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金融安全

经济金融安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金融安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金融安全

经济金融安全范文第1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002-01

一、提出金融安全问题的背景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各国纷纷推出稳定金融、刺激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但从总体看,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仍在加剧,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世界金融体系遭到重创,金融资产损失严重

西方国家的银行纷纷倒闭,美国五大投资银行或是破产或是被收购,或是转变为商业银行。全球金融资产损失严重。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此次金融危机造成资产损失50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家庭净资产损失11万亿美元,房地产价值损失6万亿美元,美国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损失至少在2.2万亿美元,合计损失达21万亿美元。

(二)部分国家经济陷入衰退,社会政治不稳定

2009年5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宣布该组织30个成员国2009年第一季度的综合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各国经济增长大幅下降。国外大小企业裁员和倒闭,导致失业人员增加。2009年5月,美国失业率达到9.4%,创25年来最高记录。经济衰退,贸易萎缩,失业率上涨,直接导致了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甚至社会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全球化过程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所难免。我国2008年下半年以后经济增长大幅下滑。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由2007年的13%降到9%。一是对外贸易形势十分严峻;二是工业生产仍然迟缓;二是就业困难增加;四是通货紧缩压力大。同时,由于美元贬值等因素,我国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持有的境外金融资产价值出现缩水,部分从事石油、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的企业遭受损失。

此次危机对我们的启示:第一是,目前的金融安全体系不完善,并不能有效地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第二是,当前世界金融格局存在不稳定性,过多依赖美元的金融格局很容易使美国本土的金融动荡影响到其他国家,发展成世界性危机。没有完善的金融安全法律保障作为武器.我国的金融很容易受到冲击。加强我国金融安全法保障律制度构建是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乃至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迅速建立起完善的金融安全法律保障制度迫在眉睫。

三、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对策思考

(一)逐步放开金融市场

要“循序推进金融对外开放,切实把握开放程度与次序,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只有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推进,才能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不断增强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例如,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我国金融开放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在金融市场设施不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开放资本,将使我国而临难以承受的金融风险。

(二)加强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旨在实现促进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安全的最佳组合,为交易者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为此,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妥善处理促进金融业务发展与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关系,建立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和调控体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增强抗风险能力,审时度势,把握好金融开放的力度,完善好金融法规,有计划、有步骤地最终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

(三)建立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

完善金融监控制度,建立安全预警网络。首先要从维护金融安全出发,建立灵敏、高效的金融风险控制机制和救援措施,构建防范金融风险、遏制过度投机的坚固防线。通过监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时采取防范金融风险的应对措施,防止金融风险的累积,保持对外经济金融的基本稳定。同时要完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紧密监测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运行状态。编制金融市场风险的监测指标体系,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专业知识搜集和分析有关信息,判断金融业务的最新发展趋势和主要风险领域,及时向金融机构发出预警信号。

经济金融安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安全;审计机关;机制;途径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0-0098-01

从目前来,金融安全这一概念的界定是一个重点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金融安全是由于某种金融行为偏离了金融行为所预期的一种行为,由于金融行为的偏离将会导致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的出现。因此,从国家金融安全角度来说,要尽可能的避免危机的存在和出现,力求将影响金融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详尽的分析,以便于保证金融安全,避免因为金融危机而导致的金融损失,甚至是造成国家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从我国金融安全方面着手,需要强化审计机关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角度出发,有必要针对其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机制进行分析。

一、国家的审计部门在维护金融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的机制

根据我国金融安全维护工作来说,发挥审计部门的维护作用,保证审计机关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的展现出金融安全的重要,并展现出时代的特点,需要建立有效的金融安全维护机制,以机制为保证促进设计机关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作用的更有效发挥。

(一)建立发现问题的有效机制

发现问题是审计部门进行金融安全维护的第一步,如何及时地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我国逐渐融入到了国家经济大环境中,影响我国金融安全问题将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于我国审计机关来说,如何更好的发现问题,建立良好的发现问题体系和机制是保证我国审计机关发挥维护金融安全的第一步,也是保证我国金融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

(二)建立分析问题的有效机制

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盲目的对问题进行处理是不够的,只有在问题发现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金融安全,将及时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从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影响的范围以及问题的解决途径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过程的完善化能保证分析工作的更好进展,也能够保证金融安全问题得到更好的维护。

(三)建立处理问题的机制

针对我国金融安全问题来说,建立一定的处理问题的机制,将一些常见问题和突发问题纳入到问题处理机制中来,保证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于审计机关来说,其不仅仅要针对问题进行解决,还要针对不同类别的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一定的问题处理机制,以便于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进行解决,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问题。

(四)建立完善机制

对于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部门,即审计部门来说,其在较大的优势地位,审计机关无论是在权力的行使还是在监管工作的运行上,都有着自己的独立权力,因此,在建立维护金融安全机制的过程中,要体现出金融机制的完善性,建立完善的金融安全监管机制,保证我国金融安全问题能够得到体系化的解决,避免因为各个环节之间的不协调导致金融问题的出现。

二、维护金融安全方面中选择的途径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如何选择维护金融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的途径是十分关键的,其中积极有效的发挥国家审计部门的职能与作用,维护金融安全显得十分重要,从目前来看,审计部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综合的调整。

(一)强化基础建设

强化基础建设是针对我国目前金融安全监管基础相对薄弱的现象而言的,从目前我国金融安全角度来说,国家或者是中央审计机关的金融监管工作已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并在金融安全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对我国的地方审计机关来说,地方审计机关并没有意识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加之由于我国对地方审计机关的权力释放不到位,导致了我国地方审计力量不足。因此,在选择金融途径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保证地方审计机关的职能,将地方审计职能作为一种有效的途径推广开来。

(二)强化结构调整

金融安全关乎于我国经济发展,同样,我国经济的发展与金融安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对于审计机关而言,需要从国家经济发展角度着手,建立完全的、稳定的经济结构,并针对安全的、稳定的经济结构进行宏观的调整,同时,针对一些浮动频率相对较大的经济形势进行监控,保证这些浮动的经济形势能够不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影响国家金融安全问题。可以说,强化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强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国家金融安全来说具有基础性的意义,也将是我国金融安全维护的重要途径。

(三)有效建立评价机制

如何发挥国审计机关的金融安全监管工作, 保证我国金融安全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今复杂的经济形势中,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安全的维护应该是齐头并进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审计机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地位的体现,并达到一定的维护效果,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以评价机制为基础进行选择,保证金融安全问题得到良好的体现,进而进一步地完善金融监管的策略,更好地体现金融监管的效果。

(四)以信息安全维护金融安全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功能已经被扩大化,在不同的领域中,信息的作用都明显的展现出来,在维护金融安全的过程中,也要强化信息安全,以信息的安全带动金融安全。首先,从软件上,在建立国家金融安全系统上,要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因为系统的不完善而导致的金融安全问题出现。同时,在安全密保方面,也要尽可能地避免信息的流失,为金融安全加上一把锁,从而维护我国金融安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审计部门的作用,能够维护金融方面的安全,是确保国家金融能够得到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此外,要利用完善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途径,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协调,从而更好的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

参考文献:

经济金融安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贸易安全 问题 对策

近期,受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出于保护本国国内产业利益,各国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全球贸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险,严重威胁着我国贸易的安全。贸易安全已经从一个隐性问题变为一个显性问题。因此,贸易安全问题成为我们应当关注和深入讨论的重要问题。

一、贸易安全的内涵

虽然贸易安全对贸易发展和国家经济至关重要,但我国学者对于什么是贸易安全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观点。

一类观点认为,贸易安全体现为一种能力,即在对外贸易发展面临风险或受到冲击时,一国的对外贸易有一种抗击风险、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能力。如有学者认为,所谓贸易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在面临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冲击时,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和加强国际合作牢固地控制或占有国内外市场,使本国产品拥有较强的抵御或抗风险能力,从而为本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外生存环境。有学者认为,国家贸易安全是指一国的对外贸易在受到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冲击时,依然能够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或具有足够的抗衡和抵抗能力。有学者认为,贸易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及其为本国带来的相应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地位。

另一类观点认为,贸易安全表现为一种状态,即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在面临各种各样的国内外环境的情况下,一国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状态。如有学者从国家经济安全的定义加以引申,认为贸易安全即一国的贸易利益不受侵犯,比较优势能充分体现,有能力抗御其他国家对本国对外贸易的侵犯和打击,本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份额不断增加,对外贸易体系正常运转、不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有学者认为,国家贸易安全是在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一国的国际贸易交易得以顺利进行,国际贸易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的状态。有学者指出,贸易安全是我国全面开放市场、实施贸易自由化后引起人们关注的新概念。贸易安全是指一国能够抵御内外冲击,保持市场秩序和贸易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的状态,以及维持这种状态所需的贸易制度、市场运行规制及竞争力。

不管对贸易安全的解释有多少种,其中都包含有一个共性的东西,这就是要保持国家对外贸易发展和贸易利益不受侵害。笔者赞成后一种观点,即贸易安全概念反映的是国家的贸易发展和贸易利益不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破坏和威胁这样一种安全状态。概而言之,贸易安全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国家的贸易发展和贸易利益不受外部和内部的威胁和侵害;第二,国家要为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第三,避免国家利益来自贸易要素的影响而损失,或使本国的经济受到来自贸易要素的过大打击;第四,保障国家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贸易能维护国家的利益并争取优势地位,能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经济增长;第五,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促进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贸易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国际(外部)因素

1.参与经济全球化

毫无疑问,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学习、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和积累的一切优秀的先进文明成果和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通过学习借鉴,来发展自己;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下发展的,至今并没有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及掠夺性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技术和资本优势,得以支配全球分工,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环境资源,占领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它们还掌握着制定市场经济规则的权力,具有操纵市场经济秩序的优势。它们可以决定哪些国家是“市场经济国家”,哪些不是;决定哪些产品可以出口,哪些不能;决定进出口产品的标准和价格,动不动就设置门槛和障碍,以保护本国利益。比如,在入世谈判过程中,我国在一些问题上不得不作出让步,接受了“非市场经济”、“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纺织品特别限制”等不利条款。实践表明,近年来,由于这“三项条款”被WTO成员滥用,不仅使我国出口产品更容易受限,涉案企业遭受损失,相关行业和关联产业受到冲击,而且具有连锁效应,给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留下了一定的隐患。

2.世界经济波动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大。我国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越来越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据有关测算,美国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速将下降4.75个百分点;欧盟经济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子产品将下降15‰,纺织服装业将下降5‰。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导致我国外部需求进一步萎缩。对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直接和间接的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近60%,三个经济体的减速对我国商品出口冲击巨大,对我国外贸安全构成较大威胁。最近,WTO先后了《2009年世界贸易报告》和《经济和金融危机以及贸易发展相关问题报告》,两个报告就金融危机对中国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贸易在此次危机中受害最大。

3.新贸易保护主义威胁

自GATT所主导的多边贸易谈判实现大幅度削减关税以来,以非关税措施为主的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不断被削减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非关税保护措施,如绿色环保标准、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劳工标准、歧视性的政府采购、差异性的国内消费政策、汇率变动等形式,这种新贸易保护措施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情况下愈演愈烈。

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压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发展议程的中断,区域内的合作势头越来越强劲。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给予区域内成员优惠其实就是对区域外国家或地区的歧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转移效应在增加区域内成员之间贸易的同时,对区域外国家的贸易却构成了一定的障碍和威胁。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美国为例,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前的1988年,中国商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12.5%,排名第一,墨西哥商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仅为4.77%,排名第六;而1998年墨西哥纺织服装商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到27.26%,远远超过中国10%,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国。国内外不少学者曾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中国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最大受害方。在金融危机影响和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背景下,由于受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的约束和成员国之间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一国对区域内成员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可能性较小,相对来讲,更容易对区域外国家和地区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就会对区域外国家的贸易造成更大的压力。

(二)国内(自身)因素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贸易竞争力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壮大,但是由于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自己的品牌,虽然出口量很大,经济效益却很低。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加工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名列世界前茅,钢材、彩电、摩托车等100多种重要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初级产品多,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少,产业链条短,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企业经济效益低,产品竞争力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我国贸易安全存在的最大隐患。

2.贸易依存度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呈逐年上升趋势。1980年~2007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从12.5%上升到66.2%,高于美、日20%左右的水平,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外贸依存度偏高,一方面表明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另一方面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也意味着中国受到国际经济冲击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外贸风险也随之增加。由《环球》杂志发起的一项题为“2009影响中国经济的十大国际因素”的问卷调查表明,有90%的专家认为“外贸依存度过高”是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一大风险,其中70%的人将它列在风险首位。

3.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对滞后

自从中国政府于2001年签署了中国第一个区域贸易协定――《曼谷协定》以来,中国的区域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我国已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由贸易区。但由于时间短、起步晚,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成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相比,还存在着许多差距。

4.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发展滞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总体而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在数量、质量和种类上都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占的份额低;二是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知识型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专利许可、商标转让、版权许可为交易内容的知识贸易正在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一般货物贸易。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知识贸易发展不容乐观。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代表着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方向,体现了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也是获得国际贸易利益的重要途径,我国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发展滞后的状况,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对外贸易安全的一大隐患。

三、维护我国贸易安全的思路与对策

(一)制定和实施“创新强贸”战略

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希望把对外贸易的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科技兴贸”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国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出口产品质量效益差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不仅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还使我国贸易安全和经济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正是认识到了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技术引进的过度依赖而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现实,在2006年召开的科学技术大会上,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和新的治国方略。笔者认为,我国总体的科技经济战略发生了改变,作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重要引擎的对外贸易工作,对国家基本方略的这种变化不应当无动于衷,有关部门应当与时俱进,及时做出调整,制定“创新强贸”战略,实现从“科技兴贸”向“创新强贸”战略的转变。依靠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靠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依靠自主创新,实现新的技术进步;依靠自主创新,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依靠自主创新,培育我国的世界品牌。“创新强贸”战略比“科技兴贸”战略更能体现当今中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时代主题,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的贸易安全。

(二)继续加强市场多元化战略

我国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有意识地强调贸易多元化,可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只有实现市场多元化,才能保证中国在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竞争地位。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利于全面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规避市场风险。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助于分散市场风险,提高外贸整体经济效益。我们在加强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发,逐步形成市场多元化的贸易格局,保证对外贸易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分散国际市场风险。

(三)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

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是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代国际贸易竞争的制高点。如前所述,我国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发展的滞后状况是我国贸易安全的一个潜在威胁。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和知识贸易的发展。我们应当抓住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机遇,将发展服务贸易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升级结合起来,提升我国在世界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在知识贸易方面,我们要加快引进一批特种、大型、高技术、新工艺装备与产品,加强对知识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实行知识引进增长的集约化,提高知识引进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国主要战略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出口主导产业。与此同时,我们要注重以自身研究与开发为基础的技术出口。我国相当多的工业化技术可以适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层次的需求,进一步挖掘这方面的潜力,就可以在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应以技术出口带动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的出口,以技术出口促进技术开发、技术进步,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我国贸易安全的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目前,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国际经济组织,而经济组织的规则大多是由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主要是维护发达国家的既得利益,它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体现。中国要维护自身的贸易利益和贸易安全,就必须积极地参加国际经济组织,在充分遵循国际规则和双边、多边协定的基础上,更多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保持充分的话语权。作为WTO成员,我国应积极参与正在进行的WTO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订和修改,利用有效的多边贸易规则约束和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争取更大的主动,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经贸利益,保证中国贸易安全。同时,重塑和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发展,推动国际金融秩序不断朝着公平、公正、有序的方向发展,不仅仅是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良方,也是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维护我国贸易安全的长远策略。

(五)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参加任何区域一体化的国家在开展国际贸易时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对我国来说,如果继续游离于区域经济合作之外,必然会受到歧视,从而面临着原有市场被区域内成员所挤占,新市场难以开拓的危险。在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受阻,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加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的合作,有助于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因此,惟有通过积极参与以自由贸易区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合作,我国才能有效规避集团内其他成员的歧视,扩大世界市场上我国商品的占有率。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相比,正是由于有了自贸区这一新的经济合作形式,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明显提高,不仅能够促进我国与有关国家的双向贸易,还能减少贸易争端。此外,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必须遵守与国际社会协调、共生共赢的基本原则,仅仅考虑本国发展,不顾左邻右舍的利益,必将陷入孤立境地。我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要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并让国际社会深切感受到务实成果。国际贸易安全的维护离不开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同样也须在合作中求安全,即走“合作安全”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汪素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产业安全问题.国际经贸探索,2005(4).

[2]WTO《2009年世界贸易报告》smc.hunancom.省略/swdy/86752.htm.

[3]高国辉.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与我国应对策略.

sdtex.省略/news_view.asp?newsid=2318.

经济金融安全范文第4篇

一、金融安全的内涵

何为金融安全?我们所了解到的金融安全是一个广泛的定义。简单的讲就是表明货币资金融通安全。如货币流通的安全、与信誉相关的经济业务的安全等。金融安全具体的讲就是指金融体系包含金融资金和金融机构等的安全,以及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安全。它与我们的日常经济活动息息相关,金融安全也将影响到我国的军事、政治的稳定发展。

那么要保证金融安全就是要做到金融市场稳定有序运行、有健全的监管制度以及没有构成较大的金融风险等。在此同时,金融问题也不能影响到我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常运转。

二、我国政府对金融安全的直接影响

我国政府直接影响金融安全的主要方式有:政府的信用、中央银行的控制力、国家对金融运行的控制和国家直接参与监管金融机构等。下面将具体阐述。

(一)政府的信用

我国政府的信用涉及到国债及其他债务、政府对某些企业在一些经营活动中所做出的承诺等。我国政府在发行国债时或是一些地方政府背负其他债务时,若政府长期拖欠,且难以弥补资金的空缺时,容易造成债务大量积累,并产生信用危机。当这一状况发生时,我国金融业将会进入不稳定状态。严重时将会引起金融危机,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因此,政府应采取措施来控制财政防止其达到赤字,以保证我国政府拥有良好的信用度。

(二)中央银行的控制作用

中央银行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央银行对货币币值的控制,中央银行可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从而保证币值的稳定,不会被轻易干扰。若有地方政府对其进行强制调控则是不被允许的。当然,中央银行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情况、金融市场运行状态、国际势态等,经国家许可对货币政策进行适当调控,以满足中国发展国情。

(三)国家对金融运行的控制管理

国家对金融运行的控制管理直接关系到金融业的走向。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金融政策来维护金融行业的秩序,找准金融行业的发展核心,并在发展中认清方向、及时调控,维护金融安全。如果国家政策出现失误,必定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出现,甚至于引起金融危机。因而,国家对金融运行的控制管理将直接影响到金融安全问题。

三、我国政府对金融安全的间接影响

我国政府对金融安全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宏观经济状况和基础制度条件。政府影响宏观经济状况表现在政府提出GDP增长的目标,只有GDP增长了,人均收入也就增加了,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政府也就获得了民众的信赖。但是,我国目前的现状是政府官员通常把握不好经济调控,且经济建设上对预算约束不够科学,导致低水平多次建设的情况较普遍,经济效益不高。因此,这种情况严重威胁了金融安全。然后便是对基础制度条件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一些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企业内部运行制度、与客户间的信用关系、利益平衡关系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企业经济效益和金融行业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我国持续探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改革也会对金融安全有所影响。金融业所承担的国企改革的成本过高也会变为金融安全的隐患。当然,国家政府为此做出担保,有效的抑制了金融业的动荡,不过,国家也应制定一些有效政策对金融业进行改革,以保证其金融安全。

四、我国政府对金融安全的维护

我国政府对金融安全的维护主要体现在国家对金融机构的担保、国家对面临风险的金融机构进行救助以及国家加大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

(一)国家对金融机构实行担保

当前,大多数金融企业都有国家控股,而且国家也会对其提供许多帮助。而且即使企业经营失败了,国家也会承担相当大的一部分责任,保证民众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而且随着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利民,民众对国家政府的信任大大超过了对金融企业的信任。因此,有国家政府对金融机构进行担保,人民群众就会更加放心,从而有效的抑制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二)国家对面临风险的金融机构展开救助

当某些金融机构面临停业风险时,国家会对其采取一些救助措施。例如:国家对其进行注资,补充其资金量,然后采取补救措施以恢复其正常资金运转,或指定一些机构对其进行接管,将其纳为这些机构旗下以保证其能够持续运营等。国家的救助行为及时的避免了临近倒闭的金融机构将会对其他企业产生的一系列的恶劣影响,而且也维护了国家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

(三)国家增大了对金融市场的监察力度

国家对金融业的监察是解决金融行业不稳定问题的关键。实行监察可以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金融业内部问题的发生。相较于国家对其进行担保和救助工作,这一方法更能维护金融安全。因而,国家还需不断的完善国家对金融业的监管制度并加强监管,使金融风险无法乘虚而入。

国家政府对金融安全的维护同样也体现出国家对金融安全的重视,当然,只有在重视中,我国金融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民众才会对国家金融业增加信心,共同抵御金融危机。

经济金融安全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亚投行;国际金融;金融安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希望能够在国际和地区金融事务中获得更多的发言权,借此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产能过剩的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在现有的国际金融组织中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发达国家对金融组织的垄断让发展中国家对自身的发展难以保持积极的心态。因此中国经过多方面的考量,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需要建立一个以新兴国家为决策主体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更好地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服务。在此背景下,中国在2013年10月2日向世界提出了筹措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议。

一、亚投行的概括和运作过程

亚投行全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银行总部设立在中国北京,银行业务范围包括亚州、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银行建立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中国出资额占50%,是亚投行的最大股东。亚投行由57个创始成员国共同建立,该57个成员国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以亚洲国家为主。亚投行的建立主要是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带动下进行的,建立亚投行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推动亚洲经济的发展,带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目前亚投行主要关注的方向是建设完善的交通运输设施、民用居住设施、邮电通讯设施、商用建筑设施等等。亚投行的运作除了为成员国提供贷款之外,也可以根据申请国信用担保的情况来选择是否采用公私合作的方式进行运作。

二、国际金融安全

所谓金融,广义上来说包含了与货币、信用等一切相关的经济活动,金融行业的主要机构一般有银行、证券公司、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等。金融学是一个包含范围十分广泛的学科,其中财务学、会计学、银行学、投资学等学科都属于金融学的范畴。金融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就是金融安全,一个国家的金融是否安全对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广义上来说,国家金融安全意味着国家在面对内外经济风险和冲击时能够使国内的货币流通和信用业务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上,使国内的金融体系不被风险所击垮。所谓的金融安全,不仅仅代表现阶段的金融安全,也同样表示国家对未来的金融发展有较好的预期和积极的心态。因此金融安全的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意义上的金融安全。金融安全的保护工作就是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但是金融风险是固然存在的因素,因此只有当金融风险在不断累积到达一定界限后,才能定义为金融安全问题。金融安全问题从广义上来说包含了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两个方面,一旦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金融危机,最终导致金融安全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货币流通和信用业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国际金融组织的建立虽然有助于世界范围内的货币迅速流通,满足国家建设和投资需要,但是同样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国际金融安全指的是世界范围内的金融环境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固的状态上,使世界范围内的货币流通和信用业务能够正常运作。储备货币是指一个国家所持有的可以直接用于国际支付的通用货币资金。非储备货币的国家在进行国际金融形势的分析时,一方面过度依赖储备货币的发行国,另一方面又对国内的货币储备状态产生担忧情绪,加上国际范围内频繁变动的汇率,这就使他们对未来的金融环境产生了担忧,从而对未来金融安全问题持有怀疑态度。20世纪中后期,频繁爆发的债务危机给国际金融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不利于国际金融环境的健康发展,给世界范围内的国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金融损失,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国家内部的金融安全,使国家从容应对金融风险,才有利于维持整个国际社会的金融环境稳定。

三、亚投行对国际金融安全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自1976年建立了牙买加货币体系,国际金融体系在此基础上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国际金融体系不推行固定的汇率,而是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使各国汇率在合理地范围内自由的涨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市场调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金融市场交易的自由性,但是同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过于自由的市场环境使国家之间的汇率变动更加频繁,由此直接造成的影响就是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货币危机。而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倒闭,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无法再用美金直接兑换黄金储备,而西方国家进行货币流通时主要依靠大量发行的债权和纸币,这就大大降低了硬通货的比例,给国际金融带来了更大的风险,这些问题的共同积累作用下,2008年爆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金融危机,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害,由此敲响了国际金融安全问题的警钟。(二)亚投行的建立对国际金融安全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其他国家进行,每个国家的经济、货币流通和信用业务都在相互影响和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而目前以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金融体系仍然存在着弊端,全球经济的复苏举步维艰。目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亚洲大陆同样面临着经济发展的瓶颈,除此之外,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落后水平,不利于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的暴露对国际金融的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长期以往势必对国际金融安全造成更大的危害。而亚投行的建立打破了这种疲态发展的状态,亚投行以亚洲发展中国家为主导,使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环境发生了变化,有利于平衡全球的金融格局,从而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金融活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打破西方垄断的局面,也降低了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给全球经济带来风险的可能性,从而更好地维持国际金融环境的稳定。(三)亚投行完成了对国际金融体系的补充。建立亚投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亚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完善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亚投行帮助这些国家更快、更好地筹措资金。从亚投行的运行方式来看,亚投行的57个创始国包括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整个机构的运行公开透明,没有区域歧视和国家歧视,也不存在一国或多国垄断权力的问题,这与长期以来西方主导的金融体系在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打击和压迫问题上截然不同。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打压,导致国际金融机构的话语权和威信力不断下降,在发生重大金融安全问题时难以采取有效地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在面对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时,亚投行的开放性举措也有利各国进行共同协商,积极寻找承担风险、解决危机的方法。(四)亚投行有助于维持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发展中面临的一项核心问题就是国家储备货币的问题。由于自身发展不够完善,在面对国际金融风险和危机时,这些国家和地区难以施行有效的应对措施,外来的金融风险和危机极易破坏其国家内部的金融结构。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推行了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就使得大量的廉价资本进入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市场中,这样不利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转型,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为世界货币储备提供了一项新的选择。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世界外汇储备市场的多样性更加丰富,打破了原先发达国家四大储备货币对货币市场的垄断,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选择,有助于增强他们的金融安全,从而为消除金融霸权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越来越多,他们迫切需要在国际金融社会中获得话语权,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遗留问题使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仍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中,在这种背景下,亚投行的建立符合国际社会对于维持国际金融安全的要求。亚投行的建立有助于维护国际金融安全,它既不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形成对抗格局,也不破坏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而是与之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从而有效地控制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外汇市场的多样性发展,帮助提升发展中国家对抗金融风险的能力,从而推动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冰.论亚投行的创立与对世界金融秩序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6

[2]漆彤.论亚投行对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完善[J].法学杂志,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