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包村情况汇报

包村情况汇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包村情况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包村情况汇报范文第1篇

--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__乡进展情况汇报

自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开展以来,2014年上半年,密切联系__乡11个扶贫点的11个县直单位,立足包扶村庄实际,着眼民生增收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发挥部门优势,借助人脉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包扶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生活需求,开拓生产增收门路,现将活动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积极调研找方向。实事求是是一切工作的基础,2014年上半年,联系__乡11个扶贫点的11个县直单位,驻村调研达40余次,详细了解基本村情、两委工作构想及农户的思想和生产生活所需,为下一步规划增收活动方向储备了第一手资料。

二是产业扶贫帮民富。领导干部在落实扶贫政策和资金的基础上,努力将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帮助帮扶村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梳理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抓调产、上项目、兴产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县煤炭运销公司在麻坪村住村,结合住村点特点和本村的传统优势产业,帮助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在2012年投资90万元打造新元黑毛猪养殖基地的基础上,2014年多次进村密切关注养殖基地新动向,及时联系养殖专家,规模由原先仅有的基地150头,扩展到农户散养90户,年出栏300头,现正在繁殖期,5个月后可见成效。辐射作用将带动水泉、董家、马西、桑凹、支角、友仁等村的特种养殖业发展。

三是兴办实事解民忧。广大下乡干部依托部门优势,积极整合资金,协调各方关系,帮助驻村解决或正在协调解决大量与群众利益最直接的、息息相关的安全饮水、交通、健康、农耕等生产、生活难题。县治超办虽然是只有5个人的小单位,自己的经费也是捉襟见肘,但是在田庆国主任的带领下,2014年多次奔走于桑凹村和施工队之间,结合本单位和桑凹村情,为改善村内农户出行和整体面貌,提出了由治超办自掏腰包解决水泥和施工队工钱,村委解决沙石,农民出工的方案,现施工队已进驻桑凹平整场地5天,7月1日正式开始打造水泥路;县粮管中心拿出近2万元给马西村免费提供谷子种子200亩,种植连翘300亩,下一步有结合县扶贫办筛选出的本村贫困户情况给予资助的意向;县农机中心出资11000元,全力资助水泉村村民做好春耕前期秸秆还田、农机检修、化肥农膜等准备工作,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打好第一仗”;县医合办在6月下旬和县中医院合作给周家沟村123口人做了免费体检,查出疾病的及时开出药方,同时做好心理工作,让村民摆脱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县交通运输执法局给石板庙村提供了价值5000余元的种子化肥;县妇联虽然也是清水衙门,但始终密切关注南沟村的民生工程,当听说漫水桥工程由于资金问题无法满足水泥的供应,当即表示解决修桥所需的7吨水泥;县太岳中学为解决南庄村的水质问题,积极协商有关部门,在今年改造水井尚有较大难度的情况下,准备在水源处安装饮水过滤器;县国土局看到柳湾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办公条件差,于是配备了办公桌椅、文件柜、电脑等办公用品,充实了阵地。

四是统筹城乡强组织。各级各部门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实现了党建工作的城乡互补互动,发挥了党的组织优势,各县直单位以开展干部下乡住村活动为契机,加强对村两委主干和党员先锋政策法规、党建理论、农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转换思维,提高致富本领。

包村情况汇报范文第2篇

根据通知要求,现将我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1、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情况。2014年-2016年,省上确定我县*村为全省“千村美丽”示范村。

2、省级“万村整洁”试点村情况。2014年,省上确定我县*村等10个村为省级“万村整洁”试点村;2015年,省上确定我县*村等10个村为省级“万村整洁”试点村。2016年,省上确定我县*6个村为省级“万村整洁”试点村。

3、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按照沿路沿线和发展乡村旅游的要求,2014—2015年,我县确定*村8个村为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健全组织,强化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工作力度,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上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17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新农村暨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根据美丽乡村建设有关工程项目要求,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有关乡镇、村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已初步建立起“政府指导,村级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领导包点、干部驻点”工作制度,联点挂项、包村包户,绩效管理,全方位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适时召开全县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通过观摩学习,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督查推进,确保了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结合县情,通过多次调查研究和会议讨论,组织相关部门充分论证后,确定了美丽乡村“555”推进计划,即加强“五大整治”: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庄道路、乱堆乱放、河道沟坝;强化“五大提升”:提升设施配套、饮水安全、农房风貌、绿化美化、乡风文明;推进“五大建设”: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基层组织,不断提高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实现以点连线,以线扩面,稳步推进。二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民族文化、自然资源等优势,聘请有资质的专业编制单位对各美丽乡村示范村规划进行先期设计。规划包括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和村民住房设计。规划编制重点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特色性和实用性,广泛听取基层和农牧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亮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同时,注重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开拓创新。确定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职责,完善了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各司其职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并实行县级领导包示范村、建设部门包规划编制、综合部门包项目争取实施、乡村两级包群众发动的“四包”责任制。二是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乡村制定了农牧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农牧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制度,确保美丽乡村示范村面貌达到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村庄亮化、村貌美化的“五化”标准,一般村达到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的“三化标准”。同时,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建造垃圾箱(池)、集中掩埋点,与农牧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三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农牧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村民发放倡议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到庭院整治工作中来,积极开展评选文明示范户等活动,对整改积极的,经验收达标合格,采取相应奖励措施,全面提升村庄品味,使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立足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插花型”贫困片区扶持范围和全省扶贫攻坚交通先行示范县的优势,坚持在资金整合、工作结合和力量耦合上做文章,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一是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按照相关单位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确保各部门当年安排的涉农资金,优先考虑示范村,做到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2014-2015年,共筹措资金1.84亿对各示范村及环境整洁村进行建设,其中,省市补助300万元,县财政专列610万元,部门整合17521万元,发动群众筹工筹劳400多万元,发挥了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实现了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二是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和“双联”行动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叠加效应,既高标准完成了各项工作,又高质量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五)项目带动,夯实基础。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有效整合游牧民集中定居、扶贫开发、危房改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及农业、民宗、水务、畜牧、交通、环林等项目资金,采取“各级财政投一些、整合项目靠一些、社会捐助帮一些、金融部门贷一些、群众自己筹一些”多条腿走路的办法,以产业培育、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和谐创建、机制创新为重点,有序推进全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2014-2015年,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定居点新增集中规模养殖示范小区12个,新建暖棚2106座22万平方米以上,扶持细毛羊舍饲养殖大户40户以上;新建农牧民住宅1900套,并对部分乡镇农牧民住房进行民族特色风格改造、集中供暖、供水、污水处理改造和垃圾处理场建设,铺设供暖管道5处3.3公里,架设农电线路3处3.7公里,全县牧民集中定居率已达到70%以上;对集中定居的农牧民实行社区服务和网格化管理,在已形成规模的农牧民住宅小区,配套便民服务中心5个,新建改建文化体育广场5个,修建集村委会办公、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卫生室为一体的办公场所3个;共购置小区垃圾桶140个、垃圾清运车1辆,新建垃圾处理池3处,改厕80座,清理“三堆”2.6万方;完成种植绿化苗木8.25万株、风景苗木5.62万株,种植草坪2138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91%,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扩面,点线面结合、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县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由于人居分散,农牧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牧村集体经济薄弱、部分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等原因,导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底子薄,基础差,资源共享不够;二是由于实际建设投入缺口大,导致美丽乡村建设后期管理和维护上常常显得有心无力。三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不够,参与热情不高,个别建设工作有所滞后。

包村情况汇报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况

1.保障对象更加精准。通过低保对象年度审核和扶贫专项整治活动,基本清理“群体保”、“关系保”、“人情保”现象,部分增收减贫的低保户逐步退出。截止目前,共清退对象1557人,其中单人保663人,新增低保人数3004人;整户保比例由原来的41%提高到52%;人均户比由原来的1.9提高到2.4;常补对象比例由原来的9.8%提高到13%。

2.保障人口更加契合。全区共有农村低保对象xx人、五保户xx人,已纳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xx人,其中:低保户xx人、五保户xx人,“两户“比达到83.5%。

3.保障标准更加提高。2017年全区农村低保标准自然增长,补助水平提高35元,达到每人每月305元,标准提高促使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二、存在问题

3.民政所人员配备不足。工作人员少、人手短缺;工作事情多,同时要参与乡镇的其他工作;工作变换幅度大、新人业务不熟,工作进度较慢。

三、意见建议

1.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一要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同时完善本级配套,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将社会救助所需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落实。二要探索成立社会救助基金会,有效利用社会力量,将富有爱心的企业家、社会人士吸纳为会员,建立政府筹集和社会筹集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模式,对特别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等特困户给予重点帮扶,有效解决因病、因灾致贫的现象。三要抓好福利彩票发行销售,加快慈善事业发展,搞好社会捐赠,建立部门和社会组织对口帮扶制度,引导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到兜底保障中。

包村情况汇报范文第4篇

1、辖区的治安状况、特点,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2010年我责任区治安状况良好,未发生恶性和治安案事件,也没有发生影响较大的刑事案件。总的来说,我们社区是平安稳定的,为了保持责任区的和谐、稳定和安全。我作为驻村民警,联合村干部组织义务巡逻队,不间断的开展巡逻。并不定期的开展安全防范知识讲座,在入户调查中,给群众讲解安全防范知识。并在辖区的学校开展法制教育,这些措施也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辖区治安状况持续好转。

2、结合服务,为辖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过去的一年是企业服务年,我辖区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村内的企业进行走访。在了解企业内部发展情况的同时,积极摸排辖区企业内部存在的治安隐患。

在辖区内组织义务巡逻队,由我带队组织治安巡逻,加强对警务区重点地段、重点部位巡逻控制,指导辖区单位建立健全治保组织,落实群防群治力量,发现打击现行犯罪,对辖区内的人员、场所、行业、物品实施严格治安管理。

3、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大力加强巡逻队等社会面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清理整治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房屋出租、暂住人口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在责任区将实有人口的管理作为社区警务工作的重点来抓,以“三种模式”来强化人口管理。一是对实有人口信息实行计算机管理,将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监管对象、纳入视线人员的相关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并做到随时录入、随时更新,确保各类信息的准确鲜活。二是推行“以房找人、以房控人、以房定人”的实有人口管理方法,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分层次、分类型确定管理措施。严格落实消防制度,防消结合,努力做到了平时防范与严格检查相结合,发现隐患与限期整改相结合。

4、认识不足,深刻剖析明确方向

不足之处:

一是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缺乏长期钻研、仔细推敲的精神,存在钻得不深、研究不透、不全面的现象。

二是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各种知识的积累还很浅薄,工作技能还很薄弱。

5、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努力做到

一、加强学习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要注意总结、积累学习和工作经验,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

二、加强工作主动性。要自觉消除思想顾虑,提高工作责任心,树立“大胆、创新”的工作意识,坚持在实践中提高自我,坚持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练自我。

包村情况汇报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县有10个乡镇,131个行政村,总人口约33万,国土面积1581平方公里。目前,我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39.5公里,其中县道231公里,乡道103.2公里,村道905.3公里。按路面类型分,水泥(油)路781.09公里,砂石路316.61公里,无路面141.8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三级公路32.33公里,四级公路771.95公里,等外公路435.22公里。

“十一五”以前,因重建轻养思想较严重的存在,加上受管养机构、资金、人员等因素制约,我县农村公路日常管养几乎为一片空白。无论县道还是乡村道路,路沟严重淤塞,路面破损严重,路肩杂草丛生,侵占路产路权行为经常发生,这直接导致我县交通事故时常发生,农村公路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给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对此,广大干部群众颇有怨言,县人大代表何和政协委员也反映强烈!

二、主要做法

农村公路如何养护管理?我们虽然到市外不少地方参观学习过,市内也有些县也有成熟的模式,但为了更加符合财力穷、山区公路多等县情,我们在养护管理机制、模式、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探索。概括起来,主要是“四个一”:

1.营造一种氛围。在公路养护方面,大家都存在一个思想误区,认为水泥公路质量可靠,不需要进行日常养护管理。因此,各级政府及广大群众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建轻养的思想。公路修建期间,大家都能自发的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而公路建成后,管理和养护丢在一边,呈现出农村管养和建设“冰火两重天”的奇异景象。而近年来相继多次暴雨的侵袭,我县农村公路损失严重,极大部分路段出现不同程度“受伤”,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我县农村公路水毁损失高达亿元。究其原因,除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低和质量较差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缺乏有效的管养。根据灾情分析,如这些农村公路能得到有效管养,损失可至少减少三分之二。为此,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形成了这样一种基本共识:水泥公路不仅要养,而且养护的技术标准要比砂石公路更高,管养工作的力度要更大,唯有如此,农村公路这一广大农民群众“生命线”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基于这种认识的转变,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县人大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农村公路现状调研,县主要领导就该项工作作了多次批示,各级政府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来,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

2.组建一支队伍。管理人员方面,我县原仅有县乡公路管理站一个机构负责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因人员太少,仅参与公路建设技术指导就显单薄,根本无力承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通过努力争取,我县重新调整了机构,将交通运输局下属单位全部转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外,新设“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挂“县农村公路路政大队”牌子,编制10人,负责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各乡(镇)也按照要求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站(队),由乡(镇)分管领导任站(队)长,并按乡1-2人、镇2-3人配齐工作人员,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管养。

养护人员方面,根据《办法》明确的县养公路4.5公里1人、乡(镇)养公路5-6公里1人、村养公路每条路段1人的原则,并按照“年龄40-60岁,热心公益事业、吃苦耐劳、厚道实干、常居本地”的要求,我县组建了一支约280人组成的养护队伍,其中县养公路养护工人约50人,乡(镇)、村养公路养护工人约230人,这一队伍规模基本能满足全县农村公路养护需求。并通过系统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养护技能,这就确保了这些养护工人在实际操作中能尽快入门、上手,也就保证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3.落实一笔资金。以往,我县所有农村公路的养护只有县每年50万元的转移支付费,分到各乡镇就少之又少了,而乡(镇)、村根本未落实养护资金的配套,相对需求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没有资金作保障,养护工作根本无法开展。为此,我县通过多种方法予以整合资金。一是确保日常养护资金到位。县财政分别采取“包”、“补”、“奖”的办法以及乡村两级自筹解决。其中县养公路按4500元/年·公里的标准,由县财政“包”其需要的103.23万元;乡(镇)养公路按2500元/年·公里的标准,县财政按1000元/年·公里“补”37.9万元,其余乡(镇)自筹;村养公路按1000元/年·公里的标准,县财政“奖”10万元用于年度综合考评达优良且排在前200公里的村养公路,其余通过“一事一议”、“三送”项目等渠道筹集解决。二是大中修及安保工程资金,也是分层次安排,县养公路由县财政统筹安排,乡(镇)、村养公路由乡(镇)、村通过“一事一议”、“三送”项目等渠道筹集解决。这笔资金的落实,已基本满足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的需求。

同时,为便于今后农村公路能较好地开展日常养护工作,针对我县农村公路安保设施缺失和部分水毁路段未全面修复这一“欠账”大的现状,我们积极争取县安排资金1000万元,专门用于农村公路水毁工程修复和重要路段的安保设施。这一工程的实施,抹平了以往农村公路留下的“欠账”,为今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夯实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4.创新一系列机制。养护责任方面,我们结合实际,创新性地提出了“县养公路”、“乡(镇)养公路”、“村养公路”的概念,明确了县、乡、村各自的职责。养护模式方面,县养公路我们采取了承包制养护模式,乡(镇)养公路则是多种形式,因地制宜,有的是以工程承包模式确定养护人,有的采取了竞争承包模式,有的是按照“属地原则”由公路所在行政村负责管养。资金筹措方面,针对我们财政穷县这一现状,我们采取了分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式,尤其乡(镇)自筹资金,这部分资金由县进行强制统筹,确保资金能落实到位。检查考核方面,我们也注重创新,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列入了县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以此来调动各乡镇的工作积极性,考核内容分养护质量和养护组织管理两方面,并在总分中各占70%、30%。同时,在考核中推行复查机制,有力的避免出现“人情分”的现象。

三、几点体会

回顾近两年我县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走过的历程,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必须从解决认识问题入手。以往,我们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相对滞后,首要原因是思想认识的不到位。近年来,针对因养护缺失而多次出现的农村公路水毁的现状,广大群众要求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呼声越来越强,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屡次建言。在此基础上,通过我们积极呼吁,各级领导思想认识得到扭转。大家都形成广泛共识,农村公路建设虽是根本,但管养才是核心;只有把路养好,才能使其效益最大化。正因为解决了认识问题,《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才得以顺利出炉,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才得以扎实有序推进。

二是解决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的人财物问题必须讲究方法。我县属小县,财力有限,要一下子把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的人财物问题解决,这个难度很大。为此,我们很注意工作方法,一方面,采取了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去年,我们争取县财政安排资金约150万元,将我局下属事业单位全部转为全额拨款,并新组建“县农村公路养护站”,解决了人的问题。今年,又争取资金15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解决了路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看似不相关,其实他们都关联到一个核心问题:钱。如果我们把这两个问题合在一起解决,那很可能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二是乘势发力,借梯上楼。去年水灾对农村公路造成的严重损失,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关注;县人大开展的农村公路现状调研,引起了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文件的相继出台,通过我局的积极协调,各方面形成的一种合力,这才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核心人财物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三是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管理要取得实效必须狠抓落实。基础扎实了,但如果只停留在纸面上做文章,那再大的努力也是无用功。所以,在这项工作中,必须十分注重抓好工作的落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和钉钉子的精神把养护管理推向深入,力求取得实效。7月份出台《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试行)后,我们多措并举,迅速抓好落实工作,通过招投标落实了县养公路养护单位;相继下发函件和召开会议,督促乡镇落实人员和资金;对养护人员开展了业务培训;完善出台了《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检查考核方案》,并迅速按照考核方案进行了检查考核。正是这样一整套有力的“组合拳”,逐步推向深入,也让乡镇不能应付了事。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为确保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取得实效,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1.抓好养护队伍的落实。加大督查力度,督促县养公路养护责任单位和各乡(镇)、村,严格按照《办法》明确的标准组建好养护队伍。

2.抓好养护人员技术培训的落实。一是编印一本《县农村公路养护手册》,摘抄有关法律法规、养护技术要求和检查考核办法,编印养护日志,做到养护人员人手一册。二是开展一次全面技术培训,组织一批业务骨干,利用5天时间到全县10个乡(镇)进行培训,开展养护管理技术和养护器械操作等培训,提高养护人员养护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