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活动规划

社区活动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活动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活动规划

社区活动规划范文第1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medical health care in the great improvement, fertility rate continued remain low, aging process has been accelerating gradually. In this paper the population aging in our country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trend of urban green space set in the different forms of old man activity area, meet the old fitness, communication, entertainment,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activities are discussed, available for reference.

Close key words: park green space; Planning and design; Decorate gimmick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目前老年人的现状

我国从1999年起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也已经开始呈现,研究适宜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要。老年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住宅及附近公共环境中度过,尤其在气候较适于户外活动的季节,公共绿地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广泛的社会参与已成为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首选场所,其作用对老年人来讲几乎与住房同等重要。但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专门设置的老人活动区较少,更有不少原本属于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或被拆除,或被占用,或转化为以中青年人为主、商业性极强的活动场所。城市中所设置的老年活动中心,往往面积较小,数量少,不能满足为数众多的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二、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重视老年人活动场地给

(1)合理的服务半径,适于老人的到达

许多老年人由于行动能力的限制,不能去较远的公园,因此在居民区附近的绿地对老年人而言相当重要。据调查,对老年人来说,步行最大距离约在800m左右,所以一些街头绿地应临近居民区,以700~1000m为服务半径进行布局规划,以利老年人方便地到达。(2)注重周边环境,提高社区服务设施利用率

一般来说,60~75岁左右的老人如不患大的疾病,生活能自理,也有独立自主的心理要求,购物、邮寄、就医、存取款等一些基本的生活活动都愿意自己进行,所以公共绿地与居民区应统一规划,临近如商店、邮局、医疗所、菜市场、储蓄网点、活动中心等十分必要,老人们在户外活动之余可进行相应的行为活动。(3)综合规划,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

公共绿地规划,除应与居住区有合理的关系外,还应避开工厂、污染源、噪声源、垃圾站;由于老人行走不便,反应迟缓,所以到达公共绿地不宜穿行交通繁忙的城市主次干道。(4)足够的面积,保证老年人的需要

如前所述,公共绿地中可供老年人使用的面积明显不足,使老年人得不到舒服的娱乐活动场地。在绿地系统规划时,应对绿地所在地进行充分的调查,包括对绿地周围居民区人口年龄结构的调查分析,以确定相应的绿地面积及场地面积,使其满足老年人的要求。

三、公共绿地中老年人活动区的规划设计

(1)保证足够的活动场地比例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中规定,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游园、带状公园、街旁游园中的园路及铺装所占比例分别为10%~20%、10%~20%、15%~30%、15%~30%;在以上几种公共绿地中,应根据其所在地段居民年龄结构确定相应比例,以保证老年人活动的需要;切忌为追求形象需要,挖掉铺装地面,换上草坪,再插上“游人禁止入内,违者重罚”的警示牌。(2)组织宜于开展相应流动的空间

公共绿地中的公园、街头游园等服务功能较强,为满足不同年龄结构的需要,可进行集中分区,一般分为儿童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老年人活动区及相应各景区;对于老年活动区宜与以观景为主的区域融为一体,并与其它各区相互联系又有所隔离。不同的年龄段所经历的时代不同,身体条件不同,老年区还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的需要再进行相应划分。老年活动区宜分成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动态活动区以健身活动为主,可进行球类、毽类、武术、跳舞、慢跑等活动,在活动区应有树荫及休息场地,如亭、廊、花架、坐凳等,以利于老年人活动后休息。静态活动区主要供老人们晒太阳、下棋、聊天、观望、学习、打桥牌等,可利用大树荫、廊、花架等,应保证夏季有足够的遮荫,冬季有充足的阳光。动态活动区与静态活动区应有适当的距离,但亦能相互观望。老年活动区还有“动”“静”之分。“闹”主要指老人们所开展的扭秧歌、戏曲、弹唱、遛鸟、斗虫等声音较大的活动,“闹”区与动态活动中要求的空间环境不一样,所以它们与其他各区应有明确分隔,以免闹区干扰较为清静的活动;其中闹区的选位布局极为重要,一般参与闹区活动的老人较好热闹,具有表演欲,应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表演空间,并有相应的观众场地。(3)各种活动空间

3.1集体活动空间

前面提到的动态活动、静态活动及较为热闹的活动都属于集体活动,它们需要的空间尺度较大,空间应较开敞,有足够的面积,空间是开放的,生动热闹的,可增加老人们交往的机会,场地宜平坦防滑。3.2小群体空间

有的老人出于心理或者习惯原因,喜欢同趣味相投的三五个人一起活动,包括动、闹、静,形成一个小群体,这样就应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应的活动空间。小群体空间不宜过大,一般在10m2左右即可,空间应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宜封闭,有一定的遮荫以及坐憩处。3.3坐息空间

以停坐休息为主,如晒太阳、聊天、养神、观赏、读书、听广播等也是老人们从事室外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空间应有一定的范围要素,至少有一面作为背景,可以用植物、建筑、地形、水面等作为界面要素。坐凳也要采用多种形式,以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坐息空间中应创造“人看人,人看物”的视野范围,可使老人感觉到在参与社会。当然在坐息空间中阳光与遮荫在不同的季节同等重要。3.4步行空间

许多老年人把步行既作为锻炼,又作为漫步消遣。在公共绿地中园路作为一种步行空间其利用率相对较高。在进行园路设计时,平曲线、竖曲线应蜿蜒并富于变化,但由于老年人的视力及记忆力减弱,方向判断力差,所以游路的取向及位置应容易辩别,并在道路转折处、出入口处安排有明显特征并有吸引力的特征物,如建筑小品、雕塑等地面标志。步行空间应避免高差变化过急,一般不要设置台阶,在地形变化处,以平坦坡道较好,坡度不要超过8%,且坡长不宜过长,这样对于使用轮椅的老人也可适用;路面注意防滑,不宜采用卵石、碎石或凹凸不平的地面,在适当部位,宜提供坐息之地,供散步后休息及观景、聊天。3.5私密空间

有些老年人由于自己的性格或爱好,喜欢独坐不愿被别人打扰,希望有自己的私密空间独享其乐。所以在公共绿地中设置一些个人的、私密的空间也是必要的。秘密空间宜位于风景较佳的静处,具有一定的相对封闭感,避免被主要人流穿过或很容易被别人看到。如果结合一些人文景观设置,如进行垂钓、读书、写生、打拳等活动或静赏一些艺术品也很有情趣。(4)必要的服务设施

不少老年人在天气较好的日子里,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外度过的,在公共绿地中应为老年人设置必要的服务性建筑,老人易失禁,厕所、洗手间应必不可少,且应尽量靠近老人活动区,不宜过于隐蔽,通往道路不宜过窄,一般应在1.5m以上,室内注意防滑,并设置扶手以及有放置拐杖的地方,其他如饮水站、茶室、小卖店、管理服务办公室也宜注意相应位置,以备老人方便使用。老人们需要的设施在公共绿地中也不宜忽视,如一些简单的体育设施单杠(高度宜低)、压腿杠、球网、教练台等,老人喜欢退休后舞文弄墨,也热衷搞展览互相品评,所以一些必要的展出场地、设施应相应设置,但不必特别豪华,一二排展览栏则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他如挂鸟笼、栓宠物、存车、寄存、电话等设施也应设置。(5)有寓意的景观

在公共绿地中宜设置一些有助于激发老人生命激情的景观,通过景物引发联想,唤起老人的活力或引发他们美好的遐想,调剂心情。一些有特点的建筑、建筑上的匾额、对联、景石、碑刻、雕塑、建筑小品、植物等只要设计构思恰当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四、结语

在城市绿地中设置多种形式的老人活动区,是我国老年人口增加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的绿化工作者应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丽云, 雷振华, 苗露. 关于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设置老年人活动区的思考[J]. 内蒙古林业科技 , 2003,(S1)

[2] 戴征凯. 谈城市绿地系统之外的绿化问题[J]. 国土绿化 , 2002,(06)

社区活动规划范文第2篇

的位置,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优先考虑就业总量的增加;在研究确定重大经济发展项目时,优先考虑就业岗位的增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使我市就业再就业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为了完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作用,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200年初,我市在总结推广铁西区兴工九委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社区就业工程,开展社区就业工作达标活动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此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极大关注,市委主要领导批示:铁西区兴工九委社区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实现本社区基本无下岗失业人员的经验值得深入总结,广泛宣传推广,以唤起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把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兴工九委是我市就业工作的典型,实践证明,社区就业潜力大只要认真推动,必见成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得到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响应,极大推动了全市社区就业工程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制定活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

为推动社区就业工程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开展,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制发了《沈阳市社区就业工程实施方案》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工作方案》,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活动内容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评估标准。通过实施社区就业工程,力争在三年内使24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其中:200年社区就业工作目标为7万人,200年社区就业工作目标为9万人,200年社区就业工作目标为8万人。并在社区就业工作达标的基础上,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是,年度内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达98%以上;对有就业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下岗失业人员,只要不挑不拣3日内安排就业上岗;零就业家庭成员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再就业;100%开展引导性培训,转变其择业观念。

为确保社区就业工程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有效实施,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社区就业工程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作为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考核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市政府主管领导与各区、县(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市委也将其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四三二一"干部考核体系。各区、县(市)党委政府也将社区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将社区就业工作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街道,落实到社区。市和区、县(市)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在组织上、资金上,确保社区就业工程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平台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提高队伍素质

建立完善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是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推动社区就业工程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关键。过去,我市没有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大都由街道民政部门代管,社区干部凭着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感情来做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机构不健全,基础工作不完善,给社区就业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为了推动社区就业工作的开展,我市将解决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作为首要工作,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各区、县(市)要建立街道社会保障和就业科,社区要建立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站。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场地到位、制度到位、工作到位。全市121个街道都成立了社会保障和就业科,1033个社区全部建立了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站。为加强社区就业服务工作市政府决定开发2000个就业服务人员公益性岗位,充实到社区,从事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这样,既解决了部分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又为做好社区就业工作充实了力量。

在加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同时,我市将完善街道社区基础工作建设作为实施社区就业工程和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重要前提。一是统一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标准。下发了《社区就业工程考核评估标准》和《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评估标准》。二是统一建立基础工作统计台帐。市财政投入资金14余万元,印制下发了《沈阳市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台帐》、《沈阳市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状况台帐》、《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台帐》、《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台帐》、《新增劳动力资源登记管理台帐》、《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登记台帐》六种基础工作统计台帐,规范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统计报表,做到了下岗失业情况清、就业状况清、培训愿望清、工作责任清,对全市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包保责任制,做到动态管理。三是统一就业服务工作流程。制定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工作职责、服务指南,编制了"一站式"就业服务工作流程,使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的服务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四是统一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我市112个街道和1033个社区有3000余名专门从事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的工作人员,提高队伍业务素质是稳定社会,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关键。两年来,我市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政策,积极开展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去年,国家劳动保障部将我市作为全国劳动保障协理员培训鉴定的试点城市之一,我市按照国家有关培训教材,认真制定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聘请有关学者和专家担任授课教师,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对全市1443名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培训,经国家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统一考试和鉴定,我市有1241名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合格率达86%。

三、开发就业岗位,实施重点帮扶,强化就业服务

实施社区就业工程,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基层组织作用,开发就业岗位,做好有针对性的重点帮扶和就业服务工作。

一是挖掘社区岗位资源。以社区家政服务组织为载体,开发便民利民服务网点,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托老、托幼、小饭桌、修理点、缝纫点等实现再就业,我市兴工九委社区以社区主任"黄大妈"的尊称注册商标,成为我市社区家政服务的品牌,建立了"黄大妈社区家政信息中心",发展各类服务网点90多个,累计使2991名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内实现就业再就业。

二是建立驻社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与驻社区企事业单位建立就业信息网络,加强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的联谊,积极开发驻社区企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和后勤服务的就业岗位,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皇姑区长江街道长宁社区成立了一支有79人兼职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与41家用人单位建立社区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和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0年,全市社区累计收集各类用工信息2.32万条,安置"4050"大龄困难人员就业1.45万人。

三是建立再就业援助制度。再就业援助工作是街道社区就业工作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重点。200年,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开展了一次下岗失业人员大调查,各街道社区都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数据库,全面摸清和掌握了有就业要求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和失业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援助行动和提供就业服务奠定了工作基础。针对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的特点,街道社区普遍建立了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台帐,采取党员结对子和干部包到人的办法,积极提供就业援助。铁西区通过大调查掌握了全区共有1832名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区委区政府采取措施,实施"1832"再就业援助工程,力争在短时间内在全区让有就业要求并有就业能力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全部上岗就业,并向全区承诺:只要不挑不拣3日安排就业。同时,为扎实推进再就业援助行动,全市在200年国庆节前,组织各社区在本社区内开展再就业政策宣传暨招聘洽谈大会,营造氛围,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街道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全面完成了省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就业工作目标,全市实现实名制就业26.7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对象1.71万人,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1.42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亿元。两年内,通过实施社区就业工程和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有19.57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完成三年社区就业工程总体目标的81.54%;实现就业工作达标社区累计为679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65.73%;充分就业社区107个,占达标社区的15.76%。

社区活动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社区服务站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229-01

社区是社会学一个概念,集住着具有当地文化代表的居民。现在大学生社区已成为高校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载体。设立大学生社区服务站成为高校学生管理方面的创新举措之一,大学生社区服务站的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是衡量高校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所以提高大学生社区服务站的管理水平成为构建高校和谐学生社区的有效手段,它需要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转变社区理念、改善社区服务,建立健全社区管理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入住辅导员和学生骨干等管理主体功能,强化入住辅导员管理能力等多元路径,最终实现科学、民主、高效、和谐的大学生社区管理模式。

1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社区服务站的作用

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以宿舍为主的社区中度过的。在宿舍里,学生的言行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互相之间相处随意较大,故而在日常表现出的思想和行为更加接近其真实的一面。大学时代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学生社区、特别是宿舍的氛围对学生的成长、个性品质的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服务站对学生生活学习的管理和教育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建立有效的服务部门,能够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区环境。以宿舍楼为单位设立大学生社区服务站,以入住大学生社区服务站专职辅导员为核心,以学生骨干为主体构建社区服务队伍,让学生成为大学社区的主人,将学生从被动的服从管理的角色转变为即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社区的建设与管理中,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增强才干的目的,师生共同打造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

2 大学生社区服务站机构设置

大学生社区服务站,与学生有着密切联系,它通过针对性的设置各种职能机构服务于学生、以提高全体学生精神生活水平为目的。在大学生社区服务站中,本着“服务为本”的宗旨,以辅导员为主要负责人,同时吸收工作能力强与工作热情高的学生进入社区服务站,并由学生担任日常事务的主要执行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大学生社区服务站的职能机构主要有:纪检部、社区活动部、心理健康部和就业咨询部等部门。

2.1 纪检部

宿舍是学生集体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秩序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前提条件。维持宿舍中良好的秩序,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并有效的执行。社区服务站制定住宿制度、卫生制度、安全制度、网络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管理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宿舍文明建设。纪检部主要负责执行各方面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周公布检查结果,将宿舍情况归入班级考核与学生个人情况考核中,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及时反馈与跟踪记录。

2.2 社区活动部

社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不但能够创造健康的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社区活动部的主要职能是结合最新文化动态,组织、举办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不断提高。

2.3 心理健康部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形式日趋严峻,社会对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家长期望大,学个人欲望强烈,同时,学生又缺乏自理能力,学生之间家庭经济差距较大,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的生活习惯不同,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处于未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差,心理比较脆弱,都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心理健康部主要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老师进行心理咨询,并由学生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部成员辅助,及时发现学生中有心理障碍倾向的隐性和显性个体,并进行疏导,尽量降低学生心理问题比例。

2.4 就业咨询部

当今大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时除了出于分数和兴趣的考虑,大多数是将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作为参考内容的。学生从入校开始,就会逐渐对升学、就业产生各种问题,需要通过咨询来解决。虽然高校都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纳入培养课程中,但由于授课的阶段性,无法随时为学生解决关于职业,关于就业的问题,而在就业咨询部,正是为了随时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设立的。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早日在毕业之前为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容就业。

大学生社区是学生进行自律、自理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社区服务站的建设正是为了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让学生从亲身参与、体验和感受中获得质的升华,让学生从被教育管理为主动参与教育管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提升学生自身的内在品质,达到文明修身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龙波,宋士华,赵宇剑,等.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措施[J].文教资料,2007(6):52-54.

社区活动规划范文第4篇

一、把活动扎根于社区――“社区才艺挑战赛”

经过前几年的发展,每个频道进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结合以前开展的基层社区活动经验,我们必须走新的形式,新的路子,找到节目的突破口。为此,我们分析,要切实地走群众路线,增强群众的参与性。

武汉各个社区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参与活动的情绪也很高,但是没有一个系统的组织,把社区里面的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没有一个社区的平台去展示这些精彩的文化活动。结合当前实际,教育频道社区组提出新的社区活动模式,把武汉三镇社区资源结合起来,开创新的模式,展现精彩社区文化生活。

“社区才艺挑战赛”的开展,是新的模式、新的尝试和新的创新,把基层群众的才艺组织起来,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好更大的展现平台,让社区的每一位居民都真正参与进来。“社区才艺挑战赛”,我们在社区里面搭建更大的舞台,配有专业音响、灯光、服装、道具等,而且每场比赛都做成电视节目,在教育频道播出,评选奖项,发放奖品和奖金。在群众表演节目质量和形式上大多都是宽松的条件,只要敢于秀出自己的才艺都可登场表演;在表演形式上多种多样,有社区秧歌队、合唱、舞蹈团体、健身团体、乐器表演、独唱、杂技、书画表演、武术等等。我们搭建这样的平台,主要还是让居民在挑战赛中秀出才艺,秀出个性,秀出风采,秀出面貌,把乐观开朗、大方好客的武汉人民的形象展现给全省人民。这种活动不仅使基层居民参与性加强了,而且社会反响也很大,得到了居民的称赞和认可,并且希望我们能延续下去。

二、把实惠服务于群众――“财神”送礼

帮忙送礼节目也是现在每个频道必做的栏目,但我们是更多地贴切居民实际需求,走进基层,而且还推出新的主持形象,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电视栏目只有多做服务性的项目,才会增加频道的公信力。我们服务性项目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服务形象的特殊化――“财神”!

2011年教育频道的新栏目《我到财神到》,以财神的形象贯穿整个栏目。由工作人员扮演“财神”,以这种吉祥有寓意的财神模式,在推广社区活动中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收视效果。“财神”每进一个社区,就会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争先恐后地围观上来,借此我们在群众中大力的推广频道,这样就能深入人心,使老百姓记住财神这个形象,也记住了教育频道这个宣传平台。

2.贫困家庭送关爱,病人家庭送健康,特色家庭送礼物。

每次栏目组进社区,都会和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沟通,了解当地的贫困家庭。我们得知情况之后,送出我们的关爱,送出日常家用物品和现金。遇到社区家庭有疾病缠身的人时,我们会去积极地了解情况,为其就医想方法,出主意。我们联合教育频道《健康百分百》栏目,免费给病人家庭申请大型医院的专家号。当进入社区的时候,我们会选取一户特色的家庭,譬如,有的家庭能歌善舞,有的家庭四世同堂,有的家庭尊老爱幼,有的家庭会书法,有的家庭养鸟养鱼。为此,我们会送出我们的礼物给他们,而且还会把他们的才艺通过电视展示出来。

3.把公益做强,把服务做大,组建“阳光义工服务队”。

为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我们社区组还专门组建了“阳光义工服务队”,为居民服务。这只队伍有20多人,涉及的服务项目有健康体检、医疗检查、针灸推拿、美容理发、家电修理、管道疏通、开锁服务等。我们还专门走进了社区的养老院,帮助爹爹婆婆免费健康体检,发放药品。为更好地为居民服务,我们在频道申请了社区专线,24小时为居民服务。

三、阳光欢乐行――开启阳光生活

湖北教育频道以教育为重中之重,但是我们必须寻求新的方式,把真正的教育融入到整个家庭中去,把新型的教育方式方法传授到我们的家长,为此,我们开辟了新的活动方案,开展以教育为主的新型活动――阳光欢乐行。每个星期六星期天,我们会组织武汉各个小学和幼儿园的学生参加阳光欢乐行活动,游览武汉的各大景区,带他们去张公山寨、海洋馆、东湖生态园、农耕年华等,参观武汉科技馆和博物馆。在游玩和参观的过程中,使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活动开展至今,家长的参与性都很高,而且对我们活动的信任度也很高。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比起枯燥的培优课程,我们这种活动更受到孩子们的喜爱。阳光欢乐行活动的开展,大大地提高了频道的公信力,最重要的是频道推出“新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游玩中增进孩子们独立的能力,培养了孩子与家长的亲情关系,缓解了当代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替父母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新方法。

社区活动规划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切实帮扶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户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3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发〔〕16号)有关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完善我省就业政策,促进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在全省城市社区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使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一)创建目标。社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率达到96%,登记失业人员和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基本实现就业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参加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

(二)工作任务。

1.全面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工作,既要严格把关,又要方便申领,做到应发尽发;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做到政策宣传入户到人、落实到位。

2.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结合社区实际,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根据社区居民生活需要,以兴办服务实体、创建再就业基地等多种方式,创造一批社区就业岗位;挖掘辖区内各类单位的空岗信息,提供给失业人员。

3.开展社区就业援助。定期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家庭,跟踪了解其就业再就业情况;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组织推荐其参加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都参与到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中。

(三)工作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重点。“零就业家庭”是指城镇居民家庭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在校学生、现役军人、办理提前退休人员等除外)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家庭。

1.做好“零就业家庭”的申报认定工作。按照现行的《再就业优惠证》申领发放程序,认定“零就业家庭”,对其中的失业人员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在证件上注明“零就业家庭”字样)。

2.持《再就业优惠证》的“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和招收“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的单位,享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扶持政策。

3.建立跟踪服务制度。落实专人,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努力做到“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发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

二、实施重点帮扶,促进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

(一)明确对象,实施帮扶。重点帮扶对象为农村低保家庭中的劳动年龄段内,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上述人员可向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机构登记并申领《农村低保人员就业援助证》,凭证在全省范围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各地要将实施农村低保家庭就业援助列为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乡镇和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摸清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数量、劳动能力、就业愿望等基本情况,制定就业援助计划,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农村低保人员就业援助证》由市、县(市、区)就业服务机构按规定权限核发。

(二)拓宽渠道,开发岗位。针对农村低保人员文化程度低、就业能力弱等实际困难,千方百计拓宽就业门路,积极开发合适的就业岗位,就地就近安排就业。

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各地实际,开发农村社区公益性岗位、乡镇(街道)公益性岗位和各类单位的勤杂岗位;鼓励当地各类企业优先招用农村低保家庭人员,落实福利企业招用残疾人优惠政策;扶持农业加工、来料加工以及种养殖业基地发展,更多地吸纳农村低保人员就业;对有条件外出务工的人员,应列入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综合运用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手段,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

认真开展培训,提高就业技能。要根据农村低保人员的不同情况和就业愿望,开展分类指导,创新培训形式,强化操作训练,努力使农村低保人员尽快掌握就业所需的基本技能。

(三)落实政策,促进就业。凡持有《农村低保人员就业援助证》的人员和招收这类人员的单位,可享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的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与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同样的就业援助政策(税收减免政策除外)。

对年龄偏大、文化基础较低的农村低保人员,聘请具有一定技术或实践经验的人员,采取“以师带徒”等形式培训的,可与集中统一培训一样,参照有关政策给予一次性培训补贴。

机关事业单位勤杂岗位、乡镇(街道)和农村社区公益性岗位安排农村低保人员就业的,应给予适当的岗位补贴,补贴标准由当地政府确定。

农村低保人员从事种养殖业的,应给予实用技术、生产资料等方面的扶持。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吸纳农村低保人员就业的农业加工、来料加工以及种养殖业基地适当的补贴。要简化相关手续,提供有效服务,优先帮助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农村低保人员解决经营场地,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的相关担保事项。

建立低保待遇渐退机制,鼓励农村低保人员通过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对实现就业的农村低保人员,应视其就业稳定情况,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家庭保留全部或部分低保待遇。具体办法由各市、县(市、区)政府制定。

(四)明确职责,完善服务。加快推进乡镇(街道)、村(居)劳动就业和社会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农村低保人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的动态管理,做好宣传咨询、信息传递、经费发放等工作,形成“进村入户、抓低促面”的帮扶机制,切实把就业服务工作做到村、做到户、做到人。

三、强化领导责任,完善考核监督机制

(一)提高认识,加强协调。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和促进农村低保户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来抓、纳入就业工作总体规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各级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司其职,通力协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大投入,落实资金。各级政府要根据促进困难人员就业工作需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安排专项资金。农村低保户劳动力在本县(市、区)内实现转移就业的,落实扶持政策所需资金由当地政府解决,对欠发达地区,省财政给予适当补助。跨地区转移就业的,所需扶持资金按实际吸纳的就业人数,经省财政、民政、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确认后,由省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地方给予补助。

(三)搞好评估,树立典型。通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和促进农村低保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实行年度评估考核,采取社区申报、县(市、区)推荐、市级审核、省级抽查的方式进行,并对在创建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具体评估考核办法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