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学科课程特点

简述学科课程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学科课程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简述学科课程特点

简述学科课程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特点;构建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仍然沿袭“自导自演”的课堂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氛围稍显沉闷、死板,未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很难达成.若教师能够很好地融合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的关系,则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呈现出一堂精彩的生成课.

一、生成性课堂有哪些特点

生成性课堂是相对于预设性课堂而言的,一般来说,生成性课堂更尊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更注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更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因此,生成性课堂具有如下特点.

1.参与性特点

生成性课堂重在生成知识、培养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它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即所谓学习知识不是单纯地获得现成的结论,而是要让学习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构建知识,进一步获得意义,促进个体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2.互动性特点

生成性课堂具有互动性的特点,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即小组内、小组间的交流、互助与合作,通过这种互动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和情感,有利于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即教师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启发与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学习中的经验,教师的经验既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创造性见解又能启迪教师.

3.创造性特点

在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过程的推进是由师生对话、启发、质疑、讨论、探究和反思等共同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绝不会由教师单方面决定,教师也不能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预料到所有的情形,很多都具有不可预设性,而这种不可预设性,往往意味着教学过程的创造性,如学生的一些回答也许会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想,十分具有创新性,达到教学相长的结果.

二、构建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方法

1.灵活应对学生的反应,促进课堂的生成

由于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加上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的不同,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往往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变数,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从而对正常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干扰,此时,教师要灵活应对课堂上的新情况,防止课堂教学陷入僵化状态,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机械地照搬以前的教学方法,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掌握,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动态地调整,促进精彩课堂的生成.如在讲完“直线方程”后,笔者在黑板上写出:把直线l的方程x-2y+6=0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l的斜率及它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题目刚写完,就有学生回答:“直线l的斜率是k=12,在横纵轴的截距分别为-6、3.”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行回答是我始料未及的,但笔者通过快速思考与判断,觉得这种情形的出现虽然超出了预料范围,但并非不可利用,于是,笔者引导学生道:“刚才这名学生回答得很快,思维很敏捷,但是他的答案是否正确呢?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你们自己先解答出来,然后再验证和讨论一下.”结果,学生们经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在交流与讨论中形成了一致的答案.由此可以说明,教师是无法也不能完全掌控学生的,当学生的突发灵感超出教师预设时,教师要结合实际灵活应对,机智地处理突发状况,从而形成精彩的课堂.

2.注重角色转换,促进课堂的生成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数学知识,从而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收获发现知识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提出相关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如果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可给学生适当提醒,从而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如笔者在讲授“函数与方程”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函数的基本概念、表达式等内容,然后以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及函数图像中x、y轴坐标关系作为教学切入点,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让学生能够构建出新旧知识间的关联,接着在课堂内容教学活动结束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人员4~6人,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在旁边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并在适当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或指导,让师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师生合作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有利于营造课堂中的和谐氛围,促进课堂的生成.

三、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课堂预设而又不拘泥于预设,做到随机应变,灵活应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使知识能够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生成,而不是教师直接将结论告诉给学生,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算是一节好的生成课.

【参考文献】

简述学科课程特点范文第2篇

一、选择题

1.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是(教材)

2.课程科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课程管理制度)

3.下列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的观点是(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

二、简答题

1.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1)在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合融合;

2)在课程内容上,重视教材的现代化和理论化;

3)在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

4)在课程机构上,朋友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

5)加大课程难度,进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

2.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郑和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

简述学科课程特点范文第3篇

1.基础题类型

基础题以课堂及课本知识的学习、理解及掌握为检测目标,其问题多取于《地理教学论》教材,主要涉及每章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相关内容,具有试题数量多、知识覆盖面广、考查内容简明等特点。基础题一般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层次,主要检测对所学章节基本内容的了解,如结合第二章第二节“地理课程的改革”学习内容,设置试题“简述地理课程标准的含义”“、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变动”等。二是“理解”层次,主要检测学生在知识层面上深入领会和深刻理解已学内容,如结合第二章第三节“地理教材的变化”学习内容,设置试题“如何理解狭义和广义的地理教材”“、如何理解教科书的编写要为教学改革留下广阔空间”等。基础题设置有助于师范生有条理地梳理章节知识体系,宏观把握知识结构,从而达到理解掌握、复习巩固、深化课程学习之目的。

2.提升题类型

提升题以课堂及课本知识学习的迁移、应用、实施为检测目标,其问题立足于教材并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和教改热点拓展延伸,主要以章节主干和重难点知识为载体,结合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应用,具有试题数量较少、能力考查为主、外延性及应用性强等特点。体现考查学生“运用”、“分析”水平,即学生能将已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具体情景中,并对知识间内在联系深入剖析,进行内化、迁移和应用。如结合第三章“目标:地理教育学的核心内容”章节学习,设置提升题“选取《地理教育》期刊近期刊载的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按认知层次对其主要知识进行分类”、“设计必修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并说明设计思路”等。提升题设置有利于师范生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融入教学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研讨和深化剖析,从而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从师任教能力之目的。

3.综合题类型

综合题以课堂及课本知识学习的迁移、应用为基础,围绕章节学习主题,以综合能力为检测目标。其问题涉及多学科融合、多种方式探索,主要以课内外结合的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求学生突破“三中心”,操作实践与行动研究相结合,试题具有综合性强、开放程度高、课内外有机结合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评价”水平,即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如结合第七章“评价”学习主题,设置综合题“观摩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结合第八章“教师”学习主题,设置“以某中学为例,调研地理新课程实施现状”等。综合题设置有益于师范生走进中学课堂、融入地理课程改革,向一线教师学习请教,从而达到巩固专业思想,坚定教育信念,促进未来教师专业成长之目的。

二、“作业练习库”试题设计的原则

“作业练习库”试题设计,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知识测评基础上,还应凸显新课程理念,符合地理教师培养目标,遵循设问角度多样、活动空间广泛、思维方式开放等基本原则。

1.设问角度多样

设问角度多样即每章节试题采用丰富多彩、层层深入的行为动词对问题解答提出要求,主要涉及基础题的“简述”、“阐释”、“理解”等,提升题的“收集”、“设计”等,综合题的“评价”、“撰写报告”等,多层次、有梯度,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创新意识形成。如基础题“简述地理教学原则的拟定依据”、“阐释地理事实与原理并重教学原则的内涵”;提升题“收集整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典型案例”、“结合高中地理教材某一课题,运用思维导图法设计教学过程”;综合题“调研某中学新方法运用现状,撰写调研报告”、“分析当年全国地理高考试题,对‘好题’或‘差题’进行评价”等。

2.活动空间广泛

活动空间广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业完成过程中利用期刊、书籍、视频与相关教师的咨询等多种途径查阅资料和交流学习。如“阅读《大教学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经典著作,简析教学理论对地理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访谈中学一线教师,领悟地理教学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等。试题设计突出多形式学习活动,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信息意识,为师范生未来教师职业发展持续学习提供支撑,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二是置身不同的地域空间去关注现状、剖析原因、研究问题,就要求师范生立足课堂、面向社会、走进中学,在多元化环境中学习思考,使师范生获得广泛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丰富和充实学习经历。如“访谈中学一线教师,说明理论学习对教学实际的指导意义”、“调研某中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等,试题设计突出多渠道探索研究,利于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研做结合、校内外连接,尽早融入基础教育地理教师角色,真实体验和切生感受教书育人的艰辛与快乐。

3.思维方式开放

思维方式开放即作业练习题的组合注重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如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多端思维等。开放思维方式对提高思维品质、促进思维活跃、培养综合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试题设计重要原则之一。如基础题“简述地理教学基本能力”、“简述地理教学评价的种类”等,答案惟一,侧重形成方向性、绝对性的聚合思维,促进语言表述的规范、严谨;提升题“理解地理教学论与地理教育学之间的关系”等,借助已学知识和经验,沿着多种途径、多维角度进行思考探询,有利于形成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开发性与创造性;综合题“通过访谈调研或文献分析,探究科研型教师的成长之路”等,融入逻辑推理、综合分析、抽象概括等多种思维能力,促进多端思维发展,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问题设计注重思维方式开放,对于拓展师范生综合能力和开发多方面潜能,注重思维发散、启迪思维创新和培养创造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三、结语

简述学科课程特点范文第4篇

一、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与实际脱节

我国的职业高中都有自己的数学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基本都是从普通高中数学教材演变而来的,基本的框架并没有进行改动,而用这样的教材教学并不符合职业中学的特点,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实际脱节,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

职业高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培训学生的实际技能,因而对理论课课时安排较少,但是数学本来就属于抽象的学科,数学课时少直接导致教师占用大部分的时间讲授知识,而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就很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二、关于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若干措施

1.根据学生的需求编写不同的教材

职业高中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没有错,但是对于理论课程同样也应该给予重视,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来编写教材是很重要的。像IT专业,与电脑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对于所学数学的深度要求很高,而对于旅游业、服装行业,这些专业与数学的联系不是很大,因此,对于数学也没有过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职业高中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的是同样的数学教材,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优化教学模式

数学的特点注定了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是抽象并不意味着乏味,如果教师能够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再抽象的东西学生也会学得很好。在高中职业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明白学习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学生有能力学习,并且能够学得很好,学的东西以后也能用得上。

职业高中不同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一直是难点,其主要原因在于教材不配套、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来选择教材,并且优化教学的模式,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职业高中数学教育的效率,让学生学到更多。

参考文献:

[1]陈炜玮.浅论职业高中数学的课程改革[J].考试周刊,2014(20).

简述学科课程特点范文第5篇

学前教育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教育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

A.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生产产品的活动

C.商品交换的活动 D.传递知识的活动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迁的故事都在说明

A.天然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B.人工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C.精神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D.物质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3.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

A.经济发展 B.文化水平

C.人口状况 D.政治制度

4.儿童因为情绪紧张或压抑引起厌食,这表明

A.身体发育决定心理发展 B.心理发展影响身体发育

C.身体发育影响心理发展 D.心理发展决定身体发育

5.“成熟势力说”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 B.格塞尔

C.华生 D.皮亚杰

6.为学前儿童拟订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7.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是

A.福禄贝尔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洛克

8.影响当前美国开放式教学方式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福禄贝尔

9.学前教育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到

A.社会需要 B.学科需要

C.教育方针的需要 D.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

10.全面发展教育的最终结果就是

A.使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B.使每个人平均发展

C.使每个人得到同样的发展 D.使门门功课得高分

11.下列各项表达中不属于游戏特点的一项是

A.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 B.游戏是自由自在的

C.游戏是有一定的模式的 D.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12.《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13.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这是

A.保教结合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14.发展适宜性的含义:一是个体适宜性,一是

A.目标适宜性 B.方法适宜性

C.年龄适宜性 D.课程适宜性

15.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

A.蒙台梭利 B.裴斯泰洛齐

C.福禄贝尔 D.陈鹤琴

16.下列各项不属于有规则游戏的是

A.音乐游戏 B.智力游戏

C.表演游戏 D.体育游戏

17.《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的时间是

A.1980年 B.1990年

C.1996年 D.2000年

18.1-2岁的婴儿主要的活动形式是

A.集体性活动 B.个别活动

C.小组活动 D.班级活动

19.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制的

A.义务教育阶段 B.基础教育阶段

C.可有可无阶段 D.福利教育阶段

20.学前班幼儿发展的评价主要是通过

A.测验

B.评价幼儿学习文化知识、算算术、认字的水平

C.考试

D.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21.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的基本方法是

A.游戏法 B.移情法

C.故事法 D.讲解示范法

22.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是

A.感知运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形式运算思维

23.在园所与家庭的相互配合工作中,教师要坚持

A.园所对家长的领导地位 B.园所对家长的主导地位

C.尊重家长,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 D.家长对园所的主导地位

2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多重角色 B.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C.创造性 D.纯真美好

25.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注意倾听 B.注意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

C.言语专业化 D.言语儿童化

26.我国幼儿园大班一般为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27.在河北定县开展的“平民教育”实验的是

A.陶行知 B.梁漱溟

C.晏阳初 D.陈鹤琴

28.关于“提前开始计划”(Head Start Program)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是根据“教育人人平等”的理念进行的 B.是针对环境不利的儿童进行的

C.是一种补偿性教育 D.是在法国进行的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29.白板说

30.角色游戏

31.保教结合原则

32.结构游戏

33.核心家庭

34.分离焦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35.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36.简述杜威的儿童观。

37.简述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

38.简述讨论法的操作过程。

39.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

40.简述我国农村不发达地区的社区学前教育形式。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