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范文第1篇

如何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利用小学语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一个紧迫的重要课题。我们学校坚持抓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结合小学语文课的特点谈谈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小学语文课的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要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乐于思考、乐于求得问题的答案。

比如抓住矛盾,适时追问。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教《月光曲》一文时,在充分细读文本之后,让学生感悟这位盲姑娘酷爱音乐,想实现亲耳听一听贝多芬的钢琴曲的愿望,可入场券太贵了,家境太穷。因此哥哥为无法实现妹妹的愿望而伤心、难受。在学生感受哥哥那份无奈之时,通过抓住妹妹话中的矛盾点,不断追问,从中体会妹妹的善良、体贴、善解人意美好品质及兄妹情深。(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师:这位盲姑娘酷爱音乐,明明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可还说随便说说,这句话是随便说说吗?

生:不是……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他不想让哥哥伤心,非常体贴哥哥。

生:因为哥哥整日为一个双眼失明的妹妹的生活够劳累了,不想再为满足自己的愿望使哥哥难过了。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盲姑娘?

生:是一个善良、体贴、善解人意的盲姑娘。

师:这真是一个善良、体贴、善解人意的盲姑娘啊。妹妹的体贴与安慰;哥哥对妹妹的伤心与内疚。无不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对手足情深的兄妹啊!难以割舍的兄妹之情啊!

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二、多用直观教学法

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加强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可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的形象,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掌握的知识形象化。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姚本先在《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指出:“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已开始具有抽象概括的水平,但水平是极低的,他学习掌握的概念大多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们难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具体事物或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只有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才逐步学会区分概念的本质与非本质属性,学全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但他们仍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悟知识,思维仍具有较大成分的具体形象。”因此,直观性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意义重大。

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具、挂图、实物等直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消化。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学习、验证知识。我在教识字二第3课《菜园里》(一年级上册)时,事先在菜市场里买来了足够的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西红柿、卷心菜,分发在四个组的桌子上,让学生拿着观察,在读课文时读一句拿一种,充分认识各种蔬菜的特点。实验的运用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例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两个不同大小的铁球在同一高度为什么同时着地呢?”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单就教师的讲解,学生们很难听懂,于是我要求学生们在课下找来了不同的铁球,上课时他们争先恐后地到讲台上演示。事实胜于雄辩,留在学生们记忆里的可能不是教师精彩的讲解,而是那清脆的“咣、咣”声。再如教学《捞铁牛》一课时,对于小学生来说,“浮力”问题很难听懂,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尚“捞铁牛”的原理,讲课时,我事先准备好了船的模型、水盆和沙子,让学生亲自演示捞铁牛的过程,学生们跃跃欲试,激动不已,兴致很高。

总之直观教学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使用,关键在于目的性要强,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 实际情况选择、设计,不能盲目使用,不要流于形式。

三、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语文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要联?系学生的小学语文实际和社会实际,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就是说,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讲求实效。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生活是知识的海洋,学生学习的源泉,课堂教学的延伸。小学语文教学,只有渗透了学生的生活,才能使其返朴归真。

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其中许多的课文就是取材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如二年级上册的《一分钟》、《我选我》之类的课文,就可以选在有学生迟到,选班干的时候讲;再如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如果选在下大雨,有学生穿雨衣来学校的时候教,更能使文本内容和学生产生共鸣。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活生生的“社会”“自然”背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学语文就是在学“生活”。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范文第2篇

【关键字】头脑风暴应用尝试

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创造力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发散性思维正好强调的是通过联想和迁移对同一问题形成尽可能多的答案,并设法寻找各种解决途径或最佳途径。它正是提升小学生创造力的有力武器。因此,把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的“头脑风暴法”借鉴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一、解读教学中的“头脑风暴”

当一组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问题产生新观点的时候,这种氛围就形成了头脑风暴。由于讨论过程中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他们就能够更自由地发挥思想,从而产生很多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然后把这些观点记录下来并进行集体评估,找到最可信、最可行的一种或者几种观点作为最终答案。这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二、“头脑风暴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确定人选。这和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相同的。对于小学生来讲,5人一组为宜。人数太少不利于信息的交流和氛围的营造;人数太多不利于讨论流程的掌控和最终评估的实施。另外,在确定小组人选的时候,要依据不同学生个性进行合理搭配,防止“这边歌舞升平,那边却兵荒马乱”的现象发生。同时,每组人员中还要确定一名记录员,不过这个记录员不一定非得要把所有人表达的观点都统统记录下来,只要能够把别人的观点清晰明朗的复述出来即可,这样利于信息反馈。

确立议题。议题要依据该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以及要突破的教学重、难点来确立,做到有的放矢,以免导致“头脑风暴法”的实施失去应有的意义。例如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这课时,为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目标,可以为学生确立这样一个议题: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觉得小女孩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在简短的“头脑风暴”以后,我们获得这样的答案:善良、心灵美、谦让、聪明、助人为乐、舍己为人……

基本要求。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一次头脑风暴的时限确定为2—10分钟为宜;再者,因为“头脑风暴法”目的是让学生最大限度自由发挥思想,培养发散性思维,提升创造力,所以,教师只负责掌控规则,延迟评判,不参与过程中的评价,并要求小组成员在别人发表观点过程中不评议、不批评;其次,头脑风暴的前期只着眼于发表观点结果的“量”,暂时搁置所有观点的“质”,而在后期通过对所有“量”的整理、整合和提取,获得符合预期教学目标的“质”;最后,要鼓励夸张和疯狂的观点,因为越是这样的观点,越能够激发探求的欲望和激情,越能够出奇、出新,锻炼创造力。

教学片段展示: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穷人》

确立议题:依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你认为渔夫是怎样一个人?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获悉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检验学生对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方法的掌握情况;

活动时限:10分钟(小组内头脑风暴3分钟,反馈3分钟,集体评估4分钟)

活动过程:

第一组:从“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的环境描写中,我们想到渔夫应该是一个勇敢、坚强的人……

第二组:我们恰好和他们相反,我们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捕鱼,无异于糟践生命。渔夫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不珍重身体,其实就是对妻子和孩子的不负责任,所以他是一个不明智、不负责任的人……

第三组:尽管没有捕到鱼,渔夫并没有十分沮丧,反而乐观地说“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了”,可见渔夫是一个乐观的人。

第四组:从“他搔搔后脑勺”这个动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简单、朴实的人。

第五组:渔夫是一个愚笨的人。我们觉得,那个国家不一定都是穷人,那为什么别人能够生活富裕,而他有着强壮的身体却依然贫穷呢?说明他不知变通,不会致富,是个愚笨的人。

……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范文第3篇

一、快乐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快乐教学法”的提出是由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1854说提出的概念,因为在他看来,世界上效果最棒的教育其本质是快乐的,也可理解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快乐教学法不是“轻松教学”,此教学方法不意味着降低或减少对学生学习负担,该布置的学习任务一点不少。部分教师和家?L认为快乐教学法是减少教学负担的教学方式,其实是对其的误解。

快乐教学法提倡根据各个学生心理特点的不同,适当减轻学习的心理负担,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来,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快乐教学不是哗众取宠,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保持愉悦、开心的情绪就可以,其实这么做违背了快乐教学法的初衷。此种方法是建立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虽然名为“快乐教学”,但是课堂氛围不一定总是保持快乐的气氛,要完全杜绝悲伤和压抑,恰恰相反一直保持快乐的特点,根本不符合小学生多变的性格特点,甚至还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课堂上过度强调快乐的氛围是矫枉过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给予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为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快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硬件支撑。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更直观、有趣的教学素材,从而让学生关注到教学内容中来,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去引导他们思考。

小学语文作为教学的重要科目,是学生们理解和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为了减少学生对文字和语言的厌恶情绪。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字量,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通过文字作品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在思考能力和常识方面有所提升[1]。

课堂上应用快乐教学的方式,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

二、快乐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具体应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与对该科目感兴趣程度有很大关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主要取决于:1、有趣的课堂内容;2、愉悦的课堂氛围。快乐教学法的采用,很好地实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学生们总是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一堂课下来学生会一直注意有趣老师的,学生也不会因此对教学内容厌烦,甚至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专注听讲自然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棒。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门课中,可以先跟学生做个互动,展示几个动物的图片,让学生选择哪种动物是蝌蚪的妈妈。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开始带着期待开始课堂教学。

(二)教学素材贴近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联系好课本内容和生活实际,消除学生对语文文字的陌生和疏离感。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开发,最大程度的利用教学资源,紧密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中,可将“z”形象比作一只鹅;“n”的形象比作一扇门。这样做是因为学生抽象思维还未健全,以具体事物来展示,更利于学生的认知和迅速掌握。

为学生布置作业练习,也可与生活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把所住街道的商店招牌标出所看到的文字拼音,类似这样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拼音的能力和习惯。

(三)课堂引入游戏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环节,此方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在服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注入课堂娱乐性。教育游戏种类还挺多,大部分是以实物、玩具和语言等。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把游戏和课堂知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思考教师所引导的知识,从而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例如集体造句,先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第一位学生准备好纸和笔,然后随意写上一个字然后将笔和纸传给第二人,第二人按要求写完一个字后交给第三位组员……直到组成一个句子。如果到最后句子没有结束,则排在最后的组员将句子写完整,写完后将所造的句子高举起来,最后以句子通顺,先举起造好句子的小组为胜。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游戏环节时,要注意游戏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要注意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开小差和偷懒的现象,及时制止并引导学生对知识思考中来。同时游戏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浅尝辄止即可。

(四)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上文提到有幽默感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但是这一类老师在教师群体中百中取一。严厉、不苟言笑的教师形象才是校园中的主流,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往往都是主科教师,例如语文。因此为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和进展情绪,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进入学习中来,所以教师要努力构建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好学生与教师的和谐关系,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例如在《哪座房子最漂亮》这堂课时,以更平易近人的语气对学生提问,各自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同时教师也介绍自己房子是什么样,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然后开拓思维,重新把学生的思考重点引回教学中来[2]。

课堂上往往因为学生畏惧教师,而不敢自由发表意见,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提问上。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帮助,适当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面临的问题,这么做将极大改善着师生的关系。此外,平和的语言动作,也是拉近师生关系的手段之一,一个鼓励的微笑就可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消除学生在学习的挫败感,提升自信心。之所以要强调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是因为小学生特别是对一年级新生来说,他们初入校园对周围环境陌生,同学也互不相识,以上总总容易让一些内向性格的学生不敢融入班级集体,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

课堂上安排小游戏和同学间的互动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融入班级集体,教?W可组织背课文、背古诗等活动,这样做不仅能烘托语文氛围,还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通过竞赛性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教师在语文竞赛环节里,要充当裁判,过程中为学生加油鼓劲,借此消除学生的严肃权威的形象色彩。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语文在表现信息的形式是比较有限的,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在形象、抽象思维还未发展健全的时期,很难仅通过文字就能了解其意思。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用图片、音频、视频结合文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

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层次也不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语文知识的深度不同,有针对性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一些较为深奥难懂,讲究意境和意会的知识如古诗,紧靠一些文字描述和讲解,是很难让学生体会古诗中情感表达和诗义。例如唐诗,小学生在历史观尚未建立的时期,唐代是在多少年以前,学生并未有其概念。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改变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

具体教学中可这样做,教师在讲解古诗时,先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遍古诗《春晓》,再配上适合古诗意境的轻音乐或春季大自然的声音,塑造氛围。除了诗朗诵,教学还是为学生播放作者的生平或古诗创作背景的视频。例如在《望庐山瀑布》中,教学课利用大屏幕幕布展示现实中庐山瀑布的视频,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观看3D视频,这样更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保持期待感。

利用多媒体教学尽管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诗所描写的自然风貌,但是也不要忽视的文学想象力,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诗中的瀑布与现实中的瀑布并不完全一样。所以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文字来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庐山瀑布[3]。

多媒体教学手段其实不仅局限于课堂的投影教学,或简单地播放音频、视频,随着VR和AR技术的发达,教师可充分运用新兴技术于教学中。此外,小学生群体中接触手机智能游戏的人数也不少,教师可于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语文元素,使他们亲近语文知识的学习,消除对语文学习的困难印象和枯燥感。多媒体教学还可扩大到课堂之外,例如当今火热的微信群,教师可利用此工具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文字沟通,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关系,还能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基础很重要。很多学生家长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利用寒暑假让学生进各种补习班,甚至在上学期间也请家教,普遍认为,语文学习老师是关键,认为有了好的老师学生就能学好。其实不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所教的知识主要是策略性知识,虽然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但如果学生的技能训练只停留在机械模仿层面,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充分扩展,他们的视野半径永远就只停留在周围,这样也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我们首先要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学语文是为了什么?是让学生学会读懂书、然后再把他们的所见、所思、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由此可见,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作用,就要多在“用”上下功夫。词语要在造句中学会它的用法,各种句子要在文章中发挥它的作用,多造句练习,写一些日记、作文,虽然刚开始会写不好,但一定要坚持写一段时间,把自己学到的词、句放进去。没有什么学不会。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们可以把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课前预习

(一)初读课文,标划出生字词,解决字词障碍。

对于生字,要注意从音、形、义三个入手学习。首先是音,对于生字,教材上一般都有注音,老师或者家长可以要求学生通过音序查字法去查一下字典,且找出三个左右的同音字或近音字,进行比较性的组词。所组的词语可在读懂字典或词典上的例词之后直接抄写下来;其次是字形,要写出该字的部首、剩余笔画,要知道该字的笔顺。这时,可借助于字典写出学生自己认为易混淆的形近字,并参照工具书进行组词;再次是字义, 要将该字在课文词语中的义项抄录下来,并能够进行口头解释。并运用文章中包含该字的词语或课文上抄写一个例句或仿造一句或结合造出一个句子。这里常用的工具应是:《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典故词典》。

(二)再读课文,结合历史背景、人物经历、文学体裁常识,读懂课文,读取相关的大量信息。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致的思想内容;其次查找作者,了解作者一生经历,尤其是写作该文章时的思想状况及其文章中表达或包含思想感情的关系;再次可以根据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历史社会状况,并思考社会环境与作者的思想及与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最后再读课文,以熟悉历史作者文章之间的关系。可参照相关文学评论分析文章,学习该文章的表达方法。以积累相关修养。

例如:我们在教学生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可采取如下步骤:首先让学生粗读课文,可了解到:课文写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凭借其博学多识,神机妙算战胜了周瑜想以造箭之难来谋害诸葛亮的阴谋的经过,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与敬,对周瑜的嘲笑;其次查找作者。经查,此文据《三国演义》原著的改编文,原著罗贯中,是历史学者。著此书是他的愿望。此书表达了他自己的历史观点;再次结合历史背景。元末明初,社会纷争未平。《三国演义》所描述的也是诸国征战中的斗志斗勇之事;再次再读课文,与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本外的信息融入并与课文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吸收;最后让学生参读有关论文文章,学习写法。学生可以查到这段文章运用了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在结构上是按时间顺序层次推进,结尾又用了画龙点睛的手法。

二、第二阶段,课堂的交流与展示

这是学生将预习到的信息表达出来的阶段,是都在释放而寄希望于碰撞出火花来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分两步完成:

(一)以小组为单位的信息交流活动。

这将占去第二阶段学习的多半时间。组建小组的原则以自愿结合为主,应为四人一组,有分工,分别为组织、汇总、记疑、发言四人。

(二)教师组织的全班信息交流活动。

教师作为组织者,对该项学习内容的交流组织起到的是提纲携领与引疑、解疑的作用。

三、第三阶段,确定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首先要有问题。第二阶段的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被释放出来,其间必然会产生碰撞,这就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了起码的客观条件。再依据学生个体的差异,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以及思考的问题也就随之而异。而有了“问题”,学生们就可以自主确定自己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从而制度研究的可行性计划,继而进行落实。

四、第四阶段,深入研究问题

学生可以独立去研究,也可以自愿结组合作研究。但无论哪种,教师都应给予其研究方案上的指导。决定独立研究的同学。要注意切实根据所研究的题目去查阅资料,确保实施步骤是清晰见效的。合作研究的同学,除了实施步骤的合理,还要注意分工的严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请求家长的协助。研究的途径除了前面提供的工具书、参考书,他们还可以借助于网络上的资源,也可以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

五、第五阶段,谋求反馈

小学语文常用文学常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利用文本 读写结合 拓展训练 采集本 积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65-0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十分强调“学语文,用语文”,学有用的语文。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明确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而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识字,通过大量识字增大学生的阅读量,为说话、为作好准备。因此低年级语文课堂,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充分利用文本,读写结合

新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而理解并准确运用所学的词语是写话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寻找读写结合点,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发现课文字词和生活之间以及字词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

1.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为写话打基础

首先我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我并不只是满足于答案的对否,而且要求表达意思时不能有语病,表达要清晰、准确,所以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学生纠正说话中的语病,否则学生就很容易把说话时的语病带到写话中。其次抓感情朗读,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低年级学生认识的字不多,对课文中文字的理解能力很有限,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来感受语言之精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教学《浪花》 时,由于课文是描述小朋友在海滩上嬉戏的愉快场面,因此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读出开心、惊喜的语气,让学生在朗读中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这种欢乐的意境中。当然,在朗读时我还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读破句。”由于注意经常进行这样的朗读训练,并适时提出恰当的要求,使其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说话逐渐变得完整、连贯而又动听起来。这样,就为学生在写话中能够进行完整的表达作了很好的铺垫。

2. 利用书上插图,进行想象说写训练

新教材图文并茂,入选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孩子们喜闻乐见。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及插图,使之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适时地在阅读教学中解决作文问题,不失为训练写话的一个好方法。低年级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童话故事,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设计了一次次想象写话。例如在教学《鸭子和白兔请客》一文后,我布置了一个写话作业:如果鸭子和白兔请小熊、小狗吃饭,你想想它们应该准备什么样的食物呢?提示一下学生小熊和小狗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孩子们本来对动物都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他们都兴趣盎然地下笔写话了。

3. 仿照课文写话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我们可利用这个特点,精心选择易于模仿的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

学了《自己去吧》一文后,我让他们仿照课文写几句话。下面是班上学生的习作:小鸡说:“妈妈,我想吃虫子。”鸡妈妈说:“草地上多着呢!自己去捉吧!”这样,小鸡就学会了捉虫子。小鸟说:“妈妈,树林那边是什么啊?”鸟妈妈说:“风景可美了!自己去看吧!”这样,小鸟就学会了飞翔。又如在《小小的船》一文中出现有特点的词:“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教学中我通过反复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感。老师说:“你还知道小小的什么?”生回答:“小小的车”“小小的画”“小小的花”……同学们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词语。

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也有效地加强了文字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又如学习了“三日晶,亮晶晶”后,学生对“亮晶晶”这个词十分感兴趣。于是我引导学生观察该词的特点,进而引出许多 abb 式的同类词语,如“红通通”、“绿油油”、“金灿灿”、“水汪汪”等。

二、选择读写结合点,进行拓展练习

读与写是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同学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渗透作文指导的目的。

1. 从造句入手

低年级的读写结合,“写“在一定程度体现为“说”。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我们在依托教材,寻找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点,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中,还应重视说的方法的指导。鉴于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说话水平,我们在引导学生说话时,要为学生提供说的“脚手架”,如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句式,让学生用句式或仿句式说话,为学生提供一组词语,让学生连词说话等。学生有了说话的“脚手架”,他们懂得了怎样去说,也学会了怎样去说,这样也就可以使学生的说写能力在训练中得以提高,也就使学生的说与写有一定的质量。

2. 严抓“四素句”的训练

一年级学生学习写话,首先得从练习写好一句话开始。如谁干什么,谁是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我们应仔细分析、梳理每篇课文,从文本中找寻教材中的优秀例句,让学生进行造句训练。写好一句话,首先要学习三种基本句式――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在学习这三种句式中,我们应以学习陈述句作为重点。这是因为,陈述句是常用的句式,也是学习、掌握“四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句”的基础。在学习基本句式时,我们应首先从 “两素句”(人物、事件)开始,再由“两素句”过渡到“三素句”(人物、事件、时间或地点),为学习四素俱全的句子作了铺垫。一年级着重练好了一句四素完整句,一句话写好了,然后再慢慢练习写连贯的几句话,写好一段话。这样阅读、写作文就很容易上手了。

3. 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写话

(1) 整理乱句成一段完整的话。从课文中或课外读物中选一些典范段落,把它的句序打乱排列,让学生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成一段连贯的话,并让学生说说重排的依据,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使他们写话时表达得更有条理。

(2) 填补词句,训练写话。教师可自编一段话,有意地去掉一些词句,让学生根据前后意思,发挥想象,填上恰当的词句。例如:上活动课的时候,操场上( ),同学们有的在( ),有的在( ),还不时传来( ),同学们玩得( )!

(3) 提供词语写句子,句群。教师出示主导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有具体内容的话。如“放学、洗菜、烧火、香喷喷、表扬、高兴”。 写话时,要求学生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但学过的字一定不要用拼音,否则算错。

4. 想象说练笔

想象能飞翔,那是因为语言在闪光。学习语文,就是要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让文本在学生的思想中走个来回,让文本成为学生语言再加工的载体。读文,加工文,生成文!依托生活,让想象飞翔,让语言闪光!这是才是学习语文的本质!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为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上,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比较丰富、独特,充满了创造色彩,充满了灵性。我们可精心选择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读写结合,使之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例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会画些什么,并把它写下来。既补充了课文的内容,又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这些话题都是从课文中生成的,既学习了课文,又可进行写话训练。

三、巧用《采集本》,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小学语文S版每册教材都强调了“我的采集本”的作用,教材编排目的很明确,是为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语言材料和文化常识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要巧用、善用《采集本》,意在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勤于积累的好习惯,引导学生知道从哪些地方收集信息,怎样积累,积累什么。我在学生学完“看图说话学拼音”后就要求学生用采集本。识字、课文、古诗、语文百花园都是“采集本”的好选择。

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评价,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并在班级学习园地张贴出来。学生有了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以后,就会主动地收集信息,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兴趣日益高涨。

汉语的丰富性决定了读写结合训练的多样性。“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教师就是舵手,既要总揽小学生语言发展的全局,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才能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低年级读写结合训练才可能更加科学有效。读写结合,快乐起航。

[ 参 考 文 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