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能机关创建情况汇报

节能机关创建情况汇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能机关创建情况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节能机关创建情况汇报

节能机关创建情况汇报范文第1篇

州机关事务管理局:

根据安排,现就XX市2020年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活力创建”浓氛围

自2020年9月9日XX州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工作培训会以来,XX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狠抓落实,以“绿色环保、节约先行”为切入点,以节水电、降能耗为行动基准,全面推进全市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

(二)建立“精兵强将”壮队伍

为确保“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特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共同下发了《关于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工作的通知》(仁管发〔2020〕1号)文件,并成立了XX市“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办主任任组长,市政府办副主任、市发改局局长、市财政局副局长、市政务中心主任、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任副组长。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好全市“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督导推进全市各单位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市级创建行动并组织实施,督促、指导各单位机关创建工作的业务指导及培训。

从市政府办、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抽调专人充实强化创建队伍。同时,市财政局负责在创建工作中加大政府绿色采购的力度,并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

(三)强化“行动目标”强管理

为引导全市各单位形成节约环保、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让全市朝着节约型经济发展、节约型社会建设,我市通过创建行动,逐步建立管理规范、执行有效的节能降耗长效机制。

XX市计划2022年创建43个单位,2020年创建批次22个单位,目前年度计划已完成,完成率100%。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高。市直各部门认为此项工作仅仅只局限于环境卫生方面,加之未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对各项政策是知其一不知其二,致使工作调度出现无序的情况,在合理兼顾方面做得不够。

(二)业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此前并不属于我市机关事务管理业务范畴,自接手以来,由于工作涉及面较广,涉及事项较为琐碎,加上业务不精,因此在各个单位日常工作调度中缺乏精准、高效的管理水平。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做好机构职能转变工作。做好局机构职能转变工作,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建立协调顺畅的协作配合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

(二)强化管理、创新机制。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各项工作规定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安排、审核、监督等相关制度,加大对全市节约型机关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力度。创新工作机制,与全市各部门、以及周边各县实行客情信息互通,统一协调,集体联动。

节能机关创建情况汇报范文第2篇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并配合市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开展节能执法检查的工作要求,财经工委会同城建环保工委,于7月上旬至8月下旬,对本区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了专题调查。7月中旬,课题组专题讨论并制定了调研方案。7月下旬,x副主任带队走访区经委,并召开区发改委、经委、科委、建交委、财政局、环保局、房地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负责人的座谈会,了解本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情况。8月上中旬,走访了xx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等单位,实地察看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设施改造情况。8月下旬,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视察宜家家居、xx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xx龙华水质净化厂,听取了区经委、区环保局、区机管局和三家被视察企业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并进行座谈交流。现将有关调查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实现,将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来加以落实,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本市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责任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推进、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方案。2007年初成立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区经委下设节能办,形成了由政府、部门、用能企业组成的产业节能三级管理架构体系。制订《xx区产业节能减排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08-2010年)》、《xx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xx区能源统计实施方案》等配套规划和制度,明确总体思路和政策导向,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

(二)抓住重点环节,深化重点监管。在加强能源统计、摸清能耗底数的基础上,对年耗3000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和500吨标煤或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楼宇)等能耗大户实行重点监控,重点管理,重点服务。以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紧紧围绕我区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减排目标,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突出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黄浦江准水源保护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漕河泾开发区和都市型工业园区、高校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等专项整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三)吸引市场参与,探索“2+x”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利用xx区的科技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节能服务中心、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两家专业机构合作,探索市区、区院“2+x”的节能合作模式。依托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用能单位做好节能计划和项目建设,试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效益分享模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快结构调整,增强推进实效。结合以发展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低能耗、高产出的现代服务业对地区增加值的贡献,重点锁定污染严重、高耗低效、限制淘汰类的行业和企业,控制高耗能企业及项目享用资源和能源,“十一五”期间纳入计划调整的高能耗企业约30家。重点推进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和建筑节能,固定资产投资“批项目,核能耗”,新建建筑执行国家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既有住宅结合旧小区平改坡工程实施综合节能改造,将创建节约型工地、施工现场节能降耗纳入建设施工工程项目的监管考核内容。严格控制排放总量,通过环保审批制度,坚决杜绝不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定位的新项目设立,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积极促进落后或污染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五)强化政策引导,鼓励自主创新。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节能减排领域的示范性应用项目,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引导区域内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如对xx多佳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的“军团菌的源头治理及其监控”等4项涉及生化环保工艺、环保设施自控和节能技术的自主创新项目财政支持362万元,并带动企业投入超过1600万元,体现了政策资金的放大效应。在创新资金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计划项目中,每年以不低于10%的立项比例,支持能源循环利用、清洁和新能源及环保、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

(六)普及宣传教育,树立全民意识。通过报刊、有线台等新闻媒体,改版xx区“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网站,宣传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开展“机关节能,从我做起”系列活动,发挥区级机关的表率作用。开展学校节能减排主题教育,打造xx绿色教育品牌。利用“五进社区五到家”社区平台,向全区30多万户居民发放百姓手册,介绍和宣传日常节能环保知识。开展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普及节能减排知识。

2007年我区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15.65万吨标煤,单位增加值能耗0.307吨标煤/万元,下降4.49%;so2年排放总量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为到2010年底控制在904吨/年以内,我区则提出要控制在500吨/年以内,截至2007年末,已控制在631吨/年以内;截污纳管率区“十一五”规划目标从期初的92.5%提高到95%,截至2007年末已达到94.1%。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我区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节能减排初见成效,任务依然艰巨。大型企业迁移导致gdp骤降,增加了单位能耗指标的压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耗总量虽见效显著,但涉及人员、场地等因素,矛盾突现。楼宇经济发展较快,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导致管理部门控制能耗缺乏抓手。区域内河道众多,局部污染仍存在,污水处理厂家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截污纳管率的指标完成与居民实际满意度仍有差距。

(二)能源统计初具体系,基础仍待夯实。能源统计体系虽已建立,但数据准确性、前后可比性等仍有待完善。xx区域范围大,企业分散,目前重点跟踪企业仅占区域总能耗的42%,不可控因素仍较多,且受人力、财力限制,扩大监控范围难度较大。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虽已制定,但制约措施的实效还有待提升。

(三)财政政策显现效应,配套尚需完善。财政政策的覆盖面侧重于企业,事业单位的积极性调动不够。节能产品及生产企业数量不少,产品目录和质量控制缺乏统一的权威标准,且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政策扶持偏重于资金的直接支持,财税政策、价格体制、示范激励等综合效应的体现不够明显。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工作尚需加强。

(四)全民意识有所增强,践行动力不足。节能减排成功企业的经验推广尚不到位,部分企业过分看重当前利润和成本投入,缺乏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积极性。党政机关节能表率作用发挥不够。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居民群众更看重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意识未能更多地付诸行动。

三、几点建议

(一)聚焦世博主题,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性。结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演绎,正视整治废水废气排放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努力使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居民更加满意。加快田林和吴中泵站、蒲汇塘水域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南线干管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如期竣工。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视野来认识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广、宣传和使用节能产品,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二)健全法规制度,强化节能减排的约束性。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完善统计评价体系,执行能耗报告制度,拓宽监管覆盖面,形成有效的动态监管网络和考核评审机制,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深入调研,配合市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等政策法规,研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重点行业能源消耗增量的控制办法,切实解决目前所存在的法规缺失和体制障碍,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三)合理规划布局,提高节能减排的绩效性。坚持节能减排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机结合,按照“十一五“规划,知难而上,有序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的调整淘汰。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学研联动机制,培育中介组织,依托专业力量,聚焦示范项目,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高节能减排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打造信息平台,畅通供需渠道,组织经验交流,引导和帮助企业实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升实效。加大政府采购向节能减排倾斜的力度,率先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

(四)完善政策体系,调动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制定完善区节能减排扶持政策,重点研究财税政策和专项资金的综合使用,激励方式和受益范围的合理界定,资金投入和产出效益的科学评价,加大对重点扶持领域、项目、产品和单位的倾斜力度,并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资金的引领效应。加强市区联动,积极向市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多领域、大范围地实施节能成效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节能机关创建情况汇报范文第3篇

奋斗目标是:全省接待国内游客3.3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350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5%和15%;旅游总收入2900亿元,同比增长19%。

一、立足全局,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积极融入全省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争取省委、省政府上半年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争取省人大支持下半年完成《山东省旅游条例》修订工作,从立法和政策层面确立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借助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将旅游业融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重点支持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水城联合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以打造温带滨海旅游连绵带为目标,全面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规划》,重点开发滨海度假酒店集群,力争年内开工一到两个重点项目。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选择一处较大岛屿或宜于封闭的半岛,争取享受国家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有关政策。利用国家准许外国籍邮轮在华多点停靠政策,加快半岛邮轮码头建设,着力构建青岛、烟台、威海三大停靠港,逐步将青岛港打造成邮轮母港。

(二)高质量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始终把旅游大项目建设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三季度召开第三次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现场会,重点推动改造提升一批传统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一批休闲度假高端旅游项目,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力争全年新增4a级以上旅游景区15个,完成旅游投资1000亿元。推动泰山、“三孔”、蓬莱阁、刘公岛、崂山、南山等著名景区,配套开发演艺、餐饮、住宿、购物项目,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抓住国家扶持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机遇,加快发展以沂蒙老区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加大旅游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力度,推出一批市场潜力大的重点项目和创意,参加国际性、区域性重大经贸、旅游招商活动。抓好省委、省政府去年在香港、日本、韩国举办的大型招商会签约旅游项目的跟踪落实。发挥《全省重点旅游项目进度数据库》的作用,对在建、拟建、签约重点旅游项目进展情况实行月调度和动态管理。进一步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引进国外著名旅游规划咨询公司进入山东旅游规划市场,与国内、省内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共同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和重要旅游城市、跨区域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省重大旅游项目专家评审制度。与省相关部门合作,研究制订《新文化旅游遗产标准》,引导重点旅游项目强化文化支撑,精细施工,高效管理,培育“遗产型”旅游项目。

(三)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参与三次产业结构性调整,着力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精品培育成旅游产品。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共同开发产品、培育市场、完善保障机制,引导旅游消费。围绕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加强与文化部门合作,探索建立部门合作机制,共同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培育文化节庆、旅游演艺以及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

(四)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继续实施旅游大企业培育工程,全省重点培育10个左右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选择一批规模实力较大的旅游企业集团,如山东银座旅游集团、烟台南山旅游集团、青岛城投旅游集团、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等,支持其开展跨地区、跨行业战略重组。支持山东黄金集团、鲁信集团、青啤集团、烟台张裕集团、潍坊景芝酒业集团、德州皇明集团等,将旅游板块做大做强。支持鲁商集团利用其商业网点和销售平台,进行食、住、游、购、娱旅游要素一体化开发试点。打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整合资源,组建一批以旅游为主业的综合性旅游大企业集团。

二、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产业

(五)推动各级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升级。以“五级联动创优工程”为抓手,一是在县级以下重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利用中央和省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强旅游项目、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旅游引导标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县域旅游服务功能;引导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突出生态、乡村、民俗特色,完善旅游要素,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力争全年新增3—5个旅游强县、30个旅游强乡镇、50个旅游特色村。二是对照优秀旅游城市评选条件,指导全省35个优秀旅游城市严格按照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标准修订城市旅游规划,重点加强城市旅游集散、咨询、救援、自驾车营地体系,城市特色街区、城市美化亮化和夜生活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城市旅游功能和旅游要素的聚集度,加快从“旅游城市”到“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转变。三是引导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泰安、济宁曲阜全省首批6个优秀旅游城市,学习借鉴杭州、大连、成都创建最佳旅游城市试点市的经验,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文化景观以及城市发展水平,高水平规划筹划,开展最佳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重点培育在国内外有特色、有竞争力的项目,加强对唯一性、代表性文化资源的保护,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多语种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游客和市民的满意度。下半年,省旅游局组织国内外专家对启动创“最佳”的城市进行评估检查,择优向国家旅游局推荐,打造二至三个国际知名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 (1) 测绘工作计划

2011年人民检察院工作计划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六)开展“旅游质量提升年”活动。将2011年确定为“好客山东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出台《好客山东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加快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一整套涵盖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接待服务、旅游安全管理的旅游标准体系。深入宣传推广《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在全省服务业行业组织开展“好客山东”服务竞赛活动,评选出“好客服务”100名金质奖、1000名银质奖、10000名铜质奖,营造人人代表“好客山东”、处处体现“好客山东”的社会氛围,履行“好客山东”的庄严承诺。把《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落实情况纳入对优秀旅游目的地、省级旅游强县、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以及星级饭店、a级景区、a级旅行社的创建标准和复核、暗访内容。以贯彻《旅行社条例》和《实施细则》为契机,加大对旅行社的管理,严肃查处超范围经营、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运用市场机制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扶强扶优、优胜劣汰的旅行社管理机制。严格对外省旅行社驻鲁办事处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全面加强旅游诚信建设,开展诚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健全完善旅游目的地环境评价体系,组织开展游客满意度测评,定期《山东省旅游质量公报》。

(七)加强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正式启用旅游卫星帐户统计体系,建立山东旅游资源数据库。发挥信息化在提升服务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旅游数字化平台建设,形成覆盖全省各级旅游管理机构、各旅游企业的省级目的地数字旅游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12301”旅游服务热线功能,畅通投诉渠道。加快推进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的数字化建设,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4星级以上旅游饭店以及3a级以上旅行社要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推广旅游品质保障系统。整合各类旅游“一卡通”,推广使用“好客山东旅游卡”,完善提升功能,形成全省统一,集旅游咨询、城市交通、游览、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于一身的便民利民惠民“旅游一卡通”。

(八)认真落实全国旅游减排规划。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广泛引入低碳发展模式,鼓励支持各类旅游企业广泛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突出抓好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的节能减排。争取国家旅游局支持,依托德州皇明集团太阳谷微排国际酒店制订国家星级旅游饭店节能标准,力争全省旅游饭店、旅游景区节水节电量每年同比下降5%,提前一年实现国务院提出的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的目标。大力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理性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转变市场营销方式,培育旅游消费热点

(九)将“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的重点由推介形象为主向推介形象、营销产品并重转变。围绕打造“好客山东”旅游产品品牌体系,强化全行业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意识,区分不同市场需求,加大产品开发营销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涉旅企业参与的原则,形成产品开发营销的工作机制和政策引导机制,加快实现从以资源换市场向资源换市场、市场换市场“双轮驱动”的转变,即依托9400万人口庞大的省内旅游市场,与友好城市、主要客源地、区域旅游合作伙伴等建立市场互换机制,互为客源、互为市场、互利共赢。各市要重点面向国内市场,通过区域旅游合作,推出地方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旅游产品。省旅游局重点与港中旅、中青旅、上海春秋国旅、康辉国旅、携程等战略合作单位以及境外大旅行商合作,面向日韩、俄罗斯、东南亚、港澳台等主要入境旅游市场,组织引导旅游企业开发推出一批历史文化、滨海度假旅游产品。与北京、上海、广州等欧美远程游客中转站城市合作,推出一批对接连线的旅游产品,间接吸引欧美远程游客。全省重点培育“观世博、游山东”和“好客山东贺年会”两大产品。“观世博、游山东”要以“唱响好客山东、喜迎世博宾朋”为主题,以文化旅游和滨海生态旅游为重点,整合全省重点旅游景区、重大旅游节庆活动以及鲁菜资源,扩大影响面,增强吸引力。在办好首届“贺年会”的基础上,7月份启动“贺年会”筹备工作,提前动手,创新策划,丰富内容,科学安排,办一届高水平的“贺年会”。

(十)将市场开发与培育旅游消费结合起来,促进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加大对发展旅游消费重大意义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对发展旅游消费重要性的认识。继续组织开展“山东人游山东”活动,与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委、教育等部门合作,推动开展职工带薪休假旅游、修学旅游、老年旅游以及家庭旅游。与省邮政公司合作,实施“旅游下乡工程”,发挥城市带动农村、旅游带动农业的作用,实现城乡旅游市场的互动。出台《山东省全民旅游休闲纲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惠民措施,扩大出游规模,提高出游率,培育城乡居民新的生活方式。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开展“全国百城游山东”活动,重点开发环渤海、长三角市场,拓展珠三角、中原、东北、西北市场。把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开发作为扩大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培育一批山东著名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品牌,创建旅游商品营销联盟,推进联销经营。紧紧抓住世界经济普遍回暖、入境旅游市场日趋活跃的机遇,大力开发入境旅游市场。对日韩、港澳台、东南亚等近距离入境旅游市场,实行“以出境游促入境游”,建立客源互动机制,促进主要入境旅游市场实现较快增长。进一步完善入境旅游奖励政策,调动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开发入境旅游市场的积极性。将出境旅游纳入统计考核指标。 [2] 测绘工作计划

2011年人民检察院工作计划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十一)创新鲁菜,发展文化主题酒店,培植旅游消费新的热点。以“贺年会”为平台,实施鲁菜振兴规划,扩大鲁菜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餐饮在旅游要素构成中的市场份额。争取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鲁菜创新发展的意见》,重点支持鲁菜创新和人才培养。按照养生、绿色的原则,加快鲁菜标准化建设。在星级饭店、旅游餐馆,以及纳入“鲁菜馆”管理的社会餐馆等,全面推广鲁菜,支持涉旅饭店、餐馆等培育1—2个特色鲁菜菜品。着力培育以鲁菜为主体的“贺年宴”品牌,将“贺年宴”打造成弘扬鲁菜文化、培育创新型鲁菜人才的重要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饭店品牌,支持鼓励发展形象鲜明、有齐鲁文化特色的主题文化酒店。将“山东客栈”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主题酒店。

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和旅游部门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十二)全面推进职业化导游团队建设。严格职业化导游团队的准入。对职业化导游团队导游实行分级管理,推荐一批高素质的职业化导游,参加接待国家级、省级、市级不同层次的重大政务接待活动。对在岗并经过考核合格的职业化导游员给予一定的政府津贴,并享受不同的出国考察、奖励、免费培训政策。实行动态化管理,对不符合职业化导游团队条件的导游实行退出机制。支持泰山、三孔、蓬莱阁等著名景区开展聘请退休老教师、老专家等从事高层次导游服务工作试点。

(十三)加大旅游人才选拔培训力度。组织鲁菜研究所、山东旅游项目策划中心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高管人才。上半年省市旅游部门、旅游企业联合,举办大型山东旅游人才招聘会,聚合各类人才参与我省旅游建设。以服务全省旅游发展为基点,充分发挥山东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在旅游培训、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山东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培育成全省旅游人才培训的主渠道。鼓励和组织有关高校与专家开展山东旅游的重大课题研究。支持省内高校重点旅游学科建设。进一步健全省、市、县、旅游企业四级培训体系,加大对旅游培训的投入,提高培训层次和质量。

(十四)加强旅游部门执政能力建设。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市县旅游部门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创造性地落实“三定方案”,全面提高旅游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加强旅游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省旅游专家委员会在旅游创意、项目策划、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作用。继续举办“旅游创新奖”,用好“旅游局长博客群”,广泛吸纳网友的意见建议。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常态化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更加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旅游部门要结合“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大力弘扬“热情好客、认真办事、创新务实、勇于奉献”精神,培育“好客山东”机关文化,率先成为“好客山东”的践行者。

  3   测绘工作计划

2011年人民检察院工作计划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节能机关创建情况汇报范文第4篇

尊敬的____省长:

非常欢迎莅临____检查指导工作!现将____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市情

____以煤起家、以矿兴城,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城市,1956年建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市隔河相望,辖6县(市)4区和1个____新区,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总人口366万。____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古称山阳、怀州,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许衡、朱载堉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竹林七贤”的聚集地、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现存我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河南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清代建筑群——嘉应观。拥有文物保护点3014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8处。____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城市之一,是全国唯一一个南水北调工程横穿城区的城市。境内有焦枝、焦太、焦新、月侯四条铁路,高速公路与京港澳、连霍、二广等国家干线高速连通,“县县通高速”、“乡乡通二级”、“村村通硬化路”。____风景秀丽、物华天宝。____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闻名遐迩,春赏山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览冰挂,拥有国家5A级景区3家。____是怀地黄、怀山药、怀、怀牛膝的原产地,“四大怀药”以药材地道、疗效神奇成为中医药文化的瑰宝。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____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以转型开辟发展新天地,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__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76.3亿元,增长11.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5个、1.2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收入160.9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1亿元,增长14.3%;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分别达2414元、4718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2元、144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3亿元,增长14.2%。固定资产投资1120.2亿元,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2亿元,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6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10113元,增长13.6%。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88.9亿元,同比增长1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8.5亿元,同比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192.7亿元,同比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3亿元,同比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分别增长11.5%和12.5%。

(一)狠抓转型战略谋划。这些年____一直在探索转型发展道路,并经历了四次变迁:一是由单一煤炭向传统工业转,二是由传统工业向新兴产业转,三是由旅游业发展向第三产业全面繁荣转型延伸,四是由二三产业转型向一二三产业和城市全面转型延伸。正是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转型发展非常紧迫。20__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下发后,我们抢抓机遇,积极对接,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战略构想。20__年2月,省政府印发了《____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开启了____全面转型发展之路。市委新班子调整后,我们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意见》,进一步理清完善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即坚持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一个战略”,突出抓开放、抓城镇化、抓改革创新、抓创造新优势“四个重点”,强力推进铁路、公路、能源、水利、生态、信息化、新区产业集聚区、教育、文化体育、开放型经济“十大建设”;明确了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动员全市上下为实现“建设转型示范市、再铸发展新辉煌”的____梦而努力奋斗。目前,全市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思转型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做示范求跨越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二)狠抓重大转型项目。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到重要位置,省市重点项目均实现了计划新开工项目百分之百开工、计划竣工项目百分之百竣工、计划投资百分之百完成。20__年,29个省考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4.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77.9%,居全省第2位。43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8.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67%;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7个,比20__年增加13个。今年实施市重点项目500个(第一批),总投资252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612亿元。在重视项目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____的长远发展,积极谋划郑焦城际铁路、桃花峪黄河大桥等,着力提升交通水平;积极谋划____海关、综合保税区等,着力提升开放条件;积极谋划龙源电厂、____电厂迁建等,着力提升能源支撑;积极谋划城市水系、林业生态网络,着力提升生态质量。今年,我们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了总投资831.7亿元的十大建设,当年计划完成投资274.3亿元。为确保十大建设落到实处,实行了市五大班子领导分包十大建设责任制,明确每一大建设项目由一位常委带头领干,人大、政府、 政协、____军分区班子领导全面参与、共同推进;推行了十大建设“七个一”工作法,即一大建设、一套班子、一本台账、一周一例会、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观摩、一年一考核。目前,十大建设正在快速推进。

(三)狠抓转型发展平台。按照“三规合一”“四集一转”和产城互动的要求,围绕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千亿元产业集聚区目标,每年每个产业集聚区至少新开工建设2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平台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产业集聚区呈现出规模扩张快、入驻项目多、产业层次高、承载能力强的发展态势。20__年以来,各产业集聚区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64个,总投资1200亿元。20__年,各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4.7亿元,是20__年的3.1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980.6亿元,是20__年2.7倍;入驻规模以上企业391家,比20__年增加210家。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武陟县产业集聚区分别被省政府授予“20__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和“20__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

(四)狠抓城市组团转型。突出多中心、组合式、紧凑型、复合型城市理念,编制了组团式城市发展规划,积极构建“核心城市—城市组团—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城乡架构。在核心城市重点抓了几个大工程:一是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在____境内全长76.41公里,工程总投资95.77亿元,总占地3.64万亩,征迁工作量占河南段的50%以上。____市把工程建设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天字号”工程,举全市之力,征迁8822户3.55万人,拆迁186.3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137.87万平方米,在建52.02万平方米,拆迁企事业单位84家,建设跨渠桥梁9座、市政管道96条、各种线路683条。整个征迁过程中,未发生一起强行拆迁,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同志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河南省____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确保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的做法很有特点,很有成效。”二是郑焦城际铁路。预计2014年底通车,届时____到郑州仅25分钟车程。三是城市水系。总投资66.9亿元,建设灵泉湖、东湖、影视湖、龙寺、圆融五座水库,形成贯穿城区东西总长48公里的水体景观、贯穿城区南北总长50公里的城市带状公园,与南水北调总干渠河道形成“六纵四横”城市水网。今年7月底,引黄入焦工程竣工,届时黄河水将进入____中心城区。四是环城快速通道。总投资30.1亿元,去年已开工建设,工程完工后将大大提升____南北通行水平。五是北部山区治理工程。取缔私挖滥采,实施生态治理恢复,规划建设黎明脚步公园、武钢粘土矿遗址矿山公园等。

(五)狠抓工业转型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一是加快支柱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装备工业、汽车及零部件、铝工业、煤盐联合化工、能源工业和食品工业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培育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20__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76家,主营业务收入3629亿元,增长15%。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四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1%、19.2%。二是加快创新能力培育。去年新增省重大科技专项3项,总数达6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总数达34家。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总数达10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居全省第2位。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3家、71家,总数居全省第3位。三是加快两化融合发展。创建省首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2个、示范企业10家。智慧____成功签约,数字____建设加快,无线城市完成投资5.1亿元。

(六)狠抓农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由高产稳产向优质高效转变。一是主攻粮食单产。去年粮食实现九连增,总产204.8万吨,增产4.3万吨。夏粮单产511.1公斤,居全省第一;玉米高产创造两项全国新纪录。二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有序推进,八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加快。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面品、怀药、乳品、肉品、玉米、果蔬、调味品、饮品、林产品九大农业产业化集群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6.3亿元、利润46.2亿元、税收16.9亿元,分别增长15.8%、17.3%、16.1%。三是提高组织化机械化水平。去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3家,总数达293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0家,总数达3208家,覆盖率达45.6%;新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28.5万亩,总数达62万亩。20__年,我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这是全国首家地市级全国农机化示范区。20__年,主要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6%,为全省第一,居全国前列。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治理水土流失,发展节水灌溉,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今年年底将实现平原地区全部用上自来水,山区丘陵区全部吃上水,让人民群众彻底告别吃水难,吃上放心水,吃上安全水。

(七)狠抓旅游转型升级。一是规划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月山寺)、圆融寺、太极拳、韩愈、黄河(嘉应观)、妙乐寺遗址、药王庙、影视等十大文化旅游园区。二是强力打造“太极故里·山水____”两个世界级品牌。三是狠抓景区创A,神家山、青天河创建成国家5A级景区,影视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四是推进标准化建设,云台山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和全国首批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云台山景区数字化技术应用规范上升为国家标准。五是强化“不让一位游客在____受委屈”的理念,提升服务水平。20__年,全市接待游客260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3亿元,分别增长14.2%、16.5%。

(八)狠抓转型发展动力。深化改革方面,核减事业单位64家,市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全面实施。完成第十批 行政审批项目清理。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我市成为全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示范点。深化教育改革,我市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国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市成为国家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市,6县(市)全部成为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市),零差率销售药品3.65亿元,“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惠及群众8.3万人,受到国务院医改办、省政府医改办充分肯定。扩大开放方面,每年在北京和沿海发达地区举办一系列招商活动,加强与中国铝业、中国化工、中国兵器、中国兵装、港中旅、厦工机械、奇瑞汽车等央企名企的合作,吸引了交通、中信、光大、广发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落户____,建成了____海关。去年,引进市外境内项目1177个,总投资1526.9亿元,增长13.6%,合同利用外来资金1438.5亿元,增长15.4%,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933.6亿元,增长26%。全市进出口总值22.2亿美元,出口15.1亿美元,均居全省第3位。

(九)狠抓转型发展根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型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市财政在保持行政事业单位办公预算支出零增长的同时,不断加大民生投入,自20__年以来,每年为群众办十件实事。20__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119.1亿元,增支2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6%,比20__年提高3.8个百分点。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我市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在全省率先实现职教强县全覆盖。加强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覆盖。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和体育馆主体完工,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行政村全覆盖,我市成为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达99.4%,居全省首位。80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高龄补贴保障,补贴人数从670人扩大到6.3万人,补贴标准全国领先。加强安全生产和稳定工作,深入创建平安____,我市荣获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城市。深入推行领导干部轮流值班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工作不断加强。汲取汶川大地震的教训,全部拆除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B、C级危房。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在全国地市级政府中首家设立食品安全突出贡献奖,食品安全工作经验得到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肯定。

(十)狠抓转型制度保障。一是健全了常委班子建设的有关规定。研究出台了市委常委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明确了要在十个方面带好头,即在顾全大局上带好头、在加强学习上带好头、在践行宗旨上带好头、在务实重干上带好头、在拉高标杆上带好头、在提高效率上带好头、在维护团结上带好头、在遵纪守规上带好头、在勤俭节约上带好头、在廉洁自律上带好头。二是健全了项目分包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十大建设、重大项目市委常委和五大班子领导分包责任制。三是健全了政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年年初在____日报上公开上一年度市政府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和本年度工作任务。四是健全了项目规范运作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即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严格实行“十个百分之百”管理,要求做到百分之百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百分之百遵循基本建设程序,百分之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百分之百公开招标,百分之百监察、监理到位,百分之百不出质量问题,百分之百不出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百分之百不拖工期、按时竣工,百分之百预决算评审、审计到位,百分之百不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省审计厅对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后,对我市重大经济决策、重大项目管理、实施“阳光财政”等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五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考核办法。研究制定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考核办法、县(市)区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和市直机关领导干部考核办法,把工作业绩与奖惩、升迁挂钩。六是建立健全了社情民意办理机制。建立健全了网上社情民意办理工作制度,及时办理回复群众反映问题;建立健全了市政府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络联系平台建设,及时向代表委员通报工作、接受监督。七是建立健全岗 位权力风险防控制度。在全省首家开通运行电子监察行政处罚系统,我市成为国家预防腐败局全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联系点。八是完善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深入开展“治庸、治懒、治乱、治散、治低”五治行动,对公职人员实行“五个一律免职”:即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的一律免职,参与赌博的一律免职,借考察学习名义公款旅游、游山玩水的一律免职,上班时间到茶社打牌、下棋的一律免职,上班时间到娱乐健身场所唱歌、洗浴、捏脚、游泳的一律免职。

工作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面临的压力还很大,虽然____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位于全省前列,但受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速度不快;____转型发展初见成效,外面报道也很多,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旅游业也面临转型提升;____近年来非常重视生态建设,但资金、环境、土地等要素制约日益趋紧,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环境保护还需加大力度;____地域面积不大,企业群体数量很大,有很好的发展基础,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____财政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虽然做得不错,但一些重要领域改革还需要加大力度、尽快突破;____近几年民生有了很大提升,但缩小收入差距、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艰巨。

三、下步工作打算

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要求,继续坚持一个战略,就是强力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突出四个重点,就是突出抓开放,突出抓城镇化,突出抓改革创新,突出抓创造新优势;抓好八项工作,即:

一是强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应对复杂局面和破解各种制约的综合性战略举措,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改革开放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迈进,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激发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二是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提升完善老城区功能,加快新城区建设,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三是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年度行动计划,实施40个重大转型升级项目,逐步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工业产业新体系。

四是强力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重点抓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九大类1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五是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和金融业,推进服务业总量扩张、发展提速、结构优化。

六是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城市水系建设,巩固北部山区生态恢复治理工作,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七是强力推进民生保障工作,继续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难题。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节能机关创建情况汇报范文第5篇

一、取得的成绩

(一)贯彻学习新的城乡规划法,调控和监督力增强。一是狠抓了规划编制,有“规”可依。完成了麻溪铺镇和大合坪乡集镇规划编制及县级评审,五强溪镇规划修编通过县级评审;完成全县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29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规划通过县级评审,新增两个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完成了县城凤鸣大道及周边、城北蔬菜市场、教师新村二期工程、澳门花园、城西市场、滨江大道管网、城区路灯亮化等15个项目和小区详规编制及评审工作。二是很抓规划管理,前移调控和监督关口。进一步完善了小城镇规划管理工作程序,健全了“一书一证”的审批制度,突出了建设管理中心站的协调和纽带作用,建立了建设管理中心站初步规划选址、乡镇政府审查、县建设局审批发证的许可制度,明析了各方责任主体的职责,确保了乡镇总体规划的严格实施;县城规划控制严、管理到位,严格实施了公建项目的跟踪管理制度、规划公示制度和规划专项验收制度,严格按照评审通过的详规实施;召开了5次规划委员会,集体评审项目12个,征求意见3个,原则通过了9个;开展了奎星阁复建方案征求意见活动,由我县文艺界专家学者从5个设计方案中筛选2个,通过网站投票、电话投票和现场发放选票的方式广泛征求市民意见,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全年,发放跟踪管理册77本,其中公建项目28个;办理《规划用地许可证》219份,用地面积409160.41m2,其中公建房391526.42m2,私房17633.99m2;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66份,用地面积215297.01m2,其中公建项目174636.53m2,私房40660.48m2。三是加强了规划执法,违“规”必究。今年七月份,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实施城市规划法执法检查活动,部分人大常委、市县人大代表视察了城区项目建设的规划执行情况,专题听取了我县实施城市规划法情况汇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例会,充分肯定了我局在实施城市规划法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了不足和应该加强的方面。狠抓了“两违”案件的查处,全年,共查处违法建筑80起,立案55起,结案47起,召开了4次听证会,查处违章用地面积793.76m2,拆除违章建房6栋,申请司法违法建筑1起。规划的调控和监督能力明显增强。

(二)充分发挥政府财力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城镇建设稳步、快速发展。全年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9381万元。

1、“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基本达到预期要求。完成建设投资12130万元。完成了龙兴讲寺修缮、沅陵宾馆装修、望圣西路开发和凤鸣广场拆迁;官庄集镇开发超额完成了预定的开发建设投资;正在实施的有星程大厦、城南汽车站建设、城南工贸中心、行政中心搬迁、蓝溪大坝建设、张沅公路入城片区开发和凤鸣大道“三路一阁”;龙舟广场二期工程正在实施拆迁,滨江东路延伸正在酝酿过程中。

2、机遇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明显增多。实际完成投资1673万元。为迎接省卫、国卫复查和全县传统龙舟赛,完成了二十多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我局先后完成了辰州东街(人民医院门诊楼段)人行道彩板铺装、金凤宾馆对面围墙、滨江大道人行道整理、城南和武陵桥清淤、龙舟广场大理石板及彩板维修、城区主干道彩板修复、天宁北路(会管中心段)人行道彩板铺装、主干道路面修补、主干道(荷花街、迎宾南路、天宁路等)下水道清淤、一里桥人行道整理、金水街硬化及下水道建设、金水街延伸、建设街路灯安装、龙舟广场主题雕塑和火圣巷及清泰巷路灯建设,完成建设投资近488万元。二是其它相关设施建设,完成的有龙舟广场码头改造、发令台建设、城区红绿灯及道路标识标线和龙舟广场码头上下河滩整理,完成建设投资755万元。三是市政设施招商建设,完成了街心花园、龙舟广场和望圣坡电子显示屏建设,完成了沅水大桥路灯改造工程,完成建设投资290万元。四是防汛抢险恢复工程建设,6月23日县城普降暴雨,给市政设施造成了较大的毁损,绝大部分是移民建城时期修建的市政设施。完成的有鸭子尾下水道、少帅广场下水道、辰州街(兰波公司段)主下水道清淤、县幼儿园(法院对面)下水道清淤、县体育场挡土墙和兰波花园对面迎宾南路外侧挡土墙、县残联下水道、武警看守所挡土墙、东上山路右侧临街下水道、辰州西街公厕挡土墙、卫生局后楼挡土墙和城南市场下水道,完成建设投资140万元;正在实施的有舒家溶疏浚工程,拟实施的有少帅广场临河挡土墙,尚需资金78.1万元。

3、房地产市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500万元,竣工面积8.12万m2。完成了鸳鸯溶经济适用住房、幸福家园外贸1、2号楼、法院干警宿舍楼、县检察院技侦大楼、龙兴花城二期工程、南方医院、农机局商住楼等13个项目建设;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有兰波星程大厦、澳门花园、总爷巷住宅小区等项目正在实施建设。全年,完成房屋发证1364栋(处),计22.41万m2;拆迁发证8处,面积3.5万m2;发放房屋预售许可证33份,预售房屋1033套,10.54万m2;房屋交易1425起,成交面积15.21万m2,成交金额1.17亿元;完成第三期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5280m2,完成廉租住房建设554m2。

4、小城镇建设异军突起。完成建设投资3078万元,其中公建项目1988万元,私人建房1090万元。完成了官庄金矿岩屋桥旧平房改造、二酉乡政府办公楼、沅陵六中教学楼、棋坪乡卫生院、五强溪政府办公楼、筲箕湾中学食堂等15个项目建设,官庄金矿房地产开发项目正在进一步的实施中。农民建房投资快速增长,全年竣工达5.5万m2。

(三)依法依规强化工程监管,建筑市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重点加强了四个方面的监管。一是完善建筑市场的准入制度,对全县房地产开发和施工企业资质进行了全面清查,严把准入关,杜绝了无资质进入和借、挂、靠施工资质现象的发生。通过清查,进入我县建筑市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有13家,施工企业有21家,依法查处借、挂、靠施工资质现象5起。二是始终坚持“阳光工程”操作,严格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建筑工程依法交易32个,工程交易额近1.2亿元,直接发包23个,完成招投标工程项目8个,并通过新闻媒体、网上公示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增强了透明度,杜绝了不正当竞争。三是强化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了日常巡查活动,实施了每月一次的质量安全大检查活动,查出各类质量安全隐患40多起,下发整改通知书35份,督促整改落实率达100%;认真组织各类施工人员学习凤凰沱江大桥特大事故,八月份,开展了全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大排查活动,组织系统精干业务人员深入到城镇各建筑工地认真排查质量安全隐患,排查面达到100%,发现各类工程质量安全隐患15处,下发整改通知书15份,全部落实整改。全年未发生一起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全年监理工程27个,工程造价4500万元;质量安全受监工程47个,受监面积21.1万m2,竣工备案工程23个,竣工面积6.79万m2,质量安全合格率100%,优良率41%。四是治理“两拖”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追缴拖欠农民工工资48万元,发放到320人;签订劳务用工合同420份,与县城10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了治理“两拖”工作承诺书。

(四)强化燃气安全监管,平稳渡过*年。严格燃气资质审查制度,规范经营行为,确保资质年检合格率100%。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对县属气站和经营网点进行安全大检查,查找安全隐患,下发《整改通知书》。切实加强从业人员安全责任培训,今年4月,组织举办“沅陵县燃气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班”;8月,在官庄举办了第二次安全知识培训,增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全县所有经营企业及网点均实行“塑胶封口”,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全年无任何责任安全事故发生。

(五)巩固创建成果,城镇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1、县城管理。城市管理工作始终坚持抓好“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逐步健全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管理和文明创建工作,通过了“国卫”复查,保证了全国传统龙舟大赛的顺利进行。坚持分片巡查,集中整治的管理模式。对“严管一条街”制定了环卫、监察、绿化、路灯等单位联动的工作管理机制,从环卫、市容市貌、绿化、路灯等方面集中加强管理,效果明显。切实加强了迎宾路、建设街、天宁路、荷花路、古城路的市容市貌管理工作,加大了对店外经营、流动摊贩及市场周边管理力度,收缴违章物品3583件,水果6534斤,蔬菜276担,依法拆除违章棚点143处。进一步落实了临街基建占道审批制度,依法对违章基建占道作业单位进行处罚12处,规范了城区临街基建作业行为。加强部门协调和联动,与公安、工商、卫生、沅陵镇等部门加强合作,对城区主次街道餐饮店“门前灶”进行集中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取缔“门前灶”200余台,城区临街环境得到根本性好转,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依法整治了城区交通秩序。县城建监察大队与县交警、交通等部门一道集中开展了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大行动,依法处罚各类违章车辆18台次,城区违章停靠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扼制。环卫专项整治工作成绩斐然,在“国卫”复查期间,增加环卫一线临时用工300多个,消除垃圾死角30余处,特别是解决了群众关心的水资源保护区污染问题,对涉及到的土家王食品公司等8个单位进行集中整治,清运各类垃圾20余吨,清理面积达500平方米,其中填埋处理100平方米,基本解决了生活垃圾污染水源的问题。对滨江小区进行了集中整治,违章占道、堵塞交通现象得到彻底根治。小区综合管理走向成熟,小区卫生管理日渐完备,并协助小区不断完善环卫长效管理工作机制,支援沅陵镇各居委会和各社区垃圾清运20多次,小区环卫达标率达90%以上。物业管理,物业管理面积达55万平方米,各物业小区环卫管理水平基本达到主次干道的管理水平,为国卫复检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绿化和路灯管理。绿化工作,完成春季植树319株,其中樟树270株,棕榈14株,女贞球12个,苏铁23株,分别是县城主次干道及广场补植;完成辰州街和迎宾北路绿化带改造5100m2,冬季补植各类苗木3万多株。路灯管理。完成了辰州街路灯电缆改造,更换3×25和1×16电缆3000米;完成胜利门居委会的甲弟巷、铜门巷和城墙上三个小区路灯安装30盏,线长2185米;完成清泰巷和贺神巷两个小区新增路灯安装,共10盏,线长600米;完成沅水大桥路灯改造工程,完成建设街新置路灯安装,共安装新型路灯134盏,线长4600米;完成筲箕湾集镇和马底驿路灯安装54盏,3300米,新增亮化里程7km。城区路灯完好率达90%,亮灯率达90%。

供水和客运市场管理。供水工作。全年完成供水量598万m3,工业总产值1094.7万元,销售总收入1042.5万元,上缴国家税金70万元;其中龙泉活力矿化水完成销售21万桶,销售收入96万元;管网漏失率同比下降11.8﹪;完成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投资236万元,用水分户210户,供水管网建设23870m。客运市场管理,报请县委、县政府同意,成立了“沅陵县城区客运管理办公室”;平稳实施了县城公交一路线增车;依法报批了县城第二批城市出租车,实现了第二批50台城市出租汽车运营;开展了县城三轮车(慢慢游)退出客运市场工作,登记慢慢游1100多台,正在实施客运慢慢游退出客运市场工作。

2、小城镇管理。指导和协助麻溪铺镇、官庄镇、五强溪镇、筲箕湾镇、二酉乡等乡镇的环卫、路灯、供水、绿化和监察管理,并与县环卫所、路灯所、自来水公司、绿化所、监察大队结成对子,共同解决小城镇管理问题;二酉乡集镇开展了镇容镇貌大整治活动,成立乡集镇城建监察中队,马底驿乡集镇正在积极筹建城建监察中队。

(六)积极拓展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城市经营工作取得实效。一是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及启动工作迅速,共包装项目21个,在长沙招商会9个,完成招商的有:城南商贸园、建材市场及综合停车场、中石油加油站、凤鸣大道续、鸳鸯西街等项目。二是完成龙舟广场三期工程和林业局地块项目招商前的资产调查工作。三是直接由我局运作的招商项目有5个,分别是城南建材市场及综合停车场、城南商贸园、中石油加油站、凤鸣大道建设及周边开发和张沅公路县城入口片区开发建设。启动了城南奎星阁复建工程。由我局牵头实施的拆迁项目有:凤鸣广场完善、张沅公路县城入口片区开发建设和星程大厦,凤鸣广场的拆迁工作已完成,正在实施广场建设,预计年底可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它项目的拆迁补偿和开发建设工作进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七)改革改制工作。今年以来,局党组加大了系统改革改制工作力度,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抽调精兵强将实施改革改制工作。一是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县环卫所、县城建监察大队等单位进行了优化组合,将能力强、群众信任度高的工作人员选派到中层骨干工作岗位,从而激活了班组工作潜能,促进了单位全面工作。县自来水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工作责任制,将工作债效、节能降耗与职工工资直接挂钩,充分调动每一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单位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奠定了基础。二是改制工作,完成了宁园宾馆的改制工作,县建筑工程公司和县城建开发公司的改制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11月20日,县城建开发公司资产依法进行拍卖,以338万元竞拍成功,为加速该公司的改制进程创造了难得的物质条件。

(八)加强了机关及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巩固了先进性教育成果。我们将动态的问题整改机制贯穿于建设工作全过程。今年共整改群众反映较大、不利于建设工作长期发展的各类问题25个,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建设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

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建设结硕果。一是加大培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全年先后举办了两期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培训200人次,今年11月,系统116名行政执法人员统一参加了学法考试,12月,局属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五五”普法考试,合格率达100%。二是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活动,机关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系统先后组织了“人人为交通建设年”出力、人人献一份爱心、机关单位爱心助学等活动,共捐献资金近五万元,发动系统单位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与扶贫联系村的11名贫困儿童结成爱心助学对子,无偿资助他(她)们完成学业,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组织局机关和相关单位先后到贵州、常德、长沙、海南、新疆、张家界、北京、等地考察城市管理和规划管理工作,还组织了“九九重阳”退休干部海南行活动。三是机关建设不断加强。建立健全了机关各项管理制度,明确了系统管理工作职责,进一步巩固了机关“首问责任制”,优化了服务形象;局机关获市绿色机关光荣称号,基本通过市级文明卫生单位和花园式单位检查验收。三个文明目标、计生、综治、宣传、招商引资、扶贫建整、行政执法、企业改革、消防、旅游开发、提案及建议办理等均跨入了全县先进行业,特别是连续三年荣获全市建设工作先进县的光荣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年,全县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尚有一些亟待加强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建设管理体制没有真正理顺,存在职能不明、程序不清、管理职责难到位、工作不够协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城市管理体制上,严重阻碍了建设工作的发展。二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不活。一方面是投入机制单一,主要靠政府有限的财力,投入的社会化、市场化方面还研究不深、浅尝则止;另一方面是由于二元经济格局的形成,过来国家、省和市把基础设施投资重点放在大中城市或本级市,对小城镇建设投入不大,甚至微乎其微,致使相当一部分有发展潜力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发展速度。三是行业综合执法探索不够,研究不深,尚未建立一整套成熟的执法机制。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自2005年创国卫以来,截止到今年,各项市政基础设施欠款达500多万元,长期负债运营,困难和压力大。

三、2008年工作打算

1、工作目标。

⑴、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31.5%;城镇人口达到20.5万人。

⑵城镇硬化道路面积新增10.8万m2,人均达4.5m2,县城新增硬化道路面积5万m2,人均达到6m2;县城化共绿地新增10万m2,达到8m2。

⑶完成城镇重点工程建设投资1.5亿元,房地产开发1.2亿元;完成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0.4亿元,建筑业总产值净增5个百分点,启动县城垃圾无害化和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

⑷争创国家文明县城,启动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规划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大力实施县级卫生镇创建活动。

⑸全面履行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职能,加快城镇建设,规划、协调、指导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力推进我县城镇化建设进程,努力实现城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工作措施。

⑴充分发挥规划调控作用,确保小城镇建设规范有序。

⑵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全面推动扩容提质项目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⑶建成科学完备的建设工程监管体系,优化服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

⑷简化程序,理顺体制,综合服务好小城镇建设。

⑸完善城镇管理长效机制,争创省级园林城市,打造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