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普查工作方案

心理普查工作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普查工作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普查工作方案

心理普查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一、白蚁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白蚁具有喜湿性、隐蔽性、扩张性、迁移性、重复入侵性等特点。广西南方常年潮湿多雨,比较适宜白蚁繁衍生长,而水库堤坝一般种有植被,容易滋生白蚁,蚁患危害比较严重。白蚁常年隐居地下,如果在水库堤坝内修筑巢穴、修筑蚁道,很不容易被发现。而且白蚁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和扩张能力,要是不及时治理、任其建巢穿道,将可能出现坝体被整体腐蚀的情况。一旦汛期到来,雨量增加、水位上升,水流大量渗透到蚁道内,导致蚁道不断变宽变大,最终会造成堤坝滑坡、塌方甚至垮坝,严重威胁到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一旦防治的药物过了药效期,白蚁还会卷土重来,这就决定了白蚁防治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由此可见,坚持对水库堤坝白蚁进行防治,是水库堤坝安全运行、发挥水库防汛抗旱职能、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白蚁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部分管理人员思想麻痹。有的水库堤坝多年来没有发现白蚁,或者蚁患因及时治理未造成事故,使一些堤坝管理人员对白蚁的活动规律以及蚁患的隐蔽性、危害性、重复性认识不足,从而在思想上放松了警惕性,工作中也有所懈怠,以为发现后只要及时治理就行;有的甚至会片面认为白蚁都多年不见踪迹了根本不足为患。

2、有的管理单位没有制定白蚁防治工作方案,或者有章不遵、有章难遵。有些水管单位对白蚁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白蚁防治列入日常工作日程,不编制工作方案,对于怎样防治白蚁无章可循;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工作方案,但只是挂在墙上、停在口上,有章不遵、敷衍了事,比如:例行巡查时只停留在表面,认为只要地表没有白蚁就万事大吉;对白蚁进行治理时以为清理蚁山、投放蚁药赶走白蚁就行了,全然不顾白蚁的活动规律;有些工作章程的制定只不过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随手就拿来别人的工作方案,全盘照抄、生搬硬套,根本未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科学编制,使得方案没有针对性、指导性、战略性意义,工作开展起来难免困难重重、处处碰壁,工作效率低下不说,甚至误导方向、延误战机,导致蚁患重大难以收拾。

3、治蚁人才缺乏,业务培训不足。白蚁防治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顺利开展。有的单位没有设置白蚁防治专员、岗位,出于各种因素也没有重视开展相关业务培训。不少堤坝管理人员在开展白蚁防治前,都不清楚什么是白蚁,不了解其成长环境和活动规律等基础常识。多数管理人员属于“兼职”、临时上阵,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白蚁日常巡查、治理活动多是盲目、被动的,有的管理人员甚至简单地认为灭蚁就是挖掉蚁巢、投药驱赶,这些严重影响着白蚁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4、只关注坝体蚁情,忽略周边区域的防治工作。土质堤坝多是依山筑造而成,堤坝两侧山坡区域杂草丛生、天阴潮湿,能够为白蚁活动提供比较适宜的生存环境。而白蚁会根据生存和活动的需要迁移他处开辟新的领地,倘若两侧活动、生长的白蚁迁移到堤坝内活动,就能危及堤坝的安全。多数管理单位能够定期修剪绿地和清除堤坝杂物,但很少清理堤坝两边的杂物。有的管理人员开展白蚁活动普查工作时,往往只对堤坝处进行巡查,对白蚁进行灭杀也只是处理堤坝内的区域。等到堤坝两侧的白蚁迁移到堤坝再治理,不仅造成工作重复、单位治理成本提高,而且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影响了整体工作的有序性。

5、重治轻防,只注重治理,预防意识淡薄。有的堤坝管理人员认为,只要及时发现白蚁、迅速采取措施灭杀,就不会造成灾难性事故。但是因白蚁踪迹不易被察觉,可能发现时已经太迟,失去了灭杀的有利时机,到时可能难以弥补、产生不良的后果。

三、加强白蚁防治效果的几点意见

1、强化安全意思,思想上提高防治白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加强宣传、定期召开动员大会等方式,增强大家的忧患意识,全面提高单位领导和堤坝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形成全员重视的思想氛围。作为单位领导,要肩负起统帅和指挥的作用,不仅自身觉悟要高,还要加强监督指导,重视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时刻关注职工的思想状态,去除各种侥幸心理,确保白蚁防治工作常抓不懈。

2、制定行之有效的白蚁防治方案。一是完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度,贯彻到单位领导和堤坝管理人员的目标责任中。二是针对当地情况制定具体的防治工作方案,不仅包括如何预防、杀灭白蚁,还应对如何日常巡查、常规普查步骤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到各个阶段中,年末还要进行必要的总结计划。需要强调的是,工作方案应该按照一年一定的原则,不能简单复制,要及时跟进形势的变化,确保与时俱进、科学有效。

3、重视引进白蚁防治专业人才,加强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最终的目标是切实提高本单位堤坝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工作队伍,随时把握堤坝蚁情并及时自行治理,避免白蚁泛滥带来灾害或把损失的程度降到最低。白蚁防治涉及到预防、巡查、治理等多个环节,必须加强相关的专业培训。首先,单位应在内部开展培训班,系统学习白蚁认知、预防等基本常识,提高堤坝管理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其次,根据不同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使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加全面;再次,注重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安排工作经费,聘请专家开展实地培训,增强实际操作技能。

4、加强对堤坝周边区域的白蚁防治工作。除了在堤坝处修整植被、清理垃圾,还要定期清理附近堆放的柴草、枯烂叶和白蚁喜食物等杂物,减少适宜白蚁生存、活动的场所。日常巡查时,对堤坝及坝两头的区域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做到不留余漏。查杀堤坝白蚁时,需要检查白蚁是否蔓延到坝址附近,如有发现也要进行杀灭。

5、提高预防意识,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白蚁治理较预防工作而言难度更大、花费更多,提前做好了预防措施,就可以省去治理的环节或者大大降低治理的难度,减轻了单位日常管理的压力。对堤坝加强日常巡查密度、及时清理坝区及周边区域的垃圾等,都是预防白蚁滋生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帅移海,蔡新辉. 土坝白蚁来源及防治对策[J]. 水电能源科学. 2009(06).

心理普查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一、认真筹备,做好迎新准备工作

1、学校迎新工作协调会后,研究生管理处起草了《2009年研究生迎新工作安排》和《2009年各单位办理研究生新生入学手续时间安排表》,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研究生迎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做好2009年迎新准备工作,成立迎新工作小组,设立新生接待站。8月28日下午研究生管理处到部分单位进行了迎新工作检查。

2、为做好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工作,提前对新生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整理。

3、研究生管理处还为每位新生编制印刷了非常实用的研究生手册》,内容包括有关研究生管理方面的工作问答、服务指南以及校内有关研究生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

4、为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确保2009年迎新工作顺利进行,8月27日研究生管理处利用群发邮件通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迎新点备好体温计,对所有报到新生测量体温,对体温异常新生按《**学生返校、新生入学期间甲型H1N1流感预防与控制工作方案》要求办理。

5、为配合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加强研究生学风道德规范教育,学位办公室为每位新生编制了《**研究生学风教育宣传手册》。

6、为确保2009级新生正常开课,研究生培养处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

二、督促检查、信息畅通,确保迎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迎新期间,研究生管理处安排工作人员分别到各校区进行迎新检查,设立了值班电话,安排专人值班,通过牡丹园BBS“研管处在线”、值班电话及时解答新生提出的问题,汇总新生报到情况。

三、踏实工作,不断创新。

1、今年的迎新工作,研究生管理处利用牡丹园BBS校务专区“研管处在线”栏目及时解答新生关心的热点问题;

2、新增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工作;

3、在入学教育阶段突出强调了“校情、校史及院(所)情、院(所)史教育”以及“重点突出考风考纪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4、为加强考风考纪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研究生管理处和学位办公室早在上半年就开始着手进行《**研究生手册》和《**研究生学风教育宣传手册》的编制工作,两个手册通过工作问答、服务指南、典型案例及相关规章制度等内容,体现了手册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心理普查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蛇年春节刚过,昌平局队正式出台《“激励青年骨干,展示职场作为”工作方案》,从加强学习培训、加强业务交流、丰富文体活动、建立培养机制四个方面,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以激励青年人更好地展示统计作为。4月24日,根据局党组的安排,局队团支部发出通知:将召开统计青年座谈会,邀请35岁以下青年参加;将举办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以提高青年人的自身素质和团队协作意识。一场洋溢着热情、散发着生机、碰撞着智慧的青年聚会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软硬实力汇聚统计“正能量”

5月3日,“扬青春风采,展统计作为”“五四”主题团日活动在昌平局队正式开锣!

本次活动包括两个部分:上午召开统计青年座谈会,下午进行素质拓展训练。目的就是为了倾听青年声音,激励青年向上,激发青年热情,提高青年素质。

上午9时,昌平局队五层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3位局队领导和43位青年人齐聚一堂。虽然座谈会只有半天的时间,每个人的发言也只有3分钟,但大家围绕“立足本职工作,展示统计作为”这一主题畅所欲言,气氛好不热烈。

加强学习,勇于创新,提升“软实力”。座谈中,“学习”、“创新”这两个词汇频繁出现。说到“学习”,普查科娄蕾以自身为例:“我比较擅长数据处理,但是对专业审核和其他方面的业务了解得不多,所以以后要加强专业学习。”“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多面手’,不仅要学习统计业务,提高专业技能,还要学习经济、会计、写作等各方面的知识,扩展知识面;既要积极参加局队组织的统一学习,还要有针对性地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向复合型人才努力”,综合科关丽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谈到“创新”,商贸科邢洋提出,“我们可以利用新平台的功能,开发一些库外审核的程序,还可以制作模板查询软件,提高统计所的审核效率和质量。”“今年我们想整合其他专业的指标数据,出一些综合类的统计产品,而不仅仅局限在能源专业”,能源科负责人徐爽如是表达。

搭建平台,构筑舞台,增强“硬实力”。“建议局队建立一个读书角,购买一些各方面、各领域的图书供大家借阅,既可以丰富大家的知识,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局队可以多搞一些交流和参观,通过与兄弟区县的交流,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参观重点功能区,深入了解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更好地指导工作。”“应该充分发挥青年人的作用,给青年人搭建更多的平台,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青年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建议局队多举办一些文体活动,既能锻炼身体,缓解压力,还可以很好地鼓舞士气,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一个个观点,一条条建议,汇聚成青年发展的“正能量”。

“你们撑起统计的明天”

时针指向11点30分,大家谈兴犹浓,意犹未尽。面对着满屋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局队领导深情寄语,并提出殷切期望。

分管局队青年工作的昌平区统计局副局长朱文杰是一名“80”后。同样作为一名青年人,他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工作中的“三心”:“责任心,就是要端正态度,重视细节,爱岗敬业;进取心,就是要努力学习,不断积累,主动创新;平和心,就是要戒骄戒躁,不攀比,不抱怨”。

国家统计局昌平调查队队长于桂谦,33年前曾担任过的团委书记。他认为,统计青年,要想更好地展示作为,就应该把握几个动作:在本职岗位上展示出过硬的工作技能、优异的工作成果;在团队活动中展示出积极向上的热情、敢于亮剑的精神。他建议青年人,一要加强学习。学校的知识不等于胜任职场应具备的知识,要想适应职场需要,就要不断地学习;二要把握机遇。统计职场有机遇,因为现在的统计事业需要复合型人才,统计方法和制度需要改革创新,社会各界对统计的关注和重视度越来越高,这些都为青年人提供了成长的机遇和发展的空间;三要理解青春。青春既是一个生理时期的概念,更是一个有关人生信仰与人生质量的概念,只要拥有火热的激情、过硬的本领和瞩目的成果,在统计职场上就一定能够青春永驻!

20多年前曾担任过乡镇团委书记,与青年工作结下深厚感情的昌平区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李春玲在讲话中提出了五个问题,期待与大家共同思考:一是机遇与挑战。青年人面对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需要思考;二是能力与素质。青年人只有具备了能力和素质,才能把握住机遇;三是技能与贡献。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青年如何提升技能,提高效率,做出更大的贡献;四是创新与发展。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年轻人接受信息和知识能力强,应该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上多思考;五是有为与有位。年轻人想法很多,但只有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才能提升自己的地位。她还代表局党组向青年人提出“六个要”:要加强学习,提高技能;要勤于思考,开拓思路;要敢于创新,改进工作;要勤于积累,指导实际;要多讲奉献,增加历练;要有股韧劲,坚忍不拔。最后,李春玲深情寄语青年人:“你们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希望,祝你们越来越好,撑起统计的明天!”

“我们是一个团队”

下午,大家来到双龙山拓展基地,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拓展训练包括两部分,“挑战NO.1”和“逃生训练”,主要是为了增强青年人的团队意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挖掘自身潜能,突破自我。

“挑战NO.1”的每项任务虽然看似简单,但任何一个项目单纯依靠个人的力量都难以完成,必须要靠团队的合作。其中的“不倒森林”项目,有一个人动作不同步、不一致,就会导致失败,从头再来;“击鼓颠球”项目,每个人必须力度相近,方能成功;“能量传输”,只有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通过这些项目,大家达成了共识: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个人纵使有再大的能力,若缺乏团队的帮助也会减少成功的机会。“逃生训练”主要是通过开展模拟楼宇逃生——“高空速降”,使每位青年人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战胜困难的毅力。起初,有些同志在心理上有些畏惧,不敢去尝试,但看到一个个队友成功“逃生”,面露喜悦之情时,他们也开始跃跃欲试。最终,在大家的鼓励下,他们成功地实现了自我突破。

心理普查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妇保团队;工作流程;颐康园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135-03

Study on team construction of maternal health care in Yikangyu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YU Xinguo,LI Jing,ZHAO Peng,HU Yaqin

(Management Center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Xixiang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102, China)

[Abstract] For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ty basic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service,Yi Kangyu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Shenzhen city has been chosen as study fields to set up community women health care teamby exploring working responsibility, working process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in aiming to propel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ty basic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service that community women can enjoy convenient and continuous medical care service which can embody public welfare.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omen health team; Working process; Yikangyuan

根据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重大疾病社区防治适宜技术实验性研究项目推广方案》文件要求,为了贯彻宝安区卫生局《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与全科医学研究中心重点专科建设(第二周期)工作方案》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社区健康服务工作的发展步伐,规范社区健康服务内涵管理,提升社区健康服务综合能力和水平,按照均衡发展、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西乡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发展现状,以颐康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单位,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妇保团队建设模式的探讨使之成为全市范围内比较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示范社康中心,从而推动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得到全面落实,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妇保团队是由资深全科医师、有资质的妇幼保健医师、预防保健医师、护士及其起联系作用的社区卫生协理员组成[1],通过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进入社区家庭有针对性地为育龄期妇女及其家属提供健康指导、家庭访视、家庭健康档案建立等各项服务,形成以中心为依托、团队为枢纽、资深全科医生为核心、团队成员为基础、有资质的全科医师为网底的五级网络化社康服务管理,主要负责和管理社区育龄妇女健教宣传、妇科病诊疗、计划生育技术落实和孕产妇的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保健等工作。

1 妇保团队的组建

1.1 成立妇保团队领导小组

为保障妇保团队建设的贯彻落实,对妇保团队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成立了西乡人民医院社区健康服务妇保团队领导小组,由医院主管副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作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妇保团队建设相关政策、措施,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处理工作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方位支持社康中心妇保团队建设的健康发展。

1.2 建立妇保团队

根据社区的实际需求和现状,在颐康园社康中心建立了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工作流程清晰、协调性强的妇保团队。该团队由1名资深的副高级职称的全科医师为队长,1名有资质的妇幼保健医师、1名预防保健医师和2名社区护士及其多名起联系作用的社区卫生协理员组成,这使得妇保团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理念,具备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以及协调、灵活的社区动员能力,为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 妇保团队的工作职责

2.1 服务对象管理

动态掌握辖区育龄妇女情况,建立育龄妇女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分析辖区育龄妇女的健康需求及主要健康问题。

2.2 保健指导

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需求,通过咨询指导、专题活动、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青春期、新婚期、孕期、产褥期及围绝经期的五期保健工作,以及孕前保健、生殖健康、育龄妇女心理健康指导等。

2.3 早孕建卡

对于初步诊断怀孕的12周以内孕妇,进行首次基本情况的保健建卡和记录,并纳入系统管理,指导双向转诊。

2.4 孕期访视

督促及指导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和纳入系统管理,对出现异常情况、高危孕妇及需专项筛查的,应及时转诊。

2.5 产后访视

按《深圳市产后访视工作规范》的规定要求开展产后访视工作(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2.6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开展避孕节育技术指导和服务、避孕药具的发放工作,协助居委会做好育龄妇女查环查孕工作,经许可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2.7 开展社区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双向转诊等工作

协助或参与育龄妇女常见疾病的社区普查普治,针对疾病谱开展社区干预措施。

3 妇保团队的工作流程

妇保团队的工作流程,见图1。

4 妇保团队工作制度

4.1 统计

按社区服务人口配备符合资质的妇保团队医护人员,负责辖区妇女保健服务、孕产妇死亡监测和妇女保健相关信息统计报表工作。

4.2 信息沟通

社区妇保团队每月与街道、社区居委会、辖区派出所进行信息沟通,准确掌握本辖区育龄妇女数、新婚妇女数、孕产妇数、活产数、育龄妇女死亡人数、孕产妇死亡人数等基本工作信息,并及时汇总。

4.3 随访及保健服务

社区妇保团队按照卫生部社区防治适宜技术要求掌握的新婚妇女、孕产妇等信息,在3 d内上门随访,并将随访结果及时反馈给团队医生,由团队医生为其提供保健服务。

4.4 动态追踪和管理

团队医生负责为辖区内孕妇(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在孕12周前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提供或督促社区孕妇接受孕期全程保健服务,并做到动态追踪和管理,掌握妊娠结局。

4.5 筛检

团队医生每次孕检必须进行高危初筛,将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转至上级复筛,对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立即上转,并追踪危重孕妇转诊情况。

4.6 告知

团队医生在孕期保健管理中必须对社区孕妇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高风险告知,动员其接受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7 搜集信息

团队医生每天上午9:00前搜集本辖区出生信息,并会同儿保医生在产妇出院后1周内和28 d分别为其提后访视服务,详细记录访视情况,督促产妇在产后42 d到原分娩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4.8 信息反馈

团队医生在自接到随访信息起3 d内将随访未果的新婚妇女、孕产妇、新生儿信息反馈给上级医院。

4.9 保健知识宣教

在团队医生和团队成员的配合下定期对社区内育龄妇女和孕产妇开展妇女保健知识宣教,普及优生优育、妇女常见病及多发病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

5 妇保团队的协调

5.1 妇保团队协调制度

5.1.1 成立社区健康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根据本社区实际情况确定妇保团队框架结构。

5.1.2 社康中心主任根据本社区及本中心的实际情况初定妇保团队成员及分工,在本中心民主管理小组讨论通过后,上报社管中心及社区健康管理委员会审批。

5.1.3妇保团队组成通过审批后,社康中心主任负责协调妇保团队与中心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妇保团队队长协定每位成员具体分工、主要负责内容、兼职内容,制定工作计划。除团队队长固定外,妇保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定期轮换工作岗位,以适应不同时期育龄妇女的各种需求,体现全科医学以人为本的理念。

5.2 妇保团队协调原则

5.2.1 目标统一。妇保团队是在保障社区妇科诊疗的基础上组建的,目标就是为了通过团队协助更好地完成社区妇科疾病的诊疗和社区妇女卫生保健这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5.2.2 团结合作。妇保团队由同一等级、不同工作领域的员工组成,应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使不同领域的员工之间通过信息交换,互相配合,齐心协力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成员之间,尤其是专业特长不同、经历和观点不同的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社区妇女卫生保健任务。

6 妇保团队运行机制

6.1 评价机制

建立以“三满意度”(社区育龄妇女满意度、当地卫生部门满意度、社康中心满意度)为核心的评价指标,突出考核妇保团队社会效益、服务技术质量、医德医风测评、社区计生指导能力,以充分调动团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团队成员敬业爱团的凝聚力。

6.2 分配机制

强化妇保团队的成本核算,将团队的责、权、利、人、财、物等相结合,形成“三效”(效率、效益、效能)相结合的奖惩分配机制,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体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绩效管理的分配原则,根据工作实绩、技术能级、团队服务效能、社区育龄妇女满意度和社会效益的评估结果进行多种形式分配,加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3 用人机制

结合市、区卫生局有关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要求,优化团队队伍,调整人力资源结构,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实施岗位竞聘和契约责任,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保障妇保团队内部人员有序竞争和流动,以不断适应社区妇女卫生保健的需求,努力造就社康中心实用性人才队伍,减少用人管理成本和医疗服务成本,提升社康中心社区卫生保健能力。

6.4 人才建设机制

为适应社区妇女卫生保健多元化需求,加快复合人才的培养,在全科医护人员培训的基础上,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机制,大力培养和发展实用型、诊疗和保健二合一型社区医护人员,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全科型社区妇科疾病综合防治队伍,以适应妇女卫生保健的需要[2]。

社区育龄妇女卫生保健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在社区开展妇保团队式服务, 为社区育龄妇女提供医疗、预防、管理、健康教育、母乳喂养、优生优育指导“六合一”的综合保健服务,是推动“卫生公平”的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有效途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践证明,社康中心妇保团队建设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一种趋势,能充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本的特点,更好地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朱旭红,朱月伟.流动人口孕产妇团队保健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5):3505.

心理普查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国内高校积极探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尚未专业化和规范化。文章探讨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困境,表现为目标不明确、队伍不专业、开展不规范、考核不激励。主要由大众媒介对高校心理危机事件的过分关注、高校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常理性知识匮乏、学生工作者对心理危机事件的非理性认识、心理从业者对心理危机干预的非专业对接等原因导致。从操作性层面提出了ONES工作体系:目标体系、网络体系、教育体系和支持体系。

近十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众多高校积极探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组织制度、规章预案、运营机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工作任务的敏感性、工作方式的专业性,导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尚未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开展,缺乏工作督导和评价机制,工作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本文拟探讨国内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困难并剖析原因,继而从操作性层面提出建议和策略。

一、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困境

目前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很难高效务实的开展,在工作中流于形式,操作上落入俗套,总结里高谈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工作目标不明确

多数高校认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最终目标,坚持教育为主、重在预防原则,增强学生心理调节、社会适应和挫折承受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1]这种观点强调发展和教育,聚焦于大学生的人格成长,虽然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契合教育心理学的学理期望,但不利于工作实效开展。培养健全人格是高校育人目标之一,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所以目标的“混淆”不能够明确定位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导致工作内涵和操作机制不明确。心理危机事件具有时效性和突发性,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可操作的工作目标。事实上,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功能、面向部分学生的心理咨询功能、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面向学生工作的调研功能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四大功能。[2]心理危机干预功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学校最期望、学生工作最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最能彰显的工作价值所在。

2.工作队伍不专业

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主的学生工作者是危机干预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专业主要是教育学和心理学。他们面对“正常”学生群体的心理教育与“一般心理问题”学生群体的心理咨询时可以胜任,但面对严重心理障碍和精神问题学生时,缺乏问题的诊断、识别和帮扶的能力,从而无法高效率地开展工作。其次,心理学专业学生在校课程体系是以追求量化和普适规律为导向的“科学心理学”,面向以人的幸福和发展为需求的“大众心理学”时便会遇到麻烦。此外,多数高校里接受全日制教育体系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不多,两课教师、辅导员在短暂培训后就上岗,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或多或少地纠缠,导致工作缺乏专业持续性。所以,工作队伍不专业是导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低效的主要内因。

3.工作开展不规范

多数高校制订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和预案,在文件中明确了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更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地开展工作或者开展不规范。“校(心理中心)—院系(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三级信息工作网络已成为国内高校成熟的工作模式,取得了一些富有探索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成果,网络符合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系统的组织架构。首先,心理委员作为基层的一环,更多的是一个心理危机信息的发现者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者,他(她)无法承载起一些高校所界定的能力:心理问题学生的帮助者和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者。对于心理危机学生的隐私保护和已发生恶性心理危机事件的事后干预都不能过多地将信息对学生公布。过度地夸大三级网络特别是班级中心理委员的作用的倾向应引起重视。其次,辅导员多数忙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事务,工作任务量大而精力很少投入在心理危机工作上,可能会出现心理危机事件信息不能及时地沟通。

4.工作评价不激励

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数量很少,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具体繁琐、耗费心力,很难获得预期目标,取得工作效果不宜对外展现,导致部分学生工作者可能心存侥幸,不愿耗费太多精力。另外,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没有纳入到院系学生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没有形成定性或定量的工作指标,无法从宏观角度对院系学生工作提出要求,没有奖惩的工作在操作中会打扣折。此外,心理危机事件突发后,高校重视当事人的善后和周围学生的心理干预,但缺乏对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的心理援助,容易导致职业倦怠,影响工作绩效。

二、高校心理危机工作困境的原因分析

1.大众媒介对高校心理危机事件的过分关注

社会大众对大学生群体的高期望值,带来相对固化的认知印象:大学生是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具有强大的抗挫折能力。过高的期望导致大众很难接受学生极端性事件事实,从而更加关注此类信息以验证认知。再加上不肯花费时间研读心理危机的知识,作为受众,很容易接受媒介所宣传的自上而下的信息。

大学生的极端性事件容易导致大众媒介过分关注或者不切实际的报道,虽然提升了媒介点击率,却忽略了非理性的报导容易给社会、学校、学生等带来持续的负面影响。

2.高校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常理性知识匮乏

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专业课堂。现实体制中“教”与“学”的相对分离,导致师生关系尴尬,仅有表面的专业联系,缺乏感情纽带联系。现有环境下,教师多应付单位的工作考核和量化指标,或疏于对学生的关爱,从而忽略教师的作用。如果给予学生持续的社会支持和策略建议将会帮助个别学生走出人生的低谷。

大学生自杀都有一定的预兆,包括一定的言语、行为、状态和综合症状。[2]如果师生能够对这些线索保持高度的敏锐和迅速地反应,将可能帮助学生安全度过危机,将校内危险降到最低点。

3.学生工作者对心理危机事件的非理性认识

学生工作者和学生工作的组织系统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事实上的运营者和承载体,学生工作者的态度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的开展。非理性认识可能导致工作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无法成为学生工作者稳定的职业价值来源。所以有必要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业务督导,建立理性认识,并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该项工作的强有力抓手。转贴于

4.心理从业者对心理危机干预的非专业对接

高校心理从业者的专业背景和教育经历使他们在面对严重心理障碍和精神问题可能导致的极端性行为事件时却无能为力,缺乏甄别、初步诊断、治疗的专业能力。而这些工作恰恰是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的心理科、精神科;专科精神卫生医院)能够从事的。

三、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出路:建立ONES工作体系

1.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目标体系(objective),清晰管理问题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象是因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问题而可能引发的自杀或他杀倾向的极端性事件,目标是尽最大可能保证校园内不出事或降低潜在的不利影响。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导致管理和工作的复杂,所以代表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目标是对目标学生的初步诊断、甄别,评估危机程度并给出具体的建议;代表院系的辅导员的目标是对所辖学生情况的及时掌握和信息汇报;代表班级的心理委员的目标是对本班学生心理状况的及时汇报。

2.构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体系(network),及时发现问题

在学生工作组织体系基础上,建立校(心理中心)—院系(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三级网络体系,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工作的真正开展,还要坚持以下的工作原则:心理委员每两周上报一次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特别是重点关注的心理问题学生;心理中心的教师每一个月与所辖院系辅导员进行及时沟通,了解目标学生的情况,并给出具体的建议或策略;心理中心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学生工作系统的重点关注的心理问题学生的交流会,建立预警对象库,及时地沟通反馈,具体到每位目标学生。此外,对于突发事件,做到随时发现,即时诊断,随时汇报,及时处理,按照工作预案,启动干预策略。

为了监督工作网络体系的健康有序进行,此项工作纳入到院系整体的学生工作考核评估体系中,通过奖励先进,促进工作的开展。用考核机制推动院系积极的思考问题,探索好的办法与举措。另外,建立心理委员协会,为心理委员的成长提供支持平台;在院系学生会中建立心理健康部,成为心理委员工作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3.建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支持体系(support),专业处理问题

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与所在地区的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转介机制,及时将相关学生转介治疗。对有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学生但碍于情面不愿去就诊,邀请专科医生在合适的时间到校园内接诊;对有严重性心理障碍的学生(如抑郁症、神经症等)可在学生、教师的陪伴下到专业机构就诊;对有精神问题或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其法定监护人,协助监护人做好监控工作,并及时将学生转介,做好详细记录。

建立心理从业者与专业医生的工作交流机制,通过督导提供专业支持,促进业务提升。工作交流和督导是心理从业者能力提升,获取专业支持的主要途径。另外,特别要重视对经历危机事件的辅导员及其相关人员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或者提供假期,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事件对工作队伍的负面影响。最后,要结合危机事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通过经验的提炼提高师生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认识及应对能力。

4.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教育体系(education),科学预防问题

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根本原则,是高校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高校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意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是预防的治本之策。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公共选修课、德育课,普及心理危机干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融入社会。二是以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为基础,及时发现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建立预警对象库,重点关注有较严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学生,落实具体危机干预人和帮助人,做好危机预防工作。三是以团队训练和团体辅导为载体,增强学生的团队凝聚力,提高对班集体的归宿感,通过集体的力量和爱的温暖,促进他们融入到高校的生活中。

四、结束语

目标是工作的前提,网络是工作的载体,支持是工作的保障,而教育是工作的根本。只有四个体系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走出当前的困境,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雷秀雅,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五个维度[J].中国高教研究,2009,(1):90-91.

[2]倪士光,邱建玲.从操作性层面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构建[J].科教论坛,2006,(5):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