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包装设计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包装是一门古老的技术和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时展尤其是近代以来生产力水平的空前提高所带来的商业文明繁荣,令商品包装的设计制作越发精致美观,其设计、生产加工也早已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成为评判一个国家商业繁荣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包装和包装设计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作为包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等视觉传达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包装设计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调研、设计制作商品包装的能力,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在教学中开设于包装结构设计后并与之相承,其后紧联系列包装设计、材料包装设计、袋装包装设计、容器设计等后继课程。这些课程的作业实训成果外观差别较大,但都遵循着一条明确主线,即以人为本、注重调研、培养制作能力。笔者认为,应当将这条主线作为包装设计基础课程的基本教学思路,并由此引领包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中的其他后继课程。
一、包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应遵守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
以人为本即以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为依据,努力让相关设计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在包装结构设计(于艺术设计类专业而言主要是纸包装结构设计)中,以人为本的思路主要体现在纸盒(箱)结构各部分与人手、臂接触之处的大小必须符合人体相关尺寸。而在包装设计基础中,以人为本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包装盒与容器之大小、结构需适合消费者的把持使用,更体现在包装的方式是否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包装装潢是否能满足相关人群的心理需求和对产品的期待等等。在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下,教师当引导学生在设计活动中时常把自己比作消费者,自行观摩、检验设计成果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和目标人群的使用偏好,根据产品的性质、尺寸来决定纸盒包装结构。以土特产品包装为例,其纸盒结构选用提手式或花盖式等变形结构,可赋予作为礼品的包装以贵重感;普通日常消费品如零食、衣物、小用具等则常采用基础方形纸盒结构,以降低包装生产成本。不论选择何种包装结构都需要以人为本、依照人机工学原理,保证包装各部分结构便于人们搬运、提携、开启使用等。同时,绝大多数时候包装装潢应当简洁、醒目、产品主题突出,能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期待,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但也有少数商品的包装装潢则相反,如某些涉及消费者的使用隐私的产品,其包装盒尺寸宜较小、外观装潢应低调,便于消费者收入袋中(怀里)隐蔽携行,以照顾消费者的使用心理,这更是以人为本原则的体现。
二、包装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十分注重调研
在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指引下,包装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当注重调研和调研分析。包装设计调研是根据项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收集分析相关信息的过程;收集设计项目的具体要求、参考样本样品、产品信息尤其是卖点等,但更要分析掌握产品的市场状况、消费者状况等信息,通过调研所得信息分析出结论,指导包装项目的设计表现。以某松花皮蛋的包装设计项目为例,在同类土特产品繁多且同质、仅在端午等传统佳节前后市场需求较大的情况下,则本包装设计的调研首先需要了解人们消费皮蛋的习惯、一次性消费的数量、用于送礼的比例等,由此决定包装盒的容量、是否需要开发大小不同的几种包装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等;再根据包装盒的容量、内装物重量的调研数据来决定包装结构,并根据市场同类产品的外观、消费者的年龄层面和欣赏习惯来决定装潢设计的整体思路。由此可见,调研是包装设计总体思路的依据,注重调研当为包装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教学思路。
三、包装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根据多年形成的教学模式,包装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包装基本概论、针对实训项目进行调研及分析、设计表现、制作样品等。设计表现是通过手绘、电脑辅助设计等方式来表现包装装潢及展示效果的过程,是包装设计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大量包装成品的印刷制作质量。而设计表现完成后,学生必须动手制作包装样品实物,实物不止于像广告、编排等作业那样打印在纸面上即可,而是需要剪裁、粘贴制作成型。一个装潢完备的包装盒电子稿在准确绘制完成后,打印在卡纸、纸板等材料上,学生需要将其准确剪裁下来并折叠制作成形,实物样品比屏幕上、打印在纸面上的包装展示效果图自然更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动手制作能体现一个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工作学习态度,如果一个包装盒的手工样品不能工整地制作完备,则实践中谁都难以对即将大批量生产的包装盒充满信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是包装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思路和目的。
四、结语
包装设计基础是一门重要科目,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把握住以人为本、注重调研、培养制作能力的教学思路,便可以有效地引领学生打好包装设计系列课程的坚实基础。本文简要分析了包装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路,是基于笔者长期的设计工作和教学实践经验,乃一家之言,不足之处笔者今后将继续改进提高。
作者:王可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开朗,冯梅.销售包装结构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孙诚.包装结构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朱和平.包装设计[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酒包装书法意境的形成条件是酒与书法结合。青铜酒器上的铭文是这种结合的开始,它源于古代一系列的祭祀和庆典活动,与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2]。”祭祀中酒必不可少,酒具便是祭祀活动中的物质载体,它的重要性从“孟鼎”可窥见一斑。孟鼎是西周康王时礼器中的重要酒器,鼎腹上的铭文共19行291字,记载了周康王二十三年贵族孟受册封时,周王诏告周立国的经验和殷丧国的教训,命令孟效忠[3]。于是酒器因此独特的用途而书以最具代表和优美的铭文,抒发人们精神上的寄托。此外,酒对书法的发酵作用与史上书法大师对酒的精神寄托密切相连,他们以酒为友,激发了无数的创作灵感———问君何举如橡笔,跃上云端酒使狂,创作前思绪蓄积于博大、虚灵的胸怀,创作时如吐纳宇宙之气,从而建立神美梦幻的意境。酒后引发的豪情让他们在不经意处写出胸中真意,创作出书法中至高的精品。这种灵感是艺术不断求索和发展创新的源泉,“使元绪而趋于缤密,经纬天成;使平淡而奇崛,逮若神助,笔下生花;有则一旦罢杯,则老生常谈,平平而蹈于寞臼,神采乏力,冥思无端[3]。”如王羲之,他酒后写出惊世的《兰亭序》,得到众人的赞许,醒后也惊叹自己酒醉时的绝笔,后来再如何蓄意重写,也无法写出能与之相比的文笔(见图1)。
2酒包装书法艺术意境的形成根源
在哲学中,“气”是宇宙、生命的本源,是我们宇宙观里物质的基本元素,在书法写作中,“气”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它使书法单调的线艺术具有了生命的律动。如怀素的草书,他在线条游走中蕴含了自己的思绪意向,在夸张和简约中融入了音乐的美感。故有王羲之曰:“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者贵,万古能名。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把笔抵峰,肇乎本性[4]。”在酒里,“气”使酒充满了灵气,并使之成为无数人的精神寄托,于是曹操在兴叹之余吟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所以酒包装上的书法,它的美不仅因拥有书法之“气”,也有了酒之“气”,流露了线条墨色不拘于形态而呈现书者心性价值的艺术美,流露了酒香漂万里、千年不衰的品质。“气”使文字和酒到达自然随和的境界,两者相互依赖,使包装不是简单的包装,文字也不是简单的说明,而是表现酒的内涵和书法艺术的载体,使酒包装超出了包装的普通概念,具有让人流连忘返、驻足欣赏的高层境界。
3酒包装书法艺术意境的层次分析
蔡小石在《拜石房词》序里形容意境的层次为:“夫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杳而弥深。始读之则万蕚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也,余霞绮天,一境也。再读之则烟涛倾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又一境也。卒读之而皎皎明月,悠悠白云,鸿雁高翔,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澹,滃然而远也[4]。"由此,酒包装的书法意境也可分为“象内之境”、“境中之意”、“境内之道”3个层面来阐述。
1)象内之境。酒包装的象内之境是书法与酒包装在形式上结合所传达的意境,是简单的由形到意的飞跃,尽管它受到有限空间的限制,却是酒包装语意传达的基础部分。在这一阶段,文字的艺术美结合酒的神韵,脱离了自身有限的空间,使意义得到延伸,所呈现的节奏感和线条本身的力度表现出特有的气息和韵味,通过酒包装这一载体,使意境美寓于形式美之中,形成意境美的基石。以金六福酒为例(见图3),它象内之境的形式表现为“金六福”的行书形式、圆形的包装和包装上的颜色、图案和标志的装潢设计,传达出的象内之境是喜庆、古典和传统的美感。
2)境中之意。酒包装书法形象和观者情感融合,是象内之境的再次升华。处于境中之意时,酒包装中的书法就具有了人的情感性格,它能与观者进行心物交流,观者就能感到“书之至者,妙与道参,技艺云乎哉!”(朱长文《墨池编.序书断》)[4]。其生机勃勃、意境悠远的人———字———酒包装的感情交流,表达包装中蕴含的人的细微高妙的审美情趣,即“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孙过庭《书谱》)[4]。如“金六福”,它的境中之意是观者对包装的欣然接受,包装的喜庆、古典和传统取得了观者审美认识上的认可。
3)境内之道。境内之道代表了中国人对宇宙认识表现,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4]”,它居于意境之上,但依赖于意境的前两个层次,有设计者和观者个人心性的流露。酒包装书法艺术的境内之道,是高于书法和酒文化内涵的境界,不只传递了酒包装气韵之美,还向观者传递了其中蕴涵的设计者对宇宙、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即“道”。秉承了宇宙生命的灵性,就能于“澄怀味象”和“澄怀观道”之中“听之以气[4]”,就能通过意境的最高一层“境内之道”,表现书法、酒文化的内涵中的宇宙观,就能理解中国酒文化与书法艺术相互融通的缥缈境界,能从文字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书者一泻千里写“神韵”的豪情,能感受到酒中让人如痴如醉难以割舍的奇妙感觉。如“金六福”,这3个字包涵了行书自由随意的动态美,加上包装华丽、复古的外形设计,如繁华景象的缩影,让人心随它动,有种富足繁荣的心理满足感。
4酒包装书法艺术意境的表现形式
酒包装书法意境美的形式,得来于意境3个层面的总结归纳,是境内之道的高度概括,是观者与文字、包装情感交流后的艺术体验的总结,其中包括了人的情感、设计者的语意传达、书法的审美意境、社会审美共识。因此,酒包装书法意境美的形式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雄浑壮美的意境和清逸优美的意境。
4•1雄浑壮美的意境
以两款酒包装为例(见图4),第一款“醉三秋”中,“醉”字带有古淡浑穆和草书狂放颠醉之气,可看出书者胸有成竹,所有激情凝于笔端一气呵成的畅快心境;“三”字小鸟依人般傍着停靠在一旁,但它也有自己独有的节奏,如音乐里的停顿符号,让书者在畅快之余有舒缓稍息的机会,也让其后的快意有机会填满心胸;“秋”字在停顿之后,是一个书写激情的开始,它不像“醉”字那样是书者毫无保留的抒发,而是有所保留,似乎精彩还在后面,有种欲擒故纵,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三字如三个音符,有,有停顿,像一首优美的乐曲,将书者内心的情感娓娓道来。第二款“醉先富”,此“醉”字不同于前“醉”字,它本身蕴含着节奏的变化,竖有所长,横有所短,一个字就是一首歌,节奏浑厚不失飘逸,线条变化自然流畅,时而浓厚有力,时而纤细娇柔,充满动态,具有活波的生命。壮美的意境是观者鉴赏的最终成果,它要求创造者具有博大的胸怀,并具有对壮美意境的创造、表现能力,也要求观者具有一种超越生命和想象力的情感,当感受到艺术中扣动心弦的美,就会产生共鸣,领略到壮美的魅力。
4•2清逸优美的意境
优美清逸的意境与雄浑刚健的意境比起来,它的节奏更舒缓优美流畅,如果说后者是大气磅礴的交响乐,那前者就是清灵动听的小曲,如果说后者是书者满怀报复的情感发泄,那前者就是书者优雅心志的叙述。“水井坊”显示了行书的自由之美,在浓厚的笔触里存在着粗细的变化,在字体大小间距中存疏而不散,密而不紧,舒展变化之中,能让人体会到笔者游目骋怀、人生与自然相契相融的清静情怀;“茅粮”展示了隶书圆融、骨力寓于媚姿之中的的气韵。于此可以窥见书家独特的艺术个性,心意随笔,线条的行云流水而以形传道,似自然幻化,深藏书法与自然的玄理,可谓境与神会,观之使人神气豁达而心向往之。两款款酒包装的文字舒缓圆润,没有草书“一泻千里”的气势,也没有其抑扬顿挫、看是虚实是实的大变化,有的却是舒缓、自由流动、不失清逸秀丽的笔态。优美意境由文字的舒缓与观者优雅的心性共鸣而产生,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5]。”酒包装书法意境的形式包涵了书法艺术的内涵,以及书者所要传达的审美意向。创造和品味艺术是主客体心灵对话交流的过程,酒包装的文字设计不是书法点画线条之美的单纯表现,是要通过酒、书法、包装来创造一种意境来感动观者,在包装与观者的情感交流中形成默契,并使之接受它。在人们的审美理念中,有一种“文如其人”的主官想法,此想法存在于各种艺术创造、欣赏活动中,作品表现的艺术形象,人们习惯把它人性化,因此,酒包装书法艺术的审美意境是人们将书法之美、包装之语意人性化的结果,也是人心性的流露。
关键词: 包装设计;“RCPD”;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2
在《包装设计》课程里,要把传统文化设计思想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文试图通过“RCPD”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搜集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图案元素,并把在平时生活中发现的设计素材进行整理与归纳,将对传统文化的自我消化与理解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同时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刚开始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至理性认识的层次,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视觉语言表达相互沟通和互补,从而实现传承历史、服务于现代社会的设计目的。
一、《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随着各行各业对广告宣传的重视,平面设计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各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成了热门专业,包装设计成为一门集艺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专业设计课程,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状况。
(一)理论脱离实践,项目引领教学意识薄弱
目前高校中,包装设计课程过于注重理论的教学,导致了学生完成的设计方案与规划脱离实际市场的需求,而一些关键的环节如:调研工作、品牌与市场的定位、设计思路的沟通与交流等却被忽视。因此,包装设计教学要模拟项目引入课堂,以完整的设计课题方案为基准,注重包装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现代包装设计行业所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缺乏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创作的过程
传统《包装设计》课程教学长期以来采用的教学方法过多注重于设计的技术与结果。忽略了整个设计教学中思维引导与启发过程。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所看到的只是设计好的成品,完全看不到其设计本身的内涵,及设计思维的演变过程。因此学生学会的只是临摹,用别人的设计素材与形式来套用自己的设计课题,更多依赖于各种设计资料的抄袭与拼凑,并不是从设计本体出发进行研究。
(三)课题实践过程中欠缺合理的设计定位
《包装设计》作为高校视觉传达专业里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一般前后分两个阶段。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包装设计》教学两个阶段
教学安排看似非常合理,结果却问题重重。如在课题实践中的设计定位,往往一开始就脱离市场、偏离产品自身定位。大部分学生在做包装设计时不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解、提炼和运用,喜欢盲目追随市场潮流,追求形式化表现,往往错误地诠释包装设计的本质理念,不挖掘商品本身的文化价值与民族底蕴。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学生最后的设计思路紊乱,设计构想无法实现,或者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
(四)误解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包装设计中并不是找几个传统书法字或几个传统纹样作为元素集中展示就可称之为传统设计,设计最终还是要用艺术化的视觉语言进行综合表达,一味地注重形式,不深刻了解元素中独特的文化内涵及意义,就会陷入单纯的“拿来主义”的死板硬套的误区。
因此设计中所涉及的内容决不可以生搬硬套,它需要经过不断提炼与语言转换的过程,最终呈现完善、和谐的表达。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更注重于技能性教授、不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缺乏对人文元素的融合和创新。概括起来说就是“重技术、轻思维、缺人文”,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包装设计教学今后的发展与质量。
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引导学生了解包装设计与文化符号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某一个种族或民族在悠久历史及传统生活中所延续而成的。换言之,文化是由于人类长久的生活习俗中所培养出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要让学生了解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特色。这种浓郁的传统或民族的文化资产具有相当高度的吸引力。
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要体现包装整体的“意境”,追求的是像外之像,需要发掘真正的具有中国精神的内涵。最后通过学生设计能力的展现,将传统文化与包装设计,以统合的方式呈现。
设计专业在传统文化中,传达人与传统文化所相关的认知,追求传统文化的凝聚与特色的表现形式。现代包装设计应该在传统文化与时代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寻找自身的突破口,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形式。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并以包装作为最终呈现的载体,融入传统文化,在满足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诉求的同时,取得他们对商品的价值文化认同感。
(二)启发学生在包装设计中体现传统文化底蕴
设计作品的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要让学生们了解到设计的不只是某一包装,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包装视觉设计里的色彩、造型、文字、线条、插画及装饰等因素及组合。更应透过精心设计的外观包装,以揉合文化传承,地方特色,塑造出既带有传统文化色彩,又能迅速抓住消费者眼球的时尚作品。
包装设计除了担任商品视觉传达任务外,更是兼具有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从古迹、古物、自然景观、民族艺术、图腾纹样、民俗民风等多个角度启发学生,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与生活轨迹,也是在创造及设计上取之不尽的文化资产。然而,作为最具现代性的产品及其包装,却往往与文化的本质特征相悖,所以我们在承载和体现文化的发展链中,要找到一个适合的度和表现点,使包装的现代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得到充分的体现。[1]
(三)积极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包装设计是一个特殊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它是一个将抽象概念视觉具体化、符号化的过程,学生在整个课题设计中的思维应该根据包装形式的法则,对包装形态、平面排版、基本色调、纸盒结构等视觉要素进行挑选、变换、组合、将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关联、整合,形成可感可触的东西。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可以不受限制地大胆思考,把自己的设计构思通过各种图示手段加以记录、表现出来。此时,虽然设计是围绕较具体的包装设计定位风格展开的,但创意的思维一开始也可以不必拘泥于具体的限制,哪怕是不切实际的思绪,只要在课题设计的中后期进行评估挑选,选择与前面定义的概念方向符合的方案,就可以继续深入发展下去进行优化。总之,包装设计的过程总是理性和感错,无所谓何者为主、何者为辅,要鼓励广开思路,激发创造的热情。
三、《包装设计》课程“RCPD”方法应用
(一)“RCPD”教学原则与流程
进行传统包装设计时,学生应对相应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与认知,亦需对设计课题背景有所认识,使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不断去发现传统文化元素与包装设计间最为契合的点,同时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发展、延伸的形式把元素进行概括和提炼,把握物象的本质特征,创作出既有现代感,又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的包装设计。为此,笔者提出应用“RCPD”法的教学改革方案。
表2 “RCPD”课程实践教学原则
R C
D P
“RCPD”课程教学是将设计的流程分为调查研究(R)、概念提炼(C)、计划方案(P)、设计执行(D)的四个阶段,并在各个阶段中,一边意识到传统文化表现到某一点上,一边着手前进中的课题设计。其流程如表3所示。
表3 运用传统文化特色融入包装教学设计流程图
(二)“RCPD”教学过程的三大核心板块
1、调研报告板块
“RCPD”教学方法的第一个板块是“调研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包装设计的调研专题策划文案。应该说来自传统元素、商品、社会、文化各方面的调研资料纷繁复杂,并非每条都对设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面对这些资料,如果不注重收集和整理并最后以文案形式呈现的话,学生往往会陷于资料而找不到设计的方向。
调研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包装设计准确定位,提炼传统文化元素,同时结合设计营销知识进行合理分析。教师在此过程中既要鼓励学生有突破性创意,又要把握课程作品符合市场的可行性,不可过于理想化而影响课题作业的实现。为了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设计项目流程,最终应以调研汇报形式模拟设计公司竞标现场进行提案汇报。并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评审小组进行审核。
2、设计思维风暴板块
面对一个具体课题,在这一板块中,要让学生对“传统”相关的关键词在短时间内展开头脑风暴,而不拘泥于现实所谓一些常态的规律。课程的活跃部分是要求每个学生将传统图形草图和创意设计导图贴在墙上,大家就方案进行讨论和分析、归纳、类比、筛选出独特的创意想法,在渐渐清晰的思路下再进行构思的延展和推理,进一步深化创意的推演。这一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相互促进,又使学生彼此间开拓了设计思路,在设计元素概念提炼的过程中学到更多传统授课模式下学不到的东西。
这个过程不必着急定稿,也不需要在电脑上展示效果。学生尽量多的以图形草图去表现基本的构思,大胆地进行创意主题的推理和分析,挖掘生活现象当中的相关传统元素和细节,寻找多可能的旧元素新组合的契机,草图的表现可大胆,也可细致表达。[2]同时,也可以从概念上用文字去释义和联想其本质的内涵和外延。把关键的要素和核心概念确定下来后,学生可以将同类传统包装设计作品进行对比和分析,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
3、课题设计手册板块
这一板块培养学生理性思考设计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和设计创造积极性。通过具体课题把学生的设计思路引向市场,放眼于赋有时代感的设计大平台,从而促进学生设计思维的升华与表现手段的提高。
在这一阶段最终要求学生完成整套包装设计之后,提交一份有关自己课题的设计手册。其中包含课题的来源、课题的意义、设计的过程及实物展示。设计手册其实就是一份全程记录学生在全部包装设计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的产生与演变的文本。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创造力思维的经验积累,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四、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作为一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应该将传承文化视为己任,在“RCPD”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如何重树传统文化的新生命,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包装设计的新形态,去赋予包装设计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内涵。通过课程中每一个阶段,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与老师交换意见和想法产生思维的导视概念,这才是真正学习进程的体现。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将激发学生对传统,对专业,对创意,对执行的热切关注和理解。这是开放式教学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有形化展现。这必将把《包装设计》课程置于多样性、综合性、高社会价值和谐互动的良性循环之中。
参考文献:
[1]朱和平,颜艳. 试论包装设计的文化性及价值取向[J].民间文学(文化理论版),2006
[2]黄军. 激发与推演:广告图形创意课题训练[M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3]郭彦延. 商品包装设计教科书[M].博硕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3.
[4]陆蕾.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传承与发展研究[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礼品包装;设计理念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概述
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80年代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文化思维方式,它反对现代主义思潮下统一、实用和冷漠的思维方式,主张人情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思维发展方式。(1)以人性和自由化作为设计基础。后现代主义设计与现代主义设计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后现代主义设计讲求人性化和自由化的风格,而现代主义主张统一、实用化的设计风格。正是由于后现代主义这一设计思维基础,才使得基于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下的作品往往具有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且更贴近生活。(2)以人文气息作为设计内涵。作为一种体现艺术气息的设计思维,后现代主义设计往往将人文气息融入其作品的内在精髓中,提倡浪漫主义、人文主义在作品设计学中的反映,同时将自然、舒适的生活情趣作为设计作品艺术内涵的外在反映,凸显人的设计经验在作品设计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人文气息的艺术展现能力。(3)以继承发扬作为设计思路。在充分体现现代礼品包装风格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产品往往看重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换句话说,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作品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新颖技术充分融合,并将其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设计思路体现在作品的设计之中。(4)以矛盾统一作为设计风格。包装设计是一种艺术作品,因此独特的设计风格显得十分重要,它是一个成功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基于后现代主义的包装设计作品有着其独有的设计风格,它以矛盾统一的思想作为诠释其艺术设计风格的手段,以作品风格的紧张感取代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中的清晰感,以复杂性取代单一性,以贴近现实生活的矛盾感取代象牙塔式的统一感,在艺术设计风格上主张矛盾与统一的结合,主张多元化设计思路在作品风格中的呈现。
二、后现代主义对礼品包装的影响概述
(1)后现代主义对礼品包装设计风格的影响。在礼品包装设计风格的模式上,后现代主义采取的是多样化共存的思路,即通过丰富的装饰手法完成对礼品包装外观的视觉修饰,以多元化的视觉效果达到对礼品包装效应的烘托。在具体的设计中,后现代主义注重采用独特的设计风格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充分实现礼品包装功能的基础上对礼品包装设计风格进行不断美化,采用复古主义、传统主义的思路作为基础,并采用现代设计理念与之进行融合,将礼品包装的设计装饰风格推向新的高峰。此外,包容性的扩展也是后现代主义礼品包装设计风格的主要特征,淳朴原始、现代前卫、华丽丰富等都是后现代主义礼品包装风格的重要特性,同时,后现代主义礼品包装的风格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从细腻柔美到粗犷雄健的风格变化只需要瞬间便可实现,因此,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礼品包装风格使消费者的精神审美需求得到了巨大满足。(2)后现代主义对礼品包装设计材料的影响。在礼品包装材料的选择上,后现代主义也体现出了多样性和丰富性结合的思想。例如,随着新型材料技术的发展,很多不同质地、不同风格的材料逐渐成为时下礼品包装选择的对象。近年来,在低碳环保设计思路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还将低碳化思路融入礼品包装的设计中,讲求材料的回收利用、安全性和环保性等原则,很多设计师在设计礼品包装时还运用变形、组合、镂空等多样化的处理手法来丰富礼品材料的视觉审美和低碳环保特征、赋予礼品包装材料的新形象,以材料设计的思想,从多个方向满足礼品设计的审美价值和实用需求。(3)后现代主义对礼品包装设计色彩的影响。具体来说,后现代主义注重对礼品包装多元化色彩的应用,以求通过柔和、自然美、高纯度和鲜艳色系的综合修饰实现对礼品包装色彩的多元化影响。在色彩构成材料的选取上,后现代主义往往能够通过材料的组合、层叠、多角度等方式完成对礼品包装色差的处理,使礼品的色彩呈现有序渐变和无序变换,大大增强了礼品包装的色彩趣味性。近年来,后现代主义还注重将人性化和童真化的情绪融入礼品包装色彩的构成中,通过丰富趣味性的卡通形象和低龄化的色彩组合勾起消费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从而增强了礼品包装的感彩和真实性。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路,它改变了礼品包装的设计思维,凸显了设计中的人文因素、色彩因素和人性化色彩,使多元化和情感审美性充分融入到了礼品包装的设计中,赋予了礼品包装新的时代特征。设计师在对礼品包装进行设计时,应将后现代主义思潮与现代礼品包装设计进行充分的有机结合,为礼品包装设计开创更为广阔天地。
参 考 文 献
产品的包装是构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产品的灵魂与精神。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有更多的人想要接近自然、亲近自然,因此越来越多的产品也体现出自然韵味,力图展现自然界的美。文章通过对自然思想和理念的搜集分析,对自然元素在产品包装上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设计思路。同时,对自然元素、自然思想的认识、思考也为产品包装设计提供了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
关键词:
包装设计 自然之美 设计应用
1.产品包装设计概述
广义的包装概念涉及到了各个领域,通常我们所说的包装可以理解为日用品和工艺品的盛装容器、包裹用品及储藏搬运所需的外包装器物,即包裹和盛装物品的用具及容器。产品的包装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还是增加商品价值的一种手段,具有保护商品,给流通环节贮、运、调、销带来方便和美化商品、吸引顾客,有利于促销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包装设计开始重视古代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结合,利用文化与思想带动包装设计的发展。
产品的包装设计应该包括包装结构设计、包装容器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文字设计几个方面。产品包装设计程序其实是“对企业商品文化的解读-寻找题材要素-提炼造型符号-进行视觉整合-确定表现方式-实现设计表达”的过程。
2.自然、自然元素、自然之美
词典中对自然一词的注释是:自然界;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强的;事物按其内部的规律发展变化,不受外界干预,指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等。自然之美,无雕埭,洗尽研媚,浑然无迹,自然天成。自然之美是自然万物的美,是自然状态的、自然本性的、自然情感的美,即为展现自然万事万物本性的美,是一种朴素的美。
本文对自然之美的研究和诠释包括形式和理念两个方面。
形式上的自然之美表现为自然界的中各种元素的展现,清晨的阳光、蔚蓝的天空、浩瀚的海面、清爽的海风、动植物的生命形态、湖泊、岩石等,都是自然中美好元素的体现。
理念上的自然之美表现在天然、无造作的状态。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国从古至今的艺术对“自然之美”的祟尚源于老子、庄子的“自然”艺术风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学精神正是对“自然之美”在思想上具体体现。
自然,最直观的理解就是自然界。自然之美,就是大自然所体现出的美,自然中的美是通过自然形式来进行传达的。中国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思考天地万物,推崇自然之美,在其哲学中渗透着自然之道和自然之美的思想智慧。在产品包装的设计中,越来越多的产品也体现出自然韵味,力图展现自然界的美,展现人本性的美。
3.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个产品的包装直接影响顾客购买心理,好的包装可以成为宣传自己以及品牌信息的一个平台,用来表示产品以及相关的品牌信息,成为吸引目标消费群体的一个载体。包装可以通过色彩、文字、图像等因素,将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同时也将产品品牌特征植入消费者的观念之中,让消费者将该品牌与其他竞争品牌相区分开来。
在追求绿色环保、返璞归真的今天,绿色包装设计建构在不断发展的经济技术条件之上,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相适应,与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吻合。所以将自然的元素、思想和产品人们每天接触到的产品包装进行结合,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又为设计师在包装设计上提供思路。
4.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4.1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自然元素、自然之美、产品包装设计的相关理论还是比较多的,朱和平在其《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中》谈到,包装设计涉及到实用性、精神性、文化性、欣赏性、实用性、创新性等特性,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提到纸质材料应该是包装设计的首选材料,自然材料应该被最大限度的运用。王安霞在《产品包装设计》中提到,绿色包装设计是一种可持续性的设计,大力倡导绿色包装设计,有利于保护环境资源,也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徐平在《论家具的自然之美》中提出自然之美是自然界万物的美,是自然状态的、自然本性的、自然情感的美,即为展现自然万事万物本性的美,是一种朴素的美。王伟玉在《人・包装・自然――从人与自然的角度研究现代包装设计》中提到,包装、人、自然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何使包装符合人们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是设计师应该思考的“包装与人”之间的问题,是包装设计人性化理念的表达。现代包装设计的繁荣发展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创意与惊喜,同时还对其他多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的包装理念逐渐被运用到包装设计领域,使包装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行业应用上,目前国内饮用水品牌中,农夫山泉在新产品研发和包装设计上日渐成熟,在其产品“打奶茶”的包装设计中,产品形态设计来源宋代茶艺“点茶”中必备的茶具――茶筅。在颜色上利用抹茶和红茶冲泡出来的自然色泽,体现了强烈的自然之美。在其高端水系列包装中,采用自然纹样的设计,表达了农夫山泉对长白山和栖息其中的生灵的敬畏之情。
丰番农品是一家专注于生产有机农产品,并弘扬传统东方农作文化的品牌。来自上海的融设计创作出了一款东方风味十足的米口袋。米口袋不光好看还中用,能装10公斤大米。环保、文化、简易,方便是关于这款精米包装设计的关键词。该设计采用自然中鱼的造型与图像元素,并结合中国传统中“年年有余”的祝福。在鱼鳞和鱼尾上运用米粒和麦穗的形象元素,更是突出了产品的精良品质,是自然元素的良好运用。
4.2国外相关研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艺美术运动以提倡反对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提倡手工艺,其中就有祟尚自然的思想。“绿色自然”的艺术理念成为工艺美术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自然问题,莫里斯曾写道“假如没有人类的蓄意破坏,地球上的每一个区域都有其自身之美,因此我当可断言,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分享这种自然之美,每一个勤劳、诚实的家庭都应拥有理想的住宅环境,这就是我要以艺术之名所要奔走呼号的”。拉斯金提出向自然学习,强调将观察融入到设计中去。工艺美术运动之后的新艺术运动,主张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开创全新的自然装饰风格;倡导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Shuo-Ting Wei在《Package Design:Colour Harmony and Consumer Expectations》一文中研究了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与消费者期望,使用语义差分方法本研究环境颜色和心理反应之间的关系。通过果汁包装实验发现,首先,果汁包装中的和谐颜色、消费者喜好、产品质量这三者有着巨大的联系,第二,新鲜度的视觉评价是受包装颜色的亮度和色度影响。最后,颜色和谐的原则可能会根据上下文中使用的颜色而有所不同。加文安布罗斯在《创造品牌的包转设计》中提到,包装不等于品牌,不能把产品包装局限在品牌的因素之下,包装是产品的一部分,用户可以从包装中获取对一个品牌的信心,进而产生忠诚度。
在国外行业应用中,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在果汁包装设计中,瓶身模仿真实水果触感肌理,猕猴桃果汁包装摸上去毛糙涩手,草莓果汁包装滑润却不平整,香蕉果汁包装透出哑光的质感,光影的过渡与真实水果无异,拿在手中宛如手握新鲜水果,以体现果汁的新鲜度。
1000 ACRE SVODKA包装的瓶型设计,抽象的造型与玻璃材质相互衬托,树木生长的结构特征成就了经典而实用的设计作品。
scanwood是丹麦最大的木制厨具制造商,该餐具以布满纹路的原生态的木头所制成,包装底部犹如树根般的设计更是呈现了原始朴素且天然的生活形态。
5.自然之美在产品包装设计中运用的方法及思路
5.1自然思想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理念上,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庄子的自然事物之美以精神之美见长。如“落林”取其萧瑟之精神,“杨柳”取送别之精神,“圆月”取其团圆美满之意,以意象的思想来指导包装中设计的深层含义。“道法自然”是老子的哲学思想。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在对禅的研究中,也与自然有着巨大的联系。禅,就是自然而然,禅与大自然同在。这些思想可以与当今社会中自然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进行结合,以自然的思想指导包装的造型、选材和设计风格,为产品的包装设计提供更深层次的寓意。比如将产品包装的重点体现在拆开包装的动作上,一个简单的动作或是触碰就能使包装轻易地打开,打开后又以一种自然、随机的状态将内容展现在人们面前,这种设计不仅在使用上十分便利,而且会给使用者带来惊喜,体现了产品包装所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
5.2自然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形式上,将自然中的元素按照视觉和触觉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在视觉上主要研究产品包装的形态、颜色和图形三个方面,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提取,在形态设计中结合仿生设计的相关知识,可以直接将自然的形态运用在产品的包装上,比如茶叶的包装可以采用一片叶子或是一株茶树的形态;将果汁包装的造型以水果的形象表示。这种直观造型上的传达不仅使产品品种的辨识度得到提高,从产品语意的角度上,更加清晰明了地体现了产品本身。在色彩的设计上,结合心理学的知识研究人对色彩的心理感受,分析自然界中的颜色适合用在哪种产品的包装上。比如设计一款陶瓷产品的包装,可以从陶瓷的材质进行分析。陶土是一种含有铁质而带黄褐色、灰白色、红紫色等色调,具有良好可塑性的黏土,所以在包装的颜色选择上可以回归原始采用灰白色作为包装的主色调。又比如皮革产品的包装盒,可以采用牛皮纸的形式,不仅和产品材质相呼应,在视觉上,淡黄色的牛皮纸本身就与生俱来地带着一种朴素沧桑的厚重感,给人一种宁静踏实稳重的感觉,符合产品的特点。在图形上结合构成理论,研究对自然中的图形的巧妙搭配,而不是简单的图案堆叠。通过归纳的方式,以美学作为基础,提炼出自然中的植物、动物、星辰、大海等形态,以图案的形式印制在产品的包装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近年来流行的手绘方式运用较为广泛,也体现出原生态的感觉。
在触觉上,主要研究包装设计的材质和表面肌理。材质的研究范围是有限的,自然材质主要包括木、竹、纸等,以这些材质代替塑料、金属等材质,亦是环保可持续理念的体现。在选择材质的同时,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自然材质所传达的情感与带给人的心理感受,如木质所传达出来的触感比金属要温暖;纸质的包装在拿起时感觉分量较轻;牛皮纸这种使用再生木浆所制造的纸,略微粗糙的工艺使人触摸起来觉得格外舒服,给习惯了细腻白纸的人们带来一份来自原始朴素的冲击。在肌理上,不同木材所展现出来的肌理是不同的,采用编织的形式所制作出来的包装在触觉上也是另有一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