解化妆品的类别;掌握典型品种的配方原理和生产工艺;掌握化妆品的乳化操作技术。要求能设计雪花膏配方;能实验制备雪花膏。

2.4 合成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生产为引导,学习合成材料加工用化学品相关知识。要求理解合成材料加工用化学品的定义、类别和作用;理解酯化反应、卤化反应等单元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典型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合成原理和生产技术要点。要求能熟练利用工具书、网络资源查询化工产品信息;能选用合适的原料;能选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生产设备;能读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生产工艺流程图;能实验合成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2.5 制备聚乙烯缩甲醛胶水

以聚乙烯缩甲醛胶水的生产为引导,学习胶黏剂相关知识。要求理解胶黏剂基本概念、粘接的基本原理,了解典型胶黏剂特点;掌握典型产品聚乙烯缩甲醛胶水的合成方法和生产工艺。要求能选用合适的生产原料;能设计聚乙烯醇缩甲醛合成路线;能实验合成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将固体胶棒的制备作为扩展知识。

2.6 提取茶叶中咖啡因

以咖啡因的生产为引导,学习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要求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代表产品;了解防腐剂、抗氧化剂、乳化剂等的用途和发展趋势;掌握咖啡因的合成方法和生产工艺。要求能设计咖啡因提取路线;能实验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

3 教学实践过程

3.1 课前准备

实施项目化教学,需要教师收集资料,充分备课。不仅要设计好项目的具体实施要求和评价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实时调整教学的具体内容,控制项目实施过程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同时需要学生根据项目实施要求,查找资料,做好课堂汇报的准备。

3.2 课堂教学

3.2.1 项目汇报

学生以组为单位,提交汇报PPT文稿。每组可选择一名同学作发言人主持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然后其余组和老师向该组提问,组员回答问题。在各组汇报、回答问题之后,老师进行总结,并讲解相关知识,点评各组的汇报。各组根据汇报情况,讨论之后,修改完善产品小试方案并再次提交给老师审核。

3.2.2 实践操作

各组在实训室里,按产品小试方案制备精细化学品,老师记录好学生表现,对各组的操作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评比评价。

3.2.3 项目总结

操作结束后,学生提交产品小试报告,经过讨论后各组派代表发言,进行项目总结。之后老师再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总结。

4 教学效果

项目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安排好实验内容,准备好实验仪器,学生只需按部就班,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加自由,面对问题的机会更多。例如在合成十二烷基硫酸钠时,需要氯化氢气体吸收装置,临时找不到合适的玻璃弯管,学生很快想到办法,利用铁架台、胶管和玻璃漏斗搭建吸收装置。在讨论胶管的耐腐蚀性能后,得出结论,氯化氢虽然会缩短胶管的使用寿命,但短期使用没有问题,且胶管的成本低,所以决定采用这个方法,实践证明他们的方法是可行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5 需注意的问题

5.1 合理选取内容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考虑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避免重复。例如我们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开设了“化学涂料生产技术”课程,在“精细化工生产”中就不再选择涂料生产的内容。

5.2 提前布置任务

为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形成文稿,做好准备,在下个项目开始前至少一周的时候就要布置任务。

5.3 给予过程指导

在课前准备阶段,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检查学生的准备进度,指导学生顺利完成项目汇报的准备工作。指导的过程是很好的与学生交流的过程,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5.4 做好耗材准备

实验实训耗材计划一般在开学前制订,以便保障教学正常开展。但在产品小试方案中,学生所选原料可能在耗材库中没有,需要临时准备。

项目化教学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具体的实施方法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在实践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注释

精细化工工艺流程范文第3篇

一、传统精细化工领域的产业发展现状

浙江传统精细化工总体发展状况良好。一是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产品销售收入320亿元。染料、颜料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位,有21家企业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农药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二位,有16家企业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形成了草甘膦、阿维菌素、毒死蜱、井冈霉素等一批主导农药生产品种;涂料、油墨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三位,有12家企业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浙江的传统精细化工与较发达的化学制药工业、新领域精细化工等相配套,成为国内中间体化学品生产最发达的省份。二是形成了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全行业中拥有龙盛集团、闰土集团、吉华化工等国内最大的分散染料生产企业;新安化工是国内最大的草甘膦生产企业;杭州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温州美丰农化有限公司的农药生产装备水平国内领先;升华集团、杭华油墨等一批企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行业龙头企业。并还有一批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中心,有18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引领行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省传统精细化工行业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产业集中度低,小企业数量偏多。**年,全省99%以上的精细化工企业为中小企业,仅有4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现有染料、溶剂涂料、颜料、油墨、农药生产企业多达1100余家,还有数百家中间体产品生产企业。由于生产工艺简单的小企业过多,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竞争、企业效益偏低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技术含量不高,装备落后。特别是一些中小规模生产企业,大部分生产靠手工操作和人工控制,重产量轻质量,重成本控制轻生产条件,先进的DCS自控系统、自动加料、自动计量等技术装备没有普遍应用。有些企业甚至仍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装备,进行以低投入换取低成本的无序竞争,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环保、安全和劳动保护问题尤为突出。传统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其排放量占到全省整个石化行业排放总量的40%左右。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增多,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不少企业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生产车间存在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过高的安全隐患,职工伤亡事故屡有发生。**年以来,化工行业共发生伤亡事故65起,死亡74人。

当前,传统精细化工的发展正处在产业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关口。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形势下,行业运行和发展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不能迅速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多年来沉积下来的环保、安全、劳动保护等问题,如果不能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企业,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严重受制。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既是传统精细化工行业解决存在问题的关键,也是全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客观要求。

二、传统精细化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的主要任务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着眼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有效控制污染产生和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坚决淘汰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技术和设备。

1、推广普及计算机控制技术。逐步采用PLC或DCS控制技术,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新建企业必须使用自动控制系统。

2、广泛应用新型节能技术。包括热管技术、热泵技术、催化加氢技术、余热回收技术等。重点推广重力式热管、化学热泵和低压液相催化加氢技术。

3、积极推广新催化技术。包括常温精脱硫新技术和以TiO2为载体的新型催化剂等,提高反应效率,降低物料消耗。

4、采用新型的分离和混合技术。推广运用膜分离技术、变压吸附技术、高效反应釜搅拌技术;采用高效节能复合塔及其塔板、新型高度混合设备、新型节能发酵罐等技术与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收得率。

(二)全面实行清洁生产

以清洁生产为抓手,从源头上控制“三废”的产生和排放,减少资源消耗和实现再利用。力争在2010年前,全省75%的传统精细化工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1、将清洁生产作为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内容。优先安排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项目,优先考虑清洁生产化程度高的企业的资格认定。加快对有毒有害原料和溶(制)剂替代的研究应用,推进产品“绿色化”。

2、着力治理结构性污染。将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实行相对集中布局,改变传统精细化工布局分散的现状。引导企业向“三废”治理条件完备的园区集中,实现环保基础设施的联建共享、主要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3、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标准和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绿色合成的指标,积极开展清洁生产产品标志、标识管理和产品认定。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对污染物排放超标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传统精细化工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标准。

(三)努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1、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根据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的原则,组建企业集团,提高规模效益,壮大企业在投资、营销及科研开发方面的实力。在资金、土地等政策上对优势企业予以倾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各地应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严格控制新办各类传统精细化工领域的生产企业。对在产业布局和环保、安全、劳动保护等方面问题突出又无力改造的企业,予以关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向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转型。

2、推动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和研究。加强产学研联合,引导企业重视利用社会科研资源。支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创建研发中心,把企业开展生产技术和装备的改进研究列入政府科技经费支持的重点内容。

3、加快提高现有技术和装备水平。针对技术与装备、生产工艺流程的现状,明确技术改造的重点环节。各级经贸委(经委)要提出要求淘汰的技术、设备和鼓励采用的技术、装备的指导意见,引导企业发展;并会同环保、安监等部门,依法对问题突出、整改不力的企业提出处罚意见,对整改无望的企业予以关停。

4、加强国际技术与经济合作。积极承接国际产业的转移,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提升产业层次,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三、传统精细化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的基本要求

(一)对精细化工各行业的基本要求

1、不得使用压缩空气、真空压吸输送易燃化工介质。若介质特性及工艺无法替代时,须对输送排气进行统一收集。

2、固体投料应设密封投料装置,不得敞口投料。以剧毒物品为生产介质的设备和母液、污水的收集槽,不得使用敞口设备,确因排渣、清渣需要,该设备应设密闭排渣装置。

3、固液分离不得使用敞口设备,淘汰真空抽滤设备。确因工艺介质要求必须使用敞口设备,须对设备布置区域作独立隔离,并设立独立的尾气排风处理系统。

4、加强职业防护。使用化学危险品原料的生产车间应改善作业环境,采用可靠的集中排风处理系统,降低有害介质的浓度。不得使用轴流风机进行通风。

5、溶剂储罐必须配备呼吸阀、防雷装置、防静电装置和降温装置。大的罐区应有冷凝系统,进行降温和吸收呼吸气。

6、提倡采用连续化生产工艺和定量化控制技术,减少“三废”产生量,提高产品收得率。

(二)对不同行业的特殊要求

1、染料行业

(1)反应工序:淘汰内衬耐酸砖反应釜,提倡采用玻璃钢与塑料材质釜;逐步淘汰人工投料的作业方式,鼓励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

(2)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的生产经反应工序后,浆料直接进行喷雾干燥,淘汰盐析工序;分散染料生产中的重氮化反应工序,淘汰传统亚硝酸钠法工艺,提倡改用亚硝酰硫酸法。

(3)压滤工段:提倡采用隔膜式压滤设备;母液必须通过管道、托盘进行收集,经综合利用后进入“三废”处理系统;滤饼应采用管道输送或密闭运输。

(4)分散染料砂磨工序:淘汰釜式砂磨机,提倡使用密闭式砂磨机。

(5)干燥工序:淘汰烘箱和滚筒干燥,采用压力式喷雾干燥或闪蒸干燥。

(6)提倡生产和推广使用液体染料,以减少助剂用量。

2、涂料、油墨行业

(1)严格执行《涂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指导书》(DB33/T461-2003)、《涂料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指导书》(DB33/T462-2003)、《涂料生产企业安全技术规程》(DB33/T463-2003)三项地方标准,规范涂料行业的生产管理。

(2)面漆、磁漆和油墨生产,鼓励使用卧式砂磨机,逐步淘汰敞开式立式砂磨机,淘汰球磨机。

(3)树脂生产应采用热载体加热、物料投放管道化生产作业方式,鼓励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不得采用明火直接釜底加热工艺,淘汰熔融法落后不安全工艺。

(4)限制新建5000吨/年以下的树脂生产项目和涂料生产项目。

3、颜料行业

(1)采用封闭式制造桶,淘汰敞开式制造桶设备,减少污染。

(2)采用隔膜式压滤机和自动化带式干燥设备,淘汰箱式压滤设备和箱式干燥设备。

(3)采用锤式粉碎设备,淘汰涡轮式粉碎设备。

(4)包装车间应配有除尘设备。

4、农药行业及中间体行业

(1)不得采用非金属管道输送有机化工危险品。若生产过程无法避免时,对输送管道应作可靠的防静电措施。除物料装卸场所临时使用外,正常生产流程中的物料输送应使用刚性管道,不应使用柔性塑料管。

精细化工工艺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精细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089-02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更应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自2003年招生以来,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适时开设了《精细化工生产技术》这门课程。通过近十年的建设,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两轮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定位

《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是应用化工技术等相关专业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典型精细化工产品工艺路线的分析与选择、催化剂的选择与使用、生产设备的选择、生产工艺流程的组织、生产操作及控制,生产异常现象及故障排除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其逐步成为具备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化工类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课程目标

能力目标 能检索各种文献资料并加以处理;能根据现有的资料制定出产品的小试方案;能运用各种单元反应的原理分析产品生产中的影响因素,优化小试工艺条件;能选择合适的药品、辅助材料等原材料,并能对各种原材料是否合格进行判断;能正确进行投料和卸料;能合理选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并安装、调试;能根据小试方案组织实验室制备,并能及时发现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能选择合适设备对制备的中间产品、粗产品进行分离提纯等;能使用常规分析方法和实验室常用分析仪器对中间产品、粗产品、产品进行检测,实现对小试过程的质量监控;能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进行无害化处理;能正确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并能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对小试实验进行正确的判断;能根据小试过程拟定出合理的产品工业化生产方案,并能对所设计出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能利用所学知识改进现有工艺和优化配方等。

知识目标 熟悉检索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和途径;掌握磺化、卤化、还原、酰基化、烷基化、氧化、缩合等单元反应的反应机理,掌握其反应规律及特点;理解“7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节约、安全)管理”的内涵,并能在实验过程中自觉遵守;熟悉实验室常见事故和应急处理办法等;掌握精细化工实验(实训)室常用的设备如电动搅拌器、加热装置、离心分离机、真空泵等的使用方法;熟悉过(抽)滤、蒸馏、萃取、重结晶、分馏等单元操作的原理;掌握旋转粘度计、旋光分析仪、阿贝折光仪、分光光度计、熔点测定仪等常规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数据的记录、收集与处理的方法;熟知实验室及企业生产车间防火防爆防毒害等防范方法及措施;熟悉常用精细化工过程放大的方法和原理;理解配方原则和生产工艺条件确定的方法;熟悉生产原材料的选用原则和检测方法;熟知物料的处理方法和加料方法等。

素质拓展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为将来在企业从事的化工操作、化学检验、生产控制与管理等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与人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节约、环保、低碳、成本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通过“7S现场管理”使学生养成规范管理的意识;在实验数据、现象记录及报告书写时,体现出诚信、规范意识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胆大心细、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小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项目汇报答辩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谈话,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体现出尊重他人、文明礼貌的素质;培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和迎接挑战的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意识等。

课程内容的整合

根据能力和知识目标的要求,我们把课程内容进行了知识结构的整合与重构,将原来理论知识体系下的章节内容整合为四个项目,选择了四大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过程作为载体实施教学。

项目一: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生产。通过项目实施,学生掌握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及分类,化学结构与性能,学会认识与选择原料,掌握磺化工艺特点及常用磺化工艺,能够根据工艺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及条件控制,制备出产品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项目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生产。通过项目学习,学生了解合成材料助剂的分类、常用助剂品种及典型产品(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合成原理,学会认识与选择原料,确定合成路线,掌握酯化反应基本原理,选择合适的酯化工艺并根据工艺正确选择生产设备及设备条件控制,制备出产品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项目三:食品抗氧剂——丁基羟基茴香醚的生产。通过项目实施,学生掌握食品添加剂的特点及分类,常用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原理及合成工艺,学会认识与选择原料,确定绿色合成路线,掌握工艺特点并能够根据工艺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及条件控制,制备出产品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项目四:乳胶涂料的生产。通过项目学习,学生了解涂料的定义、组成及分类,熟悉常见涂料的品种及乳胶涂料的配制方法,掌握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方法,学会认识配方各种原料的性质与作用,合理选择生产设备及设备条件控制,制备出产品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等。

教学组织实施

本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也应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和组织本课程的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出生产任务,以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引导学生课堂理论学习,课程的系统性与讲课的发散性兼顾,让学生充分领略到精细化工领域的生机与活力。

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实施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技能水平的提升,但并不能因此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项目的实施需要必要的理论知识支撑。但理论知识讲什么内容、怎么讲、讲多长时间等问题需要教师认真思考。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最主要内容、核心工艺及学生自己难以自学的内容等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认真讲解。笔者在《精细化工生产技术》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将每一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点一一列举出来,筛选出最核心内容、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及典型工艺在课堂上讲解,以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整个项目。例如,项目一“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生产”,我们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磺化工艺原理及常用的磺化工艺及特点介绍给学生,其余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在“必需、够用”原则的指导下进行集中理论讲解,为项目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实验教材为中心的套管式教学,不能给学生更多动手机会和动脑时间。采用项目化教学,学生不再拘泥于实验教材,通过广泛查阅资料,优选工艺制定小试方案,并以小试方案为依据,组织实验室产品制备,根据实验室制备过程优化工艺条件,选择合适的工艺、合理的设备给出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方案。

凸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参与度高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在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须要学生向教师及其他人分别展示自己的作业、产品、方案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将项目小试方案、制备出的产品、工业化生产方案等进行介绍和展示。汇报过程也是学习过程,学生在汇报时允许其他人评论并提出不同意见,通过思想的碰触,经常能够迸发出很多新观念、新方法,更有一些书本上不曾涉及的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解决。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及完成任务的质量、数量,采用产品评价制,以平时项目考核为主,期末理论考试为辅的考核方法。将考核评价设计为两部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期中过程性评价分为教师评价(课堂汇报+实训操作+项目完成报告)、小组评价及自我评价;终结性评价包含自主项目评价及知识考核(考试)两部分,与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相比更加合理。

《精细化工生产技术》以典型精细化工产品为载体,呈现真实的生产过程。教学中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积极性更高,通过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加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工程技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和实验技术能力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毕业生反馈发现,学生到企业后上手快,能适应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并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需要进行不断创新与总结,善于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熊熙,尹洪.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吴雨龙.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高职课程教学质量——以《精细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为例[J].广西轻工业,2009(6).

[3]陈群.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2010(7).

[4]姚小平.《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1(1).

[5]徐怀春,刘俊,赵宁东.有机化学及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广东化工,2012(12).

[6]许金星,毕浩娟.“IC版图设计及应用”课程项目化教学总结[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2(4).

[7]朱曙光.高职《数字测图》项目化课程的实施总结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0(21).

[8]陈小中.高职课程项目化实施教学效果分析与总结[J].福建电脑,2011(5).

精细化工工艺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工工艺 课程改革 产学结合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工工艺类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有机化工工艺、无机化工工艺、精细化工工艺三大部分。无机化工工艺涉及氨、硫酸、磷酸、纯碱、烧碱等无机产品的生产工艺:有机化工工艺涵盖了烃类、C1~C4系列(甲醇、乙酸、丙烯腈、芳烃等)等有机产品的生产工艺:精细化工工艺则主要介绍染料、涂料、胶黏剂、颜料、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工艺。

一、课程现状

目前多数高职化工工艺类课程的授课方式以教师的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不足;教材内容组织结构固定,不能体现地方化工企业工艺岗位群的知识需求。无法与地方化工企业主打产品的工艺形成良好对接:课程评价方法多以终结性的理论考试为主,考完就忘,谈不上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对此,为更好地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指导思想,形成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工工艺类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1.精选内容,整合课程

自编教材本着高职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加强针对性实用性” 的方针。建议将三门课程的传统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门新的综合性化工工艺类课程, 自编授课教材。

课程内容的选取以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原则,注重与学生职业能力的良好对接。具体实施上:① 对院校周边各化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听取企业或行业专家的意见。② 大量收集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信息,明确化工工艺岗位群的知识需求。③ 最终以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确定有机、无机、精细三种工艺内容的比例。教材中可适当加入企业文化、企业工艺技术发展过程等内容的介绍.为学生提供就业面试信息的同时.兼顾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2.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大实践教学比例

应用化工技术是典型的工科专业,就业岗位对实践技能的要求远远超过理论知识,化工工艺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必须有完善配套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尽可能地实现工艺生产过程的再现,让学生接触实际的生产工艺流程。基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在校内建设真实的工艺生产流程是不实际的,所以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单元操作模拟、仿真实验室为主,最重要地还是要多发展校企合作企业,与企业密切接触,大力发展“厂中校”。加大现场教学的力度。

3.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项目引导,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方法上,课程整合后应由理论向实践逐步倾斜,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使教学方法和模式更加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综合采用动画演示、视频播放、仿真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如一些危险性较大的生产工艺,可采用视频播放和仿真教学的方式;其它工艺过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用现场教学模式,以增强授课内容的直观性。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可将同一产品的生产工艺作为一个项目,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资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或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立即进行相关的实验或实训,理论与实践穿行。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倾向,可重点选修某些工艺项目,提高学习和就业针对性。

4.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授课效率

在教学团队的组成上,做到专兼职教师合理搭配。一方面充分发挥专职教师课堂理论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兼职教师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配合课程的现场教学。

5.建立合理有效的学生考核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施手段必须有新的考核方式与之匹配。应改革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制度,建立理论考试和实践动手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保留一定比例理论考试的基础上,引入实地流程讲解、流程设计分析、小论文、仿真操作等考核方式,将实践技能的学习与考核和谐统一。

三、课程改革的意义

通过对三门工艺课程的整合,削枝强干,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自编的综合性工艺教材,便于体现工艺类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启发学生对比认识不同工艺的特点,形成合理、互通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知识+技能” 的全方位考核方式可弥补部分学生理论基础较差的现状,增加其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将理论教学、仿真训练、现场参观、实际操作融为一体,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对生产工艺流程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教师在组织和实施现场教学的过程中,有机会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一方面提高实践能力,重构教学能力,提高双师素质:另一方面更加了解现代企业需要怎样的技术人才,使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实用性。

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在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可与学校签订“订单式教育”协议,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围绕企业生产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量体裁衣,满足企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节约新员工人职培训的时间和成本。学校在此过程中.有利于找准自身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增强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最终实现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和谐发展。

化工工艺类课程作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是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