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乡物流发展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欧洲,并没有将“农业物流”与“工业物流”分开来研究,物流概念是从配送深化而来。1915年美国经济学家shaw.A.w开始注意到物流在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1960年,美国物流管理协议会提出:“物流就是把产成品从生产的终点有效地移动到消费者手里的全过程的活动,1965年,日木通产省委托日本财团法人机械振兴协会对物流现状进行了调查,最后给出物流的定义是:“物流就是把制品从生产者手里,物理性地移动到最终需要者手里所必要的诸种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通讯等诸种活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动态联盟理论的兴起,一些学者对这一理论在农村物流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如对美国和英国的粮食分销系统的集中模式、水果和蔬菜供应链管理、美国新鲜蕃茄冬季市场一体化行为、新鲜水果和蔬菜销售体系的体制等展开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这一概念至今。我国六部委(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于2001年3月在《加快物流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
我国学者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物流规划技术、供应链理论、物流组织模式等物流理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中,在物流模式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三方物流、自营物流和物流联盟。
二、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第三方物流市场不完善。
河北省农村物流市场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市场还很不完善。从河北省农村物流的物流需求市场来看,企业对自营物流的满意程度远远高于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程度,仍有很多企业在实行看似科学,实则低效的产、供、销一体化运作模式,大都有自己的运输、仓储工具和设施,实行包装、储存、卸运一条龙的物流模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几乎所有物流活动都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从物流供给市场来看,河北省农村物流的物流供给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供给企业物流服务供给能力小于物流需求规模,能力分散,规模及服务水平都较低,工农业产品运输仍然存在许多私营车进行物流运输,未形成大流通格局。从市场合作来看,物流企业和分散的运输业主与物流需求企业的合作是松散的,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薄弱,发展不合理。
河北省农村物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较低。长期以来,河北省农村物流在交通枢纽、仓储设施、各种现代化物流中心等物流集散设施建设方面明显滞后,各种工商企业也未将内部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当成企业投资发展的重点。
(三)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低。
河北省农村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较低,物流作业效率不高。由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是标准不配套,导致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转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也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四)缺乏统一(统筹)规划。
物流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仓储、商贸流通等多个行业和部门,必须加以统筹协调考虑才能使物流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使物流资源的效率到最优,因此,制定统一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对于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河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的建议
(一)统筹规划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水平和合理程度直接决定物流的运转速度和效率。河北省农村物流的交通基础设施存在着城乡分布和交通运输方式分工不合理的问题,应尽快形成配套的合理的运输网络,促进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制定经济与物流长期协调发展规划。
由于河北省农村物流经济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和保障作用,政府应充分考虑其经济与物流长期发展的协调性,并从整体上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培育第三物流市场,统筹城乡物流发展。
政府应鼓励从事运输、仓储、货运和批发配送等服务业务的企业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再横向和纵向上延伸物流服务,逐渐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鼓励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较完善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加速向物领域转变,并加强这些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改造和联合,促使这些企业发展成为优势物流企业。
五、结束语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一场更深刻、更全面的改革,它将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新发展模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涉及内容广泛,给农村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城乡资金、物资、信息和人才流动的纽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对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注:本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项目,《城乡统筹背景下河北省农村物流运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Z133015)
参考文献:
[1]姜璞.关于农村发展现代物流的儿点思考[J].河南农业,2011,(1).
[关键词]城乡物流一体化;城市物流;农村物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88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1
0 引 言
所谓城乡一体化,是指伴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能够彼此交融,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使得城市和农村可以逐步改变以往的那种分割、分离的局面,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都能够获得协调、统一发展的过程。作为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关键环节,城乡物流一体化,是指通过各种纵向约束或者控制的方式,统筹规划“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的城乡双向物流,打破城乡物流的割裂状况,加强各方面之间的密切合作,连接各个物流孤岛,获得协同效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阜阳市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阜阳市基本状况
从地理位置看,阜阳市处在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的南端。行政区划3个市辖区(颍州、颍东、颍泉)、4个县(临泉、太和、阜南、颍上),代管1个县级市(界首)。阜阳全市共有41个乡,124个镇,辖区总面积9 775平方公里,总人口1 051.4万人。
完善的交通设施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基础,阜阳市境内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四大运输方式所构成的立体交通网。铁路方面,阜阳是京九、青阜等6条铁路的交叉口,日均发送旅客1.8万人,高峰日达10万人。公路方面,阜阳拥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界阜蚌、合淮阜、阜亳、阜周高速公路、阜新高速公路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航空方面,阜阳机场是皖北独一的4C级民用机场,现已开通京、沪、津、渝等10多条航线,航空网络基本形成。水运方面,淮河和沙颍河是阜阳通往华东地区的关键水运航道。
1.2 阜阳市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 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失衡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阜阳市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相对而言,城市物流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比如,有大型物流园区或者配送中心,并且配备了相应的仓储运输服务设施、公共设施以及其他相关设施。而广大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却相对落后,没有大型物流园区或者配送中心,配送基本以小微型企业和农民个体户为主,管理方式比较粗放,仓储设施装备水平比较低,并且缺乏配套的公共设施以及其他相关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没法跟城市相比。此外,城乡信息和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也比较滞后,无法为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撑和保障。
1.2.2 城乡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阜阳市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发展严重失衡,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乡物流渠道不畅,造成城乡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从而降低了城乡物流效率。一方面农副产品比如水果、蔬菜等在运往城市的途中耗损巨大,再加上运输成本高,使得城市居民不能够以便捷、低价格获得这些农副产品。另一方面,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滞后也阻碍了城市工业品和日用品方便快捷地到达农村,不能更好地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1.2.3 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滞后
近年来,电子商务快速兴起,使得农民在家就可以买到城市的工业品和日用品,当然他们也可以把农产品销往城市。但是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一些偏远山区还无法被网络覆盖,再加上农村快递网点布局不够全面,使得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水平低下。因此,阜阳要发展现代物流业就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打破城乡物流割裂的状况。
2 阜阳市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策略
2.1 加大政府财政与金融扶持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加快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因此,阜阳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在城乡物流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支持,比如,政府可以设立城乡物流发展专项基金、实施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对那些提供农村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以增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
2.2 统筹城乡物流发展规划
把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纳入到阜阳市政府的整体宏观规划之中,从战略性和全局性的角度,合理布局全市物流系统,建立融合对接的城乡物流网络,从而降低城乡物流成本。重点加强阜阳农村地区交通设施、物流集散场地、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储存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和创新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四种典型模式:①“农户+农业合作组织+城市零售终端”模式;②“农户+农业合作组织+公司+城市零售终端”模式;③“城市农资工业品生产企业+城乡配送中心+农村零售终端”模式;④“城乡配送中心+乡村超市+城市生鲜便利店”模式。
2.3 大力发展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
阜阳可以利用阿里巴巴、淘宝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国内大型知名电商平台建立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电商销售渠道。比如,将枕头馍、咸鸭蛋、太和贡椿、红薯粉丝、柳编等阜阳特产推上这些主流电商平台,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打通国内、国际市场,将产业做大,企业做强,让品牌出名。
3 结 语
城乡物流一体化是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关键方面,通过城乡物流一体化建设,能够改变城乡分割局面,逐步消除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通过城市反哺农村,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阜阳市要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经济,必须积极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建设。
[摘 要]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的构建是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对于如何加快“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基于赣州市现有物流发展现状,提出以农业生产和物流产业建设相结合为主轴的构建模式。
[关键词]赣南 城乡一体化 配送网络 模型
近几年,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物流园区等一系列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物流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潜能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投入是巨大的,如何在投资过程中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更好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当前各地政府积极探索的一大课题。本文以赣南为研究对象,立足城市的整个未来发展,结合当地产业特色,探讨与之相适宜的物流发展模式。
一、赣南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赣州市城市物流的基础设施和配送网络的建设已逐步完善。在此过程中,也新兴了许多的物流企业,其中以民营物流企业为主。城市郊区聚集的大量工业园区,其生产所带来的巨大物流需求进一步拉动了城市物流配送的发展。
与此同时,农村物流发展后劲很足。随着赣州市广大农村基本实现“道路村村通”,道路运输的改善直接激活了农业的全面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脐橙、生猪、蔬菜、花卉苗木为四大支柱产业的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物流需求。
城乡一体化旨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建立起开放互通、互补互助、共同进步的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新格局。
然而,基于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发展视角,赣南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1.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失衡。建设的不协调主要体现在城市物流建设过热,农村物流建设相对滞后。尽管农村物流发展的势头旺盛,但由于起步较晚,使其与城市物流配送网络没能实现有效的对接,处于相对孤立和封闭的状态。
2.城市物流服务区域过于狭窄。大部分物流企业瞄准的服务对象仅限于生产加工企业和一些大型超市,为其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第三方物流服务,但由于这一领域 “人多蛋糕少”,导致了大量物流企业设备的闲置。
3.农村物流基础建设过于缓慢。①农村配送中心过少。据调查,于2008年12月建成的上犹县新农村物流配送中心成为了赣州市第一家现代化农村物流配送中心。而至今,类似这样的现代化农村配送中心全市少之又少。②物流组织功能过于单一。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大农业的发展需求,依旧只能提供一些传统的运输服务,而无法提供集加工、包装、冷藏、运输于一体的物流增值服务。
二、构建赣南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
1. 构建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的必要性
首先,有利于加快“农产品进城”配送速度。赣州市通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其中农业的“丰收不丰产”尤为突出。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扶持提高了农民农业种植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对农业发展重点规划更是进一步促使农民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然而,由于农作物的季节属性和农业种植规模扩展过快,使得大量的农产品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供过于求,造成严重的农产品滞销问题。一体化配送网络构建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其次,有利于加快“工业品下乡”配送速度。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使得农民消费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对日用品消费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市场需求变化快影响,农民对农用物资也同样提出了更强的及时性需求。过去赣州市“城市―县城―乡镇―农村”逐级分销的流通渠道已经很难满足农民对生活消费品和生产消费品的需求。因此,建设一个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配送网络将是解决工业品下乡难的有效途径。
再次,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城镇化是必然趋势。农村城镇化主要由农村农业发展、农村乡镇工业发展和第三产业(劳动力非农化)发展三股力量促成的。赣南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网络的构建将会从这三方面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
2. 影响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构建的因子分析
网络构建不仅仅指实体网络的基础构建,同时还包括网络建设后的运营与升级。
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基础建设不仅离不开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同时也依赖于农村发展和企业参与。只有综合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使配送网络建设有一个准确定位,才能在日后的运营中发挥高效性,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发展。因此,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构建的影响因子主要为三个方面:政府扶持、农村发展、企业参与。
(1) 政府扶持方面
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的构建和运营,政府是一个组织者、协调者和监督者。在城乡经济市场机制尚未成熟,生产经营者组织化程度不高的当前,政府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2006年赣州市制定了《赣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6―2015年)》,其中市综合物流园区和各县级配送中心的建设纳入重点规划中;此外,政府在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同时,还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注入大量资金。一系列现代化基础建设无疑为赣州市城乡一体化配送网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农村发展方面
在整个一体化配送网运营中,农村将扮演推动者和拉动者的双重角色。配送网络有效运营是建设的最终目的,让网络服务于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是有效运营的具体表现。目前,赣州市农村工业发展滞后,农民仍主要在从事种植业,通过近几年“一村一品”工程的实施,农业已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其中以赣南脐橙产业为代表。
农产品和工业品能否实现有效对接关键在于市场需求和购买力的大小。不管是有需求无购买力还是有购买力无需求,都将导致配送网络成为一个“有网无流”的空壳。农民生活消费和农业生产种植将拉动生活消费品、农用物资等一系列工业品下乡,同时,大规模农业生产也将推动农产品进城,从而使购买力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回路,保障了配送网络良性循环。
(3)企业参与方面
整个配送网络的运转,需要多种企业的参与,具体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工业品制造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是对部分农村种植的农果进行收购和加工;工业品制造企业主要是对农村农用物质和生活消费品的补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则是为农村和城市间的供需平衡提供快速的配送服务。正是农产加工企业的拉动、工业品制造企业的推动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催化作用,使得配送网络最终能够顺利运营,将城市与乡村紧密连接在一起。
3.赣南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模型构建
通过上述因子分析并结合赣南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具体市情,构建出赣南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模型(如图2所示)。网络模型采取模块拼接的方式,其构架主要由四大块组成:农村需求、城市需求、配送渠道和外部扶持。
更好地满足农村物流需求和城市物流需求是配送网络构建的根本目标。通过研究发现,农村需求和城市需求是互补的。具体表现在:城市需要农村的新鲜农产品,农村需要城市的优质工业品。要使两者有效的结合,就必然需要一个便捷、顺畅的流通渠道。其中,模型将渠道建设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物流中心的构建,另一个是信息平台的搭建。信息平台主要任务是对两者需求进行集中管理,并对车辆进行有效调度;物流中心主要是在接受信息平台指令后,派遣车辆进行服务落实,并在整个过程中做到配送路线最优化。
构建一个如此庞大的网络体系需要资金投入是巨大的,其中不仅包括流通渠道的建设资金,还包括农村市场开发的起步资金。目前,流通渠道的硬件设施建设主要是以各县市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为主,由于物流园区等基础建设是纳入在各地区城市规划建设范畴,所以这部分资金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注入。而农村市场的开拓资金则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的形式予以投入,主要有农村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市场三方面的建设资金,以及农民扩大种植规模所需要的起步资金。只有通过加大投入,才能扩大物流需求,最终拉动整个配送网络的运转。
至此,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可以达到以下三方面的具体优化:
高效率:农资消费和农民生活日用品消费所产生的补给需求能够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地向上一级供应商进行反馈。上一级供应商在得到订单后能够快速地组织备货,并向信息平台提交所需提供的物流服务种类,信息平台再通过对物流中心现有车辆和仓储进行调度,制定配套服务方案,最终快速满足农村物流需求。同样,城市中的超市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农产品采购方面也能够通过这一网络得到快速物流配送服务。
高质量:服务质量提高关键在于物流配送网络中间环节减少。以城市超市蔬菜采购为例,传统采购模式是“农户小商贩地头市场区域集货市场批发经纪商农贸市场商户(或超市供应商)超市”。从中可以看出蔬菜从农民地里到城市百姓嘴里,所要经过的中间环节非常冗长。通过建立现代化配送网络将大大减少中间周转环节,不仅节省了运输时间,还提高了蔬菜新鲜度。
低成本:首先,一体化网络配送可以降低蔬菜在运输途中的损耗率。据《2009年赣州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8年赣州市水果产量已达到232.06万吨,若按外销比例40%和平均损耗率25%计算,在途中损耗的水果产量达到23万吨,以每吨1400元计算,直接经济损失将达到3亿多元。每降低损耗率一个百分点,将减少1300万元经济损失。其次,由于配送网络是对需求与供给进行有效的集中管理,使得物流需求能够形成规模效益,从而直接降低整体物流配送成本。最后,一体化配送网络构建拉近了“供”和“需”的距离,使供给能够准确快速的根据需求变化,调整自身生产计划,减少盲目投资。因此,从整体网络建设投资角度看,一体化配送网络能够促进资源有效配置,降低成本投入。
三、结论及建议
城市和农村良性互促发展,必须建立在一个稳定供需平衡基础上,而供需平衡的关键就是要扩大双方需求,提高各自供给能力。赣州市一体化配送网络的建设,将有助于工业与农业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在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构建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加强多种形式经营。农民协会的组织经营、经纪人带动经营、紧密连锁经营是对农村物流需求的有效集合,只有将农村零散需求集中化,才能形成规模,拉动配送网络运转。
二是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要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资料制造企业、大型批发零售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引入为基础,加强各企业间的良好合作,促使形成稳定的物流需求量。
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对多种形式下的直接配送,尤其是一些已经实施农超对接的农产品,进行及时质量安全检测。
四是加强政府职能监控。物流配送网络要实现规范化运营离不开政府的职能监管,对整个配送网络进行监控将有利于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营。
参考文献:
[1]蒋 革 刘 平:一体化物流网络对区域经济的促进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4)
[2]梁书民:中国城镇化发展与食物均衡战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版:251~254
[3]张赠富:发展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思考[J].物流论坛,2009(11)
关键词:解释结构模型;农村物流;影响因素;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湘潭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副产品的输出、农资物品的输入大幅增加,对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农村物流的相对滞后已成为了制约湘潭农民增收的瓶颈;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对降低农村物流成本、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和促进作用,同时也是湘潭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快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但是,湘潭农村物流系统的发展受到了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且各影响因素关系复杂。
目前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对农村物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平海等学者主要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对农村物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黄立军等学者主要通过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建立相关指标体系选出影响农村物流的主要因素,但目前暂无文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农村物流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系统理论,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湘潭农村物流发展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在当前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得出湘潭农村物流发展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影响因素,为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 解释结构模型原理
1.1 解释结构模型简介
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ISM)是1973年美国J.华费尔特教授为了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题而开发了这种方法,是现代系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揭示了系统的结构,可以把模糊不清的思想、看法转化为直观的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模型,应用面十分广泛,适用于变量众多、关系复杂且结构不清晰的系统分析。
1.2 解释结构模型步骤
ISM方法的作用是把任意包含许多离散的、无序的、静态的系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但凌乱的关系,揭示出系统内部结构。其基本方法是先用图形和矩阵描述各种已知的关系,在矩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运算、推导来解释系统结构的特点。其基本步骤如下:
(1)建立系统要素关系表。任何一个系统都由很多要素构成,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影响该系统的所有要素,分析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系统要素关系表。
(5)建立系统结构模型。根据所建立的系统结构层级图,建立系统结构模型。
2 城镇化背景下湘潭农村物流影响因素研究
2.1 湘潭农村物流业发展概况
湘潭位于湖南的中部,是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与长沙和株洲成品字结构,构成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是广大内陆地区通往广州、上海等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目前湘潭共有63个乡镇,1 617个自然村,农村人口206.83万,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莲产品集散地和重要的蔬菜产品集散地,农产品率达66.8%,农产品经济和物流发展潜力巨大。2012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19.19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48.74万吨。全年出栏生猪560.44万头,出栏牛1.07万头,出栏羊9.25万头,禽蛋产量3.26万吨。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1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3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1家,过5亿元的10家,过1亿元的39家。其中,湘潭县是湖南省第2大的粮食与肉类生产县,湘乡也是全国肉类生产的百强县之一。
近年来,湘潭城镇化进程得到了快速的推进,目前拥有城镇人口150.23万,城镇化率达到54.02%,在湖南省位列第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十二个百分点。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动了农村物流的快速发展,物流基础设施有了大力的改善。2011年,湘潭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 777.5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6.75%,乡道和村道占农村公路的87.99%,农村公路通畅率达到95%以上,通达率达到100%。同时,湘潭合理规划布局了农村消费市场体系,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建设、“万村千乡”、“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大力发展县域农资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发展乡镇农资配送超市和村级农资终端,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农资连锁配送网络体系。
2.2 湘潭农村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现有的诸多学者对农村物流影响因素分析文章,本文在结合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湘潭农村的实际情况,将影响湘潭农村物流的影响主要划分为:
(1)农村现代物流理念(S1)。目前农村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尚未普及,农村物流暂未在农村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村物流意识的淡薄必将严重制约农村物流的发展。
(2)城乡物流衔接程度(S2)。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农民知识水平的限制,农村物流相对于发展良好的城市物流体系来说较为滞后。在高程度的城乡物流衔接体系中,城市物流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向农村地区进行辐射,带动郊区、农村物流的发展。
(3)农村物流组织现状(S3)。高效、快捷的农村物流组织模式可以将城乡物流系统有机的衔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对外界的反应速度,更好地推进城镇化经济的发展。
(4)农村物流流通渠道(S4)。农村物流流通渠道不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买难卖难”矛盾突出,遏制了农村消费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5)农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S5)。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缓慢,目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如电子商务平台、EDI等技术应用不普遍,需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建设。
(6)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S6)。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地域广、交通通讯条件差,普遍物流设施落后。
(7)农村物流技术应用与标准化程度(S7)。农村物流物流技术应用暂处于原始状态,现代化物流设备如冷链物流设备、包装机械等使用所占比例很少,甚至有些乡镇零使用。标准化程度低,在物流流通中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导致成本增加。
(8)农村物流人才培养(S8)。农村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必然导致对农业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虽然目前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相继开通了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但真正回到农村、扎根农村的专业人士很少,既有现代化的专业物流知识、又有农村实践经验的多层次物流人才急需培养。短期内人才短缺、研究落后的现象必将制约农村物流的发展。
(9)农村物流政策法律环境(S9)。农村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如农村金融的支持政策、农民的权益保障体系、农村物流风险评估体系等暂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一个完善的物流政策法律环境来引导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10)农业支撑产业的发展(S10)。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业是一个辅助行业,不仅仅服务于服务业,也融入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涉及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物流的发展必须依托经济的发展,只有足够的物品需要转移,才能产生足够的物流市场。因此,农业支撑产业的发展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农村物流吞吐量的增长。
2.3 解释结构模型建立
(1)根据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邻接矩阵
2.4 结果分析
根据层级分解的结构划分图建立城镇化背景下湘潭农村物流影响因素系统结构模型,系统结构模型见图2。
根据解释结构模型,可以得出影响湘潭农村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为农村现代化物流理念、农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物流人才培养,以及农村物流政策法律环境和农业支撑产业的发展,这六项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归根结底,要想促进农村物流的发展,必须增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健全法律环境,加大对普及物流理念和培养物流人才的重视。
(2)第二层次为农村物流渠道和农村物流技术应用与标准化程度。结合湘潭农村具体情况来看,农村物流渠道和农村物流技术应用与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流通,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提高,任意一个因素的水平过低,都会使得整个物流系统的水平下降,故需要再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整体提升这个层次,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农村物流的良性发展。
(3)第三层次为城乡物流衔接程度和农村物流组织现状,说明在当前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这两个要素是影响湘潭物流水平提高的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在整体提升了第二层次的基础上,若是农村物流组织水平不高,与城市物流衔接不紧密,则不能充分发挥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所营造的优势资源,不能有效地利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带动农村发展这一良好机遇,直接影响物流水平的提高。
3 城镇化背景下湘潭农村物流发展对策
(1)加大对基础性因素的重视和投资力度。六大基础性因素是实现农村物流高效顺畅运行的必备条件,直接影响着物流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通。一方面,政府可以多管齐下,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以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另一方面,可以依托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众多的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企业、高校、物流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良性的产学研循环,以加大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和物流理论的普及力度,同时聘请专业人士健全物流发展的法律环境。
(2)拓宽农村物流流通渠道,推进物流技术应用与标准化。通过合理整合诸多的物流资源,充分发挥心连心集团有限公司、步步高集团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在农产品流通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实施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流通技术和流通手段。同时,根据湘潭农村实际情况,运用国际物流通行标准、国家标准、物流行业标准来制定农村物流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物流标准,推进物流技术应用与标准化,为未来农产品走出湘潭、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做好准备。
(3)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资源普遍倾斜于城区,农村物流可以抓住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资源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的双重机遇合理布局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优化配置物流资源,逐步实现城乡物流一体化。
(4)加强农村物流组织结构的建设。目前湘潭的农村物流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加工性的公司与农户物流组织模式,流通性企业与农产品生产者模式,批发市场与零售物流结合模式,这三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湘潭农村物流的发展。随着湘潭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将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有机衔接,构建适合城镇化背景下湘潭农村物流发展的组织模式。
参考文献:
[1] 平海,张浩伟. 灰色关联视角下广东省农村物流影响因素研究[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8(4):54-57.
[2] 谢珊,平先秉. 基于金融危机环境的长株潭地区物流产业升级的路径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1):47-49.
[3] 胡愈,许红莲. 现代农村物流与主要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12):86-88.
[4] 何满喜.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经济,2011(2):3-4.
[5] 黄立军,孙树栋. 宁夏枸杞产品物流影响因素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3):135-139.
[6] 王红敏,杨蕾. 我国农产品物流影响因素定量分析层次分析法在农产品物流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 商场现代化,2008,529:108-109.
[7] 阚中华.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苏北农村物流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32-21433.
八里台镇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整理、归纳其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数据,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八里台镇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
策。
关键词:第三产业;城乡一体化;问题对策
八里台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区第九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按照区“一三五七九”总
要求,紧紧抓住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我镇经济。
目前,八里台镇第三产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总量、内部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和新要求,发展第三产业必须采用新观念
、新思维和新办法。因此,深刻认识八里台镇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客观评价优劣,理清思路抓重点,加快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全镇工作
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发展现状
2008以来,全镇形成了以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为支柱,社会服务、房地产等新兴行业竞相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格局。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正在成
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渠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八里台镇经济社会的良性全面发展。
(一)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40%以上,三产成为排在二产之后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二大产业。
2009年,全镇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06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3.4%,同比增长32.7%;固定资产投入完成68464万元,完成年任务的114.1%,同比增长67%;税收完成
19376.5万元。固投和税收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的指标任务,主要经济考核指标在全区名列前茅。
2010年1-9月实现增加值120035万元,完成年任务83.67%,同比增长63.04%,增加值在全区排名第三位。完成固投69750万元,完成年任务75%,同比增长3.31%。从数据中分析
,我镇第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时间、任务同步增长,为全镇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第三产业投资力度加大
“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投资力度的加大,有效的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餐饮服务业实现了由少到多:汇鑫源、文武等大型酒店的改造、松江俱乐部和泽铭会馆的投入使
用、星耀、京基、碧桂园、中信、海尔五大地产的相继落户、金角家居城的全面开业等。一大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业项目成为投资热点。
(三)第三产业成为劳动就业的主渠道
第三产业的发展,吸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村人口合理流向城市,城乡人口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已成为
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
(四)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津南区区域中心地位的形成
八里台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具有城市功能的示范镇建设的进一步拓展,有力地支持了全镇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区第三产业的区域分布、职能和规模的现状,同市区体系现状相
类似,已初步形成以咸水沽镇、八里台镇、葛沽、双港为主,其他镇区梯级层次的布局体系,八里台镇在津南区的中心地位有所加强。
(五)第三产业已逐步呈现门类较齐全,各业并举的产业
全镇第三产业发展以传统行业为主体,新兴行业为先导,门类比较齐全,各业并举。据资料:2009年全镇拥有第三产业法人单位2000家,其中作为传统的与人民关系最密切的
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第三产业中其他传统的旅店业、理发业和日用品修理业得以较快发展。2010年以来,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如租赁服
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房地产业等方兴未艾,其中,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4925万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5%左右。第三产业中的其他行业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现
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有所上升,服务业内部结构趋于优化,现代商贸业、物流业、金融服务等行业发展较快,占服务业比重有所增加,在经济增长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总体判断
全镇第三产业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需求,与其他兄弟镇区三产发展情况相比,无论从总
量和内部结构上,都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三产发展速度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三产企业的“低、小、散”问题非常突出,影响了第三产业的优势扩大和功能拓展。在批发零售企业规模方面,镇域内目前商贸零售业无一家上亿元的综合性、上规模、上档
次的大型商场;五星级酒店均为地产配套公建设施,现代商业组织业态还刚起步。全镇现有的近百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在全区综合实力较强的民营批发零售企业中,只有八
里台粮购、友邦工贸两家企业上榜,其余排在中下游水平。
(二)传统三产行业仍占较大比例,新兴行业发展缓慢
2008-2009年,我镇交通运输、仓储和商贸、餐饮业两大类传统行业增加值占三产比重高达60%,而发展潜力大的科技、教育、文化、信息、咨询等新兴行业合计占三产比重仅
为15%。传统三产行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行业发展缓慢。与咸水沽镇相比,八里台镇在信息软件、金融保险、科技、教育、卫生等新兴行业都存在较大差距。
(三)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偏低
全镇服务领域并没有完全放开,一些部门垄断经营现象严重,合理的竞争难以开展,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高,一是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
成,农业服务业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非常低;二是现代物流业缺位,工业、商贸企业小而全的生产服务方式惯性较大,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自成体系,物流理念和经营管理方
式落后,缺乏第三方物流公司,一些三产行业与工业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未能建立;三是企事业和机关团体后勤服务尚未社会化,而自我服务的效率低,影响了社会化
服务业的发展。
(四)观念陈旧,发展机制落后
长期以来,观念落后直接导致第三产业许多行业过于依赖政府的投入,缺乏民间资本的参与,难以引起企业乃至社会的关注,缺乏自我发展机制。同时,居民的消费观念和就
业观念落后也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一)在认识上对三产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都放在工农业生产上,特别是工业上,但是,在工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未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引起足够重视。造成我镇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第三产业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三产发展的规划缺乏整体性
三产包含的行业众多,但是目前只有部分行业规划,比如商贸旅游业发展规划、商业网点规划等,都只是对三产的某一行业或某一方面进行的规划,关联性和整体引导功能弱
,特别对新兴行业,缺乏系统的整体规划指导协调,三产项目功能不配套,整体品位不高,总体布局不合理。
(三)没有形成人口聚合效应,三产发展缺乏载体
由于城镇化水平较低,三产业发展速度较慢等原因,不能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使得城镇人口聚合效应不突出。再加之我镇城镇基础设施尚需完善和提
高,直接影响到城镇集聚、辐射功能的发挥,难以带动第三产业向更广的领域拓展,单靠传统行业发展为主的格局无法打破。
(四)三产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以根本改变
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的物质资金投入、资源消耗,以促进工业经济的扩张来维持,而投入少、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第三产业没有得到有效的扶持,三产的发展总体
上未能摆脱过分依赖物质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四、加快八里台镇第三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展第三产业必须用新观念、新思维和新办法来谋求发展,扩大规模、提升层次、突出重点和优化布局。重点构筑适度超前的基础体系、便捷经济的消费型服务体系、
规范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体系。
(一)坚持规划先行,提升城镇品牌价值,完善城镇功能
在进一步完善提高八里台镇规划的基础上,完成覆盖全镇所有乡村的建设规划,引导和调控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要高起点搞好城乡规划,统筹空间布局、统筹经济发展与生
态环境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只有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实施及监督管理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管理模式,才能提高城镇品牌价值,完
善区域性中心城镇功能,发挥大示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整个城镇的功能才能很好发挥。
1、要用新观点、新思维,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对全镇进行总体规划,要树立“只有建设一个最佳人居环境才能建成一个最佳投资环境”的意识,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强
城镇产业,创建有个性特色的城镇形象。
2、城镇建设应形成成片、成线、成链的产业模式。 “成片”即城镇建设规划应突出片区特色和优势,如示范镇生活片区、文化片区、商业片区、工业片区等;“成线”即在
片区内发展商业一条街、餐饮一条街、文化娱乐一条街;“成链”即农副产品链、工业产品链,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实现城乡居民购物链。
3、通过知名品牌地产的聚集和国家级特色农业园基地的创建,提升城镇品牌价值。我镇应加强对现有工农产业优势的挖掘,通过创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如创建滨海观赏
鱼基地、锦鑫农业生态园、奶业基地等,形成产业优势,无论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品牌形象、营销网络上,争取居全区乃至全市前列,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工农产品的主要生
产基地和集散地。
4、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化率,形成相应的产业群和产业链。应把我镇城乡一体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继续推进工业化和工业结构升级上,配合以服务
业,特别是商业服务、住宅和公共事业等配套设施的科学规划与开发,形成一个产业配套、生活配套、社会服务配套的完善的现代化城镇,快速形成一个吸引庞大的资金、先进的
技术、优秀的人才聚集的城镇。
(二)加快城镇人口集聚,形成劳动就业的主渠道
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特别是开放服务领域,使公共服务、房地产等领域真正进入市场,参与合理竞争,提高服务的社会化程度。首先,树立现代大物流意识,
改变工业、商贸企业小而全的生产服务方式,提高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专业化水平;其次,要建立三产行业与工业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再次,提高社会化水平。
改变企事业和机关团体后勤自我服务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三)完善市场体系,构筑经济发展圈的后方基地
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建立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我镇应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交通便利等优势,建成以房地产业、汽车销售等较有影
响行业的集散市场,提升我镇市场的幅射力度,使自己真正成为津南区经济发展圈的后方基地。
首先,完善、培育市场主体。加强外资介入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一些部门的非市场垄断,改变和规范一些行业合理化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扶持和鼓励三产业中的非公有经
济成份的发展,容许他们介入更多的领域,如电讯业等,以适应中国加入WTO后对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其次,应抓紧调整和完善有关市场法规,并且在税收征管、审计监督、市场
管理等方面创造有利于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
(四)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消费的热点。八里台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坚实基础。我镇房地产业的优化升
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我镇旅游业初露锋芒,它与房地产联姻,从生态文化、品牌文化、民俗文化几个方面,正在塑造八里台镇文化旅游的新格局。
1、要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积极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发展“地方文化特色游”,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人气,目前,在建的星耀洲际酒店,碧桂园、京基的五星级酒店形成
了以星级饭店为主体,其他社会饭店为补充的旅游饭店体系。我们可以形成一条“酒店文化游”线路,通过参观我镇三大五星级酒店,领略文化特色。二是通过建立生态示范区、
国家级农业园区等载体,开展现代生态观光游。三是依托星耀五洲开发的万人和平广场、音乐喷泉、滑雪场综合体、游艇俱乐部,运动会所、世界桥梁博览园、谚语博览园、园林
博览园,将这些旅游景点连成线,形成特色游、农家休闲游,设置一日游、多日游路线。
2、加快旅游交通网络建设,逐步发展至主要景点的公交线路,改善旅游配套交通,要让游客即时到景点、快速达景点,乘兴而来、高兴而回。
3、做好旅游产品开发文章,改变“有吃有玩没有东西买”的状况。海尔的东西市、星耀五洲、碧桂园、京基的商业街要形成商业门类齐全的旅游商业带。进一步挖掘旅游商
品的文化内涵,提高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水平,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五)加快发展物流业,打造物流中心
物流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被称为“第三利润源”。
一是加快推进中滨商贸城开工,将其作为整个津南区物流活动的中心结点,构建现代物流结构体系。与其他兄弟镇物流网络一起,以链式发展构建大流通体系,为建成集运输
、仓储和配送等为一体的,面向区域乃至全国的综合性物流中心打基础。
二是整合物流资源,培植物流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物流理念,有效整合分散的物流资源,培育和壮大一批社会化、专业化、有竞争力的本地现代物流企业;同时积极
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海尔工业园。在我镇建立区域配送中心,鼓励本地物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合作,努力培育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
(六)合理引导,加快房地产业的繁荣
我们应该依托八里台镇的交通优势和知名地产大鳄云集优势,构筑大示范城镇骨架,做好房地产统筹规划。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建立房产信息网络,建立健全集土地使用权
出让、转让、房地产转让、租赁、抵押和中介服务在内的房地产市场体系。二要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要扶持、培育一批社会化、专业化,面向市场的物业管理企业。
(七)积极开拓社区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随着示范镇建设的加快,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将是三产新的增长点。要积极探索新型社区建设管理机制,开展家政、初级卫生保健、文体健身娱乐、婴幼儿教育、残疾儿童教育
训练和寄托、养老等服务项目。促进各类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同时,加快预防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建设一批标准较高
的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到2011年,要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发展。
面对新时期国内发展的蓬勃形势,面对发达国家地区的激烈竞争和挑战,面对内外双重压力,我们认真审视分析。八里台镇经济发展后劲充足,建设以城带乡的一体化格局具
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所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既是八里台镇的当务之急,也是八里台镇前进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才能够凝聚和形成全
镇发展的强大合力,突破发展瓶颈。只有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规划全镇第三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格局,才能够避免盲动,有序、高效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