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危机管理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绩效计划制定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环节,不能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就谈不上绩效管理;绩效辅导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工作不到位,绩效管理将不能落到实处;绩效考核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工作出现问题绩效管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绩效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问题,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成效。
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萨伊定律;宏观调控;产品
西方经济学界对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的地位问题存在着长期的争论,以供给为核心的萨伊定律在凯恩斯革命之前,风靡世界100多年,并产生了广泛且深刻的影响,被认为是“一个经济学家区别与一个的主要检验标准”,同时也成为政府宏观调控需要恪守的信条。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涨局面下,萨伊定律再一次被搬出历史舞台,在一定程度的修正下,被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所推崇。可见,萨伊定律的重要地位。
一、萨伊定律的基本内容
萨伊对该定理的详细阐述集中于他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他首先批判了当时人们对货币的错误定位,他认为产品A能够卖给甲,必须以甲卖出其他产品获得收入为前提,而甲出卖产品A获取金钱也是为了去购买别的产品,因此货币只是一种形式,一种交易的媒介。厂商们抱怨的销路疲滞不是因为银根紧缩,而是缺少其他产品。一种产品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对与它价值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销路,因此在他看来,社会产品存在着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是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而不存在现在社会产品之间残酷的竞争性,在当时市场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也许具有一定的客观合理的成分。
萨伊定律可以被简单归纳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理论,这个理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供给创造需求;二是供给创造出等量需求。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会趋于一致,从而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存在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二、萨伊定律的继承与批判
(一)新古典经济学派对萨伊定律的修补
面对经济学界的质疑,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对萨伊定律进行了修补。一方面,根据效用最大化的要求,工人按照实际工资的边际效用等于劳动的边际负效用的原则确定劳动力的供给,当实际工资降低时,工人的劳动供给减少,若实际工资高于均衡水平,则劳动力的供给将会大于对劳动力的需求,市场上会有部分工人失业。只要存在失业,实际工资就要下降,不断调整到均衡就业水平。另一方面,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通过利率的不断浮动使投资和储蓄趋于均衡,因此生产不会出现过剩。
(二)凯恩斯对萨伊定律的批判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猛烈的冲击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动摇了萨伊定律的主导地位。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的《通论》中明确反对萨伊定律,他提出“萨伊定律作为经典学派之前提,只适用于一种特例,不适用于通常情形”,进而提出了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主张扩大需求刺激供给,认为需求会自行创造供给,供给是需求的函数,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了总有效需求,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和流动性偏好的存在使得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的总供给水平,造成了一部分非自愿失业,从而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凯恩斯认为萨伊的自由经济的理论是不正确的,市场机制存在很多缺陷,需要政府加以干预。
(三)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对萨伊定律的补充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出现了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并存的“滞涨”局面,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是长期奉行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的结果,其中理性预期学派以理性预期假说、持续市场出清和总供给假说为理论基础,认为总需求管理不能实现产量和就业等真实变量的稳定,甚至短期的稳定也不能实现,要增加产出,扩大就业,应该实行供给管理政策,激励企业和个人更多的生产和劳动。并且,他们认为就业量大于或小于自然率的幅度取决于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两者见的差距,就业量大于或小于自然率的情况只会短期存在,虽在时间的变化,厂商会有足够的时间调整自己的预期,就业量就会回到自然率水平。因此,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政府完全没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这以政策主张是对萨伊定律的继承,同时对供给学派的产生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供给学派提出“回到萨伊那里去”的口号,他们认为供给能够自行创造需求,认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从消费转向供给,主张通过减税削减政府开支,控制货币发行量,放松对企业的管制消除滞涨,刺激经济增长。
三、萨伊定律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启示
萨伊定律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必然要对其成立的条件进行限定。我认为,其一,萨伊定律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结论就长期而言是成立的,否则经济就无法实现稳定增长,而短期,随着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总需求和总供给不等的情况经常发生,因此,在期限界定层面,萨伊定律是针对长期而言。其二,产品能否顺利的销售出去,根本决定与产品自身的品质,萨伊认为生产过多才形成过剩,在我看来,应该判断该生产能否形成有效供给才是关键。供给的并不是所需求的,产品就不被需求所接收,因而没有销路。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学界逐渐认识到了萨伊定理存在着合理成分,进而对我国宏观调控中的供给政策和需求政策进行反思。1997年我国市场供求关系格局发生了根本转变,结束了以往的短缺状况,商品供给过剩有成为了突出问题。因此我国宏观调控多采取总需求管理政策,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需求,解决供求矛盾。但是这种做法并没有重视供给的结构性调整,使得供求关系出现结构性失衡。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有效供给不足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没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刺激需求的宏观调控政策也难以发挥效力,因此我国内需一直处于一种“启而不旺”的局面。
以总需求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在短期能够发挥很好的启动作用,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有减少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在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必须要重视供给层面的因素,有效供给的提高能进一步刺激有效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不竭的动力,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道路。因此,片面强调总供给或总需求的策略都是片面的、绝对的,做到以需求管理政策为主,扩大内需,并调整供给管理的政策,使供给发生结构性变化,增加有效供给,使经济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1997.
[2]袁乐平.论萨伊定律的历史命运[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9(12).
[3]刘建武.萨伊定律的意义认识[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6(1).
[4]张军.萨伊定律的争议及其对中国宏观调控的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5]赵盈.萨伊定律及其历史地位变迁——兼评我国宏观调控中的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J].西安是有大学学报,2006(2).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涵义
一般的公立高校都属于国有事业单位,而理解固定资产的涵义,确定固定资产的范围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高校的固定资产就是高校拥有或使用的,且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的经济资源。价值体现为1000元以上,在使用期限一年以上,且有实物形态。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来划分,分别是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图书及档案、文物和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动植物,在实际工作如何确认固定资产还需要职业判断,比如图书馆图书的批量购置,其使用价值超过一年,且大量购置可以打折,这样就存在码洋和实洋,支付该款项时需要以实洋支付,固定资产入账以码洋入账。
二、资产清查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2016年财政部组织的资产清查,作为资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基础环节,资产清查也是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是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资产清查不仅可以摸清高校资产的存量,真实反映各类目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还能通过资产清查找出资产在配置、使用、处置环节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最后,通过资产清查可以降低单独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检查的费用,降低成本,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1]。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许多高校对固定资产的认识停留在十分粗浅的层次,大多数管理者都是把精力放在教学管理上,管理意识不足,主要表现在重教学而轻管理,重资金轻资产,重采购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其次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上,通常高校的高层领导都不会是固定资产管理者,这就导致在组织协调、监管控制的活动上受到限制,没有领导的重视,在对固定资产管理时很容易与其他部门产生相互推诿,互相扯皮,职责不清的情况。
(二)管理不规范,账实不符
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规范。首先体现在新旧资产的处理上,买了新设备,对旧设备随意处置,导致资产管理混乱,而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落实不到位;其次,资产使用和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动态化台账,对应该报废的资产不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再次存在长期挂账资产,比如:捐赠资产没有原始凭据而不办理验收手续交给财务入账,存在账外资产,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
(三)资产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方面不健全,管理方式落后
第一,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将影响高校资产管理人员水平,人手少,工作量大,资产管理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二,管理制度上没有设置各部门专职的管理人员,没有考虑到各部门资产管理员的队伍建设,导致资产记录混乱,管理上也没有延续性和稳定性,一旦出现内部转移、调拨、损坏、丢失等情况,很难找到原因,追究相关责任人;第三,固定资产管理只是做简单的录入缺乏动态管理,不会利用网络和互联网技术提高管理方式水平。
(四)固定资产管理衔接不到位
固定资产的管理衔接不到位也会造成管理混乱,例如:一些高校在搬校前没有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就会造成与交接单位固定资产交接的手续问题;其次,对于资产的重新估值工作没有充分考虑会计制度的要求,只是凭自己主观意见,而不是邀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实行资产评估工作,管理存在随意性,不利于实际价值的体现,最后,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更迭上,虽然开始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由于刚进行使用,各项功能还在试用中,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
四、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资产管理意识
高校应设置统一的资产管理机构,在思想上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 充分抓住资产清查的契机[2],加大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宣传,创建统一的管理氛围,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实行系、处级部门、科室、保管人员分级使用与管理、各职能部门分工监督的模式;高校除了对教学仪器设备重视外,也需要在思想上提高对家具类图书类别上的的认识,了解固定资产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小组,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领导与协商,并研究处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相?P重大问题。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管理的各个阶段、流程规范化管理,保证资产的合理利用配置,减少资产流失的现象,对大型教学仪器和设备的购买应坚持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做好统筹安排,分清轻重缓急。首先,通过专家组的评估来论证购置的可行性,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其次,还要建立资产使用效益的评价体系、奖惩体系,把资产管理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进行责任落实;最后,特别是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应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设一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在资产清查盘点的具体工作中,发现问题时及时整改,建立并不断完善部门之间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账制度,保证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论文关键词:园丁,浇灌,甘为,烛炬尽,燃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学生对教师心悦诚服,必须先要让学生亲近教师,教师应该像一颗恒星吸引行星一样,把学生吸引在周围。爱,是师生间的桥梁。作为班主任,就更应当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可见,爱是教育的“剂”,是进行教育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师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尊先生曾指出:“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师爱有别于父母对子女的宠爱,也不同于朋友之间的友爱,这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师爱中蕴藏着更多的社会内容,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师情操。因此,师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所体现出的作用也就具有多样性。
1.师爱是教育学生的先决条件。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和认同的出发点就是主体企图与榜样一致。榜样不仅仅是行为规范的倡导者,更是主体仰慕的对象,使主体产生对它追求的意识。这就是人们愿意模仿所崇敬、爱戴的人的原因。青少年更是如此,教师要教育他们,就必须建立爱的关系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师爱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这种工作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必须不断去接触和面对自己的学生,长期接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反应,这种反应往往表现为一种情感反应,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处理这些反应时,能融入自己的感情,以诚相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自己的学生,从心灵上去感化自己的学生,以至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这样,班主任的表扬,学生会认为是鼓励;班主任的批评,学生会视为是爱护,班主任的工作因得到学生的支持而变得顺利和轻松,教育所期待的结果也会如愿以偿。相反,如果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不重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缺乏热情和关心,这样,班主任的表扬,学生会认为是讽刺,班主任的批评,学生会认为是对自己的挖苦和惩罚,班主任的谆谆教诲,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教育当然得不到预期的目的,弄不好甚至会事与愿违,老师的“一片好心”,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实际效果却是“好心得不到好报”,大大削弱了班主任的威信。相同的个案,班主任采取的态度是“爱”还是“厌”,往往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3.师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是与情感发展相伴始终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爱是学生智力发展和知识掌握的动力机制。因为师爱的核心是关心、尊重和爱护学生,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如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等。这些心理因素都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心理条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因素。
二、班级管理工作中师爱的举措。
师爱的功能和作用是巨大的。为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施以科学的爱和理智的爱。
1.对学生要多了解和勤鼓励。
爱学生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家庭状况、身体情况、兴趣特长、性格气质、知识储备、学习成绩、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善于了解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到有的放失,是师爱的具体表现。青少年是发展中的人,身心各个方面都还不成熟,所以在他们的身上,总有一些积极因素,同时也有一些消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利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来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绝不能伤害任何一个学生的尊严;二是指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主要有三层意思:其一是指教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天赋、能力和兴趣;其二是指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东西,都愿做一个好学生;其三是指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和班集体的关心和教育下,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理解是指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有困难向教师求助时,当学生有委屈向教师诉说时,当学生犯了错误请求教师谅解时……这正是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的时机,正是需要教师理解、需要教师关怀爱护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理解、关怀和爱护学生,师生之间也应有“理解万岁”。
3.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两头”。
所谓的“两头”指的是成绩好、表现也好的“尖子生”和成绩差、表现也差的“暂时后进生”。不管对待哪一种学生,班主任都应能做到一视同仁,站在较高的层次上看问题,特别是务必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等的态度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如果对“尖子生”的成绩和荣誉过分赞扬、宠爱有加,而对“暂时后进生”的错误或过失表现得冷若冰霜、严加批评。那么,前者会助长学生的虚荣心和骄傲情绪,;而后者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因得不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而变得孤独,因看不到自己的希望而变得悲观失望、不思进取,甚至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因此,具有师爱的班主任应懂得,其实脆弱的心灵更盼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怀。
4.严师出高徒是师爱的表现。
卫生部 国家中医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中医管理局:
国务院国发[1987]63号文件关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颁发以后,目前各省根据“办法”中的有关内容正在着手草拟实施细则的组建各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鉴委会”)。鉴于我国有西医和中医两大学术体系的客观存在,为了使医疗事故鉴定建立在同行评议和鉴定的基础上,以保证鉴定工作的正常进行,各地在组建“鉴委会”时可成立中医和西医两套班子,即另外成立中医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或暂在鉴定委员会下设中医医疗事故鉴定组。请在草拟实施细则中充分考虑两种医学体系的特点,结合本地具体情况搞好这项工作,以使“鉴委会”充分起到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障病员和医务人员和合法权益,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的目的。
卫生部 国家中医管理局
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