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机管理的措施

危机管理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危机管理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危机管理的措施

危机管理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政府危机管理 问题 措施

完善政府危机管理问题有助于提高我国派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提高政府的危机防护能力,有利于社会主义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公共危机事件: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禽流感疫情、事件、动乱等等都将我国处于危机状态。在危机状态下,政府必须采取有效地手段和对策迎接各种社会危机对法治提出的挑战。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政府危机管理方面的文献资料,在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概括、提炼和分析,提出了在我国政府危机时期能够有效处理的相应对策。

1.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

健全完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是保证政府高效的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在政府危机管理系统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政府危机管理主要是以成立危机事件处理小组的形式解决危机问题,而在危机事件处理完后则在解散。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也不是相当到位, 沟通不畅,甚至有部门与部门间明争暗斗、相互制约、各自为政的事件发生,缺乏协调机制。

1.2危机意识教育和应急培训机构缺失

中国在危机意识教育和应急培训方面还比较落后,相比较其他国家来说还存在不足。

我国危机意识教育和应急培训机构缺乏,导致政府部门人员和民众危机意识淡薄,救护的基本意识不强。

1.3政府公共危机信息通报机制不完善

政府公共危机信息通报机制不完善。信息往往被一些流言所占,信息失真而导致恐慌;其次是政府和媒体之间的互动出现了问题。当危机发生时政府不希望媒体进行深入的调查,而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会对危机进行炒作,这都导致了信息的不顺畅。

1.4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政府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为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的危机事件,制定相关的法律才是关键,将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职权和职责进行统一的规定,在对抗紧急状态时能做到有法可依的原则。

1.5危机管理中社会力量不足

在以往的危机事件爆发后,往往会发现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组织及命中的的参与是危机管理中能依靠,也是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会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现在政府的危机处理中并没有很好的引导社会组织和民众的力量。例如在汶川地震、南方冰雪灾害等等这些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有许多的社会人员自发的参与倒了灾后的救援工作,有组织的非政府社会单位人员也都发挥其应有的巨大作用。政府应该争取的处理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力量的协调关系,他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2.完善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对策

2.1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

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首先要建立以中央政府的领导地位为核心,地方政府扶助的危机管理控制体制。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并且政府要保证信息的公开,以便地方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能够及时的了解我国的危机事件处理进程,尽快的将危机事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建立完善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政府要加强指导、监督和推进,做好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经验总结。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有助于政府各部门高效率的解决公共危机,降低公共危机的危害程度,缩小公共危机的影响范围。

2.2培养和提高公民的危机管理意识与抗危机能力

我国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国民公共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政府危机管理的效果。政府应当在公民的公共危机意识的培育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培育的内容应当包括危机防范意识教育、危机中的道德责任感的培养、应对危机的心理教育等。

2.3建立公共信息公开通报机制,增强政府管理透明度

政府建立信息公开通报机制,增强政府管理透明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以降低危机危害程度为目的,解放思想,健全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在建立信息公开通报机制要不断地丰富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的丰富性,发挥媒体、网络的作用。做到危机信息的公开透明,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质量。

2.4建立和完善国家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危机处理法律体系,是危机处理措施得以迅速和有效实施的保证。对于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将政府的责任和绩效评估列入立法范围,使政府做到权责分明,依法管理,防止权力过大而导致腐败。

2.5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与公众的社会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社会的进步,整个社会也越来越趋向多元化迈进,非政府组织尤为活跃,他们往往会发挥政府充分发挥的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那么在处理危机事件的时候,政府也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与公众的参与,降低危机的影响力,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 褚松燕.公民有序参与:政府治理危机的化解之道[J].河南社会科学,2004,(11):19.

[2] 石路,蒋云根.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J].新疆大学学报.

[3] 张红梅.协同应对: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J].长白学刊,2007,(6):68.

危机管理的措施范文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国2003至今国家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状态进行整理总结,作为本次探讨的主要材料。

1.2方法 调查研究公共卫生管理功能的现状,包括财政投入、城乡差异、应急预警系统、执法人员素质、食品安全问题几个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案。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对采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目前国家卫生管理现状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2.1财政投入不足 与其他公共消费性支出相比,我国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支出比例较低,,与国际行情相比,我国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匹配。以2012年为例,公共卫生管理支出所占比率7.16%与国防支出的、行政管理的21.3%、18.45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2.2公共卫生支出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 目前我国城市的公共卫生支出明显高于农村,同时在资源配置上城市也是明显的由于农村,另外,除了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之间也是差异显着。

2.3缺乏常规的应急和预警系统 在不建立常规预警系统的情况下,人民群众的危机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并且应对危机的人力、财力、物资储蓄不充沛,支援准备明显欠缺。

2.4执法人员的素质较低 目前,虽然相关的法律体会日趋完善,但是国内卫生监督队伍中存在一部分执法人员在政治素质、专业技术水平、法律素养等方面水平都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恰当有力的执行,严重影响了卫生管理的水平。

2.5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我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标、鸡蛋中汗三聚氰胺、砒霜门、橡胶门等等一些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更加使得广大人民群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降低,担忧和恐慌增加。

3讨论

公共卫生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两方面。公众健康情况明显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主要的影响途径包括影响家庭以及个人的收入情况、对不同人群的收入情况造成影响、对卫生保健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资源的投入造成影响[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因为公共卫生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对外市场的全方位开放,使得公共卫生情况手打了较大的冲击。一方面体系体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国内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中很多负面的东西,比如艾滋病、性病、吸毒等流入国内,使得公共卫生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危机管理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龄飞机维修 问题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V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082-02

在国际市场上,老龄飞机为服役达到了或者超过了14年的民用飞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民航在中国发展也非常得快,为了让老龄飞机能够发挥更大的经济效应,更加安全的运作,需要对老龄飞机的维修管理予以认真的研究,积极地探索。

1 老龄飞机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无对飞机的结构完整性进行高集中度的管理机制

经调研,通常,航空公司会划归飞机结构管理为飞机机身的管理中。大型的航空公司可以说通常由多个维修基地,多个分公司,飞机会在不同的分公司之间自由调配,在管理上,这是风险的加大。此外,飞机因为有诸多的机型,故而资金和技术等资源都需要有充足的保证,但是分散在各地的分公司和维修基地,水平差异较大,维修记录保存凌乱,是的完整性的结构化管理根本很难得到彻底的落实,演绎成了一个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

1.2 缺乏高集中度的信息管理系统

可以说当前,每个维修单位、每个航空公司都有自己的信息报告制度,但是并没有完整的修理信息,也没有完整的结构损伤数据,对于单机的具体状况,不能够予以有效的分析,也不能够有效的预测损伤的具体发生规律,造成了疲劳损伤和结构腐蚀的失控。观察当前的维修记录,多为纸张版的记录本或工程指令或非例行工卡,并无专门性的文档,固定化的电子文档,这些对于信息和数据的保存利用,都是非常的不利的。

1.3 对工程指令以及维修方案没有结合具体的使用状况和加改情况予以优化

每架飞机,有着不同的飞行时间,也有着不一样的飞行循环比,还存在不同的加改装现象,故而,建议最好用单及控制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设定维修方案。某些指令对机本身的结构性差异没有予以全面的考虑,更缺乏对应的实施步骤,不同的维修基地会设计不一样的工作单,不一样的标准。对于补充检查历史结构维修情况,部分航空公司的控制手段为保留项目,并无维修方案,更无完整的、统一化的清单,可以说附检历史结构维修的时候,管理工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1.4 关于必检项目,没有清晰化的职责制定,没有设置合理的检验系统

当前,针对必检项目,CAAC并没有明确责任部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以说某些公司为了经济的目的,为了工作量的降低和减轻等诸多不同的目的,将必检项目予以人为的减少,使得维修检验工作不到位,及时不合格,也缺乏监督,缺乏监控。

2 维修管理措施的完善

2.1 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提升

维修管理老龄飞机会涉及诸多的部门,也有诸多的环节,为了让其更加的高效,也为了让其更加的合理,所以在体制上首先应该予以改进,管理体系应该是自上而下的,应该是高度集中的。考虑到每个航空公司具有不一样的机队,具有不一样的运行特点,所以作为工程管理部门,需要按照航空公司的情况,建立对应的管理机制,对应的措施可以描述为结构工程师的专门性安排,结构完整职能的建立和健全,这样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整合,效率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最终做到“管理集中化、维修指令化”。

可以考虑借鉴南航的务工程部发动机管理中心的独特管理模式。南航为了强化对发动机的具体管理,提升发动机的安全性,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效益,对资源进行了整合,成立EMC,对与发动机相关的所有工作进行集中化的管理,这样发动机的整体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维修成本大幅下降。

2.2 电子化信息平台的构建和完善

按照每个航空公司管理模式的不同,借由信息的优化进行流程的报告,电子化信息平台能够统一的提供老龄飞机的具体维修管理信息,这个平台对和老龄飞机有关的全部信息予以详细化的手机,比如加改装的历史性数据,结构性的损伤等等。为了让数据更加的全面和完善,而且连续,需要建立单机档案,这些是后期维修方案,维修指导方针,评估耐损伤性的历史性参考依据。该平台应当包括货运、装卸等所有可能影响结构完整性的环节和部门,至少应该包含统一的信息报告程序和信息报告格式;机队结构腐蚀、疲劳损伤及维修记录信息收集、分析、评估以及持续监控;加改装之后的飞机构型管理。对于所有的飞机的维修历史,航空公司都需要建立完善的三视图,做好归档记录,保证能够追溯相关信息。

2.3 单机化控制维修方案的实现

飞机的运维进程中,借助于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动态的管控维修,数据管理关注的重点在于结构的腐蚀程度,导线的磨损程度等等诸多容易发生在老龄飞机身上的问题。

建立在可靠的数据分析之基础之上,按照维修重要结构的具体方案作出对应的调整,将检查门槛值、检查周期和检查方式予以科学合理的设置。依据单机结构数据库,评估单机重要结构项目的检查间隔,避免使用通用的定期检查方式,改为单机化控制。举例如下,针对结构,进行抽样检查,按照使用条件以及具体的环境状况,将检查间隔予以缩短,如果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建议运用全抽样。

2.4 关联信息报告需要得到加强,运行和生产需要得到合理的安排

老龄飞机具备自己的特点,作为航空公司需要会同相关方合理安排因为老龄飞机产生故障发生的问题,如果确有必要,可以限制其运行,对老龄飞机的运行,要加强监控,保证安全,如对发动机性能不佳的飞机不安排高原机场运行等。协同各相关运行部门,建立对应运行信息的报告制度,如建立海鲜运输泄露报告制度。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海鲜泄露,货运部门除按要求进行必要的清洁外,此外,也必须要与机务部门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清楚掌握飞机的清洁情况,知晓最佳的防腐时机。

2.5 维修生产进程中,要强化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检验系统

对于必检项目,一定要作出检查,工程技术部担当主要责任,并将相关情况纳入到咨询通告里面。CAAC,需按照批准的项目和规模,对检验系统予以必要的重设,让责任明确化,加强质监的重要作用。

2.6 机队信息系统的完善,服务通告评估水平的提升

无论是航空公司,还是维修企业,都需要建立健全机队可靠性调查系统,这个系统对于老龄飞机的维修保养而言,是一个信息平台,能够帮助更好的监测老龄飞机的具体健康情况,对损伤的具体原因予以深入的分析,通过有效的措施,降低事故的发生,避免问题的出现。平台能够提供的信息有:飞机的维修史,结构性的损伤,疲劳性的损伤,腐蚀性的损伤等等,收集评估分析这些信息,有规律的预测飞机的状况。降低老龄飞机常发问题的出现,让飞机的状态保持得比较良好。

2.7 信息的获取应该充分化,对外联络交流需要得到持续的强化

与生产制造厂商之间,应该加强沟通,获得他们在技术层面上的大力支持,国内各个不同的航空公司之间也要加强沟通交流,在我国,当前维修管理老龄飞机的现状要求各个不同的航空公司之间能够加强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共享信息,共享技术,作者建议, CAAC可以举办定期的交流沟通活动,帮助老龄飞机的维修管理获得更好的平台。

3 结语

维修管理老龄飞机,这个课题相当的庞大,而且非常的复杂,仅仅采集数据、评估工程,并且作出持续化的改善都需要耗费一二十年的时间。这个过程中需要来自各个相关方的共同努力,互相的配合。

参考文献:

[1] 冯振宇,李凯,杜洪增.老龄飞机广布疲劳问题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22(5):1-4.

危机管理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矿开采;机电设备;维护;运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工程日益增多,开采机电设备更新频率逐年提高,各种煤矿机械化程度正在不断上升,为我国煤矿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煤矿生产效率日益提高,确保了煤矿生产安全性。但是在煤矿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条件、生产环节具有一定复杂性,使得机电设备运用范围随之增加,机电设备维护与运用问题也日益凸显。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煤矿生产从业经验,主要分析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的问题分析

首先,机电设备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现阶段,大多数煤矿领导重产量而轻机电设备,在现代煤矿生产过程中,未充分发挥机电设备重要性,机电管理机构在生产工序中起着辅助作用,使得部门职责意识不强,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甚至无法落实到位。在机电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没有实际权力,而是应付目前生产。另外,因为生产任务比较紧张,某些领导过分追求眼前利益,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因企业领导不重视设备检修,导致机电设备的定期与定点检修不能落实到位,通常发生较大异常故障时,才给予检修处理,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缩短了设备使用周期,进而增大检修成本费用。

其次,机电设备存在弊端。机电设备的存放与运输时,若不重视封存,没有采取防潮防尘等相关措施,会损坏、腐蚀设备,因工作人员不够重视,经常发生此类事件。例如,系统缺乏托罐、缓冲等装置,不能有效保护制动与电控系统,使得井筒装置受到严重锈蚀,没有给予定期防腐处理。另外,许多煤矿防爆高压开关、老绞车、老主扇等数量非常多,设备主提升机呈单线制动状态,没有有效保护高压开关,主扇无法达到矿井的风量负压要求,具有较多的安全隐患。同时,没有及时技术测定设备,测试手段较为落后,很难发现潜在问题,导致诸多事故隐患。

第三,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差。煤矿因自然条件差,不安全因素较多,在人们头脑中己认为是又脏又累又不安全的工作,因此 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不愿进入煤矿企业。加上大部分煤矿认为机电工属于辅职业,不加重视,不提待遇,造成机电人员思想情绪波动较大,一些技术人才纷纷跳槽,人才极为缺乏。有调查表明, 现在乡镇煤矿中从事机电工作的人员大都是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一些机电设备的简单故障也无法及时排除,贻误故障处理时机,起不到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作用,更谈不上应用计算机参与现代化设备管理。同时资源整合压减关闭矿井工作也是造成矿井技术人员频频跳槽的主要原因。

2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措施

首先,制度化管理。提倡科学理念指导管理,使煤矿机管理实现现代化,抛弃难免会发生事故理念,挑战传统管理观念,全心全力投入工作中,尽量不留缺陷。同时,提高主人翁意识,日常管理中需提高责任意识,杜绝应付与消极思想,想尽一切方法消除工作缺陷。提升经济效益前提下,需抓紧人身安全、重要设备、电气设备的更新换代,利用先进性技术,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对于安全功能较差的老设备与旧设备,应及时给予报废处理。制定设备更新方案,确保急需更新设备投入力度。

其次,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重视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的作用,在机电设备管理过程中,人起着主导作用,以“管好、用好、修好”的三好原则管理机电设备,掌握先进技术知识人才,发挥先进设备优点,重视技术人才的保护,针对专项贡献、特殊贡献的技术人才,应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在机电设备管理中,机电职工素质是重中之重,要以“严要求、高标准”的态度,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强化设备检查,开展每周学习例会,邀请具有实践经验、资历丰富的工程师讲述专业知识,培训学习成绩直接挂钩于工资福利。另外,先进科技设备作为煤矿企业的可靠性保证,需提升缺陷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所以,需大力引进先进设备与工艺,建立QC小组,加大技术难题研究,鼓励技术改革,进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第三,加快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在各生产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设备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炭生产能否正常进行。因此,对机电设备进行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至关重要,即对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更新改造一直到报废进行全过程的信息管理,选好、用好、维护好设备又成为设备综合信息管理的关键。同时,也对全矿大型设备、综采、综掘工作面的设备提供了及时、准确和详实的数据,以便合理准备设备易损、易坏零配件。这样既规范了机电设备的管理,也规范了人的管理,堵上了各种漏洞。

第四,加强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我国机械行业正逐渐发展,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旧技术已无法使用现代化机械,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培训管理人员的观念,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转变管理观念,使管理人员可施工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管理模式。培养管理人员的实际技能,因现代油缸制造设备比较复杂,要求管理人员需掌握油缸制造设备的使用技术,提高对机械的操作、管理技能。同时,提高机械设备的更新频率。更新机械设备不是说有新机械出世,就马上更新,而是要更换一些已经不能使用、已经老化的机械设备,或某些机械尚未老化,但不能满足当前工程技术、规模要求,也需更换。施工企业应按照国家要求,及时报废、更新一些有隐患机械、老化机械。

第五,完善维修、保养的工作。保证维修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心、管理素质,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待机械发生故障,可及时、正确修理设备,防止因机械设备故障而延误施工进度。按照机械实际情况、项目规模,可建立机械保养机构,定期检测机构,防止错误指导、操作机械。使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确保施工人员生命安全,进而增加施工工作效率。另外,结合市场来提高机械利用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工程等级、规模差异,机械设备的规格与结构也不尽相同。我国机械设备的施工较为闲置,施工企业应结合市场需求,可进行机械租凭,提高闲置机械利用率,降低机械不足、技术落后的缺陷,有利于减少风险,降低施工成本,最大化施工效益。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开采中,机电设备维护与运用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煤矿生产,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必须不断审视自身,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提高机电设备的运用效率,进而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性,方可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煤矿市场。

参考文献:

[1]刘同增,唐文海.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研究[J].价值工程,2010(3).

[2]贾文艺.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措施[J].装备制造技术,2010(8).

[3]司鹏城.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及管理探析[J].能源与节能,2014(2).

危机管理的措施范文第5篇

我国的事业单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包括全额预算类、差额预算管理类和自负盈亏类。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由于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所以极其容易产生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不够的状况,尤其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上,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一定漏洞,这些漏洞已经严重阻碍着事业单位的进步与发展。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财务规章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所以必须重新制定财务管理标准,只有新标准与新形势相适应才能真正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很有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事业单位是一门公益的机构,其中包括公立学校、公立医院政府和相关部门等。事业单位对人员的管理都有统一的编制,一旦进入事业单位就相当于得到一份铁饭碗的工作,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都是统一由国家财政进行拨款后,再由各个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发放。由于事业单位是公共服务机构,所以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做出相应的政策深入进行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立适应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脱节。我国的相关部门只重视事前的预算,未对事后的整个过程进行掌控和分析,由于预算编制的时间比较短,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程序缺乏规范性,尤其是在预算中未能及时处理好和各个相关部门的配合关系,预算编制没有针对各个事业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在预算批准后,相关的监控部门也不能及时掌握财务的去向,导致预算后,实施的部门有意扩大相关财政支出,擅自更改财政用途方向,使得财政支出往往大于预算财务[1]。(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监控不完善。近些年,大多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追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对财务管理的监控上的力度不够。目前有些事业单位还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监控部门,这就导致财务流通方式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对于财务的去向监督不够,极其容易造成财务浪费。而有些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人员为了实现自身事业单位的利益,擅自篡改财政数据,私自建立小金库,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外流,违背了职业道德,最后触及到法律的底线。(三)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的防范意识薄弱。相对其他私立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上存在风险较少,但是相对于经营性事业单位来说其资本类型不同,所以容易导致在财务上出现较大的风险,但是目前我国经营性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对财政的投资缺少合理的分析,导致产生的收益和与预期想取得的结果有所不同[2]。(四)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不到位。目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薄弱,现在的采购审批一般都是行政审批,并且仅仅针对于采购的环节。对资产购买后没有明确的相关规范管理措施。并且很多的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存在账面不清情况,未能建立清晰的明细账。同时在固定资产的利用上,存在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导致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环节相脱节[3]。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未能从自身单位的实际出发,盲目的追求高配置的资产,导致相当大部分的资产处于浪费,空置的地位,并且有些事业单位未经相关部门的审批,私自挪用固定资产,并获取固定资产对外使用的报酬,严重的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以科学管理为第一要务。财务管理的核心价值是科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就要以科学管理为第一要务。科学管理的基础是精细管财。精细管财的科学性体现在服务大局,事关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事关地方宏观经济战略调整与经济发展,事关行政事业单位事业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事项,预算编制时,要先行调研、加强规划、重点倾斜,做到科学合理、精细可行。同时,又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业务的开展,力求“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二)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国家事业单位在招用相关的财务人员时必须严格把关。并对上岗的财会人员进行不定时的岗内培训,坚持对财会人员进行后期再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的知识水平,注重对财会人员实际工作能力进行考核。制定竞争的工作体制,并合理使用或者调配财务人员[3]。(三)建立健全的财政管理制度。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财务在流通上的监管。建立预算考核机制,在财政的审批和执行方面进行内部的管理,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专款专用,实行资金的分类管理,避免造成资金在使用上的浪费。对固定资源进行合理化分配。根据各个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产运行效率。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要使用专门的人员进行看管,杜绝未经相关部门的许可私自使用固定资产。实行国有资产责任制,对国有资产进行定期的检查。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财务的支出状况进行公开,并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杜绝一切不合理的资金使用状况。逐步实行票款分类制度,实行立项、收费、支出、稽查的分类机制,严格按照规定报销发票,杜绝报销不必要发票情况的发生。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