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职的培养目标: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快速发展,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实践性教育是形成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实践性教育不足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亟待解决。
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参观、调查、实验、练习、实习、生产劳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形式。实践教学有如下作用:(1)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教学可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开发人脑的潜力,从而形成学生的从业能力。(2)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经过不断的训练才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现场艰苦的工作条件、枯燥的生活。(3)培养团结协作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4)获得和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所谓“做中学,学中做”。(5)实践教学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实践性教学不足原因分析
实践性教学不足,客观上有资源不足方面的原因。扩招之后问题更加明显。我们可能把相当大的经费花到盖房子中去,社会资源也是严重不足,我国的经济规模与美国和加拿大相比只有它的1/8,而我们工科学生的数量是十倍于人家。社会上许多工厂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去实习,这个问题以前就有,现在更加严重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如教育投入不够,更有主观方面认识片面、不足、重视不够等原因。
1.学校对实践教育不够重视,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足。无论公共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绝大多数高校的教师源于高校毕业生,而从企业调入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少,双师型教师在高校并不受重视;学校对评职称主要是看有多少科研项目、多少论文,而对实践并无要求。大多数教师的实践能力处于薄弱状态,使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和水平受到限制。
2.我国的高校统编教材无论就其系统的严密或是规范程度,都是首屈一指的。作为理论的升华和系统整理,严密和规范理应成为教材编写的主要准则。而教材与理论专著的不同之处在于教材应当具备对学习者的诱导和启发,哲学、伦理学、文学、历史的片言只句,以最切合内容的方式引进到我们的教材中去,以增加、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教材的趣味,而我们的教材这方面明显不足。高职教材应强调其实用性、实践性,而不应该是本科教材的压缩。
教材良莠不齐,极大地影响了了教学。我从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所用的教材从本科层次、高职层次、中专层次共有十来本,总的看法是本科的教材编写系统,难易恰当;文字通顺,逻辑性、系统性强;风格统一,前后连贯,同一概念、公式在不同章节表现相同。而高职教材版本多,普遍质量较差。重视理论的完整,而缺乏对学习者的引导;甚至有的教材还脱离实际、脱离规范。去年使用的建筑工程专业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某教材,在同类教材中,质量不错。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在土的物理性质中介绍的是土粒相对密度,在自重应力计算应用中却以从未提及的土粒重度的形式出现;地基的沉降计算,是土力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在介绍分层总和法原理、方法后,详细介绍了其八个计算步骤,应以受压前后的压力确定对应的孔隙比,例题却以常量的压缩系数形式出现;同样的,规范法确定沉降计算深度可以相对沉降控制,教材不仅对公式作了介绍,可是在接下来的例题中却并不是按照规范的办法去确定计算深度。这种问题对初学土力学的高职学生而言,对迷信教材的学生而言,可说是灾难性的。
3.教学方法及手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仍然盛行,这是因为部分教师对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认识不足、实践不够。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课时紧,教学内容多,教材与计划要求的理论与计算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多数时间,加上实践教学素材少,因此实践教学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明显不足。
二、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1.教师的选配与考核。学校应多渠道配备教师:高职院校的教师的增加或补充应改变主要从毕业的研究生的录用或招聘的方式,从专业对口的施工企业、设计院、研究院调入或招聘的年富力强并能符合教师任职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5年以上工作经验)应成为增加教师人数的主要方式,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
对现有教师加强实践,走校企联合之路:我校在这方面已采取了有效的手段,比如派青年教师参加工程监理、工程设计、结合工程的科研项目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校企联合,优势互补,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从校内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同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更好地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做好双向沟通,并允许他们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或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书反之,从企业聘请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并允许他们参加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及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这些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教学指导中能力强、效果好,同时对学校的在职专任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改革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高职院校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方应做明确的规定,对教师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相应的实践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对改革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发挥杠杆作用。高职院校应自觉地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每一年都要对教师实行严格考核,并突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按其达到要求的程度来推荐参加教师职称资格评审。锻炼出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教材改进对策。学生感到大学里学习的专业知识很多没有用,脱离实际,“过时了”,从而对专业知识学习产生厌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选取合适的教材。所选的教材在内容上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使学生容易接受;在内容上应强调实践性,能结合工程实践;并对教材有所取舍。
3.教学过程的改进。在教学中应摒弃“填鸭式”教学方法,尽可能多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
由于土木工程专业课实践性强,学生以前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或了解很少,大部分学生感到专业课比基础课难学、难懂,没有学习积极性。教师也感到专业课的教学不能像讲授基础课那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授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时,教材大多为换算而换算,无实用价值,教学中应该结合填土工程、路堤填筑工程,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许玉柏.对高职办学实践中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高教探索,2003,(2).
[2]陈鸣,杜富荣,刘向阳.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J].高教探索,2003,(1).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美术设计专业 教学实践
一、理论基础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学习迁移理论的“相同要素说”,他在《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只有当技能具有相同因素时,一种技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技能。”他认为学习迁移,就是相同联结的转移,两种学习情境相同或相似的成分越多,前者对后者产生迁移作用就越大。如滑冰和滑雪之间有许多相同的因素,所以学习滑冰对学习滑雪有正迁移作用。
迁移理论“相同要素说”给我们的启示:如果两种学科之间含有共同成分,则不管学习者是否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共同性,都有迁移现象发生。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和专业教学之间在学习目的、方法、过程、态度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因素,那么在二者之间一定存在着学习正迁移现象,这样可以找到它们的共同成分加以利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和专业有关的知识教育,来实现学习的正迁移,达到语文和专业双赢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二、中职语文教学渗透美术知识的教学实践
1.文学和美术的关系
文学与美术二者同属社会意识形态,都是来源于一定社会的现实生活,又高于生活,都包含了作者的人生体验,能引起审美者的共鸣。它们的起源、反映形式、作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文学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艺术,而美术是用物质材料塑造艺术形象的视觉造型艺术。
文学与美术都属于形象思维范畴,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美术用线条、色彩来塑造形象,给人以视觉美感,文学用语言文字来塑造形象,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二者均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媒介反映作者的主观思想。
文学与美术可以互渗互融。它们的相通点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内容上,美术作品大多具有文学性叙事题材,许多美术作品通常根据文学原著提供的题材和情节来创作,而许多文学作品又是以美术作品为题材,大多数美术鉴赏类的文章都是以美术作品为题材的。二是以再现、摹拟为特征的写实主义表现形式。文学中的“叙事状物”,就是通过语言的中介和读者的联想,在想象中呈现形象。美术采用直接描绘、显示物象的直观表达美的形式。
2.语文课与美术设计专业之间的关系
语文课与美术设计、美术专业之间并非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生将来踏上社会主要从事美术设计行业,需要有较高的创造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而语文课本里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艺术鉴赏能力与文学修养成正比关系。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进行美术设计创作,需要有想象和审美等能力,这些能力往往通过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文本的分析和品味,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语文素养,文学修养的提高势必会带动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增加创作灵感,所以学好语文课对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美术专业的设计和创造,需要丰厚的思想文化底蕴,语文课的学习能加以补充。比如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不单单是画出五个福娃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大量的传统文化,其中有多重含义,涉及“北京欢迎你”、“金木水火土”、“年年有余”、“鲤鱼跳龙门”、“五环”、“五福临门”、“奥林匹克精神”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渗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实践证明,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美术鉴赏、设计创作能力的高低,是涉及为将来专业设计、绘画打基础的问题,所以引导美术生重视文学修养,学好语文,对其知识体系的建构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的想象能力,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使文学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都得以全面提高。
3.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术专业知识渗透的相通点
在电脑美术设计和美术专业班级的语文教学中,注意探求语文课与专业之间的某些相通点,不能随随便便渗透专业知识。在渗透时,要把握文学与美术的相通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专业能力,用专业知识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何挖掘语言艺术与造型艺术的相通点,下面从不同角度来分别加以探讨。
(1)从创作的源泉来看,文学创作与美术创作都是在观察和感受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学创作与美术创作都是作者在对生活的理解上表达个人主观艺术理念的活动。无论是写文章还是绘画,都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2)从创作的内容来看,都是通过形象来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主题。只不过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绘画是用色彩和线条塑造形象,二者的相通点都是通过塑造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意图。
(3)从创作的形式来看,都采用写实主义、象征、比喻、抽象、意象等相近的手法。在形式上,文学和美术往往是对应的,文学中的表述类型和美术风格流派一一对应,如印象派的色彩和文学的语言感彩,现实主义、古典主义与19世纪文学等,都有相通的地方;美术讲究“空白”,文学讲究虚实相生,美术作品的构图和文学写作的谋篇布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4)从创作结果来看,都体现对“真、善、美”的核心追求。文学的功能是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文学要实现这些功能,就要追求真、善、美。美术的价值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三个方面,与真、善、美是相对应的。
4.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术专业知识渗透的途径和意义
(1)借助多媒体,采用电影或者画面的形式,把课文内容直观地显示到学生的面前,形象可感,学生爱看,又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如《雷雨》《红楼梦》。
(2)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或者学生自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充分发挥美术专业学生对画面特有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联系语言文字的描述,加深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理解,领会文章的主题内涵。如《祝福》。
(3)配诗作画,对画作诗,增强想象力,加快背诵速度。如在讲授诗歌篇目时,除了学习诗歌写作上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背诵。学生对诗歌分析和背诵不感兴趣,我就出示了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简单图画,让学生把诗歌所表现的内容用笔画出来,然后对画面进行介绍说明,按照课文顺序,边看边说边背,结果学生觉得很新鲜,并且和自己的专业有关系,容易把握,很快就完成了背诵任务,效果很不错。
(4)画文比较鉴赏,解决疑惑。针对小说中典型环境的描写,通过文章分析,利用学生的专业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作画,然后和文本内容进行比较,进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5)通过对意境的分析来把握文本的主题。文学和美术的相通点是寓情于景,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情景交融的佳作,生动的语言可以转化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通过对画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文本的意境,从而挖掘作品内涵,把握文本的主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6)从色彩角度感受作者的情感。美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色彩非常敏感,在色彩运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语言的感彩不容易把握,因此可以把色彩作为切入点讲析课文,来把握作者的意图。如《故都的秋》。
(7)专业角度进行欣赏。美术专业的许多术语与语文教学关系密切,如意境、烘托、虚实相生、白描、渲染等,都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词汇,于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这些专业术语在教学语言中出现,借助这些术语上好语文课。如《蒙娜丽莎的微笑》。
(8)结合专业进行情景教学。对于电脑美术班的学生,比如室内装潢设计专业,将来为顾客设计图纸,完成之后需要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解释,有的设计非常好,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有的顾客有可能根本看不懂,设计很可能就会流产。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授《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让学生仿照文本,以“我的快乐小屋”为主题,按照专业的要求设计出室内装潢方案,用笔画出来,然后选出有代表的作品展示,让作者来充当设计师,其余同学充当顾客来进行情境教学,设计师要对自己的作品解释创作意图,顾客提出问题,双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将美术引入语文教学,用专业知识来反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使平面、单调的语文教学立体化、趣味化、活动化、简单化,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得活、学得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S].2005.12.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2―0029―01
中职学校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专业理论知识是实训教学的基础。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理论基础渗透到实训教学中,实现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有效对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充分认识专业理论课在实训教学中的重要性
1. 从中职学校学生的学情来看。一些中职学校往往将理论与实训教学分离,重视实训教学而忽视了理论基础的讲授,一方面学生靠死记硬背学习的理论知识,没有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时间一长,很难应用到实训教学中,课堂效率得不到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对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没有充分的掌握,在实训过程中,对技术要求、操作规程等内容理解不透,技术能力得不到提高。因而,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实训资源,紧密地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结合起来,建立理论服务实训的教学体系,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2. 从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来看。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一定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因而,就业相对稳定,岗位层次高。而中职毕业生由于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对一些技术要求理解不透,操作水平受限,他们只能从事简单的生产一线工作,岗位层次较低,就业极不稳定。所以,在校中职生必须先学好扎实的理论基础,练好娴熟的专业技能,才能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
二、构建“理实一体”教学场景是实现专业理论课对接实训课的有效途径
“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是理论知识和实训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学场景的一体化,通过构建“理实一体”教学场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比如,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教学,要注重农业生产过程这一环节,教学过程尽量在实训基地现场进行,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温室大棚等实地进行,教师在讲理论的同时,让学生实地取证,做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应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打破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分离、教室与工作岗位分离的状态,充分利用模拟软件、多媒体视频,将学生置于模拟场景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逼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要充分利用实训车间现有资源,杜绝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实训车间搭建微型理论教室,并能分层教学,师生之间建立帮扶关系,让动手操作强的学生带动动手操作差的学生,达到教师带学生,学生带徒弟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精心备课、规范实训课教学过程是实现专业理论课对接实训课的主要手段
首先,备课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做到吃透内容,熟练操作,抓住重点,目的明确。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内容比较灵活多样,一节高效的课要从各方因素考虑,我们始终要以理论基础服务实训课堂为主要目的,以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为主要内容,当课本知识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学情时,教师要参照课本内容,结合学校校情,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从而确定教学内容,并研磨出课堂的教学重点、难点,要从核心内容中渗透出一节课的重要观点和基本思想,从而提炼出教学步骤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理论方面应掌握哪些内容,在实际操作方面应学会哪些操作方法及操作技巧。
实验教学是医学物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物理是一门发展历史较长的学科,在国际医学物理学界的有关定义中,医学物理是应用于医学、特别是用于对人类疾病的治疗与诊断的应用物理学。其包含内容既有基本的物理学知识,又特别强调物理原理之于医学的应用。因此对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医学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而目前国内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医学课程设置,一般是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或者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一般设置学时依据专业细分的不同,学时数约在50至80学时之间,其中还包含物理实验学时。内容的宽泛加之学时数的限制,使得医学物理教学形成了目前重视概念、应用,轻理论、推导的特点。正因为对应用的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质量的物理实验项目不但可以促进医学专业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使他们在没有深入学习医学专业课的低年级就能接触到一些医学应用,培养他们的专业认知。为此本文从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根据专业特点合理的设置实验项目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通过合理的实验项目设置促进医学专业学生的物理学习。
1医学物理实验教材的选择
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目前理论课的教材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理论教材。而实验教材受制于各学校物理实验室硬件建设水平,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体系,一些成熟的教材虽然很优秀,但并不适合直接作为实验教材使用。比较合理的方法是让专业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经验编写适用于本校的教材,可以采用先自编教材,经过几年学生的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修改、勘误,再最终完善出版。结合自身特点的自编教材存在很多优点,可以做到与实验室实际所用仪器保持一致,这样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不会出现由于教材与实验室仪器差别较大,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对仪器仍然很陌生,无从下手的不利情景。
2依据专业特点选择适合本专业的实验项目
按照实验项目的物理原理的知识范畴,可分为力学实验,光学实验,热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原子物理实验及近现代物理实验。按照实验项目的难易程度又可分为基本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研究性实验。因此在为学生设置实验项目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合理选择与其专业联系紧密的实验。例如,对临床医学专业,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设置“液体黏度的测定”实验,实验原理主要是流体力学部分的泊肃叶公式和斯托克斯公式,可以使他们对于液体黏度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设置“电子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这一基本实验,将非常有助于他们后续实验中电子示波器的使用,同时对电子示波器原理的学习掌握也有助于他们对医学仪器制造有促进作用。对运动人体与康复医学专业,设置“生物膜电位的测量”实验,可以了解能斯特跨膜电位的概念以及产生机制,对人体的神经及肌肉细胞的电位有深刻的认识。
3依据专业特点适度修改实验项目,合理优化
实验项目的设计大部分都比较固定,针对的是大部分专业学生,而对有些专业来说,某些实验项目可能存在重点内容或者侧重点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例如,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可以对“模拟直流电离子透入疗法”进行适当修改,提高此实验在仪器原理与制造方面的提升作用,实验中利用直流电产生的电场力把稀盐酸中的氢离子从正电极移向负电极,模拟把药品通过皮肤汗腺管引入人体机体的过程,实验中的重要参数为离子在不同电压下的迁移率值。此实验可引入目前医疗设备中使用较广泛的中频电脉冲离子导入方法来与传统实验中的直流电导入方法做对比,通过两种模式下对氢离子迁移率的比较,可以显著体现两种方法的优劣,使学生对于成熟医疗设备的原理、研发、制造等有更深的理解。
4依据专业特点适当把握实验方法、模式
实验方法不一而足,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以及不同的实验,可以采取不同方法。对于基础性实验,在学生对实验原理掌握较好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完全自己来完成预习、实验,教师可以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检查问题所在,最后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而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实验,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掌握整个实验方法,就需要教师在实验前对一些难点进行深入讲述,但需要避免老师手把手的教学生如何操作整个流程,这样就失去了锻炼学生动脑动手的实验意义。设计性实验是创新型的物理实验教学必要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资源,提出自己想法,完成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掌握实验基本功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对科研全过程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对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实验问题所在、提出合理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都有裨益,在此类实验中,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可以由指导教师结合实际或者研究的需要提出设计目标,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推导理论公式,最终确定实验方法,并根据实验方法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拟定细化实验步骤,自主进行实验,完成数据处理,最后得到比较完整的实验结论。根据学生情况,对一些比较优秀又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研究性实验,可以在一些现有实验的基础上,由教师结合目前的学科前沿知识,提出一些简单的研究问题,由学生拟定具体实验方案,这样安排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此类实验的特点是研究结果不可预知,因此必须要做到过程步步严谨,结论自圆其说,实验数据对于结论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5适量运用现代化实验手段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于实验手段的丰富也有重要意义,在实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多引进一些现代化仪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同时接触到前沿的科技成果,丰富学生的知识范畴。
6结论
关键词 高等职业学校 营销专业课程 理论和实践 研究报告
研究高等职业学校营销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探索营销课程如何能较完整地形成营销专业教育预期的教育成果,这是本课题的理论要求;而设计具体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方法以体现如上的课题的理论要求,是本课题实践的必然结果。
一、研究背景
不管在高等教育领域还是中等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的教育在教育界早已达成了共识,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准确地说在理论教学实践上,职业教育中的几乎所有课程都完全模仿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已经变成了一种通例,把完全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实践教学课程变成仿照普通教育的实验类课程,也已经成为了共同做法。探索高等职业学校营销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应该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即理论基础),并设计出营销理论课和实践课进行教学的具体方法(即实践性),是本课题的主要宗旨。
职校生与普教生相比虽然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略逊一筹,但在实际操作技能上应该有一定优势,特别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对各类职校生的要求,也是他们以后从事自己职业生涯首先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国家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对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提出的要求以及他们与普教生相比,由于学历问题带来的更大的就业压力,对他们实施动手能力教育就有了“精神”条件。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是把理论知识的掌握放在第一位。但现实的做法如上所述,“职业教育中的几乎所有课程都完全模仿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已经变成了一种通例,”这种“复制”普通教育的做法自然而然是培养不出具有熟练的动手能力的“蓝领”人才的。
营销学与其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理论,还不如说它是一种源于企业商业实践又指导企业商业实践的操作工具和方法,正因为这样,营销理论的研究以营销活动实践作为基础显得更有意义。本课题就是在研究改革营销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营销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案。
二、理论基础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就是从高等职业学校营销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的特点出发,探索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规律,并为营销专业课设计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如前所述,如果认为普通教育重在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输送基础理论、科技研究和知识创新型人才,与之相比,职业教育就主要为企业造就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这是我们该项研究的一项理论认同。在这一理论基础上,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即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体现这一教育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都必须以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学重视过程、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思维能力、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等观念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动手、社会活动和实践等能力为教学目的。
我们对如上教育思想的具体阐述如下:
1、课堂学生主体思想。关于谁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师还是学生,形成了“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和“教师学生双主体”等思想,我们赞成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思想。课堂学生主体思想是指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的现实情况展开。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而不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营造一种能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课堂氛围。当然,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互结合的。比较形象的说法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像导演和演员的关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像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2、教学过程性原则。这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变以往的把现成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记忆该结论的传统教学方法为启发和鼓励学生探索结论产生的“过程”的方法。过程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我们知道,现代营销学理论是以美国学者菲利普?科特勒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在综合前人的理论并紧密结合现实的营销实践基础上创立的,营销理论本身就来源于实践。把营销学的每一个理论成果“还原”成它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营销理论的神秘性彻底解除,对于提高学习的兴趣,达成学习效果意义非常巨大。
其实,现代教育不仅要求营销教学,也要求所有教学把过程教学,而不是把结果教学放在首要位置,因为过程教学是送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而结果教学只给学生的是知识财富本身。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开放式的教学思维。思维开放性要求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形式,使学生敢于向各种权威、课本、教师、“定律”挑战,而不迷信定向思维中现成的课本中的“结论”,以逐步养成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营销理论的特点是它和现实的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手段等方面采取开放的教学模式;又由于营销实践的不断创新,在教室里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是脱离实际的,也不可能在学校通过一些模拟活动教会学生从事营销工作,必须让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他们成熟的营销素质。这就客观上规定了营销教学必须是开放性教学。
营销教学开放性的特点,也要求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和进行教育结果评定时必须以全新的开放性观念进行操作,用传统的封闭式方法进行营销教学过程管理不仅与营销理论的内在要求背道而驰,在效果上将达不到营销教育的目标。
4、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如前所述,营销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现实实践活动的理论,进行营销实践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进社会进行现实的实践活动,因为“真枪实弹”的实际操作比任何形式的模拟活动效果要好得多,后者只能被认为是一种“演练”。其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三、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我们对高等职业学校营销课程实施教学方法的理论认同,即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放在首位,这样就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由此,设计全新的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就已经变得清楚:这就是只要服务于培养学生能力的任何教学方法都应该有用。具体方法如下:
1、通过学科课程使学生掌握营销基础理论,可以采用讲授、问题探究、知识竞赛、演讲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科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文化课程,在这里我们主要是指营销专业理论课。与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培养学生营销学基础理论的方法不同的是,变教师的课堂“一言堂”为教师和学生的“群言堂”。不同于以往的教师的满堂灌的讲授,这里的“讲授法”既有教师的讲授,也有学生针对某些问题的讲授。“问题探究法”是一种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课堂讨论形式,这种方法对于深入的理解基本理论、发现问题和活跃课堂气氛效果非常理想。营销知识竞赛、营销专题辩论赛和演讲等教学方法,都是理论教学可以采用了的重要方法。案例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会使学生掌握活生生的营销理论。采用这些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灵活和深刻理解并掌握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这些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虽然在形式上各不相同,但它们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变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单向传授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双向、立体和多维交流,变传统教学法中的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为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带着“嘴”,学生捧着“耳朵”就可以完成整个课堂教学。这种新型互动的教学方法,要求师生都带着嘴、耳朵、眼睛、手等所有“身体器官”去上课,当然更主要的是他们都带着思考问题的大脑进行课堂交流。问题探究、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案例教学只不过是这种方式的具体形式。
2、在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营销素质,宜采用活动、环境、情景和过程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课程主要包括学生会、团委和学校各种学会、兴趣小组举办的文体、科技、劳动、娱乐等活动。隐性课程是通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随机出现的,对学生有潜移默化教育的一种课程。它是学生在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之外的学习经验。学校的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载体,如校园建筑、文化设施等;学校行为文化载体,如校领导、教职工的风格和品行、校纪校风等;还有制度及墙报、宣传栏、校内报刊和电视等等。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这两种“课程”学校并没有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不是真正的课程,但如果在这些活动中有意识的引入营销教育的内容,或者把它们纳入营销教育教学计划中,对形成学生的营销意识将是最直观、最直接和最生动活泼的方式。这里的“营销意识”和前面提到的“营销素质”,是一种沉淀在人意识中的营销自觉行动。当然,在实施活动课程的教学时,要注意一是不要露出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教学的痕迹。因为活动课程在许多学校如果暂时还不是“课程”,而是课外活动,那么过多地强调其“教育”的功利目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二是要使活动的形式生动活泼,并要求活动的内容服务于形式而不是相反。环境、情景和过程教学方法主要是想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在隐性“课程”中,有意识在校园内营造一种营销教育的氛围或营销教育环境,并把经典的营销案例和现实的销售活动情景化,即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进一步养成学生营销意识也起着关键作用。
3、用实践课程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采用实地参观、模拟操作和承揽现实业务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教学课程在有些普通教育的名牌大学也常常被忽视,许多高等职业学校的实践课程采取的主要方法也是实地参观法,例如参观商业区经常出现的促销活动,拍摄户外广告和翻录电视广告进行分析,收集有些厂商各种商品的价格情况进行定价策略分析等,这些无疑都是实践教学中长期积累的比较好的实践教学方法,但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另外一些方法:比如让学生针对某一产品或品牌制作电视广告、广播广告和灯箱广告,让学生对于某一饮料,随机拦截过路客进行口味测试,在小区或商业区做一具体商品的现场促销,对某一产品制定推广方案并写出策划书等等。如果有些学校有实训基地或者自己的咨询公司,或者和校外的咨询公司有教学或其他的业务联系,让学生能参与一系列现实的营销策划过程或者实习,效果更好。也可以请这些咨询公司的业务人员讲课。现实实践活动对形成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效果更明显,作用更大。
四、教学效果检验
我们对于高等职业学校营销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设计目前还停留在研究报告上,其效果应该接受实践的检验。除了进行具体的课堂实践以外,可以用如下办法衡量这种教学的教学效果:
1、在校生营销能力的评价。对学生进行任何一种能力的客观公正评价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它不像衡量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考试方式来达到。因为要量化学生的营销能力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况且人的能力还受个体主观因素之外其他的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我们还是能找到对学生营销能力进行评价的一些方法。
⑴评价原则。对学生营销能力进行评价的目的和原则虽然很多,但集中起来不外乎两条:即要遵循对学生尊重性原则和对评价结果的反馈性原则。对学生尊重性原则是指对学生营销能力进行评价时,不能有意或无意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等级;结果反馈性原则是指评价的目的一是为了发现问题,以便学校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二是为了使学生发扬成绩,纠正不足,以利发展。
⑵评价方法:有两种:一种以学生自评、班组互评、教师导评、家长参评、学校总评等方式,用问卷、评语、考核、测验等办法,定时给学生评价。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较全面评价学生营销能力的各个方面,并能把许多无法量化的因素进行量化,以方便评价。缺点是主观成份所占比重较大。
另外一种方法是把学生的营销能力根据课程的内容分解成学分,用学分制中的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的办法考核。这种方法优点是能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缺点是实际操作难度大,而且不能全面地衡量学生。
⑶反馈和控制。通过评价能及时发现学生营销能力的薄弱点,及时引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向,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营销能力的目的。
2、毕业生营销能力的评价。毕业生营销能力评价是一种社会评价,较之学校评价能较客观的反映学校实施营销能力教育的质量,但由于这种评价的滞后性,使学校的教学工作不能及时改进。
⑴评价方法:访谈式、函调式和毕业生问卷式。
⑵反馈和控制。如上所述,由于社会评价综合了各种因素,并在综合中淘汰了大量无足轻重成份,所以社会评价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营销能力的真实情况。所以,学校如果能和社会建成毕业生营销能力状况的反馈闭合回路,使学校能认清适应社会需求的差距,从而不断地和更好地调整办学思路,以适应社会需求,将会使教学质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