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总结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总结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总结范文第1篇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核心,是保证手术室医疗安全的关键。随着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不断深入开展,如何为手术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是护理管理者必须履行的职责。我院在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五级质控组织管理制,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建立健全手术室五级质控组织管理体系

根据手术室工作质量标准和手术室工作职责建立手术室五级质控管理组织即:护理部领导下的院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小组;手术室护士长;兼职质控员;各小组长和各岗位护理人员。

2各级质控组织的任务

2.1院护理质控小组:根据手术室工作质量标准、手术室工作职责和护理部制定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考核细则》,护理部对手术室实施不定期的抽查,每月大检查及每季度质控小组检查,其内容包括工作人员管理、护理技术操作、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各种记录、急救物品、消毒灭菌、清洁卫生等。检查结果实行及时通报和每季度发文通报。

2.2护士长:护士长做到每日“五查”及“随时查”,同时针对科内薄弱环节和工作中心进行“重点查”,内容包括手术器械、物品准备、洗手、巡回护士的手术配合、护理病历书写、消毒隔离、手术间物品定位和定量、清洁卫生及各班职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指导护士做好各项工作。检查结果在次日早会上讲评,对工作完成好的同志在会上给予表扬、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要与当月奖金挂钩。

2.3兼职质控员:兼职质控员负责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负责每月对各类无菌物品、工作人员及术者的手、空气及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细菌培养。全面进行监测,结果存档备查。

2.4小组长:各小组长根据分工对本组工作督促实施与改进,协助护士长做好内部护理质量的检查、督导、考核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制定改进措施,保障手术室日常工作质量。

2.5各岗位护士:各岗位护理人员是日常工作的执行者,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完成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各负其责,职责分明,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3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根据各级质控组织检查结果,每月召开1~2次护理质量分析会,集思广益,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与质量标准相比较,找出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措施并予以实施,保证手术室内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4体会

4.1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管理首先要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我们采取的手术室五级质控组织管理体系,并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反馈机制,使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有了可靠的保障。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总结范文第2篇

人总是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操作技术极强的应急能力等。护士长可根据科室及个人情况,民主地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组织学习《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学》等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抓基础护理的同时,要按期组织专业性的业务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及专业技术水平,掌握各种新手术的步骤,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使她们在术中配合时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有了这样高素质的人,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事。

2术前准备的质量管理

术前准备主要包括手术室(间)、手术所需器械、物品的准备。这一环节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手术质量的高低,甚至成败。

2.1手术室的质量管理手术室内清洁区、污染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应有明显标志,清扫用具绝对分开,定期消毒,定期检查。手术间必须每周一次药物(如乳酸加等量水)熏蒸消毒,每晚紫外线照射消毒1h,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手术间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cFu/m3,定期对消毒后(无菌)物品及消毒用品进行抽样细菌培养,护士长可根据监测所得数据,认真总结消毒无菌和清洁卫生质量,对存在的问题应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督导全体人员执行。

2.2器械物品的质量管理手术所需器械物品的功能和保证供给,对手术的进行及手术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对特殊器械、精密仪器等应实行定点放置,专人管理以保障供给,对每一器械的功能也应定期检修,对已消毒的无菌物品应统一放置无菌储藏室,有效期为一周,每日清理过期器械,敷料一次;熏蒸消毒物品如中途增加物品应立即添加消毒剂及药物,每周整理消毒容器,订出各类物品消毒更换日期,落实执行者。

3手术配合中的质量管理

手术配合包括从病人进入手术室到病人手术结束出手术室的全过程。

3.1要求洗手及巡回护士均应在术前了解病人病情、手术名称、术式、等,作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除作常规准备外,应对病人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初步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并作相应的准备工作。对术中输液、输血、用药及药敏试验应严格查对,术前术毕洗手及巡回护士必须认真清点手术中用物数量,严防遗漏。术中发现问题必须立即汇报并作出相应处理或协助其他医务人员处理。

3.2无菌操作技术的管理手术室每位工作人员的每一操作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造成手术感染,因此,无菌技术的认真执行要依靠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完成,护士长应每天深入手术现场督促检查,调动群众力量,实行群众监督,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4术后处理的质量管理

4.1手术室的处理术后要认真清扫手术间地面,将血迹清洗干净,更换手术台上所有铺单。对污染或传染性疾病手术的相关用药须作特殊处理,如用4‰“84”消毒液擦洗后再行熏蒸消毒,紫外线照射消毒等以彻底控制传染源和尽可能切断各种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非污染或传染性疾病手术的手术间则清扫干净后行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医院的手术室是医院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手术诊断以及担负着抢救任务的重要医院科室。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安危以及医院的医疗质量,医院的手术室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护理管理以及控制,本文中,笔者就对手术室护理的管理与控制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医院手术室质量管理控制

一 手术室的无菌技术管理

(一)环境质量管理控制:手术室的无菌技术管理,是手术室感染管理中的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手术切口的洁净以及患者在手术后的康复情况。无菌技术管理主要包括手术室环境、手术中的无菌技术操作以及手术物品消毒灭菌,这里所指的手术室环境主要包括手术室的空气消毒、细菌培养监测、洁净度、手消毒以及污染性手术后的处理等等。在日常无菌技术管理工作中,要求手术室控感护士每个月必须要完成物品培养以及空气培养,并且将这些工作的结果进行认真记录,作为控感护士,还要坚持每个季度做一次紫外线的监测工作。每天还要进行紫外线照射以便消毒,对感染性手术后的手术间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这样做能够很好的防止因为空气传播或者已经受到污染后的物品、器械再次使用而导致的交叉感染。例如癌瘤、乙肝、伤寒以及结核绿脓杆菌所感染的病人使用过的手术器械等等,应该先使用消毒液浸泡以及再进行处理,手术室的门、桌子、床踏凳以及窗户等等都要进行很好的消毒处理。想要做好手术室护理管理与控制工作,就要求护士定期的对各种灭菌或者消毒以后的物品进行一定的抽样细菌培养,例如,高压消毒物品、化学消毒剂等等,护士长可以根据监测所得出的结论和数据,对手术室清洁卫生质量以及消毒灭菌质量进行认真的总结,对于那些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并且根据总结出来的原因制定改进的措施,最后督导全体工作人员对制定的改进措施进行执行。

(二)手术物品消毒管理:对于那些已经进行灭菌消毒的手术物品,护士应该坚持每周进行一次清理,对于过期的敷料、器械等等应该进行重新灭菌消毒,而蒸馏消毒物品应该由器械班进行每天的检查和添加更换,器械班还应该制定出各类物品具体的灭菌消毒日期,以便工作人员日后落实。

(三)无菌操作技术管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任何举动,也就是工作人员从进入手术室到手消毒直至手术台的任何一项操作环节,如果稍微有疏忽都会导致无菌技术的严重失败,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手术感染,而对于无菌技术的认真操作必须要依靠全体的医生和护士共同完成。

二 器械保管及维修管理

一般的器械都是由专人进行保管的,这些工作人员会对器械进行定期的保养,精密的仪器定位也要定人专管,医院应该采用登记本,任何使用者都应该在使用器械之前,在登记本上签名,消耗性的敷料也应该有专人负责,以便随时进行补充。三 手术前准备以及手术中配合管理

进行手术前准备以及手术中配合就要求医院安排工作经验十分丰富的职工配合器械班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手术前准备工作时,我们要建立各种手术器械准备用物本,以便确保手术器械和手术用物适用、齐全以及符合要求。这还要求手术室的护士,在病人手术前了解病人的手术方案、病情、以及方式,并且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便达到手术中技术熟练、主动准备并且工作细致。

四 差错事故防范管理

在手术室中,容易引发的差错事故环节比较多,例如,接送患者、器械的准备、手术部位的准备、手术中用药、手术中输血、手术中标本的送检以及异物遗留体腔等等,这些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要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与控制之差错事故防范管理,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工作者的责任心:在进行手术时,工作者应该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医院应该对工作者的责任心进行培养,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督促工作者做到人在岗位在,并且要他们明白谁的岗位就要由谁负责,对规章制度进行建立和健全,从而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二)积极组织专业知识的学习:医院应该对员工进行培训,积极的组织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员工的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以便达到预防这一目的,医院还应该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应该将新老员工进行搭配排班,一旦发现隐患就要及时解决,这样做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结论:本文中,笔者首先从环境质量管理控制、手术物品消毒管理以及无菌操作技术管理这三个方面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与控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又从加强工作者的责任心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两个方面对差错事故防范管理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宋烽,董薪,银彩霞,魏华,邢玉斌. 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机对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06) .

[2] 高汝兰,任静,李红霞,郭丽芳,张立霞. 人性化护理对精神科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A]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 2008 .

[3] 陈慧,勾忠杰,庞小翼. 应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的临床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18) .

[4] 吴清香,丁小容,刘远新,杨君,胡永超. “五常法”在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护理, 2005,(15) .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总结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手术室应用精细化管理后的手术室患者中随机抽取25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134例,女116例;年龄在17~80岁之间,平均年龄50.3岁。对应用精细化管理前手术室患者中随机抽取2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42例,女108例;年龄18~82岁,平均51.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运用方法

(1)精细化管理手术室人员实现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水平,使其学习关于精细化管理的新知识、新理念。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本院定期组织手术室护士学习精细化管理知识,在工作上,培养其认真细心的工作意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保证在操作的过程中杜绝发生医疗差错。同时,要树立为患者着想的责任心。

(2)精细化管理手术室环境作为医院感染的高发区,手术室环境的情况与感染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建立手术室环境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例如,手术室的地面要及时进行消毒,手术室清洁工作要应用湿式打扫,手术室内外交换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内外交换车。手术室地面打扫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地面的保护,防止增加感染。

(3)精细化管理手术室物品以往,手术室物品的管理为专职工作人员凭经验管理,如今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院的管理要求。对手术室用品进行精细化管理,是通过对手术用品的归类存放、定期检查,加强控制工作细节,提高工作效率。

(4)精细化管理考核评价和考核工作完成效果是检查执行力度的重要途径,还可以督促护士充分地满足患者的需要。考核过程中,需要一线操作与报表结合,建立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5)满意度调查根据手术室具备的实际设施,结合审核标准,制定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的人群包括医师、患者及患者家属。可评价的内容包括手术室环境卫生情况、手术器具的准备情况、手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手术室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护理工作等。调查评分在手术结束后1~2h开展,比较实施手术室精细化管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

(6)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应用精细化管理前后比较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应用精细化管理后的观察组有239例病人表示满意,满意率高达95.6%,明显优于应用精细化管理前的对照组73.2%的满意率。将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P<0.05。说明应用精细化管理后的观察组显著优于应用精细化管理前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内患者抢救治疗的直接场所,重要性不言而喻。持续改进的服务质量和不断增强的服务意识才能符合现代医院的发展要求。手术室精细化管理可以使患者的生命安全系数得到很大的提高。在繁琐的手术室工作中,无论大小的差错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作为护理人员,要关注细节。有研究显示,推进精细化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护理管理是一种精细化管理意识,它是由质量标准来监督制约的创新型服务新举措。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能提升护理质量,提供优质服务,意义重大。精细化管理是服务于手术医师和患者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医患满意度。精细化管理能全面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养成精确、细致、规范的工作习惯。通过制定精细化管理规范,从而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行为,全面地肯定了护理质量,充分提升了手术室质量管理,增加了手术室质量管理的内涵。

4总结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总结范文第5篇

1.大连大学,辽宁大连 116622;2.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辽宁大连 116001

[摘要] 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力以及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手术技术和手术器材的应用,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民群众健康观念、服务质量要求的变化,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同时,随着对现代化护理管理理念认识的深入,手术室护理管理向着规范化、安全化、高效化、专科化、信息化发展。

[

关键词 ] 手术室;护理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120-03

不断更新变化的医学模式,迅速发展的医学技术,逐步提高的手术专业化程度和复杂度,以及外科手术量的大幅增加,都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促使护理管理者探索管理新模式,转变管理理念[1]。随着现代化护理理念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不断出现的新型手术室管理模式给手术室护理管理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借鉴。手术室护理顺应医疗需要也逐步更新自己的技术、拓展自己的业务、改进自己的理念。许多护理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现综述如下。

1 手术室法制观念的提高

通过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常易出现的法律问题,如术前查对制度落实情况、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等,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通过定期进行法律常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执业,保证患者和自身安全[2]。

2 手术室护理模式的改善

2.1 护理理念的更新

随着我国医学科研能力的整体提高以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自身特点和可利用资源,将整体护理、循证护理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做好术前访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随访[3]。现代化手术室管理将工作拓展到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使患者及家属与手术室护士有了更多的互动,手术室护士可以为手术患者提供更多专业的术前照顾及咨询,方便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前教育,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术前,护士应根据手术标准对室内温度、湿度等进行调节。手术开始后,手术室护士可陪伴在患者身边,帮助其降低消除不安情绪。同时,护士应保证手术室的安静,准确及时与术者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对局麻清醒患者,在确保正常工作的同时要适当和患者传递手术信息。手术结束后,完善术中记录单,并安全护送患者返回病房,同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详细地给予术后指导,告知患者家属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及手术结果。通过术后随访可以获得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护理的评价、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及恢复状况,对护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有巨大的帮助[4-5]。

2.2 手术室护理的专科化

医学技术的发展使手术器械趋于复杂化、多功能化和精细化。技术的进步要求手术室护士应具备高度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随机分配配台护士难以让护士和医师达到默契,易出现沟通上的偏差。在特定的手术中护士与医生随着合作次数的增加,默契程度提高,熟练程度提高,避免减少失误的同时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手术室工作应该培养专业人才,实施手术室护士专业固定,完善加强专业护士的培训。新仪器引进使用前,应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专业培训。实现专科化,每种医疗器械都由专一的人员来使用[6]。

2.3手术室护理内容的多元化

随着全方位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大力提倡,部分三甲医院根据自己的情况,借鉴先进的经验,设立了手术室患者家属等待区、麻醉苏醒区,患者家属在等待区中可以第一时间获知患者的手术图片或影像信息以及手术进展情况,护士也可同时对在此区中等待的手术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安慰和手术状态解释,医师也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第一时间联系到家属,便于通知协商手术的变更,提高手术质量[7]。

3 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改革

3.1手术室新型护理管理理论的运用

现代化的手术室既需要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更需要行之有效的配套管理模式,手术室管理从只针对人员、物品逐步拓展到提高信息利用率、最大化利用时间以及提高专科技术等细节方面。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根据自身的优势在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尝试,可将管理理论大致总结如下:①PDCA循环管理法:吴小红等[8]将PDCA循环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制定计划、应用实施、标准检查、问题处理的循环模式,对细节问题进行量化考核,并通过各环节控制督导,每循环一次,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②“6S”管理模式:“6S”管理源于日本的“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并在其基础上增加了安全。李志荣等[9]通过在手术室实施“6S”管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使服务满意度由85.38%提高到95.35%。③扁平化管理:该法的重点是对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剔除流程中无效和低效的环节,在优化流程的基础上明确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通过合理地组合和调配以达到全过程、连续性管理和服务。李胜云等[10]通过手术室工作流程重组,取消无效的层级管理,并利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2009年、2010年手术量与2008年相比,增长率分别为30.9%和69.9%;平均护士年加班时间从723 h减至651 h;手术间利用率则由2008年的42.3%提高到2010年的56.6%。手术患者满意度由82.8%提高到94.6%,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由93.4%提高到98.9%。④层级管理APN小组责任制模式:该模式将层级管理与专科分组、APN排班模式相结合,层级管理思想具有直线指挥、分层授权、权责明确、标准统一、关系正式等特征,具有秩序性和效率性[11]。手术室专科护理根据手术特征划分组别,专科护士对该组的手术物品准备、手术器械传递、特殊器械应用等有针对性地学习,进而提高手术护理质量[12]。陈玉巧等[13]将手术室全体人员进行5层分级及对每组专科分组内部划分层级,明确各层级人员的权责,适当调整集权和分权,并制定APN上班方法,规定A班上班时间为8:00~16:00,P班上班时间为15:30~22:30,N班上班时间为8:00~12:00和22:30~次晨8:00,根据当日手术量安排A班人数,一般P班2人,N班2人,以手术病人为中心,满足临床手术需要为原则,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弹性安排。⑤持续质量改进法:该法是一种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加关注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型质量管理方法。罗群等[14]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质量标准和标准流程,同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并定期考核。再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质量反馈,通过反馈信息,组织讨论,对标准、流程进行改善,杜绝错误再次发生。⑥护理标识法:吴雪琼等[15]将护理标识分为3类:患者类、警示类、环境类。患者类包括记录病人一般信息的腕带、管道管理卡、过敏警示牌以及特殊病人红色腕带警示牌。该方法的执行,使护士压力感降低,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得到提高。

3.2 手术室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文化建设

Denise等[17]通过加强沟通和团队合作促进围手术期安全文化建设,从而减低了患者因安全问题导致的受伤或死亡。我国卫生部办公厅于2010年印发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用于指导规范手术室工作。李春丽等[16]通过术前访视核查、护理员接患者时核查、手术等候区核查、手术间核查及病区护士长核查五方面的共同查对,充分体现出全程式服务,确保了患者手术安全。

3.3 手术室物品管理

由于手术室一次性医用消耗品和贵重医疗物品较多,应根据其用途进行分类并由专人管理。对各种麻醉包及成本较高的医疗物资根据情况固定基数,按照基数领取并按班交接,同时作好使用记录。对低价格的小物品,浪费现象较普遍,应使全科人员参与监督管理。楼建红[18]采用“五常法”,通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使物品取放有序,节约了查取时间,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消除了因物品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同时由于标识清晰,大大减少了浪费和重复消毒灭菌。林小茜等[19]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的管理中,通过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制定计划、提出措施、实施计划,检查督促这样的循环,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了一次性物品的有效使用率。周培明等[20]在手术室建立二级库房,利用研发的二级库管理软件,实施二级库管理。该材料管理系统包括采购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生产管理、领用管理、统计报表和维护。经过该方法的管理,方便了手术室对耗材使用情况的把握。

3.4 手术室信息数字化管理

现代化手术室的发展要求加快手术室信息化的建设,国外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对手术室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探索,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急速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更加异军突起。手术室不仅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更是外科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手术信息的采集、汇总、整理、报备、分析是医院整体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部分三甲医院将手术室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管理模式融合,使手术的安排实现了数据对接,患者所有信息均完整提交数据库进行保存管理,并可通过数字信息得到相关手术量化资料,为医疗同行撰写学术论文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相关数据,同时也为医护人员作出正确的医疗决策提供了指导和帮助,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1]。

4 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控制

4.1手术部位的感染控制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是手术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也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卫生部出台多部手术室相关管理规范,包括了手术室管理规范、手术部位清洁规范、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等相关文件,制定了明确的行业执行标准,也提高了政策的执行力。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手术发展的重视程度,也为手术室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对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颇多,主要集中在降低危险因素和寻求有效预防上,通过研究显示,预防措施主要有:①控制手术过程中人员数量,减少人员走动,保证空气质量;②合理备皮与术前肠道准备;③合理应用抗生素;④术中维持患者体温正常稳定,防止低体温发生;⑤合理使用引流管;⑥严格无菌操作[22]。

4.2严防术中低体温

Journeaux[23]建议明确低温标准定义,用以指导手术患者体温保持措施。在手术期间由于各种导致低体温的发生原因相对较多,使术中患者的体温保持正常成为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手术中在病人躯体非手术部位覆盖盖被、体温监测,静脉输液、输血均采用加温装置、用加温的液体冲洗体腔;术后进入苏醒室后即电子测体温并准确记录;苏醒室内的病人给予保暧。

综上所述,我国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手术室护理模式、护理管理理念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更新。依据现代化护理管理理论,大量研究人员积极探索手术室发展的新模式,促进手术室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手术室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应当从我国当下实际国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寻求适合我国医院手术室的管理模式,不断推动护理工作向更高更精层次发展。

[

参考文献]

[1]陈秋英,李荷花,林晓玲.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2):208-209.

[2]田秀玲.手术室护理的有关法律问题及护理安全防范措施[J].求医问药,2012,10(5):119.

[3]彭淑平,李世荣.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38-139.

[4]伍淑燕,陈美婵,冯正华,等.全程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1,17(34):114-115.

[5]韩春丽.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9):199-200.

[6]李英,雷琳,陈焕,等.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的设置与应用[J].广西医学,2011,33(8):1057-1059.

[7]敬洁.参观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见闻[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91-92.

[8]吴小红.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3):176-177.

[9]李志容,查玉玲.6S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690-691.

[10]李胜云.手术室扁平化管理之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87-89.

[11]文英.浅谈科室护理目标层级管理[J].医学信息,2012,23(2):344-346.

[12]孟庆美.手术室专科护理分组对医护配合质量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54-55.

[13]陈玉巧.层级管理APN小组责任制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116-117.

[14]罗群.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华西医学,2009,24(7):1878-1880.

[15]吴雪琼,马继,陈丽,等.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52-154.

[16]李春丽,曹芳,陈锦丽.“五次核查”制度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6):572-573.

[17]Scherer Denise,Fitzpatrick,Joyce J.Perceptions of Patient Safety Culture Among Physicians and RNs in the Perioperative Area[J].AORN Journal,2008,87(1):163-175.

[18]楼建红.“五常法”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0-71.

[19]林小茜,史力方,陈小花,等.PDCA循环在提高手术室一次性物品有效使用率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3):54-57.

[20]周培明,常后婵,曹艳冰,等.建立二级库提高手术室贵重耗材的管理质量[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85-186.

[21]张岭南,王玥.医院手术信息资源与管理支持系统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1,8(10):59-60.

[22]廖维.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预防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