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室护理培训课件

手术室护理培训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室护理培训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手术室护理培训课件

手术室护理培训课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手术室护士;业务学习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060-02

手术室护理专业是集科学性、技术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应用性专业,并与外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外科的不断发展,手术室已经成为选用多种高科技仪器的场所,手术室护理人员只有不断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知识结构,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业务学习是提高手术室护士业务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手术室护士业务学习必须注重实效。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象、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一系列互交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动态性、实用性、高效率性等优点。我科从2009年10月开始每月两次的业务学习采用多媒体技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科室人员的配置我科共有护理人员32人,其中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士6人、护师7人、护士16人,其中包括有资质护生带教老师10人,以老带新,互相促进。

1.2课件的选择由分管教学的护士长负责,规定在手术室工作五年以上的护理人员轮流组织每月2次的业务学习,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学习内容必须与科室业务有关,如: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特殊感染手术配合;新手术、疑难手术的配合;与手术室相关的法律性问题;如何作好手术室院感的预防;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通过网络获得的手术室专业新进展等。

1.3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要求内容完整、重点突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可将特殊设备应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在Powerpiont软件中进行设计,制作成图片,以幻灯形式演示;可用录像机把手术过程拍摄录制下来,配以解说、音乐,制作成教学VCD;对一些不易用文字描述的仪器、器械的结构、原理及用法,采用Flas技术制作课件。课件制作完成后交分管护士长审核,并交流讲授技巧,以利于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1.4业务学习方法由组织业务学习的护士以计算机Win-dows 2003为操作平台,将课件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进行演示授课。授课过程中根据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分节停顿讲解,课件可以反复多次演示播放,强化记忆。护士可根据需要拷贝课件,自学观看。

1.5效果评价

采取发放我科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护士业务学习满意度调查表”的形式,评价护士对业务学习效果的满意度。

2、结果

发出调查表32份,收回32份,均为有效调查表,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手术室业务学习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激发护士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护士工作质量,更能提高护士利用网络汲取知识能力。

3、讨论

3.1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了护士业务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融“视”、“听”于一体,动静相结合,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手术室由于环境特殊,一些新开展的手术或一些新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可能每位护士都亲力亲为,这些知识大多是通过业务学习获得,若只凭单纯的讲授,护士很难有形象的思维,业务学习难以达到应用的效果。应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授课者板书和部分讲解时间,大大增加了学习信息量,使听课者能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而且弥补了传统业务学习中单调枯燥的特点,给护士创造出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开拓听课者的思维空间,增强想象力,更加充分地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

3.2提高手术室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在我科每月两次的业务学习中,要求所有的授课老师均应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授课老师不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收集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同时通过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获得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而且通过授课也学习了大量相关的教学知识,更新了护士的知识结构,因此更加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3.3手术室多媒体业务学习中需要改进方面

3.3.1有些授课者利用多媒体授课后,不注意备课,而是把大量授课内容搬到课件中,照“屏”宣科,这样给学习者造成信息量过大,走马观花地看,容易产生“信息麻痹”或“无所适从”的负面效应。因此,应用多媒体业务学习中授课老师更应该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找出每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好呈现给学习者的信息量,并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控制课件播放节奏,给学习者留有思考和做笔记的时间。

3.3.2课件质量有待提高

课件质量是多媒体教学的保障,是教师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要制作高质量的课件,使其具有内容的科学性、表达的简洁性和实用性。为提高课件质量,授课护士应有充足的备课时间,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精心组织,在内容上做到主题明确、由浅入深、融会贯通;同时根据不同业务学习内容,尽可能采用相适应的完美的技术性表达方式,使课件立意明确、学术严谨、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生动形象,并注意随时关注学科进展,保证应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传播知识,满足护士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林岩,多媒体技术在手术室新护士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9(12):1142

[2]彭小燕,蒲雁,罗慧,多媒体技术在护士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92

手术室护理培训课件范文第2篇

1品管圈的筹建

1.1确定组圈、主题和人员的分工

组织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对手术室护理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深入学习,同时发放品管圈活动的课件和录音;然后以自愿报名的形式选定8人参与品管圈定期和不定期的活动;然后需要确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情况,如圈名、意义、圈徽、口号和人员的具体分工,设圈长1名、圈秘1名。

1.2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

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牢记“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宗旨,协调各科室关系,和谐彼此间的工作环境,将维护患者的实际利益、及时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作为品管圈活动的主要工作目标。

2品管圈的工作方向

2.1改善针对患者家属的护理服务

(1)借助于多媒体电视进行宣教:录制专用的手术室宣传片,然后在家属等候区借助于多媒体电视对其进行宣教,内容包括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室工作的基本流程等;

(2)优化家属等候区的环境:等候区要宽敞、明亮,并需要配备舒适的座椅,也可以摆放绿色的盆景植物,张贴相应的标示标语;为家属提供图书报纸,同时配备健康宣传资料;健全便民服务,为其提供纸笔、老花镜、小儿玩具、饮用水以及一次性纸杯等;

(3)完善反馈机制:及时地在家属等候区设立意见箱,引导其在医患沟通本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然后针对相应的问题,定期召开集体会议进行讨论和分析,讨论时,让圈内组员没有年龄大小,职务高低的限制,畅所欲言,及时地制定出相应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2]。

2.2优化手术室护理

(1)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品管圈护士参与专业化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无菌技术操作和临床上常见的病症类型、手术术式、步骤、特殊器械、用物及注意事项等,并要组织手术室护士深入地学习文明礼仪和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以全面地提升其综合素质[3];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和纠正,并给予适当的奖惩;

(2)加强护患沟通:患者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并及时地为其介绍医院环境和各项规章制度,以缓解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帮助其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手术前访视时,了解患者的特殊情况,如手术史、听觉和视觉的功能情况、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等等。借助于专科访视图册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宣教,为其讲解手术前的配合要点,为其介绍术前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增加患者的围术期的基础知识,增强其治疗的依从性;手术后随访时,要及时地了解患者的手术伤口的实际恢复情况和引流情况,并要给予专业化的术后健康教育指导;

(3)术中护理:要注意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手术室环境,手术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要注意维持良好的层流通风和照明条件;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认真、及时地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术式等,确认无误,要加强对患者的陪伴,耐心地为其讲解手术的基本流程、注意事项等,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等情绪;及时地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给药,并准确地选取患者适宜的手术;术中要加强保暖工作,在输液前,要先预热,同时为患者提供电热毯、棉被等,以有效地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手术操作,及时地观察手术的进展情况,以便于及时地传递手术器械和物品及药品,保证照明,电刀、超声刀以及吸引器等器械的正常运转,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时间,这也能够及时地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4]。

3讨论

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化,临床护理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品管圈作为一种新型的临床工作模式,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正逐渐地扩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品管圈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及时地维护患者的基本利益、满足其基本的护理需求,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中,重点是要加强团队协作,从接诊到手术方案的制定,从术前访视到术后护理,都要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也要加强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形成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案,这对于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均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5]。本研究中,通过在手术室内实施品管圈活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这就表明,在手术室中应用品管圈的效果显著,所以,值得在临床研究与治疗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王英民.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患者摆放正确率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3):361-362.

[2]王琳,刘晓芬.品管圈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106-108.

[3]李淑萍,李凌,任琴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19):1789-1791.

[4]周良凤,徐晓菊.品管圈在专科医院手术室护理视频教学及实践中的应用[J].天津科技,2015,(4):12-13.

手术室护理培训课件范文第3篇

1将“人文护理”贯彻在整体化优质护理服务中

1.1创新访视内容,提升访视内涵

(1)术前访视:以往术前访视仅仅是简单询问患者病史、过敏史,介绍手术室内状况、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健康教育内容偏少。现在我们将手术前访视的内容细致化,专门设计了“温馨提示信”和“医患沟通宣教卡”,完善了访视单内容,增加术前访视活动内涵,为手术患者带去“一封温馨提示信”、“一张医患沟通宣教卡”、送“一张笑脸”胸卡,并认真做好对患者的评估,准确客观填术访视单,确保记录真实性。同时,制作《医大一院鞍山医院手术患者宣教》视频短片,实行定时、定点的集中播放模式,改进以往口头说教和资料宣教访视形式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了术前宣教的内涵和质量。(2)术后随访:术后1~3天,访视护士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心理状况,解答患者的提问。我们增设了“患者点评”活动,首先,根据手术护理工作特点,设计《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术后随访同时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后加以改进。其次,制作《心语卡》便于患者及家属及时亲笔记录下对手术护理人员工作的肯定和期许之情,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1.2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

(1)为减轻患儿恐惧和哭闹,为小儿患者准备柔软安全的玩具;术中播放轻音乐,减轻患者紧张的心理;自制保暖用的肩垫、腿套等物件,防止患者术中体温过低;成立品管圈“垫管理小组”,使手术所需的各种垫、架管理有序,以保证手术患者皮肤的完整性,防止压疮的发生;术间备专用衣箱,放置患者衣物及特殊物品,以免患者个人物品丢失;使用床器搬运患者,减轻痛苦,避免不必要的损伤。(2)在家属等候区挂置手术相关内容的展示板、摆放服务桌、准备白开水、一次性水杯、宣教单等,在方便患者家属的同时,即能学习到术后看护知识,又能缓解家属等待手术结束的焦虑心情。(3)开展《手术医生满意度调查问卷》活动,每半年1次,对问卷反馈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向手术医生反馈整改结果。

2将“精细管理”贯彻到提高护理质控水平中

随着手术量的攀升,手术间使用紧张的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我们优化了手术安排,改进上岗时间,确保首台手术开台时间;同时,打破以前预留急诊术间及急诊手术配合护士的做法,将所有术间都安排做预约手术,所有白班人员按年资及技能水平安排预约手术配台;当有急诊手术时,按预约手术结束的先后顺序依次安排手术护士配台;护士长加强巡视,对预约手术多的科室,在有闲置手术台时,及时与麻醉主任沟通,给予分台,既保证了手术配合水平,又确保了急诊手术及时开展的要求;如第2天预约手术科室较多时,术前1日,护士长主动与各科室主任做好沟通,掌握各科室手术开台时段特点,统筹安排每个术间所要开展的手术科室及手术例数。

3将“特色服务”体现在提升科室管理水平中

3.1建立手术护士细化配合的理念,实施专科分组配合模式

根据手术科室手术技术开展情况,设立了骨科组、泌外组、血管外组、心胸外组、脑外组、妇科组、五官科组等专科,并设立固定组长和定期轮转成员,固定组长负责制定专科常规、年轻护士的培训等,专科分组配合使手术配合质量得到质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专业护理质量。

3.2创建各类专科学习档案

建立手术医生习惯档案,并将专科手术配合经验总结内容打印成册,便于每名手术护士的学习,根据各医生的工作特点进行手术配合;同时,还建立了专科技能培训课件文件夹,供科室所有护士随时巩固学习翻阅。

3.3创新术间标准化管理,实行“5S”管理制度

加强对术中使用的一次性物品的管理,采取专柜加锁,定位、定量放置的方式,在存放柜指定位置粘贴各类物品数目及取放原则的指示卡,当日手术结束后,手术护士需根据指示卡要求填写“术间物品填充卡”,总务护士会根据卡片上的数目及时为术间填充物品,此管理方法既方便了手术使用的需要,还确保了术间各类物品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对术后术间固定设备的定位摆放管理。制作了“术间设备摆放平面图”,手术护士术后可按照平面图显示的位置摆放各类设备,确保术间设备的规范摆放。

4效果及体会

4.1增强了优质服务意识

在手术室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后,护士增强了服务意识,营造了优质护理文化,强调了护理安全意识,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家属、手术医生沟通,想方设法的为三者进行服务。三方的满意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自我成就感的提高又进一步的促进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4.2提高了手术室专科护理人员的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了护理质量

经过严格规范的培训,术前器械物品准备更充分,手术中及时满足所需,逐渐从被动配合变为主动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医生、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5小结

手术室护理培训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外科护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37-02

《外科护理》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更加符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需要的护理人才,我校的《外科护理》课程自2011年11月起被确立为院级“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项目。在学校与医院合作(以下简称“校院合作”)开发建设的一年多时间里,外科护理的教学改革始终以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导向,以外科护理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重点,以外科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内容为教学核心,突出课程的教学内容服从于职业岗位实际需要,加强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并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引领教学改革,已经达成了预期建设目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校院合作”组建教学团队,改造教学环境

与本市范围内的四家教学医院签订合作协议,组建“校院合作”教学团队。在现有校内3名专任教师的基础上,聘请各教学医院的外科病房及手术室的护士长担任外科护理兼职教师。所有兼职教师均在外科护理临床工作10年以上,具有中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并有多年的临床带教经验及外科病区护理管理经验。聘请从事外科护理工作多年的护理专家,建立教师流动工作站,定期来校指导护理教学。为了加强专兼职教师的融合,每学期组织召开专兼职教师集体教研活动2次,教研主题是如何在“校院合作”机制下开展护理职业“行动导向”教学,使兼职教师们领会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理解“行动导向”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意义及实施方法。专任教师每年安排1个月时间到教学合作医院外科病房或手术室参加临床实践,调研我校护生的外科护理临床实习情况,熟悉外科护理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及规范要求,了解外科护理临床最新进展,以指导护理教学改革。

专兼职教师共同研讨,改建原有的外科护理实训室。在实训室内布置适合于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室,配设多媒体播录放系统,学生课桌可移动以便于小组讨论,配备病床、各类仿真模型及各种外科护理常用的物品。另外外科护理实训室内建有现代化标准手术室及手术室护理技术模拟训练室,配置实训所需的电动手术床、无影灯、手术腔镜系统及其他各种手术器械和物品。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尽量采用分班上课,将大部分理论课的上课地点从原先的普通多媒体教室改在外科护理实训室。医院兼职教师除要负责学生课间见习、临床实习带教外,还要承担约三分之一的校内《外科护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校内实训课安排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带教。

二、改变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程序

我校护理专业学制三年,前二年共四个学期在校内学习,第三年到教学医院临床实习。《外科护理》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共96学时,被分成六大教学模块(学习情境),包括外科护理基本技术及普外科、颅脑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护理技术。这六大学习情境又细分为若干个子情境。其中普外科护理技术部分占38课时,又可分为损伤和感染疾病的护理、颈部疾病的护理、疾病护理、周围血管疾病的护理、腹部外科疾病的护理等学习子情境,而其中腹部外科疾病的护理占了大部分内容(包括腹部损伤、腹外疝、溃疡病、肠梗阻、阑尾炎、肝胆胰疾病等等病人的护理),教学任务相当繁重,如以传统的以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收”的方法教学,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欠佳。

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内容的安排宜进一步优化。如腹部外科疾病的护理,由于疾病种类很多,教学时间却有限,教学过程就不宜按部就班,面面俱到。通过专兼职教师共同讨论,认为腹部外科各种疾病的护理要点均具有一些共同相似之处,即主要包括围手术护理等相关内容,具有明显的相通性,在教学中可选取典型疾病,如阑尾炎、胆道疾病等若干个最常见的疾病护理作为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来带动其他具有相似护理要求的腹部外科疾病的护理教学。

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查阅资料,预习某一典型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随后直接到各教学医院参加相应疾病的课间临床见习,课后自行制作该疾病护理的“PPT”课件,随后回到课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已制作的“PPT”课件汇报见习情况,组织全班学习讨论,通过“教学做”一体、专兼职教师合作,共同完成该类疾病护理的项目教学。其他种类的腹部外科疾病的护理教学均以此为借鉴,通过对比学习,达到触类旁通效果。这种借用典型病例护理开展的项目化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教学目的,减少了重复教学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面对具体病例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专兼职教师合作,合理运用各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方法[1]。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各种具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托马斯.胡格等德国职业教育专家们从自己多年从事的职业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多种独特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扩展小组法、小组拼图法、卡片复习法、粘贴板法、角色扮演法、旋转木马谈话法、魔术盒法等[2],这些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可有选择地运用于各种不同专业的职业教学中,同样也可应用到护理教学中。

近年来,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法、卡片复习法、粘贴板法,角色扮演法等都已在护理教学中得了充分运用[3],而扩展小组法、小组拼图法、旋转木马谈话法等经过我校的护理教学实践尝试,同样也可运用到《外科护理》教学中,并且对培养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说服别人的能力等有着独特的作用。当然,在《外科护理》教学中需根据具体学习内容,综合灵活地采用各种具体方法。例如,可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法、扩展小组法、小组拼图法、卡片复习法、粘贴板法、角色扮演法、旋转木马谈话法等穿插运用于各种具体类型外科疾病护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又如,在手术室护理技术等实训课教学中,可与手术室护士长配合,选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魔术盒法(用于器械辨认)等训练学生的手术室各项护理技能。以此,使学生感受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紧密衔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改善学习效果。

四、教改效果评价

经教改实践证明,《外科护理》课程领域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养成核心职业能力。而且学生的外科护理卷面考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均有明显提高。

我校从10级护理专业学生开始通过“校院合作”改革外科护理课程教学。在这届护理生结束该课程学习并进入临床实习约六个月后,走访衢州市人民医院等四家主要的实习医院,了解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在外科护理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实习带教老师普遍反应,我校10级护理实习生在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划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等方面,均较之前列届实习生有明显提高。

五、“校院合作”进行外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德国的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给世界各国带来示范作用,其原因是从上世纪70年代起,德国在“双元制”(一种由企业和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和制度)的职业教育中,除了专业能力培养外,强调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项“关键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法落实培养目标。众所周知,“关键能力”培训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及“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成功发展的三个重要标记。这三项成果的取得均与“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的“校企合作”密不可分。由此可见,由企业和职业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体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在我国,各类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国家职业教育10年的发展规划,也是高职院校今后发展的方向。同样,护理职业教育离不开教学医院的合作。“校院合作”能使学校和医院双方参与、相互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4],是实现护理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医院发展的有效手段。由此可见,“校院合作”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

我校护理专业自2009年12月被列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以来,不断加大与各教学医院合作的力度,先后有《外科护理》等4门课程被确立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项目。2012年12月护理专业又获批成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优势专业项目,这是我校护理专业的发展良机。今后优势专业建设将更加注重“校院合作”,进一步加强专兼职教师培训、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开发等,计划将“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增至8门,并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扩大护理专业自主招生规模。

“校院合作”课程建设对《外科护理》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通过“校院合作”,学校和医院成为统一的教学主体环境,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医院资源,获得护理实践学习平台,更早地亲身体验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感受医院的文化氛围,增强职业认同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校内师生均能从工作在护理临床一线的兼职教师身上学习到外科临床护理的最新理念和知识,感受到医院护理老师的严谨工作态度、优秀职业风范。通过与职业岗位的紧密接触,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贴近临床实际需要,有效解决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无限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是,来自临床一线的护理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诚信品质、慎独精神、团队思想、沟通能力、文明礼仪、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这对塑造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郭书芹,尤雪剑,张洁冰,等.行动导向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8):2036-8.

[2][德]托马斯.胡格.职业学习需要乐趣[Z].

[3]杨晔琴,姜丽萍,余昌妹,等.行动导向教学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9,6(3):108-110.

[4]姜声扬.校企(院)合作型高职护生整体护理能力考评方案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87-88.

手术室护理培训课件范文第5篇

我院手术室现有护理人员23人,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为(25.30±3.34)岁;学历分布:本科9人(39.13%),大专13人(56.52%),中专1人(4.35%);职称结构:高级1人(4.35%),中级3人(13.04%),初级19人(82.61%);工作年限:10a以上1人(4.35%),5~9a4人(17.39%),3~4a8人(34.78%),2a以内10人(43.48%)。全年完成手术量约7000台次,急诊手术比例为48%~55%;护理人员操作使用价值3000元以上各类设备百余台,年使用2万次左右。实施三维管理模式前,我院手术室设备管理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护理人员发现、处理设备问题的能力欠缺;培训效果与工作要求有差距;维护不及时等。面对这支年轻的队伍和上述问题,引入三维管理模式,实施2a后,取得一定效果。

2方法

科室成立“三维质控组”,组织学习三维管理模式的方法、步骤、预期目标,针对设备使用、管理中的问题,从思考、沟通、行动3个维度引导护理人员参与,注重效果检查、持续质量改进。

2.1思考模式

寻找安全隐患的过程。从设备使用的各个环节思考现有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上存在的不足,从安全文化建设和系统改进2个方面思考[4]。以院内、院外设备安全不良事件为切入点,查找科室设备使用中的问题及存在风险,强化风险意识,逐步建立安全预防思维。系统改进包括从制度、流程、预案、培训各个环节着手[4],如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的指导性、可行性,护理人员参与度,工作中制度、流程的执行力,培训的有效性,需要改进的问题等,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内容。

2.2沟通模式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安全文化建设和系统改进2个方面干预。针对思考模式提出的问题,让护理人员讨论,寻找答案,由下而上地制定规章制度,获得团队认同,为自觉执行打下基础。重点关注管理漏洞的修补、新增制度的严谨性、操作流程的指导性、工作指引的有效性等内容的完善。

2.3行动模式

方案的执行与效果评价。从安全文化建设和系统改进2个方面落实,重点关注对规章的执行力和改进的效果。2.3.1建立工作指引与警示标识操作流程、安全警示标识采用不同颜色,统一粘贴在设备的醒目位置。重视操作流程的指导性、警示标识的提示作用。加强设备使用中的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处理。2.3.2组织设备异常处置演练定期与不定期“设置场景”,训练处理方法。(1)使用前:及时报修,了解维修时间,评估对手术影响程度,尽早与使用者沟通,合理调整手术安排。(2)使用中:在不惊动患者的前提下,告知手术人员,分工协作,手术台上人员排查无菌手术区域内设备安装、连接、操作问题;台下人员检查设备电源、导线连接、工作指示灯、面板显示、参数设置、报警指示,酌情报告。必要时请专业人员到场处理,同时调配替代产品,减少对手术的影响。(3)维护保养时:报修,告知使用人员设备的状况。演练后及时点评。2.3.3反思问题,关注培训有效性以问题为基础,“还原”问题场景,讨论处理过程,思考“我遇到此类问题怎么办”,让护理人员在倾听和讨论中进入角色,训练思路,从问题中思考解决方法,培养处理能力。操作教学采用现场演示、制作视频、获取厂家教学资料,理论教学使用ppt课件等方式。已开设教学App平台,上传内容,供随时学习、考核。重点做好新成员、新设备、新问题的“三新”培训,夯实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2.3.4落实设备预防性维护制度根据设备的性能、风险等级、说明书要求,制定维护时间表,责任到人,定期检查、抽查、讲评[5-7]。2.3.5鼓励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医院、科室制定了主动报告的奖励办法,及时通报不良事件,发挥不良事件的警示作用。

2.4评价指标

以考核成绩、检查结果、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为评价指标,以季度为周期,比较三维管理模式实施前(2012、2013年)、实施后(2014、2015年)的结果。2.4.1理论、操作考核成绩理论考核:重点考核设备管理要求、操作流程、使用注意事项、参数设置、维护要点等。操作考核:重点考核使用中设备异常状态的处置,关注护理人员发现问题、排除故障、应急、组织、协调等方面的综合能力。2.4.2设备管理质量检查按照设备管理规章,参考三甲医院设备管理质量考核评价表[8],结合医院实际,修订设备管理质量评价表,经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审定,护理部组织交叉检查。2.4.3不良事件、缺陷(以下简称“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统计科室设备使用、不良事件发生、漏报数据,汇总、分析。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三维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三维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结果比较三维管理模式实施后理论、操作、管理质量指标均有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3.2不良事件比较三维管理模式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主动报告率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4讨论

曹琦教授提出的安全文化[9]是指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其理念是以预防安全事件为主要目标。安全是护理工作的根本,安全文化的构建是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反复强化、树立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安全理念,工作中需落实安全行为,达到提高护理人员安全素质的目的。三维管理模式其管理思路是从3个维度着手,上下贯通、左右协同、高效运行,实现工作可查、过程可控、考评可依的管理架构,为管理者和执行者在3个维度上保持协调一致提供最佳的解决问题的管理平台[1]。

4.1思考模式———通过查找问题明白做的原因

针对护理人员新、年资低、风险意识欠缺的现状,以安全文化建设[10]为切入点,从正规媒体和医院发生的不良事件案例中学习、分析,培养主动思维:为什么在规章健全、流程清晰、反复培训的状态下,还有不断增加的不良事件出现?数据和现实说明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自觉执行规章,认真做好每个流程,才能降低风险。

4.2沟通模式———通过讨论问题明确做的方法

关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从大数据中了解不良事件的类型、数量和危害性,通过“还原”不良事件案例,查找工作中的隐患,做好前瞻性的干预,检查工作指引、警示作用的有效性。表1结果提示,实施三维管理模式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设备管理方面都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结果显示,宣传积极的、非惩罚性安全文化理念,从“指责犯错误的个体”转变为“视错误为促进工作安全的机会”[1],提高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率,从数据中发现,制度上梳理、环节中排查、分析中提高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4.3行动模式———通过检查掌握改进的效果

以“发现问题,有效处理”作为评价护理人员使用设备的标准。重视工作指引、操作流程的指导性和有效性,不断地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提高,做好持续改进的循环。专人负责预防性维护保养,检查与抽查结合,为设备的安全使用增加了一道防护墙,改变了设备维护不及时的问题,表1中的3项数据反映了三维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效果。行动模式将安全理念植入个人思维、融入规章流程、整合到操作细节,将安全提升到首位。综上所述,三维管理模式从3个维度相互贯通、不断循环,使护理人员在安全文化的氛围中逐步养成了安全思维的理念,工作中落实安全行为的习惯,因此三维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法,具有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推广的价值。

作者:夏 菱 黄怡之 潘文娟 单位:广州421医院

[参考文献]

[1]李会灵,任权,黄涛,等.三维管理模式对胃肠镜室操作人员消毒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3):182-183.

[2]何丽.手术室医疗设备规范化管理及操作[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2-60.

[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2015年度)[EB/OL].[2016-05-27]./xinwen/2016-05/27/content_5077333.

[4]谢惠兰.累计考核管理模式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5,29(5):1818-1824.

[5]尹军,陈维平.基于JCI标准的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2):135-137.

[6]范亚军,余巧生.浅谈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的现实做法[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1):155-157.

[7]刘延梅,刘国强,王晓民.关于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管理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2):143-144.

[8]温贤秀.四川省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试行)[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