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众号运营情况报告

公众号运营情况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众号运营情况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众号运营情况报告

公众号运营情况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 微信公众运营规律

运营新媒体,并在其中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是媒体人极为重要的工作。相对于传统媒体用户而言,新媒体用户呈现新的特征。“微观福山”是一个县级电视台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主要以新闻稿件为主,配以图片、新闻采访。运营两年多来,关注粉丝达到两万多人,成为主流媒体的有效补充。本文试图从实际运营中探索县级台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规律,以期引发同行的共同讨论。

一、热点事件推动大面积涨粉丝

报道切合本地的热点事件是吸引粉丝的重要手段,而事实证明,对于吸引本地粉丝,追踪热点事件,是极为有效的。

案例:2016.2.22-《福山今年的秧歌进城,你知道有多热闹吗?先睹为快》

当时恰逢福山本地传统民俗项目――每年正月十五的秧歌进城举办,对此项民俗本地区人民极为喜爱,所到地区常常引发大量群众围观。秧歌进城当天,公众号记者深入活动现场,拍摄了很多现场的照片,并于当天中午12点发送成功(秧歌进城活动10点半结束)。因为推送及时,占据了有利形势,在秧歌进城事件引发关注的两天内,绝大部分本地朋友圈转发的都是该微信号所做的报道。由此可见,在“时效性”上,新媒体凭借反应时间快对传统媒体的形成有力冲击,而在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上,时间上的赛跑显得更为激烈。同样题材下,第一个推送的宣传报道得到了绝大部分关注,而时间推后的报道所得到的传播量就少得多。“秧歌进城”该条微信得到本地网友大量转发,在当天晚间达到最大热度,并且持续了两三天的高关注度,点击阅读量最终达到了14482,这对于一个未经过推广的地方台微信公众号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数据。

二、贴近百姓身边利益的内容,得到更多关注

事实证明,越和百姓利益相关的内容,得到的关注就越多。《我区法院招聘书记员19名,检察院招检察员15名,众多公益性岗位招聘提前知》,这是一个人社局的当地招聘,很多群众认为有用,因此转发量较高。除此之外,类似于电网检修停电公告、停水公告、道路检修等内容,都有很高的转发率,也是公众号吸粉的重要渠道。

三、用户喜爱短、平、快,图片更多的内容推送

美国南加州大学传播学、新闻学主管教授亨利・詹姆斯认为:

“我们每个人都是借助于零碎的、从媒体信息流中获取的信息来构建个人神话”手机的使用时间是很碎片化的,在信息爆炸时代,大量信息不断在竞争着用户的注意力。此时,很多新闻讯息如果不以用户喜爱的形式出现,不但得不到关注,甚至会引发用户抵触的心理。

一次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消息,公众号在推送时,直接照搬本地新闻节目的内容。推送期间,有大于常规数量的粉丝取消关注。当恢复推送民生类讯息后,该状况得到缓解。鉴于此,小编调整思路,把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讯息选取了有吸引力的标题,简化内容,反而获得了不错的关注度。因此,选择合适的推广形式在微信推广中尤为重要,一样的题材,合适的角度才可以得到更多关注度,媒体平台不一样,宣传形式也要不一样。

四、用户互动需要有更多地耐心沟通

公众号的运营,核心是内容,重点是互动。在公众号运营中,参与公众号互动的群众,一方面仍然认可媒体“无冕之王”的身份;另一方面,用户并不愿意进一步暴露自己的身份,这与传统新闻线人有很大的不同。

用户互动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直接反映社会环境情况的――尽力帮忙解决。在本区一所小学旁边修路时,有家长反映担心学生安全,公众号后台得到消息后,联系相关单位,促使施工单位设置路牌、拉防护带,而新闻中也给予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宣泄负能量――适当引导。有些用户并不是为反映问题,只是借这个平台宣泄一下自身的情绪。公众号曾经报道了本地一些企业,为清洁工人设立饮水点,本来是好事情,然而有用户在下面评论:“就知道说好的,从来不说坏的?”。工作人员试图引导,但是效果并不好,有些用户只是借此平台宣泄自己的情绪。工作人员放平心态,适当引导即可。

公众号运营情况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中国科大;自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103-05

当今社会是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媒介资讯的有效获取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964 年,麦克卢汉在提出“媒介即讯息”:从长远的角度看,真正有意义的信息并不是媒介提示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本身。[1]10多年前,人们还习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来获取相关的资讯,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平板等移动媒介的加入以及自媒体的孕育,加快了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信息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了《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报告认为自媒体定义是一种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2-3]从前媒体是“广播”(Broadcast)模式:新闻自上而下由传者传播给受者的,现在开始向“互播”(Intercast)模式转变:新闻传者与受众改变角色的点对点( Peer to Peer)传播。[4]以微博、微信为主流的自媒体,借助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具备传统媒体的种种表现形态和特点,更有时效性强、受众主动性高、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特点。其中微信公众平台凭借其便利的互动性、传播的有效性、用户的专一性等特点迅速崛起,打破了微信私人账号在公众传播中的诸多壁垒,在挖掘自身用户的潜在能量的基A上,创造了一个比微博更具黏性的自媒体交流平台,营建出别具特色的信息交流生态环境。[5]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高校将其作为自身对外宣传的官方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个人和企业通过此平台都可以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6]纵观各大高校研究生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功能无外乎信息、互动服务。这两项内容利用学校官方研究生网站、微博等也能实现,那么选择微信平台的意义何在?其一,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定位更精准,即消息定向给目标用户,相比网站、微博用户针对性更强;其二,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抵达率更高。其通过一对多的传播方式,“消息一旦发送,就会在终端通过微信平台通知用户,具有同步性,信息的抵达率几乎是百分之百。”[7];其三,微信平台内容更丰富、服务更贴心。一方面可通过设置多个菜单和关键词,融合多方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不受微博字数限制的弊端,信息整合更加方便,内容更加丰富,互动性和趣味性更强。因此,微信公众平台的运用对于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沟通,完善管理工作以及学校的长远发展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大研究生”微信公众平台(ID:ustcyis)于2014年6月底开通,以“栏目化、公平化、生活化、服务化”的编辑风格和“生源需求第一、服务质量第一”的服务理念,历时短短两年的发展,从零开始到13 000的粉丝数,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招生信息的,与意向生源的互动等,特别是每年的研招大学生夏令营活动。为更好的运营这个公众平台,本文将“中国科大研究生”近半年的发文数据和往年进行纵向对比,总结经验;统计并整理了同时期国内其他几所知名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天津大学)的相关微信公众平台近两年的发文数据,横向对比,取长补短,寻找调整方案。

1 数据分析与讨论

为了解自媒体的宣传效力,从近两年中国科大及其他4所高校的相关微信公众平台文章阅读质量出发,对“中国科大研究生”微信公众平台总体发展概况、年度阅读质量分析和与同类高校的相关微信公众平台对比3个方面展开分析。

1.1 总体发展概况

截至2016年9月底,“中国科大研究生”微信公众平台共运营27个月,年度发文详细参数见表1(为便于比较,以下按每季度作一次统计)。

数据分析显示,2016年9个月的文章阅读质量整体水平约是2014年(6个月)的4.5倍左右,约是2015年(12个月)的1.4倍左右;其中2016年篇文平均阅读量约是2014年总体水平的4.656倍,约是2015年总体水平的1.33倍,2016年篇文平均点赞量约是2014年总体水平的4.529倍;约是2015年总体水平的1.414倍;2016年最近两月文章阅读质量总体水平较2016前7个月总体质量又有所提高,其中篇文平均阅读量涨幅达9.03%,篇文平均点赞数涨幅达14.61%;相关分析如图1、图2所示。

2014年6月28日平台开通伊始,粉丝数少,缺乏管理运营经验,主要靠大量发文来“吸粉”,阅读质量偏低;经过半年的探索,2015年阅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仍存在靠大量发文来吸引粉丝数量的问题;2016年,运营团队吐故纳新,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的经验基础上,通过提高文章总体质量迎合读者兴趣和习惯等措施,同时开展扫码有礼、有奖阅读、有奖转发、开发学霸测试游戏等大型活动宣传,使粉丝数量猛增,虽发文数量减半,但阅读质量近乎线性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天天发文到月平均发文量逐渐减少,阅读质量越来越高,逐渐实现“二八定律”的效果,即只需当前20%的文章便可达到往日80%的文章才能达到的效果。

1.2 年度读质量分析

为获得提高阅读质量的经验,这里通过分析“中国科大研究生”公众号2014年、2015年、2016年3个年度的阅读量分级,阅读质量指数(RI)最佳和最差的10篇文章,对其发展进行一个纵向对比。

1.2.1 年度阅读量分级对比

图3是近3个年度的阅读量分级百分比对比图,纵观3年阅读质量数据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低阅读质量文章占比越来越少,总体阅读水平偏向高质量阅读指数发展,这也再一次证明了总体水平的提高。以90%为界(以下简称“90线”),可见2014年的所有文章90%在500阅读人次以下,阅读量低于100(含100)的文章占2014年发文总数的45%左右;2015年的所有文章“90线”阅读量阈值提升到了1 500人次左右;2016年发的所有文章“90线”阅读量阈值提升到了2 000人次左右。

假设以当前粉丝总数的15%人次为低阅读质量指数阈值(Low Reading Index,LRI),经计算此处LRI=2 000(即13 000×15%=1 950,以百为单位,取整为2 000),可以发现2014年处于低阅读质量指数线以上的文章约为2014年所有文章的1%~2%左右,2015年全年所有文章中LRI≥2 000的文章约占该年度总数的5%左右,2016年所有文章中LRI≥2 000的文章约占该年度总数的10%左右,虽然处于低阅读质量指数基线以上的文章占比越来越高,但是总体来看,占比还是相对很低的,公众号运营团队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发展空间也很大。严格说来,以目前粉丝总数的15%设置为LRI不太准确,以当年度粉丝总数的15%来衡量阅读质量结果将会更加准确,比如以2014年粉丝总数的15%设置为LRI,能更加真实准确的反应2014年度的阅读质量,此处设置LRI=2 000,为反映总体发展趋势,提供后期运营策略的调整参考。

1.2.2 年度“十最”分析

“中国科大研究生”微信公众平台2014、2015和2016三个年度中,阅读质量指数(RI)排名前10位与后10位的文章信息如表2和表3所示。

综合表2和表3数据可知:高RI的文章大多都是有指导或者导向意义的文章。比如科大实力如何,读研究生好不好,研究生待遇如何等等,这将决定公众号的宣传对象,考研同学的选择和报考的决心;同时也有一些学长学姐的经验传授及一些题目和内容幽默风趣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比较容易吸引读者眼球,引起共鸣;低RI的文章大多是一些学术报告。这些报告一来过于学术,非相关专业人士一般很难读懂,即发散性小;二来题目过长,平铺直叙,丝毫不能引起读者兴趣,这也是导致低RI的必然因素;三来当天该性质文章过多造成读者视觉疲劳,失去兴趣,而且内容文字过多,造成读者阅读欲望缺失。

1.3 与同类高校的研究生微信公众平台对比

为更好地分析研究生招生公众号的运营和发展,我们对同时期国内其他知名高校的相关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调研。打开微信,使用查找公众号功能搜索关键词“研究生招生”,发现位居第一的是“天津大学研究生招生”(ID:tju_yz),属于C9高校的较少且排名靠后;以关键词“研究生”搜索,以高校命名的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ID:tsinghua_grad_edu)排在第一。综合考虑学校声誉和微信公众号的表现力,最终选取了“中国科大研究生”(ID:ustcyjs),“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ID:tsinghua_grad_edu),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ID:PKU_grad_edu),“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招生办”(ID:HITSZadmission)和“天津大学研究生招生”(ID:tju_yz)(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工大深圳、天津大学)一起这5所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调研对象,将近3年的发文数据做一横向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

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的是这篇文章的吸引力,点赞数可反应读者对文章的认可度。综合2014―2016五校相关微信公众号发文情况和文章认可度分析(图4),在吸引读者关注方面,天津大学和清华大学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在文章认可度方面,哈工大与科大位居前二位。清华大学月平均发文篇数近83篇,相比其他高校要高很多,但仍能保持近1 500人次/篇的阅读量,且总阅读量达到了近300万人次,其中有两篇文章的阅读量均超过了10万,点赞数也高达400左右,这和清华大学的办学地位和运营者的重视程度相关。数据还可以看到,中国科大和清华大学的公众号运营时间相比其他高校要早10~14个月,但文章的阅读质量相比天津大学来说并未体现出优势,因此“天津大学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是值得研究和学习,除了平台的历史发文,从其功能介绍或可略窥一斑:天津大学研究生招生官方平台,第一时间知晓天大最新研究生招生政策、活动,为您进入天大继续深造提供全方位服务。

2 问题与讨论

2.1 研招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位

“中国科大研究生”微信公众号建立伊始的定位是:中国科大研究生政策宣传、咨询、服务。首推的用户是2014年前来中国科大参加研究生招生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各大相关高校的本科生,目标群体的需求较为单一。随着公众号运营时长的增加,订阅者分为各大高校有意向读研的本科生和科大本校的在读研究生两大部分。用户黏度的增加激励我们要提供更好的服务,调整运营策略,在不同时期需要有所侧重,提供两个阅读团队间的有效沟通。微信公众号团队最初是在一个专职老师领导下招募的学生团队,每个人负责编辑当天所有的发文,大家的热情都很高,但是对微信平台的整体文化构架不利。后期在成员建设方面成立专业队伍,分工明细,有负责信息收集、文字编辑,有负责视频剪辑、图片处理,有负责运营管理、活动策划等工作,添加原创成分;定期召开微信运营团队会议,进行经验交流与运营心得分享。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较好的实现了“生源需求第一、服务质量第一”的服务理念。2.2 研招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

相对于高校的研究生院及研究生招生网站,微信平台内容多元化,有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只是查找报考信息、校园文件,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更加直接可靠官方网站,然而,要激发人在心理层面对一所学校的兴趣与情感,更多时候突破口在一些细微处的亮点。这些亮点百度不知道,在官方的数据和新闻文字中也不易领悟,只有生活在科大、与科大共同呼吸的老师与同学才能时常感受得到。而微信平台,刚好是一个,可以通过精心编辑,挖掘文字背后的故事,将客观事实、数据与主观感悟、感情有机结合,共同展现给大众的好工具。运营两年多,“中国科大研究生”微信公众号初步形成了“栏目化、公平化、生活化、服务化”的内容编辑风格。

2.2.1 “标题党”,栏目化

该微信公众平台在每条信息的标题之前都加上一个栏目名称这些栏目名称各具特色:有“文艺范儿”的,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夏令营》《吾爱吾师》《校友撷英》;有严肃“官方”的,如《研招速递》《科研动态》《夏令营导师推介》;也有清新随意的,如《毕业剪影》《趣味科大》《校园风物》……一方面是用或简短有力或有“文艺范儿”的栏目名称来吸引用户的眼球,另一方面便于自己整理和统计,从而进行整个内容上不同方向的比例的宏观调整。

2.2.2 均衡分配,公平化

中国科大有很多的院系,包含众多专业,该微信公众平台除了在《导师推介》栏目中依次介绍各自的导师以外,还在平时的其他主题信息方面注意均衡采选。如主题为往届夏令营的学生感悟、名师或校友、科研成果新闻、会议新闻、在校研究生或校友的介绍或成果等等的信息,采选时注意把资源均衡“分配”到各个专业和院系,总体上各个不同专业的信息都会出现一个,避免“扎堆”问题。

2.2.3 关注细节,生活化

在总体框架确定的情况下,就要从细节方面选材,为用户提供科大学习和生活相关的常识和故事,为即将前来科大求学的学生提供人性化服务。该微信公众平台以往届夏令营营员心得的方式,向受众“预告”夏令营的具体活动内容;科大生活小常识,如不同的研究生学号开头两个字母各自代表什么不同的意义;校友或学生撰写的关于科大学习和科大老师风格的文章,以及能体现科大文化符号的风景摄影、视觉标识、艺术设计作品等等。此外,为了调节氛围,“跟上时代”,不r关注时令信息和社会热点,比如节假日的文化宣传(端午节、儿童节、世界环境日等等)以及全球新闻(关注世界杯足球赛等)。

2.2.4 提升功能,服务化

除了每日更新最新资讯,该微信公众平台提供常规服务项目,最初“中国科大研究生”微信公众号通过改造输入栏,开设校车查询、招生信息查询等人性化的常规服务;后期针对用户留言需求,在功能建设方面添加关键词回复,主题涉及网络宣讲、招生政策、考研保研、出国交流、夏令营等诸多用户关注的信息。同时,优化菜单栏以提高点击量:添加“问题咨询”与“意见反馈”菜单栏,指派专人负责回复,提高互动性;完善“报考科大”菜单栏,根据需求作适当调整;“最佳阅读”菜单栏或推文后添加关键词回复。这些功能的定制改变因实用而倍受欢迎,兼备互动功能,拉近学校与用户的距离。

2.3 研招微信公众平台的效果

“中国科大研究生”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结合PC Web端和移动端的跨屏互动沟通交流:Web端实现后台管理,主要包括活动的与管理,考生和活动的信息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功能;移动端则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与考生实现零距离互动,包括活动报名,活动签到以及对考生个人信息和参与活动的管理等功能,帮助我校实现移动互联网在线招生宣传,具有深社交、强关系、精传播等特点,效果良好,较好满足了中国科大在线招生宣传与互动的需求。相对于微博对字数的限制,微信平台内容更加整合,信息量更大;每日一次更新,信息更为密集,不会被分散注意力。微信平台像涨潮退潮,每天如期而至,在运营时可以根据潜在受众刷朋友圈的时段特点,及时提供用户最新最关注的消息,让用户养成每日主动浏览一次的习惯;同时适时开展一些活动,刺激用户的大量转发。在这两年的夏令营报名、网络面试信息、推免工作节点的时节,相关微信的制作和转发有效的推动了研究生招生工作,能够精准有效的扩大辐射面,对于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报名人数中985/211高校比率的增加产生积极的影响。

3 结论

综合分析,“中国科大研究生”微信公众平台两年多以来的运营,增强了高校在线招生宣传的效果,通过对该公众号的关注,学校与考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互动交流,提升了中国科大研招宣传活动的先进性和互动性。微信宣传是基于强人人际关系的社交化宣传,用户的每一个分享行为都展示自我品位,塑造自我形象;宣传成效显著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受众自发分享的欲望。标题与内容要么高大上,要么接地气,例如,作为标题来说:“苏幕遮?筑梦科大”比“中国科大研究生?学术篇”更文艺,更有助于潜在分享者(多为校友)向朋友展示自己的品位和对科大的深厚情感,从而提高受众的分享概率。社交化宣传是网状传播,分享概率变大一点点,将带来整体宣传成效的指数级提升。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点对点的宣传优势,打造、具有相当高的质量与关注度的订阅内容,达到“低篇数、高产出”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付玉杰.介质为王:媒介融合态势下传统媒介的突围之道[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43-148,201.

[2]文艳霞.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的发展及其对传统出版的影响[J].出版发行研究,2013(11):55-58.

[3]刘中望.媒介新技术:互联网与当代生活方式[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95-98.

[4]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2):134-138.

[5]李阳.微信公众平台的角色定位与功能调适[J].社会科学辑刊,2014(2):57-61.

公众号运营情况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假期困境”;科奕

一、引言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轻松使用浩瀚的网络资源。2016年,根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社会环境的转变促进了由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的媒介生态环境的转变。在此情形下,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增加综合竞争力,传统媒体纷纷与新媒体展开融合。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自2013年1月1日上线以来,据清博指数新媒体大数据平台信息显示,其在媒体微信排行榜中居于前列,每日总阅读数可达160W+,每周总阅读数可达1000W+,成为集交互性与时效性的新媒体领军平台。

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成为了师生群体中信息快速传递分享的有效载体。一方面,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总结学生诉求,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产出更贴近学生的内容,走进学生视线;另一方面,网络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与应用给了学生接触新媒体平台的机会,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有时易产生同质化的信息阅读需求,所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已然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分。根据其运营团队角色和性质不同,南方周末数据实验室所的高校微信排行榜将其分类成官方、社团、团委、校园媒体、校友会、学生会、院系、校园自媒体和校务机构微信公众平台。据不完全统计,上述种类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总数达3442个。

科奕微信公众平台是陕西科技大学《科奕》报社运营下的订阅号,于2015年3月15日正式上线。《科奕》报社是陕西科技大学最大的学生媒体,其出品的《科奕》报纸(校园刊号:SKD-001)累计发行量达20W+,在师生中有良好的口碑与服务形象。为了更好地服务全校师生,科奕订阅号诞生,定位为“一个有价值、有态度、有趣味的校园媒体”。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学生媒体的特殊性,该微信订阅号在假期之际陷入活跃度下降,甚至停摆的困窘局面,笔者将之概括为“假期困境”。有研究表明,在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的关系上,便捷信息性动机、获利性动机以及仪式性动机都对青年用户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行为存在影响,作用于用户的参与水平、参与深度和使用时。“假期困境”的出现切断了用户使用动机和使用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导致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粘度下降,对平台的发展极为不利。

本文尝试从科奕订阅号假期运营的实践出发,以科奕订阅号定位和媒介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分析校园媒体微信运营“假期困境”的成因,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假期运营进行思考,提出为假期运营“解困”的对策,为同类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日常及假期运营提供经验教训和决策参考。

二、科奕订阅号“假期困境”的成因分析

科奕订阅号由科奕微信运营团队运营,该团队为《科奕》报社的一支专项工作组,有十名以上的固定成员,工作报社内部全体采编成员近100人为其提供支持,力求打造服务于全校20000余名师生的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微信公众平台。这样的队伍在组建上要具备新媒体运营团队的基本特征,在发展上要确保植根于学生媒体的生长沃土――校园。在各种因素的化学作用下,科奕订阅号的“假期困境”现象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营团队人员结构不合理

科奕订阅号运营团队全部为专职运营成员,但其本质是依靠成员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维系的学生组织,新老成员均有任期。且可工作人员数量不稳定,易受重大节日、期中期末考试、寒暑假等校务安排的影响。此外,内部培养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时间和实践,直至运营团队成员能够完全融入平台整体的内容风格中,各项技能和执行意识趋于专业化。此项工作通常以“以老带新”和“培训交流”的方式展开。若“老人”任期和“新人”成长期不能完美咬合,则不能很好的传承平台整体风格。每年暑期正是新老任期的交接点,所以该时期的运营,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学生校务安排影响,另一方面受新人完全参与平台运营存在适应期和磨合期影响。

(2)缺少完整系统的内容策划和储备内容

在内容策划上,忽视为假期前中后平台运营内容进行精心策划,且没有在假期之前积累优质的储备内容。由此导致稿件编写无法满足平台更新频率,出现“稿荒”,运营团队陷入被动局面。完整系统的内容策划是微信公众平台产不断产出优质内容的保证。内容策划环节必不可少。此外还应未雨绸缪,在假期前注意积累少量储备稿件,不至于出现“停摆”现象。

(3)仅追求“内容为王”还不够

科奕订阅号追求、突出原创。“内容为王”对于一个学生媒体而言,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服务于师生的底蕴所在。但是无论是假期微信运营还是日常微信运营,仅仅追求“内容为王”还不够。新传播时代,媒体的竞争是综合实力和平台级的竞争,需要转变理念,打造智能信息服务平台。优质内容来源于校园生活,却高于校园生活。假期离校师生对校园相关信息的了解是有限的和间接的。在数十余天的假期中,校园生活的具体载体锐减,运营团队对于假期内校园信息抓取能力也有限,只能通过少数留校师生反馈或者关注校园网站进行,再调查的范围与方式受到限制,且易与其他校内微信平台内容产生重叠。如果仅从内容层面人手,显然不够。

三、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假期运营的对策分析

科奕订阅号运营团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进行调整和调节,面对“假期困境”通常在1-2周内做出反应,将内容风格与运营方向带入假期环境中,力求使“假期困境”对于用户粘度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对该团队应对环境变化的对策和其他平台运营经验进行总结、反思,现提出以下“解困”对策,仅供参考:

(1)把握重大、重要事件的时间节点

在假期前中后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各有所侧重,注意把握重大、重要事件的时间节点,争做“独家内容”,争取“首发权”。假期前期,可将内容重点放在假期时期相关的校务安排,包括假期起止日期及离校相关注意事项等。例如,科奕订阅号曾及时假期校务安排的信息,单篇文章阅读量超过8000。此外,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作为假期关注重点。平台可以开通投稿渠道和在线交流平台,鼓励社会实践个人及团队分享实践过程与心得体会,弥补了假期内容素材的不足。在假期后期,可以将关注重点转移至开学上。暑期后期可以加入迎新预热等内容,为新一学期的迎新工作做准备。

(2)横向与纵向联系相结合

在运营过程中,运营团队要坚决杜绝“等靠要”思想,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积极主动与校内校外进行沟通交流,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相结合。当前,没有一种媒体可不借助其他媒体的资源而单打独斗,校园媒体也不例外。横向,与高校传媒联盟、其他高校校园媒体积极联系,同时掌握校内外动态,沟通共进;纵向,与校内行政机构、校友等建立联系,可与前者共同搭建校内假期信息快速传递的桥梁,可向后者约稿,充实假期平台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应该在学期内就积极进行,或者严格抓起,此举意义不仅仅是“解困”假期运营,更在于其有利于构建长久的与校外的联系合作机制和与校内的沟通交流机制。

(3)以“信息服务”为导向

新媒体时代,校园媒体所运营的产品不单单是微信公众平台一种,还有微博、QQ服务号等网络平台。则需要以“信息服务”为导向,注重技术对平台发展的影响,实现同一学生媒体品牌下所有平动。此外,可将平台拟人化,使其成为一个具体的活跃在师生周围的虚拟形象。通过为其开通网络账号等方式,让其走进师生的社交圈中,扮演可与大家亲切交流的知心朋友角色。对于微信公众平台本身而言,可以通过改进后台回复功能,及时回复关注者,个性化服务;可以适当以小段文字消息代替图文消息,推送一些重要简短的通知:可以直接将文章末尾关注者留言评论内容作为文章内容的一部分,在线获得独一无二、不断更新的文章内容,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运营团队需要基于。信息服务”不断思考,灵活采取对策,为读者提供优质信息。

公众号运营情况报告范文第4篇

腾讯公布的2015年业绩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超过800万个。可以说,公众号是微信的主要服务之一,近80%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用户关注公众号主要目的是获取资讯41.1%,其次是方便生活的36.9%和学习知识的13.7%。微信这种新媒体的兴起为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优势

1.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及时性

微信可随时随地提供信息和服务。相较于家用电脑,手机是用户随时都会携带在身上的工具,借助移动端优势,微信天然的社交、位置等优势,会给图书馆的资讯推送带来很大的方便。读者可向图书馆公众号咨询相关业务。微信公众平台针对用户的提问,实时为读者解答问题。由于微信的发表与回复都是实时的,只要工作人员的微信在线,就可以及时解决读者的咨询,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2.信息传送准确率高,针对性和私密性强

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方式是一对多的传播。因此达到率和被观看率几乎是100%。微信公众账号可将用户分门别类,消息可以实现精准推送。相比微博用户,微信用户会及时的接收到每一条信息。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每一条信息,关注这个公众号的读者就会即刻收到,信息还会按不同读者进行分类显示,不会因信息数量大而漏掉。另外,微信一对一的沟通模式还具有其他新媒体不具备的私密性,最大程度的保护了读者的隐私。

二、微信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微信中以图书馆为关键词的公众号有100余个,主要有公益性图书馆,地方政府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以及商业图书馆等几类。多数公众号的微信服务基本上有功能简介,如图书续借,活动资讯等简单的服务项目,而更多更丰富的服务内容却有待发掘。光有先进理念是不够的,微信服务的应用应该被更深的开发和利用。

三、微信公众平台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

1.资讯推送

图书管理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向读者最新的图书馆资讯:日常公告、图书馆新闻、讲座预告、新书推荐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通知。读者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掌握图书馆的最新信息,并可与图书馆即时沟通,快速获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推送都将加强读者对图书馆的认知度与利用度,进一步优化了图书馆的服务体系。

2.业务办理

图书馆微信平台可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实现业务网上办理。让读者在微信平台上就能进行图书馆OPAC检索,这将是图书馆微信的重要服务内容。如:馆藏图书信息查询、图书借阅信息查询、图书网上续借并实现借阅卡绑定、解绑等功能。读者在微信平台上就能掌握图书馆的基本情况,随时查询个人借书卡的使用详情,及时对图书进行续借和预约,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这些原本很繁琐的事情。微信公众平台不仅方便了读者,提升了找书的效率,同时也极大地减少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图书价值的开发和研究当中去。

3.咨询回复

随着微信这种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广大读者有了畅所欲言的途径。自媒体的大环境给了每个读者发表个人看法的机会,他们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微信这个有着明显自媒体特征的交流工具,为图书馆搭建了一个可以及时了解和收集读者建议和意见的平台。正是这个直接并快捷的渠道使图书馆可尽快的且准确的满足读者需要,让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完善。

四、微信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发展战略

1.提升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

在当今这个新媒体大发展的时代,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还是应该将微信致力于提升服务读者的质量和传播知识等重要职能上来。微信公众平台要做到以读者为中心,提升服务品质,充分利用新媒体这种传播方式为读者服务。

图书馆应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微信的知名度,让更多的读者体验到微信服务的方便和快捷。鉴于许多读者对图书馆开通微信公众号并不了解,如能在平时的活动中向读者宣传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在图书馆的读者指南上印刷图书馆二维码图案,通过多种方式能快递提升微信公众平台的知名度。

要树立良好的公共图书馆品牌形象,就要对微信服务的目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是为了向读者及时推送图书馆信息、回复读者提问、有针对性的为读者服务,并且要持之以恒的进行下去。所以首要任务是明确微信平台建设的目标和方案,充分利用好所有有效信息,树立图书馆的品牌形象,让微信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2.专人负责,专业运营

公共图书馆微信的负责人员要在充分了解读者要求的前提下,始终保持信息的及时和准确,做到以读者为本的理念来管理微信公众平台。

作为一种兴起不久的新传播媒介,读者、图书馆负责运营微信平台的管理人员都需要一个适应的阶段,由于它本身的技术性使得一些人不能很好的接受。这就对微信平台运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高的要求,对于图书馆也是一个考验。

公共图书馆在开通微信账号后,要安排图书馆业务熟练的人员来运营微信,如平时的图书馆信息推送、回答读者提问等常规工作。管理者要注意对信息的及时更新,问题的及时回复,这样才会加强读者对微信平台的信任感和认同度,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大有裨益。

3.新内容,新形式,新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微信服务要上一个新台阶,就要做到服务内容的多样化,服务方式的最优化,要让读者最大程度的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首先,公共图书馆不能只局限于借还书等一些常规服务,应该有更高水准的服务内容,如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各行各业的专业培训,图情资讯等。图书与数据库资源建设是图书馆重要的业务领域。读者通过微信能够和图书馆员就文献资源建设方面进行良好的交流,推荐一些具有高学术价值、满足读者研究和学习方面需求的图书,进而为图书馆采编部订购图书提供必要的参考。图书馆还可以借助微信这个平台将读者的历史荐购信息定期的发送给相关读者,促进更多读者参与到荐购中来,使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率和关注度大大提高。

公众号运营情况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自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 发展路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微博、社交网站、论坛等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较2012年有所下降,而类似即时通信等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则发展稳定。

“类似即时通信等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中的翘楚,自然非微信莫属。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信的众多功能中最具研究价值的就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尤其是其发展路径的相关研究。

一、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现状

1、微信公众平台简介

微信是一款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即时通讯工具,支持快速发送照片文字和多人语音对讲,同时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特点。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团队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要,于2012年8月推出的一个附加功能。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免费申请微信公众账号,在后台进行编辑后把内容推送给用户,微信公众平台目前支持多媒体信息大规模推送、定向推送(按性别、地区、分组等指标定向推送)、一对一互动,多样化开发和智能回复。

2、自媒体简介

美国新闻学会下属的媒体中心与出版的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撰写的长达六十多页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指出,“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从《速途研究院2014年第一季度自媒体调查报告》来看,2014年是自媒体井喷式发展的一年,自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媒体只有媒体人才有话语权的模式,发展了以个体为单位就能对新闻进行生产、传播、推广的便利渠道,实现了高效快速的传播,让大众获取新闻资讯更加简单便捷。

3、每一个微信公众账号都是一个自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的上线,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微信的媒体属性:对企业而言,微信公众平台替代至少补充了他们的媒体投放渠道,成了他们与特定群体进行全方位沟通的渠道;对传统媒体而言,微信公众平台成了他们继微博、APP之后开辟的又一块战场,甚至成了一些传统媒体试水新闻传播新模式的试验场,可以更精准、更流畅地将优质内容推送给受众。

但微信公众平台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为有思想、有个性、有内容的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跨越中介,实现自我和受众的连接,即“每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就是一个独立的媒体,自媒体。”

二、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遭遇的瓶颈

1、侵权现象泛滥

每出现一种新的媒体形式,以前的媒体形式就会被集体“唱衰”,如“纸媒已死”、“广播式微”和“电视开机率恐慌”等言论的出现。但事实证明,所谓的媒介更新换代,其实“换汤不换药”,即换形式不换内容。优质内容的稀缺性,决定了其价值和在供需市场的强势地位。

传统媒体要通过内容的比拼赢得受众,自媒体也一样。在上百万的自媒体账号中,真正有能力“自行生产优质内容”的账号少之又少,于是为了吸引和留住受众,很多账号运营者不是着力于运用自身人脉,持续大量生产内容,而是关注很多定位类似的账号,每天做着“剪刀加浆糊”的工作。这种转载文章时不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姓名的行为,是严重的侵权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权利。

2、同质化严重

微博是一种社会化信息网络,适合信息海量、多样的媒体定位,而微信是一种社会化的关系网络,其媒体定位主要体现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位,即订阅、精选和精确。在微博上,针对同一条新闻的微博会有成千上万条,但是由于其短小、浅易,阅读的费力程度大大降低。而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往往强调“精选”,尤其要突出自媒体账号的不同之处,所以要争取做到“与众不同”。

同质化严重,不仅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存在的问题,甚至连由传统媒体运营的账号,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今年4月9日《央视新闻》、《新京报》、《南方日报》等12家主流媒体微信为订户选择推送了撒切尔夫人逝世”的相关新闻,在复旦投毒事件等热点事件上,媒体不仅也出现了“议题设置”相同的情况,还出现了“报道框架”类似的情况。

三、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发展路径初探

1、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互联网时代被强调最多的,就是内容、产品、用户三位一体,所以无论是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时,还是自媒体从零起步时,都试图在人财物上平分秋色,但事实证明,无论媒介形式如何更迭,内容一定都是居于首要位置的,内容包含和体现了定位、公信力、品牌、团队资源、政府资源、政策支持、读者资源等要素。尤其对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而言,内容本身就是拳头产品。

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运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侵权的现象,但是由于微信很早就开放了第三方平台,接入微信的软件越来越多,如第三方订阅、天气、游戏、音乐分享等,这些平台外软件对权益边界的要求越来越清晰,势必会倒逼微信,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另一方面,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现在内容上。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都是对传统媒体的重构,其生产方式从采编专业化生产走向UGC(用户生成内容)与PGC(专业生产内容)结合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广告为主走向立足用户与服务的多元化经营;管理方式从复杂的层级管理走向立足细分市场的垂直运作。

2、团队化运营

自媒体到底是应该由个人运营,用人格魅力征服和留住受众,还是由团队运营,保证内容的持续稳定更新,这样的争议从未间断过。2014年度最受关注的自媒体账号是罗辑思维、鬼脚七、万能的大熊、范氏途说、孕峰、吕商、MacTalk By池建强、极地特工、小道消息、城宇。

从这些自媒体账号来看,优秀微信自媒体的主办者多为职业精英,这些职业精英又可以粗略分为两类,资深媒体人士和其他行业人士。

资深媒体人新闻敏感较强,既了解新闻的传播规律,可以迅速、高效地写出受读者欢迎的文章,又了解媒体的运作规律,且拥有非常丰富的业内人脉和消息来源。综合以上种种优势,媒体人做自媒体,享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拇指阅读的主办者,左志坚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新闻中心总监;滤镜菲林主办者陈鸣是《南方周末》名记者,现为《博客天下》主编助理。

尤其是自媒体罗辑思维的内容提供者罗振宇,曾担任第一财经总策划、CCTV《对话》原制片人,还担任过央视《中国房产报道》《商务电视》《经济与法》节目的制片人,是不折不扣的优秀媒体人。受众每天听到的都是罗振宇的声音,看到的也都是他的身影,但是,罗振宇是在单打独斗吗?其实在《罗辑思维》第一次推出时,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罗振宇是产品、社群和品牌的核心,申音负责日常运营服务,吴声出任总策划。虽然目前三人之间的合作出了问题,但是业内资深人士预测,以罗辑思维目前的体量和影响力来看,应该还会有新的合作者加入,团队化运营是大势所趋。

3、分众传播,“小而美”才是最佳路线

“小而美”一开始是流行于微博自媒体中的营销策略,但是事实证明,这一路线同样适用于微信公众平台。做一个小而美的微信公众号,关键是要定位小众,不要试图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只要满足某一类具有某种属性的人群即可,比如汽车、红酒、区域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每一个用户群体都具有其独特属性,要根据他们的属性做好相应服务,提高用户黏性。比如杭州的微信车队,这支车队是自发的组织,来自各个出租公司的司机们,对移动互联网敏感,有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用微信调配车辆以及和客户联系。车队成员从100多人增长到200多人,车队成员平均月收入提高了20%至30%。

4、垂直运营,社群才是本质

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的未来,是将一群有相同阅读品位或相似生活情绪的人们聚合到一起,通过由核心人物的消息推送,在一定的时间内甄别出忠实用户,将线上互动转化为线下活动,结成并巩固社群。

“罗辑思维”是最火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但它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要跨越十年的互联网实验,一个脱口秀,一个自媒体,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一帮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而《罗辑思维》这个产品,寄托着他们对知识、对自由、对未来、对独立的向往,承载着他们对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公民社会的责任。不得不说,该自媒体的确敢为人先,不断上进,而且罗辑思维目前170万的微信用户,也确实证明了自媒体社群化,是大势所趋。

相较于其他自媒体平台,微信做社群独具的优势还有对大数据的获取与利用:微信用户规模已经突破5亿,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为重要的用户入口之一,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统计”功能了解读者的阅读偏好。这种做法表面上仍然是推送纸版内容,但推送的目的不在于多一个渠道让受众阅读,而在于把握了解他们的阅读偏好。而且,微信公众平台后台可以获取订户全部信息,并提供了强大的订户分组功能,可以按地域、性别、喜好、需求等不同的指标分组,为分组精准推送提供了实现渠道,从而为线下社群活动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如果说微博是广场,那么微信自媒体则是会所,会所交流自然比广场交流更有深度。而且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虽然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一定能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①蔡雯、翁之颢,《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为例》[J].《新闻记者》,2013(7)

②赵敬、李贝,《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初探》[J].《新闻实践》,2013(8)

③文艳霞,《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出版的影响》[J].《新媒体观察》,2013(11)

④王颖,《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J].《新闻世界》,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