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稿篇【1】同学们,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消防安全。提到消防,大家自然会想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火灾”二字。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有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五年来平均每20分钟就有一起火灾发生,其中由于电源插座引起的火灾更为突出!这些火灾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们违反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近几年,我们学校高度重视消防安全,以教育为先,防范为重,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增强但是,随着冬季的到来,我们也不得不提前防范火灾的发生,对大家进行安全教育。因为冬春两季是火灾的高发期,为确实做好火灾防范工作,今天,我代表学校对同学们提出一下几点要求,请认真做到、做好。
一、防火方面
1、不私自玩火,私自用火。不允许把打火机、火柴等点火工具带进学校;
2、不破坏各种消防设施,电路设施。如果发现电线、插座、电器有损坏或电灯不亮,不准私自去弄,要立即报告老师。
3、当离开家里和教室的时候要把电源关掉,以免发生短路造成火灾。
4、使用电器要小心,使用日光灯、电热器时,要与可燃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用灯泡、电热器烤衣服、手巾等物。
5、使用火炉要小心,炉旁不要放可燃物,千万不要用火炉来烘烤衣服,如果要烘烤,必须要有人看管。
6、不要私自在野外进行野炊、烧烤等活动,以防引发山火。
7、不要乱烧垃圾,同时不要把燃烧的煤渣放在垃圾堆里,这样容易燃烧引起火灾。
8、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
二、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
如果发现火灾发生,小学生等未成年人要坚持先逃生的原则。最重要的是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损失。火警电话的号码是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格根据这个号码,每年的11月9日,被确定为消防安全日。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报警。
三、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
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损失:
1.教室或者宿舍一旦出现电器起火的状况时,一定要先断开电源,如关闭电闸之类的,再用灭火器灭火。并打火警电话119报警及通知电业局,千万不要自行用水来灭火,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2、身处平房或瓦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
4、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也可用床单等撕开连接起来)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落到地面。
5、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同学们要学习火灾消防知识,学会简单的自护自救。比如说,使用电器要注意些什么;发现火灾怎样报警(发现火灾时,应立即拨打“119”报警,同时也可大声呼喊、敲门、唤醒他人知道火灾发生。在打“119”报警,切勿心慌,一定要详细说明火警发生的地址、处所、建筑物状况等,以便消防车辆能及时前往救灾);发生火灾怎样逃生等。
最后,我想再次告诉同学们,火灾并不会凭白无顾地产生,只要我们时刻保持对火灾的警惕,做到不玩火,不放烟花爆竹、认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消防技能和逃生技巧,就一定能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稿篇【2】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师傅:
下午好!
今天学校举行20XX年冬季教职工消防安全讲座与演练,请学校重点部位级部、科室、宿舍、餐厅、实验阅览室等老师来共同学习,主要目的是提高安全预防能力。安全重于泰山,是生活和工作的第一要务,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消防安全知识,提高防预能力,力争生活中一次安全事故也不发生。遵照领导的安排,让我在今天这个消防演练会上给大家谈些消防的知识。有些知识属于消防常识,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熟悉,有些不熟悉的同志,一定通过今天这个机会,一定要认真学会,努力搞懂。
安全知识问题,我们通过视频已经看的不少,主要强调了逃生自救常识、防火与灭火常识、火灾中人的重要性,(80%)的火灾都是人的因素造成的。现在我重点谈谈三个方面的问题,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进一步学习消防安全建设的“四个能力”、“四懂四会”,提高安全意识。
“四个能力”: “四懂四会”:
1.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
2.扑救初级火灾能力; 懂得扑救初期火灾的方法、 会扑救初期火灾、
会使用消防器材
3.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懂得火灾时的逃生方法 会组织人员逃生
4.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懂得本岗位火灾的危险性 会报警
说明四方面:
关于“四个能力”:
1.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即:查用火用电,禁违章操作;查通道出口,禁堵塞封闭;查设施器材,禁损坏挪用;点部位,禁失控漏管。
2.扑救初级火灾能力;即:发现火灾后,起火部位员工一分钟内形成第一梯队灭火力量;火灾确认后,单位3分钟内形成第二梯队灭火力量。
3.组织疏散逃生能力;即:熟悉疏散通道,熟悉安全出口,掌握疏散程序,掌握逃生技能。
4.消防宣传教育能力;即:有消防宣传人员,有消防宣传标识,有全员培训机制,掌握消防安全常识。
以前公安消防部门说的二个能力主要是:扑救初级火灾能力和组织疏散逃生能力,没有“四个能力”中的(1)(4);三个能力中没有“四个能力”中的(4),从对检查预防的重视,到宣传教育的重视,我们都学校的每个教职员工都要懂得,才能做好预防火灾,防治火灾。
关于“初期火灾”
火灾发展大体上经历四个阶段:即初起阶段(十几分钟,最容易扑灭)、发展阶段(迅速蔓延的阶段)、猛烈阶段(迅猛向四周扩展阶段)、熄灭阶段。
基本原则:先控制后消灭、救人胜于灭火、先重点后一般。
关于灭火的两个梯队力量:
一分钟:形成第一梯队力量,本部门的人员,三分钟要求形成第二梯队力量(全校各部门的力量,领导指挥组(薛、王)、后勤保障组(陈)、灭火组(王、赵)、疏散(王)通讯联系组(张)、救护组(杨)等,同时相互配合。
关于“报警”
时间:报警早,损失小;初起阶段及时扑救,同时报火警;
方式:一是通过电话、广播、大声呼喊、或派人向办公室等手段。我校的办公室电话2161600,学生处电话2161805;综治办电话2161753;保卫科电话;同时要记住各部门相关领导的电话。二是通过119火警电话,向消防队报警。
报警的内容:地址、起火物质、起火部位、火势大小、姓名与电话、道路迎接。
二、进一步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消防安全技能。
一是消防栓的使用方法,一般物品的着火用水灭火。通过消火栓取水,消火栓是与自来水管网直接连通的,随时打开都会有 3 公斤左右压力的清水喷出。它适合扑救木材、棉絮类火灾。(平时消防栓不能用于防水以外的工作,如打扫卫生、浇花等)
消火栓使用方法:1打开消火栓门;2一人接好枪头和水带奔向起火点;3另一人接好水带和阀门口;4逆时针打开阀门水喷出即可,注;电起火要确定切断电源。
今天主要演练:1打开消火栓门,两人合作接枪头与水带,水带与阀门。特别注意不动阀门。(因为我们是演练,阀门经常动会造成漏水)。
二是灭火器使用方法:1、右手拖着压把,左手拖着灭火器底部,轻轻取下灭火器。使用之前应将灭火器提至火起的上风位置,先将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干粉松动,以免干粉结块喷不出。2、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 3、除掉铅封4、拔掉保险销;5.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6.在距离火焰两米的地方,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握喷管前端对准火源根部;喷管左右摆动,喷射干粉覆盖整个燃烧区。扑救地面油火时,要平射(不要直接冲击油面,以免引起油液,左右摆动,由近及远,快速推进,注意防止回火复燃。
强调:1)拔掉保险销 2)选择上风方向 3)扫射边缘根部(液体)4)对准燃烧最猛烈之处(固体)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常用的是ABC干粉灭火器,主要适用于A类B类C类火灾和带电火灾。火灾的分类:按燃烧物质的特性分为A类(固体物质)、B类(液体)、C类(气体)、D类(轻金属火灾)、E类(带电火灾)。D类火灾,如钾、钠、镁、钛、铝镁合金等火灾,多因湿、遇高温自燃引起,灭火时忌用水、泡沫及含水性物质,也不能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及常用干粉灭火器,一般用干沙掩盖的方式。
三、说明演练分组与安排,促使演练有序进行。
会后我们首先进行灭火演练。
时间:下午14:50——15:10;大约二十多分钟。
地点:女生公寓楼(若兰楼)北喷泉广场。西北餐饮人员,东北其他,分四个大组。
位置:要求:1、总务处准备好演练物品,综治办准备好灭火器、消防水带等。2、各组按顺序进行,各组主任按顺序和位置做好组织。3、两人共用一个灭火器。4、应在充分了解使用方法的情况下进行。5、技术指导做好指挥。6、演练结束,把消防水带放回原位置,综治办保证灭火器尽快充粉。
灭火演练结束后,进消防栓对接演练:
时间:12月日(星期)下午15:15——15:45;大约半小时以上分8个小组。
地点:女生公寓楼(若兰楼)和西餐厅。
要求:1、技术指导与各组主任做好组织。2、各组按顺序各规定位置进行。3、每小组使用一个消防栓。4、应在充分了解使用方法的情况下进行。5、不得转动消防栓阀门。6、演练结束,消防器械复位,学生处组织卫生净化等工作。
说明:演练结束,各组对所在工作区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把检查情况(位置、正常情况)报综治办。
今天讲座结束,谢谢大家!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稿篇【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我们必须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
入秋以后,风干物燥,是火灾的多发季节,全国各地都在紧罗密布的开展冬季防火工作。为增强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使“119”更加深入人心,公安部于1992年发起,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全国“消防宣传日”,今年已经是第19个了!今年的消防日主题为“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为切实做好消防宣传工作,学校提早部署,将今年的11月定为“消防宣传月”,设计开展系列活动。学校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主要开展“五个一”活动:一是举行一次“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国旗下讲话,教育学生要牢记消防安全,学习消防知识,消除火灾隐患,防患于未然。二是各班召开一次消防主题班会,通过讲座、竞赛、观看宣传片等形式加强消防安全常识教育。三是各班出一期以消防为主题的手抄报,在学校宣传栏中集中展示,普及消防知识。四是组织师生开展灭火和自救逃生实际演练,帮助师生掌握防火灭火基本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五是组织师生开展校内外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活动,力求把火灾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在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和丰富的同时,历年发生火灾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灾威胁,往往容易造成惊慌失措,作出一些非理智性的举动,从而丧失火灾初期逃生的绝好机会。造成不少的人在火灾中受伤,乃至丧生。因此,掌握一些火灾逃生和自救的方法,在困境中就可能获得一线生机。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期间,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以及汽油、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
2、 自觉爱护校园内的各种消防设施。如教室走廊通道的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是扑救火灾的重要工具,必须处于“常备不懈”的状态。一有火灾,马上能够投入使用。因此,我们平时不要随意挪用消防器材,或将其改变用途。如果发现损坏消防设备的行为,应立即上前制止或报告老师。
3、有的同学在到功能室上课或到运动场上体育课时,由于疏忽忘了随手关掉电源,教室里的电灯、电器却仍然开着,存在消防隐患,一些意外事故也有可能发生。因此,老师应严格要求同学在今后能养成随手关闭电源的好习惯。
4、在教室里,不准私拉电线,不得擅自使用电器设备。
5、如果从室外进室内时,闻到煤气味,千万不要开灯。因为煤气的着火点很低,在按电源开关的瞬间产生的火星会引起爆炸而发生火灾事故。这时,最好的做法是立刻关掉煤气炉,然后打开窗户通风。
如果遇到火灾大家应该怎么办呢?
1、 及时报警,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时应把自己的姓名、发生火灾的地址讲清楚。
2、 要牢记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老人和小孩先撤离,不要急于抢出物品,以免延误时间,造成人员伤害。
3、 遇到火灾要冷静,如争先恐后,互相拥挤,不但阻塞通道,严重的还会互相踩伤、踩死。
4、 如果被浓烟包围,不必惊慌,千万不要直立行走,最好用膝盖、手肘着地快速的爬行,呼吸要小要轻,直到安全地带。
5、 当身上的衣服被烧着时,赶快在地上翻滚,把火扑灭。
6、 楼房起火被困时,可以把床单、窗帘或绳子接起来,系牢后,抓住绳子往下滑,到达安全地带。
关键词:循环性;开放性;动态性;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遵循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规律,必须与一定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协调。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面对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的变革,在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管理法制化、犯罪国际化的全球化背景下,及时地调整传统教育理念,主动适应公安工作与队伍建设的需要,更新人才培养质量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造就大批符合“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总要求的公安高级专门人才,是公安高等教育服务公安工作、体现存在价值进而谋求发展的关键。
一、公安高校硕士研究生“循环开放”动态培养模式的整体设计
(一)基于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含义与构成要素的分析,厘清了公安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1、分析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个相对抽象的理论框架。理论框架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窗口,正如鲍尔曼和迪尔(Bolman & Deal)所言:“我们必须建立模式和框架,从而使我们复杂的日常管理活动具有意义。”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个有明确目的、按一定方向运行的复杂系统。它由一系列的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在运行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又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它是这些基本要素之间复杂的辩证关系的统一体。构成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要要素有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和对上述各环节运行效果的反馈即质量评价。硕士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同样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和质量评价。
2、归纳出公安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在厘清公安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过程中,我们基本认同了以上框架,并结合公安院校自身的特点,将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整体划分内循环培养过程主导要素和外循环培养过程辅助要素。内循环培养过程主导要素主要包括:理论课程教学、科学研究训练、学位论文撰写和公安院校针对公安实战所设计的实践课程模拟训练;外循环培养过程辅助要素主要包括:优化导师队伍、建设公安实践基地、发展支持性学术文化。
(二)规划出“循环开放”动态培养模式的整体设计
基于上述对研究生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分析与整合,本文规划了“循环开放”动态培养模式的整体设计。该模式由内循环培养过程和外循环培养过程共同构成,其中,内循环培养过程起主导作用,外循环培养过程起辅助作用。这两个过程彼此渗透,互为补充,为研究生培养营造出有利的内、外环境与和谐的整体环境。它具有动态性、循环性和开放性。
1、动态性
长期的实践证明,无论何种培养模式,只要是僵化固定、单一封闭的,就没有生命力,这是由公安实际工作和教育本身的发展性、动态性的本质所决定的。首先,从对应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看,培养模式的建构应当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过程。因为只有具备开放特征和动态特征的模式,才能适应装备更新、技术进步的新形势,才能人尽其才,发挥所长,才能在与时俱进中实现与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动态契合。其次,从培养模式本身的发展看,它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总是随着教育实践、观念和理论的发展、改革与变化,不断得到丰富、发展而日臻完善。此外,我们认为,人才培养是一种多边活动,是培养模式中的多种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以期达到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成为高层次高素质的公安人才这一终极目的。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培养模式不应是固定的、单一的、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不断调整和更新培养方法和途径。这就是所谓的动态培养模式。
2、循环性
目前,我国公安高校研究生培养基本遵循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学位论文撰写三个环节纵向直线的培养模式。该模式虽然注意到了三者之间的衔接,但较少根据培养层次、学科性质、研究方向、课题性质等进行有效的调整,难以充分发挥三个要素过程的内在互相的驱动力,使得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显得僵化、呆板。而循环开放模式可以有效作用于这一过程。所谓“循环”,就是力求避免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学位论文撰写纵向直线安排,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得三个主要的过程要素相互穿插、密切联系、共同促进。学位论文的撰写相对前置,在第一学期基本明确专业方向后,就应该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依托科学研究和参与公安实践,以及穿插的科研方法训练,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最后综合提炼成学位论文。科学研究也可以根据具体实际,与课程教学相结合,采取边学边研边明确学位论文研究方向的模式。总之,根据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律,加强四个内循环培养过程要素的优化与整合,有效地推动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实战能力的培养。
3、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一是指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课程教学、导师指导下的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公安院校的仿真模拟训练等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要和优化导师队伍、建设公安实践基地、发展支持性学术文化等结合,使得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循环培养过程主导要素与外循环培养过程辅助要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二是指所有这些培养过程要素自身都应具备开放性,任何两个要素之间都可以进行良性互动。三是指公安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可以实现与其他科研院校、公安机关和社会总体环境的紧密联系与互动,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多的支撑性发展条件,在保证公安技术保密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在适度的范围内打破公安院校研究生教育相对封闭的格局。
“循环开放”动态培养模式可用图1来直观表示。
图1公安高校硕士研究生“循环开放”动态培养模式
以上是针对我国公安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提出的整体规划构想。是既遵循“普遍规律”又保持自身 “优势特色”,既顺应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合理需求,又适合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公安实际工作需要,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作者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等.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3]朱恩涛.世界警察教育概览[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3.
[4]王波,田明刚.对公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7(7).
[关键词] 学生辅导员 学生社团 人才培养
目前,用工单位对毕业生的考察内容已经从专业课成绩、英语能力、计算机水平等常规指标向多方位、多层面发展。目前的高校人才培养往往局限在学生专业领域拓展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这种定性的培养方案不仅无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会埋没一些学生的才能和潜能。可通过建立一个以学生辅导员为核心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弥补现存培养方案的缺陷。该培养方案与以往方案不同,更加贴近学生。以辅导员和学生社团相配合,通过个性化档案建设和针对性培养计划,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一、辅导员在培养方案中的作用
随着大学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和深化,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目前,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辅导和高校学生活动的制定与督促。因此,与授课老师相比,辅导员更加贴近学生群体并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威信。基于以上原因,将学生辅导员引入培养方案能提高方案的适用性和普及性。培养方案的实施中,辅导员须在综合测评组织的帮助下进行以下工作。
1.信息采集和资料库建立
本培养方案是基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学生信息库作为个性化培养趋向的依据。学生辅导员作为该信息库的维护者,需要不断更新学生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学生的自然信息和参加各种类型比赛的获奖情况等,并对学生进行交叉分类。辅导员可以通过信息库的检索功能方便的整理出具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学生。
2.人才推荐和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中,学生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因材施教将具有特长和爱好的同学推荐到适合的组织进行技能培训。同时,学生工作辅导员还需配合相应组织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以实质性的提升学生技能。对于多次尝试同一领域技能却无显著提升的同学,在征求本人意见后推荐其加入其他组织。另外、辅导员需在个性化培养同时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对素质培养导致成绩下降的学生进行督促与预警。
3.提升必备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软实力”在日常工作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也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向更加深入、更加重要的方面发展。所以,培养方案将这些能力的提升作为必选内容,由学校有关部门进行统一培训和辅导。
心理素质的提升包括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培养、受挫耐压能力的锻炼、心理调节能力的提升等。应变能力等职业素质的提升主要是配合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进行深化学习。
二、学生社团的职能
1.学生社团定位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并且普遍存在监管松散、活动模式化等缺点。因此,目前的学生社团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本培养方案将学生社团从普通的学生组织上升成为辅助学生辅导员提升学生素质、培养个性化人才的教学机构。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提升素质。
2.学生社团工作方式
为确保学生社团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需进行下列工作:
首先,应完善学生社团机构设置,建立一个社团监管部门。通过该部门进行社团资料采集、社团培养方向确定、社团活动审批、社团活动完成度测评、社团会员技能提升情况考察等。通过进行上述工作,对培养方向相近的社团进行整合。同时,通过技能考察结果进行社团等级评定,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拔以保持社团在良性竞争下逐步进步趋于完善。
其次,定期组织个性化技能培训或兴趣提升。根据类型不同开展相应的培训和素质拓展活动。在活动进行的同时,记录学生参与情况和能力提升情况。最后,定期向学生辅导员进行人才跟踪汇报;对信息库中学生参与活动及活动中的提升情况进行汇报,并通过信息库对比功能对未获得提升或进步不大的学生进行筛选。根据个体情况,对其进行动员或建议其更改素质培养趋向。
3.学生社团职能示意图
三、培养方案实施方法
1.培养方案实施条件
为使本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学校可根据需要在管理制度做出相应调整:
首先,高等院校体制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辅导员的地位,但其在高校中仍属于不被重视的群体之一。故其在对学生素质培养工作中的作用受到较大限制。所以实施院校应通过相应规章制度提升学生辅导员的职能和工作权限,以保证辅导员的工作有章可依、有法可执。
其次,高校须将信息库的建设作为办公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库中应详尽包括学生姓名、学号、所在院系、学习情况、参赛获奖情况、兴趣爱好、参加个性化培养的提升情况等。同时,授权辅导员对其进行维护和更新。并定期检查辅导员的完成情况和完成效果,作为辅导员工作能力的测评方式之一。
最后,实施院校需定期举办或承办各种方面领域的比赛。通过这种方式,检测与鼓励学生投入到个性化培养方案中,使其在比赛中获得提升得到锻炼。同时,实施院校可创办个性化奖学金以奖励在培养方案中获得较大提升的学生。
2.培养方案整体示意图
四、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以学生辅导员为核心的高校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原理、功能以及使用说明,总地来说,此培养方案有以下几方面优点:(1)方案针对性强、学生认可度高;(2)个性化培养可提升学生的职场竞争力;(3)培养方案工作原理简单、信息库软件实用性强,便于高校推广;(4)资料库亦可作为辅导员举办及参与活动的人才备选库。
参考文献:
[1]邢博闻.基于讲座类学生社团的高校辅修系统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
[2]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3]王章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8.
关键词 学科馆员 高校图书馆 学习路径图 培训体系
分类号 G251.6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16.04.012
学科馆员是指在高校图书馆专业队伍中既具有某种学科背景,又受过图书情报专业训练,与某一学院或学科专业建立对口的业务联系,并向特定学科用户提供深层次、个性化信息获取与利用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学科服务的关键所在,其综合素质是决定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成效的最核心因素,体现着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水平和服务创新能力。
而学习路径图是近年来企业员工培训中应用的一种新颖的理论和方法,是快速提高企业员工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重要的培训体系规划工具,将学习路径图理论和方法引入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业务素质能力的培训中,通过将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效果评估等诸多因素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可量化、综合性的培训体系,对于科学规范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成长轨迹,缩短学科馆员成长周期,有效提高学科馆员培训成才率,以及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业务能力和学科服务工作整体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很高的实用价值。
1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和培训现状
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研究型高校图书馆,国内对学科馆员的引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设立了学科馆员,开创了先河。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和发展,国内已有200余所高校图书馆先后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其中开展较好的包括40余所“211工程”院校图书馆和30余所“985工程”院校图书馆。
然而在学科服务实践中,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的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差距明显,学科专业背景单一、人员队伍结构复杂、整体业务水平较低的情况仍较普遍,即使是实力最强的“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也同样大多处于摸索实践阶段,学科馆员普遍缺乏较为系统、完整、规范、先进的业务素质培训,加之国内权威部门缺乏对图书馆员从业资格的资质认证,致使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学科服务时,整体水平普遍不高,这种状况已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深化和发展。
近年来,各级有针对性的学科馆员业务培训正逐渐增多,具有代表性的如CALIS三期启动了“馆员素养培训与资质认证”建设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负责牵头,各馆轮流承办,截止到2012年3月,已在全国举办了5期学科馆员业务培训班,成效显著,颇受馆员好评。然而,在对学科馆员业务素质培训的理念、方式和方法研究上,学界讨论尚有不足。本文试图将企业管理中针对员工培训的“学习路径图理论”引入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业务素质培训,力争探索出一条理念新颖、方法先进、科学有效的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学科馆员培训道路。
2 学习路径图理论概述
学习路径图(Learning Paths),也称学习地图(Learning Maps),是指参与培训的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根据学习的目标、内容、外在环境和基础条件,对所需完成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及活动的各项环节,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排序,最终形成学习活动的路线图和序列图,即学习路径图。学习路径图的主要功能就是把学习者从低发展阶段指引到高发展阶段,即把“从完成简单的辅助型任务到解决复杂问题”的发展过程显性化、图式化,使学习者明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对自我学习的管理,从而强化自身成长的信念和学习动机,同时也使企业人才培养的规划、设计、发展、实施和评价工作更加有序,因此学习路径图就是人才发展过程的看板管理。
3 基于学习路径图的学科馆员培训的可行性分析
3.1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图书馆内部往往分工明确,不同的工作岗位具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不同的工作岗位具有不同的职业发展轨迹和路径,而学习路径图具有针对性较强的理论和方法优势,学习路径图能够契合不同岗位的要求,绘制出针对不同岗位的不同的学习路径。通过应用学习路径图的方法,图书馆可以科学规划馆员培训的方式、内容和优先次序,有效缩短培训时间,提高培训效率。在基于学习路径图的学科馆员业务素养培训中,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的有效分析,可以快速找出岗位要求与馆员当前能力之间的差距,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快速提高学科馆员的业务能力。
3.2 培训方法具有多样性
基于学习路径图的学科馆员业务素质培训体系是由课堂培训、岗位实践和持续总结等多个不同阶段组成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课堂培训约占10%,例如进行课堂学习、在岗练习、自学阅读、在线学习及参加专业会议和论坛等;岗位实践约占70%,例如进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的辅导,熟悉学科服务工作环境,模拟接受学科服务工作任务并全程参与服务工作各个环节,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跟岗实践等;持续总结约占20%,例如担任讲师教授他人,做好辅导记录和个人总结,以及在会议、论坛进行总结分享等。
3.3 符合职业发展的培训体系
学习路径图培训体系各模块之间关联性强,各环节紧密相扣,容易形成合力,促使培训馆员最快达到胜任标准。学习路径图摒弃了传统学习培训中学习形式单一、缺乏培训效果评估等弊端,在培训方式上,既有传统讲师的课堂面授,又有在岗练习、导师辅导、网络学习、案例实践、会议分享、指导性自学等多种培训方式;在效果评估上,培训馆员从入门到达到胜任标准的时间可以被严格地测算并缩短,基于学习路径图的培训效果可以被直观量化。此外,学习路径图中里程碑的设定,可以作为学科馆员培养、任用、评职、晋升和奖励的标杆。可见,学习路径图不仅提高了学科馆员的业务素质能力,也为每一位学科馆员提供了一条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
3.4 具有充分挖掘学习潜能、促进能力全面提升的效果优势
学习路径图理念新颖、方法先进、内容丰富,具有效果明显的培训优势,例如在学科馆员培训中,学习路径图注重秉承“用以致学”的原则,可以激发受训馆员的学习动力,设置里程碑等方式可以增强受训馆员的学习自信,注重通过加强受训者自学等方式可以提高馆员的自学效率,注重利用三大学习定律的结合可以加强受训馆员能力培养的稳定性,注重强调对工作任务模型的拟定可以较快速地提升受训馆员的实战能力。可以说学习路径图是促进人的工作能力全面提升的有效催化剂。
3.5 具有简单易行、快速高效、节约经费的优势
学习路径图主要是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进而推进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并最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在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时,图书馆无需聘请外部专家,专家组由馆内领导和资深专家组成即可。运用学习路径图开展培训工作,设计思路清晰,操作方法简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讲求快速和高效,能够有效缩短学科馆员的岗位胜任时间,一般认为缩短胜任时间可达30%,此外,应用学习路径图进行学科馆员培训,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培训费用,这对于经费紧张的诸多高校图书馆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4 基于学习路径图的学科馆员培训体系构建
一般认为,学习路径图的构建具体包括工作任务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方案设计、学习路径图绘制等步骤,学习路径图在绘制完成后,仍应讲求持续精进,仍需不断按照培训效果评估进行动态更新,持续地进行循环改进。
4.1 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是学习路径图构建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针对学科馆员工作的任务分析中,应首先成立由业务馆长和资深专家组成的工作任务分析专家组,专家组成员数量一般为3至6名,专家组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甄选的三原则,即工作任务的难度、重要性和执行频率,对学科馆员的所有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经过对工作任务的穷尽和合并,从众多工作任务中甄选出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由于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属于知识服务提供岗位,因此在工作性质、工作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方式以及所形成的知识产品等方面与生产企业中的相关模式差距较大,直接套用企业员工培训中按照简单工作流程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梳理的模式显然不合适,因此笔者认为对学科馆员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应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以开展宣传推广、与院系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持续不断地为院系的教学、科研提供知识服务这个服务过程为主线,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学科馆员的工作任务分析情况见表1。
4.2 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学习难度、执行频率、执行不当后果、欠缺可能性以及准入水平等,找出应学、应会、应熟练的学习内容,以形成对学科馆员应具备素质能力的剖析,并依据不同的岗位最终总结出对应的能力要求。我们将学科馆员的能力划分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引领推动能力,基础能力是一般普适性能力,专业能力是针对岗位要求的特殊技能,引领推动能力是作为学术和业务带头人所应具备的能力。学科馆员的能力层次见表2。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采访业内资深学科馆员获知,学科馆员的成长环境是决定其成长周期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根据各馆学科服务的发展情况的不同而会有区别,学科服务开展成熟、传帮带工作到位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成长周期较短,反之则较长,因此,学科馆员的成长周期不可一概而论,高校图书馆界也未形成统一共识。笔者根据研究的需要,假定学科馆员从基础入门到成为业界资深专家的时间为10年左右。依据学习路径图理论,应由图书馆专家组集体研讨后,实现对学科馆员岗位级别的划分,学科馆员岗位级别划分情况见表3。
针对学科馆员的能力要求,经过图书馆专家组讨论确认,学科馆员多级别岗位能力要求情况见表4。
4.3 学习方案设计
学习方案设计是学习路径图构建中的最重要一环,设计培训方案包括确定学习对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教材、授课师资以及考核内容等。基于对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的分析,由图书馆专家组对学科馆员所需培训的知识、能力及态度等进行归纳和总结,针对不同级别学科馆员的不同工作任务,应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多种方式并用。对不同级别学科馆员的能力要求可以用1、2、3来区分,即1――合格;2――良好;3――优秀。一般认为应用学习路径图的岗位培训方式可以缩短30%的胜任时间。
4.3.1 助理学科馆员岗位培训方案
助理学科馆员一般指刚入门的新员工,其主要职责是参与服务宣传推广及对口院系的学科服务工作。对他们的培训主要放在提高专业服务技能上。培训方式除课堂教学外,还应辅之以在岗培训、老师辅导以及自学等形式,以促进其快速成长。这里假定助理学科馆员晋升到学科馆员的成长期为2年,按照学习路径图缩短30%的胜任时间进行估算,需要大约1.5年的培训时间即可完成。助理学科馆员岗位培训方案见表5。
4.3.2 学科馆员的岗位培训方案
助理学科馆员经过培训和岗位实践可以晋升为学科馆员,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服务宣传推广及对口院系的学科服务工作,参与学科服务团队建设。与助理学科馆员岗位相比,学科馆员岗位的工作任务已发生变化,已开始独立开展工作,因此对其岗位要求也应随之变化,除专业技能外,对其基础能力和引领推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里假定学科馆员晋升高级学科馆员的成长期为3年,按照学习路径图缩短30%的胜任时间进行估算,需要大约2年左右的培训时间可以完成。学科馆员岗位的培训方案见表6。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实施效果;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实施效果绩效评价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以及高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做好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实施效果绩效评价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学校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一、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实施效果绩效评价的内容
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的过程中,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被提出来的。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是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教学活动对教学活动中的新现象、新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并将研究的最终成果用于指导教学活动当中,进而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绩效评价主要是对人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的过程。高校的教学改革项目的绩效评价是高校教学改革项目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在科学的评价标准下的对研究的项目或者研究内容进行系统的、合理的评价的过程。
二、优化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实施效果绩效评价的措施
(一)设计科学的教学改革项目方案
1、建立高校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设计科学的教学改革项目方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建立领导管理小组。领导在教学改革项目中发挥的作用是导向性作用,对于改革的方向,改革效果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高校教学改革绩效评价项目中成立领导小组是非常有必要的[1]。为此,需要由学校根据改革的大致目标对领导小组的成员进行选择,在成立领导小组以后,将高校的教学改革项目效果绩效评价提上日程,并为学校的改革做好规划与设定,将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作为高校改革的主要目标,从而推动高校改革项目实施效果绩效评价的深入开展;第二,调动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力量。高校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在学校加大宣传的力度,做好前期的调查准备工作,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找出当前高校教学中的不足,然后通过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高校教学改革中,使高校的教学改革方案更够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也有助于高校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进而帮助高校改革的贯彻落实。
2、设计高校教学改革方案
高校在设计教学改革项目实施效果绩效评价方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组建专门的设计团队。高校在组建专门的高校教学设计方案团队时,需要团队中能够有各方人员的代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综合的设计教学方案,根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水平的设计方案,进而保证教学改革项目实施效果绩效评价的科学性;第二,发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2]。教学改革设计方案需要在高校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与高校的教学研究紧密相连的。发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这给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实施效果绩效评价设计方案提出了较高的难度。这需要相关的设计小组或者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学理论研究,还要将教学实践研究与之相结合,使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更加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3]。
(二)建立健全的教学改革项目体系
1、加强高校教学改革团队的素质
高校的领导研究设计小组在研制完设计研究方案以后,需要将其落实到基层当中,进而推动改革的完成。教学改革团队人员在该过程中的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学校领导部门加强该研究团队的人员素质的培养,加强该团队人员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组织培训或者开讲座等方式,增强其专业素养。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与其他相类似团体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团队的学习能力[4]。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将一部分年轻、有发展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作为本次改革中的代表,首先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进而促使这些青年教师在本次改革中能够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本次改革作出成功的表率。
2、加强其他各部门的配合
由于高校的教学改革项目的绩效评价改革是一项较为复杂,并且周期较长的活动,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离不开学校其他各部门以及人员的支持与理解。因此学校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首先做好积极的宣传,讲明改革的重要性及意义,努力获得大家的认可,进而在进行改革中获得大家的支持[5]。其次,学校领导要做好表率工作中,积极配合改革人员的工作,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对高校的改革给予支持,进而带动其他人的重视,推动改革的顺利开展。
(三)完善教学改革项目的相关内容
完善高校的教学改革项目的绩效评价改革,是指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师生等的配合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为此,学校可以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参考:第一,对本校发生的问题与状况,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解决;第二,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对改革的效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使其更加完善,更加适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第三,在教学创新方面。教学是改革的核心内容,因此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创新,也是改革效果的主要体现。
综上所述,高校的教学改革项目的绩效评价,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需要学校在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措施进行改革,进而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增强学校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宏建,彭玉华.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实施效果绩效评价研究――基于A学院实施评价分析[J]. 价值工程,2015,14:188-191.
[2]严会超,邵玉昆,欧阳俊. 绩效评价在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探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9,04:119-121.
[3]杨慧瑛.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全过程管理的优化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管理为例[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