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铁运营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引 言: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分析地铁运营事故的影响因素,制定预防事故相关对策以及突发事故后的救援措施,对于改善地铁运营的安全现状,预防事故和降低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地铁运营的特点
城市地铁运营存在着以下特点:
(1) 行驶速度快。地铁运行时的最高时速可达80 公里,平均行车时速为36 公里。
(2) 对运营路线和运行时间的掌控准确。城市地面交通工具容易受到路面交通情况或天气的影响,在运营路线和运行时间上不好把握,但地铁却不受这些客观因素的干扰。
(3) 行驶安全系数高。地铁采用安全自动控制系统来操作,严格保证地铁行车间隔。地铁供电采用双电源,停电可能性甚微。地铁同样重视防火措施,设有足够的灭火设施设备,各车站均安装有闭路监控系统,以便随时了解车站的情况。
(4) 行人获得的舒适度高,出行便利。地铁载客量较大,列车内的环境舒适,车站美观明亮环境洁净,设施设备现代化。由于采用自动售检票系统,适应大量乘客使用地铁。地铁各处均设有明确的导向标志,使乘客搭乘地铁非常方便、简易。
2 地铁运营事故分析
造成地铁运营事故的因素很多,当然同路面交通相比,也存在着很多的共性问题。大致上能够引发地铁运营事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
2.1 人为因素造成地铁运营事故
(1) 高峰拥挤
地铁相对于其他出行方式更加的快速、舒适和便捷。因此选择地铁的乘客量就很大,容易在上下车时产生碰撞拥挤现象,特别是上、下班的客流高峰期,拥挤现象较为严重,容易造成踩踏致死或掉入轨道等安全隐患。
(2) 人员的好奇跳入或不慎落入轨道
地铁建成后,很多乘客安全意识淡薄不顾站台的安全提示,为了寻求刺激而跳入地铁铁轨,而高速运行的地铁很难迅速的制动刹车导致惨剧的发生。还有的是因为站台的安全提示标志不明显不慎落入轨道,造成地铁运行被延误,影响全线的正常运营。
(3) 工作人员处理不当
地铁的工作人员在整个地铁运行中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警觉性,一旦有安全隐患的存在要及时的发现和排除,避免更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
2.2地铁设备因素
(1) 地铁列车因素
列车由于驾驶不当或者车速过快会造成列车相撞和列车出轨的事故的发生,这样的事故会严重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营。
(2) 列车轨道因素
列车轨道因素对地铁运营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①地铁轨道在验收阶段没有把好关,造成了轨道质量存在缺陷,没有达到相关的质量要求。②在地铁运营中没有对列车轨道进行应有的维修,甚至成年累月地不对轨道进行维护和修缮,致使轨道发生裂缝或者折断的现象发生,从而导致了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
(3) 站台和列车供电因素
地铁牵引变电站开关跳闸或者列车的蓄电池用电过量,都会造成列车无法正常的启动,从而引起突发的运营事故,造成乘客滞留被困,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事故。
(4) 地铁控制信号因素
由于地铁信号控制系统突发故障导致列车停运的事故也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地铁的正常运营。
2.3 社会灾害因素造成运营事故
路面交通多受大风、雨雪、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作为封闭性较强的地铁运输方式在其运行中主要受毒气、火灾和爆炸等社会灾害的影响。地铁站人员密集,难以迅速的疏散一旦受到如此剧烈的影响,人身财产安全必将受到重大损失。近年来 ,该类社会性灾害事故的多次上演,都扰乱了社会秩序,给整个社会造成了深重的影响。
3 地铁运营事故的预防策略
3.1要加强对地铁工作人员和乘客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在对乘客在运营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教育方面进行加强的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 在对人们乘坐地铁安全意识教育方面,地铁运营单位或相关的政府机构及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2) 另外,要通过报纸、网络等传统媒体或电子媒介的作用进行乘坐地铁安全知识方面的普及,从而达到不断增强乘客自身的素质,使乘客能够掌握地铁相关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严格遵守地铁运营中的相关规章制度,(3) 最后,还要普及因人为因素对地铁运营产生巨大损失和伤亡的恶劣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蓄意破坏地铁运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在针对地铁工作人员的培训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在地铁运营相关法制、技术和安全教育等方面在加大对地铁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同时也要对人员的职业道德、个人操守和技术能力进行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杜绝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职、疏忽大意以及技能差等引起的地铁事故。(2) 确保每个地铁工作人员都能牢记安全准则,在工作中做到细心,严禁麻痹大意,对任何事情都要持认真负责的态度,还要注意时刻保持头脑的谨慎和清醒。(3) 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培训计划。从各种渠道多收集一些地铁特殊故障处理的资料,作为乘务人员培训的必修课。
3.2使用先进的设备和检测措施
列车安全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列车的设备,保证做到每一辆列车都有符合要求的阻燃材料,车厢中需要安装自动报警设备以及自动淋水灭火装置,还要安装屏蔽门系统,以防乘客跌落车厢。建立完善的检测设备,使快速检测到安全隐患。建立完整的监控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可以对全线的车站、变电所、通信信号楼实行全面的监控,以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
3.3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根据以往救援经验,可以针对火灾、冲突、车辆脱轨、停电、设备故障、爆炸等紧急情况建立健全紧急预案体系,制定完备的救援措施。同时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学习、组织大规模演练,演练的方式可以分为培训式、桌面式、突发式这三种,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改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作战的能力,让员工更加熟悉地铁安全预防环节,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通过演练检验规章、设备和预案,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增强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3.4制定全面的安全管理规划
目前,地铁建设的遗留风险威胁着我国地铁的运营安全,地铁在规划和设计方面还存在很多方面不足,因此还存在一些隐患。特别是现在我国还没有地铁建设统一的施工及验收标准,在新技术发展中表现出滞后性。地铁运营系统比较复杂,其安全影响因素很多,就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人的安全管理,另一个是对运营组织的安全管理,还有就是对基础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加强各方面的安全管理,才能使地铁安全稳定的运营。
4 结束语
综上,地铁是地下的交通命脉,是整个公共交通中重要的一员,地铁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要有较强地铁运营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及时的预防警戒,及时的采取措施,保障人身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韩利民.地铁运营安全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0).
关键词:新建地铁;运营;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全国已有42座城市获国务院批准修建地铁,轨道交通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导致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新修建地铁的城市,必须要成立大型企业组织,负责地铁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如何做好新建地铁运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运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地铁运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其本质是对企业人的管理,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的一系列活动来完成。
一、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包括根据组织架构设计、岗位定岗定编,制定人员招聘到岗计划,以及制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应达到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水平目标。
针对企业不同层次人才、其素质能力要求的不同,人员招聘可划分为骨干型人才招聘与基础型人才招聘:对于骨干型人才招聘,通常是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引进其他地铁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工程师以及有经验的生产技能人才;对于基础型人才招聘,通常是通过学校招聘和订单班、委培班等方式,招收零工作经验的生产技能人才。
骨干型人才的招聘到岗计划要与运营企业的管理要求相结合。企业成立之初,为了使运营企业尽快运作起来,首先要解决高层管理人才需求,其次是中层管理人才需求,再次是技术人才、工程师需求。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才要在开通前2.5年到岗,中层管理人才要在开通前2年到岗,技术人才、工程师要在开通前1.5年到岗。
要重点关注骨干型人才社会招聘,务必做到到岗计划系统、合理。企业不但要关注各生产部门骨干人才到岗计,更要重点关注关键职能部门的骨干人才到岗情况。要优先考虑人力资源部门、安全技术部门,因为只有把人力资源部门作为运营“管人”的总切入点,把安全技术部门作为运营“管事”的总切入点,才能由上而下、捋顺运营管理全局。如果仅仅优先考虑生产部门、在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不配备安全技术部门人员,短期来看确实能够做好运营筹备阶段各项具体的工作任务。但是从长远来看,使生产部门养成了自主管理、不能监督的习惯,不利于运营企业组织的整体系统管理。
二、组织管理
运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按照已经制定的人员招聘到岗计划,实施招聘工作。人员到岗后,各用人部门负责做好接收管理。根据前面计划管理的内容,企业组织有其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达到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水平目标。为了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水平,在运营筹备阶段、企业不只是要组织做好人员招聘到岗,还要组织做好骨干型人才培养、基础型人才培训工作。
(一)骨干型人才培养――地铁运营筹备阶段的要项工作之一
由于地铁运营人才紧缺,新线运营筹备阶段,社会招聘的骨干人才经常是提升了一个岗位级别。因此他们对新岗位的能力有所欠缺,需要上级进行培养。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企业一定要建立上级培养下级的培训机制,做到每一位人才都能明确自身岗位能力需求、能力提升计划。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还要进行阶段性评估及成果总结。
(二)基础型人才培训――夯实地铁运营人才队伍的根基
基础型人才从“不会干”到“会干”,必须要以专业理论知识、实操技能为基础,并通过运营实践积累,才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完全胜任本职岗位工作。
对基础型人才培训,可分为5个阶段进行:岗位认知培训、理论培训、实操培训、实操强化培训、实战积累培训,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其中实操强化培训就是通过重复的实践操作,强化操作行为、进而具备熟练操作的实操技能。而要使员工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必须要在员工具备熟练的实操技能基础上,通过创造严格的管理环境,使员工在试运行或试运营时期,经过一个阶段、真刀真枪的实战积累而实现。
总而言之,只有通过系统的、科学的培训组织,才能够使基础型人才从“零经验”快速成长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才能够夯实地铁运营人才队伍的根基。
三、领导管理
运营筹备阶段,地铁运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整个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都要当好“领导”、做好对下级的引领和指导工作,做好团队建设。企业内各级团队建设都做好了,整个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才能获得成功。
(一)领导团队时要做到引领、指导团队成员
重点工作、困难工作,领导冲在前面、引领团队成员;当团队成员完成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及时予以协调或指导。如果员工因为非工作态度、主观原因造成工作任务没有按要求完成,应该帮助指导员工分析原因及改进措施,进而帮助员工不断成长,最终才能使整个团队不断进步。
(二)把骨干型人才磨合管理作为运营筹备阶段管理的要项工作
社会招聘的骨干人才往往来自各个城市地铁、乃至各行各业。由于各个骨干人才的工作经验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必须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做到岗位与岗位之间配合默契、部门与部门之间配合默契。因此企业要特别注意不但要建立各级组织内部沟通机制(如定期例会制度),还要建立跨组织岗位之间、组织之间的外部沟通机制。通过既有“纵向磨合”、也有“横向磨合”的方式,能够以最快的时间磨合各级管理人才、工程师以及生产技能人才。
(三)领导团队时要针对团队成员的不同特点,用人所长
运营筹备阶段,中层及基层管理人才一定要注意深入分析团队成员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团队每一位成员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安排不同的岗位。以地铁运营一线生产车间工程师为例:协调、沟通能力强的适合负责模块工作,技术能力突出的适合负责专业技术工作。团队每一位成员尽量用人所长,使每一位成员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有利于确保整个团队的绩效。
四、控制管理
新建地铁运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过程中,与计划、目标出现偏差,或者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矛盾时,需要及时进行响应控制。
1.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能做到由上而下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全局,一定要形成企业统一的岗位管理体系,人员晋升、奖惩制度以及人员培训、培养管理办法。其中系统的岗位管理体系是基础,它要最终形成岗位说明书与岗位评价结果,明确岗位目标,上、下级关系,工作职责,工作任务,考核标准,任职资格,权利与责任等等。
2. 新建地铁运营企业要用好绩效考核管理手段。虽然新建地铁运营企业成立初期就用绩效考核手段,不利于凝聚人心、团队建设。但是绩效考核手段用好了,更有利于迅速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业务技能。
为做好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要注意明确绩效考核管理的原则:绩效考核管理是提升员工及组织工作绩效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不能为了考核而考核。绩效考核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围绕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企业、上级、下级的共同进步。在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直接上级对员工的沟通与辅导以及绩效反馈中给员工提出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对于员工认识目标,提高执行力非常重要。
为做好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还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岗位采用不同的考核手段。对于管理层,个人绩效可直接与组织绩效挂钩,绩效考核要侧重于目私峁考核、且考核周期要相对长一些(例如可按季度考核)。对于生产一线员工,个人绩效要侧重于生产过程行为考核,考核周期要相对短一些(例如可按月度考核)。
五、总结
为了做好新建地铁运营人才队伍建设,而不仅仅是把各岗位招满,必须要加强对人的管理。为做好新建地铁运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 骨干型人才招聘到岗计划要与运营企业的管理要求相结合。
2. 做好骨干型人才培养,以及基础型人才培训工作。基础型人才的培训组织要做到系统、科学,可按5个阶段进行:岗位认知培训、理论培训、实操培训、实操强化培训、实战积累培训。
3. 加强团队建设,把骨干型人才磨合管理作为运营筹备阶段管理的要项工作。
4. 要做好岗位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何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筹备与组织[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胡文伟.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3]刘晓欢.企业管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昆明铁路机械学校 云南 昆明 650208)
摘要:围绕打造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人才培养需要的培训平台,以昆明铁路机械学校与地铁公司共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案例,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从总体设计、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同时对共建过程中校企双方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校企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作者简介:段渝波(1970—),男,硕士,昆明铁路机械学校高级讲师,昆明市首席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工程、教学管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
2012年是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元年,本文在对天津地铁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天津地铁的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网络化运营;安全形势;安全管理措施
Abstract:
2012 was the first year tianjin metro network operation, this paper in tianjin metro security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sis,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tianjin metro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Keywords: network operation; Security situation;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天津地铁2、3、9号线开通的临近,天津地铁迈入了网络化发展的时代,如何保障网络化运营的环境下运营的安全问题是运营公司急需高度重视的课题,构建运营安全体系、提高运营安全水平,对促进轨道交通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天津地铁安全形势
天津地铁1号线自2006年6月开通以来,已安全运营6年,天津地铁始终秉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安全管理以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制定隐患排查相关政策、预防事故相关措施等,从管理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般而言,地铁事故包括火灾、爆炸、车辆及线路事故、通信及信号故障等,天津地铁1号线2006年至2012年发生事故的分类统计表明,一般性事故和险性事故多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比如乘客未遵守安全乘车规则,工作人员职责疏忽。人员因素是导致地铁事故的主要原因,比如多次出现列车冒进信号事件,以及错开车门事件。车辆因素也是引起地铁事故的一大因素,比如列车出轨事件、列车在站台故障影响运营秩序事件。
随着2、3、9号线的开通,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时代的到来,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是地铁运营公司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 安全管理理念
天津地铁的的安全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落实责任;夯实基础,持续改进;恪守承诺,遵章守法。”网络化运营的大环境下,运营公司始终坚持秉着此安全方针,深入贯彻安全意识,强抓“安全”这条生命线,以健全的安全管理措施保安全运营。
三、 安全管理措施
1、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岗安全职责
统计表明,几乎每一起事故都摆脱不了“人”的因素,即与地铁员工的失职有关,因此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员工的安全意识能很好的体现出运营的服务的品质,天津地铁对新入司的员工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部门级、站室级),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以促进员工安全行为的养成,用安全思想引导安全行为,让安全教育为安全运营护航。同时重点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并层层落实岗位责任,明确各岗人员应该履行的安全职责。
2、加强业务培训,以技术保安全
运营公司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培训考核体系,针对一线员工的业务制定各种培训、重温、考核计划,笔试与实操相结合,及时跟踪员工业务能力,保证上岗人员业务人人过关,从而大大减少了业务问题引发的事故。
3、规范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规范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现地铁运营安全的基础,目前天津地铁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灾害应急处理制度、地铁设施设备日常安全维护制度、较完善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同时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检查,比如月检查、季度检查、自查、互查等方式,有效保障安全的运营。
4、严格贯彻执行各种轨道交通安全制度
我国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没有独立的系统的安全标准。目前国内轨道交通技术安全方面的标准分散在各个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中,如针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有《地铁运营安全评价》(GB/T 50438-2007),借鉴了国外的标准的有《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GB/T 21562-2008),以及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GA∕T579-2005),天津市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天津市轨道交通管理规定》《天津市处置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公司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依法作业,从而从法律制度上保证了运营的安全。
四、 结语
在轨道交通蓬勃发展的今天,地铁作为为大众服务的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便捷、准时、安全高效的优势,在城市交通中越来越受重视,地铁的发展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对于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年是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元年,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实践的进行了总结,同时,运营公司应着重做好地铁的安全管理工作,使地铁的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为广大人民享受地铁的便利与快捷打好安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志刚,谭复兴.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6)
关键词:地铁;行车调度工作;初探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地铁行车调度是一项复杂且多变的过程,列车能否平稳运行不仅要求行车调度指挥人员有严格的业务技能要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是每一位地铁行车调度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要加强在地铁行车调度方面的建设力度,规范操作流程,完善安全体系,规避行车风险等等,全面提升地铁运行的安全指数和服务水平。
1 地铁行车调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进一步压缩,地铁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由于地铁行车涉及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安全,如果运行失当,将会给整个城市和城市居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地铁建设和地铁运行安全受到社会各界和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地铁行车调度作为地铁运行的神经中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地铁行车调度体系不健全
“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地铁行车调度体系不健全是地铁行车调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地铁行车调度的重要原则就是“安全、快速、全面、服务”。所有地铁行车调度从业人员对该原则都非常清楚,但是,如何在地铁行车调度的实践中落实这一原则缺乏详细的操作流程,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从而成为制约地铁行车调度健康发展的瓶颈,整个地铁行车调度工作可能因为缺乏相互沟通和协调而处于无序状态。
1.2 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是地铁行车调度中存在的第二问题。由于我国地铁行车调度工作起步较晚,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较快从而引起地铁行车调度高素质人员的严重缺乏。在人员培训方面,规范、科学的地铁行车调度从业人员培训机制的缺失造成了人才的断档和断层。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技术层面上的缺陷,又有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因此,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地铁行车调度的需要,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匮乏,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1.3 地铁行车设备自动化程度不能充分满足运营需求
地铁行车调度自动化程度不能充分满足运营需求是地铁行车调度中存在的第三问题。目前的地铁行车设备很多情况下需要行车调度人工介入进行操作,这就增加了出错的可能性。在故障发生时,行车设备不能根据情况提醒行车调度,例如:列车因故障停车超过一定时间设备不能发出报警声和提示持续停车时间、行车设备不能储存和调取故障处理规章等。
2 解决地铁行车调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统一的“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地铁行车调度体系
建立健全统一的“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地铁行车调度体系是实现地铁行车调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建立健全地铁行车调度安全生产体系,全面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安全操作流程进行行车调度;其次,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制定出应急预案,并经常进行演练,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及时把握关键时间段、关键节点,做到报告快、处置快。第三,建立健全地铁行车调度全面控制体系,及时掌握影响地铁行车调度的方方面面因素,这个体系不仅要对安全运营、故障排除、突发事件的处置做到处理得当,而且要以全局观统领地铁行车调度的全局,充分考虑到乘客、基础设施、周边环境、社会效应等可能影响到地铁行车调度的各种因素。第四,建立健全规范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服务流程,做好对乘客全方位的服务。
2.2 加强对地铁行车调度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地铁行车调度的整体水平
加强对地铁行车调度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地铁行车调度的整体水平是实现地铁行车调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人才保障。地铁行车调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具有复杂性、随机性的特点,处置是否得当,措施是否合理,调度是否科学,对地铁行车调度人员都是严峻的考验。因此,不仅要求地铁行车调度人员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成熟的处置经验,而且还要具备相关的科学知识。只有重点抓好这些方面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地铁行车调度现代化的需要。
2.3 集中精力进行地铁行车调度自动化研发,建立地铁行车调度智能平台
集中精力进行地铁行车调度自动化研发,建立地铁行车调度智能平台是实现地铁行车调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技术保障。列车在区间临时停车,列车增加或减少停站时间并减速运行,列车加速运行或能提前设定指定站越站,列车小交路运行,列车站前折返,始发站推迟发车或提前发车等实现智能化,减少行车调度人员人工介入机率;列车因故迫停(扣车除外)超过一定时间,系统应能发出报警声直至行车调度确认为止,并继续增加计时,直至列车动车停止计时,这样有利于调度更好地掌握线上列车情况,更好的进行故障处理;行车调度设备上应能添加故障处理规章,并能随时调用,通过提升行车设备的智能化确保地铁行车的安全、可靠运行。
2.4 加强地铁行车调度的自动化管理
建立地铁行车调度智能平台是实现地铁行车调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技术保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铁行车调度设备自动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其研发力度,使其在警报、列车站前折返等等环节方面实现全面智能化,以减少因人工介入造成的意外发生,通过全面实现地铁行车调度的自动化不仅能够全面掌握线路上列车运行状况,还能够对中途发生事件做出及时的提醒和纠错,这样大大提高了其可靠性和智能性,也能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3 结束语
地铁行车调度是整个地铁运行的神经中枢,负责整个地铁行车的安全运营工作。地铁行车调度通过既有的行车调度设备将全线车站、电客车司机及各部门生产调度有效的调动起来,共同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营。整个地铁运营系统的通信联络、信息收发、行车组织的调度指挥、地铁运营管理是地铁行车调度的中心工作。为地铁乘客提供优质、舒心的运营服务,确保地铁行车安全、列车准点运行是地铁行车调度的中心义务。可见,地铁行车调度在维护城市交通安全、顺畅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地铁行车调度发展时间短、人员素质不高、行车设备稳定性和智能化程度不高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地铁行车调度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科学、规范地进行地铁行车调度,正视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有利于合理、充分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利于地铁行车调度的运行管理,有利于不断提高地铁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制定科学规范的、技术先进的地铁行车调度方案提供条件,为地铁行车的安全、准时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状况日益恶化,地铁建设需求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下,加强地铁行车调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洁,方卫宁,张.地铁行车调度系统人误影响因素识别及评定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08).
[2] 魏新平,雷珍国.铁路行车调度系统人员可靠性分析[J].铁道运营技术,2009,(04).
[3] 李华灿.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理原则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