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火灾危机管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危机事件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3-0110-03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充斥着恐怖袭击、黑客、电脑病毒、自然灾害、罢工、环境污染等各类风险,近年来发生的“9.11”、“SARS”事件、印度洋海啸,以及2008年发生的大范围雪灾、汶川地震等,给国家和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在金融领域,重大灾害事故亦不鲜见,2005年11月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由于系统故障,所有股票、可转换公司债、信托投资等共计2,520个品种暂停交易,整个上午无法进行主要交易;2006年4月,银联全国跨行交易系统瘫痪6小时,国内大部分商户的POS机无法刷卡,所有银行的ATM终端无法跨行操作,造成了重大社会影响。
世界各国的案例表明,传统的业务管理方法及流程,在遭遇灾害事件时常常不堪一击。越来越多的危机事件的影响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构建真正有效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体系,使管理科学化、手段现代化,才能保证业务的连续运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业务持续管理(BusinessContinuityManagement简称BCM)应运而生。时至今日,BCM的重要性显著增加,在英国,拥有行之有效的业务持续计划,已成为企业上市的基本要求;美国企业法对业务持续管理的具体措施也有明确要求;新加坡已拥有多个保证业务连续性的标准流程和管理规范,其金融局已经制定了业务持续管理的指导规范和管理标准。
一、我国金融机构业务连续性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在IT系统的连续性计划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不少机构投入大量资源建立灾难备份中心,制定了IT系统业务连续性计划,在技术层面上开展灾备演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金融机构业务连续性管理主要工作仍停留在IT系统灾难恢复的技术层面,仍未建立以全面业务恢复为目标的全面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需求规划、应急响应策略、流程和持续维护等机制。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情况引起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中国银监会加强了银行业全面业务连续性管理监控,监管力度不断加大,2007年初,银监会将“业务连续性计划的监管控制”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价部分,要求各家银行进行自我评估。2007年10月,银监会召开专门会议对评估情况进行了通报和分析,表示将把业务连续性规划纳入银行风险的监管体系之中,并将组织人员对各家银行的整改情况组织现场检查。根据监管要求及内部管理需要,部分商业银行已着手开展业务连续性规划设计工作,但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对国内银行业而言是全新领域,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此项工作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各机构资源投入、开展情况各不相同。
二、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构建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应涵盖业务经营、运营支持、后勤保障等所有业务板块,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等全程管理,构建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
(一)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目标及构建思路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商业银行抵御危机事件的能力,有效消除或抵御潜在的风险,迅速处置,阻止或抵消不确定事件造成的威胁,并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持续改进完善,确保商业银行日常业务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是:预设灾难场景,事先建立标准化、流程化的管理机制,当危机真正发生时,确保有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执行事先确定的管理程序、操作步骤,以达到减少损失、实现业务可持续的目的。也就是说,提早设定整个危机事件处置的决策过程,事先考虑危机事件影响的可能性,预先做好内外部资源的安排、外部信息的处理与公关、人员及设施的备份等各项安排,当危机来临时,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系列程序有条不紊地处置,防止因事件突发导致处理决策失误,确保机构主要业务的可持续运作,尽可能将损失减到最少。
(二)业务连续性管理危机事件的分类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对象是危机事件,危机事件是指影响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的事件,此类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波及多个层面,甚至影响商业银行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包括自然灾难、人为灾害、重大运行故障等。危机事件主要分为内外部欺诈、实体资产损坏、IT系统、运营危机、人员危机、流动性危机等类型。
内外部欺诈事件指商业银行内外部人员以违法手段诈骗、侵占商业银行财产的事件,包括盗窃、勒索、挪用、欺诈、伪造、诈骗、抢劫事件;实体资产损坏事件指商业银行实体资产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损毁的事件,包括自然灾难,如地震、火灾、水灾、雪灾、台风,以及人为灾害,如人为破坏和战争等;IT系统危机事件指由于计算机系统故障、通讯故障、信息网络异常、电子载体重要数据丢失,造成商业银行经营中断的事件;运营危机事件指针对商业银行各机构的聚众上访、请愿、静坐、示威或冲击、围攻商业银行办公营业场所的事件;人员危机事件指商业银行员工因就业、健康或安全方面的问题,造成商业银行经营中断的事件,包括有组织的劳工事件、重大传染疫病等;流动性危机事件指银行因内部或者外部原因,无力偿付到期债务的事件,如金融挤兑事件等。
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应遵循以关键业务为核心、以流程为基础的原则。“以关键业务为核心”指梳理业务流程,针对关键和支持性的业务环节制定解决方案,以确保关键业务的可持续性运作为目标。“以流程为基础”指进行合理的流程设计,当损坏事件出现时,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解决方案,确保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
1.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的构成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应包括识别、报告、评估、处置、恢复与改进、培训与演练等六个部分。
(1)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识别部分,应预先设计可能导致业务活动中断的损坏场景,明确事件触发要素,如涉及金额、损失金额、影响程度等。(2)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报告部分,应明确信息收集、报告的人员及职责;报告的内容、形式及要求;报告程序;报告时限;报告路径及频率等要求。(3)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评估部分,应明确危机事件影响范围及损失评估;可以接受的损失范围;可容忍的最大中断时间等。(4)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处置部分,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处置是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核心内容,应根据预设的损坏事件场景,确定处置的总体步骤和具体操作要求,以及人员备份和授权、技术保障、设施配备、通信联络等各项工作,以减少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维持机构关键业务的运作。包括:业务处置的总体步骤和具体操作要求;人员的工作任务及职责;关键人员备份和紧急授权方案;设施取得计划;技术保障计划;联络沟通计划;机构协作计划;危机公关计划;重要信息记录等。(5)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恢复与改进部分,应明确业务恢复及改进运行策略的选择,以便在恢复时间目标范围内恢复主要业务,维持机构运行的关键功能。包括:确定业务恢复最低要求;关键业务恢复的目标、优先顺序、恢复时限;非正常状况下的运作程序及方法、所需资源、资源取得途径、恢复运作的步骤;迁回固定场地、恢复正常运作的步骤等。(6)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培训与演练部分,应进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培训,确保相关人员熟知实施方案及操作要求;进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定期演练,不断提高相关方案的可操作性,确保方案的持续更新和完善。
2.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的分级管理
危机事件具有演变、发展的特点,微小的灾害可能演化为严重的灾害,在危机事件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即介入处理,效果往往较坐待事态发展、事后补救好得多。应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程度及危害后果,综合考虑管理活动的成本及收益,将危机事件至少划分为突发应急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二个层级进行管理,连续性管理的是升级、恶化后的突发事件,二者以是否影响业务运营为标准。二者实际上是针对危机事件在不同程度危害情景下,事先制定的、区别轻重缓急、有所侧重的应对预案,同时,应尽量保持处置程序、报告路径的总体一致性,以便于理解、易于执行。
以火灾为例,若网点的非营业区域局部发现火情,则按火灾应急管理规定,由该区域火情责任人迅速组织人员扑灭火源,防范火势蔓延;若灾情扩大,导致营业区域大范围业务停顿,则在组织灭火的同时,还要进行财产转移、安全保卫、客户疏散、资源调配、重要物品运送、伤员救护、媒体公关、业务恢复等工作,二者的处置程序、响应时间、资源投入等并不完全相同,危机事件业务连续性管理流程图表示如下:
(四)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的阶段性规划
业务连续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管理、业务、IT、后勤和外联等众多资源,复杂程度较高,要做好此项工作实为不易。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投入大量资源、一蹴而就地构建出完善的连续性管理体系既不现实、亦不经济,应由易到难、稳步构建。建议在本阶段先提取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影响程度较大的危机事件,以较高标准做好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打好连续性管理的基础;在后续阶段,各级机构还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补充、细化、完善,使本行连续性管理进入不断更新完善的发展轨道。金融机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是指制定并执行系列管理程序,对危机事件进行识别、报告、处置、恢复、改进的全过程管理。
三、业务连续性管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对业务连续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少机构对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存在畏难及侥幸心理,认为制定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需要动用全行的IT、业务、后勤和外联等众多资源,工作量大、复杂程度高,而灾难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不必费这么大力气进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际上,威胁银行业务连续性的事件并不一定都来自于火灾、地震等小概率事件,诸如内外部人员欺诈、控制流程缺陷等经营中各类风险,如果没有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同样可能会对银行造成致命的打击,如果没有事前详细的规划和充足的准备,在危机真正来临时,业务连续营运必要的资源保障可能无法顺利获得,将使商业银行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和损失扩大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二)充分考虑危机情景,细化操作步骤。灾难的发生往往突如其来,在灾难来袭时越是明确、细化、具体、全面的指导方案应对灾难的效果越好。在制定连续性实施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灾难发生的各类情景,明确灾难管理的具体程序、操作步骤、人员及资源的获取途径,确保有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若连续性管理实施方案仅处于原则性要求或框架性步骤的层面,未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操作步骤,灾难应对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三)明确责任人及通讯方式并实时更新。应在实施方案中明确灾难管理每个具体步骤的责任人,在实际操作中,常有机构反映,由于机构人员及职责时有调整,无法将人员落实具体,待真正发生灾难事件时,再临时指派或根据职责分工处理。实际上,人是灾难应对中最重要的因素,明确具体的责任人及有效的沟通联络是成功危机管理的前提条件,若灾难发生时再临时进行分工,或是寻求资源援助时找不到具体对象,将严重影响灾难应对的效率及效果。
(四)正确认识IT系统灾备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关系。基于对信息化的高度依赖,IT灾备系统在全面的连续性管理中通常都处于基础配置地位,因此,有些业务部门认为灾难恢复只是IT部门的事,在灾难面前,业务部门能做的只是等待系统恢复。实际上,IT灾备系统IT灾备只是业务连续性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只是解决了数据恢复的问题,无法承担全面业务恢复的责任,灾难对业务的影响、关键业务的确定、业务恢复策略的选择、业务人员的安排、灾难恢复所需的后勤保障、客户安抚和危机公关等工作,仍需要管理层和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实际上,业务连续性管理涵盖面远远超出了IT灾备方案的范畴。
(五)分步实施、从易到难、稳步构建、持续改进。从目前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囿于人力、物力、经验的限制,尚无法立即全面开展业务连续性管理,可集中资源,先从对银行影响最为重大、影响银行可持续经营的事件入手,逐步积累经验。商业银行应逐步扩大连续性管理的对象和范围,根据风险发生的部位、概率和危害程度分级制定连续性管理预案,分步骤、持续地推进分层次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并及时进行维护、调整和更新,提高跟踪识别和快速反应能力,保证应急启动时的有效性。
今天,区党工委、管委会在此召开全区火灾警示教育暨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推进大会,旨在总结火灾事故经验教训,布置落实火灾防控工作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街道将按照今天的会议要求,以更强的责任心、更实的工作措施、更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抓好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努力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即确保消防安全工作始终处于良好受控状态,确保不发生重大消防安全生产事故。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思想认识再提高,以更加严格的要求落实安全责任
认真吸取“”火灾的深刻教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制度,做到责任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警钟长鸣,切实做好消防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消防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坚决遏制重大消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重点再突出,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安全生产
为了确保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取得实效,街道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严格工作要求。重点将围绕人员密集、易燃易爆、“三合一”、群租房、老旧住宅等五类容易发生火灾的场所单位,开展消防安全隐患大检查,落实严防严管严控工作措施。一是全面排查摸清底数。逐个行业、逐个区域、逐个场所开展排查,分别摸清五类场所单位的数量、生产经营规模、建筑消防设施状况等情况,并逐个场所单位详细登记,建立台账,确保做到隐患排查“零死角”。二是逐级压实监管责任。对排查出的五类场所单位,根据规模、行业、区域等特点,逐一明确和落实监管责任。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监管责任,对小单位、小场所、“三合一”、群租房、老旧住宅,明确属地网格化管理责任。三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严格按照隐患整改“零容忍”原则,扎实推进出租房屋、仓储物流、易燃易爆品等行业领域内存在的火灾安全隐患的专项整治工作。对照工作方案开展联合检查,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落实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对重大火灾隐患提请区职能部门挂牌整改,明确整改责任,定期检查通报,推动火灾隐患的整改。
三、方式方法再创新,以更加完善的机制巩固安全成果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策略;安全逃生
前言
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高层建筑及城市超高层建筑。相比传统矮楼建筑,这些“摩天大楼”能容纳更多的资产与成员。因此,一旦这些建筑发生火灾,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生命安全危机。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快速向前发展的趋势,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致使建筑物不得不继续向高空发展,导致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由此也引发了越来越严峻的消防安全形势。据悉,当前,大部分高层建筑都发生在人口集中的繁华都市,且高层建筑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一旦某栋建筑出现火灾,必将带动周边建筑楼层发生连锁性火灾,进而产生连续性、全局性的火灾影响,甚至由此动摇政治国本。因而,在局势越来越严峻的当下,如何预防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提高火灾发生时人员的逃生几率,已成为了消防安全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作者就将针对这个问题提供五项可操作的防火策略与四项具体的逃生策略。
1城市高层建筑的防火策略
1.1根据总体规划优化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
任何城市高层建筑的选址都必须要遵循当地城市的总体规划,因而高层建筑在最初就已确定了其建筑建设位置、与其他周边楼房的防火间距、消防给水水源地及消防车道等,建筑设计师只需根据这个总体规划优化高层建筑外部设计即可。而在建筑内部方面,则要合理设计防火设施,包括防火或灭火设施的置放地等,从而有效阻止火灾快速蔓延,增加消防救援时间。特别是在安全疏散楼道及通道方面,要根据大楼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设计逃生通道,最好在水平与垂直方向都设计安全疏散通道,使工作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逃离火灾区。此外,要注重优化通风、排风及防烟系统的设计,使每种系统都符合相关规范与标准,从而规避系统破坏引发的生命安全威胁。
1.2尽可能减少燃点较低的建筑材料的运用
在设计与建设高层建筑时,设计方与施工方要特别注重建筑材料的防火功能。一般而言,适当消减燃点较低的建筑材料,增添防火防烟绿色建材,有利于提高材料的阻燃功能,阻止火灾继续蔓延,进而保障高层建筑工作人员能够尽快疏散到安全地带。同时,要注意存放燃点较低的内部物品,保安等管理人员要做好物品性质检查,对易燃易爆的物品做好防火处理,尽可能消除潜在性的火灾危险因素。
1.3结合大楼装修设计进行室内防火装修
新公司或新住户在搬入高层建筑之前,都会事先对室内进行全面装修。此时,大楼管理人员要注意提醒户主使用燃点较低或不易燃的建筑材料,并时时检查户主的室内装修是否会干扰大楼的消防设置运行,尤其是要查看户主的室内装修是否会影响大楼的排烟系统。一旦发现问题,应尽快解决问题。同时,大楼物业管理人员要在签订房屋交接合同时,尽可能要求户主用不易燃的装饰材料,妥善置放装修的废弃材料,尤其不可占用正常的安全疏散通道,以确保火灾突发时住户能够快速到达安全地带。
1.4妥善置放器材,定期养护消防设备
众所周知,高层建筑的楼层远比普通建筑的楼层要高,一旦发生火灾,高层建筑内的人员会较难撤离,救援工作也较难开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高层建筑物业管理方必须要积极检查消防设施,妥善安装每一种消防器材,并对各种消防器材进行定期保养或养护,以确保消防设施与器材能够在火灾突发时被正常使用,帮助高层建筑住户或工作人员安全撤离。在火灾结束后,最好重新置换大楼的消防器材,重点维护消防系统,以全面提高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性能。
1.5全面加强消防管理,强化及时救援能力
全面加强消防管理工作,具体来看,包括:(1)构建专业消防小组,并为每个消防小组配备管理者与负责人,不断优化现行的消防管理结构,健全各项防火安全举措;(2)物业人员要定期对大楼进行防火巡查,并制定消防巡查档案,以重点开展防火监督工作,提高防火监督力度,减少高层建筑的火灾发生率;(3)管理工作人员要定期更新或改革火灾救援方案,使火灾发生的同时能够立即启动预警,全面降低火灾带来的危害;(4)在火灾未发生时,对消防工作人员进行特训,确保火灾出现时消防工作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救援工作人员或住户。
2城市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的安全逃生策略
2.1瞄准安全通道,寻觅安全躲藏空间
在遇到城市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如果正好置身于大楼内,切忌慌张行事,否则极容易做出错误决定,延误安全撤离时机。即在火灾发生时,人们要及时做好逃生通道判断,快速有序地向逃生通道行进,以实现疏散自救。如果火势过大,逃生通道被堵,那么要寻找安全性较强的躲藏空间,并利用布条、纸张、衣服等封闭空间内各个可能渗透烟气的入口,减少有毒烟气的渗入。
2.2用湿布捂口鼻,蹲身快速撤离现场
据科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有毒气体会最快入侵人体,伤害人体,使人们无法逃离。因此,在高层建筑出现火灾时,要立即用手边的饮用水或厕所的肥皂水浸湿毛巾、衣服等,并用其紧紧捂住嘴巴与鼻子,尽可能减少毒气进入人体。此外,因烟气是向上蔓延的,在逃生时人们要尽可能蹲下身子,躲避上层烟气,并快速撤离火灾现场。此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呼吸速度,避免大口吸入废气或有毒烟气。
2.3冷静自持,正确判断安全逃生路线
心理学曾对危机情形下人的决策能力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发现,当人被迫处于危机状态时,其采取正确决策的几率往往高于其正常状态。也就是说,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若能保持冷静并理智分析现状,将大大提高安全逃生几率。因而,在火灾发生时,要特别注意分析正确的安全逃生路线。若向下撤离的通道被堵,要尽可能选择其他就近通道向下行进,并规避向上攀爬。如果不幸被堵,要尽可能到距离街道最近的窗台、阳台等大声呼救,并冷静等待消防员的救援,切忌不可胡乱选取跳楼等逃离方案,否则会严重威胁自身的生命健康。
2.4退避安全场所,善用有利条件逃生
置身于发生火灾的城市高层建筑时,若发现火势猛烈无法向前行进,要退避到距离火源较远的地方,如浴室、阳台等。同时,要快速切断房间的电源,关好门窗,防止火烟进入,威胁呼吸。如果暂时无法离开房间,可适当打开窗户挥散烟气。如果窗外恰好也烟雾弥漫,则要立即做好门窗关闭工作,并用手边的水适当洒水灭火。同时,要善于使用火灾现场的各种有利条件,如乘坐消防电梯、利用救生袋或安全绳、攀爬墙边落水管等进行安全逃生。3结束语火灾作为一种突发性灾害,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高层建筑物业管理方要做好多防火设计与检查工作,工作人员或住户要适当掌握火灾自救知识,在火灾时尽可能让自己安全撤离。作者认为,唯有使消防举措与逃生策略共同到位,才能真正减少火灾的危险因素,降低财产损失率。
参考文献
[1]周波.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消防及安全逃生策略研究[J].广东科技,2013.
[2]潘燕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因特网的兴起,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处于信息极度畅通的快车道上,“蝴蝶效应”日趋明显,尤其是对身处中国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经济关联越发紧密、市场经济日臻完善的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会展市场来说,我们在持续性地触摸时代脉搏律动的同时,会更真切地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危机在一个个扑面而来。 这类危机对于办展机构而言,往往是灾难性的,但并不是不可逆转的。
危机管理是会展成功举行的必修课
华谦生
会展业是一种极易受社会以及会展现场的一些突发事件影响的行业。在会展策划筹备的漫长时间里,一些突如其来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件会严重地干扰甚至阻碍会展筹备工作的正常进行。办展机构在策划举办会展时,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要有应对方案,要能对这些“危机”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便让会展顺利筹备并圆满举行。
1、危机的种类和来源
举办展会所面临的危机事件主要有市场危机、经营危机、财务危机和合作危机四种。
(1)市场危机。指那些由市场和社会宏观环境所产生的对所有办展机构都发生影响的危机如战争、自然灾害、瘟疫(2003年春季的SARS正是此类)、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政治法律因素、国际恐怖袭击等,这类危机涉及所有办展机构。
(2)经营危机。指因办展机构经营方面的原因而给举办展会带来的危机,如会展现场布置不当和设施老化等引起的会展现场火灾和层位坍塌、因通道安排不合理而致人群拥挤并出现事故,因展会定位不当、招展不力、招商不顺、宣传推广效果不佳、人力资源及人员结构不适合、出现新的竞争者而使展会无法继续举办等。
(3)财务危机。包括办展机构自有资金投入和举债筹措办展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4)合作危机。指办展机构和各合作单位之间、办展机构与展馆之间、办展机构与展会各服务商以及各营销中介之间,在合作条件、合作目标和合作事务各环节上可能出现的不协调、不一致和其他不确定性而对展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2、会展危机管理的办法
进行危机管理,首先要弄清楚与危机发生有关的五个因素:一是危机源。就是导致危机发生的各种主要原因,如火灾的危机源可能是电线短路起火。二是环境。就是危机源赖以存在和危机得以形成的各种情况,如大量的可燃物体构成火灾的环境。三是交互作用。就危机源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过程和影响程度,如电线短路引燃大量的可燃物体,大量可燃物体的燃烧又引起更多的电线短路。四是损失。就是危机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失。五是影响。就是危机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只有弄清楚这五个与危机发生的有关因素,对危机的管理才会更有效。否则,对危机的管理就可能会不着边际。例如,如果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火灾,那么,对火灾的管理就难以有成效。
在危机预警系统的帮助下,我们就可以采用四种应对措施来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管理,这四种应对措施是:阻止、回避,转移和接受,我们称之为危机管理的PETA方法。
(1)阻止。
危机阻止是指根据危机预警,在危机发生前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止危机的发生。例如,在火灾发生前就将可能引起火灾发生的危机源消灭掉,在观众入场参观前就合理地安排好参观通道以避免过度拥挤等。
实行危机阻止策略,有效和及时的危机预警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及时和准确的危机预警,尤其是如果不能及时地发现引起危机发生的危机源,有效地控制危机引起的交互作用,及时清理危机赖以存在的环境,危机阻止策略就难以真正实施。
危机阻止策略是办展机构用来管理危机的一种极为有效的策略,也是办展机构最常用的危机管理策略之一。它简单易行,可以彻底地消除危机,或使危机在萌芽状态就被消灭,对保证会展安全举行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这种策略时。有些办展机构专门成立现场督察小组,对会展的布展、展览和撤展等阶段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危机源,就立即消灭;此外,几乎所有的办展机构在会展举办期间都是与有关政府部门联合行动以防止危机的发生,如和消防部门合作以防止火灾的发生,与安全保卫部门合作以维护现场秩序等。
但是,由于引起危机发生的各种因素比较复杂,危机阻止策略在使用过程中也有其局限性:它只对办展机构或有关部门可以控制的危机事件有效,对一些危机如市场危机等行业性危机就显得无能为力。并且,如果危机阻止的成本很大,大到超过阻止危机发生而获得的收益时,采用这种危机管理策略也很不经济。所以,对于类似这样的危机,办展机构就应该采用其他的危机管理策略,如危机回避策略等。
(2)回避。
危机回避是指危机预警发出的危机信号.办展机构在危机发生前就主动地远离危机而避免危机给自己带来更大损失的一种危机管理策略,危机回避策略也是办展机构经常用到的一种策略,如我们前面提到的SARS疫情期间,全国办展机构都纷纷取消或延迟计划举办的展会,就是这种策略的很好运用。通过取消或延迟计划举办的展会,办展机构避免了SARS疫情危机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损失。
危机回避策略在具体实施时有两种,一种是先期回避,一种是中途放弃。先期回避是办展机构根据危机预警,在危机发生前就远离危机而不承担危机风险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在现实中应用很广。在2003年SARS疫情危机期间,绝大多数办展机构都是用这种办法来管理危机的,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在2003年5月,全国有98个展会被取消。中途放弃是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办展机构中途放弃已经承担的危机风险,这种策略一般不常见,使用这种策略很多是被迫的,如2003年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因为全国SARS疫情日益严重而被迫提前3天闭幕就是一例。和先期回避策略相比,中途放弃的成本较高,也较难处理中途放弃后与各方面的关系和有关利益补偿等问题,
危机回避策略在现实中也较为简单易行,这种策略对于那些不可控制的市场危机,以及那些危机阻止成本大干因阻止危机发生而获得的收益的危机较为有用。但是,采用这种策略时,也会有一些局限性,例如 回避了一种危机可能会引起另一种危机的发生,如展会提前闭幕可能会导致大量参展商索赔的危机发生,另外,回避危机的同时也就完全放弃了相关收益,如取消举办展会就意味着放弃了举办展会的收益,所以,办展机构在使用这种危机管理策略时一定要慎重。
(3)转移。
当有些危机是否发生捉摸不定,或者是进行危机回
避很不经济时,办展机构可以采取危机转移策略来管理危机的发生。所谓危机转移策略,是指办展机构通过合理的途径,将危机风险或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转移给其他有关机构承担的一种策略。
危机转移策略在展览业的实践中经常被使用。例如,办展机构通过与指定展品运输签订议,将展品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转移给展品运输;办展机构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展品险”以及“第三者保险”等险别,将展品损坏和人员伤亡等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危机转移策略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危机控制型转移策略,一种是危机财务型转移策略。危机控制型转移策略是将危机风险及其潜在损失和危机控制等一起转移的策略,如上面提到的指定展品运输转移运输风险策略,危机控制型转移策略具体可以采用出售、分包和签订免除责任协议等办法来实施。危机财务型转移策略是将危机风险的潜在损失从财务上转移到相关机构的一种办法,如前面提到的向保险公司投保等。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上面哪种危机转移策略,它都只是转移了危机的风险承担对象及财务损失,它都不能转移危机对会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如果展品没有按期运到展览现场,尽管参展商可以依法追究运输商的责任,但由于展品没有到位而使展览现场有大片层位“空置”而影响展会形象却没有办法转移。所以,办展机构在使用这种危机管理策略时,一定要同时采取一些配套措施来消除危机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4)接受。
对办展机构来说,由于危机预警延迟或不准确以及其他许多原因,有些危机是无法或来不及阻止的,也有些危机是无法或来不及回避的,还有些危机是无法或来不及转移的,对于这些危机,办展机构如果采取逃避的态度是极不负责任的,也是极为有害的。这时,办展机构将这些危机风险接受下来是一项较为明智的选择。
但是,办展机构接受危机风险并不就是眼看着危机的发生而对危机无所作为。实际上,危机接受策略是主张在危机风险无法或来不及阻止,回避或转移的情况下,办展机构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主动地接受危机风险,并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尽量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一旦危机真正发生所带来不利影响和损失,使会展能顺利度过难关。
会展危机管理与危机公关
过聚荣
“危机”是:事情一个严重或关键的状态:一个转折点;一个将决定事情结果的状态,不论其结果是好是坏。研究表明,导致危机存在有三个因素:几乎来不及行动(或反应);缺少信息或信息不明确、不可靠;对物和人存在威胁。
我国会展业人士对危机管理和应急系统的认识不足,对危机管理的概念和实际操作方法都很含糊。比较而言,会展活动的可变因素较大,其应变与处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对危机进行管理,首要的是要对发生危机的源头有清醒地了解。很显然,任何会展都有潜在的风险。以展会为例,不论展会的管理如何专业,它们都可能碰到以下风险因素:
1、参展商的过于放心
参展商的过于放心是展会管理人员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安全问题之一。许多参展商错误地认为展会管理人员、总服务承包商或者安全承包商会处理所有问题。由于一次展会上有众多的参展商,根本不可能对每一家参展公司进行监督,也无法对每一个情况进行监控。
2.人群的多样性
展会上会有大量的人员――工作人员,承包商,买主,卖主和其他人――而他们中大多数互不相识。
3.货物处理
在包装货物,贴标签和运输货物中的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问题。而将货物运到展台的过程中也可能也会留下隐患。
4.设施、场所与规划布局
不论在哪里举办展会都可能会有相关的风险。门、窗和锁闭装置不密闭,卸货和存货的码头或仓库不安全,电梯,通道和地面不符合标准等都可能导致货物被盗或受损。
5.确定的最后期限导致混乱
有一种观点认为展会的性质是有时间限制的临时市场.这一性质就已隐含着导致混乱的可能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展会都有明确的时间安排,说明何时将物品搬入展会,何时将其搬出,但是承包商、参展商、装修商、独立承包商几乎同时到达。再加上压力因素,因此很容易出现混乱,而且在固定的时间内将物品搬进。搬出很容易使人筋疲力尽,这个时候也是心脏病的高发期。
6.业务外包
展会是一项劳动密集性的活动。将物品搬进、搬出展会需要大量的人力。展会现场的登记也需要很多外界的协助。很多情况下.由于展会的时间和资源有限,无法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或对他们进行深入而正式的培训。
7.展位设计
在很多展会上都设有开放式展台.让参观者进出展台或查看展品。所以,在展会人流量很大的时候,就不可能监控整个展台,而这也就可能导致一些安全风险,尤其是当展台上陈列了一些贵重物品的时候。
层位的设计也可能遗留安全隐患。地面或地毯不平整,升降台或展台摇摇晃晃等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所以在展会的规章制度中应该对此类问题做出规定。
8.促销礼物
许多参展公司都提供各种各样的促销礼物,如赠送参观者各种手袋等。这些手袋既有广告的作用,也可以方便参观者放置从展会上收集的资料,但是,这些手袋也为盗贼们提供了藏匿赃物的地方。而且一些警戒心不强的女性参观者还会把皮包放进手袋中,而这无疑会吸引扒手。
9.展会上的食品供应
大多数展会都会安排展览期间的食物供应。许多展会还专门在展馆内设立了就餐区,当然也有些展会不这么做。如果展会设立了临时的就餐区,那么就引起了另一种隐患――食物引起的疾病。通常在这些展会临时就餐区出现的问题诸如:食物加热不均匀、食物没有冷却、交叉感染等。
我们知道,“危机”实际上就是危险和机会并存.危险有可能转化成机会,关键在于是否能在适当的时机做出正确的抉择。危机管理的重要特征在于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是当组织在事件中遭遇信任。形象危机或某项工作产生了失误时,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获得社会大众的谅解与理解,进而挽回影响的一项重要的危机管理工作,其目的是将现在的风险转化为组织未来发展的机会。
很显然,一个有效的危机处理,会提升参展商,观众等各方面对活动的举办方和组织方的信心,增强信赖度。那么,危险和机会转化的过程就为品牌的提升创造了机会。
编者按
消防安全记我心个人感悟1 为使公司全体员工了解消防基础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掌握对突发火灾的应变、逃生技能,学会灭火以及有序地进行人员、财物的疏散处理,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20xx年5月28日,公司组织了消防知识培训及演练活动。
演练紧张、有序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通过此次消防演练,不仅增强了全体员工,同时还掌握了一般灭火器材的操作使用步骤及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员工及租赁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这次消防演练活动,安排周密,从演练策划、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到正式演练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公司的`领导都给予了很大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公司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和演练领导小组组长,对这次演练工作高度重视,认真审定演练方案,确定演练目的、原则和规模,还亲自对演练工作进行部署,亲临演练现场进行指挥,下达演练命令,观察演练情况,对演练工作实施全面控制。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根据安全环保管理委员会要求,从我公司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本次消防演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一次火灾事故的应急演练。其主要目的是使每位参与者能学会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火场逃生基本方法,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化解风险。经过认真研究,拟定了“公司消防演练方案”。为了使得演练方案安全可行,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
三、积极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上午9:30,公司组织全体员工首先在一楼会议室观看消防知识宣传片,学习消防安全的必备知识,包括消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安全标志牌的含义、灭火器的分类、适用范围等,起到良好的效果。
随后,公司品管部等负责人对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具体的讲解和演示。而后参与演练的人员一一亲自体会了如何正确的使用灭火器。
消防演练紧张有序,安全保证工作到位,演练达到预期效果,最终获得了圆满成功。
四、通过演练,活动达到预期目的通过消防演练,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的能力得到加强。
1、参与人员,特别是租赁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有所增强,对消防安全常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对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有所提高,现场演练人员能有效组织、迅速地对火灾事故警报做出相应反映,对今后应对突发事件很有益处。
3、演练前组织的消防基本知识培训,使参与人员特别是租赁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突发应急能力、事故发生后逃生技巧得到了提升。
4、演练过程中,参与人员都能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升华。
5、安全工作领导的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应变能力也受到了锻炼。
通过这次的消防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员工及租赁人员的防范意识和自救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如何识别危险、如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操作,以便在事故中达到快速、有序、及时、有效的效果。我们将经常性地开展训练或演练工作,以提高我们分公司员工的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确保公司安全、健康、有序的发展。
消防安全记我心个人感悟2
在几个小时的学习《消防安全法》的培训中,使我受到了启迪,开拓了思维,获益匪浅。下面,我就参加本次演习训练谈谈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认清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火灾的发生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最突出、危害最大的一种灾难,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大问题,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消防工作是其他工作的保障”,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安全生产工作放到尊重生存权、尊重人权的高度,本着对社会,对公众负责任的态度,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时刻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消防常识的学习
火魔无情,当我们被困在火场内生命受到威胁时,在等待消防救助的时间里,如果我们能利用地形或身边的物体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就可以让自己的命运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为生命赢得更多的“生机”。火场逃生不能只能希望于“急中生智”,只有靠平时对消防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储备。危机关头,才能应付自如,从容逃离险境。所以我们一定要熟悉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火场逃生,人员疏散及自身自救的方法。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
“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当面对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保持良好的心态,镇静自若尤为重要。因为只有保持平静的心态,才能冷静理智地去实施消防自救和逃生,就极有可能拯救自己,甚而助救他人。反之,就会出现不辩方向,慌不择路,致使失去有利的逃生机会。
经过这次消防培训,使我对消防有了更进一步了解认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对消防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纠正;当真正火灾到来时,我们一定要记住以下的原则:
1、“报警早,损失少”这是人们在同火灾做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的经验。
2、“边报警,边扑救”在报警的同时要及时扑灭初起之火。
3、“先控制,后灭火”在扑救可燃气体、液体火灾时,应首先切断可燃物的来源,然后争取灭火一次成功。
4、“先救人,后救物”在发生火灾时,如果人员受到火灾的威胁,人和物相比,人是主要的,我们应贯彻执行救人第一,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的原则,先救人后疏散物资。
5、“听指挥,莫惊慌”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动用周围的物质进行灭火,因为慌乱中可能会把可燃物质当作灭火的水来使用,反面会造成火势迅速扩大;发生火灾时一定要保持镇静,采取迅速正确的措施扑灭初起火。这就要求大家平时加强防火灭火知识学习,积极参加消防训练,制定周密的灭火计划,才能做到一旦发生火灾时不会惊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